【34.辞旧岁冤家千里也聚首】
昭兴六年腊月的最后一旬,便这样始料未及地在月仙眼前铺展开来。
二房两位堂姐的车马隔日便到,一行人风尘仆仆,回京的喜悦早已盖过了连日奔波的困倦。
勉强也算是团圆了,老夫人搂着两个孙女撒不开手,用膳也要两人一左一右地陪伴着。
月仙起身见礼,抬起头的瞬间,从两个姐姐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惊艳。
姚婉眨眼间就迈到自己跟前,语气中满是期待,“三弟,你还记得吗?我小时候还同你争过祖母给的一匣子龙须酥呢。”
月仙当然不会知道阿栩小时候的每一件事,不过,阿栩居然跟姚婉争龙须酥,他不是最喜欢蒸米糕吗?
“哎呀,那时候咱们都太小了,你肯定是早忘啦!”姚婉见弟弟不答话,自己先笑起来帮他解围。
姚婵看着妹妹上赶着和三弟套近乎,心里别扭的不得了。等两人用过饭一回到宁海院,她就挥退了丫鬟婆子们,关起门来要教训姚婉。
但她妹妹更是理直气壮,“娘说过,我要想嫁得好,除了祖父,就得仰仗三房。我当然要讨好三婶和阿栩了,尤其是阿栩。他周围的同僚、朋友,保不齐哪个就是我以后的夫君。”
真是眼高于顶。
姚婉看出姐姐眼中的轻蔑之意,站起身道:“少在这里假清高,难道你就不想留在京城当个养尊处优的夫人?你亲事已定,无可转圜,现在还要拦着我为自己筹谋,难道不是吗?”
娘究竟怎么生出婉娘这样心比天高的女儿,婉娘自己巴望着高嫁便罢,娘也惯着她,甚至还真的把她送回京城拜托三婶成全她。
最可气的是,这丫头总觉得别人都要和她争和她抢。
嫁给表兄有舅舅一家疼着护着,婉娘根本不明白这里头的好处,居然还以为自己瞧着她有机会高嫁就眼热。
姚婵气得掸了掸上袄的下摆,仿佛这样就能把妹妹那刻薄的揣测狠狠甩掉。
“翠竹,端茶来。”她绷着脸,朝着外间的方向唤了一声。
被点到名的翠竹正躲在门口偷听,在她旁边揪着帕子的,是姚婉的丫鬟琥珀。
两位姑娘吵架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不善言辞的二姑娘常常被牙尖嘴利的四姑娘气得跳脚。好在二姑娘大度不计较,四姑娘刀子嘴豆腐心,俩人没几天一准和好。
翠竹和琥珀便前后脚进了侧间,温言软语地劝和着。一盏茶用下去,做姐姐的不气了,当妹妹的也不愤了。
翌日,两姐妹又亲亲热热地手牵手一道去向张氏请安了。
自己的女儿挣前程奔波不在家,有人比花娇的侄女们陪着叙话也是好的。张氏取了一双珊瑚嵌玉的镯子给姚婵,叫她戴着玩。
又将姚婉揽到身前,想着她比月儿只大了几个月,小姑娘这个年纪就该怎么活泼可爱怎么来,便找了一对蝴蝶银钗亲自给姚婉插在发髻上。
蝴蝶的触角上缀着两颗莹润的珍珠,一颤一颤,珊珊可爱。姚婉微微垂头,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摸。
娘是怎么说的来着?
娘说三婶自己的女儿病着,久而久之身边肯定缺个贴心的姑娘陪着,只要乖巧懂事,三婶一定会喜欢。
姚婉千里迢迢从淇州赶回京城,为的就是补这个缺。她顺势问道:“婶婶,五妹妹近来如何?我和二姐姐还带了礼物,想去看看她呢。”
可千万别。
张氏抚着侄女的手,收起笑意,“你妹妹的病到了冬天最难熬,每个时辰都得施针疏通经络,屋子里不能透进一丝风,便是我这个母亲也去不得。”
姚婵生怕姚婉再追问五妹妹的病,惹得婶婶伤心,赶紧抢着道:“那便叫五妹妹好好养病,待到天气暖了,我们再去探望。”
“婶婶,我们这次回来,主要是为着……”姚婵有点害羞,自己只是定了亲,还没出嫁,实在不好意思张口问妹妹的婚事。
可算等到她起这个话头了,张氏正想说这回事呢。
“月儿病着,我不便时时参加京中的聚会。等过完了年,跟着我去郡王府给你们姑姑问个安吧。”她拢了拢手里的暖炉,言简意赅。
两个侄女连声称是。
做婶母的不善交际、有心无力,不过好歹能活动活动,请世子妃这个做姑姑的来帮衬。张氏觉得自己也算是尽心尽力,足以对得起妯娌的嘱托了。
姻缘的事玄之又玄,像春风无心吹散的蒲公英,飘到哪落到哪,都是自己的造化。
但尽人事。
张氏安排妥当,笑吟吟地,问两个姑娘需不需要再添杯热茶。
姚婵明白婶婶这是要送客,也笑着拉姚婉起身,说打算去平山院看看大伯母和三妹妹。
张氏点头,吩咐连翘送两个姑娘出门。
白氏的平山院难得热闹一回,她笑意舒畅,面色看上去也不再那么寡淡了。
“你们姐妹几个小时候常在一块,如今也都大了。”她感慨着,“得闲便来叫了娟儿一起玩吧,她成日里被我拘着,可把你们给盼回来了。”
姚婵笑着答应,姚婉跟着胡乱点头,心思全都在姚娟身上。
听说三姐姐好几年前,在梅园遇见了还是太孙的今上,后来还得了御赐的梅瓶。
皇上是忘了她吗?为什么还不迎她入宫呢?
当着姚娟的面自然不敢问,回了宁海院,她根本按捺不住,一进门就拿这话去问姚婵。
姚婵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搪塞道:“你要是实在好奇,咱们就天天把三妹妹请来宁海院,等你跟她要好了,她说不定就会告诉你。”
姚婉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第二天立马就要去张罗。
张氏和白氏都很赞成,白氏干脆叫姚娟搬去宁海院里一起住着——待明年姚婵出嫁,她们姐妹就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了。
明照院离得近,张氏早就帮姚娟打点好了被褥炭火,三个姑娘亲亲热热地窝在宁海院里,风吹不着,雪淋不着,惬意得很。
到了腊月二十四,张氏特意派连翘去宁海院,叮嘱姑娘们今日千万不可乱走。
她不说还好,她一说,姚婉心里就像起了痱子似的一阵痒,“三弟在翰林院的同僚应该也都是文采斐然的才俊,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赋诗作词……”
别说,叶颀原本还真是这么以为的。
他还专门找出些咏梅颂雪的佳句来温习一番,到底顶着个状元名头,才情诗文上断不能跌了份。
没想到姚栩不好诗词歌赋,倒是非常喜欢他跟何良送来的花。
月仙是亲自在侧门候着客人的,见他俩神色紧张,解释道:“我祖父和父亲今日在书房临帖,知道你们第一次来,叫咱们只管尽兴赏玩,不必专程去拜会了。”
叶颀跟何良面上有点失落,月仙都看在眼里。
她也不急着出言安慰,扭头唤了几个小厮过来,“选两盆水仙送去正院,祖父最喜欢水仙的香气。再搬一株山茶到明照院的书斋,父亲的扇面桌上正好缺个点缀。”
回头再看两位同僚,不出所料,他们脸上的笑意趁着她话音未落就又重新挂上了。
就这么杵在门口说话实在不合适,可是今日一共三位客人,连濯还未到,不等他更不合适。
月仙心里也着急,三个人面面相觑,怪尴尬的。但是权衡一番,还是得等,如此才算是一视同仁,否则难免有些厚此薄彼。
倏忽一阵马蹄声响,始作俑者从天而降,终于来给她解围了。
连濯跳下马,一眼就瞧见姚栩身旁还站了两个熟面孔,从心底莫名地扯出一丝笑意来:姚家这小子是个鬼灵精,游湖观花登阁楼,怕不是三样事许给三个人。
他的长随正忙着拴马,连濯解了披风,抖了抖上头还没化开的雪沫子,才递到小厮手里。
手指尖蹭到雪水,冷冽的寒意很锋利,布面的触感却是滑腻的。
像湖面上冻住的冰。
他失笑,姚府的莲湖早冻成了冰湖,姚栩大约比他想得还要狡猾些,观花登楼两件事就许了三位客。
月仙可看不懂连濯笑什么,全当他是来迟了感到不好意思。
她只想着自己做东,平时再寡言少语也不能这回冷了场。
其实也用不着专门引荐,几个人在史馆虽然算不得抬头不见低头见,却也总是打过照面。
叶颀何良跟着姚栩称了声“连兄”,就算是正式认识了。
在场四人,除了姚栩全都行了冠礼,便顺带着互换了表字。姚栩在恩荣宴回绝皇上赐字的时候,虽然禀明了表字玄镜,只是为着他到底没有正式加冠,谁也不好越过了姚府的长辈们,抢了先公然地称呼。
而且还有一桩缘故,大家心照不宣。
皇上给姚栩赐了“冰卿”,姚栩推辞那是他自己谦虚守礼,可别的臣子要是一口一个“玄镜”叫得亲切,那不是成心叫皇上尴尬吗!
因此叶何连三位默契地统一口径,要么称“贤弟”,要么唤“阿栩”。
倒把玄镜衬的像个闺名了。
月仙也不在意这些小节,左右姚月仙这个真名姓这辈子怕是再难得见天日,叫阿栩也好,叫玄镜也好,都没什么分别。
其实冰卿也很好,如果不是皇上使促狭太明目张胆,她在心里也得赞一声贴切。
引着三位客入了藏书阁,小厮们留在门口,将鲜嫩的花朵转交给三公子在藏书阁惯用的仆人。
黄鹂和白鸽端着天蓝釉的瓷盆,娇娇俏俏地往花几上搁,红鸾看着剩下的两壶酒犯了难,“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咱们先温上?”
绿莺满脸不快,“连二公子是武将之后,要以酒会友也难怪。只是咱们三公子的酒量浅,一会都警醒着点,提前熬上醒酒汤,免得出岔子。”
藏书阁二楼空屋子多,自然少不得留出一间来专供月仙待客。
两位翰林站在回廊上远眺梅园,月仙在里间盯着丫鬟们布置杯盏,看见连濯过来,略带歉意地朝他笑,“原只备了些榛子、杏仁之类的零碎茶点,是我疏忽,没想到连兄特意带了美酒。”
连濯摇摇手,“不妨事的,前儿我偶然得了两瓶建州的荔枝酒,今日正好与大家同饮。这酒甘甜,不醉人的,配茶点也合适。”
见姚栩面色松弛下来,他又起了兴致,揶揄道:“幸好我将两壶酒尽数带来,不然贤弟一口气请了三位客人,我岂不是露了怯?”
这是在调侃她连会友人都舍不得多腾几个时段,愣是把两拨人聚在一块。
月仙讪讪地笑着含糊,正逢叶颀跟何良走进来,便招呼他们赶紧入座。
没错,她就是存着心要将他们约在一起会面。
因为这藏书阁里不仅藏着书,也藏着她的闺房。纵然在外扮做男子,闺房里却总也撇不干净,难免还存着些女儿家惯用的物件。
藏书阁来了客,头一件顶重要的事,便是要藏起所有女儿家的痕迹。
倘若是今个你来,明儿他来,藏书阁岂不是要来来回回地折腾?
月仙怕麻烦,干脆就叫客人们凑个堆,她这主家好一劳永逸。
巧的是,老天也很给她几分薄面。打量着她辛辛苦苦拾掇了藏书阁的闺房,竟不知刮了一股什么风,把皇上也吹到了姚家。
昭兴六年腊月的最后一旬,便这样始料未及地在月仙眼前铺展开来。
二房两位堂姐的车马隔日便到,一行人风尘仆仆,回京的喜悦早已盖过了连日奔波的困倦。
勉强也算是团圆了,老夫人搂着两个孙女撒不开手,用膳也要两人一左一右地陪伴着。
月仙起身见礼,抬起头的瞬间,从两个姐姐的眼中看到了难以掩饰的惊艳。
姚婉眨眼间就迈到自己跟前,语气中满是期待,“三弟,你还记得吗?我小时候还同你争过祖母给的一匣子龙须酥呢。”
月仙当然不会知道阿栩小时候的每一件事,不过,阿栩居然跟姚婉争龙须酥,他不是最喜欢蒸米糕吗?
“哎呀,那时候咱们都太小了,你肯定是早忘啦!”姚婉见弟弟不答话,自己先笑起来帮他解围。
姚婵看着妹妹上赶着和三弟套近乎,心里别扭的不得了。等两人用过饭一回到宁海院,她就挥退了丫鬟婆子们,关起门来要教训姚婉。
但她妹妹更是理直气壮,“娘说过,我要想嫁得好,除了祖父,就得仰仗三房。我当然要讨好三婶和阿栩了,尤其是阿栩。他周围的同僚、朋友,保不齐哪个就是我以后的夫君。”
真是眼高于顶。
姚婉看出姐姐眼中的轻蔑之意,站起身道:“少在这里假清高,难道你就不想留在京城当个养尊处优的夫人?你亲事已定,无可转圜,现在还要拦着我为自己筹谋,难道不是吗?”
娘究竟怎么生出婉娘这样心比天高的女儿,婉娘自己巴望着高嫁便罢,娘也惯着她,甚至还真的把她送回京城拜托三婶成全她。
最可气的是,这丫头总觉得别人都要和她争和她抢。
嫁给表兄有舅舅一家疼着护着,婉娘根本不明白这里头的好处,居然还以为自己瞧着她有机会高嫁就眼热。
姚婵气得掸了掸上袄的下摆,仿佛这样就能把妹妹那刻薄的揣测狠狠甩掉。
“翠竹,端茶来。”她绷着脸,朝着外间的方向唤了一声。
被点到名的翠竹正躲在门口偷听,在她旁边揪着帕子的,是姚婉的丫鬟琥珀。
两位姑娘吵架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不善言辞的二姑娘常常被牙尖嘴利的四姑娘气得跳脚。好在二姑娘大度不计较,四姑娘刀子嘴豆腐心,俩人没几天一准和好。
翠竹和琥珀便前后脚进了侧间,温言软语地劝和着。一盏茶用下去,做姐姐的不气了,当妹妹的也不愤了。
翌日,两姐妹又亲亲热热地手牵手一道去向张氏请安了。
自己的女儿挣前程奔波不在家,有人比花娇的侄女们陪着叙话也是好的。张氏取了一双珊瑚嵌玉的镯子给姚婵,叫她戴着玩。
又将姚婉揽到身前,想着她比月儿只大了几个月,小姑娘这个年纪就该怎么活泼可爱怎么来,便找了一对蝴蝶银钗亲自给姚婉插在发髻上。
蝴蝶的触角上缀着两颗莹润的珍珠,一颤一颤,珊珊可爱。姚婉微微垂头,小心翼翼地伸出手去摸。
娘是怎么说的来着?
娘说三婶自己的女儿病着,久而久之身边肯定缺个贴心的姑娘陪着,只要乖巧懂事,三婶一定会喜欢。
姚婉千里迢迢从淇州赶回京城,为的就是补这个缺。她顺势问道:“婶婶,五妹妹近来如何?我和二姐姐还带了礼物,想去看看她呢。”
可千万别。
张氏抚着侄女的手,收起笑意,“你妹妹的病到了冬天最难熬,每个时辰都得施针疏通经络,屋子里不能透进一丝风,便是我这个母亲也去不得。”
姚婵生怕姚婉再追问五妹妹的病,惹得婶婶伤心,赶紧抢着道:“那便叫五妹妹好好养病,待到天气暖了,我们再去探望。”
“婶婶,我们这次回来,主要是为着……”姚婵有点害羞,自己只是定了亲,还没出嫁,实在不好意思张口问妹妹的婚事。
可算等到她起这个话头了,张氏正想说这回事呢。
“月儿病着,我不便时时参加京中的聚会。等过完了年,跟着我去郡王府给你们姑姑问个安吧。”她拢了拢手里的暖炉,言简意赅。
两个侄女连声称是。
做婶母的不善交际、有心无力,不过好歹能活动活动,请世子妃这个做姑姑的来帮衬。张氏觉得自己也算是尽心尽力,足以对得起妯娌的嘱托了。
姻缘的事玄之又玄,像春风无心吹散的蒲公英,飘到哪落到哪,都是自己的造化。
但尽人事。
张氏安排妥当,笑吟吟地,问两个姑娘需不需要再添杯热茶。
姚婵明白婶婶这是要送客,也笑着拉姚婉起身,说打算去平山院看看大伯母和三妹妹。
张氏点头,吩咐连翘送两个姑娘出门。
白氏的平山院难得热闹一回,她笑意舒畅,面色看上去也不再那么寡淡了。
“你们姐妹几个小时候常在一块,如今也都大了。”她感慨着,“得闲便来叫了娟儿一起玩吧,她成日里被我拘着,可把你们给盼回来了。”
姚婵笑着答应,姚婉跟着胡乱点头,心思全都在姚娟身上。
听说三姐姐好几年前,在梅园遇见了还是太孙的今上,后来还得了御赐的梅瓶。
皇上是忘了她吗?为什么还不迎她入宫呢?
当着姚娟的面自然不敢问,回了宁海院,她根本按捺不住,一进门就拿这话去问姚婵。
姚婵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搪塞道:“你要是实在好奇,咱们就天天把三妹妹请来宁海院,等你跟她要好了,她说不定就会告诉你。”
姚婉是个说一不二的性子,第二天立马就要去张罗。
张氏和白氏都很赞成,白氏干脆叫姚娟搬去宁海院里一起住着——待明年姚婵出嫁,她们姐妹就不知何年何月再能相见了。
明照院离得近,张氏早就帮姚娟打点好了被褥炭火,三个姑娘亲亲热热地窝在宁海院里,风吹不着,雪淋不着,惬意得很。
到了腊月二十四,张氏特意派连翘去宁海院,叮嘱姑娘们今日千万不可乱走。
她不说还好,她一说,姚婉心里就像起了痱子似的一阵痒,“三弟在翰林院的同僚应该也都是文采斐然的才俊,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赋诗作词……”
别说,叶颀原本还真是这么以为的。
他还专门找出些咏梅颂雪的佳句来温习一番,到底顶着个状元名头,才情诗文上断不能跌了份。
没想到姚栩不好诗词歌赋,倒是非常喜欢他跟何良送来的花。
月仙是亲自在侧门候着客人的,见他俩神色紧张,解释道:“我祖父和父亲今日在书房临帖,知道你们第一次来,叫咱们只管尽兴赏玩,不必专程去拜会了。”
叶颀跟何良面上有点失落,月仙都看在眼里。
她也不急着出言安慰,扭头唤了几个小厮过来,“选两盆水仙送去正院,祖父最喜欢水仙的香气。再搬一株山茶到明照院的书斋,父亲的扇面桌上正好缺个点缀。”
回头再看两位同僚,不出所料,他们脸上的笑意趁着她话音未落就又重新挂上了。
就这么杵在门口说话实在不合适,可是今日一共三位客人,连濯还未到,不等他更不合适。
月仙心里也着急,三个人面面相觑,怪尴尬的。但是权衡一番,还是得等,如此才算是一视同仁,否则难免有些厚此薄彼。
倏忽一阵马蹄声响,始作俑者从天而降,终于来给她解围了。
连濯跳下马,一眼就瞧见姚栩身旁还站了两个熟面孔,从心底莫名地扯出一丝笑意来:姚家这小子是个鬼灵精,游湖观花登阁楼,怕不是三样事许给三个人。
他的长随正忙着拴马,连濯解了披风,抖了抖上头还没化开的雪沫子,才递到小厮手里。
手指尖蹭到雪水,冷冽的寒意很锋利,布面的触感却是滑腻的。
像湖面上冻住的冰。
他失笑,姚府的莲湖早冻成了冰湖,姚栩大约比他想得还要狡猾些,观花登楼两件事就许了三位客。
月仙可看不懂连濯笑什么,全当他是来迟了感到不好意思。
她只想着自己做东,平时再寡言少语也不能这回冷了场。
其实也用不着专门引荐,几个人在史馆虽然算不得抬头不见低头见,却也总是打过照面。
叶颀何良跟着姚栩称了声“连兄”,就算是正式认识了。
在场四人,除了姚栩全都行了冠礼,便顺带着互换了表字。姚栩在恩荣宴回绝皇上赐字的时候,虽然禀明了表字玄镜,只是为着他到底没有正式加冠,谁也不好越过了姚府的长辈们,抢了先公然地称呼。
而且还有一桩缘故,大家心照不宣。
皇上给姚栩赐了“冰卿”,姚栩推辞那是他自己谦虚守礼,可别的臣子要是一口一个“玄镜”叫得亲切,那不是成心叫皇上尴尬吗!
因此叶何连三位默契地统一口径,要么称“贤弟”,要么唤“阿栩”。
倒把玄镜衬的像个闺名了。
月仙也不在意这些小节,左右姚月仙这个真名姓这辈子怕是再难得见天日,叫阿栩也好,叫玄镜也好,都没什么分别。
其实冰卿也很好,如果不是皇上使促狭太明目张胆,她在心里也得赞一声贴切。
引着三位客入了藏书阁,小厮们留在门口,将鲜嫩的花朵转交给三公子在藏书阁惯用的仆人。
黄鹂和白鸽端着天蓝釉的瓷盆,娇娇俏俏地往花几上搁,红鸾看着剩下的两壶酒犯了难,“不知道什么时候要,咱们先温上?”
绿莺满脸不快,“连二公子是武将之后,要以酒会友也难怪。只是咱们三公子的酒量浅,一会都警醒着点,提前熬上醒酒汤,免得出岔子。”
藏书阁二楼空屋子多,自然少不得留出一间来专供月仙待客。
两位翰林站在回廊上远眺梅园,月仙在里间盯着丫鬟们布置杯盏,看见连濯过来,略带歉意地朝他笑,“原只备了些榛子、杏仁之类的零碎茶点,是我疏忽,没想到连兄特意带了美酒。”
连濯摇摇手,“不妨事的,前儿我偶然得了两瓶建州的荔枝酒,今日正好与大家同饮。这酒甘甜,不醉人的,配茶点也合适。”
见姚栩面色松弛下来,他又起了兴致,揶揄道:“幸好我将两壶酒尽数带来,不然贤弟一口气请了三位客人,我岂不是露了怯?”
这是在调侃她连会友人都舍不得多腾几个时段,愣是把两拨人聚在一块。
月仙讪讪地笑着含糊,正逢叶颀跟何良走进来,便招呼他们赶紧入座。
没错,她就是存着心要将他们约在一起会面。
因为这藏书阁里不仅藏着书,也藏着她的闺房。纵然在外扮做男子,闺房里却总也撇不干净,难免还存着些女儿家惯用的物件。
藏书阁来了客,头一件顶重要的事,便是要藏起所有女儿家的痕迹。
倘若是今个你来,明儿他来,藏书阁岂不是要来来回回地折腾?
月仙怕麻烦,干脆就叫客人们凑个堆,她这主家好一劳永逸。
巧的是,老天也很给她几分薄面。打量着她辛辛苦苦拾掇了藏书阁的闺房,竟不知刮了一股什么风,把皇上也吹到了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