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柳生袭爵,冯氏想阻拦,可话就在嘴边,却梗住不能言。

    这件事,对冯氏来说是灾祸,亲儿子袭爵泡汤了,自己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细数从前她对白氏母子做的事情,她认定白柳生不会轻松揭过。

    如果单单是银钱的事,冯氏就是卖宅子卖地,或舍脸出去借,也绝不会让白柳生回来耀武扬威。

    只是这篓子太大了,已经捅到官家面前,还牵连着不少达官显贵,如果东阳侯府不主动善后,不等官家再下旨,就要有人买凶把整个东阳侯府灭口。

    就算侯府有人愿意出来兜着,也兜不住,冯氏可不想让自己儿子做马前卒,就只能忍下这口气,由着白柳生提要求。

    冯氏乖觉,先卖好诺下,“生哥儿是嫡长子,袭爵合乎礼法。”话说了,却又不甘心,非要再补上一句:“虽然老侯爷早先立了遗嘱,想让杨初袭爵,既然生哥儿回来了,又能帮白府脱难,就是由他大哥来当家的。”

    冯氏的话让白柳生心里不痛快,先说合乎礼法,又说另有承继人,话里话外透着,他要是没法子帮白府脱困,就没资格袭爵。

    白柳生压根就不在乎东阳候的位子,他之所以想袭爵,是为了日后能把冯氏赶出侯府。

    白柳生恨她鸠占鹊巢十几年,日子过的舒服自在,还撺掇着老侯爷干不正当买卖,将整个侯府名声败的底掉。

    原本他再不想登侯府的门,奈何母亲病势缠绵,一日不抵一日,他总得在母亲尚在世之时,让她瞧见冯氏落败的下场。

    在这群人面前,白柳生习惯了冷面,对着冯氏他更是连唇角都懒得勾一下。他紧着面色,却洒脱利索的应冯氏的话,“还是遵老侯爷遗嘱,让老二承袭爵吧!”

    说罢,他转身就要走。

    见白柳生挪身往外走,满院的人皆慌了神,如果白柳生真走了,还有谁能替侯府抗这些事呢?真指望白杨初吗?怕他是前脚袭爵,后脚就被削了。

    他们合计了好些日子,认为此事只有白柳生能办,才迫不得已匆忙寻他回京。

    白柳生母亲白氏,是太后认过干闺女的人,虽说老太后总用认干闺女这事拉拢氏族,到底还是白氏母家势大,值得被拉拢。

    白氏父亲是大将军,虽然早已过世,但将军府还是比东阳候这个阴封了好几代的侯爵强百倍。

    侯府与白柳生母子十几年没来往,却早就听说,楚州白府银子是流水一样的进账,私下还探听出,白柳生的生意做到了朝廷里,每年年底都会特意进宫拜见官家,顺道给国库填充上千万两的银子。

    白柳生此次能来,众人心里清楚,他是有另一层盘算,只是没人愿意先将事儿挑明了。

    实则,白柳生是很不愿回京的,他在楚州住惯了,厌极了侯府内宅的勾心斗角,可为了母亲,这个虎狼窝他甘心再入一次。

    此次前往楚州,是侯府二爷白荟琰亲去的,当年柳母白氏的事儿,只有白荟琰说了公道话,所以白柳生尚愿意见他,要是换了别人,应该连门都进不去。

    得了消息,白柳生并没耽搁,即刻就快马回京,是侯府的人一直拖着,直到发现没有人能解困局。

    自白柳生母子离府,侯府一直以买卖官职收受贿赂作为进项,近两年老侯爷白藿瑞又经手了盐铁两项大事。

    盐铁事务本就含糊,老侯爷这样糊涂做官的人,上任之后压根毫无头绪。果然,白藿瑞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将盐铁这本烂账算的更烂了。

    若只是做官糊涂,官家顶多给他扣一顶能力不够的帽子,可白藿瑞从中牟了私利,将几处铁矿私自挪给商贾去开采,这事不知被谁捅了上去,这才一朝事发,还顺带着把侯府的陈芝麻烂谷子全翻了出来。

    若是按律法,东阳侯府悉数要收监查办,官家却只发落了东阳候一人,说到底,白藿瑞就是儆候的鸡。

    如今白柳生另立府邸,早就和侯府断的干干净净,官家心知肚明,但官家在发落东阳候前,还是特意召了白柳生,问过他的意思。

    从白藿瑞休妻,白氏离府,官家全都知道,那时确实问过白氏,是否需要宫中给做主,毕竟老太后未薨逝前认了白氏做干闺女。

    白氏对白藿瑞还有情义,尚不想把侯府的乱事抖落出来,便自请带着年幼的白柳生回老家楚州,官家应下,自此就没再过问。

    老侯爷刚掌权势时,就全然不顾夫人劝阻,大胆放肆起来,只听外室情妇冯氏的话,卖官敛财收受贿赂,最后还经不起撺掇,直接休妻了断,直言白氏阻了侯府财路。

    若深究,整个侯府的人都是罪魁祸首,当初就是他们轮番上阵撺掇休妻的。

    老侯爷休了妻,自此再无束缚,更肆无忌惮起来,侯府众人也只看眼前利益,洋洋自得,如今危在旦夕,才念起来旧人。

    白柳生想袭爵的要求并不过分,他是原配正室所出,冯氏身份尴尬,原已同别人家和离过,后勾搭上了白藿瑞,偷偷做了外室,又生了孩子。

    即便是带着私生子续弦入府,她身份也只是个抬了身份的外室,只要有白柳生在,她的儿子就永无袭爵可能。

    侯府这些人熬成了精,谁都不想先开口,谁先提当年事,谁就先得罪白柳生。可再不想张口,也总得有人说话,于是便有了侯府长辈轮番出头游说的场面,说好了是替众人表愿,说的不好,就再站出来个人重说。

    “生哥儿,你父亲另立遗嘱也是因为你不在京城,你们娘俩久居楚州,老侯爷也是三番五次想接你们回来团聚,派了多少次人过去你也知道。”

    又有人出头说和,话说到一半,那人略显遗憾的叹了口气,”他也是无奈,侯爵之位到底要后继有人,如今你回来了,万法归宗,其他的都不作数了。”

    白柳生心里头窝着火,却没在此时计较,只反问道:“您能做主?毕竟要遵从老侯爷遗愿才是,爵位我也不是非袭不可。”

    白柳生说的明白又隐晦,这些人只得细嚼,生怕理解错了,耽误了已经谋划好的事。

    他们原本以为,白柳生是为了爵位才火速归京,听了他这番话,众人才进一步明白,爵位只是白柳生的第一步,之后还会有许多难缠事情。

    可白柳生再难缠,宫中已经有令,月末之前,错漏账务一定要补上。盐铁事务也要由东阳侯府出人理清,不若就是满门祸事。

    此时的东阳候爵反倒成了烫手的山芋,谁也不敢摸一下。

    见白柳生如此态度,众人也不敢再抻着,纷纷大力支持白柳生袭爵。

    冯氏也随着道:“都听生哥儿的。”

    承袭爵位这事算是定下来了,但要白柳生正式袭爵,还要先将老侯爷发送出殡。

    时至今日,老侯爷已停灵二十六日,二十八天将满,再耽搁一是违制,二是眼瞅着就要到月末了。

    死后停灵,原是想显示家人对已故之人的不舍,如今满侯府的人却都盼着,赶紧将老侯爷发送出府。

    出殡这事不需要白柳生操心,他也不愿在这桩事上动费心,只等着后日起灵摔瓦。

    事情已商定,白柳生不愿再同这群人站在一起,便道累了,小厮将他引到已安排好的住处。

    楚州还凉,京中却早有春气,院里花木已见郁郁葱葱之势。

    白柳生负手立在院中,此时日头中正,晃眼得很,他望着眼前并不熟悉的院落,一时间有些怅然。

    官家召他入宫那日,如果他愿意拦下此事......

    自己果真是心狠手辣的人吗?连亲生父亲都成了自己局中的棋子。

    他边思边沿着脚下小路往府深处走,侯府不仅仅翻修了门脸,内里头竟也做了极大的改建,院落是从新布局的,房屋全部重新翻盖过,后头的花园子也不知往外扩了几里,一眼望去,连府墙都瞧不见。几处凉亭里的桌凳,都是整块的翠玉,挨地的边角竟是用金子包裹着做雕花图案。花园里不起眼的小树丛,皆是江南的名种,绕树的渠子也是从外头引进来的活水,就连相接的小塘子里搁的都是太湖石,其中洞天已堪比御花园了。

    莫说修建的花费,就是日常打理的银钱,每年恐怕也要有数千两之多,看着东阳侯府满院的瓦建,白柳生竟不知是该怒,还是该嘲。

    一个侯爵,这样奢靡铺张,不找他的事儿,还能找谁。

    侯府是个什么状况,白柳生心中有数,眼前景建看似辉煌绚丽,不过是外强中干。

    景致再好,他也无心观赏,只驻足片刻,就踱步往回走。

    他刚顺着角门回了住处,就见二叔等在院落里,原来是到了食午饭的时辰,二叔特意过来叫他去中厅用饭的。

    白柳生刚见过那些人,此时实在不愿再见,便拒了,只道:“骑马有些乏了,午饭我就在院里用了,晚饭时候再过去。”

    见白柳生拒绝,白荟琰也不硬邀,打了几句哈哈,又道:“好好休息,过了明日还有许多事要你主张操办。”于是便走了。

    白柳生离侯府时不过十岁,性子未定,如今他已经二十有八。

    十几年过去,如今他到底是什么脾气,谁摸不准,只是听人说过,楚州白爷不是个好惹的人物,又见他今日咄咄逼人,任谁也不惯着的模样,猜他并不好拿捏。

    此时整个侯府的人,都在摸着白柳生的脾气说话做事,也包括他这个二叔白荟琰。

章节目录

高门事多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樱桃巨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樱桃巨口并收藏高门事多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