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柳生最近都在费瑶院子留宿。
她本不是爱拈酸吃醋的人,大概是因为肚子里怀了他的种,才觉得他理应只对自己好,理应疏远别人。
林玉从没想过,自己会为了白柳生而心神不宁,甚至有些郁郁寡欢。
因为对白柳生的误解,和这个乍然出现的孩子,林玉瞬间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又被他这一阵的体贴入微,冲昏了头脑。
都让她错以为,白柳生只属于自己一个人,时至今日,她再次醒悟,他不单单是自己一个人的,也不可能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林玉听赵嬷嬷说过,其他几位妾室初入府时,白柳生都疼爱过,可不知怎么的,后来都莫名其妙的淡了。
之前林玉还暗暗庆幸,自己一定是更特别的存在。如今看来,他对自己的疼惜,只是图新鲜,只是乍有了孩子欢喜,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的退去,也归于平淡了。
中秋佳节,费瑶和查如雪皆去了前厅,唯独林玉一人留在后院。
林玉以为他会照旧守着自己,即便是有应酬,在结束后也会火速过来,可事情远没有她想的那样美好,这场日日守护的约定,因为侯府突然到来的亲戚,戛然而止了。
莲儿能瞧出娘子神色不对,心里也估摸出因为什么,却也只能在旁好言宽慰。
“爷不叫娘子过去,估计是怕累着娘子,毕竟您如今身子金贵,哪舍得喊去陪客呢!”
月影照得地上发白,映着林玉凄然一笑,着实叫人心疼。
“应酬的事,我也不擅长,去了也是丢人,不叫我去是应得的。”
莲儿还想宽慰,赵嬷嬷手里带着披风,呼哧呼哧的跑过来。“哎呦娘子,天这么凉,怎么站在这呢,可叫我好找。”
赵嬷嬷刚吆喝完,转头便去骂莲儿:“你个死丫头,不知道给娘子带件衣裳。”
赵嬷嬷似乎也在林玉脸上,看见了几分忧愁,刚爬上院里凉亭子,便也赶紧替白柳生解释:“娘子别多想,爷和侯府的人不对付,不叫您去也是不想您操心。”
赵嬷嬷将披风搭在林玉身上,温声继续:“您怀着爷的孩子,如今就是最珍贵的,节前爷还嘱咐我们呢,定要看好娘子门户,任何不相干的人都不允许进来,您看,爷还是记挂您!”
不过只一瞬间,她便转转换了心神,不再将情绪纠结在白柳生身上。
“是我这阵子想的太多了,你们放心吧。”林玉拍了拍扶在自己肘下的手,“我不是不知趣的人。”
林玉这话,听的莲儿心慌。、
娘子在和爷亲密无间之前,也有过这么一阵阴霾,后来两人一起出了趟门,回来后就是冰雪消融,两情缱绻。
在林娘子怀孩子之后,两人更是如胶似漆,为了照看娘子的胎,爷直接搬过来住了,一日都没有离开过。
如今却不知道又怎么了,好好的中秋佳节还没过,两人关系就疏远了,爷不仅不来了,还去了三姨奶奶院里留宿。
莲儿看着情形,这次倒不像林玉对白柳生疏远,反倒像白柳生三心二意,而伤了娘子的心。莲儿暗自道,都怪爷,即使不来,也该说清楚了。
难不成爷真的厌倦娘子了嘛?莲儿甚至有些后悔,如果她当初没有听赵嬷嬷的,偷偷换了避子汤,也没有经常在娘子耳根底下念叨爷的好,或许娘子并不会这么快转圜,若娘子依旧是一心想走,也就不会因为受到冷落,而黯然伤神。
林玉自己倒不后悔,她只是不想空看流云落花。
哪怕她已经决定留下,可她依旧是林玉 ,绝不是依附他人情感而活的人。
一阵微凉清风吹过,流云扫过圆月,将月色光辉遮住,反倒让棋布在苍穹之中的星光,渐渐清晰明亮起来。
***
费瑶曾登台唱过戏,也算见过场面,如今与侯府的几位叔叔婶婶坐在一起吃酒,倒是游刃有余,言谈举止无不显示出她接人待物的圆满周到,只是那副惑人的皮相没改。
坐在另一侧的查如雪,倒是沉默寡言,还总要看白柳生的脸色,一副唯唯诺诺相。
刨除查如雪明面上的身份,白柳生这几房妾室出身都不高,算起来,还都不是良妾。
如今能坐在席面上,全靠白柳生抬举。
对于妾室上桌,几位长辈颇有微词,话语间都是,他手里这么大的家业,日后正式入主侯府,该有正房夫人帮忙操持,不该尊卑颠倒,妾室登堂。
但他们自己家里伶宠也不少,倒没脸直接说白柳生太抬举妾室。
只得百转千回,道:“生哥儿,府里没正房娘子怎么行,虽说妾室多柔情,可也得有人帮你管着后院。”
四叔的话音一落,白柳生也没漏出不高兴,只是轻笑一声:“我院里的事不劳叔叔操心,我家里能干的嬷嬷多,也不是非得正室来操持。”
四叔刚被驳,他三叔立即前赴后继,“迎来送往,就需要正室出面,就说今天,让两个妾室坐镇,就是再周全圆满,都不够体面。”
白柳生瞥了三老爷一眼,“三叔是不满我府上妾室上桌?”
三老爷是个急脾气,见白柳生不同意自己的说法,立马拔高音调:”妾室本来就不能上桌......”
她三婶是个惯来圆滑的人,看出白柳生眼色不对,立马按住三老爷,赶紧打圆场道:“你三叔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是想你过的好,也盼着你能早娶个媳妇。但生哥儿争气啊,里外都料理的开,还是得慢慢遇见可心人,才能放心托付中馈。”
其余几个忙着点点头。“是啊,这大家大业,可不能随便。”
他三叔仍不罢休:“生哥儿院里不是有一房怀身子了嘛,既然其他妾室都上桌了,怎么没叫她过来呢。”
“嗐,怀着身子,怎好来回折腾,还是在自己院子里稳妥,你就别管那么多了。”她三婶拍了下他三叔胳膊,示意你可住嘴吧!
三老爷也是个惧内的人,被媳妇敲打了几句,也只得讪讪住嘴。
来之前,他们就知道白柳生现在总共有三房妾室,大姨奶奶最先入的白府,再就是面前这位花红柳绿的戏子,还有一个是年初新进门的四房。
虽一直没见到,却知道四房出身也不好,暗暗打量着,这几位应该都没有被扶正的可能了。
他们总想着,为白柳生安排婚事,如果正房娘子能是他们的人,也方便给白柳生吹枕头风。
但目前来看,他们是插不上手了,可也急不得,还是等他举家搬去京城再说。
酒足饭饱,家宴散去。
中秋当晚,白柳生还是去了费瑶院里,费瑶倒不多问什么,他愿意来便来,不愿意,费瑶也绝不上赶着,仿佛真的无欲无求一般。
费瑶什么都不关心,除了什么衣裳自己穿着更好看。
白柳生也不干涉,费瑶愿意一天去八趟裁缝铺,都不要紧,他想要的,就是后院女人老老实实别出幺蛾子。
中秋过去,几位叔叔叔婶婶准备去一趟楚州的白马寺,上香祈福之后,再启程回京。
前朝时候,白马寺出国一位有名的住持,故而凡是来楚州的,不看山水景色,也必要去寺里上一炷香。
几位叔叔婶婶,在白马寺院里,遇见了一人,就是意图将女儿嫁给白柳生的孔夫人。
孔夫人眼睛极尖,一眼认出白府的马车,只是不知道马车里坐的是哪位,待白柳生几个叔叔婶婶下车入寺,她赶紧派人打听,这些人与白府是什么关系。
孔府小厮兜兜转转,问了寺院里的小僧才摸准消息。
孔夫人听了,兴奋的一拍大腿,直道太好了,简直是天无绝人之路。
自七月开始,孔夫人就开始谋划,如何将女儿顺利嫁给白柳生,至今已将白柳生转圈打听了几遍,却始终没有太大突破,只知道他娶过一位崔氏娘子。
顺着这个消息,孔夫人开始打听关于崔氏的消息,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白柳生的细枝末节。却发现崔氏一家早就都搬走了,连崔氏的弟弟都去别处谋差了。
好再,崔氏已经出嫁的亲妹子,尚在楚州。
本以为白柳生的正室,是高门大户家的小姐,细细打听了才知道,不过是普通农户,一时间姜氏也想不通,他怎么会看上这这种门第家的女儿。
后来孔夫人又听说了,白府里已经有妾室怀有身孕,心里便十分着急,若这孩子落了地,那就是庶子越过嫡子,白柳生再是个偏心眼的,恐怕自己闺女日子要艰难。
以后白柳生总是要回京城的,婚姻事上也难免要听长辈的建议,如今自己命好遇见了,自己此时暗中使力,让几家先认可了自己女儿,到时候入主侯府,就能顺顺当当。
孔夫人是步步为营,算计的深沉,好似白柳生已经同意娶自己女儿了一样。
孔夫人理了理衣裙,抚了抚鬓边,热热闹闹凑近过去:“这可是白家的几位叔叔婶婶?”
她本不是爱拈酸吃醋的人,大概是因为肚子里怀了他的种,才觉得他理应只对自己好,理应疏远别人。
林玉从没想过,自己会为了白柳生而心神不宁,甚至有些郁郁寡欢。
因为对白柳生的误解,和这个乍然出现的孩子,林玉瞬间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又被他这一阵的体贴入微,冲昏了头脑。
都让她错以为,白柳生只属于自己一个人,时至今日,她再次醒悟,他不单单是自己一个人的,也不可能只属于自己一个人。
林玉听赵嬷嬷说过,其他几位妾室初入府时,白柳生都疼爱过,可不知怎么的,后来都莫名其妙的淡了。
之前林玉还暗暗庆幸,自己一定是更特别的存在。如今看来,他对自己的疼惜,只是图新鲜,只是乍有了孩子欢喜,随着时间的流逝,新鲜感的退去,也归于平淡了。
中秋佳节,费瑶和查如雪皆去了前厅,唯独林玉一人留在后院。
林玉以为他会照旧守着自己,即便是有应酬,在结束后也会火速过来,可事情远没有她想的那样美好,这场日日守护的约定,因为侯府突然到来的亲戚,戛然而止了。
莲儿能瞧出娘子神色不对,心里也估摸出因为什么,却也只能在旁好言宽慰。
“爷不叫娘子过去,估计是怕累着娘子,毕竟您如今身子金贵,哪舍得喊去陪客呢!”
月影照得地上发白,映着林玉凄然一笑,着实叫人心疼。
“应酬的事,我也不擅长,去了也是丢人,不叫我去是应得的。”
莲儿还想宽慰,赵嬷嬷手里带着披风,呼哧呼哧的跑过来。“哎呦娘子,天这么凉,怎么站在这呢,可叫我好找。”
赵嬷嬷刚吆喝完,转头便去骂莲儿:“你个死丫头,不知道给娘子带件衣裳。”
赵嬷嬷似乎也在林玉脸上,看见了几分忧愁,刚爬上院里凉亭子,便也赶紧替白柳生解释:“娘子别多想,爷和侯府的人不对付,不叫您去也是不想您操心。”
赵嬷嬷将披风搭在林玉身上,温声继续:“您怀着爷的孩子,如今就是最珍贵的,节前爷还嘱咐我们呢,定要看好娘子门户,任何不相干的人都不允许进来,您看,爷还是记挂您!”
不过只一瞬间,她便转转换了心神,不再将情绪纠结在白柳生身上。
“是我这阵子想的太多了,你们放心吧。”林玉拍了拍扶在自己肘下的手,“我不是不知趣的人。”
林玉这话,听的莲儿心慌。、
娘子在和爷亲密无间之前,也有过这么一阵阴霾,后来两人一起出了趟门,回来后就是冰雪消融,两情缱绻。
在林娘子怀孩子之后,两人更是如胶似漆,为了照看娘子的胎,爷直接搬过来住了,一日都没有离开过。
如今却不知道又怎么了,好好的中秋佳节还没过,两人关系就疏远了,爷不仅不来了,还去了三姨奶奶院里留宿。
莲儿看着情形,这次倒不像林玉对白柳生疏远,反倒像白柳生三心二意,而伤了娘子的心。莲儿暗自道,都怪爷,即使不来,也该说清楚了。
难不成爷真的厌倦娘子了嘛?莲儿甚至有些后悔,如果她当初没有听赵嬷嬷的,偷偷换了避子汤,也没有经常在娘子耳根底下念叨爷的好,或许娘子并不会这么快转圜,若娘子依旧是一心想走,也就不会因为受到冷落,而黯然伤神。
林玉自己倒不后悔,她只是不想空看流云落花。
哪怕她已经决定留下,可她依旧是林玉 ,绝不是依附他人情感而活的人。
一阵微凉清风吹过,流云扫过圆月,将月色光辉遮住,反倒让棋布在苍穹之中的星光,渐渐清晰明亮起来。
***
费瑶曾登台唱过戏,也算见过场面,如今与侯府的几位叔叔婶婶坐在一起吃酒,倒是游刃有余,言谈举止无不显示出她接人待物的圆满周到,只是那副惑人的皮相没改。
坐在另一侧的查如雪,倒是沉默寡言,还总要看白柳生的脸色,一副唯唯诺诺相。
刨除查如雪明面上的身份,白柳生这几房妾室出身都不高,算起来,还都不是良妾。
如今能坐在席面上,全靠白柳生抬举。
对于妾室上桌,几位长辈颇有微词,话语间都是,他手里这么大的家业,日后正式入主侯府,该有正房夫人帮忙操持,不该尊卑颠倒,妾室登堂。
但他们自己家里伶宠也不少,倒没脸直接说白柳生太抬举妾室。
只得百转千回,道:“生哥儿,府里没正房娘子怎么行,虽说妾室多柔情,可也得有人帮你管着后院。”
四叔的话音一落,白柳生也没漏出不高兴,只是轻笑一声:“我院里的事不劳叔叔操心,我家里能干的嬷嬷多,也不是非得正室来操持。”
四叔刚被驳,他三叔立即前赴后继,“迎来送往,就需要正室出面,就说今天,让两个妾室坐镇,就是再周全圆满,都不够体面。”
白柳生瞥了三老爷一眼,“三叔是不满我府上妾室上桌?”
三老爷是个急脾气,见白柳生不同意自己的说法,立马拔高音调:”妾室本来就不能上桌......”
她三婶是个惯来圆滑的人,看出白柳生眼色不对,立马按住三老爷,赶紧打圆场道:“你三叔不是这个意思,他就是想你过的好,也盼着你能早娶个媳妇。但生哥儿争气啊,里外都料理的开,还是得慢慢遇见可心人,才能放心托付中馈。”
其余几个忙着点点头。“是啊,这大家大业,可不能随便。”
他三叔仍不罢休:“生哥儿院里不是有一房怀身子了嘛,既然其他妾室都上桌了,怎么没叫她过来呢。”
“嗐,怀着身子,怎好来回折腾,还是在自己院子里稳妥,你就别管那么多了。”她三婶拍了下他三叔胳膊,示意你可住嘴吧!
三老爷也是个惧内的人,被媳妇敲打了几句,也只得讪讪住嘴。
来之前,他们就知道白柳生现在总共有三房妾室,大姨奶奶最先入的白府,再就是面前这位花红柳绿的戏子,还有一个是年初新进门的四房。
虽一直没见到,却知道四房出身也不好,暗暗打量着,这几位应该都没有被扶正的可能了。
他们总想着,为白柳生安排婚事,如果正房娘子能是他们的人,也方便给白柳生吹枕头风。
但目前来看,他们是插不上手了,可也急不得,还是等他举家搬去京城再说。
酒足饭饱,家宴散去。
中秋当晚,白柳生还是去了费瑶院里,费瑶倒不多问什么,他愿意来便来,不愿意,费瑶也绝不上赶着,仿佛真的无欲无求一般。
费瑶什么都不关心,除了什么衣裳自己穿着更好看。
白柳生也不干涉,费瑶愿意一天去八趟裁缝铺,都不要紧,他想要的,就是后院女人老老实实别出幺蛾子。
中秋过去,几位叔叔叔婶婶准备去一趟楚州的白马寺,上香祈福之后,再启程回京。
前朝时候,白马寺出国一位有名的住持,故而凡是来楚州的,不看山水景色,也必要去寺里上一炷香。
几位叔叔婶婶,在白马寺院里,遇见了一人,就是意图将女儿嫁给白柳生的孔夫人。
孔夫人眼睛极尖,一眼认出白府的马车,只是不知道马车里坐的是哪位,待白柳生几个叔叔婶婶下车入寺,她赶紧派人打听,这些人与白府是什么关系。
孔府小厮兜兜转转,问了寺院里的小僧才摸准消息。
孔夫人听了,兴奋的一拍大腿,直道太好了,简直是天无绝人之路。
自七月开始,孔夫人就开始谋划,如何将女儿顺利嫁给白柳生,至今已将白柳生转圈打听了几遍,却始终没有太大突破,只知道他娶过一位崔氏娘子。
顺着这个消息,孔夫人开始打听关于崔氏的消息,希望能从中找到关于白柳生的细枝末节。却发现崔氏一家早就都搬走了,连崔氏的弟弟都去别处谋差了。
好再,崔氏已经出嫁的亲妹子,尚在楚州。
本以为白柳生的正室,是高门大户家的小姐,细细打听了才知道,不过是普通农户,一时间姜氏也想不通,他怎么会看上这这种门第家的女儿。
后来孔夫人又听说了,白府里已经有妾室怀有身孕,心里便十分着急,若这孩子落了地,那就是庶子越过嫡子,白柳生再是个偏心眼的,恐怕自己闺女日子要艰难。
以后白柳生总是要回京城的,婚姻事上也难免要听长辈的建议,如今自己命好遇见了,自己此时暗中使力,让几家先认可了自己女儿,到时候入主侯府,就能顺顺当当。
孔夫人是步步为营,算计的深沉,好似白柳生已经同意娶自己女儿了一样。
孔夫人理了理衣裙,抚了抚鬓边,热热闹闹凑近过去:“这可是白家的几位叔叔婶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