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巴黎高师反抗学生的审判日。
这次开庭审判的学生里,两个女生,一个男生,都是本科就读,三人已被逮捕多时。
这天没有下雪,但天是黑的,乌云沉沉,没有光亮可言。
一早,像默哀一样,黛拉穿上深灰色套装,戴着黑帽,脸上没有任何妆粉。
这是她在R家住的第六天,也是最后一天。今天的审判结束,就什么都结束了。
她走到餐厅吃早饭,看到R已经在用餐了。
“我们等会儿一起去法院吗?”她问。
“不,九点才开庭,我先去办公室。你等时间临近了直接去法院。”
“哦。”
她坐下,餐盘里有土豆、煎蛋和玉米粒,她拿起刀叉,心不在焉地吃起来。
正吃着,她忽然觉察到R放下手中的刀叉,正凝视着自己。
她抬起头来对上他的目光。“怎么了?”
“别告诉我你一会儿就这么出门。”
“有什么问题吗?”
他看着她。她的嘴唇呈紫调,没有血色。她的眼睛周围暗沉,显得她格外疲惫。在毫无生气的灰色大衣衬托下,她的脸颊苍白无光。他瞥了一眼她放在桌角的朴素黑帽,更加来气。
“看着像是你要被审判一样。”他说。
“你想我怎么样?打扮地像约会一样,然后去观看别人受难?”
“起码别看着这么憔悴。到时候会有记者采访你,摄影师对着你照相。”
“我就这样。”她淡淡的说,也不和他争辩,管自己继续吃早餐。
他拿起刀叉,打算继续吃,忽然又觉得生气,重重地将刀叉扔在餐盘上。
银具和陶瓷的撞击声音吓到了她。她抬起头,重新对上他的视线。
他面露愠色。
“我请求你今天听我的话,好不好?”他一字一句地说。
她想,他突然变得这么易怒,一定是因为今天的庭审让他倍感压力。
“你要知道,只有今天的事情顺利结束,皮埃尔才能改刑。”他又说。
她想不到他会生气,开始地变得小心翼翼。她清楚自己没资本顶撞他。这就是他们的关系。不管表象如何,本质上她从来没有话语权。
她看着他,点点头。
“那我请你像平时一样打扮自己。”他说。
她点点头,眼里满是厌恶。
“谢谢你。我要走了。”
他抄起椅背上的军装大衣,临走前亲了一口她的脸,随即出门。
她只好重新回到卧室,换上一顶猩红色的帽子,带上耳环、项链,对着镜子,涂上一点点粉底,眼线,睫毛,口红。
化妆的时候,她忽然想,男人没有化妆的权力,可他们也不必担负化妆的义务。R自己穿着最无聊的制服,从不用梳妆打扮,却依然可以站在高处指责自己。
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那么多色彩,那么多化妆品装点,可到最后她只觉得自己像个任人操控的娃娃,再精致,也遮盖不住没有自由的内核。
她被逼迫经历战争,被逼迫和他同居,被逼迫参加巴黎高师的审判,被逼迫打扮自己。也许她的余生就是由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件构成。
她怔怔地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直到眼睛干涩闭眼为止。
她哭不出来,也不想哭,只是沉重意识到自己的悲剧性。
但她告诉自己,不必自怜,他太低估她的反抗能力了。
—— —— ——
R派人接她到法院。他不留任何让她逃跑的机会。
法院门口,是黑压压的车俩和身着军装的人群。
很快有警卫向她索要证件,她出示证件后,被士兵引领进法院。
诺大的法庭里,法官席与被告人席还是空的,旁听席却已坐满七成人。
坐在前排的都是戴着军帽的人,大概都是高级军官,她在想R是不是已经入座。
再往后排,人群就变杂了,记者、摄影师、各色人群,她好奇坐在自己身边的是否都是巴黎高师的毕业生。
正想着,前方的摄影师忽然站起,镜头对准她在的方向,闪光灯突然照亮,卡擦一声,她本能地闭上眼睛。
一天后,她会在报纸上看到这张照片,标题为“巴黎高师校友出席陪审,赞赏判决”。照片里,她紧闭双眼。
—— —— ——
九点一到,有钟摆敲击的声音,整个法庭瞬时鸦雀无声。
审判开始。
穿着红衣的主审法官缓缓入场。随后,三个犯人被押送至被告席,他们不被允许请辩护律师。
黛拉看着那三个学生。他们的脸上没有表情,其中一个女学生穿着红色毛衣,熠熠红光就如法官的红袍一样。
他们如此年轻,年轻得让她心痛。
法官正了正嗓子,言辞严厉地盘问他们的罪行。从散发传单到涂鸦校园墙壁,三个学生一一承认。
“你们感到有罪吗?”法官又问。
“从不。”
“你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很高尚吗?在别人眼里,你们只是给社会制造混乱,挑唆无知的人加入你们犯罪。”
“那你觉得你们的行为高尚吗——处决人质、建立集中营、在占领国家强征劳动力,让他们工作到死。一有反对声音,就害怕到要马上消灭干净。但凡有异议者,就会像我们这样被打上‘挑唆//社会’的标签。”
“德意志至高无上。只要坚持我们的领导,才能建立一个更强大、更纯粹的欧洲。我们代表你们的利益。”最后几个字,法官一字一顿地说。
黛拉听着,扯了扯嘴角,想要冷笑,又笑不出来。她觉得世界荒诞到了无从说起的地步。
三个被告,法官一个个盘问过去。
对话都和之前一样,毫不妥协,决绝,带着以命相搏的色彩。
说到急处,法官总是提高嗓门,敲法槌,强制他们闭嘴。
红衣法官做什么都不用害怕,因为整个法庭都站在他的一侧。或者说,法官和所有陪审人员都选择站在安全的一侧。
只有那三个学生,什么都没有,就那样单薄的站在那里,只身抗衡整个已达成共识的法庭。
最后,庭审结束,法官宣布他们被判终身监禁,并即日押送至德国的劳动营关押劳动。
黛拉听说过劳动营工作至死的传闻,此刻她低声祈求传闻是假的。
她祈求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德国人战败的那一天。到时候,这三个学生会被军队护送出来,会成为民族的英雄。而法庭上的其他人,包括她自己,都将迎来审判。
但这最终只是她无望的祈求。
坐在审判席里,很多人知道,很多人不知道,在劳动营连续劳动三个月就是人体的极限,他们会在那里死去,在饥饿、寒冷、体力透支、身体衰竭中死去。
—— —— ——
庭审结束,陪审席有序的离场,就跟观看完戏剧一样。
前排的军官先走。攒动的人群中,她看到R的身影。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情绪,他只是整理久坐后的衣服,走路,与平时没有两样。
她渴望在他脸上看到哪怕一丝怜悯或沉重的神色,但什么都没有。
后来,有警卫指挥黛拉所在的一排五人离场。
她跟随队伍离开法庭,他们被带到法院侧边的房间里。
一进房间,映入眼帘的就是墙壁上的黑红万字旗,还有留着胡子的疯子的肖像。
黛拉一行人在沙发上坐下,他们五个受访人,两名女性三名男性,都是年纪相仿、二三十岁的青年。
对面座椅上,坐着摄影师、打字员和记者,看上去已等候多时。
见黛拉他们来了,一个戴金丝眼睛的男人站起身,说:“想必几位巴黎高师的高材生都知道此行的目的——宣传正确的合作思想,给年轻人带好榜样。访谈与拍摄会在隔间进行,每次一人,依次进行。”
“好。”有人应到。
那个戴眼睛的男人拍了拍手,摄影师、打字员等随即开始搬运设备,移步到隔壁房间。
黛拉坐在沙发上。等待。房间里有警卫把守,十分安静,一点交谈的声音也没有。
黛拉最后一个被传唤进隔壁房间。
摄影师已面露倦意,他机械地拿起设备,对准黛拉的脸照了两张。戴金边眼镜的男人示意她坐下,随即展开访谈。
“黛拉·马太尔小姐,我该怎么称呼您呢?”
“这么叫我就行。”
“我原本以为您会选个亲切点的称呼。”
那个男人扶了扶眼镜,笑着打量她。他知道眼前这个人是库尔特军官的情妇。
“那么,您为什么参加这次陪审呢?”
“我受到邀请,所以参加。”
“啊...那你对这三个学生有什么想说的话?”
“我想,”黛拉低下头,很久她都说不出话,半晌才说:“我为他们感到遗憾。”
“遗憾什么?”
“遗憾他们的命运,遗憾一切已成定局。”
那个男人板起脸来,他意识到自己在应付一个并不配合的受访者,“但您必须承认,他们罪有应得,他们的行为是愚蠢的。”
“他们已经被判刑。我怎么看都不重要了。”
“请您说明,您的立场是否与法庭的判决相一致?”男人提高音量,语气变得咄咄逼人。
“一致。”她说得很轻。
那男人重展笑颜,”很好。马太尔小姐,能说说您在报社的工作吗?“
…
采访就这样进行下去。一个宣传机器,采访一个行尸走肉。
半小时的采访结束后,那个男人挑衅地和她贺喜道,“你明天就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脸。”
“您是法国人吗?”黛拉很认真的发问。
“我是地道的巴黎人。”
“你真的相信自己说的话吗?”
“是。”
“你也相信德法合作?”
“是。”
“你知道费加罗报的座右铭吗?”
“知道——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那个男人笑了笑。
无言。
—— —— ——
傍晚,黛拉把行李从R的家搬回自己的家。
她放了热水,洗澡,氲氤热气中,她宣布漫长的一天正式结束。
忽然,她听见敲门声。
敲两下,停止,然后没有声音。
她清楚这是R的敲门习惯。她想,他现在一定在掏钥匙,他明目张胆偷备的钥匙。就算她换门锁,他最后还是会拿到备份钥匙。
果然,大门打开了。
她不理会,自顾自呆在浴室里。
“黛拉?你在家吗?“说话的却是女声。
黛拉听到这个声音,瞬时僵住,她不可置信的看向浴室门口。果然,映入眼帘的,是姐姐的脸。
”海德伦——“
这次开庭审判的学生里,两个女生,一个男生,都是本科就读,三人已被逮捕多时。
这天没有下雪,但天是黑的,乌云沉沉,没有光亮可言。
一早,像默哀一样,黛拉穿上深灰色套装,戴着黑帽,脸上没有任何妆粉。
这是她在R家住的第六天,也是最后一天。今天的审判结束,就什么都结束了。
她走到餐厅吃早饭,看到R已经在用餐了。
“我们等会儿一起去法院吗?”她问。
“不,九点才开庭,我先去办公室。你等时间临近了直接去法院。”
“哦。”
她坐下,餐盘里有土豆、煎蛋和玉米粒,她拿起刀叉,心不在焉地吃起来。
正吃着,她忽然觉察到R放下手中的刀叉,正凝视着自己。
她抬起头来对上他的目光。“怎么了?”
“别告诉我你一会儿就这么出门。”
“有什么问题吗?”
他看着她。她的嘴唇呈紫调,没有血色。她的眼睛周围暗沉,显得她格外疲惫。在毫无生气的灰色大衣衬托下,她的脸颊苍白无光。他瞥了一眼她放在桌角的朴素黑帽,更加来气。
“看着像是你要被审判一样。”他说。
“你想我怎么样?打扮地像约会一样,然后去观看别人受难?”
“起码别看着这么憔悴。到时候会有记者采访你,摄影师对着你照相。”
“我就这样。”她淡淡的说,也不和他争辩,管自己继续吃早餐。
他拿起刀叉,打算继续吃,忽然又觉得生气,重重地将刀叉扔在餐盘上。
银具和陶瓷的撞击声音吓到了她。她抬起头,重新对上他的视线。
他面露愠色。
“我请求你今天听我的话,好不好?”他一字一句地说。
她想,他突然变得这么易怒,一定是因为今天的庭审让他倍感压力。
“你要知道,只有今天的事情顺利结束,皮埃尔才能改刑。”他又说。
她想不到他会生气,开始地变得小心翼翼。她清楚自己没资本顶撞他。这就是他们的关系。不管表象如何,本质上她从来没有话语权。
她看着他,点点头。
“那我请你像平时一样打扮自己。”他说。
她点点头,眼里满是厌恶。
“谢谢你。我要走了。”
他抄起椅背上的军装大衣,临走前亲了一口她的脸,随即出门。
她只好重新回到卧室,换上一顶猩红色的帽子,带上耳环、项链,对着镜子,涂上一点点粉底,眼线,睫毛,口红。
化妆的时候,她忽然想,男人没有化妆的权力,可他们也不必担负化妆的义务。R自己穿着最无聊的制服,从不用梳妆打扮,却依然可以站在高处指责自己。
她看着镜子里的自己,那么多色彩,那么多化妆品装点,可到最后她只觉得自己像个任人操控的娃娃,再精致,也遮盖不住没有自由的内核。
她被逼迫经历战争,被逼迫和他同居,被逼迫参加巴黎高师的审判,被逼迫打扮自己。也许她的余生就是由一系列身不由己的事件构成。
她怔怔地盯着镜子里的自己,直到眼睛干涩闭眼为止。
她哭不出来,也不想哭,只是沉重意识到自己的悲剧性。
但她告诉自己,不必自怜,他太低估她的反抗能力了。
—— —— ——
R派人接她到法院。他不留任何让她逃跑的机会。
法院门口,是黑压压的车俩和身着军装的人群。
很快有警卫向她索要证件,她出示证件后,被士兵引领进法院。
诺大的法庭里,法官席与被告人席还是空的,旁听席却已坐满七成人。
坐在前排的都是戴着军帽的人,大概都是高级军官,她在想R是不是已经入座。
再往后排,人群就变杂了,记者、摄影师、各色人群,她好奇坐在自己身边的是否都是巴黎高师的毕业生。
正想着,前方的摄影师忽然站起,镜头对准她在的方向,闪光灯突然照亮,卡擦一声,她本能地闭上眼睛。
一天后,她会在报纸上看到这张照片,标题为“巴黎高师校友出席陪审,赞赏判决”。照片里,她紧闭双眼。
—— —— ——
九点一到,有钟摆敲击的声音,整个法庭瞬时鸦雀无声。
审判开始。
穿着红衣的主审法官缓缓入场。随后,三个犯人被押送至被告席,他们不被允许请辩护律师。
黛拉看着那三个学生。他们的脸上没有表情,其中一个女学生穿着红色毛衣,熠熠红光就如法官的红袍一样。
他们如此年轻,年轻得让她心痛。
法官正了正嗓子,言辞严厉地盘问他们的罪行。从散发传单到涂鸦校园墙壁,三个学生一一承认。
“你们感到有罪吗?”法官又问。
“从不。”
“你们觉得自己的行为很高尚吗?在别人眼里,你们只是给社会制造混乱,挑唆无知的人加入你们犯罪。”
“那你觉得你们的行为高尚吗——处决人质、建立集中营、在占领国家强征劳动力,让他们工作到死。一有反对声音,就害怕到要马上消灭干净。但凡有异议者,就会像我们这样被打上‘挑唆//社会’的标签。”
“德意志至高无上。只要坚持我们的领导,才能建立一个更强大、更纯粹的欧洲。我们代表你们的利益。”最后几个字,法官一字一顿地说。
黛拉听着,扯了扯嘴角,想要冷笑,又笑不出来。她觉得世界荒诞到了无从说起的地步。
三个被告,法官一个个盘问过去。
对话都和之前一样,毫不妥协,决绝,带着以命相搏的色彩。
说到急处,法官总是提高嗓门,敲法槌,强制他们闭嘴。
红衣法官做什么都不用害怕,因为整个法庭都站在他的一侧。或者说,法官和所有陪审人员都选择站在安全的一侧。
只有那三个学生,什么都没有,就那样单薄的站在那里,只身抗衡整个已达成共识的法庭。
最后,庭审结束,法官宣布他们被判终身监禁,并即日押送至德国的劳动营关押劳动。
黛拉听说过劳动营工作至死的传闻,此刻她低声祈求传闻是假的。
她祈求战争结束的那一天,德国人战败的那一天。到时候,这三个学生会被军队护送出来,会成为民族的英雄。而法庭上的其他人,包括她自己,都将迎来审判。
但这最终只是她无望的祈求。
坐在审判席里,很多人知道,很多人不知道,在劳动营连续劳动三个月就是人体的极限,他们会在那里死去,在饥饿、寒冷、体力透支、身体衰竭中死去。
—— —— ——
庭审结束,陪审席有序的离场,就跟观看完戏剧一样。
前排的军官先走。攒动的人群中,她看到R的身影。他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情绪,他只是整理久坐后的衣服,走路,与平时没有两样。
她渴望在他脸上看到哪怕一丝怜悯或沉重的神色,但什么都没有。
后来,有警卫指挥黛拉所在的一排五人离场。
她跟随队伍离开法庭,他们被带到法院侧边的房间里。
一进房间,映入眼帘的就是墙壁上的黑红万字旗,还有留着胡子的疯子的肖像。
黛拉一行人在沙发上坐下,他们五个受访人,两名女性三名男性,都是年纪相仿、二三十岁的青年。
对面座椅上,坐着摄影师、打字员和记者,看上去已等候多时。
见黛拉他们来了,一个戴金丝眼睛的男人站起身,说:“想必几位巴黎高师的高材生都知道此行的目的——宣传正确的合作思想,给年轻人带好榜样。访谈与拍摄会在隔间进行,每次一人,依次进行。”
“好。”有人应到。
那个戴眼睛的男人拍了拍手,摄影师、打字员等随即开始搬运设备,移步到隔壁房间。
黛拉坐在沙发上。等待。房间里有警卫把守,十分安静,一点交谈的声音也没有。
黛拉最后一个被传唤进隔壁房间。
摄影师已面露倦意,他机械地拿起设备,对准黛拉的脸照了两张。戴金边眼镜的男人示意她坐下,随即展开访谈。
“黛拉·马太尔小姐,我该怎么称呼您呢?”
“这么叫我就行。”
“我原本以为您会选个亲切点的称呼。”
那个男人扶了扶眼镜,笑着打量她。他知道眼前这个人是库尔特军官的情妇。
“那么,您为什么参加这次陪审呢?”
“我受到邀请,所以参加。”
“啊...那你对这三个学生有什么想说的话?”
“我想,”黛拉低下头,很久她都说不出话,半晌才说:“我为他们感到遗憾。”
“遗憾什么?”
“遗憾他们的命运,遗憾一切已成定局。”
那个男人板起脸来,他意识到自己在应付一个并不配合的受访者,“但您必须承认,他们罪有应得,他们的行为是愚蠢的。”
“他们已经被判刑。我怎么看都不重要了。”
“请您说明,您的立场是否与法庭的判决相一致?”男人提高音量,语气变得咄咄逼人。
“一致。”她说得很轻。
那男人重展笑颜,”很好。马太尔小姐,能说说您在报社的工作吗?“
…
采访就这样进行下去。一个宣传机器,采访一个行尸走肉。
半小时的采访结束后,那个男人挑衅地和她贺喜道,“你明天就能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脸。”
“您是法国人吗?”黛拉很认真的发问。
“我是地道的巴黎人。”
“你真的相信自己说的话吗?”
“是。”
“你也相信德法合作?”
“是。”
“你知道费加罗报的座右铭吗?”
“知道——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那个男人笑了笑。
无言。
—— —— ——
傍晚,黛拉把行李从R的家搬回自己的家。
她放了热水,洗澡,氲氤热气中,她宣布漫长的一天正式结束。
忽然,她听见敲门声。
敲两下,停止,然后没有声音。
她清楚这是R的敲门习惯。她想,他现在一定在掏钥匙,他明目张胆偷备的钥匙。就算她换门锁,他最后还是会拿到备份钥匙。
果然,大门打开了。
她不理会,自顾自呆在浴室里。
“黛拉?你在家吗?“说话的却是女声。
黛拉听到这个声音,瞬时僵住,她不可置信的看向浴室门口。果然,映入眼帘的,是姐姐的脸。
”海德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