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视云霄 谁信凄凉
十日假期很快,转眼即逝。
快乐的日子总是如此。
临行前一夜,包拯与夫人商量要把嫂娘带到京城修养一阵,毕竟有公孙先生在,嫂娘的身体也可早日修养好。
谁知就在半夜时,一声尖叫吵醒众人。
外面闹哄哄,人声鼎沸,包拯只觉心头大跳,感到无由的慌乱。
他急忙穿起衣服,刚打开房门,王朝就疾风似火地闯了进来,差点撞上开门的包拯。
“大人,老夫人离世了!”
包拯一怔,随即低呼了一句“嫂娘”,两眼翻白,就此昏了过去。
待他醒来时,包家已挂满白布。
老夫人冰冷的遗体躺在棺材里。
包拯强拖着身体来到正堂,看着满眼的丧物与纸人,悲从心起,虎目含泪。
“嫂娘,三黑舍不得你!”
他俯身跪下,难止哽咽。
包拯执意要披麻戴孝,行子辈之礼。
按照家乡习俗,死者出殡之日需是单日且不得逢九,今日初八,则还需要在家中停留三日。
这三日灵堂前烛火不能断,亲人需熬夜守灵。
老夫人虽留有二子一女,但女儿已成家,故包拯与两侄子各分领一夜。
包拯要了首晚,众人知道嫂娘在其心中地位,故只能依了他。
虽心中悲痛万分,不舍万分,但包拯谨记朝廷脸面,作为官府中人万不可失了礼节分寸,故除了之初有些性情失态外,俱是表现如常。
夜,黑冷。
包拯让众人都回去,连同家里亲人,只留下了公孙策与四庭柱。
这是开封府的人马。
铜盆中的黄色纸钱在包拯手下不断升高,又在火焰的吞噬下降低,直至化作一吹就破的灰烬。
公孙策默默守在一旁,盆中的火光在他脸上不断闪烁。
他在等待。
“公孙先生。”
包拯终究开了口:“你先前查看嫂娘遗体判断死因乃是‘卒中’,但神色间似有些诧异。”
“大人心细。初见老夫人时学生已下了药方为其调理,按理该不会突发这等情况。”
“那先生后面悄然离开,可有所发现?”
“有,但还需要一个验证。”
时间在此凝滞,良久。
“先生要验尸?”
“是。”
包拯身躯微微一震,虽然公孙策的回答在他的意料之内,但真到此刻,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先生去开棺吧...请尽量...”
他还是想做一番叮嘱,但终没有说出后面的话。
言罢,包拯转身来到堂门外,徐风吹在脸上。
“学生明白。”
公孙策也不知包拯有没有听见他的这句话。
这已经不重要。
好在验证的东西似乎不用大费周章,公孙策只用了一盏茶时间。
他来到了堂外,站在包拯身旁,却未先发一语。
“如何?”
包拯望着前方正门旁挂着的白色灯笼,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奠”字,里面的烛火被保护的很好,没有一丝闪烁。
“老夫人生前曾服用过补血益气的药,这对常人虽是有益,但对老夫人这种衰体老人却是禁忌。”
言下之意,有人动了药方。
包拯没有顺着说什么,甚至不愿再深想下去。
他望向外面漆黑一片的地方,那是烛火与灯光的无能之处。
“先生,如果本府没有回乡省亲.....”
“大人,既已注定之事绝无其余回转可能。”
“.......先生说得是,是本府一时难以接受。”
两人间的对话至此结束,包拯转身回了堂内,棺材静静立在那里,似从没有过任何变化。
本来今日便是离家之期,圣上允许的十日假期已经结束,但“嫂娘”还需三日之后才能安葬。
包拯向朝廷与泰山发寄了奏折,不光恳请宽限时间,甚至提出了要为“嫂娘”守孝。
大宋规定,子女为父母守孝,需满三年。
........
展昭茫然望向四周,他只不过分神片刻,慢了一丝,却已经找不到若。
他几乎没走多远,就会有人出来袭击。
展昭原先虽是焦急寻找若,但下手尚留分寸,只是制住而已。
但是随着一而再、再而三,被耽搁的时间越来越长,纵使泥做的菩萨也有了脾气。
展昭再遇阻挡之人,也不废话,直接用巨阙剑,必求一击重伤。
他的果决与震慑似乎有了作用,又过了五拨之后,就不见人出来阻拦了。
然而,这时他也彻底丢掉若的踪迹......
若对会长派人在途中阻拦展昭的安排心知肚明,但她什么也没有表示。
她与其他人不同,对这会长,她有她的直觉。
女人的直觉。
两人绝不是首次见面。
若甚至敢肯定,会长对她承诺今生只爱其一人是发自肺腑,并无任何虚意。
这段路途中,会长的眼光从没有离开若丝毫。
若能感觉到对方对她那不掺杂丝毫理性的爱。
这是展昭所没有的。
展昭爱她,毋庸置疑,但展昭的爱含有太多理性。
假如,若有一天伤害了开封府的一众,那展昭绝对不会原谅她,甚至反目成仇。
而这会长不同,他的爱是完全烈火焚烧,完全焚尽一切,只剩爱。
只要若一句,他愿意立刻去死,不带丝毫犹豫。
就算若杀了他的父母、杀了他所有亲人,毁了他一切珍视的东西,他对若的爱也不会有丝毫减损。
面对一个这样对待自己的人,莫说若,任何一位女子都会为这份爱感到颤抖。
颤抖会不会变成感动,感动会不会变成爱意,这不到最终,谁也不知道。
可是若知道,也只有她一人知道,她把答案深藏,即使天意都不能探测。
若其实随时都能离开,是的,她虽然被封住了丹田,但是她有一体两面的魂格还有至宝卷轴。
她有挣脱束缚的能力。
若知道,会长其实也知道,他对若的了解比若以为的还要多。
他与若其实是熟人,只是相熟时的面貌与此时不同。
他能有千万种面貌,爱只有一。
若跟着会长到了落脚点,才开始说出她的第一句话。
“纸、笔。”
会长立即着人取来,他知道人姿态的若惜字如金。
若在纸上写下。
“我要九名三岁至十四岁的女孩,她们需是在夏至或冬至的子时出生。”
“好!”
会长轻声道。
“任何人不经同意不能靠近我的房间,包括你。”
“好”
会长回答依旧。
若继续在纸上写着,脸色平静如水,手腕没有一丝抖动。
“我要你与我成亲。”
快乐的日子总是如此。
临行前一夜,包拯与夫人商量要把嫂娘带到京城修养一阵,毕竟有公孙先生在,嫂娘的身体也可早日修养好。
谁知就在半夜时,一声尖叫吵醒众人。
外面闹哄哄,人声鼎沸,包拯只觉心头大跳,感到无由的慌乱。
他急忙穿起衣服,刚打开房门,王朝就疾风似火地闯了进来,差点撞上开门的包拯。
“大人,老夫人离世了!”
包拯一怔,随即低呼了一句“嫂娘”,两眼翻白,就此昏了过去。
待他醒来时,包家已挂满白布。
老夫人冰冷的遗体躺在棺材里。
包拯强拖着身体来到正堂,看着满眼的丧物与纸人,悲从心起,虎目含泪。
“嫂娘,三黑舍不得你!”
他俯身跪下,难止哽咽。
包拯执意要披麻戴孝,行子辈之礼。
按照家乡习俗,死者出殡之日需是单日且不得逢九,今日初八,则还需要在家中停留三日。
这三日灵堂前烛火不能断,亲人需熬夜守灵。
老夫人虽留有二子一女,但女儿已成家,故包拯与两侄子各分领一夜。
包拯要了首晚,众人知道嫂娘在其心中地位,故只能依了他。
虽心中悲痛万分,不舍万分,但包拯谨记朝廷脸面,作为官府中人万不可失了礼节分寸,故除了之初有些性情失态外,俱是表现如常。
夜,黑冷。
包拯让众人都回去,连同家里亲人,只留下了公孙策与四庭柱。
这是开封府的人马。
铜盆中的黄色纸钱在包拯手下不断升高,又在火焰的吞噬下降低,直至化作一吹就破的灰烬。
公孙策默默守在一旁,盆中的火光在他脸上不断闪烁。
他在等待。
“公孙先生。”
包拯终究开了口:“你先前查看嫂娘遗体判断死因乃是‘卒中’,但神色间似有些诧异。”
“大人心细。初见老夫人时学生已下了药方为其调理,按理该不会突发这等情况。”
“那先生后面悄然离开,可有所发现?”
“有,但还需要一个验证。”
时间在此凝滞,良久。
“先生要验尸?”
“是。”
包拯身躯微微一震,虽然公孙策的回答在他的意料之内,但真到此刻,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先生去开棺吧...请尽量...”
他还是想做一番叮嘱,但终没有说出后面的话。
言罢,包拯转身来到堂门外,徐风吹在脸上。
“学生明白。”
公孙策也不知包拯有没有听见他的这句话。
这已经不重要。
好在验证的东西似乎不用大费周章,公孙策只用了一盏茶时间。
他来到了堂外,站在包拯身旁,却未先发一语。
“如何?”
包拯望着前方正门旁挂着的白色灯笼,上面有一个大大的“奠”字,里面的烛火被保护的很好,没有一丝闪烁。
“老夫人生前曾服用过补血益气的药,这对常人虽是有益,但对老夫人这种衰体老人却是禁忌。”
言下之意,有人动了药方。
包拯没有顺着说什么,甚至不愿再深想下去。
他望向外面漆黑一片的地方,那是烛火与灯光的无能之处。
“先生,如果本府没有回乡省亲.....”
“大人,既已注定之事绝无其余回转可能。”
“.......先生说得是,是本府一时难以接受。”
两人间的对话至此结束,包拯转身回了堂内,棺材静静立在那里,似从没有过任何变化。
本来今日便是离家之期,圣上允许的十日假期已经结束,但“嫂娘”还需三日之后才能安葬。
包拯向朝廷与泰山发寄了奏折,不光恳请宽限时间,甚至提出了要为“嫂娘”守孝。
大宋规定,子女为父母守孝,需满三年。
........
展昭茫然望向四周,他只不过分神片刻,慢了一丝,却已经找不到若。
他几乎没走多远,就会有人出来袭击。
展昭原先虽是焦急寻找若,但下手尚留分寸,只是制住而已。
但是随着一而再、再而三,被耽搁的时间越来越长,纵使泥做的菩萨也有了脾气。
展昭再遇阻挡之人,也不废话,直接用巨阙剑,必求一击重伤。
他的果决与震慑似乎有了作用,又过了五拨之后,就不见人出来阻拦了。
然而,这时他也彻底丢掉若的踪迹......
若对会长派人在途中阻拦展昭的安排心知肚明,但她什么也没有表示。
她与其他人不同,对这会长,她有她的直觉。
女人的直觉。
两人绝不是首次见面。
若甚至敢肯定,会长对她承诺今生只爱其一人是发自肺腑,并无任何虚意。
这段路途中,会长的眼光从没有离开若丝毫。
若能感觉到对方对她那不掺杂丝毫理性的爱。
这是展昭所没有的。
展昭爱她,毋庸置疑,但展昭的爱含有太多理性。
假如,若有一天伤害了开封府的一众,那展昭绝对不会原谅她,甚至反目成仇。
而这会长不同,他的爱是完全烈火焚烧,完全焚尽一切,只剩爱。
只要若一句,他愿意立刻去死,不带丝毫犹豫。
就算若杀了他的父母、杀了他所有亲人,毁了他一切珍视的东西,他对若的爱也不会有丝毫减损。
面对一个这样对待自己的人,莫说若,任何一位女子都会为这份爱感到颤抖。
颤抖会不会变成感动,感动会不会变成爱意,这不到最终,谁也不知道。
可是若知道,也只有她一人知道,她把答案深藏,即使天意都不能探测。
若其实随时都能离开,是的,她虽然被封住了丹田,但是她有一体两面的魂格还有至宝卷轴。
她有挣脱束缚的能力。
若知道,会长其实也知道,他对若的了解比若以为的还要多。
他与若其实是熟人,只是相熟时的面貌与此时不同。
他能有千万种面貌,爱只有一。
若跟着会长到了落脚点,才开始说出她的第一句话。
“纸、笔。”
会长立即着人取来,他知道人姿态的若惜字如金。
若在纸上写下。
“我要九名三岁至十四岁的女孩,她们需是在夏至或冬至的子时出生。”
“好!”
会长轻声道。
“任何人不经同意不能靠近我的房间,包括你。”
“好”
会长回答依旧。
若继续在纸上写着,脸色平静如水,手腕没有一丝抖动。
“我要你与我成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