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报频传。
宁州击退了三次敌军。在第四次,北宁王开城门,仅剩的守军外出城门,背水一战。营州参将石戬不顾皇命,率大军向北援助宁州,与同时包围敌军,大破敌军,向北追出百余里,一举收复郁城边境。
北宁王军几乎全军战死,北宁王身陨,死时仍手握长枪,不曾松开。北宁王妃殉情,自缢。
营州参将虽大获全胜,却因违背皇命,押收下狱。其副将裴彦升继为营州参将。北宁王军陈广被任命为宁州参将。副将李胜继任郁城大营,驻郁城边军。
秦野以义子名扶灵回京。宁州距京城千余里,千里之内家家白幡,户户哀嚎,无人不泣血者。
秦烈确为被俘。北狄求和,愿以和亲重修两国之好。送公主北上,还少将南下。
——
朝堂上似乎又开始争吵。但几乎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没必要。同北狄百年争斗,此次求和,不一定何时又会开战。大祁绝不和亲。更何况是为了一个不知“真假”被俘的“将军”。
秦然似乎没有什么力气去思考她的长兄是否真的还活着,她只想,如果他真的被俘了,那就早点死了吧,少受点罪。
长兄若是走了,她便也不活了。一家人也算是团聚。
她麻木的招待着前来吊唁的人,人死灯灭,大家似乎有点惋惜,但更多的是隔岸观火的看着这个世家大族,轰然倒塌。
然后发出看戏的“啧啧”声,说——原来北王府也就是个空架子了。杀伐太重,果然子嗣不兴。留个女儿家和义子,已经是完了。北王府的这位郡主,早些年多风光,如今便要有多惨了吧。
——
有人提出追封此役战死的功臣。却又有人提出,按照律例,一战将士半死者,主将当斩首,北宁王已是保全名声,留了面子了,不追责便罢了,怎能追封。
此话一出,没过多久,朝野上下,似乎就忘了先前是如何敬仰北宁王的,纷纷倒戈。甚至有人提出,营州参将能不顾皇命而出兵相助,北王府是否有同东王府一般的造反之心,也未可知。
有甚者认为,东北两府是勾结已久,意图谋反。只不过皇上圣明,用兵如神未中圈套罢了。
时间久了,众说纷纭,反而帮北府说话的人常常被扣上心怀鬼胎的帽子,人人自危。
皇帝虽没说什么,却也没制止,也并不鼓励。只是在年前削了石戬的官职,贬为庶民,让其返乡。
秦然在石戬返乡那日出城相送。那也是一位过了天命之年的人了。见秦然站在城门外,石戬下了马车,受了秦然的大礼。
石戬扶起她,笑道:
“不必谢我,你送到我军中的那个小伙子是个好苗子,此番破敌的先锋军就是他。”
“我与先生并不相熟,先生愿意收他也是看在父亲的面子上。我还未曾因此谢过先生。更别提,别提……”
秦然一时哽咽,浑身颤抖。石戬也红了眼眶,道:
“我年轻时,是你父亲的副将,你父亲多次救我性命。我不能看他陷入水火而不救。没能救下他,我也对不住。”
秦然摇头,半晌道:
“如今朝中言语,先生也听见了,父亲不如战死疆场,也算是最好的归宿了,不然他若知由此一天,该如何痛心?”
石戬苦笑:
“你父亲是大英雄,至死不渝守护着北疆。他决不是叛国之人。你长兄也是,只要你记着,他们就一直是。
孩子,我仗着同你父亲的交情,叫你一句孩子。你要撑住,你长兄还没回家。每一个被俘的人,唯一的希望就是家里还有人惦念着他。
别叫他有朝一日回家了,但是没人陪着他了。
孩子,别怕。秦家的儿郎都是有血性的,你身上是秦家的血脉,不能退缩知道吗!”
秦然点点头,躬身行礼道:
“多谢先生。”
石戬道:
“我同你父亲一起在生死中拼杀出来的,我不后悔,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会去救他。”
说着上了马车,回身一顿道:
“所以孩子,别怕,总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人心自有公论。我们不是要证明给那些不信我们的人,而是要坚持给那些信我们的人。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无憾了。”
——
几日后,林姝妧登门拜访。
同旁人一样,上了香,拜了灵。转头却屏退左右走向秦然,跪下道:
“我求妹妹一件事。”
秦然抬起眼皮,苦笑道:
“我不是当年的我,公主又何必求我。”
林姝妧不答,只是默默红了眼眶,道:
“我会同父皇说,我愿去和亲。当前境况,和亲是最好的选择,大祁也经不住战争了。此番和亲,不单单是为了换回秦少将军。”
秦然摇摇头道:
“若是靠一个女儿家的姻亲,便能换回安宁,天底下又哪有那么多仗要打?”
林姝妧道:
“一年休养也是休养,能有所拖延便有所拖延。我只求妹妹一件事,倘若我死在北疆,我只求,能将我的尸骨送回来。
求旁人不管用,旁人不会记得我。但妹妹会,我求妹妹答应我。”
秦然问道:
“我纵记得,又如何呢?没了北府,我不过是个孤女,北疆路远,我如何帮得了公主?”
林姝妧怔怔看着她,眸光里满是恳求,秦然苦笑道:
“我答应公主。却帮不了公主。”
林姝妧也笑了,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只是道:
“妹妹答应我就是了,我心里也安慰了。”
说着行了礼,起身离去了。
——
次日,皇帝命林承安为使节,护送公主北上和亲。
——
朝中讨伐北府罪责的人,越来越多。东王府被诛了九族,只剩下余清河苟活着。但是北王府,没有那么多九族,北府历代子嗣不旺。
宸妃突然在除夕之时,盛装打扮,回到宫中。进了大殿,摘下了身上的所有首饰,叩头道:
“臣妾为秦氏女,愿以身谢秦氏罪,平息众怨。臣妾深知罪责,不敢擅专自戕,愿听凭陛下处罚。还望陛下此后息怒,恕秦氏之罪,宥秦氏后人。愿陛下圣体康健,万寿无疆。愿大祁国域辽安,顺颂万昌。”
——
年后,宸妃被赐死。五皇子被命于国安寺守孝子期。同日,秦然被赐字惜宁,一同前往国安寺守灵。
——
秦然有时觉得,国安寺的生活虽苦,却像是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时间似乎也因此静止。林承泽跟在宸妃身边长大,被教的很好。他跟着秦野叫秦然阿姐,每天也帮着忙。
秦然捡起了武功,每天带着两个小孩练,三脚猫的功夫,却也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国安寺的藏书阁多是经文,秦然便捡自己背得住的诗文教给二人。
有时温宓打发人送些东西接济来,秦然便问她要上几本书。冬天的日子不好过,寺庙的炭火总归是不足的,只要不下雪,她便领着两个小孩儿漫山遍野的溜达,走动起来,冷也就好些了。
寺庙僧人也不说多关照,也不欺负。在国安寺出家了的沈良娣,如今是摒尘师父了,每日也送饭食来,只是秦野吃惯了肉食,受不了豆腐白菜。秦然便偷偷领他们到后山射野鸡吃。
每次杀生前,她都叫两个小孩去跟佛祖谢个罪,直到有一日听见秦野领着弟弟胡言乱语的说道:
“佛祖原谅我太馋了,我只是还在长身体,我若不长高,如何给佛祖塑金身呢?”
秦然好气又好笑,只是却越发虔诚的祈祷秦烈能平安归来。便一口肉食不碰了。
一日林承朝前往太子的衣冠冢时,遇到了正在打扫墓前的秦然,秦然见他来,笑着褪下了手上的镯子,还给他笑道:
“我如今身后没了北府,也没了用处。二殿下可安心了。”
——
直到一日,她收到了不知是谁的飞鸽传书,上头只有一句话:“烈兄安好,已还,勿念。”
这是她自从到了国安寺第一次哭了出来。她边哭边笑,搂着两个闻声而来的小子,哭得难以上气。两个孩子也跟着哭,三个人各有各的委屈,各哭各的苦。
——
林承安带着秦烈回京的时候,已是夏末。
林承安亲自将秦烈送到了国安寺。彼时秦然正在后山浆洗衣服,就见林承泽遥遥跑来,嘴里叫喊着:
“阿姐!!秦少将军回来了!!”
秦然匆匆赶回时,秦野扶着秦烈回了内室,只有林承安一人站在院中,炽热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影,洒金流光得镌刻在他的身上。秦然只是看着他,似乎鼻尖已是萦绕着令她心安的沉香熟水气,但是她知道,林承安已经许久没有喝过沉香熟水了。取而代之的,应是风尘仆仆的草木尘灰气味。
她想提起裙角,冲向他。想像先前无数次那般,被紧紧得拥入怀中。但是她只能停下脚步,看着他。
林承安嘴唇微动,似想说什么,但只是笑道:
“烈兄伤好得差不多了,你不必担心。进去看看吧。”
秦然点点头,向内走去,却忍不住回头看他,天光明媚,他却周身落寞。见她回身,便抬手挥了挥,示意她去罢。
秦然定住脚步,转身跑回去,紧紧的拥住他,深吸了一口气,松开手道:
“你好好的。”
林承安低下眉眼看她,满含缱绻,红着眼眶但笑意盈盈温声道:
“你安心。”
秦然返回内室,没有再回头。林承安看着她翩跹而去的背影,低下头笑了笑。半晌,方离开。
——
秦然走进内室,就见秦野在给秦烈盖着被子,秦烈靠在床头,眉目被床帘投下的阴影遮挡,看不清神色。似听见来人的声音,耳朵微微动了动,但并无其他。
秦野揉着哭红的眼睛,不愿叫秦然看见,低着头向外走去。秦然本想拉住她,却被甩开。秦然也不强求,只是走上前,坐在床边,看向秦烈。
身姿绰约挺拔的少年将军,仿佛和眼前人已经毫无关系了。秦烈瘦的脱了相,面色苍白。宽阔结实的肩背,此时也好像只是勉强支撑在衣服里。他面无表情,只是看着被子上的锦缎,一言不发。
秦然想伸手去扶长兄的手臂,却摸到了一只无力冰冷的手。秦然心下一震,喉间一紧,尽力控制住自己颤抖的手。又看向秦烈,试图用平静的声音道:
“长兄,回家了。”
秦烈转头看向她,没言语。秦然静静地坐在他身边,半晌秦烈张了张嘴,用极尽沙哑的声音道:
“叫阿野进来。”
秦然忙连声叫着秦野,秦野进来,秦烈道:
“扶我躺下,幺儿出去。”
——
秦然走到院中,就见宫中的大太监身后跟着两人,见秦然来,笑道:
“陛下心慈,打发咱家来,一是担心五殿下年幼无人照料,二是心疼秦少将军伤重,所以特赐两个奴才给二位使用。”
秦然行礼称谢,看向来人,却不曾想,一个是本应在长街洒扫的怀德,另一个是回雪。秦然低下眉眼,敛去震惊,挂上一副笑容送那太监。
那传旨太监打量了秦然一番,挑了挑眉,没说话,随着秦然出去。走到门口,秦然从袖中取出一只金镯子,递给太监,笑道:
“劳烦公公跑一趟,小小谢利,不成敬意。公公要是嫌弃,也是应当的。”
传旨太监,接了过来,笑道:
“不是咱家说,到底是秦大姑娘,秦大姑娘向来是大方人。
咱家还有一句话,说给姑娘听,五殿下和姑娘是在这国安寺守孝,又不是挨罚,这国安寺里的,能用的便用。”
秦然陪笑道:
“谢公公教导,只是我人微言轻,殿下又年幼,还得劳烦公公,求公公帮忙美言一二。”
那太监捻了捻手中镯子的分量,笑道:
“要咱家说,姑娘就是心善。姑娘在宫中长大,咱家也心生亲近,不由要帮一帮姑娘,敲打敲打底下人才是。”
秦然点头称是,笑着将人送了出去。林承泽见了,不解道:
“阿姐何必和那奴才费口舌陪笑脸。我们自给自足,过得也是好好地。日后我多帮阿姐干活便是了,何必……”
秦然摇摇头,笑道:
“我知道我们阿泽是心疼,但是该低头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直的起腰板。”
林承泽还想说话,却被秦然摆摆手制止了,秦然转头看向怀德,怀德行礼道:
“小主子安心,日后有奴才在,小主子也能少受些劳累。”
秦然看了看两人,只道:
“日后苦了你们二人了。”
又看向回雪问道:
“府中如何了?”
回雪道:
“府里凡是有念头想离开的,我们都给打发走了。绘烟和剩下愿意留下的人守着府中的,姑娘放心。”
秦然低下头,自嘲般的笑道:
“府里没遭抢?”
回雪道:
“乱了一回,多亏了郑大统领。郑大统领的新府邸,恰好与我们对着门,便也没人造次了。”
秦然点点头,没说话。秦野出来,站到秦然身边,红着眼眶,低着头。秦然抬手揉了揉男孩的脑袋,秦野个子长得快,已然比秦然高出好多,是个少年人的模样了。
见秦然摸他的头,仍旧小兽一般的去用头蹭着秦然的手心,眼泪打着转。秦然轻叹一声,问道:
“长兄睡下了?”
秦野点点头,秦然拍了拍他,道:
“领着阿泽去吃饭罢。吃了饭带着回雪姐姐熟悉熟悉附近。”
秦野点点头,半晌道:
“阿姐,不吃饭?”
秦然看他笑了笑道:
“我晚些时候去。”
——
战报频传。
宁州击退了三次敌军。在第四次,北宁王开城门,仅剩的守军外出城门,背水一战。营州参将石戬不顾皇命,率大军向北援助宁州,与同时包围敌军,大破敌军,向北追出百余里,一举收复郁城边境。
北宁王军几乎全军战死,北宁王身陨,死时仍手握长枪,不曾松开。北宁王妃殉情,自缢。
营州参将虽大获全胜,却因违背皇命,押收下狱。其副将裴彦升继为营州参将。北宁王军陈广被任命为宁州参将。副将李胜继任郁城大营,驻郁城边军。
秦野以义子名扶灵回京。宁州距京城千余里,千里之内家家白幡,户户哀嚎,无人不泣血者。
秦烈确为被俘。北狄求和,愿以和亲重修两国之好。送公主北上,还少将南下。
——
朝堂上似乎又开始争吵。但几乎是大多数人都觉得,没必要。同北狄百年争斗,此次求和,不一定何时又会开战。大祁绝不和亲。更何况是为了一个不知“真假”被俘的“将军”。
秦然似乎没有什么力气去思考她的长兄是否真的还活着,她只想,如果他真的被俘了,那就早点死了吧,少受点罪。
长兄若是走了,她便也不活了。一家人也算是团聚。
她麻木的招待着前来吊唁的人,人死灯灭,大家似乎有点惋惜,但更多的是隔岸观火的看着这个世家大族,轰然倒塌。
然后发出看戏的“啧啧”声,说——原来北王府也就是个空架子了。杀伐太重,果然子嗣不兴。留个女儿家和义子,已经是完了。北王府的这位郡主,早些年多风光,如今便要有多惨了吧。
——
有人提出追封此役战死的功臣。却又有人提出,按照律例,一战将士半死者,主将当斩首,北宁王已是保全名声,留了面子了,不追责便罢了,怎能追封。
此话一出,没过多久,朝野上下,似乎就忘了先前是如何敬仰北宁王的,纷纷倒戈。甚至有人提出,营州参将能不顾皇命而出兵相助,北王府是否有同东王府一般的造反之心,也未可知。
有甚者认为,东北两府是勾结已久,意图谋反。只不过皇上圣明,用兵如神未中圈套罢了。
时间久了,众说纷纭,反而帮北府说话的人常常被扣上心怀鬼胎的帽子,人人自危。
皇帝虽没说什么,却也没制止,也并不鼓励。只是在年前削了石戬的官职,贬为庶民,让其返乡。
秦然在石戬返乡那日出城相送。那也是一位过了天命之年的人了。见秦然站在城门外,石戬下了马车,受了秦然的大礼。
石戬扶起她,笑道:
“不必谢我,你送到我军中的那个小伙子是个好苗子,此番破敌的先锋军就是他。”
“我与先生并不相熟,先生愿意收他也是看在父亲的面子上。我还未曾因此谢过先生。更别提,别提……”
秦然一时哽咽,浑身颤抖。石戬也红了眼眶,道:
“我年轻时,是你父亲的副将,你父亲多次救我性命。我不能看他陷入水火而不救。没能救下他,我也对不住。”
秦然摇头,半晌道:
“如今朝中言语,先生也听见了,父亲不如战死疆场,也算是最好的归宿了,不然他若知由此一天,该如何痛心?”
石戬苦笑:
“你父亲是大英雄,至死不渝守护着北疆。他决不是叛国之人。你长兄也是,只要你记着,他们就一直是。
孩子,我仗着同你父亲的交情,叫你一句孩子。你要撑住,你长兄还没回家。每一个被俘的人,唯一的希望就是家里还有人惦念着他。
别叫他有朝一日回家了,但是没人陪着他了。
孩子,别怕。秦家的儿郎都是有血性的,你身上是秦家的血脉,不能退缩知道吗!”
秦然点点头,躬身行礼道:
“多谢先生。”
石戬道:
“我同你父亲一起在生死中拼杀出来的,我不后悔,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仍会去救他。”
说着上了马车,回身一顿道:
“所以孩子,别怕,总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人心自有公论。我们不是要证明给那些不信我们的人,而是要坚持给那些信我们的人。
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无憾了。”
——
几日后,林姝妧登门拜访。
同旁人一样,上了香,拜了灵。转头却屏退左右走向秦然,跪下道:
“我求妹妹一件事。”
秦然抬起眼皮,苦笑道:
“我不是当年的我,公主又何必求我。”
林姝妧不答,只是默默红了眼眶,道:
“我会同父皇说,我愿去和亲。当前境况,和亲是最好的选择,大祁也经不住战争了。此番和亲,不单单是为了换回秦少将军。”
秦然摇摇头道:
“若是靠一个女儿家的姻亲,便能换回安宁,天底下又哪有那么多仗要打?”
林姝妧道:
“一年休养也是休养,能有所拖延便有所拖延。我只求妹妹一件事,倘若我死在北疆,我只求,能将我的尸骨送回来。
求旁人不管用,旁人不会记得我。但妹妹会,我求妹妹答应我。”
秦然问道:
“我纵记得,又如何呢?没了北府,我不过是个孤女,北疆路远,我如何帮得了公主?”
林姝妧怔怔看着她,眸光里满是恳求,秦然苦笑道:
“我答应公主。却帮不了公主。”
林姝妧也笑了,却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只是道:
“妹妹答应我就是了,我心里也安慰了。”
说着行了礼,起身离去了。
——
次日,皇帝命林承安为使节,护送公主北上和亲。
——
朝中讨伐北府罪责的人,越来越多。东王府被诛了九族,只剩下余清河苟活着。但是北王府,没有那么多九族,北府历代子嗣不旺。
宸妃突然在除夕之时,盛装打扮,回到宫中。进了大殿,摘下了身上的所有首饰,叩头道:
“臣妾为秦氏女,愿以身谢秦氏罪,平息众怨。臣妾深知罪责,不敢擅专自戕,愿听凭陛下处罚。还望陛下此后息怒,恕秦氏之罪,宥秦氏后人。愿陛下圣体康健,万寿无疆。愿大祁国域辽安,顺颂万昌。”
——
年后,宸妃被赐死。五皇子被命于国安寺守孝子期。同日,秦然被赐字惜宁,一同前往国安寺守灵。
——
秦然有时觉得,国安寺的生活虽苦,却像是世外桃源。与世隔绝,时间似乎也因此静止。林承泽跟在宸妃身边长大,被教的很好。他跟着秦野叫秦然阿姐,每天也帮着忙。
秦然捡起了武功,每天带着两个小孩练,三脚猫的功夫,却也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国安寺的藏书阁多是经文,秦然便捡自己背得住的诗文教给二人。
有时温宓打发人送些东西接济来,秦然便问她要上几本书。冬天的日子不好过,寺庙的炭火总归是不足的,只要不下雪,她便领着两个小孩儿漫山遍野的溜达,走动起来,冷也就好些了。
寺庙僧人也不说多关照,也不欺负。在国安寺出家了的沈良娣,如今是摒尘师父了,每日也送饭食来,只是秦野吃惯了肉食,受不了豆腐白菜。秦然便偷偷领他们到后山射野鸡吃。
每次杀生前,她都叫两个小孩去跟佛祖谢个罪,直到有一日听见秦野领着弟弟胡言乱语的说道:
“佛祖原谅我太馋了,我只是还在长身体,我若不长高,如何给佛祖塑金身呢?”
秦然好气又好笑,只是却越发虔诚的祈祷秦烈能平安归来。便一口肉食不碰了。
一日林承朝前往太子的衣冠冢时,遇到了正在打扫墓前的秦然,秦然见他来,笑着褪下了手上的镯子,还给他笑道:
“我如今身后没了北府,也没了用处。二殿下可安心了。”
——
直到一日,她收到了不知是谁的飞鸽传书,上头只有一句话:“烈兄安好,已还,勿念。”
这是她自从到了国安寺第一次哭了出来。她边哭边笑,搂着两个闻声而来的小子,哭得难以上气。两个孩子也跟着哭,三个人各有各的委屈,各哭各的苦。
——
林承安带着秦烈回京的时候,已是夏末。
林承安亲自将秦烈送到了国安寺。彼时秦然正在后山浆洗衣服,就见林承泽遥遥跑来,嘴里叫喊着:
“阿姐!!秦少将军回来了!!”
秦然匆匆赶回时,秦野扶着秦烈回了内室,只有林承安一人站在院中,炽热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影,洒金流光得镌刻在他的身上。秦然只是看着他,似乎鼻尖已是萦绕着令她心安的沉香熟水气,但是她知道,林承安已经许久没有喝过沉香熟水了。取而代之的,应是风尘仆仆的草木尘灰气味。
她想提起裙角,冲向他。想像先前无数次那般,被紧紧得拥入怀中。但是她只能停下脚步,看着他。
林承安嘴唇微动,似想说什么,但只是笑道:
“烈兄伤好得差不多了,你不必担心。进去看看吧。”
秦然点点头,向内走去,却忍不住回头看他,天光明媚,他却周身落寞。见她回身,便抬手挥了挥,示意她去罢。
秦然定住脚步,转身跑回去,紧紧的拥住他,深吸了一口气,松开手道:
“你好好的。”
林承安低下眉眼看她,满含缱绻,红着眼眶但笑意盈盈温声道:
“你安心。”
秦然返回内室,没有再回头。林承安看着她翩跹而去的背影,低下头笑了笑。半晌,方离开。
——
秦然走进内室,就见秦野在给秦烈盖着被子,秦烈靠在床头,眉目被床帘投下的阴影遮挡,看不清神色。似听见来人的声音,耳朵微微动了动,但并无其他。
秦野揉着哭红的眼睛,不愿叫秦然看见,低着头向外走去。秦然本想拉住她,却被甩开。秦然也不强求,只是走上前,坐在床边,看向秦烈。
身姿绰约挺拔的少年将军,仿佛和眼前人已经毫无关系了。秦烈瘦的脱了相,面色苍白。宽阔结实的肩背,此时也好像只是勉强支撑在衣服里。他面无表情,只是看着被子上的锦缎,一言不发。
秦然想伸手去扶长兄的手臂,却摸到了一只无力冰冷的手。秦然心下一震,喉间一紧,尽力控制住自己颤抖的手。又看向秦烈,试图用平静的声音道:
“长兄,回家了。”
秦烈转头看向她,没言语。秦然静静地坐在他身边,半晌秦烈张了张嘴,用极尽沙哑的声音道:
“叫阿野进来。”
秦然忙连声叫着秦野,秦野进来,秦烈道:
“扶我躺下,幺儿出去。”
——
秦然走到院中,就见宫中的大太监身后跟着两人,见秦然来,笑道:
“陛下心慈,打发咱家来,一是担心五殿下年幼无人照料,二是心疼秦少将军伤重,所以特赐两个奴才给二位使用。”
秦然行礼称谢,看向来人,却不曾想,一个是本应在长街洒扫的怀德,另一个是回雪。秦然低下眉眼,敛去震惊,挂上一副笑容送那太监。
那传旨太监打量了秦然一番,挑了挑眉,没说话,随着秦然出去。走到门口,秦然从袖中取出一只金镯子,递给太监,笑道:
“劳烦公公跑一趟,小小谢利,不成敬意。公公要是嫌弃,也是应当的。”
传旨太监,接了过来,笑道:
“不是咱家说,到底是秦大姑娘,秦大姑娘向来是大方人。
咱家还有一句话,说给姑娘听,五殿下和姑娘是在这国安寺守孝,又不是挨罚,这国安寺里的,能用的便用。”
秦然陪笑道:
“谢公公教导,只是我人微言轻,殿下又年幼,还得劳烦公公,求公公帮忙美言一二。”
那太监捻了捻手中镯子的分量,笑道:
“要咱家说,姑娘就是心善。姑娘在宫中长大,咱家也心生亲近,不由要帮一帮姑娘,敲打敲打底下人才是。”
秦然点头称是,笑着将人送了出去。林承泽见了,不解道:
“阿姐何必和那奴才费口舌陪笑脸。我们自给自足,过得也是好好地。日后我多帮阿姐干活便是了,何必……”
秦然摇摇头,笑道:
“我知道我们阿泽是心疼,但是该低头的时候,又怎么可能直的起腰板。”
林承泽还想说话,却被秦然摆摆手制止了,秦然转头看向怀德,怀德行礼道:
“小主子安心,日后有奴才在,小主子也能少受些劳累。”
秦然看了看两人,只道:
“日后苦了你们二人了。”
又看向回雪问道:
“府中如何了?”
回雪道:
“府里凡是有念头想离开的,我们都给打发走了。绘烟和剩下愿意留下的人守着府中的,姑娘放心。”
秦然低下头,自嘲般的笑道:
“府里没遭抢?”
回雪道:
“乱了一回,多亏了郑大统领。郑大统领的新府邸,恰好与我们对着门,便也没人造次了。”
秦然点点头,没说话。秦野出来,站到秦然身边,红着眼眶,低着头。秦然抬手揉了揉男孩的脑袋,秦野个子长得快,已然比秦然高出好多,是个少年人的模样了。
见秦然摸他的头,仍旧小兽一般的去用头蹭着秦然的手心,眼泪打着转。秦然轻叹一声,问道:
“长兄睡下了?”
秦野点点头,秦然拍了拍他,道:
“领着阿泽去吃饭罢。吃了饭带着回雪姐姐熟悉熟悉附近。”
秦野点点头,半晌道:
“阿姐,不吃饭?”
秦然看他笑了笑道:
“我晚些时候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