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御史连番暗示下,李琢像是才想起来自己话中针对的是谁。
他打了个寒颤,快要出口的下一句登时哽在了喉间。
他本应住嘴的,却在对上郑御史那双阴厉眼眸时不期然想起了闻肃。
许久后,李琢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高处的龙座。
“陛下。”李琢的声音颤的厉害,偏在这空旷的大殿中,众人都听得清他说了什么。
“下官……下官私下与二皇子来往,帮其将许多无罪之人关进大理寺地牢,屈打成招,办成诸多冤案,更是为求前程,放任手下人将郡主的婢女……”
话还没说完,他便叩首在地,“咚”的一声响将众人都惊住。
随即便听他道:“将那婢女几乎打死,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这话刚出口,就听一直沉默的安国公暴喝出声,“你这贼子,谁人不知大理寺由张大人主管,你倒是会给自己头上戴高帽,须知二皇子就是找人行此事,也断然不会找到你这小喽啰头上,到底是谁指使你陷害殿下,还不速速交代出来?!”
他这话着实有几分道理,这便是因着舅甥关系偏帮二皇子,这话也着实挑不出错处。
“二皇子……二皇子他……”李琢声音颤颤,像是被安国公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吓到了,嚅嗫几次都说不出话。
安国公的气却还未消,看他这窝囊样就更来气,毫不犹豫的上前狠狠踹了李琢一脚。
他冷笑一声,“怎么?你那主子送你来之前没教你怎么说?”
说这话时,他还隐晦的看了眼封浮霜,显然认定的是她在其中搞鬼。
“国公爷。”有人抱手立在不远处,悠悠开口。
“您别急着打人啊,这小官话还没说完呢,就叫您这一记窝心脚踹的,啧啧。”
旁边也有人附和,“小子年轻,又闯下大祸,国公爷还是让他将话说完吧。”
这两人并非是站在封浮霜这一边的,只纯粹看安国公不顺眼罢了,此时能遇到给他添堵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二皇子可是安国公府最大的倚仗,给他身上添些墨,他们可是很乐意做的。
安国公却是对自家外甥的行事作风十分自信,根本不信李琢方才所言,只当他全然污蔑。
他冷笑一声,“好!那就让此人将话说完,我倒要看看他还有何事要往殿下头上栽!”
李琢自然知晓,今日他这几句话已经将安国公得罪了个彻底,在二皇子那里,定然也讨不着好,与其两头不落,不如只揪着一边。
他是宁死也不愿再落在闻肃手里了,若没按他教的说,那人恐怕干得出将他尸身掘出来鞭打的事。
定了定心神,李琢不再迟疑,将怀中藏了许久的东西拿了出来。
“请陛下明鉴,下官这里还留存着二皇子府的印信,是万万造不得假的。”
待那东西被魏九呈给景平帝后,安国公才后知后觉发现事情不对。
在他预想里,自己逼问过后,这小人应当即刻跪地求饶,承认自己污蔑皇子,再被拉出去处死,以儆效尤。
他又哪里能拿的出证据?更遑论那所谓的证据还被呈到了御前。
安国公此时心急如焚,更想亲自确认那所谓证据的真伪,目光便紧紧黏在景平帝手里捏着的那张薄纸上。
帝王不开口,众臣便缄默不语,默默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景平帝终于收回视线,看向跪在大殿中央那人。
“还有何证据?一并拿出来吧。”
他语气称得上平淡,安国公的心却猛地一沉。
李琢应了一声,便开始一五一十的盘算起自己手里的证据。
“为了将这些行迹瞒过张大人,下官打点底下人费了不少银子,这些银子都是二皇子给的,下官靠自己,怕是几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还有,吏部留存的下官的升迁文书上,许是还能找到些许线索。下官家中还有二皇子府上那位大人留下的一把伞,也可充当证物……”
见他越说越不着调,安国公嗤笑一声,“一把不知来处的伞也能成了证物污蔑皇子?你真是够大胆。”
此时有人小声开口,他那话却叫众臣听了个分明。
“吏部的升迁文书总该做不了假?”
安国公恶狠狠的瞪过去,就瞧见了隐在人群中仍然显眼的闫烨。
他顾不得与他过多分辨,朝皇帝跪下,高声道:“请陛下明鉴,殿下平日里的行事作风您也看在眼里,他是断然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既然不会做这种事,那就叫他来,也看看旁人是如何在朝堂上污蔑他的。”景平帝的话中似有深意。
安国公只做未觉。
二皇子来的很快,面色郑重,一进殿便跪下请罪。
“儿臣知错,请父皇处置。”
“事情都知道了?”景平帝问。
二皇子点点头,“萧统领已将事情原委与儿臣说明。”
皇帝听完,视线在他身上停了片刻才缓缓开口:“你可曾插手大理寺断案?”
“……”
他不开口,皇帝也不觉意外,接着道:“你的印信出现在旁人手中,那人还道与你有种种牵扯,你告诉朕,他的话该不该信?”
二皇子面色苍白,俊秀的脸上现出一抹苦笑,“若是儿臣,自然会信。”
听他这一句话,站在一旁的安国公和郑御史猛地抬头,难掩惊愕。
安国公更是忍不住开口,意有所指:“他那所谓的人证物证都可伪造,想做出一份一样的,简直易如反掌……”
“安国公。”皇帝打断他,“听他说完。”
“……是。”
“儿臣平素爱与人结交,与朝中许多人熟识,大理寺的几位自然也认识。表妹那婢女确是儿臣送进大理寺的,但,李大人恐怕会错了意。”
二皇子一开口,众臣的视线便都落在他身上。
年轻人背脊笔直,殿外斜照进来的光让他的半边面容熠熠生辉,称得上龙章凤姿。
“昭华在皇寺清修,儿臣前去探望,却并没见到表妹,那婢女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主子去处。儿臣以为其中有鬼,又怕妨碍着昭华名声,不敢声张,这才将其送进大理寺,却没想惹出这许多乱子来,是儿臣的错。”
二皇子苦笑一声,才继续往下说。
“送那婢女进大理寺时儿臣并未在场,只交代了手下人去办,还让他们告诉大理寺的人,务必问出昭华的下落,恐怕正是这句,让李大人误会了。”
“这么说来,除此事之外,你与大理寺的人再无交集?那他们手中与你有关的东西从何而来?”
景平帝倒也没再追问与那婢女有关的事,只将话移到李琢说的那许多证据上。
说到这里,二皇子又沉默了片刻。
见他不开口,景平帝面色微冷,道:“你若是无言辩驳,今后就待在府里闭门思过吧。”
闭门思过!
安国公全身冰凉,这与要了二皇子的命有何异?
他将祈求的目光投向自家外甥,却见他仍沉默不语。
郑御史此时的心更是已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多想开口替这位尊贵的主子辩解,怎料他仍是那副样子。
安国公实在忍不住了,他俯身在地,声音颤抖:“殿下,您为自己想想,也为娘娘想想啊,此事定然不是您做的,但您若不解释清楚,陛下又如何能还您清白啊?!”
“舅舅……”二皇子看向安国公,看见了他那双含着泪的眼,也看见了他鬓角的白,他不由一怔。
怔愣过后,便是怅然。
“舅舅,那印信,我只给过您。”
他打了个寒颤,快要出口的下一句登时哽在了喉间。
他本应住嘴的,却在对上郑御史那双阴厉眼眸时不期然想起了闻肃。
许久后,李琢深吸一口气,抬头看向高处的龙座。
“陛下。”李琢的声音颤的厉害,偏在这空旷的大殿中,众人都听得清他说了什么。
“下官……下官私下与二皇子来往,帮其将许多无罪之人关进大理寺地牢,屈打成招,办成诸多冤案,更是为求前程,放任手下人将郡主的婢女……”
话还没说完,他便叩首在地,“咚”的一声响将众人都惊住。
随即便听他道:“将那婢女几乎打死,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这话刚出口,就听一直沉默的安国公暴喝出声,“你这贼子,谁人不知大理寺由张大人主管,你倒是会给自己头上戴高帽,须知二皇子就是找人行此事,也断然不会找到你这小喽啰头上,到底是谁指使你陷害殿下,还不速速交代出来?!”
他这话着实有几分道理,这便是因着舅甥关系偏帮二皇子,这话也着实挑不出错处。
“二皇子……二皇子他……”李琢声音颤颤,像是被安国公这突如其来的一嗓子吓到了,嚅嗫几次都说不出话。
安国公的气却还未消,看他这窝囊样就更来气,毫不犹豫的上前狠狠踹了李琢一脚。
他冷笑一声,“怎么?你那主子送你来之前没教你怎么说?”
说这话时,他还隐晦的看了眼封浮霜,显然认定的是她在其中搞鬼。
“国公爷。”有人抱手立在不远处,悠悠开口。
“您别急着打人啊,这小官话还没说完呢,就叫您这一记窝心脚踹的,啧啧。”
旁边也有人附和,“小子年轻,又闯下大祸,国公爷还是让他将话说完吧。”
这两人并非是站在封浮霜这一边的,只纯粹看安国公不顺眼罢了,此时能遇到给他添堵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
二皇子可是安国公府最大的倚仗,给他身上添些墨,他们可是很乐意做的。
安国公却是对自家外甥的行事作风十分自信,根本不信李琢方才所言,只当他全然污蔑。
他冷笑一声,“好!那就让此人将话说完,我倒要看看他还有何事要往殿下头上栽!”
李琢自然知晓,今日他这几句话已经将安国公得罪了个彻底,在二皇子那里,定然也讨不着好,与其两头不落,不如只揪着一边。
他是宁死也不愿再落在闻肃手里了,若没按他教的说,那人恐怕干得出将他尸身掘出来鞭打的事。
定了定心神,李琢不再迟疑,将怀中藏了许久的东西拿了出来。
“请陛下明鉴,下官这里还留存着二皇子府的印信,是万万造不得假的。”
待那东西被魏九呈给景平帝后,安国公才后知后觉发现事情不对。
在他预想里,自己逼问过后,这小人应当即刻跪地求饶,承认自己污蔑皇子,再被拉出去处死,以儆效尤。
他又哪里能拿的出证据?更遑论那所谓的证据还被呈到了御前。
安国公此时心急如焚,更想亲自确认那所谓证据的真伪,目光便紧紧黏在景平帝手里捏着的那张薄纸上。
帝王不开口,众臣便缄默不语,默默等着。
不知过了多久,景平帝终于收回视线,看向跪在大殿中央那人。
“还有何证据?一并拿出来吧。”
他语气称得上平淡,安国公的心却猛地一沉。
李琢应了一声,便开始一五一十的盘算起自己手里的证据。
“为了将这些行迹瞒过张大人,下官打点底下人费了不少银子,这些银子都是二皇子给的,下官靠自己,怕是几辈子也挣不了这么多钱。
还有,吏部留存的下官的升迁文书上,许是还能找到些许线索。下官家中还有二皇子府上那位大人留下的一把伞,也可充当证物……”
见他越说越不着调,安国公嗤笑一声,“一把不知来处的伞也能成了证物污蔑皇子?你真是够大胆。”
此时有人小声开口,他那话却叫众臣听了个分明。
“吏部的升迁文书总该做不了假?”
安国公恶狠狠的瞪过去,就瞧见了隐在人群中仍然显眼的闫烨。
他顾不得与他过多分辨,朝皇帝跪下,高声道:“请陛下明鉴,殿下平日里的行事作风您也看在眼里,他是断然不会做出这种事的!”
“既然不会做这种事,那就叫他来,也看看旁人是如何在朝堂上污蔑他的。”景平帝的话中似有深意。
安国公只做未觉。
二皇子来的很快,面色郑重,一进殿便跪下请罪。
“儿臣知错,请父皇处置。”
“事情都知道了?”景平帝问。
二皇子点点头,“萧统领已将事情原委与儿臣说明。”
皇帝听完,视线在他身上停了片刻才缓缓开口:“你可曾插手大理寺断案?”
“……”
他不开口,皇帝也不觉意外,接着道:“你的印信出现在旁人手中,那人还道与你有种种牵扯,你告诉朕,他的话该不该信?”
二皇子面色苍白,俊秀的脸上现出一抹苦笑,“若是儿臣,自然会信。”
听他这一句话,站在一旁的安国公和郑御史猛地抬头,难掩惊愕。
安国公更是忍不住开口,意有所指:“他那所谓的人证物证都可伪造,想做出一份一样的,简直易如反掌……”
“安国公。”皇帝打断他,“听他说完。”
“……是。”
“儿臣平素爱与人结交,与朝中许多人熟识,大理寺的几位自然也认识。表妹那婢女确是儿臣送进大理寺的,但,李大人恐怕会错了意。”
二皇子一开口,众臣的视线便都落在他身上。
年轻人背脊笔直,殿外斜照进来的光让他的半边面容熠熠生辉,称得上龙章凤姿。
“昭华在皇寺清修,儿臣前去探望,却并没见到表妹,那婢女却支支吾吾,说不出主子去处。儿臣以为其中有鬼,又怕妨碍着昭华名声,不敢声张,这才将其送进大理寺,却没想惹出这许多乱子来,是儿臣的错。”
二皇子苦笑一声,才继续往下说。
“送那婢女进大理寺时儿臣并未在场,只交代了手下人去办,还让他们告诉大理寺的人,务必问出昭华的下落,恐怕正是这句,让李大人误会了。”
“这么说来,除此事之外,你与大理寺的人再无交集?那他们手中与你有关的东西从何而来?”
景平帝倒也没再追问与那婢女有关的事,只将话移到李琢说的那许多证据上。
说到这里,二皇子又沉默了片刻。
见他不开口,景平帝面色微冷,道:“你若是无言辩驳,今后就待在府里闭门思过吧。”
闭门思过!
安国公全身冰凉,这与要了二皇子的命有何异?
他将祈求的目光投向自家外甥,却见他仍沉默不语。
郑御史此时的心更是已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多想开口替这位尊贵的主子辩解,怎料他仍是那副样子。
安国公实在忍不住了,他俯身在地,声音颤抖:“殿下,您为自己想想,也为娘娘想想啊,此事定然不是您做的,但您若不解释清楚,陛下又如何能还您清白啊?!”
“舅舅……”二皇子看向安国公,看见了他那双含着泪的眼,也看见了他鬓角的白,他不由一怔。
怔愣过后,便是怅然。
“舅舅,那印信,我只给过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