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安定似乎都在隐藏一个更大的阴谋,不到变故到来的那一刻谁也不知道将面对的是什么,能做的只有等待。

    这一等待就是半年。

    朝廷准许了包拯“三年守孝”的奏呈,他难得能够在事务的繁忙中歇息这么长时间,在守孝之余,他便读读书,下下棋,散散步。

    公孙策与展昭及四庭柱都得到仁宗特许留在了包拯身边,没有了公务牵扯,他们也过得逍遥。

    这些人本就不是醉心于功名利禄之人,他们所求不过是这国泰民安,乾坤朗朗。

    包拯与夫人不忍青衣跟着他们困守于此,便托展昭外出时把青衣带在身边,让其顺便散心解闷。

    说起来,展昭是这半年来唯一一个会经常外出之人。

    半年前,他与若分别,便再未相遇。

    好在期间若传过讯息,表明她很安全,但却不肯透露半点现状。

    展昭亦始终不得与其见面,传回去的消息都是石沉大海。

    因此,展昭仍心有不安,他便趁着包拯留乡守孝这段时间,去往各地,希冀与若能够再遇。

    这半年来,展昭其实过得并不好,因他连番愧对丁月华的原因,丁氏双侠虽未摆上明面,但几乎已断了联系,陷空岛五鼠对其也颇有微词,再加上白玉堂作梗,彼此关系也疏远了许多,北侠欧阳春则一直神龙见首不见尾。

    昔日的“三侠五义”,南侠展昭几乎成了孤家寡人,他本就是个重情义之人,如今与好友之间产生隔阂,虽非他所愿,但皆因他所为。

    毕竟,他确实亏欠丁月华太多,多到无以为报,无以偿还。

    展昭隐隐察觉,他与若、与丁月华之间的羁绊,已经不在他所能控制的范围。

    缘与分似各有所定。

    时间看似慢然而过,却又在悄然变化。

    命运的转轮又再次启动。

    展昭这次只出去了三天,便匆匆赶回。

    他带回了一个消息。

    皇上回宫了!

    宋仁宗于昨夜从泰山直回到了京都汴梁。

    朝廷的通知此刻已发往全国:襄阳王的监国之权被收回,襄阳王印也被停用。

    大宋朝政再次回到当今圣上手中。

    今早,仁宗皇帝在回来后的第一次朝会上大大褒奖了襄阳王这四年多来的辛劳,给予了诸多赏赐。

    展昭首先遇到的是在河边垂钓的公孙策。

    他听了后道了这么一句。

    “大人或许在此地呆不久了。”

    公孙策盯着水中忽沉忽起的浮标,鱼儿正在不断试探。

    “如此狡猾谨慎,这次定是一条大鱼。”

    他略微抬高身体,便于随时起身。

    展昭心中也认同朝廷会召回包拯。

    “只是大人会放弃守孝吗?”

    只听水面“刺啦”一声,公孙策手中的鱼竿已弯作月牙形状。

    所有人得知圣上回京消息的第二日,朝廷便派来了特使。

    只是这位特使的身份,却是谁也没有猜想到的。

    来的人竟是庞吉庞太师!

    这位众所周知与包拯在朝堂上水火不容的人。

    “哎呀,包大人,久违了。”

    庞吉见到包拯,竟是一改以往冷面,显得十分热情。

    热情到连包拯都有些心里打怵。

    自从包拯在陈州用龙头铡铡了安乐侯庞昱,这位当朝太师的独生子,他们二人便从之前简单的政见不合成了不共戴天的大仇人。

    庞吉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在私下,对包拯总是冷言冷语,肆意找茬。

    这位从不与自己摆出笑脸的“老熟人”今日竟一改常态,包拯见状不敢怠慢。

    “太师,有礼。”

    看着这两人同座一起说着话,开封府一众都有种恍然如梦的错觉。

    “阴谋!绝对有大阴谋!!”

    他们心中无不如此作想。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这次朝廷能够如此迅疾派特使前来召回包拯,乃是全因庞太师大力促成。

    甚至成为此次特使,也是庞太师自己请命。

    历代君王多以仁孝治天下,宋仁宗即使想召回包拯,但考虑到其在“三年守孝”期,也难以下诏。

    朝会后,仁宗留下了襄阳王和庞太师,讨论此事。

    襄阳王一直反对,他告诉皇上,身为人君决不能毁了包拯的拳拳孝心,否则,难

    堵天下百姓悠悠之口,有损私德,也难以让包拯坐镇开封府,主张等其满年。

    庞吉却是一刻也不愿等待,要是再过三年,他怕早就被襄阳王踢出朝堂势力了。

    他当下俯身恳请圣上即刻召回包拯,朝堂上少不了包大人这样的政治清廉的官员。

    口中大道理是一套接着一套,好在仁宗本就不愿包拯就此荒废三年,所以最终还是下旨让庞吉前去召回。

    庞吉之所以会有这番反常举动,归根到底,也是逼不得已。

    襄阳王把持朝政这些年,庞吉的势力一直在下降,尤其是王芑老丞相被害的同时还死了不少大员,其中空缺的重要位置,他竟一个都没有拿到。

    以前的朝堂,是庞吉与王芑二人对峙,现在老丞相去世,势力被连根拔起,庞吉起初还在幸灾乐祸中,以为可以扩展自己的势力,没想到却被襄阳王不断打击。

    如今圣上回来,襄阳王虽不再秉政,但仍被倚重。

    庞吉此刻急需要稳住自己的地位,他需要一位合作伙伴。

    一位在朝中有影响力且不怯襄阳王的人。

    他思前想后,只能想到一人。

    ——大仇人,包拯。

    虽是万分不愿,但他知道,与自己和女儿及庞家的荣华富贵来说,仇恨只能暂时放下。

    他已想明,即使包拯不愿与自己合作,但只要包拯混入朝局,就对自己绝对有利,襄阳王攻击的重点就不会放在其身上,他便有残喘之机。

    他不担心包拯会站在襄阳王那边,毕竟当初包拯被贬到定远县做一个小小县太爷,全是襄阳王所为。

    真是算盘打得是噼里啪啦,没有浪费一个珠子。

    两人闲聊片刻,庞吉便转回正题请出圣旨。

    这圣旨却不是下给包拯,而是下给嫂娘。

    面对老夫人灵位,庞吉宣读了这个情真意切的独特圣旨。

    旨意写明:圣上代表朝廷代表大宋和嫂娘“借孝”,以天下大义“夺情”,借得包拯回朝,执掌开封府。

    有了此道圣旨,包拯即使心有不愿,但也只能应允。

    他内心知道,这其实也是嫂娘想要看到的,她并不会希望包拯空守三年与此。

    毕竟,相对朝廷、相对百姓,她什么都愿意,包拯自小也是受得她这样教诲。

    于是,对家人经过一番交代,众人正准备随庞太师回京,突然,门口响起一道又尖又细的声音。

    “圣旨到!”

    只见郭安郭公公迈着八字步趾高气昂的出现在众人眼前。

章节目录

三尺青天[展昭同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流觞夜饮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流觞夜饮并收藏三尺青天[展昭同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