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若玄摆烂摆得明明白白,坦坦荡荡。
然而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哦不,天不遂人愿,北边传来了紧急军情——
铜壶关大雪封山,虞流山一脉发生雪崩,物资无法送达,而月羌和大宛趁火打劫,向铜壶关发起进攻。
雪崩是上一世没有发生的事,很显然,是人为造成的。
其目的不言而喻。
这两匹在旁虎视眈眈的豺狼终于露出了獠牙,向大渊伸出了利爪。
他们趁大渊雪灾,褚倞回京述职,制造了雪崩,准备一举夺下铜壶关,挥兵南下。
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满朝震惊。
褚倞看着舆图,皱眉说:“冬季大雪封山,物资匮乏,且温度极低,不利于作战。一般这个时候,我们与月羌大宛都默认休养生息,即使开战,也会等到春季,没想到他们竟趁这个时候进攻铜壶关……”
游望之沉声道:“铜壶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若是粮草不足,便不足为惧……他们选择此刻出兵,恐怕是打算趁这个机会,攻下铜壶关。待来年开春,我大渊爆发水患、疫.情,他们再一举南下,攻城略地。”
大宛和月羌是算准了大渊天灾发生时间,在这个时候犯境的。
这不仅仅是日常掠夺物资,发生小规模摩擦的战事,而是奔着灭国来的倾国之战。
重生的不止有大渊,还有月羌大宛。
他们知道大渊的命脉。
铜壶关是大渊的天堑,用于抵御北方蛮族。倘若这道天堑失守,将再无可守的天险可用。
事态紧急,奏折雪花般飞上谢若玄的书案,想躲懒却是不能了,他被众人簇拥着上了朝。
朝堂上,众臣神情严肃,气氛凝重。比得知谢若玄要亡国时,还要沉重百倍,仿佛大渊已经快要亡国了。
褚倞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铜壶关是大渊战略要地,绝不可失,还望皇上出兵北上支援铜壶关。”
谢若玄命人呈上来舆图。
看着舆图上的势力划分,他眼角不由抽了抽。
知道谢氏皇族很废,但没想到这么废,居然把北地十六州都丢了。
都丢了。
一、州、都、不、剩、了。
前朝亡国后,北地十六州被月羌和大宛占据,之后百年混乱,祁、辰、华邑、大渊四国并立。祁国北上扩张,将北地十六州收复回来。大宛和月羌便北上迁移,不再南下作乱。
再然后,四国混战,大渊吞并了祁、辰、华邑三国。
其中祁国四分五裂,自铜壶关以北,北地十六州被月羌和大宛瓜分,铜壶关以南被大渊占据。
大渊立国百年,一直试图收复北地十六州。可以说十六州陷入了百年混战,战况之惨烈,堪比五胡乱华。
直到谢若玄在位时期,谢若玄御驾亲征,亲自收复了北地十六州,并且把月羌和大宛打退到巴正铁河北,方停止了这场混战。
然而好景不长,炎兴帝上位,月羌和大宛再次南下,夺走了北地十州。
熹平帝上位时期,月羌和大宛贪心不足,又双叒叕夺走了北地十六州。
至此,北地十六州全部再次落到月羌和大宛手里。
谢子羲在位时期更不用说,他昏庸无能,大渊朝政混乱,就算褚倞有心收复失地,也没有那个条件。
可以说,从谢子羲上位后,只要严守铜壶关就算“守成”了。
怪不得月羌和大宛宁愿冒着雪灾之险,也要挥兵南下,有这样腐朽的朝堂,打他们不跟打宝宝一样。
搞不好真就是替天行道了。
甚至发动倾国之战,倾尽物资,也绝对是利大于弊。
谢若玄问:“倘若清理雪道,多久能疏通?倘若不清理雪道,令铜壶关自己想办法,他们能守多久?”
褚倞说:“若要清理雪道,虞流山脉纵横二百里,全部理清完需要月余。铜壶关物资储备丰富,即使没有粮草支援,也能撑两个月。但臣担心,月羌和大宛断了我军进铜壶关的路,恐怕铜壶关内形势不容乐观。”
谢若玄点点头,“那就派人加紧清理雪道,另分一部分人绕路支援铜壶关。”
今年的雪灾尤为严重,哪怕清理雪道,但在连绵大雪的天气下,也不一定有效果。
至于绕路,将更耗费时间。
可这次月羌和大宛显然有备而来,明显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褚倞主动请缨前往铜壶关,但谢若玄将他拦了下来,“褚将军常年镇守北境,还没在京城过过新年吧,今年就留在京城过新年吧。”
丝毫不提月羌和大宛来犯北境之事。
众臣闻言愕然,想不明白谢若玄此举何意。
难道军情还不够凶险吗?
总不能是这个时候还想着亡国吧!
褚倞忍不住道:“现在军情紧急,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还请皇上莫要贻误军机。”
谢若玄淡淡道:“慌什么,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现在月羌和大宛出兵,不过是算了天时地利,可他们少算了一样……”
褚倞忍不住追问道:“少算了一样什么?”
谢若玄眉眼半弯,笑若灿阳,“人和。”
“他们即使占尽天时地利又如何,可也需要人配合啊。传令下去,将朕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众,并且向他们递国书,问问他们可还记得章和八年的固建之盟。”
固建之盟,当年谢若玄御驾亲征,将月羌和大渊打到巴正铁河北,用他们皇室头颅垒了京观。两族残部吓得当即俯首称臣,签下固建之盟,发誓永不再犯大渊边境。
但时移世易,这份盟约早已不在,可谢若玄留给两族的阴影却还根深蒂固。
国书或许不能改变月羌大宛攻打大渊的决心,但能引出他们的心理阴影,令他们心生忌惮,便足够了。
类似于诸葛亮使用的空城计。
接下来月羌和大宛再进攻大渊时,一定会慎重慎重再慎重,不敢轻举妄动。
而谢若玄只要他们这份“慎重”就够了。
慎重,说难听点,就是犹豫不决,兵家之大忌。
拖出的这点犹豫时间,就足够大渊有喘息之机了。
当然,如果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
众臣深深地注视着谢若玄,无不感慨他与谢子羲不同。
这“好手段”,直戳人肺管子。
恐怕国书传到月羌和大宛,原本能议和的局面,直接变成不死不休了。
不过目前这情况,议和也没用就是了。
所有人都知道大渊的结局,亡国“已成定局”,倘若此刻再示弱求和,无异于向月羌和大宛传达“我真的要亡国了”“你们快来舔包”的信号,平白涨他人气势,灭自己威风。
恐怕届时真的大厦将倾,无法挽回了。
难得太阳打西边出来,谢若玄没有闲着,他下诏令,将一个人调回了京城。
这是谢若玄亮明身份以来,第一次调动官员职位,众臣引颈以待,果不其然,他将常洮郡守穆浦和调回了京。
穆浦和,明昭皇后穆有仪的生父。
当年熹平帝上位后,乔温瑜为“投诚”,诬陷穆浦和渎职。于是熹平帝将其贬官外放。直到谢子羲上位,也没有官复原职。
现在谢若玄将穆浦和召回了京,众人都知晓,大渊的天,真的变了。
御书房。
谢若玄看着面容苍老,行将就木的穆浦和,心下情绪十分复杂。
上一世他登基之初,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是穆浦和用雷霆手段帮他稳固了朝纲。
穆浦和为人城府深沉,善谋权术,是天生的政客。这样的人放在朝堂上能大放异彩,可若是做亲人,做近臣,唯有被利用到死的份。
当年穆有仪被诬陷使用厌胜之术咒杀天子,恰好那时大渊天灾不断,财政出现危机。谢涵天的人提出放开铸币权,争权夺利。
他们将矛头直指穆有仪,进而弹劾穆浦和。
穆浦和为求自保,“断尾求生”,竟上书与穆有仪划清界限,要求处置穆有仪。
以致于穆有仪自焚。
从那以后,谢若玄对穆浦和再无好感。
穆浦和形容苍老,脸上布满皱纹,一双眼浑浊不堪。见到谢若玄,他眼中闪过一抹奇异的光彩,随即拜倒在地,“老臣见过皇上。”
谢若玄让他起来了。
大概是穆浦和真的老了,迄今为止,他是谢若玄见过的臣子里,最显老态的一个。其他臣子虽也有年迈者,但都保养妥当,精神矍铄。唯有穆浦和从骨子里透露出一只脚踏入棺材的气质,好似失去了人的“生”气。
谢若玄十分冷淡,甚至比面对乔温瑜时,还要冰冷几分,“穆卿从常洮一路赶过来,辛苦了。”
穆浦和好似丝毫不在意他的态度,回答道:“幸得皇上记挂,臣能得皇上召,便不辛苦。”
谢若玄“呵”了一声,“这次召你入京,你顶替乔温瑜的位置,诰书明日下达。”
穆浦和神色肃穆,再次俯身拜了下去,“臣谢主隆恩。”
谢若玄冷眼看着他行礼,没有令人搀扶。
翌日上朝,众臣打量的目光若有似无地落在穆浦和身上,然而穆浦和好似察觉不到,只闭目养神。
游望之一党紧紧皱眉。
孟阔面无表情。
这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家,穆浦和才是谢若玄嫡臣子,而他们这些人,都是庶臣子!
哪怕他们向谢若玄投诚了,也依旧走不到谢若玄心里。
在谢若玄心里,依旧是穆浦和处于第一要位。
一时间,众臣无法接受穆浦和比他们更受器重,即使穆浦和是谢若玄的“岳父”。
谢若玄走上上首,在龙椅上坐下。然后众臣行礼,山呼万岁。一番流程走下来后,开始进入正题。
穆浦和率先出列,扬声道:“您上一世在位期间,北扩疆土,与月羌、大宛签定固建之盟,开启茶马互市。然时移世易,现北地十六州全部沦落敌手,固建之盟不再。臣以为,应兴兵北伐,以扬我大渊国威。”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竟然主张同时向月羌和大宛开战。
要知道,大渊自炎兴帝上位后,再也没有主动举行过战事。并且从炎兴帝开始,一直到谢子羲上位,大渊一直以求和为主,每年向月羌和大宛输送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此刻穆浦和扬言要开战,属实是震撼众人。
有人迟疑着反驳,“大渊固建之盟后,虽与月羌大宛和平共处了几年,但炎兴帝在位时,月羌大宛撕毁盟约,犯我边境,炎兴帝迫不得已改签阜票之盟,每年向月羌大宛输送岁币。如今阜票之盟犹在,我大渊国力也不胜往昔,如何能支撑同时开战……”
穆浦和冷笑,“炎兴帝无能,熹平帝昏庸,谢子羲懦弱,难道也令尔等忘记自己何名何姓,向蛮族摇尾乞怜吗?”
话音落下,气氛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这话可谓是极其不客气,但在场无一人反驳。原因无他,因为上首坐的是谢若玄。倘若换成其他人,他们绝对会反击回去。而谢若玄的话,他们只能内耗自己,安慰自己,开解自己,洗脑自己,谢若玄不一样,谢若玄不一样……万一真的能扬大渊国威呢?
哪怕只是千分之一的可能,也让众臣心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如果有可能的话,谁愿意向蛮族上交岁币,摇尾乞怜啊!
那可是我大渊的尊严啊……
那可是我大渊白花花的银子啊……
谁愿意将这巨大的利益拱手让人啊。
还是北方令人唾弃的蛮族。
但是,理想虽好,但也要考虑一下现实,同时开战,先不说打不打得赢,单就是军备物资,就是一大项开支,国库不充盈啊!
谢若玄斜靠在龙椅上,竟然不摆poss了,只见他十分风流,十分洒脱,语带笑意道:“把今年的岁币停了,就行了,这样不就有军费了吗?”
众人愕然。
把今年送给月羌和大宛的岁币停了……这是铁了心的要开战啊。
他们说为什么突然召穆浦和进京了,敢情是因为这个!
不过,就算有岁币,也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战争啊,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除非,谢若玄速战速决,直接杀穿对面王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孟阔小心翼翼地问:“您真的决定要开战了吗?”
谢若玄说:“啊,爱卿是在问朕吗?不妨问问月羌和大宛的意思啊,打仗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朕一个人左右不了的。”
孟阔:“……”
满朝文武百官:“……”
他们槽多无口,想说些什么,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居然真让谢若玄预判到了,月羌和大宛派使团过来了。
原本应该直接进攻铜壶关的月羌和大宛,手拉手一起诡异地停下征战的步伐,派使团过来与大渊谈判了!
然而老天都看不下去了……哦不,天不遂人愿,北边传来了紧急军情——
铜壶关大雪封山,虞流山一脉发生雪崩,物资无法送达,而月羌和大宛趁火打劫,向铜壶关发起进攻。
雪崩是上一世没有发生的事,很显然,是人为造成的。
其目的不言而喻。
这两匹在旁虎视眈眈的豺狼终于露出了獠牙,向大渊伸出了利爪。
他们趁大渊雪灾,褚倞回京述职,制造了雪崩,准备一举夺下铜壶关,挥兵南下。
消息传回京城的时候,满朝震惊。
褚倞看着舆图,皱眉说:“冬季大雪封山,物资匮乏,且温度极低,不利于作战。一般这个时候,我们与月羌大宛都默认休养生息,即使开战,也会等到春季,没想到他们竟趁这个时候进攻铜壶关……”
游望之沉声道:“铜壶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若是粮草不足,便不足为惧……他们选择此刻出兵,恐怕是打算趁这个机会,攻下铜壶关。待来年开春,我大渊爆发水患、疫.情,他们再一举南下,攻城略地。”
大宛和月羌是算准了大渊天灾发生时间,在这个时候犯境的。
这不仅仅是日常掠夺物资,发生小规模摩擦的战事,而是奔着灭国来的倾国之战。
重生的不止有大渊,还有月羌大宛。
他们知道大渊的命脉。
铜壶关是大渊的天堑,用于抵御北方蛮族。倘若这道天堑失守,将再无可守的天险可用。
事态紧急,奏折雪花般飞上谢若玄的书案,想躲懒却是不能了,他被众人簇拥着上了朝。
朝堂上,众臣神情严肃,气氛凝重。比得知谢若玄要亡国时,还要沉重百倍,仿佛大渊已经快要亡国了。
褚倞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铜壶关是大渊战略要地,绝不可失,还望皇上出兵北上支援铜壶关。”
谢若玄命人呈上来舆图。
看着舆图上的势力划分,他眼角不由抽了抽。
知道谢氏皇族很废,但没想到这么废,居然把北地十六州都丢了。
都丢了。
一、州、都、不、剩、了。
前朝亡国后,北地十六州被月羌和大宛占据,之后百年混乱,祁、辰、华邑、大渊四国并立。祁国北上扩张,将北地十六州收复回来。大宛和月羌便北上迁移,不再南下作乱。
再然后,四国混战,大渊吞并了祁、辰、华邑三国。
其中祁国四分五裂,自铜壶关以北,北地十六州被月羌和大宛瓜分,铜壶关以南被大渊占据。
大渊立国百年,一直试图收复北地十六州。可以说十六州陷入了百年混战,战况之惨烈,堪比五胡乱华。
直到谢若玄在位时期,谢若玄御驾亲征,亲自收复了北地十六州,并且把月羌和大宛打退到巴正铁河北,方停止了这场混战。
然而好景不长,炎兴帝上位,月羌和大宛再次南下,夺走了北地十州。
熹平帝上位时期,月羌和大宛贪心不足,又双叒叕夺走了北地十六州。
至此,北地十六州全部再次落到月羌和大宛手里。
谢子羲在位时期更不用说,他昏庸无能,大渊朝政混乱,就算褚倞有心收复失地,也没有那个条件。
可以说,从谢子羲上位后,只要严守铜壶关就算“守成”了。
怪不得月羌和大宛宁愿冒着雪灾之险,也要挥兵南下,有这样腐朽的朝堂,打他们不跟打宝宝一样。
搞不好真就是替天行道了。
甚至发动倾国之战,倾尽物资,也绝对是利大于弊。
谢若玄问:“倘若清理雪道,多久能疏通?倘若不清理雪道,令铜壶关自己想办法,他们能守多久?”
褚倞说:“若要清理雪道,虞流山脉纵横二百里,全部理清完需要月余。铜壶关物资储备丰富,即使没有粮草支援,也能撑两个月。但臣担心,月羌和大宛断了我军进铜壶关的路,恐怕铜壶关内形势不容乐观。”
谢若玄点点头,“那就派人加紧清理雪道,另分一部分人绕路支援铜壶关。”
今年的雪灾尤为严重,哪怕清理雪道,但在连绵大雪的天气下,也不一定有效果。
至于绕路,将更耗费时间。
可这次月羌和大宛显然有备而来,明显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褚倞主动请缨前往铜壶关,但谢若玄将他拦了下来,“褚将军常年镇守北境,还没在京城过过新年吧,今年就留在京城过新年吧。”
丝毫不提月羌和大宛来犯北境之事。
众臣闻言愕然,想不明白谢若玄此举何意。
难道军情还不够凶险吗?
总不能是这个时候还想着亡国吧!
褚倞忍不住道:“现在军情紧急,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还请皇上莫要贻误军机。”
谢若玄淡淡道:“慌什么,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现在月羌和大宛出兵,不过是算了天时地利,可他们少算了一样……”
褚倞忍不住追问道:“少算了一样什么?”
谢若玄眉眼半弯,笑若灿阳,“人和。”
“他们即使占尽天时地利又如何,可也需要人配合啊。传令下去,将朕的真实身份公之于众,并且向他们递国书,问问他们可还记得章和八年的固建之盟。”
固建之盟,当年谢若玄御驾亲征,将月羌和大渊打到巴正铁河北,用他们皇室头颅垒了京观。两族残部吓得当即俯首称臣,签下固建之盟,发誓永不再犯大渊边境。
但时移世易,这份盟约早已不在,可谢若玄留给两族的阴影却还根深蒂固。
国书或许不能改变月羌大宛攻打大渊的决心,但能引出他们的心理阴影,令他们心生忌惮,便足够了。
类似于诸葛亮使用的空城计。
接下来月羌和大宛再进攻大渊时,一定会慎重慎重再慎重,不敢轻举妄动。
而谢若玄只要他们这份“慎重”就够了。
慎重,说难听点,就是犹豫不决,兵家之大忌。
拖出的这点犹豫时间,就足够大渊有喘息之机了。
当然,如果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
众臣深深地注视着谢若玄,无不感慨他与谢子羲不同。
这“好手段”,直戳人肺管子。
恐怕国书传到月羌和大宛,原本能议和的局面,直接变成不死不休了。
不过目前这情况,议和也没用就是了。
所有人都知道大渊的结局,亡国“已成定局”,倘若此刻再示弱求和,无异于向月羌和大宛传达“我真的要亡国了”“你们快来舔包”的信号,平白涨他人气势,灭自己威风。
恐怕届时真的大厦将倾,无法挽回了。
难得太阳打西边出来,谢若玄没有闲着,他下诏令,将一个人调回了京城。
这是谢若玄亮明身份以来,第一次调动官员职位,众臣引颈以待,果不其然,他将常洮郡守穆浦和调回了京。
穆浦和,明昭皇后穆有仪的生父。
当年熹平帝上位后,乔温瑜为“投诚”,诬陷穆浦和渎职。于是熹平帝将其贬官外放。直到谢子羲上位,也没有官复原职。
现在谢若玄将穆浦和召回了京,众人都知晓,大渊的天,真的变了。
御书房。
谢若玄看着面容苍老,行将就木的穆浦和,心下情绪十分复杂。
上一世他登基之初,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是穆浦和用雷霆手段帮他稳固了朝纲。
穆浦和为人城府深沉,善谋权术,是天生的政客。这样的人放在朝堂上能大放异彩,可若是做亲人,做近臣,唯有被利用到死的份。
当年穆有仪被诬陷使用厌胜之术咒杀天子,恰好那时大渊天灾不断,财政出现危机。谢涵天的人提出放开铸币权,争权夺利。
他们将矛头直指穆有仪,进而弹劾穆浦和。
穆浦和为求自保,“断尾求生”,竟上书与穆有仪划清界限,要求处置穆有仪。
以致于穆有仪自焚。
从那以后,谢若玄对穆浦和再无好感。
穆浦和形容苍老,脸上布满皱纹,一双眼浑浊不堪。见到谢若玄,他眼中闪过一抹奇异的光彩,随即拜倒在地,“老臣见过皇上。”
谢若玄让他起来了。
大概是穆浦和真的老了,迄今为止,他是谢若玄见过的臣子里,最显老态的一个。其他臣子虽也有年迈者,但都保养妥当,精神矍铄。唯有穆浦和从骨子里透露出一只脚踏入棺材的气质,好似失去了人的“生”气。
谢若玄十分冷淡,甚至比面对乔温瑜时,还要冰冷几分,“穆卿从常洮一路赶过来,辛苦了。”
穆浦和好似丝毫不在意他的态度,回答道:“幸得皇上记挂,臣能得皇上召,便不辛苦。”
谢若玄“呵”了一声,“这次召你入京,你顶替乔温瑜的位置,诰书明日下达。”
穆浦和神色肃穆,再次俯身拜了下去,“臣谢主隆恩。”
谢若玄冷眼看着他行礼,没有令人搀扶。
翌日上朝,众臣打量的目光若有似无地落在穆浦和身上,然而穆浦和好似察觉不到,只闭目养神。
游望之一党紧紧皱眉。
孟阔面无表情。
这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告诉大家,穆浦和才是谢若玄嫡臣子,而他们这些人,都是庶臣子!
哪怕他们向谢若玄投诚了,也依旧走不到谢若玄心里。
在谢若玄心里,依旧是穆浦和处于第一要位。
一时间,众臣无法接受穆浦和比他们更受器重,即使穆浦和是谢若玄的“岳父”。
谢若玄走上上首,在龙椅上坐下。然后众臣行礼,山呼万岁。一番流程走下来后,开始进入正题。
穆浦和率先出列,扬声道:“您上一世在位期间,北扩疆土,与月羌、大宛签定固建之盟,开启茶马互市。然时移世易,现北地十六州全部沦落敌手,固建之盟不再。臣以为,应兴兵北伐,以扬我大渊国威。”
此言一出,全场哗然。
竟然主张同时向月羌和大宛开战。
要知道,大渊自炎兴帝上位后,再也没有主动举行过战事。并且从炎兴帝开始,一直到谢子羲上位,大渊一直以求和为主,每年向月羌和大宛输送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
此刻穆浦和扬言要开战,属实是震撼众人。
有人迟疑着反驳,“大渊固建之盟后,虽与月羌大宛和平共处了几年,但炎兴帝在位时,月羌大宛撕毁盟约,犯我边境,炎兴帝迫不得已改签阜票之盟,每年向月羌大宛输送岁币。如今阜票之盟犹在,我大渊国力也不胜往昔,如何能支撑同时开战……”
穆浦和冷笑,“炎兴帝无能,熹平帝昏庸,谢子羲懦弱,难道也令尔等忘记自己何名何姓,向蛮族摇尾乞怜吗?”
话音落下,气氛顿时陷入一片死寂之中。
这话可谓是极其不客气,但在场无一人反驳。原因无他,因为上首坐的是谢若玄。倘若换成其他人,他们绝对会反击回去。而谢若玄的话,他们只能内耗自己,安慰自己,开解自己,洗脑自己,谢若玄不一样,谢若玄不一样……万一真的能扬大渊国威呢?
哪怕只是千分之一的可能,也让众臣心中燃起希望的火苗。
如果有可能的话,谁愿意向蛮族上交岁币,摇尾乞怜啊!
那可是我大渊的尊严啊……
那可是我大渊白花花的银子啊……
谁愿意将这巨大的利益拱手让人啊。
还是北方令人唾弃的蛮族。
但是,理想虽好,但也要考虑一下现实,同时开战,先不说打不打得赢,单就是军备物资,就是一大项开支,国库不充盈啊!
谢若玄斜靠在龙椅上,竟然不摆poss了,只见他十分风流,十分洒脱,语带笑意道:“把今年的岁币停了,就行了,这样不就有军费了吗?”
众人愕然。
把今年送给月羌和大宛的岁币停了……这是铁了心的要开战啊。
他们说为什么突然召穆浦和进京了,敢情是因为这个!
不过,就算有岁币,也无法支撑长时间的战争啊,总有弹尽粮绝的一天。除非,谢若玄速战速决,直接杀穿对面王庭,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孟阔小心翼翼地问:“您真的决定要开战了吗?”
谢若玄说:“啊,爱卿是在问朕吗?不妨问问月羌和大宛的意思啊,打仗这种事,一个巴掌拍不响,朕一个人左右不了的。”
孟阔:“……”
满朝文武百官:“……”
他们槽多无口,想说些什么,可又不知道从何说起。最后,居然真让谢若玄预判到了,月羌和大宛派使团过来了。
原本应该直接进攻铜壶关的月羌和大宛,手拉手一起诡异地停下征战的步伐,派使团过来与大渊谈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