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内只留下了徐氏夫妇与陆家郎君。
夫妇二人一向不喜欢拐弯抹角,很快开门见山道:“有话直说。”
陆诩只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
“母妃亲笔修书一封,令晚辈带到。”
沈氏多少带点恩怨的用力扯开那信纸,写信之人想是知道沈氏的脾气,故而选用了这种汴京独有的遇水不透,极为厚重的上好黄梁宣纸。
沈时珍抽了抽嘴角,看完之后又丢给徐清。
徐清平静的面庞措不及防的盖上东西,吓的往后一仰头,瞬即看好自家夫人脸色才小心翼翼道:“好歹是一家之主,夫人给我些面子。”
沈氏瞥了一眼那陆家小子说道:“不必忌讳,这孩子在家中可见多了。”
徐清只好尴尬的埋头理信。
夫妇二人举着信互相对望了一眼,只觉得头疼,并无别的动作。
陆诩早料到如此,郑重道:“沈姨母可思量一番,晚辈改日再来。”
沈氏叹了口气,苦笑连连。
十六年前,先帝大力推行重文抑武之策,朝中半数以为不妥,上奏谏言,半数之中九成武官,协权令帝,先帝昏聩无能,是言此乃天意降临,可保我朝享万世太平,此言后少年雍王力排众议,动用私库开设督学,书院等,以忤逆圣意起罪,暗中诛杀武官二十余人,其手段狠辣,无有人敢望其项背。有东风相助,先帝大喜,立其为储。
暂不说此政可否保万世太平。那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雍王接着便在汴京内筑起占地三百余里可广纳天下人的学宫,题匾为:贞隐书院。
先帝病重,不久便撒手人寰。储君即位,即刻遍诏天下幼龄儿女入学宫求学,以兴先帝开明之举,不论是寒门或是贵胄皆一视同仁,此后便盛行‘人手一书’的风气。
不出三月,学宫幼儿走失者众多,天下人请旨明察,直到宫内有传言,一宫人亲眼见先帝化为玄龙金身择将幼儿其带去了那无上莽荒天地,修炼正果金身,荒谬之论一出,众怒难熄,又没几日,朝中来了一位天师,说受仙人所托,于大祁山做法,果召得真龙现身!
为人父母,只当自家孩儿慧根清奇,走了大运,并嘲别家痴儿,实在迷信愚笨,可又无法解释金龙真身,此后更少有人疑虑,若计到如今,是上百条人命!
“夫人,你我这十多年来,可曾有过片刻心安?”
他们自以为放下了一切,仓皇逃离,回头叫住便有了绊住脚的缘由,故而又上演了一出自欺欺人的把戏。
真是拙劣不堪。
沈时珍沉默半响,转身去了后院。
徐令仪正伏在桌上打蔫,心思早就飘到九霄云外了,根本察觉不出有人进屋。
沈时珍在案前跪了一会,一双杏眼里回荡着无数感伤。
她伸手摸了摸徐令仪的头,一下一下轻抚着,有着以往不易察觉的温柔说道:“还在气你爹爹吗?”
徐令仪闷着脑袋不说话。
“卿儿扬人家一身的尘土,那你爹爹当着人家的面总要有点表示么?再说了,你哪回闯祸,你爹爹真的罚你了?”
“卿儿生气,为何爹爹和母亲总把卿儿当个小孩看?”徐令仪泪眼朦胧的看向母亲,委屈的努努嘴,“母亲和爹爹总是隐瞒,其实卿儿也能独挡一面的,母亲你信不信?”
沈时珍干咳了两声,实在不好意思说那一个字。不过就是个十几岁的顽童,倒真以为自己长大了,是有些叛逆了。
徐令仪听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更是委屈。
沈时珍突然问道:“卿儿可想去外面看看?”
徐令仪往外望去,奇怪道:“一些花花草草有什么好看的?”
沈时珍发髻上的步摇微微晃了两下,“母亲是说,离开扬州,去江南,延川,或者去汴京?”
徐令仪眨眨眼睛,警觉道:“母亲在说什么?好好的离开扬州做什么?”
沈时珍握住她的手安抚道:“不是卿儿说的能独挡一面了吗?”
徐令仪似是百般纠结,想了一会才说道:“可是卿儿只想待在爹爹母亲身边,一辈子也不分开!”
徐令仪挽着臂弯,想了一会,问:“那个汴京来的小郎君,母亲和爹爹怎么会认识?”
“是故人的儿子。”
“母亲经常提起的那个闺中好友?”
“很经常提起吗?”
徐令仪点点头。
沈时珍哑然。
母女二人各怀心事,静静靠坐。
婢女见此情景本不愿打扰,可又怕自个儿误了什么事,轻轻走进房内禀道:“夫人,柳娘子来了。”
沈时珍嘱咐了几句便出去了。
柳氏原是沈时珍在汴京时的贴身丫头,自小一块长大,亲如姐妹,因当初沈老将军不同意这门婚事,却终是拗不过这个女儿,柳氏自然不舍,沈时珍便许她陪嫁过来,从未亏待。
“阿柳,来的正是时候,我有事与你说。”沈时珍斟了盏茶,轻言:“我听卿儿说,前些日子,来了两位汴京公子。”
柳氏深提了眉,映出几分线条:“是来了两位年轻公子,不过说是为他母亲备寿礼的,那厢虽说孝顺,可毕竟不好坏了规矩,故并未卖与他们。夫人可是又多心了?时隔多年,我们早已与汴京那边断了往来,我念着不若免了这个规矩,总是百利无害?今日便是想问问夫人的意思。”
“规矩是该破了。” 沈氏沉沉叹息一回,“不过不是因为这个,你还不知,那郎君便是她的儿子。”
柳氏颇有些震惊,脑中仔细回想一番,才恍然觉得那位郎君真是像极了他的父亲,尤其是那双处变不惊的眸子,较之更为锐利,可算当世无二了罢。
“夫人见过了?”
沈时珍将始末仔细说了一通,柳氏听完心下奇怪,可也并未多说,只是隐隐有几分忧心。
“想是夫人心中早有定论。”柳氏双手交叠在膝前,只觉得心中狂跳了几下,面色便略显苍白。
“身在其中方知其味,有什么是能瞒得住的,不若顺势而为,以求心安。”
“可我还需提醒夫人一句,这淌水太浑了,需万分小心!”柳氏急言道,不安的站起来趔趄了两步。
沈时珍的目光与她一道穿透窗子,那个开着几株少见的白薰草的院落边上醒目的窝着一条白色长毛狗,她暗道:“卿儿还这样小,我怎么能放心。”
“阿柳,易安可有来信?”沈时珍念到这个女儿有些心疼,虽说都是一个肚子出来的,但这俩姐妹的性子竟是截然相反的,易安性子稳重脾性也随和,不到两岁便囔囔着要帮忙做活,琴棋书画无一不勤勉,更是在织锦上有所造诣,可就是太过懂事了,倒招人心疼。
“大姑娘自嫁去润州,便少有书信寄来,想是婆家事务繁忙,夫人还放宽心。”
柳氏这番话却是抱有安慰的意思,谁不知大姑娘是嫁了个做官的好郎君,可那刁蛮无理的婆母倒还眼高于顶,常在人前说的一句话便是,我儿之才娶个公主都不为过,怎么就瞧上了扬州卖布的女子。
天知道这话若是传到哪位公主娘娘的耳朵里,这林家指不定遭什么罪,值得庆幸的是那当今圣上虽也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可膝下子女却寥寥无几,因此都保护得很好,别说能被哪个公主听去,就是传到汴京,也透不过那厚重的红瓦宫墙。
“她那个婆母也不是好相与的,好在尉周帮衬一二,不至于难过,但愿日后卿儿不要重蹈她阿姊的覆辙。”说完,又觉得自己真是多心了,依卿儿那性子非是要以暴制暴才罢休罢。
柳氏瞧她的样子,立马知道她方才所想,于是二人相视一眼,随即掩面笑了好一阵。
“过几日,我再叫人打听打听。”
沈时珍微微点头,收了帕子,“怕是过些时候该见见了,免得日子久了,觉得有些冷落。”
柳氏听出了话里话外的意思,即使经历了再多,此刻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很快低头,担心叫夫人瞧见。
“好了,今日也乏了,晚间一道来吃个饭罢。”
柳氏应下,连忙退了出去。
这厢又哭又笑的,外人看来岂不是疯了。
夫妇二人一向不喜欢拐弯抹角,很快开门见山道:“有话直说。”
陆诩只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
“母妃亲笔修书一封,令晚辈带到。”
沈氏多少带点恩怨的用力扯开那信纸,写信之人想是知道沈氏的脾气,故而选用了这种汴京独有的遇水不透,极为厚重的上好黄梁宣纸。
沈时珍抽了抽嘴角,看完之后又丢给徐清。
徐清平静的面庞措不及防的盖上东西,吓的往后一仰头,瞬即看好自家夫人脸色才小心翼翼道:“好歹是一家之主,夫人给我些面子。”
沈氏瞥了一眼那陆家小子说道:“不必忌讳,这孩子在家中可见多了。”
徐清只好尴尬的埋头理信。
夫妇二人举着信互相对望了一眼,只觉得头疼,并无别的动作。
陆诩早料到如此,郑重道:“沈姨母可思量一番,晚辈改日再来。”
沈氏叹了口气,苦笑连连。
十六年前,先帝大力推行重文抑武之策,朝中半数以为不妥,上奏谏言,半数之中九成武官,协权令帝,先帝昏聩无能,是言此乃天意降临,可保我朝享万世太平,此言后少年雍王力排众议,动用私库开设督学,书院等,以忤逆圣意起罪,暗中诛杀武官二十余人,其手段狠辣,无有人敢望其项背。有东风相助,先帝大喜,立其为储。
暂不说此政可否保万世太平。那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雍王接着便在汴京内筑起占地三百余里可广纳天下人的学宫,题匾为:贞隐书院。
先帝病重,不久便撒手人寰。储君即位,即刻遍诏天下幼龄儿女入学宫求学,以兴先帝开明之举,不论是寒门或是贵胄皆一视同仁,此后便盛行‘人手一书’的风气。
不出三月,学宫幼儿走失者众多,天下人请旨明察,直到宫内有传言,一宫人亲眼见先帝化为玄龙金身择将幼儿其带去了那无上莽荒天地,修炼正果金身,荒谬之论一出,众怒难熄,又没几日,朝中来了一位天师,说受仙人所托,于大祁山做法,果召得真龙现身!
为人父母,只当自家孩儿慧根清奇,走了大运,并嘲别家痴儿,实在迷信愚笨,可又无法解释金龙真身,此后更少有人疑虑,若计到如今,是上百条人命!
“夫人,你我这十多年来,可曾有过片刻心安?”
他们自以为放下了一切,仓皇逃离,回头叫住便有了绊住脚的缘由,故而又上演了一出自欺欺人的把戏。
真是拙劣不堪。
沈时珍沉默半响,转身去了后院。
徐令仪正伏在桌上打蔫,心思早就飘到九霄云外了,根本察觉不出有人进屋。
沈时珍在案前跪了一会,一双杏眼里回荡着无数感伤。
她伸手摸了摸徐令仪的头,一下一下轻抚着,有着以往不易察觉的温柔说道:“还在气你爹爹吗?”
徐令仪闷着脑袋不说话。
“卿儿扬人家一身的尘土,那你爹爹当着人家的面总要有点表示么?再说了,你哪回闯祸,你爹爹真的罚你了?”
“卿儿生气,为何爹爹和母亲总把卿儿当个小孩看?”徐令仪泪眼朦胧的看向母亲,委屈的努努嘴,“母亲和爹爹总是隐瞒,其实卿儿也能独挡一面的,母亲你信不信?”
沈时珍干咳了两声,实在不好意思说那一个字。不过就是个十几岁的顽童,倒真以为自己长大了,是有些叛逆了。
徐令仪听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更是委屈。
沈时珍突然问道:“卿儿可想去外面看看?”
徐令仪往外望去,奇怪道:“一些花花草草有什么好看的?”
沈时珍发髻上的步摇微微晃了两下,“母亲是说,离开扬州,去江南,延川,或者去汴京?”
徐令仪眨眨眼睛,警觉道:“母亲在说什么?好好的离开扬州做什么?”
沈时珍握住她的手安抚道:“不是卿儿说的能独挡一面了吗?”
徐令仪似是百般纠结,想了一会才说道:“可是卿儿只想待在爹爹母亲身边,一辈子也不分开!”
徐令仪挽着臂弯,想了一会,问:“那个汴京来的小郎君,母亲和爹爹怎么会认识?”
“是故人的儿子。”
“母亲经常提起的那个闺中好友?”
“很经常提起吗?”
徐令仪点点头。
沈时珍哑然。
母女二人各怀心事,静静靠坐。
婢女见此情景本不愿打扰,可又怕自个儿误了什么事,轻轻走进房内禀道:“夫人,柳娘子来了。”
沈时珍嘱咐了几句便出去了。
柳氏原是沈时珍在汴京时的贴身丫头,自小一块长大,亲如姐妹,因当初沈老将军不同意这门婚事,却终是拗不过这个女儿,柳氏自然不舍,沈时珍便许她陪嫁过来,从未亏待。
“阿柳,来的正是时候,我有事与你说。”沈时珍斟了盏茶,轻言:“我听卿儿说,前些日子,来了两位汴京公子。”
柳氏深提了眉,映出几分线条:“是来了两位年轻公子,不过说是为他母亲备寿礼的,那厢虽说孝顺,可毕竟不好坏了规矩,故并未卖与他们。夫人可是又多心了?时隔多年,我们早已与汴京那边断了往来,我念着不若免了这个规矩,总是百利无害?今日便是想问问夫人的意思。”
“规矩是该破了。” 沈氏沉沉叹息一回,“不过不是因为这个,你还不知,那郎君便是她的儿子。”
柳氏颇有些震惊,脑中仔细回想一番,才恍然觉得那位郎君真是像极了他的父亲,尤其是那双处变不惊的眸子,较之更为锐利,可算当世无二了罢。
“夫人见过了?”
沈时珍将始末仔细说了一通,柳氏听完心下奇怪,可也并未多说,只是隐隐有几分忧心。
“想是夫人心中早有定论。”柳氏双手交叠在膝前,只觉得心中狂跳了几下,面色便略显苍白。
“身在其中方知其味,有什么是能瞒得住的,不若顺势而为,以求心安。”
“可我还需提醒夫人一句,这淌水太浑了,需万分小心!”柳氏急言道,不安的站起来趔趄了两步。
沈时珍的目光与她一道穿透窗子,那个开着几株少见的白薰草的院落边上醒目的窝着一条白色长毛狗,她暗道:“卿儿还这样小,我怎么能放心。”
“阿柳,易安可有来信?”沈时珍念到这个女儿有些心疼,虽说都是一个肚子出来的,但这俩姐妹的性子竟是截然相反的,易安性子稳重脾性也随和,不到两岁便囔囔着要帮忙做活,琴棋书画无一不勤勉,更是在织锦上有所造诣,可就是太过懂事了,倒招人心疼。
“大姑娘自嫁去润州,便少有书信寄来,想是婆家事务繁忙,夫人还放宽心。”
柳氏这番话却是抱有安慰的意思,谁不知大姑娘是嫁了个做官的好郎君,可那刁蛮无理的婆母倒还眼高于顶,常在人前说的一句话便是,我儿之才娶个公主都不为过,怎么就瞧上了扬州卖布的女子。
天知道这话若是传到哪位公主娘娘的耳朵里,这林家指不定遭什么罪,值得庆幸的是那当今圣上虽也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可膝下子女却寥寥无几,因此都保护得很好,别说能被哪个公主听去,就是传到汴京,也透不过那厚重的红瓦宫墙。
“她那个婆母也不是好相与的,好在尉周帮衬一二,不至于难过,但愿日后卿儿不要重蹈她阿姊的覆辙。”说完,又觉得自己真是多心了,依卿儿那性子非是要以暴制暴才罢休罢。
柳氏瞧她的样子,立马知道她方才所想,于是二人相视一眼,随即掩面笑了好一阵。
“过几日,我再叫人打听打听。”
沈时珍微微点头,收了帕子,“怕是过些时候该见见了,免得日子久了,觉得有些冷落。”
柳氏听出了话里话外的意思,即使经历了再多,此刻还是忍不住红了眼眶,很快低头,担心叫夫人瞧见。
“好了,今日也乏了,晚间一道来吃个饭罢。”
柳氏应下,连忙退了出去。
这厢又哭又笑的,外人看来岂不是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