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从抑郁症到少女椿
2023.7.6
今早看到歌手Coco(李玟)因抑郁症自杀身亡的新闻,一下被吓到了,很震惊——怎么可能?她看上去好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但是,下一秒又没那么惊讶。
我想起一位老师,她也是因为抑郁症去世的。
我现在还能想起她的样子。
——五十多岁的女老师,优雅得体、温柔知性。
——戴着眼镜,短头发、微卷蓬起,嘴角有点快活的笑意,脸上有岁月的痕迹,眼角有几条皱纹,可是非常有精神,眼睛明亮有光彩,比我们这些无精打采的年轻人有活力得多。
——讲课时循循善诱,温和耐心,听到某些学生发言时会有点无奈的小表情。
毕业后突然听同学说她去世了,葬礼就在几天后。我问去世的原因,对方说是因为抑郁症。
我当时就震惊了——
怎么可能,老师看上去一点也不……
一点也不什么?
一点也不忧郁。
印象里她总是有点笑意,在讲台上娓娓道出自己的学术理念,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问(哪怕也许在她眼里,这些问题很傻很肤浅)。
我忍不住追问老师到底怎么去世的,含糊地问是不是……
同学也含糊地说,老师得了很重的病,抑郁症引发了很严重的并发症,最后那段时间,她太痛苦了。
最后我们一起参加了老师的葬礼。
在葬礼上我仍然觉得不真实,大概因为没有亲眼见到老师生前最后的时光。
我至今没办法想象,那个脸上总是带点浅笑的年长女性,在病痛折磨下究竟变成什么样子了。又隐约庆幸,幸好没有亲眼看到,要是看到了,我大概会受不了。
我也至今都没搞清楚——
老师究竟是因为躯体疾病去世的,还是终于忍受不住,自杀去世的。
无论是哪一种,她都极其痛苦吧。就像同学说的那样,老师得了很严重的病,不治之症。
后来,每次因为某个名人热搜看到有关抑郁症的新闻,我总是会想起老师。
看顾好我们的心灵,和看顾好身体同等重要。
在别人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中,我渐渐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而我同时也意识到了——
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骂人就骂人,想发疯就发疯的自由。
以前我妈有时会对我说一句话,每次都能让我烦躁又受伤。
——她说,你怎么又拉着张脸,又哪里不高兴了?不要总是这样,给人的印象不好。
我只是不想笑,不可以吗?
为什么不笑就说我又拉着脸不高兴?质问的语气好像我做错了一样。
就算我真的不高兴,只是不笑,默默消化情绪而已,不可以吗?
我以前不懂不承认不服气,现在对此只剩下无奈了。
是的,作为社会性动物,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权利其实是很奢侈的。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个人情绪的外显,总是不得不顾及其他人对自己情绪的反应。
所以,越是善良体贴的人,难过的时候越无法坦率说出自己的心情,就担心别人会为自己的烦恼而烦恼,为自己的痛苦而难过,慢慢地,就憋出了病。
所以,现在有些人,选择脱离社交生活,有些人躲在家里。有些人,想走得更远,去自由一点的国外,去全民社恐的北欧,去所谓的田园牧歌、山野生活,越少接触人越好。
有些人,想走得更远,离开人类社会。
可是,你哪怕钻进山里一个人过野外生活,只要被人发现你的痕迹,庞大的社会也会想法设法,把你这个脱离的小细胞拉回人类社会的组织之内。
一个细胞的脱离,对组织而言,意味着无序。于是,哪怕只是零星的个体行为,主体也要去阻止。
写了这么多,是因为看到这个新闻,有点难过,又想起了老师,又想起开这篇文的初衷。
在别人推书单下自荐这篇文,有人就问——
你说自己喜欢这个女主角,那为什么要虐她?
说实话,被问到了,也努力为自己辩护了一下,效果不佳。
我也反省了一下。
就是,我喜欢爽文,也喜欢致郁又治愈的文,哭一哭释放情绪,然后为书中人物求仁得仁的结局笑一笑,或悲伤一阵子。
我其实是把这篇文定性为心灵疗愈文。
我自己都想——这什么神奇的分类?自嗨太过了吧。
最开始想到小椿这个人设的时候,是2022下半年,那个时候真的快憋疯了,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坐牢是种刑罚。
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想报社。
于是我想想,反正也没事好做,又文荒,不如试着自己写个报社文,主角杀杀杀爽了之后,然后觉得太无聊了杀了自己。不过人物名字都没想,也就没有马上写。
那段时间发生太多事了。
我曾经有想过放弃,不过又觉得脑子里的小椿太好太可怜了,想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不然我肯定会忘了她,变成被我忘了的脑洞之一。
到了2022年底,又是一顿折腾,显而易见,所有人都疲了,大家坐在时代的快车上,不清楚、不予置评、不好说、说不出话,就这样,默默地,一切低迷下来。
这个时候我终于动笔写大纲了,写完第一版之后几乎全盘推翻自己最初的构想,突然就不想写成一个奔向毁灭结局的主角了。
太可怜了。
我想让她活下来。
就吭哧吭哧改出第二版大纲,添上故事必备的各种设定,上网找写作技巧,慢慢学,慢慢憋出第一章。
改大纲的决定帮了我。
去年12月的时候,很多问题嘭地在我头上炸开,炸得我一下子撑不住了,身心都是。因此低沉了很久。
物极必反。
最压抑的时候,一边难过,一边想办法给自己做心理辅导,那时突然想到,我对自己设想的虚构人物都期望她能从困难中站起来,最后获得圆满,真心笑起来,为什么对自己那么严苛,把这些事看得那么严重?
我把自己问倒了。
对啊,为什么?
后面就想开了。
管它的,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过一天是一天,车到山前必有路,问题到头顶再想办法解决就行。
反正有手有脚,混口饭吃总是没问题。
活着就行。
是不是不开心了?
等下吃点好吃的,看猫猫狗狗的卖萌视频,听天津人讲段子吧。
也不费劲控制饮食了,除非肠胃不好,想吃就吃,随心所欲。
(七分饱对我来说是真的不够饱,需要热量对抗病毒啊!)
美美摆烂。
真正开始写正文之后,发现写作真的很辛苦,按我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节奏都觉得很累,不能想象日更几千、一万甚至两万的神仙节奏。
不过我也从这件事中得到快乐和能量了,然后有点后悔这么晚才鼓起勇气追求爱好,现在的脑力、体力和时间大不如以前了,只能尽量平衡,慢慢来。
我现在看网文,都只看爽文或剧情文,虐的一律不碰。
可当自己下手写了,想写的第一个故事却是带刀风格的。
读《魍魉之匣》时,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写作可以释放创作者的情绪。于是我决定,第一个故事还是写自己想写的,释放心里的杀意,释放那些负面情绪。
中间有想过改阳光一点,也不知道怎么改好。
毕竟产生小椿人设灵感的时候就是那种心情,决定了故事底色就是这样忧郁悲凉。
小椿的名字来源于《地下幻灯剧画少女椿》是日本絵津久秋执导的暗黑恐怖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弱质纤纤的女孩,母亲过世后投靠亲戚开始新生活,却受尽欺凌的故事。(不建议看,太暗黑了。)
尝试完善灵感的时候,又读了《空之境界》《白夜行》《魍魉之匣》《流俗地》等等,也看了《魔法少女小圆》《驱魔少年》《潘多拉之心》《eva》明日香个人剪辑等类型作品。(共同点都是好看,带刀)
总之完善故事的时候,我基本没从阳光开朗的爽文里汲取营养。
(我忏悔,阿门。)
小椿的人设原型,放在普通世界观下,应该是个抑郁症患者,她的病痛变成故事里的重重苦难。我希望她一一踏过,穿过这些试炼,最后与自己和解,爱上自己,站起来、笑出来。
不过这些设定就决定了,写小椿视角的时候实在胃痛。所以我不常写她的视角,也不太想让读的人陷进那种感受,行文就比较偏上帝视角,不然就读起来太抑郁了。
我喜欢小椿,喜欢这个哪怕迷茫也不会迷失,宁愿赤脚踏过荆棘丛,也要保持清醒和自我的女孩。
小椿大概是那种会打破窗子的人。哪怕外面是未知恐怖的世界,个体在它们面前渺小得接近不存在,她也会走出去,抬头看看星空,冷静倔强地反抗,坚持在清醒中死去。
我一边写,一边从她身上汲取了力量。
我希望好好写完这篇文,展现那种一个人从泥潭中自救站起来的过程。也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泥潭。
不过越写越发现笔力不足,很多地方没有表达出原本的设计,尤其是小椿的人格内核没能好好表现,同时情节不太勾人不流畅。(自我宽慰——毕竟是首次创作,证明我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最重要的是文好冷。
虽然是为爱发电自嗨,我还是想有点交流。
(我自己回头看这篇文,是觉得又羞耻又嗨的,毕竟写的是自己想看的,但也会因为看到不足而头痛。)
不过最近又卡文了。
中间有几次都挺想断更,尤其是之前有些事完全顾不上写文,空窗一个月再码字的时候,觉得这篇文好陌生,虽说有大纲,还是找不回前面章节的创作状态了。
虽然大纲都改了几版,可剧情还是写着写着就飞了。
现在又飞了(捂脸)。
接下来本来是去海姥族故地下副本的剧情。
原来想了一个简单的跑团打怪剧情,因为前面剧情飞了又飞,现在觉得这个设计不太行。
但是这个剧情又不能跳过,毕竟有个重要的解密桥段就放在那里了,也决定了小椿后面的心理变化。
纠结啊。
如果是读者的话,会期待什么样的副本?
——克苏鲁跑团风,规则怪谈风,民俗怪谈风,还是灵异解密风?
今早看到歌手Coco(李玟)因抑郁症自杀身亡的新闻,一下被吓到了,很震惊——怎么可能?她看上去好有活力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但是,下一秒又没那么惊讶。
我想起一位老师,她也是因为抑郁症去世的。
我现在还能想起她的样子。
——五十多岁的女老师,优雅得体、温柔知性。
——戴着眼镜,短头发、微卷蓬起,嘴角有点快活的笑意,脸上有岁月的痕迹,眼角有几条皱纹,可是非常有精神,眼睛明亮有光彩,比我们这些无精打采的年轻人有活力得多。
——讲课时循循善诱,温和耐心,听到某些学生发言时会有点无奈的小表情。
毕业后突然听同学说她去世了,葬礼就在几天后。我问去世的原因,对方说是因为抑郁症。
我当时就震惊了——
怎么可能,老师看上去一点也不……
一点也不什么?
一点也不忧郁。
印象里她总是有点笑意,在讲台上娓娓道出自己的学术理念,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问(哪怕也许在她眼里,这些问题很傻很肤浅)。
我忍不住追问老师到底怎么去世的,含糊地问是不是……
同学也含糊地说,老师得了很重的病,抑郁症引发了很严重的并发症,最后那段时间,她太痛苦了。
最后我们一起参加了老师的葬礼。
在葬礼上我仍然觉得不真实,大概因为没有亲眼见到老师生前最后的时光。
我至今没办法想象,那个脸上总是带点浅笑的年长女性,在病痛折磨下究竟变成什么样子了。又隐约庆幸,幸好没有亲眼看到,要是看到了,我大概会受不了。
我也至今都没搞清楚——
老师究竟是因为躯体疾病去世的,还是终于忍受不住,自杀去世的。
无论是哪一种,她都极其痛苦吧。就像同学说的那样,老师得了很严重的病,不治之症。
后来,每次因为某个名人热搜看到有关抑郁症的新闻,我总是会想起老师。
看顾好我们的心灵,和看顾好身体同等重要。
在别人的经历,和自己的经历中,我渐渐真正懂得了这个道理。
而我同时也意识到了——
其实大部分人都没有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想骂人就骂人,想发疯就发疯的自由。
以前我妈有时会对我说一句话,每次都能让我烦躁又受伤。
——她说,你怎么又拉着张脸,又哪里不高兴了?不要总是这样,给人的印象不好。
我只是不想笑,不可以吗?
为什么不笑就说我又拉着脸不高兴?质问的语气好像我做错了一样。
就算我真的不高兴,只是不笑,默默消化情绪而已,不可以吗?
我以前不懂不承认不服气,现在对此只剩下无奈了。
是的,作为社会性动物,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的权利其实是很奢侈的。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一个人情绪的外显,总是不得不顾及其他人对自己情绪的反应。
所以,越是善良体贴的人,难过的时候越无法坦率说出自己的心情,就担心别人会为自己的烦恼而烦恼,为自己的痛苦而难过,慢慢地,就憋出了病。
所以,现在有些人,选择脱离社交生活,有些人躲在家里。有些人,想走得更远,去自由一点的国外,去全民社恐的北欧,去所谓的田园牧歌、山野生活,越少接触人越好。
有些人,想走得更远,离开人类社会。
可是,你哪怕钻进山里一个人过野外生活,只要被人发现你的痕迹,庞大的社会也会想法设法,把你这个脱离的小细胞拉回人类社会的组织之内。
一个细胞的脱离,对组织而言,意味着无序。于是,哪怕只是零星的个体行为,主体也要去阻止。
写了这么多,是因为看到这个新闻,有点难过,又想起了老师,又想起开这篇文的初衷。
在别人推书单下自荐这篇文,有人就问——
你说自己喜欢这个女主角,那为什么要虐她?
说实话,被问到了,也努力为自己辩护了一下,效果不佳。
我也反省了一下。
就是,我喜欢爽文,也喜欢致郁又治愈的文,哭一哭释放情绪,然后为书中人物求仁得仁的结局笑一笑,或悲伤一阵子。
我其实是把这篇文定性为心灵疗愈文。
我自己都想——这什么神奇的分类?自嗨太过了吧。
最开始想到小椿这个人设的时候,是2022下半年,那个时候真的快憋疯了,我终于理解为什么坐牢是种刑罚。
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想报社。
于是我想想,反正也没事好做,又文荒,不如试着自己写个报社文,主角杀杀杀爽了之后,然后觉得太无聊了杀了自己。不过人物名字都没想,也就没有马上写。
那段时间发生太多事了。
我曾经有想过放弃,不过又觉得脑子里的小椿太好太可怜了,想把她的故事写出来。不然我肯定会忘了她,变成被我忘了的脑洞之一。
到了2022年底,又是一顿折腾,显而易见,所有人都疲了,大家坐在时代的快车上,不清楚、不予置评、不好说、说不出话,就这样,默默地,一切低迷下来。
这个时候我终于动笔写大纲了,写完第一版之后几乎全盘推翻自己最初的构想,突然就不想写成一个奔向毁灭结局的主角了。
太可怜了。
我想让她活下来。
就吭哧吭哧改出第二版大纲,添上故事必备的各种设定,上网找写作技巧,慢慢学,慢慢憋出第一章。
改大纲的决定帮了我。
去年12月的时候,很多问题嘭地在我头上炸开,炸得我一下子撑不住了,身心都是。因此低沉了很久。
物极必反。
最压抑的时候,一边难过,一边想办法给自己做心理辅导,那时突然想到,我对自己设想的虚构人物都期望她能从困难中站起来,最后获得圆满,真心笑起来,为什么对自己那么严苛,把这些事看得那么严重?
我把自己问倒了。
对啊,为什么?
后面就想开了。
管它的,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过一天是一天,车到山前必有路,问题到头顶再想办法解决就行。
反正有手有脚,混口饭吃总是没问题。
活着就行。
是不是不开心了?
等下吃点好吃的,看猫猫狗狗的卖萌视频,听天津人讲段子吧。
也不费劲控制饮食了,除非肠胃不好,想吃就吃,随心所欲。
(七分饱对我来说是真的不够饱,需要热量对抗病毒啊!)
美美摆烂。
真正开始写正文之后,发现写作真的很辛苦,按我这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节奏都觉得很累,不能想象日更几千、一万甚至两万的神仙节奏。
不过我也从这件事中得到快乐和能量了,然后有点后悔这么晚才鼓起勇气追求爱好,现在的脑力、体力和时间大不如以前了,只能尽量平衡,慢慢来。
我现在看网文,都只看爽文或剧情文,虐的一律不碰。
可当自己下手写了,想写的第一个故事却是带刀风格的。
读《魍魉之匣》时,我领悟到一个道理,写作可以释放创作者的情绪。于是我决定,第一个故事还是写自己想写的,释放心里的杀意,释放那些负面情绪。
中间有想过改阳光一点,也不知道怎么改好。
毕竟产生小椿人设灵感的时候就是那种心情,决定了故事底色就是这样忧郁悲凉。
小椿的名字来源于《地下幻灯剧画少女椿》是日本絵津久秋执导的暗黑恐怖动画电影,讲述了一个弱质纤纤的女孩,母亲过世后投靠亲戚开始新生活,却受尽欺凌的故事。(不建议看,太暗黑了。)
尝试完善灵感的时候,又读了《空之境界》《白夜行》《魍魉之匣》《流俗地》等等,也看了《魔法少女小圆》《驱魔少年》《潘多拉之心》《eva》明日香个人剪辑等类型作品。(共同点都是好看,带刀)
总之完善故事的时候,我基本没从阳光开朗的爽文里汲取营养。
(我忏悔,阿门。)
小椿的人设原型,放在普通世界观下,应该是个抑郁症患者,她的病痛变成故事里的重重苦难。我希望她一一踏过,穿过这些试炼,最后与自己和解,爱上自己,站起来、笑出来。
不过这些设定就决定了,写小椿视角的时候实在胃痛。所以我不常写她的视角,也不太想让读的人陷进那种感受,行文就比较偏上帝视角,不然就读起来太抑郁了。
我喜欢小椿,喜欢这个哪怕迷茫也不会迷失,宁愿赤脚踏过荆棘丛,也要保持清醒和自我的女孩。
小椿大概是那种会打破窗子的人。哪怕外面是未知恐怖的世界,个体在它们面前渺小得接近不存在,她也会走出去,抬头看看星空,冷静倔强地反抗,坚持在清醒中死去。
我一边写,一边从她身上汲取了力量。
我希望好好写完这篇文,展现那种一个人从泥潭中自救站起来的过程。也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出自己的泥潭。
不过越写越发现笔力不足,很多地方没有表达出原本的设计,尤其是小椿的人格内核没能好好表现,同时情节不太勾人不流畅。(自我宽慰——毕竟是首次创作,证明我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啊。)
最重要的是文好冷。
虽然是为爱发电自嗨,我还是想有点交流。
(我自己回头看这篇文,是觉得又羞耻又嗨的,毕竟写的是自己想看的,但也会因为看到不足而头痛。)
不过最近又卡文了。
中间有几次都挺想断更,尤其是之前有些事完全顾不上写文,空窗一个月再码字的时候,觉得这篇文好陌生,虽说有大纲,还是找不回前面章节的创作状态了。
虽然大纲都改了几版,可剧情还是写着写着就飞了。
现在又飞了(捂脸)。
接下来本来是去海姥族故地下副本的剧情。
原来想了一个简单的跑团打怪剧情,因为前面剧情飞了又飞,现在觉得这个设计不太行。
但是这个剧情又不能跳过,毕竟有个重要的解密桥段就放在那里了,也决定了小椿后面的心理变化。
纠结啊。
如果是读者的话,会期待什么样的副本?
——克苏鲁跑团风,规则怪谈风,民俗怪谈风,还是灵异解密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