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然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不干旁人的事,阿伯白疼然儿了。”
皇帝脸色一冷再冷,看向林承安,道:“承安,你是个好孩子,你来说!”
林承安跪直了身子,道:“臣不敢说。”
皇帝蹙着眉,道:“你只管说。”
林承安行了大礼:“此中有大逆不道之语,臣不能说。”
秦然抢先哭道:“阿伯何必难为承安哥哥。四殿下辱骂宗亲,又影射太子殿下,承安哥哥如何敢说!”
温宓在底下听的脸都白了,虽说不是歪曲事实,但到底本来只是同窗龃龉,这么说到皇帝跟前,可就是大逆不道之事了。顾清河余光瞄见温宓轻轻颤抖的身子,不着痕迹的向她旁边挪了挪,拍了拍她的胳膊,示意她没事。四皇子慌忙道:“父皇!父皇您莫听她信口雌黄!儿臣没有!”
秦然听了这话,反而不哭了,起身离座,跪下叩首,道:“臣女方才一番言语如果有半字虚言,如何对得起皇上多年养育之恩?”说完抬起头,红了眼眶,好大委屈道:
“阿伯不来,然儿也不敢去告状。然儿跟随阿伯膝下多年,却因不敢而不能够帮阿伯发现宫中不正之风,阿伯白疼然儿了。”
说着眼泪应声而下。皇帝烦躁的捏捏眉心,还未言语,皇后便赶来了,笑着行礼道:
“臣妾听闻儿女间起了小冲突,正赶来,未曾想皇上先到了。皇上政务操劳,如此小事又何必叨扰陛下。”
皇帝看向来人,怒道:“儿女间的小冲突!辱骂宗亲,影射兄长!如此不敬不尊,在你嘴里就是小冲突!”
皇后来的路上早已听闻前因后果,心下正恨秦然故意闹大,见皇帝一心偏向秦然,虽已是司空见惯,但而今火烧到自己儿子身上,难免按耐不住。可皇帝正在气头,也不敢说什么,只得道:
“四皇子尚年幼,如何有这不敬之心,只怕是郡主误会了。郡主自幼养在宫里,维护太子殿下是自然的,这一误会,便恼了也是有的。”
秦然不语,半晌道:“娘娘说是便是,然儿都听娘娘的。”
皇后急了,看向秦然,一头珠翠叮当作响:“郡主这话何意?”
秦然再度叩首:“然儿自幼养在宫里,娘娘掌管六宫,多有叨扰娘娘劳心,是然儿不该与四殿下起冲突。四殿下本也没说错,是然儿蠢笨,然儿应当认了的。顾大哥哥与然儿同为宗亲,自然维护了然儿几句,却是不该的。尊卑之礼,是然儿疏忽了。只是顾大哥哥出言相护实属无心,还望娘娘不曾怪罪。然儿父母兄长均在北疆,虽可言教养不周,只是然儿是自己未曾学好,与爹娘无关。也望娘娘不要降怒。”
皇后慌了神,不无焦急道:“郡主可不能乱说。本宫何曾要降罪于你?”
皇帝烦躁的拍了桌子,冷声道:“然儿五岁入宫,教养之事朕也多有干预,她是朕一手带大的孩子,怎会分不清轻重?况且她父兄皆为护国之臣,你就这般委屈她,寒了北府之心,谁来担着责任?你蠢笨,教的朕的四皇子也蠢笨,你为后,朕为何不将太子养在你膝下,你心里一点数没有吗!十多年过去,还是如此,一点长进没有!”
说着看向跪在地上的四皇子,怒道:“回府禁足,何时知错了再出来!”说完不过气,又道:“跟着四皇子的先生都罚俸半月!”
说完,起身要走,刚走了两步,又道:“阿然跟上。”
秦然不敢耽搁,起身跟上。众人散去,三公主林姝妧,看了一眼温宓,半晌走了。顾清河起身,对温宓道:“你也莫怕,这种事也不多见,只是皇上来了,不得不闹一下。你只管放心,阿然这些法子用不到你我身上。”说着,走上前,对林承安笑道:“你那两句拒绝的真是。”
林承安无奈道:“阿然何必闹这么大。就算是赶上了,委屈委屈也就可以了,何必如此。”
说着二人同去。温宓犹豫了好一会儿方缓缓出去,只见绘烟迎了上来,笑眯眯道:“三娘子受惊了,奴婢送您出去。”温宓摆手道:“不麻烦了。”绘烟也不走,只是笑道:“我们姑娘嘱咐的。您可别为难奴婢了。”
走在出宫的甬道上,只听后头有人叫:“绘烟姑娘且站一站。”绘烟止住脚步,回头就见太子身边的太监怀德在叫她,于是立刻退到一旁,跪下行礼。太子摆摆手,和声道:
“即见了你也免得孤打发人去瞧,你回去盯着你家姑娘,父皇走了母妃必要说她莽撞,你看父皇离开了,便让然儿去东宫用晚膳,免得又挨一顿训斥。”刚说完,又看见站在一旁的温宓,含了笑点点头道:“温三娘子。”看向绘烟问:“你是送三娘子出宫?”
绘烟忙回道:“我们姑娘特特嘱咐的。”
太子点点头,笑道:“你快些回去,孤正顺路便送了三娘子了。”
绘烟犹疑了下,领命去了。太子笑道:“三娘子莫拘谨。听说今日何夫子与你们讲诗词,然儿说喜欢白乐天的诗?”
温宓点点头,小声道:“回殿下,正是。”
太子无奈的摇摇头,温声道:“不必如此拘礼,不过闲谈而已。”
温宓犹豫,半晌方道:“是。”
太子笑着看向她,问:“你呀,然儿和你一同,只怕你不知要多多少不必要的心了。也罢,那你喜欢什么呢?”
温宓怔了一怔,问:“什么?”
太子止住脚步,低头看她,半晌哈哈一笑,道:“你们不是讲诗词了吗?孤不常见闺阁女儿家,只当所有姑娘家的都和然儿一般,却忘了是大不相同的。你们到底拘束些。”
温宓拿不准太子的意思,但见他笑了,便也跟着笑了笑,回道:“臣女喜欢李后主的词。”
林承桓挑眉“哦?”,温宓小步跟着,有点忙乱,林承桓见状,放缓了步子:“说来听听?”
温宓不无感激的喘了口气,道:“李后主的词早年虽是多为风花雪月,后期多为亡国离丧,但却都是经历而写。并非无病呻吟,人生若跌宕如此,仍有清丽之语,可见其一颗心干净无垢。”
林承桓点点头,赞同道:“后主虽非明君,却是良词。经种种而仍有词魂,让人慨叹。命运弄人而已。”
温宓又道:“臣女喜欢还有一原有,后主辞工斐然,却不卖弄,胸臆直舒,言辞简白而余韵悠长。‘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此句尤甚。”
林承桓站定,笑道:“三娘子慧心独到,果真是玲珑心窍。与三娘子一谈,孤也受益良多,免不了又要看一看后主的词集了。”
温宓才发现已然出宫,到了轿马旁,不由得忙忙行礼,林承桓伸手扶住,只是一触,又收回手,毫不逾矩。林承桓笑道:“三娘子上轿子吧,莫让家中等急了。”
轿子抬起时,温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掀起了帘子像后头看去,就见林承桓站在原地,身材颀长,一身雪青色的金丝织锦团龙纹长袍,衣角在春日里仍有微寒的风里轻轻摆动着,宫墙琉瓦之间,莫名的有着孤独的意味。但是那挺立的身姿,又透着凡夫所没有的金枝玉叶,贵胄所不具备芝兰玉树。让人觉得他就应该是在那宫墙之中的人,所有的孤独都是他高处不胜寒的证明。可他,适合高处。
温宓放下帘子,说不出心里什么滋味,说起来可笑,哪里轮得到底下人同情天潢贵胄呢?
——
御书房
“跪下。”皇帝的声音里毫无波澜,却吓得秦然直挺挺跪下来,磕疼了膝盖,不无委屈的央道:“阿伯~”
皇帝在上首坐下,接过王金会递过来的茶碗,一下一下的吹着喝。秦然丧头耷拉脸的瘪着嘴,跪在地上,见皇上放下茶碗才开口道:
“阿伯,然儿知错了。”
皇帝拿起折子,也不看她,语气里颇有嘲讽:
“你哪有错呢?都是旁人的不是。”
秦然蔫蔫的揪着衣服角,半晌道:
“然儿不该搬弄是非,把事情闹大。”
皇帝把目光移向她,缓缓放下折子,一字一顿道:
“你错不在搬弄是非,而是在于,你沉不住气。若要成大事,必要沉得住气。女儿家耍些小脾气是无妨的,但若要闹大,必要一击致命,不然又何必?闹得多了,只会让人对你失了耐心,置自己于不利之地。你是定下的太子妃,日后是要做皇后的人,不能如此浅薄。”
秦然抿抿嘴,叩下首:“然儿知道了。”
皇帝叹了口气,示意秦然起来,秦然走近,皇帝拉着她坐下,说不出的带点疲倦:
“然儿,朕知道你不易,小小年纪要学这些,可日后朕与你姑母都去了,你太子哥哥就孤身一人了,到那时,他就只剩你了,你若再不能是个好皇后,他该多苦?”
秦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低下头揪着衣襟,好一会儿才道:
“阿伯别生气,然儿下次再也不敢了。”
皇帝拍拍她道:
“先皇后太过于心慈,皇后过于蠢笨,这也都是大族世家之女。你自小长于宫中,宫中若无你姑母,会乱成什么样子,你也不是不知道。各宫分配多少之间全是讲究,就是这后宫开支如何省下银子,却又不使得怨声载道。乱了规矩的人如何处罚,不轻不重还能使众人心生敬畏……这都是学问。朕知晓,你在努力学,但这心性也要稳下来。别人家的女儿兴许比你性子沉稳,但是没有你的家世。有和你相似家世的,没有你通透。所以然儿,既然是你,就要做最好的,知道了吗?”
秦然点点头,皇帝示意王金会带她回去,走到门口时,秦然回头问:
“阿伯,那我姑母缺什么呢?”
皇帝看向她,却好像不在看她:“你姑母,只将朕当皇帝看。”
——
王金会回来时,皇帝叹了口气,道:
“鹤渊是朕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朕怕他,日后难熬。然儿从小养在宫里,对朕比对她父亲更亲近些,想来,也能减少些不必要的猜忌。朕既希望她的母族能帮上鹤渊,又怕外戚过为强盛,碍了鹤渊。”
王金会陪笑道:“陛下多虑了,太子殿下如何处理不好呢?”
皇帝摇摇头:“子罕当年与朕也是从小长大的,和瑾之与鹤渊是一样的,但是子罕性子内敛,他总是叫朕放心,帝王猜忌有时是逃不掉的,可子罕处处叫朕心宽。瑾之性子烈,人如其名,秦烈。子罕这个儿子一点也不像他。当年,瑾之十五岁,跑到朕跟前说要请缨去北疆,那种轻狂意气。唉,鹤渊如今是太子,当皇子可以有兄弟知己,皇帝没有。鹤渊是个好孩子,朕担心他以后落得个孤家寡人。”
王金会正欲劝解,皇帝笑笑,摆摆手示意他退下。
皇帝脸色一冷再冷,看向林承安,道:“承安,你是个好孩子,你来说!”
林承安跪直了身子,道:“臣不敢说。”
皇帝蹙着眉,道:“你只管说。”
林承安行了大礼:“此中有大逆不道之语,臣不能说。”
秦然抢先哭道:“阿伯何必难为承安哥哥。四殿下辱骂宗亲,又影射太子殿下,承安哥哥如何敢说!”
温宓在底下听的脸都白了,虽说不是歪曲事实,但到底本来只是同窗龃龉,这么说到皇帝跟前,可就是大逆不道之事了。顾清河余光瞄见温宓轻轻颤抖的身子,不着痕迹的向她旁边挪了挪,拍了拍她的胳膊,示意她没事。四皇子慌忙道:“父皇!父皇您莫听她信口雌黄!儿臣没有!”
秦然听了这话,反而不哭了,起身离座,跪下叩首,道:“臣女方才一番言语如果有半字虚言,如何对得起皇上多年养育之恩?”说完抬起头,红了眼眶,好大委屈道:
“阿伯不来,然儿也不敢去告状。然儿跟随阿伯膝下多年,却因不敢而不能够帮阿伯发现宫中不正之风,阿伯白疼然儿了。”
说着眼泪应声而下。皇帝烦躁的捏捏眉心,还未言语,皇后便赶来了,笑着行礼道:
“臣妾听闻儿女间起了小冲突,正赶来,未曾想皇上先到了。皇上政务操劳,如此小事又何必叨扰陛下。”
皇帝看向来人,怒道:“儿女间的小冲突!辱骂宗亲,影射兄长!如此不敬不尊,在你嘴里就是小冲突!”
皇后来的路上早已听闻前因后果,心下正恨秦然故意闹大,见皇帝一心偏向秦然,虽已是司空见惯,但而今火烧到自己儿子身上,难免按耐不住。可皇帝正在气头,也不敢说什么,只得道:
“四皇子尚年幼,如何有这不敬之心,只怕是郡主误会了。郡主自幼养在宫里,维护太子殿下是自然的,这一误会,便恼了也是有的。”
秦然不语,半晌道:“娘娘说是便是,然儿都听娘娘的。”
皇后急了,看向秦然,一头珠翠叮当作响:“郡主这话何意?”
秦然再度叩首:“然儿自幼养在宫里,娘娘掌管六宫,多有叨扰娘娘劳心,是然儿不该与四殿下起冲突。四殿下本也没说错,是然儿蠢笨,然儿应当认了的。顾大哥哥与然儿同为宗亲,自然维护了然儿几句,却是不该的。尊卑之礼,是然儿疏忽了。只是顾大哥哥出言相护实属无心,还望娘娘不曾怪罪。然儿父母兄长均在北疆,虽可言教养不周,只是然儿是自己未曾学好,与爹娘无关。也望娘娘不要降怒。”
皇后慌了神,不无焦急道:“郡主可不能乱说。本宫何曾要降罪于你?”
皇帝烦躁的拍了桌子,冷声道:“然儿五岁入宫,教养之事朕也多有干预,她是朕一手带大的孩子,怎会分不清轻重?况且她父兄皆为护国之臣,你就这般委屈她,寒了北府之心,谁来担着责任?你蠢笨,教的朕的四皇子也蠢笨,你为后,朕为何不将太子养在你膝下,你心里一点数没有吗!十多年过去,还是如此,一点长进没有!”
说着看向跪在地上的四皇子,怒道:“回府禁足,何时知错了再出来!”说完不过气,又道:“跟着四皇子的先生都罚俸半月!”
说完,起身要走,刚走了两步,又道:“阿然跟上。”
秦然不敢耽搁,起身跟上。众人散去,三公主林姝妧,看了一眼温宓,半晌走了。顾清河起身,对温宓道:“你也莫怕,这种事也不多见,只是皇上来了,不得不闹一下。你只管放心,阿然这些法子用不到你我身上。”说着,走上前,对林承安笑道:“你那两句拒绝的真是。”
林承安无奈道:“阿然何必闹这么大。就算是赶上了,委屈委屈也就可以了,何必如此。”
说着二人同去。温宓犹豫了好一会儿方缓缓出去,只见绘烟迎了上来,笑眯眯道:“三娘子受惊了,奴婢送您出去。”温宓摆手道:“不麻烦了。”绘烟也不走,只是笑道:“我们姑娘嘱咐的。您可别为难奴婢了。”
走在出宫的甬道上,只听后头有人叫:“绘烟姑娘且站一站。”绘烟止住脚步,回头就见太子身边的太监怀德在叫她,于是立刻退到一旁,跪下行礼。太子摆摆手,和声道:
“即见了你也免得孤打发人去瞧,你回去盯着你家姑娘,父皇走了母妃必要说她莽撞,你看父皇离开了,便让然儿去东宫用晚膳,免得又挨一顿训斥。”刚说完,又看见站在一旁的温宓,含了笑点点头道:“温三娘子。”看向绘烟问:“你是送三娘子出宫?”
绘烟忙回道:“我们姑娘特特嘱咐的。”
太子点点头,笑道:“你快些回去,孤正顺路便送了三娘子了。”
绘烟犹疑了下,领命去了。太子笑道:“三娘子莫拘谨。听说今日何夫子与你们讲诗词,然儿说喜欢白乐天的诗?”
温宓点点头,小声道:“回殿下,正是。”
太子无奈的摇摇头,温声道:“不必如此拘礼,不过闲谈而已。”
温宓犹豫,半晌方道:“是。”
太子笑着看向她,问:“你呀,然儿和你一同,只怕你不知要多多少不必要的心了。也罢,那你喜欢什么呢?”
温宓怔了一怔,问:“什么?”
太子止住脚步,低头看她,半晌哈哈一笑,道:“你们不是讲诗词了吗?孤不常见闺阁女儿家,只当所有姑娘家的都和然儿一般,却忘了是大不相同的。你们到底拘束些。”
温宓拿不准太子的意思,但见他笑了,便也跟着笑了笑,回道:“臣女喜欢李后主的词。”
林承桓挑眉“哦?”,温宓小步跟着,有点忙乱,林承桓见状,放缓了步子:“说来听听?”
温宓不无感激的喘了口气,道:“李后主的词早年虽是多为风花雪月,后期多为亡国离丧,但却都是经历而写。并非无病呻吟,人生若跌宕如此,仍有清丽之语,可见其一颗心干净无垢。”
林承桓点点头,赞同道:“后主虽非明君,却是良词。经种种而仍有词魂,让人慨叹。命运弄人而已。”
温宓又道:“臣女喜欢还有一原有,后主辞工斐然,却不卖弄,胸臆直舒,言辞简白而余韵悠长。‘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此句尤甚。”
林承桓站定,笑道:“三娘子慧心独到,果真是玲珑心窍。与三娘子一谈,孤也受益良多,免不了又要看一看后主的词集了。”
温宓才发现已然出宫,到了轿马旁,不由得忙忙行礼,林承桓伸手扶住,只是一触,又收回手,毫不逾矩。林承桓笑道:“三娘子上轿子吧,莫让家中等急了。”
轿子抬起时,温宓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掀起了帘子像后头看去,就见林承桓站在原地,身材颀长,一身雪青色的金丝织锦团龙纹长袍,衣角在春日里仍有微寒的风里轻轻摆动着,宫墙琉瓦之间,莫名的有着孤独的意味。但是那挺立的身姿,又透着凡夫所没有的金枝玉叶,贵胄所不具备芝兰玉树。让人觉得他就应该是在那宫墙之中的人,所有的孤独都是他高处不胜寒的证明。可他,适合高处。
温宓放下帘子,说不出心里什么滋味,说起来可笑,哪里轮得到底下人同情天潢贵胄呢?
——
御书房
“跪下。”皇帝的声音里毫无波澜,却吓得秦然直挺挺跪下来,磕疼了膝盖,不无委屈的央道:“阿伯~”
皇帝在上首坐下,接过王金会递过来的茶碗,一下一下的吹着喝。秦然丧头耷拉脸的瘪着嘴,跪在地上,见皇上放下茶碗才开口道:
“阿伯,然儿知错了。”
皇帝拿起折子,也不看她,语气里颇有嘲讽:
“你哪有错呢?都是旁人的不是。”
秦然蔫蔫的揪着衣服角,半晌道:
“然儿不该搬弄是非,把事情闹大。”
皇帝把目光移向她,缓缓放下折子,一字一顿道:
“你错不在搬弄是非,而是在于,你沉不住气。若要成大事,必要沉得住气。女儿家耍些小脾气是无妨的,但若要闹大,必要一击致命,不然又何必?闹得多了,只会让人对你失了耐心,置自己于不利之地。你是定下的太子妃,日后是要做皇后的人,不能如此浅薄。”
秦然抿抿嘴,叩下首:“然儿知道了。”
皇帝叹了口气,示意秦然起来,秦然走近,皇帝拉着她坐下,说不出的带点疲倦:
“然儿,朕知道你不易,小小年纪要学这些,可日后朕与你姑母都去了,你太子哥哥就孤身一人了,到那时,他就只剩你了,你若再不能是个好皇后,他该多苦?”
秦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低下头揪着衣襟,好一会儿才道:
“阿伯别生气,然儿下次再也不敢了。”
皇帝拍拍她道:
“先皇后太过于心慈,皇后过于蠢笨,这也都是大族世家之女。你自小长于宫中,宫中若无你姑母,会乱成什么样子,你也不是不知道。各宫分配多少之间全是讲究,就是这后宫开支如何省下银子,却又不使得怨声载道。乱了规矩的人如何处罚,不轻不重还能使众人心生敬畏……这都是学问。朕知晓,你在努力学,但这心性也要稳下来。别人家的女儿兴许比你性子沉稳,但是没有你的家世。有和你相似家世的,没有你通透。所以然儿,既然是你,就要做最好的,知道了吗?”
秦然点点头,皇帝示意王金会带她回去,走到门口时,秦然回头问:
“阿伯,那我姑母缺什么呢?”
皇帝看向她,却好像不在看她:“你姑母,只将朕当皇帝看。”
——
王金会回来时,皇帝叹了口气,道:
“鹤渊是朕一手培养起来的太子,朕怕他,日后难熬。然儿从小养在宫里,对朕比对她父亲更亲近些,想来,也能减少些不必要的猜忌。朕既希望她的母族能帮上鹤渊,又怕外戚过为强盛,碍了鹤渊。”
王金会陪笑道:“陛下多虑了,太子殿下如何处理不好呢?”
皇帝摇摇头:“子罕当年与朕也是从小长大的,和瑾之与鹤渊是一样的,但是子罕性子内敛,他总是叫朕放心,帝王猜忌有时是逃不掉的,可子罕处处叫朕心宽。瑾之性子烈,人如其名,秦烈。子罕这个儿子一点也不像他。当年,瑾之十五岁,跑到朕跟前说要请缨去北疆,那种轻狂意气。唉,鹤渊如今是太子,当皇子可以有兄弟知己,皇帝没有。鹤渊是个好孩子,朕担心他以后落得个孤家寡人。”
王金会正欲劝解,皇帝笑笑,摆摆手示意他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