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接上文】
管事婆子是王妃身边的秦妈妈:“老奴遵王妃之令,来告诫小姐府中规矩,王爷书房重地,平日不可入内,每日晨昏定省要给长辈请安,闺阁礼仪也要学。”
“多谢妈妈管教,我想问问王府中的人和事还有物。”
秦妈妈见她个性并不强势,言语间也多了分和气:“东院住的是公子,北院住的是二小姐,南院是正院住的是王爷和王妃,王爷只管外头的事,内院一概归王妃管辖,时辰不早了,府中新采买了一批小女使,老奴选了些来,小姐若有合眼缘的就留下,其余的再安排她们去干别的。”
百里凌烟点了点头,秦妈妈和琳儿便离开了西院,与此同时她感到回家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或许就像萧夫子所说的那般,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她启蒙于善行书院的夫子萧影柔,她不仅文武双全,更擅识人心。百里凌烟在善行书院待了整整十年,心性早已比同龄人成熟,且眼界开阔,在萧夫子的教养下,更见识过人间的豺狼,所以她暗暗盘算了起来。
而百里凌烟回来,也让顾蕴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因此被怠慢,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顾蕴的做派是不喜这个长女,府中下人见风使舵,任谁都能来嘲讽一句。顾蕴只负责在怀安王面前扮演贤妻良母,假意让百里凌烟和其亲女百里纤瑢一同学习闺阁礼仪,可却没有让教习嬷嬷真正上心。
顾蕴也因此说百里凌烟不用功而责罚于她,可在外人看来这是母亲恨铁不成钢,还以为对百里凌烟比对亲生的还要好,百里凌烟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弱症,经常感染风寒,有时候几个月都不曾痊愈身体很差。即使怀安王知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只要顾蕴一直是王妃都会重蹈覆辙,可偏偏这个王妃只能是她。
一天她途径花园,看见其子百里言在习字,不禁上前观摩,他在写诗句,她却脱口道说:“错了。”
百里言一脸茫然:“什么错了?”
百里凌烟念出:“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百里言愣了一下,再看着自己写的字,瞧了好久才发觉,原来他把苍松翠竹写成了翠竹苍松。
百里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得下人提醒才知道,原来她就是那个素未谋面的姐姐,便立马起身拱手道:“不知是长姐来此,问长姐安好,请恕弟弟失礼了。”
百里凌烟温柔道:“无妨,左不过也只大你几个月,无需客气。”
百里凌烟娴雅大气,也让百里言知道了自己还有个姐姐,百里凌烟也发觉出,弟弟有谦谦君子之风。
且当年的二皇子百里成封为宁安王,七皇子百里浒封为建阳王。其百里氏衍嗣绵延,子孙满堂。
——————————
魏雄是仁宗皇帝在位时朝堂上的第一武将,但并不是说他武功好,而是擅长指挥作战、排兵布阵,且有大局观是个难得的领兵主帅。他的过人之处在于,惯会利用人的弱点而将他们一网打尽,后来因身体实在年迈,退出前线。
其子魏禾,博古通今,可惜后来弃文从武,若非他十岁时选择跟随家中老将参军,而今也早该是科举中榜考取功名。
魏禾少年离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母亲骤然离世打击太大,他更恨父亲的不作为,让他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如此一来父子二人关系便渐行渐远。
他十几岁就在马背上打天下,虽年龄不及其他老将,可沙场作风手段无人能及,好似打蛇得打七寸,方能致命。
年仅十九岁便独自掌握虎啸营六十万大军,他与魏雄相比简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战场上他杀红了眼,所有人都怕他这一身戾气,可这戾气让人畏惧也让人心生敬意,这是他的保护色。
副将徐炎:“我们何时启程回京?”
“待行军整顿,午后便可出发。”
徐炎一个浪荡子的模样,爱开玩笑:“你怎的如此淡定,我看传信说魏老将军等你归京,便要做主与永安侯府结两性之好呢,听说丞相家的,大司马家的都要将女儿嫁给你呢。”
他冷脸说道:“他还做不了我的主,你那么激动不如让她们嫁给你好了,况且此次回京恐不简单。”
徐炎立马正经起来:“何出此言?”
“如今天下太平,我等奉旨归京,当初小皇帝登基,根基未稳,江山一半都是虎啸营打下来的,你觉得为何突然召我们回京?”
徐炎分析出:“是不想让我们留在边关,距离京城遥远,看不见也摸不着,怕我们是想扩大势力吗?可如今太后已然不再干政,所有一切还是由当今圣上开口。”
见徐衍认真分析的样子,透露出一种清澈的愚蠢。
魏禾无奈道:“动动你的脑子,你想太后垂帘听政十年,怎会如此果断甘愿交出国玺。”
徐炎:“太后毕竟是后宫宅女子,怎可一直把握朝政,况且圣上已经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交还国玺乃是情理之中吧?”
魏禾啧了一声:“就说你头脑简单吧,太后母家墨氏何其强大,当年的谋反之乱,可太后依然能让圣上稳坐皇位,且自己手掌大权,若说没有与朝臣勾结,当年若仅凭一个孩童如何能坐上皇位?要知道当年的几个皇子可都不是吃素的。”
“你这么说也有些道理,可圣上毕竟太后的是嫡亲啊。”徐炎似乎被说服了?
“就因如此,太后更懂得局势,朝臣们都知道圣上如今有能力处理政务,太后一个女子哪里还有理由不放手,但实际上她仍在幕后操控一切,说白了圣上是个傀儡皇帝,我们也只是棋子,突然传召让将士们归京,你觉得他们从中能获得什么呢?”
徐炎想了又想,顿时领悟到其中奥妙:“他们是…想收兵权,借此手中有权利可打压朝臣?”
“还不算太笨,这是目前我能想到唯一的利,圣上刚接手朝政,需要兵权支撑,只是此时还需从长计议,待回归京城便能知晓猜测答案是否正确。”
午后,虎啸营全体将士整顿从边关出发,距离京城快马抵达也需一个月,好在军队效率高,未曾停歇一刻,马不停蹄的便只花了半月到达京城。
魏禾一抵达京城便被传召入宫面圣,紫禁城何其繁华,红墙绿瓦,亭台楼阁,映入眼帘的富贵,这是前线将士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
【太和殿】
“臣,虎啸营统帅魏禾,携副将徐炎,参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太后出言给打断了,魏禾细致入微,他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从而印证自己的猜想。
“果真是一代更胜一代,颇有当年魏老将军的风采,你替樊国立下赫赫战功,保家卫国,皇帝更该嘉奖才不算寒了将士们的心。”
皇帝恭敬道:“母后说的及是。”
安总管颁布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虎啸营将士凡是立下重大军功,皆可减少赋税,功高者赋予军中职称。其统帅魏禾鞠躬尽瘁,特赐封号为镇国大将军,赐府邸,赏黄金千两,钦此!”
“臣,替众将士谢主隆恩。”
朝中元老,相国吴声吆喝道:“魏将军少年英雄,想必知道如今圣上接手朝政,需要您鼎力相助。”
魏禾表明态度:“臣,忠于家国,忠于圣上。”
太后万想不到事情如此顺利,想是吃了颗定心丸,而后道:“舟车劳顿,快回去见见家人,歇着吧。”
“臣告退。”
离开太和殿后,徐炎眉头紧蹙说道:“此番做派,只怕兵权不保,该作何打算?”
魏禾十分警惕:“宫里人多眼杂,说话不方便,先出宫吧。”
他们随着人流来到京城第一酒楼[上善若水],选择了一间包房,面色凝重的三人似乎都在想对策,蒋毅是个急性子,率先发问:“怎么都不说话?”
徐炎出言问道:“今日一看,圣上在朝堂毫无话语权,太后一直在引导,可圣上就这么甘心?”
二人齐刷刷的看向魏禾,随后道:“太后毕竟是其生母,若无墨氏一族支撑,圣上如何稳坐龙椅,此番收复兵权,想来也是怕虎啸营权势过大,功高盖主。”
徐炎“那我们该怎么做?”
魏禾淡定的吃着小菜:“什么都不需要做,圣上有命我们做臣子的自当遵从,难不成还谋反吗?如今朝中局势尚不清楚,倒不如趁此机会修身养性,静观其变以待来日。”
他们决定先摸清局势,再想应对之策,突然回京更是匆忙,将军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若太后想专政独权,他们要做的便是清君侧。首先就是了解朝中有多少人已被视为太后一党,还有要查的是其余王爷,是否还有谋逆之心,这些问题都等着他们逐一攻破。
魏禾并没有回家,即使是魏老将军派人再三请去他都无动于衷,像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做派,他心里埋藏最深的刺就是关于母亲的离世。他不明白父亲为何不让他见最后一面,即使年纪尚小不能说,如今还不说到底是想隐瞒什么,这些事情在他心里藏了太久太久,他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会弄清楚真相。
那下一次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管事婆子是王妃身边的秦妈妈:“老奴遵王妃之令,来告诫小姐府中规矩,王爷书房重地,平日不可入内,每日晨昏定省要给长辈请安,闺阁礼仪也要学。”
“多谢妈妈管教,我想问问王府中的人和事还有物。”
秦妈妈见她个性并不强势,言语间也多了分和气:“东院住的是公子,北院住的是二小姐,南院是正院住的是王爷和王妃,王爷只管外头的事,内院一概归王妃管辖,时辰不早了,府中新采买了一批小女使,老奴选了些来,小姐若有合眼缘的就留下,其余的再安排她们去干别的。”
百里凌烟点了点头,秦妈妈和琳儿便离开了西院,与此同时她感到回家并不是一条好走的路,或许就像萧夫子所说的那般,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她启蒙于善行书院的夫子萧影柔,她不仅文武双全,更擅识人心。百里凌烟在善行书院待了整整十年,心性早已比同龄人成熟,且眼界开阔,在萧夫子的教养下,更见识过人间的豺狼,所以她暗暗盘算了起来。
而百里凌烟回来,也让顾蕴担心自己的女儿会因此被怠慢,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顾蕴的做派是不喜这个长女,府中下人见风使舵,任谁都能来嘲讽一句。顾蕴只负责在怀安王面前扮演贤妻良母,假意让百里凌烟和其亲女百里纤瑢一同学习闺阁礼仪,可却没有让教习嬷嬷真正上心。
顾蕴也因此说百里凌烟不用功而责罚于她,可在外人看来这是母亲恨铁不成钢,还以为对百里凌烟比对亲生的还要好,百里凌烟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弱症,经常感染风寒,有时候几个月都不曾痊愈身体很差。即使怀安王知道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只要顾蕴一直是王妃都会重蹈覆辙,可偏偏这个王妃只能是她。
一天她途径花园,看见其子百里言在习字,不禁上前观摩,他在写诗句,她却脱口道说:“错了。”
百里言一脸茫然:“什么错了?”
百里凌烟念出:“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
百里言愣了一下,再看着自己写的字,瞧了好久才发觉,原来他把苍松翠竹写成了翠竹苍松。
百里言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得下人提醒才知道,原来她就是那个素未谋面的姐姐,便立马起身拱手道:“不知是长姐来此,问长姐安好,请恕弟弟失礼了。”
百里凌烟温柔道:“无妨,左不过也只大你几个月,无需客气。”
百里凌烟娴雅大气,也让百里言知道了自己还有个姐姐,百里凌烟也发觉出,弟弟有谦谦君子之风。
且当年的二皇子百里成封为宁安王,七皇子百里浒封为建阳王。其百里氏衍嗣绵延,子孙满堂。
——————————
魏雄是仁宗皇帝在位时朝堂上的第一武将,但并不是说他武功好,而是擅长指挥作战、排兵布阵,且有大局观是个难得的领兵主帅。他的过人之处在于,惯会利用人的弱点而将他们一网打尽,后来因身体实在年迈,退出前线。
其子魏禾,博古通今,可惜后来弃文从武,若非他十岁时选择跟随家中老将参军,而今也早该是科举中榜考取功名。
魏禾少年离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母亲骤然离世打击太大,他更恨父亲的不作为,让他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如此一来父子二人关系便渐行渐远。
他十几岁就在马背上打天下,虽年龄不及其他老将,可沙场作风手段无人能及,好似打蛇得打七寸,方能致命。
年仅十九岁便独自掌握虎啸营六十万大军,他与魏雄相比简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战场上他杀红了眼,所有人都怕他这一身戾气,可这戾气让人畏惧也让人心生敬意,这是他的保护色。
副将徐炎:“我们何时启程回京?”
“待行军整顿,午后便可出发。”
徐炎一个浪荡子的模样,爱开玩笑:“你怎的如此淡定,我看传信说魏老将军等你归京,便要做主与永安侯府结两性之好呢,听说丞相家的,大司马家的都要将女儿嫁给你呢。”
他冷脸说道:“他还做不了我的主,你那么激动不如让她们嫁给你好了,况且此次回京恐不简单。”
徐炎立马正经起来:“何出此言?”
“如今天下太平,我等奉旨归京,当初小皇帝登基,根基未稳,江山一半都是虎啸营打下来的,你觉得为何突然召我们回京?”
徐炎分析出:“是不想让我们留在边关,距离京城遥远,看不见也摸不着,怕我们是想扩大势力吗?可如今太后已然不再干政,所有一切还是由当今圣上开口。”
见徐衍认真分析的样子,透露出一种清澈的愚蠢。
魏禾无奈道:“动动你的脑子,你想太后垂帘听政十年,怎会如此果断甘愿交出国玺。”
徐炎:“太后毕竟是后宫宅女子,怎可一直把握朝政,况且圣上已经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交还国玺乃是情理之中吧?”
魏禾啧了一声:“就说你头脑简单吧,太后母家墨氏何其强大,当年的谋反之乱,可太后依然能让圣上稳坐皇位,且自己手掌大权,若说没有与朝臣勾结,当年若仅凭一个孩童如何能坐上皇位?要知道当年的几个皇子可都不是吃素的。”
“你这么说也有些道理,可圣上毕竟太后的是嫡亲啊。”徐炎似乎被说服了?
“就因如此,太后更懂得局势,朝臣们都知道圣上如今有能力处理政务,太后一个女子哪里还有理由不放手,但实际上她仍在幕后操控一切,说白了圣上是个傀儡皇帝,我们也只是棋子,突然传召让将士们归京,你觉得他们从中能获得什么呢?”
徐炎想了又想,顿时领悟到其中奥妙:“他们是…想收兵权,借此手中有权利可打压朝臣?”
“还不算太笨,这是目前我能想到唯一的利,圣上刚接手朝政,需要兵权支撑,只是此时还需从长计议,待回归京城便能知晓猜测答案是否正确。”
午后,虎啸营全体将士整顿从边关出发,距离京城快马抵达也需一个月,好在军队效率高,未曾停歇一刻,马不停蹄的便只花了半月到达京城。
魏禾一抵达京城便被传召入宫面圣,紫禁城何其繁华,红墙绿瓦,亭台楼阁,映入眼帘的富贵,这是前线将士做梦都不敢想的生活。
【太和殿】
“臣,虎啸营统帅魏禾,携副将徐炎,参见圣上,圣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拜见太后,太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皇帝正想开口说些什么,却被太后出言给打断了,魏禾细致入微,他注视着眼前发生的一切,从而印证自己的猜想。
“果真是一代更胜一代,颇有当年魏老将军的风采,你替樊国立下赫赫战功,保家卫国,皇帝更该嘉奖才不算寒了将士们的心。”
皇帝恭敬道:“母后说的及是。”
安总管颁布圣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虎啸营将士凡是立下重大军功,皆可减少赋税,功高者赋予军中职称。其统帅魏禾鞠躬尽瘁,特赐封号为镇国大将军,赐府邸,赏黄金千两,钦此!”
“臣,替众将士谢主隆恩。”
朝中元老,相国吴声吆喝道:“魏将军少年英雄,想必知道如今圣上接手朝政,需要您鼎力相助。”
魏禾表明态度:“臣,忠于家国,忠于圣上。”
太后万想不到事情如此顺利,想是吃了颗定心丸,而后道:“舟车劳顿,快回去见见家人,歇着吧。”
“臣告退。”
离开太和殿后,徐炎眉头紧蹙说道:“此番做派,只怕兵权不保,该作何打算?”
魏禾十分警惕:“宫里人多眼杂,说话不方便,先出宫吧。”
他们随着人流来到京城第一酒楼[上善若水],选择了一间包房,面色凝重的三人似乎都在想对策,蒋毅是个急性子,率先发问:“怎么都不说话?”
徐炎出言问道:“今日一看,圣上在朝堂毫无话语权,太后一直在引导,可圣上就这么甘心?”
二人齐刷刷的看向魏禾,随后道:“太后毕竟是其生母,若无墨氏一族支撑,圣上如何稳坐龙椅,此番收复兵权,想来也是怕虎啸营权势过大,功高盖主。”
徐炎“那我们该怎么做?”
魏禾淡定的吃着小菜:“什么都不需要做,圣上有命我们做臣子的自当遵从,难不成还谋反吗?如今朝中局势尚不清楚,倒不如趁此机会修身养性,静观其变以待来日。”
他们决定先摸清局势,再想应对之策,突然回京更是匆忙,将军从来不打没有准备的仗,若太后想专政独权,他们要做的便是清君侧。首先就是了解朝中有多少人已被视为太后一党,还有要查的是其余王爷,是否还有谋逆之心,这些问题都等着他们逐一攻破。
魏禾并没有回家,即使是魏老将军派人再三请去他都无动于衷,像是老死不相往来的做派,他心里埋藏最深的刺就是关于母亲的离世。他不明白父亲为何不让他见最后一面,即使年纪尚小不能说,如今还不说到底是想隐瞒什么,这些事情在他心里藏了太久太久,他暗暗发誓,总有一天会弄清楚真相。
那下一次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