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了,夜里雪就悄悄下来了,我听到院子里耿阿姨兴奋地和妈妈说,下雪了,喊犇儿起床吧,她不是最喜欢下雪了嘛?
我迷迷糊糊从炕上爬起来,炭火已经熄了,身子下还有余温,我试探性地把腿伸出去,又飞速抽回来。我真的很喜欢雪,但我真的很讨厌在这样的天气里起床。天一冷起来,炕下面的火洞就会接一个炭炉出来,每天夜晚吃晚饭时就要烧起来了,这样火炕才够热乎,在这样的冬日里睡得才踏实。白肥肥来了,这个冬天好像野不起来了,赖在了家里,懒洋洋地围着炭炉取暖。它的饭量也变小了,日渐消瘦下来,毛也不似以前溜光水滑,开始有了垂垂老者的姿态。多数时候,它只是陪着我写字看书,连叫都懒得叫。
耿阿姨开始准备各种冬日限定美食,冻豆腐,炸豆腐泡,炸丸子什么的。她和妈妈某天一拍即合,非要做烧山药。其实我们这边方言里,山药是土豆的别称,烧山药也就是烧土豆。在田地里,挖一个小土坑,把细树枝之类的柴火点燃盖在上面,烧几个小时,大家可以边干活边等着土豆烧好,有时候外皮已经焦了,全是黑疤,土豆芯还是生的,刮一刮烧焦了的部分,也不洗手,就那样吃了。如果在家就更好了,把土豆蛋子放在炉底,上面生火、烧水、做饭或者热炕,下面烧山药。或者在大灶台里,用炉灰包一包,放在灶火的侧面,连焖带烤,也能烧山药。
烧出来的山药外面有一层脱水的硬壳,我喜欢蘸着酱油和孜然面吃,耿阿姨和妈妈喜欢就着腌菜吃,妈妈说以前的人们都是用胡麻籽放在小钵里捣碎,蘸着烧山药吃,胡麻籽要上交给油房的,只能在收割的时候悄悄藏一把在鞋里。大锅掀开的时候,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白雾,窗子也变白,外面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与世隔绝。我们就坐在那口名为冬天的大锅里,被远镇的生活炖煮着,悠长而不浓烈的火候,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脱去了生命的水分。
刚吃完饭妈妈又催着我去快递站,天这么冷,我显得不情不愿,妈妈几次催促我,我才从炕头被子堆砌的堡垒里钻出来,慢慢悠悠地朝村口的小超市走去。然后在那个小小的超市里,我看到了罗伊,一个贯穿了过去的人,一个贯穿了我所逃避的一切的人。我的第一反应是转身就跑,并祈求她并没有看到我。
“倪菲!”
她嘹亮的声音透过冬日的重重雾气直击我耳膜,往事像一个迅速膨胀的气球填满了脑海,拥挤到我失去了思考能力,我突然跪倒在地上,只能听到耳边的尖啸声,心脏发了疯一样皱缩,我像一个坏掉的发条玩具一样在雪地里抽搐。眼前一片模糊中谁抓住了我的手,“倪菲,倪菲,深呼吸,倪菲,看着我,深呼吸,1,2,3,4,呼,1,2,3,4,吸。”我跟随着那声音逐渐开始恢复呼吸的能力,耳边的尖啸声也逐渐褪去,我依旧在发抖,又是满脸的泪水。为什么这么没用,为什么过了这么久还是会恐慌症发作。
随着陶瓷娃娃一同被摔碎的,还有我正常生活的能力,最初只是手脚发麻,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后来逐渐发展到了耳鸣,会抽搐甚至昏倒的程度。我只能试着与这样的病症共存,后来发作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我索性就不去上学,我没有办法把自己如此病态可悲的一面暴露在众人的目光里,就好像动物园里的动物,所有的行为被更高的视角观察分析,自己无法控制的本能行为会被窃窃嘲笑。可能动物不懂大家为什么笑,但是我懂。
我紧紧抓住罗伊的手,我无法松开,她不会松开,像以前的许多次一样。我很少定义谁是朋友,从小我就觉得朋友是个伪概念,谁都可以是朋友,谁都可以不是,大家怀揣各自的心思,靠近对方,打破某种界限然后再次回归各自的生活。不止是朋友,多数的人际关系就是这样,需要费力经营,需要虚情假意,因为我们太虚伪了,因为真相太残忍了。罗伊是第一个走近我的人,刚到伦敦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那么渴望脱离过去阴影的人,总是试图在大家面前表现得活泼明朗,洒脱有趣。然后,某天派对上再次耳鸣得我逃进了卫生间,摔倒在隔间里,抱着自己的双膝不断抽搐,已经没有力气再站起来锁好隔间。她出现在了我面前,那个温柔小巧的女孩子反锁了隔间,蹲在我身边,抓住了我的手,问我,她可以做什么。
她把我的秘密保护得很好,她为我重新定义了“朋友”这个词。
“罗伊。”我的理智重新占领上风。
她的眼眶又湿润了。她真是的,还是像以前一样呢,对于我的痛苦无法视而不见。
我们一前一后在那弯弯绕绕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进着,下了雪的路并不好走。日光照到雪地上,反射出闪烁的光点,如果可以的话,我多么希望我就这样被雪掩埋,掩埋在回家的路上,春天的时候,被阳光的照射消融,像一缕没有存在过的蒸汽,转眼就散入天地。
“爸爸,外面下雪啦!”犇犇拽着刚回家还没来得及摘手套的爸爸。他黝黑的头发上落满了雪花,妈妈说爸爸看起来像个老头儿。犇犇缠着妈妈闹了好久,不像不像,爸爸才不像老头儿,爸爸是我的英雄,英雄怎么会老呢?英雄大笑起来,把犇犇架在脖子上,转头又出了门,英雄当然愿意陪他的小犇犇玩一会雪啦。
我的英雄不再是我的英雄,从那之后他也开始不可避免的老去。
我迷迷糊糊从炕上爬起来,炭火已经熄了,身子下还有余温,我试探性地把腿伸出去,又飞速抽回来。我真的很喜欢雪,但我真的很讨厌在这样的天气里起床。天一冷起来,炕下面的火洞就会接一个炭炉出来,每天夜晚吃晚饭时就要烧起来了,这样火炕才够热乎,在这样的冬日里睡得才踏实。白肥肥来了,这个冬天好像野不起来了,赖在了家里,懒洋洋地围着炭炉取暖。它的饭量也变小了,日渐消瘦下来,毛也不似以前溜光水滑,开始有了垂垂老者的姿态。多数时候,它只是陪着我写字看书,连叫都懒得叫。
耿阿姨开始准备各种冬日限定美食,冻豆腐,炸豆腐泡,炸丸子什么的。她和妈妈某天一拍即合,非要做烧山药。其实我们这边方言里,山药是土豆的别称,烧山药也就是烧土豆。在田地里,挖一个小土坑,把细树枝之类的柴火点燃盖在上面,烧几个小时,大家可以边干活边等着土豆烧好,有时候外皮已经焦了,全是黑疤,土豆芯还是生的,刮一刮烧焦了的部分,也不洗手,就那样吃了。如果在家就更好了,把土豆蛋子放在炉底,上面生火、烧水、做饭或者热炕,下面烧山药。或者在大灶台里,用炉灰包一包,放在灶火的侧面,连焖带烤,也能烧山药。
烧出来的山药外面有一层脱水的硬壳,我喜欢蘸着酱油和孜然面吃,耿阿姨和妈妈喜欢就着腌菜吃,妈妈说以前的人们都是用胡麻籽放在小钵里捣碎,蘸着烧山药吃,胡麻籽要上交给油房的,只能在收割的时候悄悄藏一把在鞋里。大锅掀开的时候,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白雾,窗子也变白,外面的一切都变得模糊不清,与世隔绝。我们就坐在那口名为冬天的大锅里,被远镇的生活炖煮着,悠长而不浓烈的火候,让我们在不知不觉间,脱去了生命的水分。
刚吃完饭妈妈又催着我去快递站,天这么冷,我显得不情不愿,妈妈几次催促我,我才从炕头被子堆砌的堡垒里钻出来,慢慢悠悠地朝村口的小超市走去。然后在那个小小的超市里,我看到了罗伊,一个贯穿了过去的人,一个贯穿了我所逃避的一切的人。我的第一反应是转身就跑,并祈求她并没有看到我。
“倪菲!”
她嘹亮的声音透过冬日的重重雾气直击我耳膜,往事像一个迅速膨胀的气球填满了脑海,拥挤到我失去了思考能力,我突然跪倒在地上,只能听到耳边的尖啸声,心脏发了疯一样皱缩,我像一个坏掉的发条玩具一样在雪地里抽搐。眼前一片模糊中谁抓住了我的手,“倪菲,倪菲,深呼吸,倪菲,看着我,深呼吸,1,2,3,4,呼,1,2,3,4,吸。”我跟随着那声音逐渐开始恢复呼吸的能力,耳边的尖啸声也逐渐褪去,我依旧在发抖,又是满脸的泪水。为什么这么没用,为什么过了这么久还是会恐慌症发作。
随着陶瓷娃娃一同被摔碎的,还有我正常生活的能力,最初只是手脚发麻,心跳加速,呼吸困难。后来逐渐发展到了耳鸣,会抽搐甚至昏倒的程度。我只能试着与这样的病症共存,后来发作变成一种常态的时候,我索性就不去上学,我没有办法把自己如此病态可悲的一面暴露在众人的目光里,就好像动物园里的动物,所有的行为被更高的视角观察分析,自己无法控制的本能行为会被窃窃嘲笑。可能动物不懂大家为什么笑,但是我懂。
我紧紧抓住罗伊的手,我无法松开,她不会松开,像以前的许多次一样。我很少定义谁是朋友,从小我就觉得朋友是个伪概念,谁都可以是朋友,谁都可以不是,大家怀揣各自的心思,靠近对方,打破某种界限然后再次回归各自的生活。不止是朋友,多数的人际关系就是这样,需要费力经营,需要虚情假意,因为我们太虚伪了,因为真相太残忍了。罗伊是第一个走近我的人,刚到伦敦留学的时候,我是一个那么渴望脱离过去阴影的人,总是试图在大家面前表现得活泼明朗,洒脱有趣。然后,某天派对上再次耳鸣得我逃进了卫生间,摔倒在隔间里,抱着自己的双膝不断抽搐,已经没有力气再站起来锁好隔间。她出现在了我面前,那个温柔小巧的女孩子反锁了隔间,蹲在我身边,抓住了我的手,问我,她可以做什么。
她把我的秘密保护得很好,她为我重新定义了“朋友”这个词。
“罗伊。”我的理智重新占领上风。
她的眼眶又湿润了。她真是的,还是像以前一样呢,对于我的痛苦无法视而不见。
我们一前一后在那弯弯绕绕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进着,下了雪的路并不好走。日光照到雪地上,反射出闪烁的光点,如果可以的话,我多么希望我就这样被雪掩埋,掩埋在回家的路上,春天的时候,被阳光的照射消融,像一缕没有存在过的蒸汽,转眼就散入天地。
“爸爸,外面下雪啦!”犇犇拽着刚回家还没来得及摘手套的爸爸。他黝黑的头发上落满了雪花,妈妈说爸爸看起来像个老头儿。犇犇缠着妈妈闹了好久,不像不像,爸爸才不像老头儿,爸爸是我的英雄,英雄怎么会老呢?英雄大笑起来,把犇犇架在脖子上,转头又出了门,英雄当然愿意陪他的小犇犇玩一会雪啦。
我的英雄不再是我的英雄,从那之后他也开始不可避免的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