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巴到了南城。
此时正值下午三点,是日头最毒的时候。车里开着空调,但人多,依然烦闷。
赵依婧下车后,撕开了耳后的晕车贴,往嘴里含了一块薄荷糖。
出了车站,一切变得原始起来。蓝天白云,红瓦青砖,连踩在脚下的路都是坎坷不平。
空气里有树叶香,赵依婧深吸一口,感到浑身舒畅。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仿佛所有都回归了质朴。
小路两旁有人摆摊,是些皮肤晒得黢黑的中年妇女。她们摆的东西各种各样,有冰粉,炒粉,米线,狼牙土豆等,还有一个巨大的泡沫箱子,里面放着冰块,冰块里藏着各种汽水。
这些东西平时常见,但在这种小镇,搭配着这样的烈日和山水,倒也别有风情,引人食欲。
中年妇女看赵依婧驻足,用方言说:“妹仔,来点啥子?”
赵依婧说:“给我一瓶汽水吧。”
“要得。要啥子口味的?有橘子的和柠檬的。”
“橘子的。多少钱?”
“好咧。两块钱。”
赵依婧付了钱,把汽水接过来握在掌心。汽水是以前传统的那种玻璃瓶,在冰块里放了很久,陡然拿出,瓶身很快起了层蒙蒙的水渍。
冰冰的,很凉爽。
妇女又说:“再来份土豆不?咱家自己种的,五块钱一份,好吃得很。”
赵依婧说:“谢谢,不用了。”
她提着东西往前走。
穿过了一条街,走向了另一条街。这条街应该是南城的中心,两旁开着各种店铺,虽然老旧。理发店一点也不时髦,里面坐着的多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棉絮铺子,五金铺子紧紧挨在一起。而旁边的建材店里,木匠师傅顶着太阳仍在工作。他光着膀子,身上又油又黑,却肌肉硬实。他每推一下刨子,那木头花就大片飞出,翻滚着,像小时候吃的大大泡泡糖。
顺着这条街的尽头再走一条泥巴小路,就能看到一座独立的小楼。两层高,白色的瓷砖,和这里所有的房子一样,普普通通。
这里便是吴芳的家。朱婷曾为了工作方便而邀请吴芳索性住进赵家,反正赵家房子大,但吴芳婉拒了。她宁愿早出晚归,辛苦一些每日坐大巴车往返,也想尽量赶在日落之前,回到这座不起眼的小楼里。
家不需要多特别。它在那,你就安心。
赵依婧走过去。
小楼门前的地里种满了蔬菜。两个肥硕的冬瓜长在了篱笆外。赵依婧抬起头,看见一棵枝叶繁茂的枇杷树,上面还有果子,长得极好。
赵依婧在来的路上和芳姨通了电话,但真正见到她时,芳姨还是受宠若惊,“小姐,这么大热的天,你该在家休息,上这来做什么。”
赵依婧有礼貌地笑,“芳姨,听说您身体不舒服,我爸妈很担心,让我来看看您。”
她把补品轻轻放在了桌上。
芳姨赶紧为她倒水,“不是什么大问题,我早上已经去过医院了。你看你,还带什么东西……”
赵依婧说:“芳姨,您休息着吧,别招待我,其实我自己也想过来玩,希望没打扰到您。”
“小姐说哪里话,我们这小地方,没什么好玩的,等阿峋回来,我让他带你到处走走。今晚听说有表演,应该还不错。”
“芳姨,我和周峋是同学,您也叫我阿婧吧。”
芳姨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阿婧,来,先喝口水。”
“好。”
赵依婧恭敬地接过水杯。
她尝了一口,一丝甜味在舌尖渗开。
赵依婧问:“这是枇杷?”
“对,是我们自家的枇杷。这枇杷树是阿峋小时候种的,就在门口,我平时没事就用蜂蜜腌着泡水喝。现在天热,枇杷没之前长得好了,你别嫌弃。”
赵依婧说:“很好喝。就用蜂蜜泡就可以是吗?”
“是啊,很简单的。”
两个人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也许平时极少有人可以说话,芳姨的情绪明显高涨。
“阿婧,你今晚想吃什么,我让阿峋准备着。”
“芳姨,您太客气了。您这样,我会不好意思的。”
芳姨搓了搓手。
她比平常憔悴了些,身上只穿着一件家常的单衣。那种款式,仿佛这的每位妇女都有一件。她在赵家不爱说话,但这会儿,她却好像生怕话少了,会让赵依婧感觉无聊,所以不断地在脑海中搜寻着话题。
赵依婧不想看她为难,便主动问:“周峋出门了吗?”
“是啊,他给街上的一位小朋友当家教,一会儿就该回来了。”
赵依婧笑了起来,“他当家教,一定是很严厉的那一种。”
芳姨也笑了,“可是那家小朋友挺喜欢他的,那家的家长也给他介绍了很多别的小朋友,可我怕他辛苦,没让他接。”
“哦?那他很适合家教这份工作啊。”
“我也希望他跟小朋友多接触接触,这对他的性格有好处。”
谈笑间,一个小时过去了。
太阳快要落山,燥热的气氛散去了不少。
芳姨和赵依婧来到了大门口,院内,一只白色的小土狗围着赵依婧转来转去,芳姨吆喝着它,赵依婧却摆摆手说没事。
她们继续聊天,赵依婧看到芳姨的眼底满是光芒。
头顶的天蓝得纯粹,只有尽头漂浮着丝丝缕缕的白云。
然后,慢慢变得昏黄。
风吹来,赵依婧的裙角也像白云,一层一层地荡漾。
这时,芳姨指着前方,“阿峋回来了。”
赵依婧看过去。
不远处,周峋也一眼看到了她。
赵依婧想,真是奇怪,明明这么热的天,为何他穿着一身黑色的T恤,整个人看起来也能如此清爽。
他的皮肤很白,白得像她戴过的和田玉簪子。他也很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站在人群中,总是最显眼的那一个。
赵依婧静静地看着他。那双冷冽的眼在与她相撞时,好似有清澈的泉水涌动。
周峋朝她走过来,她弯起了嘴角,朝他打招呼。
周峋看看她们,问:“妈,你们这是……”
芳姨说:“阿峋,这是阿婧。她今天是特意过来探望我的,你赶紧带她到街上转转,看看有什么想吃想买的。”
赵依婧微笑,说:“芳姨,不用这么麻烦,我和阿峋在学校里很熟的,晚上咱们随便吃点家常菜就是了。”
“那怎么行。”周峋微眯着眼看她,说:“你第一次来,不能随便吃。我要去街上买菜,跟我一起吗?”
“好啊。”
赵依婧求之不得。
他们去了菜市场。
路上,赵依婧的脸红彤彤的,周峋看着她,说:“你怎么穿着高跟鞋来这里?”
赵依婧说:“我没想那么多。觉得配裙子就穿了。”
“我们这路不好走,你可别崴了脚。”
“你担心我?”
“……我就是问问。”周峋说,“我没想到你会到我们家来。”
赵依婧说:“我挺喜欢你家的。以后,我可以常来玩吗?”
她用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看着他。她的发丝极软,发尾随时都能飘起来。
周峋看向一边,说:“你不嫌麻烦?”
“不麻烦。我想过,以后我老了,也要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来,养养鸡,种种菜,你说多好。”
“等你老了,你就不会这么想了。人都是向往大城市的。”
“我无所谓。”
赵依婧低声说,“真的。”
周峋没说话。
赵依婧见好就收,转移话题:“听芳姨说,你在当家教?”
“嗯。”
“你这么厉害,什么时候也教教我?”
周峋含着笑意,“我们不在一个系,有什么可教你的?”
“其实我以前数学就不好,不如你教我数学?”
“我数学也不好。”
“……那,英语?”
“晚上想吃什么?”
周峋忽然看着她问。
赵依婧一愣,仔细想了想,说:“我都行。”
“那我买条鱼,再做点小菜,可以吗?”
“你也会做菜?”
“你吃了就知道。”
进了菜市场,他们到了水产区。
周峋停在一间铺前,卖鱼的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见到周峋便亲切地说:“哟,阿峋,买鱼呢?”
“是啊,陈叔,帮我选一条七斤左右的鱼。”
周峋问赵依婧,“想吃什么鱼?”
赵依婧说:“选刺少的吧……等等,七斤?我们就三个人,吃得了吗?”
周峋说:“我相信你的实力。”
赵依婧:“……”
陈叔嘿嘿笑着,“刺少,那选条乌鱼吧,想怎么吃?水煮鱼?青椒鱼?还是酸菜鱼?”
赵依婧立刻说:“酸菜鱼,我吃不了太辣的。”
周峋说:“切成片,再加一包料。”
“好的。”
陈叔用网子在水里精准打捞,看着赵依婧时,他啧啧感慨:“真不错。以前还是个小孩,现在都交女朋友了。”
拍晕鱼后,他一边刮着鱼鳞一边说,“上了好大学,交了漂亮女朋友,你妈也算熬出头了。以后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街坊啊,得常回来看看。”
不愿他们久等,陈叔处理鱼的动作十分麻利。乌鱼很快切好片,装好了袋。他把手往水里一涮,说:“鱼骨先炒,最后再下鱼片,熬出来的汤可白可香。平常我卖十五块钱一斤,就算你十三块好了,再加包料,给我九十五就成。”
“好,谢谢陈叔。”
周峋把一张一百元递过去。
此时正值下午三点,是日头最毒的时候。车里开着空调,但人多,依然烦闷。
赵依婧下车后,撕开了耳后的晕车贴,往嘴里含了一块薄荷糖。
出了车站,一切变得原始起来。蓝天白云,红瓦青砖,连踩在脚下的路都是坎坷不平。
空气里有树叶香,赵依婧深吸一口,感到浑身舒畅。
这里没有城市的喧闹,仿佛所有都回归了质朴。
小路两旁有人摆摊,是些皮肤晒得黢黑的中年妇女。她们摆的东西各种各样,有冰粉,炒粉,米线,狼牙土豆等,还有一个巨大的泡沫箱子,里面放着冰块,冰块里藏着各种汽水。
这些东西平时常见,但在这种小镇,搭配着这样的烈日和山水,倒也别有风情,引人食欲。
中年妇女看赵依婧驻足,用方言说:“妹仔,来点啥子?”
赵依婧说:“给我一瓶汽水吧。”
“要得。要啥子口味的?有橘子的和柠檬的。”
“橘子的。多少钱?”
“好咧。两块钱。”
赵依婧付了钱,把汽水接过来握在掌心。汽水是以前传统的那种玻璃瓶,在冰块里放了很久,陡然拿出,瓶身很快起了层蒙蒙的水渍。
冰冰的,很凉爽。
妇女又说:“再来份土豆不?咱家自己种的,五块钱一份,好吃得很。”
赵依婧说:“谢谢,不用了。”
她提着东西往前走。
穿过了一条街,走向了另一条街。这条街应该是南城的中心,两旁开着各种店铺,虽然老旧。理发店一点也不时髦,里面坐着的多是些头发花白的老人。棉絮铺子,五金铺子紧紧挨在一起。而旁边的建材店里,木匠师傅顶着太阳仍在工作。他光着膀子,身上又油又黑,却肌肉硬实。他每推一下刨子,那木头花就大片飞出,翻滚着,像小时候吃的大大泡泡糖。
顺着这条街的尽头再走一条泥巴小路,就能看到一座独立的小楼。两层高,白色的瓷砖,和这里所有的房子一样,普普通通。
这里便是吴芳的家。朱婷曾为了工作方便而邀请吴芳索性住进赵家,反正赵家房子大,但吴芳婉拒了。她宁愿早出晚归,辛苦一些每日坐大巴车往返,也想尽量赶在日落之前,回到这座不起眼的小楼里。
家不需要多特别。它在那,你就安心。
赵依婧走过去。
小楼门前的地里种满了蔬菜。两个肥硕的冬瓜长在了篱笆外。赵依婧抬起头,看见一棵枝叶繁茂的枇杷树,上面还有果子,长得极好。
赵依婧在来的路上和芳姨通了电话,但真正见到她时,芳姨还是受宠若惊,“小姐,这么大热的天,你该在家休息,上这来做什么。”
赵依婧有礼貌地笑,“芳姨,听说您身体不舒服,我爸妈很担心,让我来看看您。”
她把补品轻轻放在了桌上。
芳姨赶紧为她倒水,“不是什么大问题,我早上已经去过医院了。你看你,还带什么东西……”
赵依婧说:“芳姨,您休息着吧,别招待我,其实我自己也想过来玩,希望没打扰到您。”
“小姐说哪里话,我们这小地方,没什么好玩的,等阿峋回来,我让他带你到处走走。今晚听说有表演,应该还不错。”
“芳姨,我和周峋是同学,您也叫我阿婧吧。”
芳姨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阿婧,来,先喝口水。”
“好。”
赵依婧恭敬地接过水杯。
她尝了一口,一丝甜味在舌尖渗开。
赵依婧问:“这是枇杷?”
“对,是我们自家的枇杷。这枇杷树是阿峋小时候种的,就在门口,我平时没事就用蜂蜜腌着泡水喝。现在天热,枇杷没之前长得好了,你别嫌弃。”
赵依婧说:“很好喝。就用蜂蜜泡就可以是吗?”
“是啊,很简单的。”
两个人坐在一起聊了一会儿,也许平时极少有人可以说话,芳姨的情绪明显高涨。
“阿婧,你今晚想吃什么,我让阿峋准备着。”
“芳姨,您太客气了。您这样,我会不好意思的。”
芳姨搓了搓手。
她比平常憔悴了些,身上只穿着一件家常的单衣。那种款式,仿佛这的每位妇女都有一件。她在赵家不爱说话,但这会儿,她却好像生怕话少了,会让赵依婧感觉无聊,所以不断地在脑海中搜寻着话题。
赵依婧不想看她为难,便主动问:“周峋出门了吗?”
“是啊,他给街上的一位小朋友当家教,一会儿就该回来了。”
赵依婧笑了起来,“他当家教,一定是很严厉的那一种。”
芳姨也笑了,“可是那家小朋友挺喜欢他的,那家的家长也给他介绍了很多别的小朋友,可我怕他辛苦,没让他接。”
“哦?那他很适合家教这份工作啊。”
“我也希望他跟小朋友多接触接触,这对他的性格有好处。”
谈笑间,一个小时过去了。
太阳快要落山,燥热的气氛散去了不少。
芳姨和赵依婧来到了大门口,院内,一只白色的小土狗围着赵依婧转来转去,芳姨吆喝着它,赵依婧却摆摆手说没事。
她们继续聊天,赵依婧看到芳姨的眼底满是光芒。
头顶的天蓝得纯粹,只有尽头漂浮着丝丝缕缕的白云。
然后,慢慢变得昏黄。
风吹来,赵依婧的裙角也像白云,一层一层地荡漾。
这时,芳姨指着前方,“阿峋回来了。”
赵依婧看过去。
不远处,周峋也一眼看到了她。
赵依婧想,真是奇怪,明明这么热的天,为何他穿着一身黑色的T恤,整个人看起来也能如此清爽。
他的皮肤很白,白得像她戴过的和田玉簪子。他也很高,无论是一个人,还是站在人群中,总是最显眼的那一个。
赵依婧静静地看着他。那双冷冽的眼在与她相撞时,好似有清澈的泉水涌动。
周峋朝她走过来,她弯起了嘴角,朝他打招呼。
周峋看看她们,问:“妈,你们这是……”
芳姨说:“阿峋,这是阿婧。她今天是特意过来探望我的,你赶紧带她到街上转转,看看有什么想吃想买的。”
赵依婧微笑,说:“芳姨,不用这么麻烦,我和阿峋在学校里很熟的,晚上咱们随便吃点家常菜就是了。”
“那怎么行。”周峋微眯着眼看她,说:“你第一次来,不能随便吃。我要去街上买菜,跟我一起吗?”
“好啊。”
赵依婧求之不得。
他们去了菜市场。
路上,赵依婧的脸红彤彤的,周峋看着她,说:“你怎么穿着高跟鞋来这里?”
赵依婧说:“我没想那么多。觉得配裙子就穿了。”
“我们这路不好走,你可别崴了脚。”
“你担心我?”
“……我就是问问。”周峋说,“我没想到你会到我们家来。”
赵依婧说:“我挺喜欢你家的。以后,我可以常来玩吗?”
她用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看着他。她的发丝极软,发尾随时都能飘起来。
周峋看向一边,说:“你不嫌麻烦?”
“不麻烦。我想过,以后我老了,也要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住下来,养养鸡,种种菜,你说多好。”
“等你老了,你就不会这么想了。人都是向往大城市的。”
“我无所谓。”
赵依婧低声说,“真的。”
周峋没说话。
赵依婧见好就收,转移话题:“听芳姨说,你在当家教?”
“嗯。”
“你这么厉害,什么时候也教教我?”
周峋含着笑意,“我们不在一个系,有什么可教你的?”
“其实我以前数学就不好,不如你教我数学?”
“我数学也不好。”
“……那,英语?”
“晚上想吃什么?”
周峋忽然看着她问。
赵依婧一愣,仔细想了想,说:“我都行。”
“那我买条鱼,再做点小菜,可以吗?”
“你也会做菜?”
“你吃了就知道。”
进了菜市场,他们到了水产区。
周峋停在一间铺前,卖鱼的老板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他见到周峋便亲切地说:“哟,阿峋,买鱼呢?”
“是啊,陈叔,帮我选一条七斤左右的鱼。”
周峋问赵依婧,“想吃什么鱼?”
赵依婧说:“选刺少的吧……等等,七斤?我们就三个人,吃得了吗?”
周峋说:“我相信你的实力。”
赵依婧:“……”
陈叔嘿嘿笑着,“刺少,那选条乌鱼吧,想怎么吃?水煮鱼?青椒鱼?还是酸菜鱼?”
赵依婧立刻说:“酸菜鱼,我吃不了太辣的。”
周峋说:“切成片,再加一包料。”
“好的。”
陈叔用网子在水里精准打捞,看着赵依婧时,他啧啧感慨:“真不错。以前还是个小孩,现在都交女朋友了。”
拍晕鱼后,他一边刮着鱼鳞一边说,“上了好大学,交了漂亮女朋友,你妈也算熬出头了。以后可别忘了我们这些老街坊啊,得常回来看看。”
不愿他们久等,陈叔处理鱼的动作十分麻利。乌鱼很快切好片,装好了袋。他把手往水里一涮,说:“鱼骨先炒,最后再下鱼片,熬出来的汤可白可香。平常我卖十五块钱一斤,就算你十三块好了,再加包料,给我九十五就成。”
“好,谢谢陈叔。”
周峋把一张一百元递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