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4章 迫近的幕府内战!【4400】
第974章 迫近的幕府内战!【4400】
江户,某居酒屋——
“喂,你有听说那事儿吗?”
“什么事儿?”
“就、就是……呃……”
“干嘛吞吞吐吐的!有话就快说啊!”
“咳、咳咳,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很惊悚,你可要注意一点儿,别瞎叫唤。”
“快说吧,别吊我胃口!”
“据说……真的只是据说而已,仁王大人准备举兵造反。”
“什么?!造……”
“嘘!别叫,我不是都提醒你了嘛!”
“抱、抱歉……真的假的?仁王大人要造反?”
“唉,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不知真假。”
“肯定是假的!多半又是哪个嫉恨仁王大人的家伙在编造这些无聊的谣言!”
“我也希望是假的……唉唉……我与内子才刚回到江户,实在是不想再躲兵灾了……”
……
……
江户,某茶屋——
“大树公昏迷不醒,正是篡权夺位的大好时机。如果仁王大人真的有心变节,那现在正是下手的最佳时候。”
“喂,你们都把脑袋凑过来,快快。我听说呀,大树公早就死了,仁王大人隐瞒了大树公的死讯,秘不发丧,伪装出大树公仍活着的假象,蒙骗世人,他好趁机调兵遣将,为夺权做准备。”
“我不相信!仁王大人忠义无双!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呵,你太天真了!白乐天的那句诗是怎么说的来着?啊、对,‘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人的野心是会变化、滋长的。在‘本能寺之变’发生之前,谁能想到明智光秀会叛变?”
“我还是不敢相信……仁王大人享尽富贵荣华,要钱有钱,要封地有封地,他何苦去造反呢?”
“唉,谁会嫌自己的权力太小?像仁王大人这样的英杰,早就不在乎什么钱财、封地。”
……
……
江户,某澡堂——
“这搞不好又是一出‘冲冠一怒为红颜’。”
“此话怎讲?仁王大人爱上谁了吗?”
“还能是谁,当然是天璋院殿下了!相传仁王大人十分爱慕天璋院殿下,怎奈何他是臣子,对方是大御台所,二人永远不可能结合。于是仁王大人暗自憋了一口气,时刻准备着将天璋院殿下抢到手。只要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就没人能阻止他娶天璋院殿下。”
“那个天璋院有这么美吗?竟值得仁王大人铤而走险……”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天璋院殿下主动勾引仁王大人,她年纪轻轻就守寡,有那方面的欲望是很正常的。”
……
……
江户,某户人家——
“老婆!快收拾一下行李!”
“怎么了?干嘛这么匆忙?发生什么事儿了?”
“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仁王大人可能要造反,搞不好又要打仗了。”
“啊?又要打仗?这不是才刚打完一仗吗?”
“不一样,上一场仗是打长州人,是外战。这一回儿的仗是幕府内部的争斗,是内战。”
“唉唉……谁掌权都无所谓,快让我们过上安定的日子吧……”
“总之先快点收拾行李吧!做好随时可以出逃的准备!没打仗便罢,若是又打仗了,我们好尽快离开江户!”
……
……
“仁王大人要造反”、“仁王大人将开创‘橘幕府’”、“仁王大人是为了天璋院殿下才起兵”……就像是雨后的春笋,这一则则传言蓦地冒出!令人始料不及!
人言籍籍,众说纷纭。
真假难辨的流言在飞速传播。
惶恐不安的情绪在广泛蔓延。
事实上,这些流言并不全都针对青登。
近乎就在风传“仁王将要造反”的同一时间,另一种流言冒了出来:“要造反的人不是橘青登,而是一桥庆喜!”
怎奈何……尽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其传播度远远不及前者。
其具体缘由并不复杂,非常简单——民众对一桥庆喜根本就不熟!
截至今日为止,一桥庆喜隐居太久了,久得足以让民众遗忘他。
今年又恰好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令人目不暇接,人们更加无暇去关注一桥庆喜。
其实,哪怕是在他隐居之前,其知名度也远不如青登。
谈起“一桥庆喜”这一名字,民众的印象基本都是“噢,他好像是‘副将军’来着,没啥印象啊”。
这般一来,其传播度天然就弱了一大截。
相比起没啥知名度的一桥庆喜,大伙儿更乐意去讨论仁王!
一桥庆喜有什么好聊的!疑似跟天璋院殿下有奸情的仁王大人才更有讲头!
如此,便出现了“明明双方都有可能造反,可民众只讨论青登”的咄咄怪事。
在当下这个流言四起的节骨眼里,民众的情绪本就非常紧张。
幕府于今日正午宣布的“调新选组驻守‘三十六见附’”,更是加重了这份紧张情绪。
甭管是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去粉饰,也无法回避这一事实:掌管“三十六见附”的青登,已然控制整个江户城!
只要他有那个意愿,他今天晚上就可以在江户城本丸跟天璋院过夜!淫乱后宫!
尽管时事多艰,但日子还是要过。
民众照常工作,置办年货,准备过节。
一批批的镜饼、屠苏酒被买走。
一捆捆的门松、注连饰被摆至家门口。
乍一看去,一切如常。
可在这浓郁的“年味”之下,是汹涌澎湃的暗流!
……
……
12月28日,深夜——
江户,江户城,三之丸——
江户城的三之丸曾是第5代将军德川纲吉在元服前的住所,所以三之丸除防御工事之外,还建有不少宜居的卧室。
此时此刻,三之丸的某条走廊上,陡然出现一道人影——胜麟太郎提着烛灯,步履匆匆,径直向前。
他没有携带任何随从,只身一人。
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一扇房门前。
他没有出声打招呼,就这么直接伸手拽门。
随着门扉的缓缓敞开,他见到了在此久候多时的青登。
俯首于案前的青登扬起视线,看向胜麟太郎。
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下头,做了个无声的寒暄。
胜麟太郎毫不客气地移步至青登案前,盘腿坐下,直截了当地说道:
“青登,你的部队悉已入驻‘三十六见附’的各个要点,过程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顺利。”
青登轻轻颔首,轻声道:
“麟太郎,辛苦你了。”
胜麟太郎摆了摆手:
“不客气,这不算什么。”
说罢,他“唉”地长叹一声,眉间蹙出惆怅的褶皱。
“要是能够就此吓退‘一桥派’就好了……”
青登淡淡地回应道:
“希望如此。”
打从好几天起,青登就一直住在江户城的三之丸——当然,这事儿是隐秘不发的,没让外界知晓。
知道青登当前住处的人,就只有天璋院、胜麟太郎等极少数人。
江户城是征夷大将军及其亲属的居城,按照规矩,除仆从之外的一切外人,都不可住在江户城。
若让外人知晓青登在江户城里过夜,而且还连住了好几天,那青登想必会多出“当世董卓”的称号。
青登不惜冒着被世人辱骂的风险,也要钉死在江户城不挪窝,自然不是为了夜宿“龙床”。
他这般做的理由,既纯粹又沉重——防止政变!
一桥庆喜是否会发动叛乱——对此,青登、天璋院与胜麟太郎展开了隐秘的会谈。
“南纪派”虽有成员无数,其中不乏忠义之人,但天璋院能够真正信任的对象,就只有青登与胜麟太郎。
在经过简单的探讨后,他们仨做出了相同的判断:“一桥派”若欲争夺天下,没有比当下更好的时机了!
首先,德川家茂受了重伤,昏迷不醒,正是下手杀他的最好时候。
在杀死德川家茂后,大可将其死因推给“重伤不愈”,即使世人有疑心,也难以提出异议。
其次,当前同样也是杀死青登的最好时机!
论威望,论综合实力,青登俨然已是“南纪派”的灵魂人物。
“一桥派”要想夺权的话,光杀死德川家茂是不行的,必须要将他与青登一块儿杀了!
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瓦解“南纪派”的反抗能力。
只杀死德川家茂,却不除掉青登的话,反而会让后者拿到正当的出兵理由。
届时,青登喊出“诛庆喜,清君侧”,提兵东上,试问“一桥派”如何抵挡?
但凡是有点智商的人,都不会想跟青登及其麾下的新选组硬碰硬。
寻常时候,青登都住在大津,不仅拥有无双武力,而且还常年待在自家的大本营,想杀他难如登天。
而现在,青登就在江户,就在“一桥派”的眼皮底子下!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尚未痊愈,其身上的层层麻布仍厚如砖块,实力大减!
没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若欲杀死青登,就只能趁现在!
一口气杀死青登与德川家茂的宝贵机会就在眼前……试问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青登扪心自问:换做是他的话,也会选在这个时候下手!
总而言之,不论是从哪一角度来评判,“一桥派”都有十足的动机、理由在当下发动叛乱!
既然可能性奇高,就只能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青登等人并不愿在这个时候跟“一桥派”爆发全面战争。
他们刚刚才打完了一系列恶战,身心俱疲,实在不想在连口气都没缓过来的这般情况下,跟“一桥派”打内战。
再者,他们实在不忍心让江户的士民们又承受新的战乱。
“南纪派”与“一桥派”的全面战争……天知道这场战争将会打多久、死多少人。
青登等人最乐见的结果,自然便是“一桥派”主动打消叛乱的消息。
为达这一目的,他们做了许多准备,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有二——
其一就是青登偷偷住在三之丸,防患于未然。
其二便是调新选组入驻“三十六见附”,拱卫江户城——之所以如此,便是为了变相地警告“一桥派”:你们别乱来!强启战端,你们可没有必胜的把握!
所谓的“政变”,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
细究历史上的成功政变——比如“高平陵之变”、“诸吕之变”——都有那么几个共通点。
武库、政治中枢、禁军……只要抓好这几个关键点,就能让政变成功。
江户的各大武库都集中在江户城中。
“南纪派”的政治中枢,也就是青登、德川家茂与天璋院这仨首脑,也都在江户城里。
也就是说,抢夺武库也好,占据政治至高点也罢,“一桥派”都只有一条路可走:攻占江户城!
一言以蔽之,江户城是重中之重。
青登等人大可什么都不顾,只要守住江户城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反之,若让“一桥派”夺下江户城,那就完蛋了。
青登现在能够自由调动的部队并不多。
八王子千人同心早就残了,丧失作战能力。
“三番组”、先手弓组、先手铁炮组等常备军也在先前的战斗中损伤惨重。
到头来,他能够依仗的部队,就只有当前驻扎在江户的新选组七、十番队。
要不然,他也不会只调新选组来保卫江户城。
如此,便引申出一个后果: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大!
七、十番队都是骑兵队,并不擅长步战,而且兵力太少,总数不足千人。
这样的战力,并不足以使江户城变为“不落的城塞”,进而也就没法保证让“一桥派”知难而退。
“一桥派”是否会发动叛乱,是否会铤而走险……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
青登与胜麟太郎相顾无言。
约莫十秒钟后,胜麟太郎主动打破沉默:
“你密谋篡逆的流言,现在真是越传越广了。”
青登闻言,“呵”地嗤笑一声:
“这真不是一个好消息啊……若无‘一桥派’从中作梗,那我就一辈子不碰剑。”
胜麟太郎轻轻点头,以示赞同。
民众怀疑青登会变节——会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这些流言如果只在小范围内流传,那还在情理之中。
可传播得这么快、这么广,那就着实不正常了!
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些兴风作浪的家伙会是谁……自不必明说。
正如青登方才所言,这真不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一桥派”贼心不死!他们仍在渴求夺权!在为他们的夺权造势!
青登是他们政变路上最大的障碍。
先把青登批倒、批臭,将能大大降低“诛杀仁王”的舆论压力。
早在好几天前,青登等人就意识到了“一桥派”在做舆论动员,故立刻展开反击——“真正的反叛者是一桥庆喜”这一流言就是他们散布出去的。
只可惜……一桥庆喜的低存在感害他们的舆论攻势不见成效。
这时,在沉思片刻后,青登缓缓转过脑袋,看向不远处的窗外的夜空,眼望天际:
“……麟太郎,做好准备。虽然只是我个人的直觉,但幕府的命运、将军大人与天璋院殿下的命运,以及你我的命运,都将在几天后见分晓!”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
江户,某居酒屋——
“喂,你有听说那事儿吗?”
“什么事儿?”
“就、就是……呃……”
“干嘛吞吞吐吐的!有话就快说啊!”
“咳、咳咳,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会很惊悚,你可要注意一点儿,别瞎叫唤。”
“快说吧,别吊我胃口!”
“据说……真的只是据说而已,仁王大人准备举兵造反。”
“什么?!造……”
“嘘!别叫,我不是都提醒你了嘛!”
“抱、抱歉……真的假的?仁王大人要造反?”
“唉,我也只是道听途说,不知真假。”
“肯定是假的!多半又是哪个嫉恨仁王大人的家伙在编造这些无聊的谣言!”
“我也希望是假的……唉唉……我与内子才刚回到江户,实在是不想再躲兵灾了……”
……
……
江户,某茶屋——
“大树公昏迷不醒,正是篡权夺位的大好时机。如果仁王大人真的有心变节,那现在正是下手的最佳时候。”
“喂,你们都把脑袋凑过来,快快。我听说呀,大树公早就死了,仁王大人隐瞒了大树公的死讯,秘不发丧,伪装出大树公仍活着的假象,蒙骗世人,他好趁机调兵遣将,为夺权做准备。”
“我不相信!仁王大人忠义无双!怎么可能做出这种大逆不道的事情!”
“呵,你太天真了!白乐天的那句诗是怎么说的来着?啊、对,‘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人的野心是会变化、滋长的。在‘本能寺之变’发生之前,谁能想到明智光秀会叛变?”
“我还是不敢相信……仁王大人享尽富贵荣华,要钱有钱,要封地有封地,他何苦去造反呢?”
“唉,谁会嫌自己的权力太小?像仁王大人这样的英杰,早就不在乎什么钱财、封地。”
……
……
江户,某澡堂——
“这搞不好又是一出‘冲冠一怒为红颜’。”
“此话怎讲?仁王大人爱上谁了吗?”
“还能是谁,当然是天璋院殿下了!相传仁王大人十分爱慕天璋院殿下,怎奈何他是臣子,对方是大御台所,二人永远不可能结合。于是仁王大人暗自憋了一口气,时刻准备着将天璋院殿下抢到手。只要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就没人能阻止他娶天璋院殿下。”
“那个天璋院有这么美吗?竟值得仁王大人铤而走险……”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天璋院殿下主动勾引仁王大人,她年纪轻轻就守寡,有那方面的欲望是很正常的。”
……
……
江户,某户人家——
“老婆!快收拾一下行李!”
“怎么了?干嘛这么匆忙?发生什么事儿了?”
“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听说仁王大人可能要造反,搞不好又要打仗了。”
“啊?又要打仗?这不是才刚打完一仗吗?”
“不一样,上一场仗是打长州人,是外战。这一回儿的仗是幕府内部的争斗,是内战。”
“唉唉……谁掌权都无所谓,快让我们过上安定的日子吧……”
“总之先快点收拾行李吧!做好随时可以出逃的准备!没打仗便罢,若是又打仗了,我们好尽快离开江户!”
……
……
“仁王大人要造反”、“仁王大人将开创‘橘幕府’”、“仁王大人是为了天璋院殿下才起兵”……就像是雨后的春笋,这一则则传言蓦地冒出!令人始料不及!
人言籍籍,众说纷纭。
真假难辨的流言在飞速传播。
惶恐不安的情绪在广泛蔓延。
事实上,这些流言并不全都针对青登。
近乎就在风传“仁王将要造反”的同一时间,另一种流言冒了出来:“要造反的人不是橘青登,而是一桥庆喜!”
怎奈何……尽管后者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但其传播度远远不及前者。
其具体缘由并不复杂,非常简单——民众对一桥庆喜根本就不熟!
截至今日为止,一桥庆喜隐居太久了,久得足以让民众遗忘他。
今年又恰好是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令人目不暇接,人们更加无暇去关注一桥庆喜。
其实,哪怕是在他隐居之前,其知名度也远不如青登。
谈起“一桥庆喜”这一名字,民众的印象基本都是“噢,他好像是‘副将军’来着,没啥印象啊”。
这般一来,其传播度天然就弱了一大截。
相比起没啥知名度的一桥庆喜,大伙儿更乐意去讨论仁王!
一桥庆喜有什么好聊的!疑似跟天璋院殿下有奸情的仁王大人才更有讲头!
如此,便出现了“明明双方都有可能造反,可民众只讨论青登”的咄咄怪事。
在当下这个流言四起的节骨眼里,民众的情绪本就非常紧张。
幕府于今日正午宣布的“调新选组驻守‘三十六见附’”,更是加重了这份紧张情绪。
甭管是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去粉饰,也无法回避这一事实:掌管“三十六见附”的青登,已然控制整个江户城!
只要他有那个意愿,他今天晚上就可以在江户城本丸跟天璋院过夜!淫乱后宫!
尽管时事多艰,但日子还是要过。
民众照常工作,置办年货,准备过节。
一批批的镜饼、屠苏酒被买走。
一捆捆的门松、注连饰被摆至家门口。
乍一看去,一切如常。
可在这浓郁的“年味”之下,是汹涌澎湃的暗流!
……
……
12月28日,深夜——
江户,江户城,三之丸——
江户城的三之丸曾是第5代将军德川纲吉在元服前的住所,所以三之丸除防御工事之外,还建有不少宜居的卧室。
此时此刻,三之丸的某条走廊上,陡然出现一道人影——胜麟太郎提着烛灯,步履匆匆,径直向前。
他没有携带任何随从,只身一人。
不一会儿,他便来到了一扇房门前。
他没有出声打招呼,就这么直接伸手拽门。
随着门扉的缓缓敞开,他见到了在此久候多时的青登。
俯首于案前的青登扬起视线,看向胜麟太郎。
二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点了下头,做了个无声的寒暄。
胜麟太郎毫不客气地移步至青登案前,盘腿坐下,直截了当地说道:
“青登,你的部队悉已入驻‘三十六见附’的各个要点,过程比我想象中的还要顺利。”
青登轻轻颔首,轻声道:
“麟太郎,辛苦你了。”
胜麟太郎摆了摆手:
“不客气,这不算什么。”
说罢,他“唉”地长叹一声,眉间蹙出惆怅的褶皱。
“要是能够就此吓退‘一桥派’就好了……”
青登淡淡地回应道:
“希望如此。”
打从好几天起,青登就一直住在江户城的三之丸——当然,这事儿是隐秘不发的,没让外界知晓。
知道青登当前住处的人,就只有天璋院、胜麟太郎等极少数人。
江户城是征夷大将军及其亲属的居城,按照规矩,除仆从之外的一切外人,都不可住在江户城。
若让外人知晓青登在江户城里过夜,而且还连住了好几天,那青登想必会多出“当世董卓”的称号。
青登不惜冒着被世人辱骂的风险,也要钉死在江户城不挪窝,自然不是为了夜宿“龙床”。
他这般做的理由,既纯粹又沉重——防止政变!
一桥庆喜是否会发动叛乱——对此,青登、天璋院与胜麟太郎展开了隐秘的会谈。
“南纪派”虽有成员无数,其中不乏忠义之人,但天璋院能够真正信任的对象,就只有青登与胜麟太郎。
在经过简单的探讨后,他们仨做出了相同的判断:“一桥派”若欲争夺天下,没有比当下更好的时机了!
首先,德川家茂受了重伤,昏迷不醒,正是下手杀他的最好时候。
在杀死德川家茂后,大可将其死因推给“重伤不愈”,即使世人有疑心,也难以提出异议。
其次,当前同样也是杀死青登的最好时机!
论威望,论综合实力,青登俨然已是“南纪派”的灵魂人物。
“一桥派”要想夺权的话,光杀死德川家茂是不行的,必须要将他与青登一块儿杀了!
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地瓦解“南纪派”的反抗能力。
只杀死德川家茂,却不除掉青登的话,反而会让后者拿到正当的出兵理由。
届时,青登喊出“诛庆喜,清君侧”,提兵东上,试问“一桥派”如何抵挡?
但凡是有点智商的人,都不会想跟青登及其麾下的新选组硬碰硬。
寻常时候,青登都住在大津,不仅拥有无双武力,而且还常年待在自家的大本营,想杀他难如登天。
而现在,青登就在江户,就在“一桥派”的眼皮底子下!
更为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尚未痊愈,其身上的层层麻布仍厚如砖块,实力大减!
没有比这更好的时机了……若欲杀死青登,就只能趁现在!
一口气杀死青登与德川家茂的宝贵机会就在眼前……试问这是多么大的诱惑?
青登扪心自问:换做是他的话,也会选在这个时候下手!
总而言之,不论是从哪一角度来评判,“一桥派”都有十足的动机、理由在当下发动叛乱!
既然可能性奇高,就只能早做准备,未雨绸缪。
青登等人并不愿在这个时候跟“一桥派”爆发全面战争。
他们刚刚才打完了一系列恶战,身心俱疲,实在不想在连口气都没缓过来的这般情况下,跟“一桥派”打内战。
再者,他们实在不忍心让江户的士民们又承受新的战乱。
“南纪派”与“一桥派”的全面战争……天知道这场战争将会打多久、死多少人。
青登等人最乐见的结果,自然便是“一桥派”主动打消叛乱的消息。
为达这一目的,他们做了许多准备,其中最主要的措施有二——
其一就是青登偷偷住在三之丸,防患于未然。
其二便是调新选组入驻“三十六见附”,拱卫江户城——之所以如此,便是为了变相地警告“一桥派”:你们别乱来!强启战端,你们可没有必胜的把握!
所谓的“政变”,说简单也简单,说困难也困难。
细究历史上的成功政变——比如“高平陵之变”、“诸吕之变”——都有那么几个共通点。
武库、政治中枢、禁军……只要抓好这几个关键点,就能让政变成功。
江户的各大武库都集中在江户城中。
“南纪派”的政治中枢,也就是青登、德川家茂与天璋院这仨首脑,也都在江户城里。
也就是说,抢夺武库也好,占据政治至高点也罢,“一桥派”都只有一条路可走:攻占江户城!
一言以蔽之,江户城是重中之重。
青登等人大可什么都不顾,只要守住江户城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反之,若让“一桥派”夺下江户城,那就完蛋了。
青登现在能够自由调动的部队并不多。
八王子千人同心早就残了,丧失作战能力。
“三番组”、先手弓组、先手铁炮组等常备军也在先前的战斗中损伤惨重。
到头来,他能够依仗的部队,就只有当前驻扎在江户的新选组七、十番队。
要不然,他也不会只调新选组来保卫江户城。
如此,便引申出一个后果:双方的实力差距并不大!
七、十番队都是骑兵队,并不擅长步战,而且兵力太少,总数不足千人。
这样的战力,并不足以使江户城变为“不落的城塞”,进而也就没法保证让“一桥派”知难而退。
“一桥派”是否会发动叛乱,是否会铤而走险……这种事情,谁也说不准……
青登与胜麟太郎相顾无言。
约莫十秒钟后,胜麟太郎主动打破沉默:
“你密谋篡逆的流言,现在真是越传越广了。”
青登闻言,“呵”地嗤笑一声:
“这真不是一个好消息啊……若无‘一桥派’从中作梗,那我就一辈子不碰剑。”
胜麟太郎轻轻点头,以示赞同。
民众怀疑青登会变节——会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这些流言如果只在小范围内流传,那还在情理之中。
可传播得这么快、这么广,那就着实不正常了!
想也知道,肯定是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
这些兴风作浪的家伙会是谁……自不必明说。
正如青登方才所言,这真不是一个好消息——这说明“一桥派”贼心不死!他们仍在渴求夺权!在为他们的夺权造势!
青登是他们政变路上最大的障碍。
先把青登批倒、批臭,将能大大降低“诛杀仁王”的舆论压力。
早在好几天前,青登等人就意识到了“一桥派”在做舆论动员,故立刻展开反击——“真正的反叛者是一桥庆喜”这一流言就是他们散布出去的。
只可惜……一桥庆喜的低存在感害他们的舆论攻势不见成效。
这时,在沉思片刻后,青登缓缓转过脑袋,看向不远处的窗外的夜空,眼望天际:
“……麟太郎,做好准备。虽然只是我个人的直觉,但幕府的命运、将军大人与天璋院殿下的命运,以及你我的命运,都将在几天后见分晓!”
求月票!求推荐票!(豹头痛哭.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