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是,原借来到柘溪镇这么久,都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世道。果真是“天高皇帝远”,她也全然没有什么皇权王权的概念。
看着两个人隔着小方桌面面相觑半晌。
总该有个人起话头,原借随意提起他来柘溪镇这件事:“你为什么要在柘溪镇开医馆?这是你老家吗?”
方拾意听罢马上来劲了,立马拍案而起。不过他没谈自己为何会到此,反倒大谈他遇到的“讨厌鬼”们。
方拾意从前跟着师父学医术时,常常幻想自己遇到天下第一好病人。这位天下第一好病人应该看着面善,有些羸弱,会对他这位大夫的诊断提出困惑,但是最终还是会信任他,按时吃药,时时把身体的异样反馈给他……
事实却相反,他第一个病人是个懒汉,吊梢小眼,眼里透出凶狠劲。可师父说,医者仁心,有救无类。
他治好了懒汉,分文未取,懒汉反倒赖他误诊,倒在他们义诊的摊前耍泼皮。师父叫来衙门的人才赶跑了懒汉,而他们也只能简单收拾包袱离开了那里,以免懒汉再度骚扰他们。
过了几年,方拾意出师了,他一路北上去了京城。路途中他凭心意施救路人,到达京城时竟也攒了些名声。
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们有几个有隐疾,循着他的名气来请他,出手倒是挺阔绰,一箱一箱的银子流水一样的倒进他的医馆,只不过这些人喜欢顾左而言他,各种隐情,各种“敬告”。
他不想掺和进他们的腌臜事里,于是脚底抹油麻溜地离开了京城。
方拾意绘声绘色地给原借演起京城里那个尚书老头的模样,他学着那尚书眯起眼睛,耷拉着嘴角,双手负与背后,身体微微前倾,拖长道:“方大夫,小儿身体是否有恙啊?”
“他的宝贵儿子自然什么都好,就是没法给他传宗接代了。恶人自有恶报,谁叫他的好大儿惹上比他爹还厉害的浑人……”方拾意想到自己听到这尚书老头的儿子是如何“受伤”的传闻,画面实在不宜,于是立刻换了话题。
“原姑娘,吃好了吧!”
原借摸摸肚皮点点头。
方拾意换着好几个故事演给她看,她都不禁感叹这京城听上去乱得很!仗势欺人者数不胜数,官压官,官压民,真是走一步就能遇到霉事的地方,就是没看出来有多森严。
不然方拾意这幅傲气的样怎么可能从那群人手里安全逃脱。
不过这病大概是看不成,“我没钱看病。”还倒欠别人两千文呢,要说心病也是忧心还钱的事。
原借利落起身准备招呼声就从后门离开。没曾想方拾意连忙把她按回板凳上。
“我刚刚说了那么多,你就没听到重点吗?”见原借还是呆头呆脑没反应,方拾意忍不住提高声调,“银子!我像是缺银子的人吗?”
真好,这就是有钱人吗!有钱人说话都那么大声的吗!
不过很可惜,方拾意为她诊脉并没有看出什么端倪,最后真能放她回家。
*
夜里,原借胸闷气短,她眼前总闪过什么片段,却全然抓不住。喉间止不住痒意,她拉开被子撑起身,忍不住侧头咳了两下。
走到院子里树下的小椅子上,原借听着隔壁传来激烈的刀剑碰撞声。
*
于时今和姜才铮练武有几日了。五更天她会到姜才铮家门口,姜才铮开门请她入内院,先是为她打一套剑法,之后便站在一旁。
于时今就模仿着形练着,遇到顿滞之处,姜才铮会演示一遍,于时今领悟不到之处,姜才铮会出言指点。然后两人以比试结束当日的练习。
十分和谐的场面。
直到墙头传来一阵咳嗽声。
“咳咳,咳咳咳。”
又是这人。于时今看着墙头的原借,上回见她就觉得她生得古怪,现在夜里看这人扒墙边偷看,才觉得她直像话本里那些山野里的精怪,脸色苍白还喜欢直勾勾地盯着人看,怪渗人的。
原借压低着咳嗽声,她听着叮呤哐当的声音实在太好奇了,即便是咳个不停还是想要瞧一眼。
今日的教学时辰到了,姜才铮正准备提着农具去劳作,看见原借也没像于时今般反应大,听原借咳嗽就嘱咐了句要她趁天未大亮回去补个觉,晨起时到镇上找个大夫看看。
原借目送着姜才铮出门,暗暗感叹姜大哥前一秒拿剑左砍右砍的手下一秒提上锄头,就像一个剑客摇身变成了农夫。
于姑娘不太爱和旁人说话,收拾了东西就回自己家了。
原借回房睡个回笼觉。
*
原借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在一艘漕运船上。侧头发现一个男人正揽着自己。男人对她说马上就到蕙州了,这一停他们可以在蕙州休息几日。
“嘉兰,此一行颠簸,到了蕙州好好休整一下,正巧我们还可以赶上蕙州的花灯会。”
原借感觉“自己”情绪淡淡的,可“嘉兰”是怎么回事?
男人细看像个书生,不过皮肤稍黑一些,就不像常年在书斋念书的人了。眼前人难道是她从未见过的赵宣群?
原借还没回过神,几个船员就将男人叫走,留她一人在房间。
原借寻了枚镜子,果真自己成了“齐嘉兰”。她刚放下镜子,一张人脸突到她面前。
是个孩童。
原借由着身体开口道:“小青。”
小青大概四岁左右,原借不知道两人什么关系,见小青没立刻回话,只是慢慢靠近她,抱着她的脖子不撒手。
好在小孩力气不大,否则她又要气短了。
“兰姐姐,你到蕙州了会不会忘了我啊?”小青顶着他那双葡萄大的眼睛看向“齐嘉兰”。“我跟你走好不好。”小青的语气里多了些乞求。
齐嘉兰大约是真的冷性子,看见小青委屈的模样都没有动容,她只是摸了摸小青的头,“还会再见的不是吗?”
原借接着听到了齐嘉兰的心声,“虽然没有再见的必要。”
小青没听到齐嘉兰的心里话,但看齐嘉兰说这话时并没有多少期待,他心里灌满了失落。
他不想终年游荡,但更重要的是,他想一直待在兰姐姐身边。于是小青弱弱地问了出来:“来世你做我娘亲好不好?”
房间里沉默了许久,小青紧张地不敢再动。
原借却看到了齐嘉兰此刻的心路。她看到了齐嘉兰和赵宣群两人的相遇,看到了他们的成婚,看到了老中医惋惜的眼神,看到了赵家人试探的神色……
最后“齐嘉兰”轻笑了一声,她哝哝道:“好啊。”
小青听不出齐嘉兰语气中的意味不明,他只是很开心,真的开心。他想,等到了蕙州,等他们分开,他会让他们再见。
转眼原借站在码头上,她被赵宣群安排在一旁休息,等赵宣群忙活完了,他们就一同去客栈。
她抬眼看停泊的漕运船,又扫视了码头里往来的人们,再不见小青的踪迹。
*
今日乔婶没有出门,她见原借迷糊糊起床,还没发现她身体异样,就麻利地把她牵到身边说好消息给她听:“小原,那赵家你知道吧?”
原借认真地点头,没搞懂乔婶的意思。
乔婶把她今早听到的消息告诉她。
“赵家大儿子不是死了嘛,小原你大概也听大家谈过,这事很蹊跷,他们赵家人也害怕,想着白事法事一块做,去去邪气。”
原借低眉应和着乔婶的话。
乔婶继续道:“赵家想找做法事的人,但平时这事都是望水寺的人来做,但如今……嗨,婶子就是替你留意了一下。”听着乔婶兜兜转转,说来说去,原来是想给她介绍生意。
原借应下了,“待会我出门多打听些消息。谢谢乔婶。”乔婶连连摆手,脸上挂笑乐呵地择菜。
*
原借绕到赵家门前。对比柘溪镇其他人家,赵家门庭可谓豪华,高门大院,虽说比不上真的阔派人家,但比寻常人家雅致不少。
她站在街道上又想起乔婶眉开眼笑的脸。
原借知道自己有毛病,她喜欢把那些亲近自己的人推得远远的。她们关系再近又能说明什么呢?
这种联系太脆弱了,脆弱到只要她稍稍后退一步,别人就会收回他全部善意。
她一直是这样告诉自己的,事情也是这样发生的。
原借丢开郁郁的情绪,小跑到赵家门前同赵家家丁招呼道:“这位小哥劳烦通报一声,贫道乃自请为赵家做法事的。”
那家丁虽说上下打量了她几眼,但还是去通传了。
等了半刻,原借被人领到东厢房,赵家老夫人坐在厢房上位拿手绢揩脸。她静待老妇人收拾情绪,没急着开口。
赵老夫人看屋中央站立的年轻姑娘,一身藏蓝的道袍,梳着道髻,背着一口桃木剑。
她徐徐开口道:“道长,赵家对做法事确有所求,如若道长这边有真本事,赵家自当奉请尊师。”
这要怪刚刚家丁没说清楚,只说有人自请做法事。赵老夫人见原借年纪轻轻,想当然以为她是代她“师父”议事的。
原借微愣,并无不自在。她回望赵老夫人审视的眼神坦然回道:“贫道并无师父,亦无师派。”
看着两个人隔着小方桌面面相觑半晌。
总该有个人起话头,原借随意提起他来柘溪镇这件事:“你为什么要在柘溪镇开医馆?这是你老家吗?”
方拾意听罢马上来劲了,立马拍案而起。不过他没谈自己为何会到此,反倒大谈他遇到的“讨厌鬼”们。
方拾意从前跟着师父学医术时,常常幻想自己遇到天下第一好病人。这位天下第一好病人应该看着面善,有些羸弱,会对他这位大夫的诊断提出困惑,但是最终还是会信任他,按时吃药,时时把身体的异样反馈给他……
事实却相反,他第一个病人是个懒汉,吊梢小眼,眼里透出凶狠劲。可师父说,医者仁心,有救无类。
他治好了懒汉,分文未取,懒汉反倒赖他误诊,倒在他们义诊的摊前耍泼皮。师父叫来衙门的人才赶跑了懒汉,而他们也只能简单收拾包袱离开了那里,以免懒汉再度骚扰他们。
过了几年,方拾意出师了,他一路北上去了京城。路途中他凭心意施救路人,到达京城时竟也攒了些名声。
京城里的达官贵人们有几个有隐疾,循着他的名气来请他,出手倒是挺阔绰,一箱一箱的银子流水一样的倒进他的医馆,只不过这些人喜欢顾左而言他,各种隐情,各种“敬告”。
他不想掺和进他们的腌臜事里,于是脚底抹油麻溜地离开了京城。
方拾意绘声绘色地给原借演起京城里那个尚书老头的模样,他学着那尚书眯起眼睛,耷拉着嘴角,双手负与背后,身体微微前倾,拖长道:“方大夫,小儿身体是否有恙啊?”
“他的宝贵儿子自然什么都好,就是没法给他传宗接代了。恶人自有恶报,谁叫他的好大儿惹上比他爹还厉害的浑人……”方拾意想到自己听到这尚书老头的儿子是如何“受伤”的传闻,画面实在不宜,于是立刻换了话题。
“原姑娘,吃好了吧!”
原借摸摸肚皮点点头。
方拾意换着好几个故事演给她看,她都不禁感叹这京城听上去乱得很!仗势欺人者数不胜数,官压官,官压民,真是走一步就能遇到霉事的地方,就是没看出来有多森严。
不然方拾意这幅傲气的样怎么可能从那群人手里安全逃脱。
不过这病大概是看不成,“我没钱看病。”还倒欠别人两千文呢,要说心病也是忧心还钱的事。
原借利落起身准备招呼声就从后门离开。没曾想方拾意连忙把她按回板凳上。
“我刚刚说了那么多,你就没听到重点吗?”见原借还是呆头呆脑没反应,方拾意忍不住提高声调,“银子!我像是缺银子的人吗?”
真好,这就是有钱人吗!有钱人说话都那么大声的吗!
不过很可惜,方拾意为她诊脉并没有看出什么端倪,最后真能放她回家。
*
夜里,原借胸闷气短,她眼前总闪过什么片段,却全然抓不住。喉间止不住痒意,她拉开被子撑起身,忍不住侧头咳了两下。
走到院子里树下的小椅子上,原借听着隔壁传来激烈的刀剑碰撞声。
*
于时今和姜才铮练武有几日了。五更天她会到姜才铮家门口,姜才铮开门请她入内院,先是为她打一套剑法,之后便站在一旁。
于时今就模仿着形练着,遇到顿滞之处,姜才铮会演示一遍,于时今领悟不到之处,姜才铮会出言指点。然后两人以比试结束当日的练习。
十分和谐的场面。
直到墙头传来一阵咳嗽声。
“咳咳,咳咳咳。”
又是这人。于时今看着墙头的原借,上回见她就觉得她生得古怪,现在夜里看这人扒墙边偷看,才觉得她直像话本里那些山野里的精怪,脸色苍白还喜欢直勾勾地盯着人看,怪渗人的。
原借压低着咳嗽声,她听着叮呤哐当的声音实在太好奇了,即便是咳个不停还是想要瞧一眼。
今日的教学时辰到了,姜才铮正准备提着农具去劳作,看见原借也没像于时今般反应大,听原借咳嗽就嘱咐了句要她趁天未大亮回去补个觉,晨起时到镇上找个大夫看看。
原借目送着姜才铮出门,暗暗感叹姜大哥前一秒拿剑左砍右砍的手下一秒提上锄头,就像一个剑客摇身变成了农夫。
于姑娘不太爱和旁人说话,收拾了东西就回自己家了。
原借回房睡个回笼觉。
*
原借做了一个梦,梦见她在一艘漕运船上。侧头发现一个男人正揽着自己。男人对她说马上就到蕙州了,这一停他们可以在蕙州休息几日。
“嘉兰,此一行颠簸,到了蕙州好好休整一下,正巧我们还可以赶上蕙州的花灯会。”
原借感觉“自己”情绪淡淡的,可“嘉兰”是怎么回事?
男人细看像个书生,不过皮肤稍黑一些,就不像常年在书斋念书的人了。眼前人难道是她从未见过的赵宣群?
原借还没回过神,几个船员就将男人叫走,留她一人在房间。
原借寻了枚镜子,果真自己成了“齐嘉兰”。她刚放下镜子,一张人脸突到她面前。
是个孩童。
原借由着身体开口道:“小青。”
小青大概四岁左右,原借不知道两人什么关系,见小青没立刻回话,只是慢慢靠近她,抱着她的脖子不撒手。
好在小孩力气不大,否则她又要气短了。
“兰姐姐,你到蕙州了会不会忘了我啊?”小青顶着他那双葡萄大的眼睛看向“齐嘉兰”。“我跟你走好不好。”小青的语气里多了些乞求。
齐嘉兰大约是真的冷性子,看见小青委屈的模样都没有动容,她只是摸了摸小青的头,“还会再见的不是吗?”
原借接着听到了齐嘉兰的心声,“虽然没有再见的必要。”
小青没听到齐嘉兰的心里话,但看齐嘉兰说这话时并没有多少期待,他心里灌满了失落。
他不想终年游荡,但更重要的是,他想一直待在兰姐姐身边。于是小青弱弱地问了出来:“来世你做我娘亲好不好?”
房间里沉默了许久,小青紧张地不敢再动。
原借却看到了齐嘉兰此刻的心路。她看到了齐嘉兰和赵宣群两人的相遇,看到了他们的成婚,看到了老中医惋惜的眼神,看到了赵家人试探的神色……
最后“齐嘉兰”轻笑了一声,她哝哝道:“好啊。”
小青听不出齐嘉兰语气中的意味不明,他只是很开心,真的开心。他想,等到了蕙州,等他们分开,他会让他们再见。
转眼原借站在码头上,她被赵宣群安排在一旁休息,等赵宣群忙活完了,他们就一同去客栈。
她抬眼看停泊的漕运船,又扫视了码头里往来的人们,再不见小青的踪迹。
*
今日乔婶没有出门,她见原借迷糊糊起床,还没发现她身体异样,就麻利地把她牵到身边说好消息给她听:“小原,那赵家你知道吧?”
原借认真地点头,没搞懂乔婶的意思。
乔婶把她今早听到的消息告诉她。
“赵家大儿子不是死了嘛,小原你大概也听大家谈过,这事很蹊跷,他们赵家人也害怕,想着白事法事一块做,去去邪气。”
原借低眉应和着乔婶的话。
乔婶继续道:“赵家想找做法事的人,但平时这事都是望水寺的人来做,但如今……嗨,婶子就是替你留意了一下。”听着乔婶兜兜转转,说来说去,原来是想给她介绍生意。
原借应下了,“待会我出门多打听些消息。谢谢乔婶。”乔婶连连摆手,脸上挂笑乐呵地择菜。
*
原借绕到赵家门前。对比柘溪镇其他人家,赵家门庭可谓豪华,高门大院,虽说比不上真的阔派人家,但比寻常人家雅致不少。
她站在街道上又想起乔婶眉开眼笑的脸。
原借知道自己有毛病,她喜欢把那些亲近自己的人推得远远的。她们关系再近又能说明什么呢?
这种联系太脆弱了,脆弱到只要她稍稍后退一步,别人就会收回他全部善意。
她一直是这样告诉自己的,事情也是这样发生的。
原借丢开郁郁的情绪,小跑到赵家门前同赵家家丁招呼道:“这位小哥劳烦通报一声,贫道乃自请为赵家做法事的。”
那家丁虽说上下打量了她几眼,但还是去通传了。
等了半刻,原借被人领到东厢房,赵家老夫人坐在厢房上位拿手绢揩脸。她静待老妇人收拾情绪,没急着开口。
赵老夫人看屋中央站立的年轻姑娘,一身藏蓝的道袍,梳着道髻,背着一口桃木剑。
她徐徐开口道:“道长,赵家对做法事确有所求,如若道长这边有真本事,赵家自当奉请尊师。”
这要怪刚刚家丁没说清楚,只说有人自请做法事。赵老夫人见原借年纪轻轻,想当然以为她是代她“师父”议事的。
原借微愣,并无不自在。她回望赵老夫人审视的眼神坦然回道:“贫道并无师父,亦无师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