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郎……”章青砚于动情中、伸手。
陈询也伸手一把握住她的掌心、并紧了紧,表示自己懂她的心情。
“尚书省管的全是具体政务,吴准精力有限、能力欠缺,一个门下省就够他操持。姜怀贞在大理寺卿位置上太久了,尚书省也该有个正经的尚书令,我打算明日朝会议任他为尚书令。明日先宣布姜秋茂重新担任少府监丞,过三月再派给他政务,内监职责到底非他所愿。算是给圆成姐姐的交代吧,她很关心她的舅舅和表兄。还有,你嫂子领着儿女仍暂居清王府,一应起居照应大嫂会安置妥当,我也交代卢晏选十几个精壮家奴送到清王府护卫。”
他刚刚压了李家,提携另两个与己无关的清门姜家和寒门卢家,大有向世人表示新朝秉公执法、不再唯亲是任。安置她的嫂子和侄儿侄女为的是让她放心。她只要听到他的人事安排一贯不置予评,涉及到章家人也只点头言谢。
他又道,“陆白霜说,你体内毒素才清除,还需好好静养,万不可操太多心。我的一些文书你也不要写了,翰林院有三名承旨学士刚调到中书省,钱铭左说要练练他们的才学,已与一众舍人共同研习政务。”
章青砚颔首道,“谢七郎为妾的身体康健着想!”
他扶她坐到垂花墩上。《蔷薇图》和《立香图》悬在屏风一侧的墙壁上,墙壁外,数株千叶玫瑰含苞待放。每次他来到这里看到这两幅画,都会想起他们大婚后的光阴,这所别苑承载的他们的美好回忆比在大元城还多。
“青砚!”他的眼睛落在不远处红色千叶玫瑰的花枝上,轻声道,“千叶玫瑰的开花枝条只开花一次,来年老枝不再开花。千叶玫瑰马上开花了,花期难得。朱恒说南罗国有意通过千叶玫瑰与我朝继续修好,移除不移除没有谁在意,等过了今年的花期再移栽出去吧。”
“千叶玫瑰是南罗的国花,先祖朝时有人散播恶劣说辞,嘲笑蒙承碘在大元城流淌的鲜血与千叶玫瑰的颜色相似,或说南罗国花原是粉红色,现在变成殷红色开在上阳城,正是蒙承碘被高祖皇帝杀了后才有的颜色。句句嘲讽、刺痛南罗人。中原的万邦基业,从前都是中原人在此主政,到我朝改成栾鄣人主政,偏偏又有这些不好的话传出去,南罗人记仇忘不了蒙承碘的死,也忘不了千叶玫瑰被中原人、栾鄣人以蒙承碘的鲜血来形容,所有才有不许千叶玫瑰移栽到中原的说法。李秉昆不知好歹是他的私心所致,朝廷却不能因他的私欲再伤了南罗人的心。”
她还是为他着想,为家国千秋万代着想,又道:“年年皆有花开花落,少了千叶玫瑰四季还有其他花开。妾不能因为喜欢此花,置友邦的感受不顾。”
“好。你如此说,我听你的。”
忽然听她说:“七郎,你还记得不久前在上阳城内死去的两个南罗少年?他们曾在我娘家为奴,是哥哥的侍从。”
“记得。除了曾华他们是唯一知道鲁州决堤的人,现在曾华受尽折磨神志不清,两个少年死了,就断了查案的路子。”
“妾的父亲、哥哥已死,母亲也早千古。当年弟弟年幼,他不知道鲁州决堤案。妾现在只有这个弟弟,希望他好好的。鲁州绝堤案不要再查了吧!”
“鲁州决堤案牵涉到尉迟眉月。不查?”
“持雪说,尉迟眉月孕期常常气短难呼吸,是心绞痛不堪怀胎之重,陆医女诊断她在生产时会有生命危险。七郎查鲁州决堤案,是想为哥哥减轻罪责、惩戒尉迟眉月,哥哥担负的罪责不是查清楚鲁州决堤案便可抹杀掉,尉迟眉月等到生产多半活不了。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
很久前章青砚就对陈询说,她的父亲和哥哥是待人严苛、贪心不足才有后来的命运,她不想再看到谁也这样下去。她在含沙射影规劝他,有的事该放下就放下。她劝他,是看到他对待一些旧臣、故吏严酷,有的是被逼的,有的是他情感上过不去,比如在后宫对待韦太后、尉迟眉月,他在内心深处有一绝永患的残忍在作祟,对待李惠锦却比较宽容,因为李惠锦可恶是可恶了些,是她浅薄且愚笨不觉得可怕。原来他忌惮的是心机深重的人,以至于不管不顾也要赶尽杀绝。
陈询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戾气很大,但她的规劝还是会听的。“这回,我也听你的,不去管她们。”
次日一早,张尚义、曹翩、高堂杰等武官关于滔关、巨渡、江塑的军报,钱铭左、吴准、姜怀贞等大臣关于朝廷机构改革、内政调整、人事安排的一系列奏疏,由忠玉领着两个小内监送到正源书院的北直房。
忠玉奉旨而来,这一趟趟的送军报、奏疏也不是第一回,两个小内监知道其中利害,放好装文书的箱子就自觉离开书院。当时齐斐扬正在外头沐浴,忠玉有话要当面对他说,便在房内寻了个临湖的板凳坐着吹凉风等候。
正源书院凭沥水而建,北望千鄣山最矮的次山脉龙名山,西靠归恭门,看中的正是这个地势的高矮有度,年年山水涨溢却不过堤台,有龙兴之说,其中一条知书长廊以木构瓦庐著名,小隐新茅,雅淡牌匾,多处栽植竹子芭蕉,一年四季只有青绿、难见花红,有草棚纳奇才的意思,大抵是说读书人如无仕途经济会清贫一生,且安于清贫自得反而乐得自在,其中警示士子门要时刻做到心无旁骛、认真读书。齐斐扬现在就住在知书长廊边上的北直房内,比先前住的地方还要偏僻。
齐斐扬沐浴了两个时辰才回来。这时节清隽的长廊除了绿色还是绿色,连室内书案也是绿色的毛竹编板制成,板面不齐整,也只能放书或信件,不能俯下写字。
清风徐来,吹掀军报和奏疏,齐斐扬忙用手摁住,粗丝麻织成的袖子与脆生生的纸张触碰,发出磨擦的声响。
“齐兄,你怎么到河里沐浴去了?”忠玉责备道,“天热,但河水不干净。你以前是多么爱干净啊,才几个月变得如此邋遢!”
忠玉到底是管君王生活起居的,一看齐斐扬这屋子简陋至此,早想说一说齐斐扬,躲灾既然躲在正源书院内,哪有将国朝最高学府的房屋当作荒野草芦,全无半点书房气息。
“小弟,你不要管我。”
听忠玉仍喊他“齐兄”,齐斐扬怎么不知忠玉的心意,便也唤他“小弟”。
忠玉笑了,“嗨!赶明儿你离开上阳城,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见你一回。此时此刻,你我之间就不要藏着掖着啦。”
他这话是告诉齐斐扬陈询会放他出去的。
“日后,我一人在民间,的确很难见上你了。”齐斐扬接过忠玉倒的茶,喝了一口,眼睛却望着他。
“呵!你不看我,我也懂你想知道什么?”忠玉自呷茶水,用袖角拭去唇边的茶汁,“你就听我说,赶紧换个地方,北直房本是正源书院放杂物的地方,硬生生被你弄成卧室,说卧室又不像卧室,说是书房也不见得,只乱糟糟的没个样子,我都不敢想这是你住的地方。”
忠玉拐弯抹角就不进入齐斐扬想说的正题,一本正经又胡说,自己憋不住反而先乐了,“瞧瞧,我一提到你的将来,你就刨根问底。其实,你早就预料陛下一定会放了你。”
“只放了我一个人么?”
“哈哈!怎样,我不言左右而顾其他,你会这般按耐不住性子么?”忠玉觉得玩笑够了,这才正色说:“霄环姐姐为你问过陛下了,陛下说等到了秋天就安排你们去一个地方逍遥自在。”
说完,他将一本本奏章、邸报推到他的眼前,“不忙着想以后,你现在要把这些全部阅完,亥正时分陛下要来看你了。”
齐斐扬瞟了瞟眼前的文书堆,摇摇头,“实话说,我不想看。”
“陛下指着你给建议呢,不看也得看!”忠玉板起脸,“你知道你的毛病吗?欲推还就,和个大姑娘上花轿一样,何必磨磨唧唧的。换个人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陛下,陛下也不见得会强迫你。你倒好,说不看奏疏、军报,却很快将一应答复建议写得工工整整的报到御前。你是真不想看,还是故意这样做,让陛下觉得少了你不行?”
忠玉这话说到齐斐扬性格的痛处,他千好万好就是对涉及自己的事犹豫寡断,全没有在国政大事上杀伐决断的魄力,所以才给陈询一种不安的感觉。就算有李垣策反他那档子事,如果他不在自己的个人事情上欲盖弥彰,陈询也不会话里话外对他有意见。但忠玉知道,陈询和齐斐扬之间也就是一时的隔阂,心心相通从来没有消失过,要不从登顶大位以来为何大多数的施政要领全部采纳齐斐扬的意见实施。也因为这样,深入心底的友爱总要为皇权让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花前月下的风花雪月是不痛不痒的灵魂碰撞,而来自权威和利用的较量往往会把原有的单纯打碎,从而只剩下两具难以相通共情的灵魂——可以相识相知共患难,却不能相认相进共荣华。他们之间也做不到生死不来往,只有分开,让高位者继续俯瞰众生、让卑微者遁走江湖,或许某一天某一个时辰,他们再相见反而会执手相泣、感情得以稳固绵长。
半个时辰,齐斐扬已将每份文书仔仔细细翻了一遍,“我马上写答复意见。”
忠玉作出哭笑不得状,“你吧,性子改不了,何必装模作样。”
齐斐扬也笑了笑,不说话。
忠玉凑上前,“我为你研墨,如何?”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笺书尽剪江波。(5)”齐斐扬说完,朝忠玉促狭一笑。
“瞧你的模样,别和我说文绉绉的,就算你骂我是蟾蜍,我也听不懂。”
忠玉看着他的促狭样,仿佛从前他们在穆王府,特别是刚进穆王府的第一个夜晚,他们还有张晁在院落里高兴着胡乱起舞庆贺陈询得到一些自由,当陈询举剑举酒樽、仰首望着天上皎月时很快,齐斐扬停下舞动走近陈询很快与他谈起《春秋》《孟子》等书本上的国政、人伦话题,落得他和张晁这两个没读过书的只好举杯大饮。他们几个人身份高低不同、贵贱有别,却在多年相伴中没了嫌隙,世人该有的嬉笑怒骂他们都有过,相互爱惜并相互爱护也成为彼此的习惯。然而世事又那般经不住时间的流失,当历经磨难、成功到了眼前反而有了莫名的生分,比如忠玉年纪轻轻做了内廷首席内监,却没有了过去的轻松和快乐,陈询坐上龙椅却不能与齐斐扬再共娱,连张晁这个粗人也懂得避嫌,很少来探望齐斐扬和忠玉。他能来正源书院与齐斐扬见面,还仅仅是受君上旨意委托,如果是特意来探望也不大可能。为何变了?因为岁数大了、心情不同了,无关地位和能力。
因此,此刻两人还能如从前一般开起小玩笑,心中不免都有些触动。
陈询也伸手一把握住她的掌心、并紧了紧,表示自己懂她的心情。
“尚书省管的全是具体政务,吴准精力有限、能力欠缺,一个门下省就够他操持。姜怀贞在大理寺卿位置上太久了,尚书省也该有个正经的尚书令,我打算明日朝会议任他为尚书令。明日先宣布姜秋茂重新担任少府监丞,过三月再派给他政务,内监职责到底非他所愿。算是给圆成姐姐的交代吧,她很关心她的舅舅和表兄。还有,你嫂子领着儿女仍暂居清王府,一应起居照应大嫂会安置妥当,我也交代卢晏选十几个精壮家奴送到清王府护卫。”
他刚刚压了李家,提携另两个与己无关的清门姜家和寒门卢家,大有向世人表示新朝秉公执法、不再唯亲是任。安置她的嫂子和侄儿侄女为的是让她放心。她只要听到他的人事安排一贯不置予评,涉及到章家人也只点头言谢。
他又道,“陆白霜说,你体内毒素才清除,还需好好静养,万不可操太多心。我的一些文书你也不要写了,翰林院有三名承旨学士刚调到中书省,钱铭左说要练练他们的才学,已与一众舍人共同研习政务。”
章青砚颔首道,“谢七郎为妾的身体康健着想!”
他扶她坐到垂花墩上。《蔷薇图》和《立香图》悬在屏风一侧的墙壁上,墙壁外,数株千叶玫瑰含苞待放。每次他来到这里看到这两幅画,都会想起他们大婚后的光阴,这所别苑承载的他们的美好回忆比在大元城还多。
“青砚!”他的眼睛落在不远处红色千叶玫瑰的花枝上,轻声道,“千叶玫瑰的开花枝条只开花一次,来年老枝不再开花。千叶玫瑰马上开花了,花期难得。朱恒说南罗国有意通过千叶玫瑰与我朝继续修好,移除不移除没有谁在意,等过了今年的花期再移栽出去吧。”
“千叶玫瑰是南罗的国花,先祖朝时有人散播恶劣说辞,嘲笑蒙承碘在大元城流淌的鲜血与千叶玫瑰的颜色相似,或说南罗国花原是粉红色,现在变成殷红色开在上阳城,正是蒙承碘被高祖皇帝杀了后才有的颜色。句句嘲讽、刺痛南罗人。中原的万邦基业,从前都是中原人在此主政,到我朝改成栾鄣人主政,偏偏又有这些不好的话传出去,南罗人记仇忘不了蒙承碘的死,也忘不了千叶玫瑰被中原人、栾鄣人以蒙承碘的鲜血来形容,所有才有不许千叶玫瑰移栽到中原的说法。李秉昆不知好歹是他的私心所致,朝廷却不能因他的私欲再伤了南罗人的心。”
她还是为他着想,为家国千秋万代着想,又道:“年年皆有花开花落,少了千叶玫瑰四季还有其他花开。妾不能因为喜欢此花,置友邦的感受不顾。”
“好。你如此说,我听你的。”
忽然听她说:“七郎,你还记得不久前在上阳城内死去的两个南罗少年?他们曾在我娘家为奴,是哥哥的侍从。”
“记得。除了曾华他们是唯一知道鲁州决堤的人,现在曾华受尽折磨神志不清,两个少年死了,就断了查案的路子。”
“妾的父亲、哥哥已死,母亲也早千古。当年弟弟年幼,他不知道鲁州决堤案。妾现在只有这个弟弟,希望他好好的。鲁州绝堤案不要再查了吧!”
“鲁州决堤案牵涉到尉迟眉月。不查?”
“持雪说,尉迟眉月孕期常常气短难呼吸,是心绞痛不堪怀胎之重,陆医女诊断她在生产时会有生命危险。七郎查鲁州决堤案,是想为哥哥减轻罪责、惩戒尉迟眉月,哥哥担负的罪责不是查清楚鲁州决堤案便可抹杀掉,尉迟眉月等到生产多半活不了。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
很久前章青砚就对陈询说,她的父亲和哥哥是待人严苛、贪心不足才有后来的命运,她不想再看到谁也这样下去。她在含沙射影规劝他,有的事该放下就放下。她劝他,是看到他对待一些旧臣、故吏严酷,有的是被逼的,有的是他情感上过不去,比如在后宫对待韦太后、尉迟眉月,他在内心深处有一绝永患的残忍在作祟,对待李惠锦却比较宽容,因为李惠锦可恶是可恶了些,是她浅薄且愚笨不觉得可怕。原来他忌惮的是心机深重的人,以至于不管不顾也要赶尽杀绝。
陈询何尝不知道自己的戾气很大,但她的规劝还是会听的。“这回,我也听你的,不去管她们。”
次日一早,张尚义、曹翩、高堂杰等武官关于滔关、巨渡、江塑的军报,钱铭左、吴准、姜怀贞等大臣关于朝廷机构改革、内政调整、人事安排的一系列奏疏,由忠玉领着两个小内监送到正源书院的北直房。
忠玉奉旨而来,这一趟趟的送军报、奏疏也不是第一回,两个小内监知道其中利害,放好装文书的箱子就自觉离开书院。当时齐斐扬正在外头沐浴,忠玉有话要当面对他说,便在房内寻了个临湖的板凳坐着吹凉风等候。
正源书院凭沥水而建,北望千鄣山最矮的次山脉龙名山,西靠归恭门,看中的正是这个地势的高矮有度,年年山水涨溢却不过堤台,有龙兴之说,其中一条知书长廊以木构瓦庐著名,小隐新茅,雅淡牌匾,多处栽植竹子芭蕉,一年四季只有青绿、难见花红,有草棚纳奇才的意思,大抵是说读书人如无仕途经济会清贫一生,且安于清贫自得反而乐得自在,其中警示士子门要时刻做到心无旁骛、认真读书。齐斐扬现在就住在知书长廊边上的北直房内,比先前住的地方还要偏僻。
齐斐扬沐浴了两个时辰才回来。这时节清隽的长廊除了绿色还是绿色,连室内书案也是绿色的毛竹编板制成,板面不齐整,也只能放书或信件,不能俯下写字。
清风徐来,吹掀军报和奏疏,齐斐扬忙用手摁住,粗丝麻织成的袖子与脆生生的纸张触碰,发出磨擦的声响。
“齐兄,你怎么到河里沐浴去了?”忠玉责备道,“天热,但河水不干净。你以前是多么爱干净啊,才几个月变得如此邋遢!”
忠玉到底是管君王生活起居的,一看齐斐扬这屋子简陋至此,早想说一说齐斐扬,躲灾既然躲在正源书院内,哪有将国朝最高学府的房屋当作荒野草芦,全无半点书房气息。
“小弟,你不要管我。”
听忠玉仍喊他“齐兄”,齐斐扬怎么不知忠玉的心意,便也唤他“小弟”。
忠玉笑了,“嗨!赶明儿你离开上阳城,不知猴年马月才能见你一回。此时此刻,你我之间就不要藏着掖着啦。”
他这话是告诉齐斐扬陈询会放他出去的。
“日后,我一人在民间,的确很难见上你了。”齐斐扬接过忠玉倒的茶,喝了一口,眼睛却望着他。
“呵!你不看我,我也懂你想知道什么?”忠玉自呷茶水,用袖角拭去唇边的茶汁,“你就听我说,赶紧换个地方,北直房本是正源书院放杂物的地方,硬生生被你弄成卧室,说卧室又不像卧室,说是书房也不见得,只乱糟糟的没个样子,我都不敢想这是你住的地方。”
忠玉拐弯抹角就不进入齐斐扬想说的正题,一本正经又胡说,自己憋不住反而先乐了,“瞧瞧,我一提到你的将来,你就刨根问底。其实,你早就预料陛下一定会放了你。”
“只放了我一个人么?”
“哈哈!怎样,我不言左右而顾其他,你会这般按耐不住性子么?”忠玉觉得玩笑够了,这才正色说:“霄环姐姐为你问过陛下了,陛下说等到了秋天就安排你们去一个地方逍遥自在。”
说完,他将一本本奏章、邸报推到他的眼前,“不忙着想以后,你现在要把这些全部阅完,亥正时分陛下要来看你了。”
齐斐扬瞟了瞟眼前的文书堆,摇摇头,“实话说,我不想看。”
“陛下指着你给建议呢,不看也得看!”忠玉板起脸,“你知道你的毛病吗?欲推还就,和个大姑娘上花轿一样,何必磨磨唧唧的。换个人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陛下,陛下也不见得会强迫你。你倒好,说不看奏疏、军报,却很快将一应答复建议写得工工整整的报到御前。你是真不想看,还是故意这样做,让陛下觉得少了你不行?”
忠玉这话说到齐斐扬性格的痛处,他千好万好就是对涉及自己的事犹豫寡断,全没有在国政大事上杀伐决断的魄力,所以才给陈询一种不安的感觉。就算有李垣策反他那档子事,如果他不在自己的个人事情上欲盖弥彰,陈询也不会话里话外对他有意见。但忠玉知道,陈询和齐斐扬之间也就是一时的隔阂,心心相通从来没有消失过,要不从登顶大位以来为何大多数的施政要领全部采纳齐斐扬的意见实施。也因为这样,深入心底的友爱总要为皇权让路,无论男人还是女人,花前月下的风花雪月是不痛不痒的灵魂碰撞,而来自权威和利用的较量往往会把原有的单纯打碎,从而只剩下两具难以相通共情的灵魂——可以相识相知共患难,却不能相认相进共荣华。他们之间也做不到生死不来往,只有分开,让高位者继续俯瞰众生、让卑微者遁走江湖,或许某一天某一个时辰,他们再相见反而会执手相泣、感情得以稳固绵长。
半个时辰,齐斐扬已将每份文书仔仔细细翻了一遍,“我马上写答复意见。”
忠玉作出哭笑不得状,“你吧,性子改不了,何必装模作样。”
齐斐扬也笑了笑,不说话。
忠玉凑上前,“我为你研墨,如何?”
“便捉蟾蜍共研墨,綵笺书尽剪江波。(5)”齐斐扬说完,朝忠玉促狭一笑。
“瞧你的模样,别和我说文绉绉的,就算你骂我是蟾蜍,我也听不懂。”
忠玉看着他的促狭样,仿佛从前他们在穆王府,特别是刚进穆王府的第一个夜晚,他们还有张晁在院落里高兴着胡乱起舞庆贺陈询得到一些自由,当陈询举剑举酒樽、仰首望着天上皎月时很快,齐斐扬停下舞动走近陈询很快与他谈起《春秋》《孟子》等书本上的国政、人伦话题,落得他和张晁这两个没读过书的只好举杯大饮。他们几个人身份高低不同、贵贱有别,却在多年相伴中没了嫌隙,世人该有的嬉笑怒骂他们都有过,相互爱惜并相互爱护也成为彼此的习惯。然而世事又那般经不住时间的流失,当历经磨难、成功到了眼前反而有了莫名的生分,比如忠玉年纪轻轻做了内廷首席内监,却没有了过去的轻松和快乐,陈询坐上龙椅却不能与齐斐扬再共娱,连张晁这个粗人也懂得避嫌,很少来探望齐斐扬和忠玉。他能来正源书院与齐斐扬见面,还仅仅是受君上旨意委托,如果是特意来探望也不大可能。为何变了?因为岁数大了、心情不同了,无关地位和能力。
因此,此刻两人还能如从前一般开起小玩笑,心中不免都有些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