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一阵一阵的,很快就停下了。
留下相顾无言的安静。
越昭轻轻喘息,屋里的人靠着木门默默地流泪。
很久之后,门里的人像讲睡前故事一样轻声说:“林昭,我这两日在想,我要在春天购上些稻,再和娘一起种下,秋季再种下麦,我们手里留了些银钱,大概能买上一头牛,到时候我会把牛紧紧地栓在家门前离我房间最近的窗口,日日盯着它,多金贵啊那东西,从前家中就被人偷过牛,我娘当时气得三天都吃不下饭。然后我还要向行商买些木薯,听人说那是从番外带来的好东西,好种又管饱。对了,我还想……”
她忽然停下,沉默了半刻说:“越昭,再教我一首诗吧。”
越昭早已靠着门缓缓坐下,抱着腿,她安静地听着门内的声音。
她抬起头,望着天上的若隐若现的缺了一角的月亮,一字一句地念白,仿佛在吟诵一首属于另一个世界的歌:
“是身如聚沫,如烛亦如风。
奔走天地内,苦为万虑攻。
陈子得先觉,水镜当胸中。
异乡各为客,相看如秋鸿。
扁舟忽归去,宛然此道东。
我亦议远适,西入华与嵩。
饮水有余乐,避烦甘百穷。
相逢不可欺,偶然如飘蓬。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相逢不可欺,偶然如飘蓬。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门里的声音喃喃后,轻轻地笑了。
小院宁静地躺在洒洒月光下,院中如积水空明,一棵树在院子里以健壮扎实的根基稳稳伫立,它的枝叶随风轻抖,几枚绿叶晃悠悠地落到了越昭的面前。
她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勇气说本想说出口的话。
风吹起她的发梢,越昭抱紧了双膝。
“越昭。”门里的声音说,“谢谢你。”
越昭的心忽然安静了,狂骤的风忽然停下,世界只剩下寂静,和她。
回程时夜已经很深了,越昭沉默而僵硬地拉着缰绳,宛如行尸一般。
胥从钰在她的身后,亦步亦趋,从头至尾没有说过一句话。
*
次日一早,申和海稳坐高堂,拍下案板,宣布了山匪已被剿灭的消息,堂下的人神色各异。
越昭坐在一侧,以公主的名义。
散堂后,越昭没有走,申和海也没有急着走,万筠松等人非常有眼力见地陆续离开。
直到空荡荡的大堂内只剩下两个人。
越昭问:“你会甘心吗?就这样将山匪之事彻底结束。”
“为何不甘心?这难道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吗?”申和海微笑地看着越昭。
越昭也敬以微笑:“你以剿匪之功长居江州,你难道不怕此事一除,你于陛下再无用处?”
“公主说笑。”他说,“我相信公主愿意从狱中将我捞出,就能保我在江州继续为政。”
越昭低声笑了笑:“你说得对。”
说完她话锋一转:“但是先别想得太早,还有很多事还没处理收尾,你与那些庄主联系了吗?”
“已经告知了他们,公主欲收回他们早前敛积的土地。”
“好。”越昭说,“等着他们找上你时,再与万筠松说,今日我去库房,没有其他要事就不要找我了。”
申和海应下。
越昭起身要离开,走出了两步她停下脚步,背着申和海问:“最后一个问题。”
迎着堂外的光明,她问:“申大人为何愿意同我行事?”
申和海没有动,坐得四平八稳,依旧那副带笑的模样:“姬家虽亡,但公主着实令人刮目相看,也算承了姬家之脉。一人立于朝廷难免四面楚歌,我已尝过这番滋味,择一良木而栖,情理之中的事罢了。其次。”
他抬头看向越昭,郑重道:“江州积弊,候您已久。”
越昭望着门外亮堂堂的世界,最后什么也没说,离开了大堂。
越昭觉得可笑,何祥未尝没有找到其中关窍,只是手腕更加中庸,在申和海这里却落得了那样一个结局。
江州商业发达,富户渐起,江州泰半的县衙皆是捐官之人,遥山只是一个契机,或许最开始是真山匪,但山匪的传闻入耳,粮食贱卖,田地贬值,农户失地,富户借机购入,越来越多的无路之人上山……
税?越昭在库房中翻着帐册,心中冷笑。
富户占据了县衙,交几厘几两的税不且由他们一张嘴编造吗?
整个江州正项亏空,不断开辟新的杂项,逐之叠加,直至农户无力,贱卖田地而致流离失所。富商绅士坐拥连绵千亩,相互勾连,欺上瞒下,脱逃税款。申和海养军无力,上求无路,下乞捐助,养兵之费皆赖于富户。
江州上下,受制于人。
先帝在时讲求黄老无为而治,大权旁落于两朝宰执,地方税权尽失。
越昭心中狠唾,等到年老时才想起这么一遭,一招连根拔起,致使内朝空缺,外朝混乱。自以为扔给小辈的是重回内朝的权力,实际上不过是一摊上下异心的烂摊子。
她留着申和海除却知晓朝中实在无人可用之由,她看向手中库房帐册,申和海并非清官,却也非十恶不赦的贪官。
受制于富户,无力掌执江州大权,联通那位不知何人的大当家,私自挪用仓库之粮以支山上流民。
在山上时她隐隐约有猜测,直到今天看到帐册才知晓亏空数额之大:税项亏空、谷仓近无……
难怪何祥前番来到江州时,江州竟奇异地连同一心——何祥带着上下分税的诏令下来,几乎是个必死的结局。
朝廷早年鲜少伸手与地方拿税,先帝临前一通操作后朝中国库空虚,为继无力,皇帝想了个改制之法,实为分税之策,意在重新收回皇室执掌国土应有之财。
只可惜,各州似乎几乎不乐意为之。
江州仅仅只是十五个州之一,即使碰了个巧成功改制了江州,其他的州也不见得同意。越璟期望的路肉眼可见地崎岖且漫长。
越昭叹息,重新摊开江州的地图,若是开垦之地能立即产出,大约也不至于此,她想到山上见过的那些初开的荒地,井然有序,全然不像是出于农户之手设计安排。申和海大约也是尝试过的。
她蘸了蘸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荒地产能直至与山下之地并齐,大约还需七八年之久,加之山上的地并不平整,产出将大大削弱,若是当即将山上初开之地归入江州赋役图册,当即征缴,未免过于无情,若是现下不列入,将来怕是会成为朝廷辖区之外的土地,譬如过去遥山,恐养匪患。
她烦躁地挠了挠头,笔杆轻敲脑袋,撑着下巴思索良策。
万筠松在门外敲门,越昭揉了揉太阳穴问:“何事?”
门嘎吱一声推开,屋内昏暗一片,只有几烛蜡烛随风晃了晃,外头的光在地上拉长,越昭抬头看向门外。
行至她身侧,万筠松低语:“情形比您想得更加失控。”
越昭皱眉问情况。
万筠松汇报:“您先前预料他们会找上申和海商谈,但现下他们召集家仆农户来到府衙前了。闹得有些大,申和海的意思是等您出面。”
越昭略微思衬,知晓申和海之意,此番越昭出面摆平,好叫富户们认申和海继续与他们同样阵营,之后的招式也方便使。
只是……申和海始终是枚不定的棋。
即使胥从钰也领了兵与虎符,但始终不敌盘踞已久的申和海。
但闹上了明面,绝非她原先所愿。
她的设想是富户先寻申和海商讨对策,她再顺势提出并非收缴他们的土地,而是补税。
可在了明面上,若是这样说,山上下来的那些人若知晓了,却也不知他们会如何,毕竟先前承诺了归还土地一事。
越昭放下手中的笔,看向万筠松:“你去将山上下来的人召集在一块儿,离这儿远些,再从谷仓里拿些粮食发了。”
万筠松犹豫道:“谷仓……”
越昭自然知道谷仓几近枯竭,但日前也不差这些毫厘了:“已经亏空至此,再拿些也无妨了,此时我日后向上自有解释。”
万筠松应下后就匆忙离开办事。
越昭活动了下身子骨,就去寻了申和海。
申和海云淡风轻地坐在室内点了一纹香,不知在翻什么册子。
越昭不禁有些怒火,但强压着怒火,人未至,声先到,隔着一面屏风道:“瞧外头闹的动静不小,申大人兴致倒是不错。”
申和海放下手中册子,恭敬起身行礼:“臣也是心急,但恐扰了公主,更何况臣也深知此事还要公主定夺,怕是急不了。”
越昭冷笑,找了把椅子挥袖坐下:“你将他们召至堂前,便说公主此番来江州只意在清查土地,重绘鱼鳞册,从前过往,只要各位补齐欠缴,既往不咎。”
申和海略微思索后应下,离开了屋室。
越昭扇了扇鼻前,申和海点的香味道并不好闻,要说提神,那倒确有奇效。
思及此,她不禁叹息,理解归理解,对上老狐狸便又是另一番事了。
扒拉了急下桌前绿植,越昭起身,伸了个懒腰,回了库房带上已有的鱼鳞册,从府衙的后门离开。
府衙的后门没人看管,一扇矮小的木门,只用一杆横木虚虚架着,越昭很轻松就出了府衙。
她边走路边摊开鱼鳞册寻找路线,一时沉浸,没注意路,径直要撞向前方一堵墙。
留下相顾无言的安静。
越昭轻轻喘息,屋里的人靠着木门默默地流泪。
很久之后,门里的人像讲睡前故事一样轻声说:“林昭,我这两日在想,我要在春天购上些稻,再和娘一起种下,秋季再种下麦,我们手里留了些银钱,大概能买上一头牛,到时候我会把牛紧紧地栓在家门前离我房间最近的窗口,日日盯着它,多金贵啊那东西,从前家中就被人偷过牛,我娘当时气得三天都吃不下饭。然后我还要向行商买些木薯,听人说那是从番外带来的好东西,好种又管饱。对了,我还想……”
她忽然停下,沉默了半刻说:“越昭,再教我一首诗吧。”
越昭早已靠着门缓缓坐下,抱着腿,她安静地听着门内的声音。
她抬起头,望着天上的若隐若现的缺了一角的月亮,一字一句地念白,仿佛在吟诵一首属于另一个世界的歌:
“是身如聚沫,如烛亦如风。
奔走天地内,苦为万虑攻。
陈子得先觉,水镜当胸中。
异乡各为客,相看如秋鸿。
扁舟忽归去,宛然此道东。
我亦议远适,西入华与嵩。
饮水有余乐,避烦甘百穷。
相逢不可欺,偶然如飘蓬。
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
“相逢不可欺,偶然如飘蓬。于道各努力,千里自同风。”门里的声音喃喃后,轻轻地笑了。
小院宁静地躺在洒洒月光下,院中如积水空明,一棵树在院子里以健壮扎实的根基稳稳伫立,它的枝叶随风轻抖,几枚绿叶晃悠悠地落到了越昭的面前。
她张了张嘴,最后还是没有勇气说本想说出口的话。
风吹起她的发梢,越昭抱紧了双膝。
“越昭。”门里的声音说,“谢谢你。”
越昭的心忽然安静了,狂骤的风忽然停下,世界只剩下寂静,和她。
回程时夜已经很深了,越昭沉默而僵硬地拉着缰绳,宛如行尸一般。
胥从钰在她的身后,亦步亦趋,从头至尾没有说过一句话。
*
次日一早,申和海稳坐高堂,拍下案板,宣布了山匪已被剿灭的消息,堂下的人神色各异。
越昭坐在一侧,以公主的名义。
散堂后,越昭没有走,申和海也没有急着走,万筠松等人非常有眼力见地陆续离开。
直到空荡荡的大堂内只剩下两个人。
越昭问:“你会甘心吗?就这样将山匪之事彻底结束。”
“为何不甘心?这难道不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吗?”申和海微笑地看着越昭。
越昭也敬以微笑:“你以剿匪之功长居江州,你难道不怕此事一除,你于陛下再无用处?”
“公主说笑。”他说,“我相信公主愿意从狱中将我捞出,就能保我在江州继续为政。”
越昭低声笑了笑:“你说得对。”
说完她话锋一转:“但是先别想得太早,还有很多事还没处理收尾,你与那些庄主联系了吗?”
“已经告知了他们,公主欲收回他们早前敛积的土地。”
“好。”越昭说,“等着他们找上你时,再与万筠松说,今日我去库房,没有其他要事就不要找我了。”
申和海应下。
越昭起身要离开,走出了两步她停下脚步,背着申和海问:“最后一个问题。”
迎着堂外的光明,她问:“申大人为何愿意同我行事?”
申和海没有动,坐得四平八稳,依旧那副带笑的模样:“姬家虽亡,但公主着实令人刮目相看,也算承了姬家之脉。一人立于朝廷难免四面楚歌,我已尝过这番滋味,择一良木而栖,情理之中的事罢了。其次。”
他抬头看向越昭,郑重道:“江州积弊,候您已久。”
越昭望着门外亮堂堂的世界,最后什么也没说,离开了大堂。
越昭觉得可笑,何祥未尝没有找到其中关窍,只是手腕更加中庸,在申和海这里却落得了那样一个结局。
江州商业发达,富户渐起,江州泰半的县衙皆是捐官之人,遥山只是一个契机,或许最开始是真山匪,但山匪的传闻入耳,粮食贱卖,田地贬值,农户失地,富户借机购入,越来越多的无路之人上山……
税?越昭在库房中翻着帐册,心中冷笑。
富户占据了县衙,交几厘几两的税不且由他们一张嘴编造吗?
整个江州正项亏空,不断开辟新的杂项,逐之叠加,直至农户无力,贱卖田地而致流离失所。富商绅士坐拥连绵千亩,相互勾连,欺上瞒下,脱逃税款。申和海养军无力,上求无路,下乞捐助,养兵之费皆赖于富户。
江州上下,受制于人。
先帝在时讲求黄老无为而治,大权旁落于两朝宰执,地方税权尽失。
越昭心中狠唾,等到年老时才想起这么一遭,一招连根拔起,致使内朝空缺,外朝混乱。自以为扔给小辈的是重回内朝的权力,实际上不过是一摊上下异心的烂摊子。
她留着申和海除却知晓朝中实在无人可用之由,她看向手中库房帐册,申和海并非清官,却也非十恶不赦的贪官。
受制于富户,无力掌执江州大权,联通那位不知何人的大当家,私自挪用仓库之粮以支山上流民。
在山上时她隐隐约有猜测,直到今天看到帐册才知晓亏空数额之大:税项亏空、谷仓近无……
难怪何祥前番来到江州时,江州竟奇异地连同一心——何祥带着上下分税的诏令下来,几乎是个必死的结局。
朝廷早年鲜少伸手与地方拿税,先帝临前一通操作后朝中国库空虚,为继无力,皇帝想了个改制之法,实为分税之策,意在重新收回皇室执掌国土应有之财。
只可惜,各州似乎几乎不乐意为之。
江州仅仅只是十五个州之一,即使碰了个巧成功改制了江州,其他的州也不见得同意。越璟期望的路肉眼可见地崎岖且漫长。
越昭叹息,重新摊开江州的地图,若是开垦之地能立即产出,大约也不至于此,她想到山上见过的那些初开的荒地,井然有序,全然不像是出于农户之手设计安排。申和海大约也是尝试过的。
她蘸了蘸毛笔,在纸上写写画画——荒地产能直至与山下之地并齐,大约还需七八年之久,加之山上的地并不平整,产出将大大削弱,若是当即将山上初开之地归入江州赋役图册,当即征缴,未免过于无情,若是现下不列入,将来怕是会成为朝廷辖区之外的土地,譬如过去遥山,恐养匪患。
她烦躁地挠了挠头,笔杆轻敲脑袋,撑着下巴思索良策。
万筠松在门外敲门,越昭揉了揉太阳穴问:“何事?”
门嘎吱一声推开,屋内昏暗一片,只有几烛蜡烛随风晃了晃,外头的光在地上拉长,越昭抬头看向门外。
行至她身侧,万筠松低语:“情形比您想得更加失控。”
越昭皱眉问情况。
万筠松汇报:“您先前预料他们会找上申和海商谈,但现下他们召集家仆农户来到府衙前了。闹得有些大,申和海的意思是等您出面。”
越昭略微思衬,知晓申和海之意,此番越昭出面摆平,好叫富户们认申和海继续与他们同样阵营,之后的招式也方便使。
只是……申和海始终是枚不定的棋。
即使胥从钰也领了兵与虎符,但始终不敌盘踞已久的申和海。
但闹上了明面,绝非她原先所愿。
她的设想是富户先寻申和海商讨对策,她再顺势提出并非收缴他们的土地,而是补税。
可在了明面上,若是这样说,山上下来的那些人若知晓了,却也不知他们会如何,毕竟先前承诺了归还土地一事。
越昭放下手中的笔,看向万筠松:“你去将山上下来的人召集在一块儿,离这儿远些,再从谷仓里拿些粮食发了。”
万筠松犹豫道:“谷仓……”
越昭自然知道谷仓几近枯竭,但日前也不差这些毫厘了:“已经亏空至此,再拿些也无妨了,此时我日后向上自有解释。”
万筠松应下后就匆忙离开办事。
越昭活动了下身子骨,就去寻了申和海。
申和海云淡风轻地坐在室内点了一纹香,不知在翻什么册子。
越昭不禁有些怒火,但强压着怒火,人未至,声先到,隔着一面屏风道:“瞧外头闹的动静不小,申大人兴致倒是不错。”
申和海放下手中册子,恭敬起身行礼:“臣也是心急,但恐扰了公主,更何况臣也深知此事还要公主定夺,怕是急不了。”
越昭冷笑,找了把椅子挥袖坐下:“你将他们召至堂前,便说公主此番来江州只意在清查土地,重绘鱼鳞册,从前过往,只要各位补齐欠缴,既往不咎。”
申和海略微思索后应下,离开了屋室。
越昭扇了扇鼻前,申和海点的香味道并不好闻,要说提神,那倒确有奇效。
思及此,她不禁叹息,理解归理解,对上老狐狸便又是另一番事了。
扒拉了急下桌前绿植,越昭起身,伸了个懒腰,回了库房带上已有的鱼鳞册,从府衙的后门离开。
府衙的后门没人看管,一扇矮小的木门,只用一杆横木虚虚架着,越昭很轻松就出了府衙。
她边走路边摊开鱼鳞册寻找路线,一时沉浸,没注意路,径直要撞向前方一堵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