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僧留在振州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打来了振州,他与陈杰年纪相近,又有行商的打算,与陈杰颇聊得来。
陈杰到底是从小耳濡目染,与经商一道颇有自己的见解,于石僧算是前辈,只因陈家的过去,陈兴文怕他重蹈覆辙,也就不愿他将铺面扩展,只求能养家糊口就足够了。
陈杰知晓父亲的心结,他自己心中虽不赞同阿爷的想法,但只在一处据守坐商,也不是他心中期望的愿景。
石僧与他说了自己的行商打算,这正合陈杰的意,但宁知越已离家,陈兴文的病将有起色,他不好也在此时离开。
他与石僧商量,石僧去行商,他出本钱,还给石僧介绍可靠的商队,石僧则替他走访不同州府有特色、风情,为来日他所筹谋的事业做准备。
虞循和宁知越离开之后不久,石僧也随着从振州出发的一支商队离开,直到半年后才回来。
那段时日,玄素和姜盈盈母女三人就暂且住在陈宅,在振州待了一段时日,等他带回外面的消息:姚珲得平南王助力,一边调兵围困袁志用,另一边正式与朝廷宣战,如今各州府多已处于战火之中,有的投靠姚珲,有的尚在顽抗,还有的在观望。
朝廷颓势已显,皇帝病重久不问政,太子监国却病急乱投医,向北地狄人借兵,扰得将将休养生息稍见起色的北部诸州再次动乱,不少这百姓举家搬迁逃亡……
朝廷兴起败落多少回,总是百姓在受苦,玄素和姜盈盈心有怜悯却无力相助,听了这些只是徒增烦恼,便只问石僧有没有见到宁知越和虞循。
石僧很遗憾地摇头。
宁知越离开振州后也给他们来过信,仍旧是虞循写的,那已是他们离开之后的两个月。
信写得很简短,说途中遇到许多流亡之人,他们随行其间,行得艰难,好在快到蜀州,也没受伤病侵扰,只是难寻到送信之人,听闻有人要往振州去,便写了这封信先报平安。
石僧离开振州后,也特往蜀州去了一趟,宁知越与虞循未曾见到,倒是偶然遇见了宁知容与姚琡。
这两人见到他很是惊讶,知晓他那时是留在慈安寺与玄素待在一处,不止问了些当年案情的旧事,还向他打听过玄素的下落。
他们说,他们是从姚珲起兵时离开地越州,那时姚珲以宁知越受皇帝欺压利用为名,迫使平南王背离皇帝而出兵,宁知清毅然与宁家和平南王府决裂,他们二人不愿意屈从于姚珲,继续留在宁家和王府等同于与姚珲为伍,便离了家一直在外漂泊。
他们本想去汜州,但那时汜州已被袁志用占据,他们身份特殊,不好入城,打听得玄素早已不在寺中,却不知其下落了。
后来他们又想起虞循自从慈安寺那件事之后不辞而别,此后一直不知去向,连玄素都没有带上,又猜想或许这次战乱之后玄素跟他一起离开了,便想着到蜀州来打探消息。
石僧从两人颓然的面色中看出他们并未得到想要的答案,且听他二人的话中大致的意思,阿商与周陆然一同出门去寻虞循的下落去了,他俩也打算去寻人。
虞循的阿爷都不曾与他们俩说实话,石僧觉得自己最好不好自作主张告诉他们实情,但他对阿商和周陆然出门寻虞循这事颇感惊讶,难道他们俩也不知晓内情吗?
虞家没了熟识的人,石僧便也不曾去拜访,与宁知容和姚琡告了别,便随着商队继续往北行。
说来他那时运道似乎不错,比宁知容和姚琡幸运得多,离开蜀州在去益州的路上便遇上了在那里暂作停留的阿商和周陆然。
石僧早想着与周陆然的约定,虞循尚在振州之时,他就知晓周陆然也去了蜀州,去蜀州也是为了见他,却不想在他乡偶遇,这比预先的期盼更让人惊喜。
三人寻了一处食肆坐下来,寒暄过一阵,石僧看出来周陆然确实不知他所认识的宁知越与玄素并非一人,阿商却是知道内情的。
周陆然听阿商与他谈论起这二人的下落,方才有了一点头绪,缠着两人讲了全部内情,惊得久久不能言语。
趁着他呆愣的劲儿,石僧便与阿商打听虞循与宁知越去了何处。
奈何阿商也为此事烦忧,他说:“家主被贬之事你们当也知晓怎么回事了,我们自搬来蜀州,府外常有人盯守,为的便是找到郎君。家主料想郎君得知他被贬之事必会跟来,便早早安排人去拦堵郎君,并未让他归家。”
前去拦堵的人确乎见到了虞循与宁知越,带回口信,说他们打算往北去,待寻了落脚地再传信告知下落。
虞焕遣了阿商照看周陆然外出游历,他与周陆然便想着去寻虞循的下落,但这战火纷飞的,北边多少人往南逃,难寻人不说,还怕他们出事了,他也是愁得很。
得了这个消息,石僧便觉得这一趟怕是难见到宁知越和虞循,他带来的货物也贩售得差不多了,要带回振州的货物商队里也有人采办齐全,也该返程回振州了。
周陆然颇想他随着他们同行,但石僧拒绝了,他如今有正经行当的活计,玄素和陈杰也都在等着他的消息,可不好一走了之。
周陆然与阿商没强求,短暂相逢后再度分别,各自踏上了各自的前程。
宁知越和虞循完全失去了消息,玄素日日担忧,可战乱之中,她带着姜盈盈母女也不好去寻人,于是只得作罢,相信宁知越和虞循二人不至于在混乱的时局中找不到属于他们的容身之地,也托嘱石僧在外时,时刻留心打听。
之后两年里,石僧数次离开又回到振州,历时两年,一直无甚收获,宁知越和虞循也没再寄回书信,众人心思沉重,总会生出不好的念头。
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石僧又一次带着众人的希望离开振州,在大周已经四分五裂的国土上绕了一圈,绕回到邢州时,途径一处山色秀丽的村落时,宁知越突然从山林中窜出来,出现在他面前。
那时已是永成二十一年孟春,邢州尚存于霜雪冰封之下。
因受北地狄人所扰,前两年里,北边一直为行商的禁忌之地,凡有商队经过,无一不是失了音讯的。
石僧才跟着商队行走两年,没那个本事与胆量贸然冲到这么危险的地方来。
但在去岁,平南王稳住占据江淮一带,姚珲也开始围剿袁志用,大周被他们从西到东分隔开来,袁志用被迫南侵,姚珲仍步步紧逼,平南王则开始北上,在彻底倾覆朝廷前,他得击退大周朝廷最后的依仗——北方狄人。
平南王率领的兵将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击退狄人,邢州已趋于安定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如今的趋势任谁都能看出姚珲取代大周只是迟早的事,往邢州走一遭,并非极为险要,他与姚琡和宁知容也算有了些交情吧?借着这一层关系,安危是不成问题的,就是得问问良心上过不过的去。
宁知越是他的恩人,而她的遭遇又是姚珲等人一手促成,从道义上讲,他该与宁知越一同义愤填膺反对姚珲,绝不与这群人为伍,但他对大周这些过于僵硬的教条也并不熟悉,在他看来,借着姚珲的势赚钱与他为宁知越不平并不冲突。
姚珲又不认识他,而日子却还要过下去,在乱世中活下去,还有活得自由自在才能在余生的日子里有心有力的去骂他。
于是,他纠集了几个有胆量的伙伴,一同踏上了这条险路。
那日正是大雪尘封万物之后,郊外寂静无声,只有商队驮着货物的车马压过厚厚的雪层发出沉闷的吱呀声。
天寒地冻,石僧将头脸用风帽罩住,身上皮绒袍子裹得厚重,行动都显迟钝吃力,他与其余几人静默坐着,谁都没想出声。
就是这时,远处雪地里窜出一个灵巧的影子,乍一看以为是闻声而来的山兽,几人心里惶惶然,都跳下车来,操了家伙什,找准方向准备分开逃。
再一定睛看,那团影子像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年轻娘子。她身上罩着一件素色袄袍,臂弯里挽着一只竹篓,跳跃奔跑间龇牙咧嘴得模样,还有被狂风吹乱裹着面颊的头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座山里跑出来的野人。
她一路急窜到村口,那里不知何时钻出两个不及她腰身的孩童,一个费力地帮她拎过竹篓拖到边上草丛堆里,另一个伸出一截短手,从头到脚地指点着她修整自己的仪容。
一番手忙脚乱地修饰过后,那娘子恢复了端庄秀丽的模样,一边伸头往村子里张望,一边与那两个孩童反复确认自己外形上的疏漏时似乎留意到茫茫雪地上突然出现了一支商队,偏脸看过来……
石僧以为自己眼花了,那年轻娘子两颊与鼻头冻得通红,眼珠滴溜溜地转着,那样灵动而活泼的模样即便是从前在伊州也没在宁知越脸上见到过的,但那张脸……救他脱离苦海的那张脸,他一直记得。
竟然是宁知越……
他初时还不敢确定,本想上前去问问,宁知越已转头与两个小童说了句什么,继而飞快地往村中跑去,人不见影了,她的声音又从村子上空飘出:“这儿,我在这儿……”
声音间断了一会儿,像是在回答什么人的问话,她极力辩解着,声音又离村口近了些:“没去……天这么冷,地都冻住了,我去山里做什么……”
……
“……真的,我也觉得怪呢,这雪积了这么厚,竟还有商队经过……我就是好奇,去看看他们都卖些什么,一会儿就回来了,没想到你这个时候回来了……”
宁知越的声音越来越近,石僧几乎可以确定就是她,与她回应着的那个声音也渐渐清晰,他也印象深刻,确是虞循无疑。
石僧惊喜地拖着两条腿往村口挪去,展眼便见宁知越被一件雪青色斗篷罩住全身,她攥着虞循的胳膊,急不可耐地拖着他往外拽。
“快点……待会人要走了……”
话音未落,宁知越与石僧都看到村口立着的他,脸上有片刻愣忡,石僧后知后觉想起自己脸都被遮住,忙扯下风帽,露出一头显眼的红发。
宁知越认出他来,惊奇地呼了一声,“呀,怎么是石僧……”转念想起自己什么,瑟缩着往身边看去,虞循也无奈地看着她。
宁知越嘻嘻一笑,无辜地眨眨眼,转向石僧惊喜地问道:“你怎么找到这儿来的?你竟开始行商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一挥手,招呼着石僧与几个同伴往村子里去。
他们在村子里有一个单独的院落,院子方方正正,正中两间挨着的屋子是两人的卧房,左边一间小屋连带一片茅草青瓦搭建的棚子,右侧也有一间屋子,用作书房。
石僧进院便瞧见棚屋下架着层层的簸箕,宁知越说,那时他们之前晒草药的,天冷了,便都收起来了。
进了屋,虞循便去厨房烧水热茶,宁知越则在屋里拉着他问东问西,打听玄素与姜盈盈、还有她阿爷与阿弟如何。
石僧如实回答了,还将自己第一年行商时先后遇到宁知容、姚琡、阿商和周陆然的事都说了。
提起这些旧人旧事,她脸上没有丝毫黯色,讲述这两年的经历时也是眉飞色舞的。
宁知越说,绕开蜀州后,他们便往北走,本来北边也不安稳,不该去的,但虞循说起邢州是他们初次见面的地方,她也在邢州结识了周熙然等一群朋友。虞循本想带她回来看看,有周熙然和她们的闺中好友陪着她,也可让她开心些。
只是他们没想到,那时因狄人出没,邢州不甚安稳,周家已从邢州举家搬迁到京城避祸,周熙然那群伙伴们也走的七七八八。
没了熟人,他们又商量着往南走,先去越州,再回振州看看,倒没料到途经这座赤石村时,就留在此处了。
那时已是凛冬,战乱之中,城里城外许多人都背井离乡逃命去了,留下来的多是年岁长的老人。
赤水村也不例外。
留下来的老人年岁高,身子羸弱,冬日里吹了会冷风便伤寒加身,卧床不起,都是顽力撑着,挨过一日是一日。
乱世里难有生计,这些人没银钱找大夫,去了城里也寻不到大夫踪影,请不回大夫,就只能继续捱着等死。
虞循会些简单的医术,普通的风寒发热尚能治一治,他俩瞧着这些老人可怜,便留下来照料,想着至少帮他们熬过这个冬日。
但后来的形势由不得他们决定。
此后每日每月,因战火流离失所的流亡者数不胜数,在远房还有亲眷的尚可前去投奔,孤苦无依的就只能四处漂泊。
见此惨像,虞循便与村里人商量,将那些无处可去的人收容到村子里,安顿在无人的空屋里住下,虽难抵祸乱,但到底是一处安息之地,也能勉强度日。
宁知越起初不大愿意,青予这一前车之鉴带给她的伤痛并未消弭,没人能保证救下的这些落难者会不会在缓过劲后朝着他们咬一口。
虞循没与她说道,只与她在村口看着来往的难民。
那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衣衫单薄沾满尘土,有的衣不蔽体,冻得青紫生了冻疮的手脚裸露在外,还有的瘦骨如柴,双目无神,鼻唇边吐露的热气微弱,恍若被驱策的行尸走肉……
宁知越看着这些惨象只待了半日,心中筑起的坚硬堡垒被全部击垮。
纵使日后难料,可现在在她眼前挨饿受冻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她做不到见死不救。
开始,她还是不愿与这些人有直接的接触,虞循与村民将这些难民安顿下来,她则在厨房看着灶台,盯着驱寒的姜汤,治病的药罐,送汤药时也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避开眼就绝不多看。
后来时节转换,天渐渐暖和,村子里救下的难民走了大半,留下来多是孤苦无依的妇孺。
虞循不便与这些妇人来往过甚,只得请她帮着安顿。
这种请求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她从人后转到人前,已是一大突破,而后,虞循不止于给这些人看病疗养,还为那些半大孩子们的未来着想。
他决意教他们识字,可村子里断文识字的就他们二人,当他研习精进医术为村民看诊时,她就得更费心力去应对十来个已从饥寒交迫中走出来的顽童了。
就这样,他们俩时常从早忙到晚,过去那些在她心间萦绕的恐惧也渐而在这些时光中消无声息地退散。
最初一年里,邢州还算得上安宁,赤水村里邢州城有些颇远,没有城中那般恐慌。
村子依山傍水,地里可种庄稼,山中可摘野果,狩猎野鸡,水中可捕鱼虾,如此恬静安宁的环境可算得上世外桃源了。
在村子住下来后,他们也往蜀州、越州、振州写过信。
蜀州与越州来往人多,他们与虞家和武安侯府的通信不曾断过,只振州太过偏远,寻常商队鲜少到经过邢州,更无人往那偏僻地界去,好容易送出一封信,最终也都如石沉大海一般,再没音讯。
宁知越也怕玄素担心,但他们也同样担心透露了行踪使得朝廷的人找来,只好就此作罢。
去岁平南王与狄人在邢州打了一仗,将狄人赶了出去,邢州城里太平了不少,他们才重又传信去了振州。
石僧了然:“我离开振州也有大半年,想必他们已经收到信了。”
宁知越点点头,又继续说:“”四哥和姚琡我们也没见过,也没听阿姐提起过,想必是一直没有回去过。不过也没事,他们找得到我也不会避着,找不到就当没这个缘分。若你再碰到,他们问了你就照实回答,不问你也不管。”
听她如此说,石僧就想姚珲来,心虚地问她可会介意他借姚珲的势行商。
宁知越睨着他,“你行商是为了自己,又不是为他,有什么不行的。你日后回了振州,只管与阿杰说,从前那些事记在心里就行,不必赌气与他们对着来。我是这辈子不愿与他们见一面,但你们出门在外有人庇护总是好的,就当是替我出一口气,尽管借他们的势为己用,最好磨磋他们一番。”
石僧眼皮一跳,总觉得宁知越放下过去是真,但这劲头大有些恶趣复仇的意味。
正逢虞循从外头进来,听到宁知越这番话,给几人斟满热茶,在宁知越身边坐下时,低声且无奈地让她收敛点。
石僧不解地看了看两人,虞循想起什么,唇角勾起似有若无的笑意,“宁三郎来过赤石村,不过没见阿越就离开了。”
石僧大感惊讶,宁知明找来不就是知道……
其实也正常,武安侯夫人都能识破宁知越于玄素一起编造的谎言,宁知明也不会不知,宁知明知道……那不是姚珲也知道了?
不过知道了也没什么,平南王部下被鼓动谋反正是因皇帝威逼利用宁知越,对平南王府和宁家已生杀心而自保,姚珲还想继续正当征讨皇帝,要么真杀了宁知越,要么就继续瞒住宁知越还活着这件事。
那宁知明找来是……
杀怕是不大可能杀,武安侯夫人知道了可不会饶了他。
再说他也走了……那就只是来看看宁知越近况如何的?这迟来的关心也有些多余了吧,难怪宁知越如此愤懑。
石僧看向宁知越时小心翼翼,宁知越冷哼一声,表现得毫不在意,“我收敛什么,是他自己要来的,来了又不敢见我,可见他心虚至极。不见也好,反正见了他没好事……”话至此,忽然顿住,眸中一亮,转望向虞循,往他身边倚去,神秘兮兮地笑说:“也不是没有好事。”
复又攥住虞循的手,脸上是难掩的喜意,与一脸茫然的石僧道:“我们要成亲了。”
意外的惊疑,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石僧与几位同伴很为他们高兴,却还是不明白与宁知明有什么关系。
虞循便解释:“去岁冬日里,我们得到消息,平南王的军队要北上,当时我们便想过,若是继续留在这里很容易被发现,商量着要不要离开……”
那时候,宁知越的心思已经完全回正,虞循从她的言行中窥见了她年幼时的淘气和任性,她说什么也不肯走,更是怒气冲头,大有与姚珲和平南王正面交锋,一较高下的念头。
虞循没给她这个机会。平南王的兵士入驻邢州之时,随处可闻兵戈相交的铮响,为避灾祸,他提议带着赤水村村民往山间洞窟藏身,待战事平息,再回到村里。
而实际上,村子里,甚而在赤水村方圆十里内都未遭受战火摧残。
虞循起初也觉得奇怪,但未及多想,在回到村子继续安居后半个月,他去村口一户村民家中看诊完出来,正要回家中去,看到了村子外驻足不前的宁知明,这才明白,他们早就知道宁知越在这儿,故而未使赤水村遭受战乱。
虞循并未见过宁知明,但他与宁知行和宁知容很像,加之他身上那份不羁的态度,他还是猜出了他的身份。
他犹豫了片刻上了前,问他来做什么。
宁知明没回答,甚而也没看他,只望着村里的某一处——那是他与宁知越如今的家所在的方向,问:“敏敏可好?”
虞循想了想,如实回答:“很好,不过……还没原谅你。”
宁知明“嗤”地笑出声,目光出神地望着那一处,像是想起了过往一般,“这不像你会说的话,倒像是敏敏的口吻……这样听来,我是真信她如今过得不错了。”
虞循以为他会想见一见宁知越,但他没有,说完那句话就转身准备走。
虞循叫住他,“你不去见见她,该说得话总得说了。”
宁知明偏过头,脸上仍是那副漫不经心的表情,盯着他。
在那短暂的对视中,虞循看到他眼中的不解,不知是为他的提议,还是因他。
好一会,宁知明呼出一口气,“不见了,事情已经发生,现在道歉也已经晚了。”
话落,他往外走出几步,忽又停下,再次扭身问道:“你打算让敏敏随你一直待在这个村子里?”
虞循听出他话音里劝他归顺的意思,忽觉宁知越多年的伤心愤恨实在多余,这样的人就该当他不存在。
“教书育人,救死扶伤,也没什么不好的。”
宁知明仍是笑,“又是为了敏敏?”
“不需要为了谁,只是我在努力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以这种方式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
“从前以为你也迂腐古板,倒是挺有主意,不过你们之间的矛盾看起来不少,不然何以到了今日还没有成婚。”
虞循心中一紧,呼吸微滞,“她才好转没多久……这件事不着急。”
宁知明又逼近一步,“是不着急,还是她从没提起过?看在你照顾她这两年的份上,我提醒你一句,敏敏性子直率,喜欢就要得到,不喜欢的理都不会理。以这两年来看,她的确喜欢你,但这喜欢的程度……若不是她心中仍对你有顾虑,便是她喜欢你的程度并不足以叫她甘愿嫁于你,你觉得会是哪一种?”
虞循承认,宁知明是了解宁知越的,但他说的这两种情形在他看来都不可能,因为宁知越只是单纯忘了这件事……
接纳了流落至此的难民后,宁知越逐渐改了心性,在日复一日与年幼孩童一起玩乐、斗智斗勇的日子里,她的顽性也重又显露出来。
最初在邢州相识的那三个月里,他就留意到宁知越的志趣广泛,而且偏门别类,叫人甚为意外,这一回就大不一样,他是甚为不解。
初定下教孩子们读书时,他与宁知越一同往城中去了一趟,打算采办些笔墨纸砚,再挑选几本启蒙书籍。
书铺里,他要的书策都已挑选完毕,宁知越兀自在角落里蹲着,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正起劲。
他粗略扫了一眼,是一本志怪传记,神鬼妖怪,尽是传奇故事。
宁知越能静心看看书,即便是闲书,也是件好事,他乐见她自己寻些趣事玩乐,便提议将那本书买了回去,却不曾想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探寻书中怪异之事。
然而,宁知越也并非相信向往神鬼妖怪这些异闻奇见,她是心血来潮的喜爱上其中的技艺,譬如因巫族长生秘术学筑泥俑、因争夺天外玄铁的剑客而突发奇想要铸剑、因仙人以丹药起死回生兴起炼丹……
于是乎,她开始常往山中钻,今日挖陶土,明日采矿石,消停些的便是在家中厨房生火煅烧金石,煎煮草药,或来与他探讨医书里药石的用法。
若只是后者也就罢了,偏偏宁知越极爱进山,被他阻拦过几次,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待他离了家,霎时不见人影,有时甚至会安排几个孩子替她盯梢,没发现时抵死不认,被戳破了就甜言蜜语地哄他消气。
宁知越如此忙碌分不了神,他更是留心注意她,忘了被他收藏在书案边存放信件的匣子里最底下那封没能给阿娘寄出的信——一封只待宁知越答应,便让阿娘去越州提亲的书信。
**
宁知明走后,他将宁知明来过的事告诉了宁知越,当然,也略过了婚事这些话。
宁知越大为火光,本来在屋里将自己埋在纸堆里看得认真,顿时怒气涌上头,连件夹袄都没披,就跑到村头,追着路上单串脚印,跟了过去。
人是没找到,但她也没闲着,在空旷无人的雪地里骂了宁知明半个时辰,任虞循怎么劝都劝不动。
虞循怕她冻着,给她拿了斗篷裹着硬抱回去,回去后又在她边上多添了一个炭盆,煮了姜汤,看着她喝下才放心。
谁料,到了夜里,她就发了高热。
宁知越昏昏沉沉熬了一夜,第二日虞循出门前依照往常惯例在屋外与她交代别往山里去,要去也等着他回来一起进山。
然而等了许久都没有回应。
从前宁知越也有冬日起不来床的习惯,反正也无事可忙,比起她偷摸进山,在家中睡久一点也无甚要紧的。虞循由着她,只嘱咐她别睡太久,记得起来吃点东西——早食都备好在炉灶上热着。
寻常宁知越起不来也会回应一句,但那一日他等了许久都没听到动静。
顾不上男女有别,他敲了敲门,没听见回应进了她屋里,掀开床帐,见她烧的通红的脸。
好在她身子还算康健,家中也有风寒的草药,他煮药,喂药,又请邻居葛大娘夜里在她屋里看护。
连着两夜,他夜里也不敢歇息,怕邻居大娘看护宁知越时睡着了,就一直留心了隔壁屋里的动静。
那几日他颇感庆幸,当初宁知越怕他离开,为安她的心,他将两人的房间调到一处,只除了在振州陈家时分开了四个多月,这个习惯之后一直延续,到了这个村子里,搭建这座屋子时,他也特意将两人的卧房挨在一起。
宁知越的屋里的布局与他是一样的,不过是对称安置的。
从前住客栈,就算屋子挨着,但屋里布局不同,床榻安排的位置也不一样,但这座屋子布置时,他和宁知越特意将床榻挨着同一堵墙的两边。
本来是为了防有狄人入侵,或是遇到山匪祸患之类的事,能及时提醒,后来却是他和她到哪都不分开的一个举措,夜里她睡不着时,可以隔着墙说话,想确定他在不在时,敲一敲墙壁,就能得到回应。
就如现在,她生病之后,他只需坐在榻上,就能留心她那边的动静。
如此心细的照料了两日,宁知越病情有了好转,又调养了几日,就大好了。
本来这只是一桩小事,过去了就不用想了,但隔了两日,虞循忽觉头脑昏沉,隐有感染风寒之象。
宁知越见了,就如她病时虞循照看她时那样,也敦促虞循回屋歇着,让他给自己开药,她去取药,盯着熬药,看着虞循喝下,又守着虞循睡下。
她没虞循那么规矩,也不觉得找个人照顾能比她亲自看着更放心。
白日里虞循没过多劝她,到了夜里,他怕宁知越刚好不久又因照顾他重新染病,也怕被人知道他们深夜共处一室,坏了宁知越名声,便称说他的病没有那么重,也已喝了药,睡一觉就好了,让她回屋里,若真担心,就敲敲墙壁,他会回应的。
宁知越还是不肯答应,非得亲自看着,还拿被子将他裹得不能动弹。
虞循头晕,昏昏欲睡,也真的迷迷糊糊睡过去。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宁知越也没说,但他醒来时,宁知越抓着他的手无聊地摆弄着。
这件事过去几日,虞循都没觉得有没什么问题,只觉得宁知越像是有了心事,和来邢州前一样,但又比那个时候好。
他问了宁知越,宁知越只说有些事没想明白。
宁知越这么说,他就慌了,担心她旧态复萌,又想走了。
宁知越说:不是的,你等我想两日,到时候我再与你说。
虞循将信将疑答应了,过了两日,他下学回来,看到宁知越坐在书房门外发呆。
天寒地冻的,他也没用别的念头,就是不满宁知越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唠叨了她两句。
放在平日,宁知越要么嫌他啰嗦,要么就撒娇拿甜言蜜语哄他,这一天她就什么都没说,就乖乖由他牵着进屋。
等她喝了几碗姜汤,让她留心自己身体,得到糊弄的一声回应后,虞循确定她今日的确有点怪。
他很快想到宁知越前两日说的话,所以也没问,等着她自己说。
他到书案前写给家中的回信时也能感觉到宁知越在盯着他,当他抬头看向她时,她又欲盖弥彰地满屋子乱瞟。
虞循没管她,继续写信,过了一会,宁知越自己挪到书案对面,跪坐在褥子上,趴在书案边缘,一会看看他笔端扫过纸张,一会偷觑他,犹豫了一会,明知故问,“你是在给你阿爷、阿娘写信吗?”
虞循没抬头,嗯了一声:“前几日来的信。”
又问她:“你上次给你阿姐写信也是两个月前了,空了补上,不然她该担心你了。”
宁知越含糊的应了一声,顿了好一会,说:“你写吧。”
虞循笑她又偷懒,却也拿出一张空白的纸,问:“要写什么?”
宁知越看着他,“你写信,问我做什么……”
虞循觉得她又开始无理取闹,便故意说:“让我写,我可就要让阿姐知道你近来炼丹烧坏了两个陶炉,大冷天里还在河面上滑雪,险些砸破冰层摔进河里,没少胡闹……”
宁知越不高兴地撇撇嘴,“你写你的,扯我干什么。”
虞循开始没反应过来,他与宁知清能说的也只有宁知越,不提宁知越还能说什么。
但他看着宁知越直起身来,幽怨地看着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那是他们决定留在赤水村后第一次收到家中来信,阿娘问起他与宁知越的近况,又提醒他:哪怕如今是为了调整安抚五娘的心绪,婚事可以暂且不提,但你既已决定与她共度余生,也该与武安侯夫人或是她阿爷表明态度。你们在一处久了,无名无分的,总是于五娘声誉有碍,武安侯夫人最在意的就是她,你此前还有失礼之处,可别叫武安侯夫人以为你是个浪荡之徒。
信是给他的,但他也没防着宁知越,叫她看了个明白。
他正赧然想起当初不愿应承婚事,去越州途中逃走了,至今还未向宁知清赔罪,这边宁知越凑近他盯着他的脸大笑起来,“你阿娘说得不错,你确得哄哄阿姐。”
她顿了顿,又凑得更近,将头搁在他肩上上,侧脸对着他耳边轻声道:“不过这信现在不必写,我在之前给阿姐的信里替你说了许多好话,我跟阿姐说,待我要想与你成亲了,就由你写信去说服阿姐……”
他书案上装信的匣子最下层那封信就是在她说了这话后写下的。
虞循头皮发麻,摸不着宁知越是否是这个意思,看了她一会,问,“你让我写……给阿姐赔罪?
见他终于明白,宁知越没好气道:“那不然呢。”
虞循心中的喜意涌出胸口,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握着笔的手一哆嗦,撒的满纸都是墨点,手上也沾染了墨迹。
但他浑然不觉,满心满眼的欢喜望着宁知越,等宁知越转到他边上坐下,拉着他的手,给他擦去墨迹,他反手一把将他的手握住,默了一会,问:“你说这两日在想的事就是这个?你怎么会突然……”
突然就想到他们的婚事了。
宁知越不知道想到什么,连唰的一下红了,却故意僵着脸说:“就是看前些日子我和你先后病了,你要照顾我还得顾着外头流言蜚语,我要照顾你也得隔着一层,太麻烦了。”
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荒唐,但由她说来,也属合理。
不过,虞循还是不信宁知越只是因为这个就想到和他成亲,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不过也不着急,日后会有机会知道。
那一日,他俩一起商讨写给宁知清的书信,不止要给宁知清写,还得告诉他的爷娘。
虞循把先前写给他爷娘的书信作废,更早之前那封为提亲备下的书信也变得过时,只得重新写过,继而又字斟句酌给宁知清的信,写完后迫不及待地送出去,就等着宁知清的回信。
自那以后虞循心神更加不宁,宁知越却跟没事人一样,又开始上山刨土,下山挖坑的玩自己的去。
煎熬了一个月后,也就是半个月前,宁知清回了一封简短的信。
她没有接受虞循的之前去拜访中途逃走的道歉,却说成亲是大事,得当面说。越州不便见面,就在定在蜀州,让宁知越与虞循也回蜀州去。
信中没有说这婚事她答应还是不答应,虞循很是惶恐,宁知越却没想那么多,并且与虞循解释,“阿姐若是不同意,就不会让你和我在一起,也不会亲自去蜀州。”
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但虞循还是担心会出岔子。
石僧听完,也觉得虞循是杞人忧天了。
虞循沉默不言,宁知越便道:“反正我想好了就嫁给你,阿姐不许,那她得找一个比你对我更好,还让我喜欢的人。”
虞循顺着她的话问:“若真有这么一个人呢?”
宁知越白了他一眼,“真有这样的人,我都喜欢他了,还管你做什么。”
虞循握着她的手,只是笑了笑。
宁知越又问石僧接下来会去哪,无论如何怎样,也再去一趟蜀州。
难得一遇的喜事石僧自然也愿意凑个热闹,便问他二人打算何时启程回蜀州,到时写信问讯婚期,他们大婚之时他一定会去蜀州。
不过他到底没能去他们的婚礼。
永成二十一年八月,离宁知越和虞循婚期只剩一月之时,平南王终于率兵进攻京城,京中城门紧闭,严禁出入,一直拖到大周覆灭,大顺朝泰和元年,周陆然回到京中周家,从他那里得知婚礼的情况。
当时与他一样懊恼的还有周陆然的姐姐周熙然,她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宁知越只是宁知越,仅仅因她为宁知越不平而赌气,提早四个月得知婚讯却推拒不去。
**
宁知清对虞循没有什么不满的,对之前的事也没有那么小肚鸡肠放不下,她就是想知道宁知越的心思是怎样的。
在蜀州城外见到活泼狡黠的宁知越时,所有的担忧都化为乌有,她彻底放下心来,看向一旁拘谨忐忑的虞循,只淡淡道:“敏敏被你照顾的很好,但这顽劣性子没少给你惹麻烦吧?”
虞循头皮一紧,在武安侯府一众人促狭的视线里,他瑟瑟地笑着,只道:“她这样很好。”
对敏敏的认知不偏不倚,却又是纵容的态度,宁知清对他这个回答很满意,没有旁的疑问,见了虞焕与周夫人便开门见山谈起两人的婚事。
宁知清觉得她虽能对宁知越的事做主,婚事上细枝末节日后都能慢慢落定,但陈兴文尚且健在,宁知越的婚姻大事不可不告知父母。
宁知越神色淡淡补充了一句:“七郎已写信送往振州了。”
宁知清将宁知越的小心思看在眼里,也很满意虞循处事,“也好,就等着叔父来,礼数周全便可。”
如此拖延有近两个月,终于等来陈兴文和陈杰、玄素与姜盈盈母女五人。
虞循的去信写得谦逊明白,陈兴文早见过他,对他二人婚事并无异议,反而欣慰宁知越在此时还能想到他,于是在宁知清与陈兴文和虞循爷娘同力协办下,宁知越与虞循的婚期定在九月初十那一日。
大婚那日是个风和丽日的好日子,宁知越大早被人拉起来沐浴、梳妆换嫁衣,又要祭天地拜祖宗——虽则陈家与宁家的祖宗都不在蜀州,却也得依着俗例行事装装样子。
宁知越从来没有这么规矩过,一整套繁复的规矩下来已是心力交瘁,也就是念着今日是与虞循的大婚之日,咬牙认了。
终于捱到傍晚,虞循带着迎亲的队伍前来,宁知越举着团扇遮遮面,轻薄的扇面后,虞循身着大红喜袍,面若含春,迥异于从前温煦平和的模样,看得她心思荡漾。
虞循似乎察觉到她灼热的目光,勾唇点了点她的扇面,朝她伸出手,牵着她的手离开了这段时日暂住的宅院。
回到虞府又是一套繁琐的婚仪,宁知越早已晕头转向,看着虞循,他如何做她便随他一致,待行完同牢合卺礼,大礼既成,两人俱是精疲力尽。
但虞循还不能歇下,他还得去礼敬前来贺喜的宾客。
蜀州早已被姚珲攻占,虞循的阿爷也被卸去刺史之职,这两年来因大周皇帝和太子派人盯着,除了蜀州府衙的僚属,前来结交的人也没几个,如今被姚珲的人接管,未曾得到上头吩咐,也只不亲不疏的来往。
又因宁知越的缘故,这场婚事不便宣扬,除了武安侯府一众人与玄素、姜盈盈母女,前来祝贺的多是虞焕的故旧。
宁知越进屋便留意到新房内的陈设有些熟悉,与她在赤水村的卧房布局相似,其中也有他自己习惯的那一部分,看起来就像是将那两间屋子重叠在一起,只是看着这些,宁知越就觉得心里满满的欢喜。
再一转头看到虞循他脸上的疲惫,便知这场婚仪他也费了不少心思,不像她,有阿姐和阿爷帮她摆平。
宁知越心疼他,圈住他的腰身仰头盯着他,“别去了吧,也没几个人。”
虞循落在她身后的手微顿,似尚未适应,待看到她忽闪忽闪的眸子浸着一层时光,心里越发软了,回拥着她,温言哄着:“礼不可废,去还是得去的,但不会去太久。若是发了便先歇下,不用等我。”
宁知越撇撇嘴,嘴上不饶人的说着“谁等你”,圈着他的手却不肯送,两人相拥了一会,她也知晓不便再劝,只叫他快去快回。
虞循比她想的回来得快,她将头上的珠钗全都卸下,从净室洗漱出来时,虞循便在妆奁台边坐着看她拆解下来的珠钗。
听见动静,他转头,看着宁知越慢慢悠悠从里间出来。
长发披散垂落腰间,面上脂粉洗尽,又是他所熟悉的那张瓷白柔润的面庞,一身藕色寝衣松垮地直坠至脚腕边,突然发现他的存在,愣在原地一瞬,随即眉目染上喜色,没有一丝局促与羞窘,脚下迈着轻快的步子向他走来。
就在半个时辰前,他已看过宁知越盛装的模样,美貌自不必说,但让他心颤的是她看向他的眼光,清澈灵动,犹如一只小鹿在他面前欢快地跳着,肆无忌惮地宣扬着她的欢喜。
一如当年在邢州,他在冷寂苦寒的大雪冰封中看到她的第一眼,她微张的眼眸里跳跃着情绪,是那样的生动活泼,惊愕、疑问、叫嚣、安宁……让他见了一面就永远记在心里。
虞循撇开眼,忽又想起什么,面上微热,站起身,朝她伸出手……宁知越忽然顿住步子嗅了嗅,雀跃的眉梢紧蹙起来,瘪着嘴,不满地看着他。
虞循似有所觉,抬了抬手,朝她展示袖摆内侧大片暗色,“只饮了两杯,余下的都洒在身上了。”
宁知越纳罕地看着他,想不出他竟也学得表里不一。
虞循自己也笑了,拂了拂袖,自己也觉得身上酒气太重,便叫她先去歇着,他去换身衣裳。
等他从净室出来,便见宁知越盘腿坐在床榻上,一直手肘搁在腿上支着脸,入神的思索着,时而露出惊奇的神色,直到他靠近,她才坐直了身子,拍拍床榻边上的位置,示意他坐下。
她的目光一直锁定在他身上,笑得有些神秘,某一瞬里,他都觉得,如同她突发奇想与他商量要去山里挖矿石铸剑那一次一样,她此刻正在酝酿着另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计划。
虞循惶惶然坐下,心中原本生出的旖旎心思顿时散去。
他此时很想提醒她,今晚是他们的新婚之夜,即便他们已经熟稔到不必含羞带怯,但也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大煞风景吧?
宁知越不知他心中如此多弯绕,待他坐下,一把攥住他的手抚在她脸上。
宽大温热的手掌抚在滑腻柔嫩的肌肤上,虞循心口猛颤了一下,手也随之抖动。
宁知越也察觉到他的异象,却是极为欢欣地望着他,问:“你是不是也觉得很惊奇?咱们竟然真的成亲了。”他逃过一次亲,她也不辞而别过一次,又经历了汜州那般轰动的一件事,他如此中正规矩的人,竟真追随她,一齐走到了今日。
虞循松了一口气,想到她的话,心内也甚是蔚然与满足,记起赤水村里她突然的转变促成今日的局面,不由得好奇起来。
他顺手掐了一把她的脸,又反手握住她的手,喟叹道:“是啊,能娶到你真不容易,我等这一日等了许久,就是不知赤水村里你明明前一日还玩得不亦乐乎,怎么忽而就记起咱们之间的婚事了?”
“什么叫忽然记起,我一直都记得的,反倒是你,这种事你还等着我来提,我若是不开口,你难道打算这辈子不娶我了?”
倒打一耙竟还理直气壮,虞循眸中掩不住的笑意,反问她,“不然呢?你不是偷看过我那封求亲的家书,难道不知我更改过多少回?你不松口,我怎敢唐突你。”
“谁……谁偷看了,明明是你非要在我面前写信,我想不看到都不行,况且,你都没亲口与我说,我怎么知道你是自己写着玩,还是真想娶我……”
“我想娶你为妻……”虞循敛了笑意,郑重其事地盯着宁知越,解释道:“我想娶你为妻,很早之前……尚在邢州之时,你若再晚半日离开,我便会去找你,问你是否愿意嫁给我。第一封求亲的信就是在那时写的……我想着你若应了,就告知阿娘,请阿娘去提亲……
“后来汜州又遇上,我也一门心思地想,你还愿意骗我,便是心中有我,你做成你想做的事,心里便有余地来想想我,我可以一直等下去……再后来也是如此,我想你好起来,解开心结,至于婚事……能做选择的只有你……我只愿意娶你。”
宁知越咬着唇,眼瞳紧缩,心中满是歉意与感动。那些年里,虞循照顾她太多,而她却很少为他做过什么。
她往虞循身边挪近些,倚入他怀中紧紧抱住他。
“对不起,我……”
“别说对不起……”虞循抚着她的背脊,轻声道:“为你做的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哪怕你得到了许多,这是我自己为了让你看到我的真心做出的努力,你只是选择了我,用不着为这些事愧疚……唔,若真觉得抱歉,就告诉我如何起了成婚的念头。”
宁知越本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听了他后半句话,顿时将那些泪都逼了回去,嗔了他一眼。
缓了片刻,抬头见虞循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她,忽然生出些许不自在,偏又不想避开,只得贴着他的胸口,艰涩开口,“就是你感染风寒,病倒的那个夜里……”
那日夜里,看着卧床昏睡的虞循,她不由得想起不久前生病的自己。
那时候,她脑子昏昏沉沉,却是知道一直陪着她,喂她喝药的人是虞循,哪怕到了夜里,明明他不在屋里,可她能感觉到虞循一直在她边上,只是隔了一堵墙。
昏沉中思绪迷乱,她反复记挂着这堵墙时心中生了怨怼,为什么要多出一堵墙来?
迷迷糊糊间,她琢磨起如何消除这道墙。拆了?虞循还可以重新起起来;忽略它,与虞循同住一屋……这也不太妥当,孤男寡女,他们还没成亲……
成亲……
就是这时,她生出成婚的念头,一个能让她与虞循更亲近的念头。
但这念头只在脑子里闪现了片刻,沉闷的钝痛使她很快忘了这件事,待清醒过来,他已在身边,似乎没什么可需要变动的。
直到了虞循生病。
她没他那么多顾虑,也不管什么规矩,反正她就是得看着生病的虞循。
等他睡下后,她守在榻边,细致地用目光描摹他的面容。
他的脸白皙中浮着浅红,睡着时眉头也微微皱起,面朝着墙那一侧,只因她一直握着他的手,他的身体没有转过去。
这让她想起过往的每日夜里他们是挨得如此近,却又因这堵墙将他们分隔的那么远,于是,病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在脑子里回转,越发觉得成婚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她也没有那么快就拿定主意,她见识过的夫妻不算多,熟识的似乎只了解爷娘与阿姐、姐夫。
阿姐和姐夫是婚后日久相处生出的情愫,与她和虞循不一样,阿爷和阿娘倒是从成婚前就喜欢,但后来阿爷对阿娘也变了……
她不大相信虞循会变,可他到底是个人,人的想法总是瞬息万变的,她觉得这种事还是得多多探究探究才能有准确的判断。
纠结了半夜,想着想着,她也记不得自己是何时睡过去的。
她只记得夜里觉得冷,身侧有一处热源,她便一劲儿往那处钻。后来那处热源剧烈起伏,恍惚间她听到了虞循的咳嗽声,顿时惊醒,这才发觉自己竟在睡着后钻进了虞循的被子,将他当做暖炉抱着。
夜深人静,虞循也在昏睡之中没有醒来的迹象,无人注意到她羞红的面容与虞循发热的脸几乎无异。
她也没有急着从暖烘烘的被子里出来,反而是趴在他边上,盯着他的脸看起来。
原来撤掉那堵墙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这样的近,可以日夜都不用分开……
虞循没想到那一夜还有这么一出,此刻她紧拥着他的身躯散发出的温热使他恍如清醒地置身于那一晚,他不禁暗叹上天对他的眷顾,那一晚后,宁知越决定拥有他,而此刻,他们已经得到了彼此。
他从怀中捧起宁知越的脸,一动不动、仔细地端详着他的心上人、他的妻子……
宁知越也转动着视线,从他的眉眼流转到鼻唇,忽而心思转动,攀着虞循的脖颈,慢慢将自己的唇贴上他的。
突然,虞循低下头,先她一步在她唇上轻啄了一下。
宁知越睁大眼,眼中的愕然压不住嘴角上扬的幅度,揶揄他,“你变了,变得不守规矩……你从前可不会这般轻薄我。”
“轻薄?”
虞循又贴着她的唇落下一吻,却不急着撤开,唇齿相依间,他的声音似从喉头悠荡而出,“从前是从前,现在咱们已是夫妻,这不正是夫妻间的规矩?”
说罢,托着她的后颈,又深吻下去……
**
京城分别之后,再得知宁知越与虞循的下落便是在后来周陆然给他的回信中。
宁知越与虞循成婚后,送走宁知清与陈兴文等人,在蜀州待了不及半月便再度离开。
周陆然要回京城一趟,他们不便同行,便想着去过京城,再去寻邢州城外赤水村的下落。
然他去时已逾两月,到了村子里方知他们俩并未回来过,此后竟失去两人踪影。
但石僧与陈杰通信甚密,又从陈杰那儿得知宁知越与虞循寄去书信,称他二人去了青州,暂在那儿落脚。
他得了信,趁着贩货的空闲走了一趟青州,打听得二人下落,寻去时又已人去楼空。
此后这类事常有发生,石僧总是与他们错过,也就渐歇了寻人心思。
左右他们两人相伴,永成佳侣,他又何必前去打扰。
若是有缘,总有再会之时。
打来了振州,他与陈杰年纪相近,又有行商的打算,与陈杰颇聊得来。
陈杰到底是从小耳濡目染,与经商一道颇有自己的见解,于石僧算是前辈,只因陈家的过去,陈兴文怕他重蹈覆辙,也就不愿他将铺面扩展,只求能养家糊口就足够了。
陈杰知晓父亲的心结,他自己心中虽不赞同阿爷的想法,但只在一处据守坐商,也不是他心中期望的愿景。
石僧与他说了自己的行商打算,这正合陈杰的意,但宁知越已离家,陈兴文的病将有起色,他不好也在此时离开。
他与石僧商量,石僧去行商,他出本钱,还给石僧介绍可靠的商队,石僧则替他走访不同州府有特色、风情,为来日他所筹谋的事业做准备。
虞循和宁知越离开之后不久,石僧也随着从振州出发的一支商队离开,直到半年后才回来。
那段时日,玄素和姜盈盈母女三人就暂且住在陈宅,在振州待了一段时日,等他带回外面的消息:姚珲得平南王助力,一边调兵围困袁志用,另一边正式与朝廷宣战,如今各州府多已处于战火之中,有的投靠姚珲,有的尚在顽抗,还有的在观望。
朝廷颓势已显,皇帝病重久不问政,太子监国却病急乱投医,向北地狄人借兵,扰得将将休养生息稍见起色的北部诸州再次动乱,不少这百姓举家搬迁逃亡……
朝廷兴起败落多少回,总是百姓在受苦,玄素和姜盈盈心有怜悯却无力相助,听了这些只是徒增烦恼,便只问石僧有没有见到宁知越和虞循。
石僧很遗憾地摇头。
宁知越离开振州后也给他们来过信,仍旧是虞循写的,那已是他们离开之后的两个月。
信写得很简短,说途中遇到许多流亡之人,他们随行其间,行得艰难,好在快到蜀州,也没受伤病侵扰,只是难寻到送信之人,听闻有人要往振州去,便写了这封信先报平安。
石僧离开振州后,也特往蜀州去了一趟,宁知越与虞循未曾见到,倒是偶然遇见了宁知容与姚琡。
这两人见到他很是惊讶,知晓他那时是留在慈安寺与玄素待在一处,不止问了些当年案情的旧事,还向他打听过玄素的下落。
他们说,他们是从姚珲起兵时离开地越州,那时姚珲以宁知越受皇帝欺压利用为名,迫使平南王背离皇帝而出兵,宁知清毅然与宁家和平南王府决裂,他们二人不愿意屈从于姚珲,继续留在宁家和王府等同于与姚珲为伍,便离了家一直在外漂泊。
他们本想去汜州,但那时汜州已被袁志用占据,他们身份特殊,不好入城,打听得玄素早已不在寺中,却不知其下落了。
后来他们又想起虞循自从慈安寺那件事之后不辞而别,此后一直不知去向,连玄素都没有带上,又猜想或许这次战乱之后玄素跟他一起离开了,便想着到蜀州来打探消息。
石僧从两人颓然的面色中看出他们并未得到想要的答案,且听他二人的话中大致的意思,阿商与周陆然一同出门去寻虞循的下落去了,他俩也打算去寻人。
虞循的阿爷都不曾与他们俩说实话,石僧觉得自己最好不好自作主张告诉他们实情,但他对阿商和周陆然出门寻虞循这事颇感惊讶,难道他们俩也不知晓内情吗?
虞家没了熟识的人,石僧便也不曾去拜访,与宁知容和姚琡告了别,便随着商队继续往北行。
说来他那时运道似乎不错,比宁知容和姚琡幸运得多,离开蜀州在去益州的路上便遇上了在那里暂作停留的阿商和周陆然。
石僧早想着与周陆然的约定,虞循尚在振州之时,他就知晓周陆然也去了蜀州,去蜀州也是为了见他,却不想在他乡偶遇,这比预先的期盼更让人惊喜。
三人寻了一处食肆坐下来,寒暄过一阵,石僧看出来周陆然确实不知他所认识的宁知越与玄素并非一人,阿商却是知道内情的。
周陆然听阿商与他谈论起这二人的下落,方才有了一点头绪,缠着两人讲了全部内情,惊得久久不能言语。
趁着他呆愣的劲儿,石僧便与阿商打听虞循与宁知越去了何处。
奈何阿商也为此事烦忧,他说:“家主被贬之事你们当也知晓怎么回事了,我们自搬来蜀州,府外常有人盯守,为的便是找到郎君。家主料想郎君得知他被贬之事必会跟来,便早早安排人去拦堵郎君,并未让他归家。”
前去拦堵的人确乎见到了虞循与宁知越,带回口信,说他们打算往北去,待寻了落脚地再传信告知下落。
虞焕遣了阿商照看周陆然外出游历,他与周陆然便想着去寻虞循的下落,但这战火纷飞的,北边多少人往南逃,难寻人不说,还怕他们出事了,他也是愁得很。
得了这个消息,石僧便觉得这一趟怕是难见到宁知越和虞循,他带来的货物也贩售得差不多了,要带回振州的货物商队里也有人采办齐全,也该返程回振州了。
周陆然颇想他随着他们同行,但石僧拒绝了,他如今有正经行当的活计,玄素和陈杰也都在等着他的消息,可不好一走了之。
周陆然与阿商没强求,短暂相逢后再度分别,各自踏上了各自的前程。
宁知越和虞循完全失去了消息,玄素日日担忧,可战乱之中,她带着姜盈盈母女也不好去寻人,于是只得作罢,相信宁知越和虞循二人不至于在混乱的时局中找不到属于他们的容身之地,也托嘱石僧在外时,时刻留心打听。
之后两年里,石僧数次离开又回到振州,历时两年,一直无甚收获,宁知越和虞循也没再寄回书信,众人心思沉重,总会生出不好的念头。
但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石僧又一次带着众人的希望离开振州,在大周已经四分五裂的国土上绕了一圈,绕回到邢州时,途径一处山色秀丽的村落时,宁知越突然从山林中窜出来,出现在他面前。
那时已是永成二十一年孟春,邢州尚存于霜雪冰封之下。
因受北地狄人所扰,前两年里,北边一直为行商的禁忌之地,凡有商队经过,无一不是失了音讯的。
石僧才跟着商队行走两年,没那个本事与胆量贸然冲到这么危险的地方来。
但在去岁,平南王稳住占据江淮一带,姚珲也开始围剿袁志用,大周被他们从西到东分隔开来,袁志用被迫南侵,姚珲仍步步紧逼,平南王则开始北上,在彻底倾覆朝廷前,他得击退大周朝廷最后的依仗——北方狄人。
平南王率领的兵将势如破竹,长驱直入击退狄人,邢州已趋于安定了。
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如今的趋势任谁都能看出姚珲取代大周只是迟早的事,往邢州走一遭,并非极为险要,他与姚琡和宁知容也算有了些交情吧?借着这一层关系,安危是不成问题的,就是得问问良心上过不过的去。
宁知越是他的恩人,而她的遭遇又是姚珲等人一手促成,从道义上讲,他该与宁知越一同义愤填膺反对姚珲,绝不与这群人为伍,但他对大周这些过于僵硬的教条也并不熟悉,在他看来,借着姚珲的势赚钱与他为宁知越不平并不冲突。
姚珲又不认识他,而日子却还要过下去,在乱世中活下去,还有活得自由自在才能在余生的日子里有心有力的去骂他。
于是,他纠集了几个有胆量的伙伴,一同踏上了这条险路。
那日正是大雪尘封万物之后,郊外寂静无声,只有商队驮着货物的车马压过厚厚的雪层发出沉闷的吱呀声。
天寒地冻,石僧将头脸用风帽罩住,身上皮绒袍子裹得厚重,行动都显迟钝吃力,他与其余几人静默坐着,谁都没想出声。
就是这时,远处雪地里窜出一个灵巧的影子,乍一看以为是闻声而来的山兽,几人心里惶惶然,都跳下车来,操了家伙什,找准方向准备分开逃。
再一定睛看,那团影子像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年轻娘子。她身上罩着一件素色袄袍,臂弯里挽着一只竹篓,跳跃奔跑间龇牙咧嘴得模样,还有被狂风吹乱裹着面颊的头发,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座山里跑出来的野人。
她一路急窜到村口,那里不知何时钻出两个不及她腰身的孩童,一个费力地帮她拎过竹篓拖到边上草丛堆里,另一个伸出一截短手,从头到脚地指点着她修整自己的仪容。
一番手忙脚乱地修饰过后,那娘子恢复了端庄秀丽的模样,一边伸头往村子里张望,一边与那两个孩童反复确认自己外形上的疏漏时似乎留意到茫茫雪地上突然出现了一支商队,偏脸看过来……
石僧以为自己眼花了,那年轻娘子两颊与鼻头冻得通红,眼珠滴溜溜地转着,那样灵动而活泼的模样即便是从前在伊州也没在宁知越脸上见到过的,但那张脸……救他脱离苦海的那张脸,他一直记得。
竟然是宁知越……
他初时还不敢确定,本想上前去问问,宁知越已转头与两个小童说了句什么,继而飞快地往村中跑去,人不见影了,她的声音又从村子上空飘出:“这儿,我在这儿……”
声音间断了一会儿,像是在回答什么人的问话,她极力辩解着,声音又离村口近了些:“没去……天这么冷,地都冻住了,我去山里做什么……”
……
“……真的,我也觉得怪呢,这雪积了这么厚,竟还有商队经过……我就是好奇,去看看他们都卖些什么,一会儿就回来了,没想到你这个时候回来了……”
宁知越的声音越来越近,石僧几乎可以确定就是她,与她回应着的那个声音也渐渐清晰,他也印象深刻,确是虞循无疑。
石僧惊喜地拖着两条腿往村口挪去,展眼便见宁知越被一件雪青色斗篷罩住全身,她攥着虞循的胳膊,急不可耐地拖着他往外拽。
“快点……待会人要走了……”
话音未落,宁知越与石僧都看到村口立着的他,脸上有片刻愣忡,石僧后知后觉想起自己脸都被遮住,忙扯下风帽,露出一头显眼的红发。
宁知越认出他来,惊奇地呼了一声,“呀,怎么是石僧……”转念想起自己什么,瑟缩着往身边看去,虞循也无奈地看着她。
宁知越嘻嘻一笑,无辜地眨眨眼,转向石僧惊喜地问道:“你怎么找到这儿来的?你竟开始行商了。”
她一边说着,一边一挥手,招呼着石僧与几个同伴往村子里去。
他们在村子里有一个单独的院落,院子方方正正,正中两间挨着的屋子是两人的卧房,左边一间小屋连带一片茅草青瓦搭建的棚子,右侧也有一间屋子,用作书房。
石僧进院便瞧见棚屋下架着层层的簸箕,宁知越说,那时他们之前晒草药的,天冷了,便都收起来了。
进了屋,虞循便去厨房烧水热茶,宁知越则在屋里拉着他问东问西,打听玄素与姜盈盈、还有她阿爷与阿弟如何。
石僧如实回答了,还将自己第一年行商时先后遇到宁知容、姚琡、阿商和周陆然的事都说了。
提起这些旧人旧事,她脸上没有丝毫黯色,讲述这两年的经历时也是眉飞色舞的。
宁知越说,绕开蜀州后,他们便往北走,本来北边也不安稳,不该去的,但虞循说起邢州是他们初次见面的地方,她也在邢州结识了周熙然等一群朋友。虞循本想带她回来看看,有周熙然和她们的闺中好友陪着她,也可让她开心些。
只是他们没想到,那时因狄人出没,邢州不甚安稳,周家已从邢州举家搬迁到京城避祸,周熙然那群伙伴们也走的七七八八。
没了熟人,他们又商量着往南走,先去越州,再回振州看看,倒没料到途经这座赤石村时,就留在此处了。
那时已是凛冬,战乱之中,城里城外许多人都背井离乡逃命去了,留下来的多是年岁长的老人。
赤水村也不例外。
留下来的老人年岁高,身子羸弱,冬日里吹了会冷风便伤寒加身,卧床不起,都是顽力撑着,挨过一日是一日。
乱世里难有生计,这些人没银钱找大夫,去了城里也寻不到大夫踪影,请不回大夫,就只能继续捱着等死。
虞循会些简单的医术,普通的风寒发热尚能治一治,他俩瞧着这些老人可怜,便留下来照料,想着至少帮他们熬过这个冬日。
但后来的形势由不得他们决定。
此后每日每月,因战火流离失所的流亡者数不胜数,在远房还有亲眷的尚可前去投奔,孤苦无依的就只能四处漂泊。
见此惨像,虞循便与村里人商量,将那些无处可去的人收容到村子里,安顿在无人的空屋里住下,虽难抵祸乱,但到底是一处安息之地,也能勉强度日。
宁知越起初不大愿意,青予这一前车之鉴带给她的伤痛并未消弭,没人能保证救下的这些落难者会不会在缓过劲后朝着他们咬一口。
虞循没与她说道,只与她在村口看着来往的难民。
那些人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衣衫单薄沾满尘土,有的衣不蔽体,冻得青紫生了冻疮的手脚裸露在外,还有的瘦骨如柴,双目无神,鼻唇边吐露的热气微弱,恍若被驱策的行尸走肉……
宁知越看着这些惨象只待了半日,心中筑起的坚硬堡垒被全部击垮。
纵使日后难料,可现在在她眼前挨饿受冻的都是活生生的人,她做不到见死不救。
开始,她还是不愿与这些人有直接的接触,虞循与村民将这些难民安顿下来,她则在厨房看着灶台,盯着驱寒的姜汤,治病的药罐,送汤药时也是能不说话就不说话,能避开眼就绝不多看。
后来时节转换,天渐渐暖和,村子里救下的难民走了大半,留下来多是孤苦无依的妇孺。
虞循不便与这些妇人来往过甚,只得请她帮着安顿。
这种请求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她从人后转到人前,已是一大突破,而后,虞循不止于给这些人看病疗养,还为那些半大孩子们的未来着想。
他决意教他们识字,可村子里断文识字的就他们二人,当他研习精进医术为村民看诊时,她就得更费心力去应对十来个已从饥寒交迫中走出来的顽童了。
就这样,他们俩时常从早忙到晚,过去那些在她心间萦绕的恐惧也渐而在这些时光中消无声息地退散。
最初一年里,邢州还算得上安宁,赤水村里邢州城有些颇远,没有城中那般恐慌。
村子依山傍水,地里可种庄稼,山中可摘野果,狩猎野鸡,水中可捕鱼虾,如此恬静安宁的环境可算得上世外桃源了。
在村子住下来后,他们也往蜀州、越州、振州写过信。
蜀州与越州来往人多,他们与虞家和武安侯府的通信不曾断过,只振州太过偏远,寻常商队鲜少到经过邢州,更无人往那偏僻地界去,好容易送出一封信,最终也都如石沉大海一般,再没音讯。
宁知越也怕玄素担心,但他们也同样担心透露了行踪使得朝廷的人找来,只好就此作罢。
去岁平南王与狄人在邢州打了一仗,将狄人赶了出去,邢州城里太平了不少,他们才重又传信去了振州。
石僧了然:“我离开振州也有大半年,想必他们已经收到信了。”
宁知越点点头,又继续说:“”四哥和姚琡我们也没见过,也没听阿姐提起过,想必是一直没有回去过。不过也没事,他们找得到我也不会避着,找不到就当没这个缘分。若你再碰到,他们问了你就照实回答,不问你也不管。”
听她如此说,石僧就想姚珲来,心虚地问她可会介意他借姚珲的势行商。
宁知越睨着他,“你行商是为了自己,又不是为他,有什么不行的。你日后回了振州,只管与阿杰说,从前那些事记在心里就行,不必赌气与他们对着来。我是这辈子不愿与他们见一面,但你们出门在外有人庇护总是好的,就当是替我出一口气,尽管借他们的势为己用,最好磨磋他们一番。”
石僧眼皮一跳,总觉得宁知越放下过去是真,但这劲头大有些恶趣复仇的意味。
正逢虞循从外头进来,听到宁知越这番话,给几人斟满热茶,在宁知越身边坐下时,低声且无奈地让她收敛点。
石僧不解地看了看两人,虞循想起什么,唇角勾起似有若无的笑意,“宁三郎来过赤石村,不过没见阿越就离开了。”
石僧大感惊讶,宁知明找来不就是知道……
其实也正常,武安侯夫人都能识破宁知越于玄素一起编造的谎言,宁知明也不会不知,宁知明知道……那不是姚珲也知道了?
不过知道了也没什么,平南王部下被鼓动谋反正是因皇帝威逼利用宁知越,对平南王府和宁家已生杀心而自保,姚珲还想继续正当征讨皇帝,要么真杀了宁知越,要么就继续瞒住宁知越还活着这件事。
那宁知明找来是……
杀怕是不大可能杀,武安侯夫人知道了可不会饶了他。
再说他也走了……那就只是来看看宁知越近况如何的?这迟来的关心也有些多余了吧,难怪宁知越如此愤懑。
石僧看向宁知越时小心翼翼,宁知越冷哼一声,表现得毫不在意,“我收敛什么,是他自己要来的,来了又不敢见我,可见他心虚至极。不见也好,反正见了他没好事……”话至此,忽然顿住,眸中一亮,转望向虞循,往他身边倚去,神秘兮兮地笑说:“也不是没有好事。”
复又攥住虞循的手,脸上是难掩的喜意,与一脸茫然的石僧道:“我们要成亲了。”
意外的惊疑,却也是理所当然的事,石僧与几位同伴很为他们高兴,却还是不明白与宁知明有什么关系。
虞循便解释:“去岁冬日里,我们得到消息,平南王的军队要北上,当时我们便想过,若是继续留在这里很容易被发现,商量着要不要离开……”
那时候,宁知越的心思已经完全回正,虞循从她的言行中窥见了她年幼时的淘气和任性,她说什么也不肯走,更是怒气冲头,大有与姚珲和平南王正面交锋,一较高下的念头。
虞循没给她这个机会。平南王的兵士入驻邢州之时,随处可闻兵戈相交的铮响,为避灾祸,他提议带着赤水村村民往山间洞窟藏身,待战事平息,再回到村里。
而实际上,村子里,甚而在赤水村方圆十里内都未遭受战火摧残。
虞循起初也觉得奇怪,但未及多想,在回到村子继续安居后半个月,他去村口一户村民家中看诊完出来,正要回家中去,看到了村子外驻足不前的宁知明,这才明白,他们早就知道宁知越在这儿,故而未使赤水村遭受战乱。
虞循并未见过宁知明,但他与宁知行和宁知容很像,加之他身上那份不羁的态度,他还是猜出了他的身份。
他犹豫了片刻上了前,问他来做什么。
宁知明没回答,甚而也没看他,只望着村里的某一处——那是他与宁知越如今的家所在的方向,问:“敏敏可好?”
虞循想了想,如实回答:“很好,不过……还没原谅你。”
宁知明“嗤”地笑出声,目光出神地望着那一处,像是想起了过往一般,“这不像你会说的话,倒像是敏敏的口吻……这样听来,我是真信她如今过得不错了。”
虞循以为他会想见一见宁知越,但他没有,说完那句话就转身准备走。
虞循叫住他,“你不去见见她,该说得话总得说了。”
宁知明偏过头,脸上仍是那副漫不经心的表情,盯着他。
在那短暂的对视中,虞循看到他眼中的不解,不知是为他的提议,还是因他。
好一会,宁知明呼出一口气,“不见了,事情已经发生,现在道歉也已经晚了。”
话落,他往外走出几步,忽又停下,再次扭身问道:“你打算让敏敏随你一直待在这个村子里?”
虞循听出他话音里劝他归顺的意思,忽觉宁知越多年的伤心愤恨实在多余,这样的人就该当他不存在。
“教书育人,救死扶伤,也没什么不好的。”
宁知明仍是笑,“又是为了敏敏?”
“不需要为了谁,只是我在努力和她在一起的时候,以这种方式解决我们之间的矛盾。”
“从前以为你也迂腐古板,倒是挺有主意,不过你们之间的矛盾看起来不少,不然何以到了今日还没有成婚。”
虞循心中一紧,呼吸微滞,“她才好转没多久……这件事不着急。”
宁知明又逼近一步,“是不着急,还是她从没提起过?看在你照顾她这两年的份上,我提醒你一句,敏敏性子直率,喜欢就要得到,不喜欢的理都不会理。以这两年来看,她的确喜欢你,但这喜欢的程度……若不是她心中仍对你有顾虑,便是她喜欢你的程度并不足以叫她甘愿嫁于你,你觉得会是哪一种?”
虞循承认,宁知明是了解宁知越的,但他说的这两种情形在他看来都不可能,因为宁知越只是单纯忘了这件事……
接纳了流落至此的难民后,宁知越逐渐改了心性,在日复一日与年幼孩童一起玩乐、斗智斗勇的日子里,她的顽性也重又显露出来。
最初在邢州相识的那三个月里,他就留意到宁知越的志趣广泛,而且偏门别类,叫人甚为意外,这一回就大不一样,他是甚为不解。
初定下教孩子们读书时,他与宁知越一同往城中去了一趟,打算采办些笔墨纸砚,再挑选几本启蒙书籍。
书铺里,他要的书策都已挑选完毕,宁知越兀自在角落里蹲着,手里捧着一本书,看得正起劲。
他粗略扫了一眼,是一本志怪传记,神鬼妖怪,尽是传奇故事。
宁知越能静心看看书,即便是闲书,也是件好事,他乐见她自己寻些趣事玩乐,便提议将那本书买了回去,却不曾想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探寻书中怪异之事。
然而,宁知越也并非相信向往神鬼妖怪这些异闻奇见,她是心血来潮的喜爱上其中的技艺,譬如因巫族长生秘术学筑泥俑、因争夺天外玄铁的剑客而突发奇想要铸剑、因仙人以丹药起死回生兴起炼丹……
于是乎,她开始常往山中钻,今日挖陶土,明日采矿石,消停些的便是在家中厨房生火煅烧金石,煎煮草药,或来与他探讨医书里药石的用法。
若只是后者也就罢了,偏偏宁知越极爱进山,被他阻拦过几次,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待他离了家,霎时不见人影,有时甚至会安排几个孩子替她盯梢,没发现时抵死不认,被戳破了就甜言蜜语地哄他消气。
宁知越如此忙碌分不了神,他更是留心注意她,忘了被他收藏在书案边存放信件的匣子里最底下那封没能给阿娘寄出的信——一封只待宁知越答应,便让阿娘去越州提亲的书信。
**
宁知明走后,他将宁知明来过的事告诉了宁知越,当然,也略过了婚事这些话。
宁知越大为火光,本来在屋里将自己埋在纸堆里看得认真,顿时怒气涌上头,连件夹袄都没披,就跑到村头,追着路上单串脚印,跟了过去。
人是没找到,但她也没闲着,在空旷无人的雪地里骂了宁知明半个时辰,任虞循怎么劝都劝不动。
虞循怕她冻着,给她拿了斗篷裹着硬抱回去,回去后又在她边上多添了一个炭盆,煮了姜汤,看着她喝下才放心。
谁料,到了夜里,她就发了高热。
宁知越昏昏沉沉熬了一夜,第二日虞循出门前依照往常惯例在屋外与她交代别往山里去,要去也等着他回来一起进山。
然而等了许久都没有回应。
从前宁知越也有冬日起不来床的习惯,反正也无事可忙,比起她偷摸进山,在家中睡久一点也无甚要紧的。虞循由着她,只嘱咐她别睡太久,记得起来吃点东西——早食都备好在炉灶上热着。
寻常宁知越起不来也会回应一句,但那一日他等了许久都没听到动静。
顾不上男女有别,他敲了敲门,没听见回应进了她屋里,掀开床帐,见她烧的通红的脸。
好在她身子还算康健,家中也有风寒的草药,他煮药,喂药,又请邻居葛大娘夜里在她屋里看护。
连着两夜,他夜里也不敢歇息,怕邻居大娘看护宁知越时睡着了,就一直留心了隔壁屋里的动静。
那几日他颇感庆幸,当初宁知越怕他离开,为安她的心,他将两人的房间调到一处,只除了在振州陈家时分开了四个多月,这个习惯之后一直延续,到了这个村子里,搭建这座屋子时,他也特意将两人的卧房挨在一起。
宁知越的屋里的布局与他是一样的,不过是对称安置的。
从前住客栈,就算屋子挨着,但屋里布局不同,床榻安排的位置也不一样,但这座屋子布置时,他和宁知越特意将床榻挨着同一堵墙的两边。
本来是为了防有狄人入侵,或是遇到山匪祸患之类的事,能及时提醒,后来却是他和她到哪都不分开的一个举措,夜里她睡不着时,可以隔着墙说话,想确定他在不在时,敲一敲墙壁,就能得到回应。
就如现在,她生病之后,他只需坐在榻上,就能留心她那边的动静。
如此心细的照料了两日,宁知越病情有了好转,又调养了几日,就大好了。
本来这只是一桩小事,过去了就不用想了,但隔了两日,虞循忽觉头脑昏沉,隐有感染风寒之象。
宁知越见了,就如她病时虞循照看她时那样,也敦促虞循回屋歇着,让他给自己开药,她去取药,盯着熬药,看着虞循喝下,又守着虞循睡下。
她没虞循那么规矩,也不觉得找个人照顾能比她亲自看着更放心。
白日里虞循没过多劝她,到了夜里,他怕宁知越刚好不久又因照顾他重新染病,也怕被人知道他们深夜共处一室,坏了宁知越名声,便称说他的病没有那么重,也已喝了药,睡一觉就好了,让她回屋里,若真担心,就敲敲墙壁,他会回应的。
宁知越还是不肯答应,非得亲自看着,还拿被子将他裹得不能动弹。
虞循头晕,昏昏欲睡,也真的迷迷糊糊睡过去。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宁知越也没说,但他醒来时,宁知越抓着他的手无聊地摆弄着。
这件事过去几日,虞循都没觉得有没什么问题,只觉得宁知越像是有了心事,和来邢州前一样,但又比那个时候好。
他问了宁知越,宁知越只说有些事没想明白。
宁知越这么说,他就慌了,担心她旧态复萌,又想走了。
宁知越说:不是的,你等我想两日,到时候我再与你说。
虞循将信将疑答应了,过了两日,他下学回来,看到宁知越坐在书房门外发呆。
天寒地冻的,他也没用别的念头,就是不满宁知越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唠叨了她两句。
放在平日,宁知越要么嫌他啰嗦,要么就撒娇拿甜言蜜语哄他,这一天她就什么都没说,就乖乖由他牵着进屋。
等她喝了几碗姜汤,让她留心自己身体,得到糊弄的一声回应后,虞循确定她今日的确有点怪。
他很快想到宁知越前两日说的话,所以也没问,等着她自己说。
他到书案前写给家中的回信时也能感觉到宁知越在盯着他,当他抬头看向她时,她又欲盖弥彰地满屋子乱瞟。
虞循没管她,继续写信,过了一会,宁知越自己挪到书案对面,跪坐在褥子上,趴在书案边缘,一会看看他笔端扫过纸张,一会偷觑他,犹豫了一会,明知故问,“你是在给你阿爷、阿娘写信吗?”
虞循没抬头,嗯了一声:“前几日来的信。”
又问她:“你上次给你阿姐写信也是两个月前了,空了补上,不然她该担心你了。”
宁知越含糊的应了一声,顿了好一会,说:“你写吧。”
虞循笑她又偷懒,却也拿出一张空白的纸,问:“要写什么?”
宁知越看着他,“你写信,问我做什么……”
虞循觉得她又开始无理取闹,便故意说:“让我写,我可就要让阿姐知道你近来炼丹烧坏了两个陶炉,大冷天里还在河面上滑雪,险些砸破冰层摔进河里,没少胡闹……”
宁知越不高兴地撇撇嘴,“你写你的,扯我干什么。”
虞循开始没反应过来,他与宁知清能说的也只有宁知越,不提宁知越还能说什么。
但他看着宁知越直起身来,幽怨地看着他,忽然意识到一件事。
那是他们决定留在赤水村后第一次收到家中来信,阿娘问起他与宁知越的近况,又提醒他:哪怕如今是为了调整安抚五娘的心绪,婚事可以暂且不提,但你既已决定与她共度余生,也该与武安侯夫人或是她阿爷表明态度。你们在一处久了,无名无分的,总是于五娘声誉有碍,武安侯夫人最在意的就是她,你此前还有失礼之处,可别叫武安侯夫人以为你是个浪荡之徒。
信是给他的,但他也没防着宁知越,叫她看了个明白。
他正赧然想起当初不愿应承婚事,去越州途中逃走了,至今还未向宁知清赔罪,这边宁知越凑近他盯着他的脸大笑起来,“你阿娘说得不错,你确得哄哄阿姐。”
她顿了顿,又凑得更近,将头搁在他肩上上,侧脸对着他耳边轻声道:“不过这信现在不必写,我在之前给阿姐的信里替你说了许多好话,我跟阿姐说,待我要想与你成亲了,就由你写信去说服阿姐……”
他书案上装信的匣子最下层那封信就是在她说了这话后写下的。
虞循头皮发麻,摸不着宁知越是否是这个意思,看了她一会,问,“你让我写……给阿姐赔罪?
见他终于明白,宁知越没好气道:“那不然呢。”
虞循心中的喜意涌出胸口,激动得不知说什么好,握着笔的手一哆嗦,撒的满纸都是墨点,手上也沾染了墨迹。
但他浑然不觉,满心满眼的欢喜望着宁知越,等宁知越转到他边上坐下,拉着他的手,给他擦去墨迹,他反手一把将他的手握住,默了一会,问:“你说这两日在想的事就是这个?你怎么会突然……”
突然就想到他们的婚事了。
宁知越不知道想到什么,连唰的一下红了,却故意僵着脸说:“就是看前些日子我和你先后病了,你要照顾我还得顾着外头流言蜚语,我要照顾你也得隔着一层,太麻烦了。”
这个理由听起来有些荒唐,但由她说来,也属合理。
不过,虞循还是不信宁知越只是因为这个就想到和他成亲,一定还有别的原因。
不过也不着急,日后会有机会知道。
那一日,他俩一起商讨写给宁知清的书信,不止要给宁知清写,还得告诉他的爷娘。
虞循把先前写给他爷娘的书信作废,更早之前那封为提亲备下的书信也变得过时,只得重新写过,继而又字斟句酌给宁知清的信,写完后迫不及待地送出去,就等着宁知清的回信。
自那以后虞循心神更加不宁,宁知越却跟没事人一样,又开始上山刨土,下山挖坑的玩自己的去。
煎熬了一个月后,也就是半个月前,宁知清回了一封简短的信。
她没有接受虞循的之前去拜访中途逃走的道歉,却说成亲是大事,得当面说。越州不便见面,就在定在蜀州,让宁知越与虞循也回蜀州去。
信中没有说这婚事她答应还是不答应,虞循很是惶恐,宁知越却没想那么多,并且与虞循解释,“阿姐若是不同意,就不会让你和我在一起,也不会亲自去蜀州。”
这个解释很有道理,但虞循还是担心会出岔子。
石僧听完,也觉得虞循是杞人忧天了。
虞循沉默不言,宁知越便道:“反正我想好了就嫁给你,阿姐不许,那她得找一个比你对我更好,还让我喜欢的人。”
虞循顺着她的话问:“若真有这么一个人呢?”
宁知越白了他一眼,“真有这样的人,我都喜欢他了,还管你做什么。”
虞循握着她的手,只是笑了笑。
宁知越又问石僧接下来会去哪,无论如何怎样,也再去一趟蜀州。
难得一遇的喜事石僧自然也愿意凑个热闹,便问他二人打算何时启程回蜀州,到时写信问讯婚期,他们大婚之时他一定会去蜀州。
不过他到底没能去他们的婚礼。
永成二十一年八月,离宁知越和虞循婚期只剩一月之时,平南王终于率兵进攻京城,京中城门紧闭,严禁出入,一直拖到大周覆灭,大顺朝泰和元年,周陆然回到京中周家,从他那里得知婚礼的情况。
当时与他一样懊恼的还有周陆然的姐姐周熙然,她是那个时候才知道宁知越只是宁知越,仅仅因她为宁知越不平而赌气,提早四个月得知婚讯却推拒不去。
**
宁知清对虞循没有什么不满的,对之前的事也没有那么小肚鸡肠放不下,她就是想知道宁知越的心思是怎样的。
在蜀州城外见到活泼狡黠的宁知越时,所有的担忧都化为乌有,她彻底放下心来,看向一旁拘谨忐忑的虞循,只淡淡道:“敏敏被你照顾的很好,但这顽劣性子没少给你惹麻烦吧?”
虞循头皮一紧,在武安侯府一众人促狭的视线里,他瑟瑟地笑着,只道:“她这样很好。”
对敏敏的认知不偏不倚,却又是纵容的态度,宁知清对他这个回答很满意,没有旁的疑问,见了虞焕与周夫人便开门见山谈起两人的婚事。
宁知清觉得她虽能对宁知越的事做主,婚事上细枝末节日后都能慢慢落定,但陈兴文尚且健在,宁知越的婚姻大事不可不告知父母。
宁知越神色淡淡补充了一句:“七郎已写信送往振州了。”
宁知清将宁知越的小心思看在眼里,也很满意虞循处事,“也好,就等着叔父来,礼数周全便可。”
如此拖延有近两个月,终于等来陈兴文和陈杰、玄素与姜盈盈母女五人。
虞循的去信写得谦逊明白,陈兴文早见过他,对他二人婚事并无异议,反而欣慰宁知越在此时还能想到他,于是在宁知清与陈兴文和虞循爷娘同力协办下,宁知越与虞循的婚期定在九月初十那一日。
大婚那日是个风和丽日的好日子,宁知越大早被人拉起来沐浴、梳妆换嫁衣,又要祭天地拜祖宗——虽则陈家与宁家的祖宗都不在蜀州,却也得依着俗例行事装装样子。
宁知越从来没有这么规矩过,一整套繁复的规矩下来已是心力交瘁,也就是念着今日是与虞循的大婚之日,咬牙认了。
终于捱到傍晚,虞循带着迎亲的队伍前来,宁知越举着团扇遮遮面,轻薄的扇面后,虞循身着大红喜袍,面若含春,迥异于从前温煦平和的模样,看得她心思荡漾。
虞循似乎察觉到她灼热的目光,勾唇点了点她的扇面,朝她伸出手,牵着她的手离开了这段时日暂住的宅院。
回到虞府又是一套繁琐的婚仪,宁知越早已晕头转向,看着虞循,他如何做她便随他一致,待行完同牢合卺礼,大礼既成,两人俱是精疲力尽。
但虞循还不能歇下,他还得去礼敬前来贺喜的宾客。
蜀州早已被姚珲攻占,虞循的阿爷也被卸去刺史之职,这两年来因大周皇帝和太子派人盯着,除了蜀州府衙的僚属,前来结交的人也没几个,如今被姚珲的人接管,未曾得到上头吩咐,也只不亲不疏的来往。
又因宁知越的缘故,这场婚事不便宣扬,除了武安侯府一众人与玄素、姜盈盈母女,前来祝贺的多是虞焕的故旧。
宁知越进屋便留意到新房内的陈设有些熟悉,与她在赤水村的卧房布局相似,其中也有他自己习惯的那一部分,看起来就像是将那两间屋子重叠在一起,只是看着这些,宁知越就觉得心里满满的欢喜。
再一转头看到虞循他脸上的疲惫,便知这场婚仪他也费了不少心思,不像她,有阿姐和阿爷帮她摆平。
宁知越心疼他,圈住他的腰身仰头盯着他,“别去了吧,也没几个人。”
虞循落在她身后的手微顿,似尚未适应,待看到她忽闪忽闪的眸子浸着一层时光,心里越发软了,回拥着她,温言哄着:“礼不可废,去还是得去的,但不会去太久。若是发了便先歇下,不用等我。”
宁知越撇撇嘴,嘴上不饶人的说着“谁等你”,圈着他的手却不肯送,两人相拥了一会,她也知晓不便再劝,只叫他快去快回。
虞循比她想的回来得快,她将头上的珠钗全都卸下,从净室洗漱出来时,虞循便在妆奁台边坐着看她拆解下来的珠钗。
听见动静,他转头,看着宁知越慢慢悠悠从里间出来。
长发披散垂落腰间,面上脂粉洗尽,又是他所熟悉的那张瓷白柔润的面庞,一身藕色寝衣松垮地直坠至脚腕边,突然发现他的存在,愣在原地一瞬,随即眉目染上喜色,没有一丝局促与羞窘,脚下迈着轻快的步子向他走来。
就在半个时辰前,他已看过宁知越盛装的模样,美貌自不必说,但让他心颤的是她看向他的眼光,清澈灵动,犹如一只小鹿在他面前欢快地跳着,肆无忌惮地宣扬着她的欢喜。
一如当年在邢州,他在冷寂苦寒的大雪冰封中看到她的第一眼,她微张的眼眸里跳跃着情绪,是那样的生动活泼,惊愕、疑问、叫嚣、安宁……让他见了一面就永远记在心里。
虞循撇开眼,忽又想起什么,面上微热,站起身,朝她伸出手……宁知越忽然顿住步子嗅了嗅,雀跃的眉梢紧蹙起来,瘪着嘴,不满地看着他。
虞循似有所觉,抬了抬手,朝她展示袖摆内侧大片暗色,“只饮了两杯,余下的都洒在身上了。”
宁知越纳罕地看着他,想不出他竟也学得表里不一。
虞循自己也笑了,拂了拂袖,自己也觉得身上酒气太重,便叫她先去歇着,他去换身衣裳。
等他从净室出来,便见宁知越盘腿坐在床榻上,一直手肘搁在腿上支着脸,入神的思索着,时而露出惊奇的神色,直到他靠近,她才坐直了身子,拍拍床榻边上的位置,示意他坐下。
她的目光一直锁定在他身上,笑得有些神秘,某一瞬里,他都觉得,如同她突发奇想与他商量要去山里挖矿石铸剑那一次一样,她此刻正在酝酿着另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计划。
虞循惶惶然坐下,心中原本生出的旖旎心思顿时散去。
他此时很想提醒她,今晚是他们的新婚之夜,即便他们已经熟稔到不必含羞带怯,但也没必要在这个时候大煞风景吧?
宁知越不知他心中如此多弯绕,待他坐下,一把攥住他的手抚在她脸上。
宽大温热的手掌抚在滑腻柔嫩的肌肤上,虞循心口猛颤了一下,手也随之抖动。
宁知越也察觉到他的异象,却是极为欢欣地望着他,问:“你是不是也觉得很惊奇?咱们竟然真的成亲了。”他逃过一次亲,她也不辞而别过一次,又经历了汜州那般轰动的一件事,他如此中正规矩的人,竟真追随她,一齐走到了今日。
虞循松了一口气,想到她的话,心内也甚是蔚然与满足,记起赤水村里她突然的转变促成今日的局面,不由得好奇起来。
他顺手掐了一把她的脸,又反手握住她的手,喟叹道:“是啊,能娶到你真不容易,我等这一日等了许久,就是不知赤水村里你明明前一日还玩得不亦乐乎,怎么忽而就记起咱们之间的婚事了?”
“什么叫忽然记起,我一直都记得的,反倒是你,这种事你还等着我来提,我若是不开口,你难道打算这辈子不娶我了?”
倒打一耙竟还理直气壮,虞循眸中掩不住的笑意,反问她,“不然呢?你不是偷看过我那封求亲的家书,难道不知我更改过多少回?你不松口,我怎敢唐突你。”
“谁……谁偷看了,明明是你非要在我面前写信,我想不看到都不行,况且,你都没亲口与我说,我怎么知道你是自己写着玩,还是真想娶我……”
“我想娶你为妻……”虞循敛了笑意,郑重其事地盯着宁知越,解释道:“我想娶你为妻,很早之前……尚在邢州之时,你若再晚半日离开,我便会去找你,问你是否愿意嫁给我。第一封求亲的信就是在那时写的……我想着你若应了,就告知阿娘,请阿娘去提亲……
“后来汜州又遇上,我也一门心思地想,你还愿意骗我,便是心中有我,你做成你想做的事,心里便有余地来想想我,我可以一直等下去……再后来也是如此,我想你好起来,解开心结,至于婚事……能做选择的只有你……我只愿意娶你。”
宁知越咬着唇,眼瞳紧缩,心中满是歉意与感动。那些年里,虞循照顾她太多,而她却很少为他做过什么。
她往虞循身边挪近些,倚入他怀中紧紧抱住他。
“对不起,我……”
“别说对不起……”虞循抚着她的背脊,轻声道:“为你做的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哪怕你得到了许多,这是我自己为了让你看到我的真心做出的努力,你只是选择了我,用不着为这些事愧疚……唔,若真觉得抱歉,就告诉我如何起了成婚的念头。”
宁知越本是感动得热泪盈眶,听了他后半句话,顿时将那些泪都逼了回去,嗔了他一眼。
缓了片刻,抬头见虞循的目光一直注视着她,忽然生出些许不自在,偏又不想避开,只得贴着他的胸口,艰涩开口,“就是你感染风寒,病倒的那个夜里……”
那日夜里,看着卧床昏睡的虞循,她不由得想起不久前生病的自己。
那时候,她脑子昏昏沉沉,却是知道一直陪着她,喂她喝药的人是虞循,哪怕到了夜里,明明他不在屋里,可她能感觉到虞循一直在她边上,只是隔了一堵墙。
昏沉中思绪迷乱,她反复记挂着这堵墙时心中生了怨怼,为什么要多出一堵墙来?
迷迷糊糊间,她琢磨起如何消除这道墙。拆了?虞循还可以重新起起来;忽略它,与虞循同住一屋……这也不太妥当,孤男寡女,他们还没成亲……
成亲……
就是这时,她生出成婚的念头,一个能让她与虞循更亲近的念头。
但这念头只在脑子里闪现了片刻,沉闷的钝痛使她很快忘了这件事,待清醒过来,他已在身边,似乎没什么可需要变动的。
直到了虞循生病。
她没他那么多顾虑,也不管什么规矩,反正她就是得看着生病的虞循。
等他睡下后,她守在榻边,细致地用目光描摹他的面容。
他的脸白皙中浮着浅红,睡着时眉头也微微皱起,面朝着墙那一侧,只因她一直握着他的手,他的身体没有转过去。
这让她想起过往的每日夜里他们是挨得如此近,却又因这堵墙将他们分隔的那么远,于是,病中一闪而过的念头在脑子里回转,越发觉得成婚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她也没有那么快就拿定主意,她见识过的夫妻不算多,熟识的似乎只了解爷娘与阿姐、姐夫。
阿姐和姐夫是婚后日久相处生出的情愫,与她和虞循不一样,阿爷和阿娘倒是从成婚前就喜欢,但后来阿爷对阿娘也变了……
她不大相信虞循会变,可他到底是个人,人的想法总是瞬息万变的,她觉得这种事还是得多多探究探究才能有准确的判断。
纠结了半夜,想着想着,她也记不得自己是何时睡过去的。
她只记得夜里觉得冷,身侧有一处热源,她便一劲儿往那处钻。后来那处热源剧烈起伏,恍惚间她听到了虞循的咳嗽声,顿时惊醒,这才发觉自己竟在睡着后钻进了虞循的被子,将他当做暖炉抱着。
夜深人静,虞循也在昏睡之中没有醒来的迹象,无人注意到她羞红的面容与虞循发热的脸几乎无异。
她也没有急着从暖烘烘的被子里出来,反而是趴在他边上,盯着他的脸看起来。
原来撤掉那堵墙后他们之间的距离可以这样的近,可以日夜都不用分开……
虞循没想到那一夜还有这么一出,此刻她紧拥着他的身躯散发出的温热使他恍如清醒地置身于那一晚,他不禁暗叹上天对他的眷顾,那一晚后,宁知越决定拥有他,而此刻,他们已经得到了彼此。
他从怀中捧起宁知越的脸,一动不动、仔细地端详着他的心上人、他的妻子……
宁知越也转动着视线,从他的眉眼流转到鼻唇,忽而心思转动,攀着虞循的脖颈,慢慢将自己的唇贴上他的。
突然,虞循低下头,先她一步在她唇上轻啄了一下。
宁知越睁大眼,眼中的愕然压不住嘴角上扬的幅度,揶揄他,“你变了,变得不守规矩……你从前可不会这般轻薄我。”
“轻薄?”
虞循又贴着她的唇落下一吻,却不急着撤开,唇齿相依间,他的声音似从喉头悠荡而出,“从前是从前,现在咱们已是夫妻,这不正是夫妻间的规矩?”
说罢,托着她的后颈,又深吻下去……
**
京城分别之后,再得知宁知越与虞循的下落便是在后来周陆然给他的回信中。
宁知越与虞循成婚后,送走宁知清与陈兴文等人,在蜀州待了不及半月便再度离开。
周陆然要回京城一趟,他们不便同行,便想着去过京城,再去寻邢州城外赤水村的下落。
然他去时已逾两月,到了村子里方知他们俩并未回来过,此后竟失去两人踪影。
但石僧与陈杰通信甚密,又从陈杰那儿得知宁知越与虞循寄去书信,称他二人去了青州,暂在那儿落脚。
他得了信,趁着贩货的空闲走了一趟青州,打听得二人下落,寻去时又已人去楼空。
此后这类事常有发生,石僧总是与他们错过,也就渐歇了寻人心思。
左右他们两人相伴,永成佳侣,他又何必前去打扰。
若是有缘,总有再会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