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时。
叶追独自踱步到了汝阳殿前,汝阳房中果然留了一盏灯。
周围宫人都已被屏退,叶追有些好笑的进了殿里,见到汝阳只着雪白中衣坐在梳妆镜旁通发,有些好笑,“朕打算明日就封你为妃,你白白瞒他们了。”
汝阳粉黛未施,乌发被拢在身前一侧,清丽可人。
叶追心中一动,走近了几分,将手搭在汝阳脸侧。
汝阳轻轻靠在掌心,双目上看,说不出的勾人。
叶追正欲俯身,忽而,左胸一痛,整个人后倒在地。
是窗外飞来一腿,正踹叶追心口。
夜烛一个翻身,落在叶追身前,封了他的口,抬手就是重重几拳。
叶追凭着根子里的武学底蕴,扭身抵御,原本只以为是刺客,唯有求生欲作祟抵挡,看清是夜烛后,心中怒意万分,竟翻身而起,和夜烛打了个来回。
“孽畜!夜闯皇嫂寝殿,朕要将你打入刑部水牢。”叶追好不容易摘掉手中布团,张口就是唾骂,“来人,救驾!”
夜烛对着叶追重新能说话的脸就来了一拳,“皇嫂?你明知我是为汝阳求你推迟动手,你却反而提前发动宫变。我为你征战,前脚刚走后脚你就把人诏进宫。你在我面前提皇嫂?你这个人伦不分的渣滓。”
叶追摇开眼前晕眩,握住已经比自己高的弟弟的肩,将夜烛一把推撞到墙柱上,“你潜伏汝阳身边本就是为了利用,跟我提什么推迟不推迟,也不嫌害臊,骗了小公主近十年终于良心发现觉得别人能原谅你?我诏她入宫疼她爱她,怎么不比你这个不在家的强。你还不知吧,汝阳明日就将做我的皇妃!”
夜烛后脑剧痛,伸手却从书柜上摸到一把匕首,“你的疼她爱她就是让她日日痛苦不已,甚至想要自戕吗?!”
叶追愣了片刻,拿过匕首,怔怔看向汝阳,“朕从未亏待过汝阳,皇后都为她禁足,从未强迫于她,汝阳也真心待朕,她不可能想要自戕……”
“都是你!”叶追向夜烛猛的刺去,“父亲更看重你,我的妻子说你纯粹善良,我的儿子也围着你转,叶逐,你为什么不去死!”
夜烛没想到叶追对他有如此深的恨意,他十三岁背井离乡,在京都为人侍卫,低人一等,所赖尽是梦里家乡父兄叹息,想要为历代苦守北疆的叶氏挣出一条新路。
叶追打压他,他从来当作是权力惑人,所以多番忍让。
一晃神,夜烛躲避不及,左臂被划开一道口子。
有了匕首,原本处于下风的叶追隐隐追上夜烛。
夜烛左臂受伤,不断有血溢出。
混乱之间,夜烛发现地上不知什么时候被扔了一把匕首。
就在叶追脚边,更容易被夜烛注意到的位置。
夜烛抵挡之时,向前俯冲。
只是这样的动作到底容易露出空门,叶追毫不犹豫向夜烛心口扎下。
痛,好痛。
叶追低下头,发现夜烛手中也有一柄匕首,向上刺向他心口,自己则只刺中夜烛肩胛。
汝阳似慌了神,匆匆跑来蹲下,叶追扯出一个笑,想让她不必担心,汝阳却是去捂夜烛肩上的伤。
“为什么。”
叶追盯着汝阳,突然意识到多年前自己见过这双眸子,他那时说,“不可伤及女眷”。
叶追嘴唇嚅动两下,还没发出声音,彻底摔落在地。
夜烛捂着自己肩头匕首,制止汝阳,“现在还不能拔。”
汝阳收回手,披上早已准备好的外裳,抿唇看了夜烛一眼,匆匆离开。
夜风吹在汝阳脸上,周遭一片寂静,她不知走了多久,遇上在宫中巡逻的金吾卫大将军。
汝阳低声道,“陛下遇刺了。”
金吾卫大将军拿出一道令牌交给汝阳,而后召集金吾卫前去护驾。
汝阳继续往中宫刘皇后住处赶去。
睡梦中的刘皇后被人拽醒,见到是害她禁足的汝阳,下意识想要喊人,被汝阳一把捂住。
“叶追夜烛同时遇刺,叶追当场身亡,夜烛只被刺中肩胛,我听说夜烛在北疆时许敏夫人对其颇为照拂,还有叶安,他应该也知道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被谁害死的。”汝阳站在床边,将令牌扔给刘皇后,“今天天亮,不管是夜烛还是叶安,你的死期都不远了。”
刘皇后慌乱抓住令牌,甩开汝阳赤足就往外跑。
“这令牌九仙门可用,出宫后自己想办法离开京都。”
汝阳按住刘皇后正在翻的妆奁盒,“意思是你什么都不能带走。”
外头金吾卫抓捕刺客的声音逐渐传近,刘皇后怨毒地看了眼汝阳,慌不择路向外跑去。
确定刘皇后离开,汝阳去见到了被安全接进宫中的叶安。
一夜之间,叶安沉稳不少,坐在议事厅,只说要为父皇、皇叔查清刺客。
这一夜,陪在叶安身边的是汝阳和蒋昱。
东方既白,抢救叶追的御医们被准许停止,丧钟声从宣武门传到明德门,宣告咸亨帝驾崩。
准备出门上朝的官员,正好来得及换上孝衣进宫治丧。
众臣步入金銮殿,听太子悲痛陈述昨夜宫中出现亡命刺客,咸亨帝不治身亡,楚王仍在昏迷。
“丞相!父皇遇刺,你为何丝毫不见哀痛。”叶安走下台阶,站立在黄相面前质问。
黄相素来是体面人,哭丧也是以默默垂泪表现哀伤,被叶安这一点,本就不多了眼泪险些倒了回去。
黄相面露尴尬,想要解释,结果叶安又走了回去,与汝阳、蒋昱商讨治丧细节,不像一个受教多年的太子,反倒像是路边随便一个十二岁的任性少年,只想和世家之首的黄相呛上一句。
“公主与太傅皆是父皇信任之人,孤也最信你们,你们二人若有分歧,再来寻孤便是。”叶安丢下这么一句,就说自己要去看望皇叔。
黄相脸色登时不大好看起来,咸亨帝尚且是拉着蒋昱和他斗法,太子这是直接绕过他,准备另寻他相?
叶安小儿未免过于天真,黄相哼了声,嗓子眼里的“名不正言不顺”已经蓄势待发。
叶安似是想起了什么,道,“汝阳公主昨夜临危不惧,即时派人前往东宫知会于孤,封镇国长公主,待丧仪结束后,正式册封。”
说罢,叶安根本不给人反驳的余地,径直离开了金銮殿。
荒谬,儿戏,是朝臣众人心中唯一的想法。
以前怎么从没看出太子还有做昏君的潜质。
汝阳笑眯眯地询问朝臣,现在可否共商丧仪细节,“太子殿下爱重,君王丧仪细致至极,又不可有丝毫将就,仅本宫与太傅二人之力恐不能够,还请诸卿群策群力,一同治丧。”
自小看到大的女郎在金銮殿众臣面前侃侃而谈,黄相心里十分想要唾骂叶安,怎么想的拉上一个与叶氏毫无血脉关系的人作话事人,公主唤多了便当真成为宗室女了?
可眼前汝阳公主至少比太子正常许多,拂了这位面子,指不定要重新对上叶安。
一个大胆且可怖的念头划过黄相脑中,黄相定了定神,认为自己多想。
太子怎么可能故意胡作非为给汝阳让路,可笑。
到底不想面对叶安的人更多,朝臣七嘴八舌和汝阳讨论起来。
各项事宜议了一天,叶追的丧仪彻底确定下来,期间不乏有人问起,本该作为主事人之一的刘皇后怎么不见。
汝阳长眉立起,要求金吾卫将该臣子当庭拿下,“刘皇后与刺客有所勾结,畏罪潜逃,赵卿寓意何在?”
众臣方知这位走马上任的“镇国长公主”绝非好相处、可随意搪塞之辈。
好在叶追生前已经开始修建陵墓,明德帝驾崩也没几年,一切都是现成的。
十五日的丧仪流程走完,只等良辰吉日咸亨帝便可正式下葬,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道理,众臣的视线便落在那位三日两头守在楚王府说要照料皇叔的太子身上。
虽说这几日镇国长公主将国事料理得井井有条,仿若做了十几年的皇帝,甚至在从明德帝时期过来见过太多风风雨雨的臣子眼里,汝阳比之明德、咸亨不知超出多少。
可镇国长公主,她毕竟是女子,女子怎可……
想起太子所为,众臣心中莫名想要继续维持现状,镇国长公主就镇国长公主吧。
可汝阳也没想他们好过,丧仪一结束,她便指派臣子去楚王府请太子登基。
太子怒而拒之,痛骂满朝臣子皆忘了咸亨帝。
汝阳似是早有预料,“太子殿下效仿先贤,行三推三让之礼,过几日再请便是。”
过了几日,汝阳再要点人,不知为何,点到谁谁便推说自己不够格,汝阳只好点了黄相。
黄相在楚王府被叔侄二人共同斥骂,回来只说,太子仁义,还需下次再请。
新帝登基一事,一拖便拖到了十一月,汝阳开始筹备起登基大典。
“本宫不喜欢这呆龙,让画师换成凤皇。”汝阳点着手中龙袍图样,宫人立刻抱着画轴下去修改。
黄相听到殿内动静,皱眉进殿,苦大仇深道,“长公主被委任操持登基大典,可也不能全凭自己喜好,登基大典毕竟是太子的,而非公主的。”
汝阳仿佛如梦初醒,懒散笑说,“是了,这是太子的登基大典,黄相别动怒,本宫改就是。”
黄相对上这副慵懒笑面,只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撩袍愤然离去,准备私下与同僚参汝阳一书。
次日,太子难得上了金銮殿,黄相老泪纵横,正欲哭诉,被叶安劈头盖脸骂了通,“老匹夫,大理寺已经查到行刺父皇的刺客与你有关,你现在哭是要向孤求饶,还是觉得证据尚不确凿你可为所欲为!”
黄相呆滞原地,叶安大步离殿。
散朝后,汝阳当着群臣的面,留黄相殿后详谈。
没人知道汝阳和黄相详谈了什么,只知次日黄相递交辞呈,告老还乡,丞相之位由太傅蒋昱接手,世家门阀与新兴的浩浩汤汤的科举士子,在黄蒋二人的交棒中正式相交而过。
三日后,吴卞吴将军率亲军出现在京都,联合时常出现在汝阳身侧的吴家娘子,众臣恍然大悟,猜测黄相告老与此相关。
唯有刚刚康复的夜烛,听说黄焕没有被送到宫里,松了一口气。
还好,不是什么千秋万代的帝王皆是李黄二氏后代的约契。
叶追独自踱步到了汝阳殿前,汝阳房中果然留了一盏灯。
周围宫人都已被屏退,叶追有些好笑的进了殿里,见到汝阳只着雪白中衣坐在梳妆镜旁通发,有些好笑,“朕打算明日就封你为妃,你白白瞒他们了。”
汝阳粉黛未施,乌发被拢在身前一侧,清丽可人。
叶追心中一动,走近了几分,将手搭在汝阳脸侧。
汝阳轻轻靠在掌心,双目上看,说不出的勾人。
叶追正欲俯身,忽而,左胸一痛,整个人后倒在地。
是窗外飞来一腿,正踹叶追心口。
夜烛一个翻身,落在叶追身前,封了他的口,抬手就是重重几拳。
叶追凭着根子里的武学底蕴,扭身抵御,原本只以为是刺客,唯有求生欲作祟抵挡,看清是夜烛后,心中怒意万分,竟翻身而起,和夜烛打了个来回。
“孽畜!夜闯皇嫂寝殿,朕要将你打入刑部水牢。”叶追好不容易摘掉手中布团,张口就是唾骂,“来人,救驾!”
夜烛对着叶追重新能说话的脸就来了一拳,“皇嫂?你明知我是为汝阳求你推迟动手,你却反而提前发动宫变。我为你征战,前脚刚走后脚你就把人诏进宫。你在我面前提皇嫂?你这个人伦不分的渣滓。”
叶追摇开眼前晕眩,握住已经比自己高的弟弟的肩,将夜烛一把推撞到墙柱上,“你潜伏汝阳身边本就是为了利用,跟我提什么推迟不推迟,也不嫌害臊,骗了小公主近十年终于良心发现觉得别人能原谅你?我诏她入宫疼她爱她,怎么不比你这个不在家的强。你还不知吧,汝阳明日就将做我的皇妃!”
夜烛后脑剧痛,伸手却从书柜上摸到一把匕首,“你的疼她爱她就是让她日日痛苦不已,甚至想要自戕吗?!”
叶追愣了片刻,拿过匕首,怔怔看向汝阳,“朕从未亏待过汝阳,皇后都为她禁足,从未强迫于她,汝阳也真心待朕,她不可能想要自戕……”
“都是你!”叶追向夜烛猛的刺去,“父亲更看重你,我的妻子说你纯粹善良,我的儿子也围着你转,叶逐,你为什么不去死!”
夜烛没想到叶追对他有如此深的恨意,他十三岁背井离乡,在京都为人侍卫,低人一等,所赖尽是梦里家乡父兄叹息,想要为历代苦守北疆的叶氏挣出一条新路。
叶追打压他,他从来当作是权力惑人,所以多番忍让。
一晃神,夜烛躲避不及,左臂被划开一道口子。
有了匕首,原本处于下风的叶追隐隐追上夜烛。
夜烛左臂受伤,不断有血溢出。
混乱之间,夜烛发现地上不知什么时候被扔了一把匕首。
就在叶追脚边,更容易被夜烛注意到的位置。
夜烛抵挡之时,向前俯冲。
只是这样的动作到底容易露出空门,叶追毫不犹豫向夜烛心口扎下。
痛,好痛。
叶追低下头,发现夜烛手中也有一柄匕首,向上刺向他心口,自己则只刺中夜烛肩胛。
汝阳似慌了神,匆匆跑来蹲下,叶追扯出一个笑,想让她不必担心,汝阳却是去捂夜烛肩上的伤。
“为什么。”
叶追盯着汝阳,突然意识到多年前自己见过这双眸子,他那时说,“不可伤及女眷”。
叶追嘴唇嚅动两下,还没发出声音,彻底摔落在地。
夜烛捂着自己肩头匕首,制止汝阳,“现在还不能拔。”
汝阳收回手,披上早已准备好的外裳,抿唇看了夜烛一眼,匆匆离开。
夜风吹在汝阳脸上,周遭一片寂静,她不知走了多久,遇上在宫中巡逻的金吾卫大将军。
汝阳低声道,“陛下遇刺了。”
金吾卫大将军拿出一道令牌交给汝阳,而后召集金吾卫前去护驾。
汝阳继续往中宫刘皇后住处赶去。
睡梦中的刘皇后被人拽醒,见到是害她禁足的汝阳,下意识想要喊人,被汝阳一把捂住。
“叶追夜烛同时遇刺,叶追当场身亡,夜烛只被刺中肩胛,我听说夜烛在北疆时许敏夫人对其颇为照拂,还有叶安,他应该也知道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被谁害死的。”汝阳站在床边,将令牌扔给刘皇后,“今天天亮,不管是夜烛还是叶安,你的死期都不远了。”
刘皇后慌乱抓住令牌,甩开汝阳赤足就往外跑。
“这令牌九仙门可用,出宫后自己想办法离开京都。”
汝阳按住刘皇后正在翻的妆奁盒,“意思是你什么都不能带走。”
外头金吾卫抓捕刺客的声音逐渐传近,刘皇后怨毒地看了眼汝阳,慌不择路向外跑去。
确定刘皇后离开,汝阳去见到了被安全接进宫中的叶安。
一夜之间,叶安沉稳不少,坐在议事厅,只说要为父皇、皇叔查清刺客。
这一夜,陪在叶安身边的是汝阳和蒋昱。
东方既白,抢救叶追的御医们被准许停止,丧钟声从宣武门传到明德门,宣告咸亨帝驾崩。
准备出门上朝的官员,正好来得及换上孝衣进宫治丧。
众臣步入金銮殿,听太子悲痛陈述昨夜宫中出现亡命刺客,咸亨帝不治身亡,楚王仍在昏迷。
“丞相!父皇遇刺,你为何丝毫不见哀痛。”叶安走下台阶,站立在黄相面前质问。
黄相素来是体面人,哭丧也是以默默垂泪表现哀伤,被叶安这一点,本就不多了眼泪险些倒了回去。
黄相面露尴尬,想要解释,结果叶安又走了回去,与汝阳、蒋昱商讨治丧细节,不像一个受教多年的太子,反倒像是路边随便一个十二岁的任性少年,只想和世家之首的黄相呛上一句。
“公主与太傅皆是父皇信任之人,孤也最信你们,你们二人若有分歧,再来寻孤便是。”叶安丢下这么一句,就说自己要去看望皇叔。
黄相脸色登时不大好看起来,咸亨帝尚且是拉着蒋昱和他斗法,太子这是直接绕过他,准备另寻他相?
叶安小儿未免过于天真,黄相哼了声,嗓子眼里的“名不正言不顺”已经蓄势待发。
叶安似是想起了什么,道,“汝阳公主昨夜临危不惧,即时派人前往东宫知会于孤,封镇国长公主,待丧仪结束后,正式册封。”
说罢,叶安根本不给人反驳的余地,径直离开了金銮殿。
荒谬,儿戏,是朝臣众人心中唯一的想法。
以前怎么从没看出太子还有做昏君的潜质。
汝阳笑眯眯地询问朝臣,现在可否共商丧仪细节,“太子殿下爱重,君王丧仪细致至极,又不可有丝毫将就,仅本宫与太傅二人之力恐不能够,还请诸卿群策群力,一同治丧。”
自小看到大的女郎在金銮殿众臣面前侃侃而谈,黄相心里十分想要唾骂叶安,怎么想的拉上一个与叶氏毫无血脉关系的人作话事人,公主唤多了便当真成为宗室女了?
可眼前汝阳公主至少比太子正常许多,拂了这位面子,指不定要重新对上叶安。
一个大胆且可怖的念头划过黄相脑中,黄相定了定神,认为自己多想。
太子怎么可能故意胡作非为给汝阳让路,可笑。
到底不想面对叶安的人更多,朝臣七嘴八舌和汝阳讨论起来。
各项事宜议了一天,叶追的丧仪彻底确定下来,期间不乏有人问起,本该作为主事人之一的刘皇后怎么不见。
汝阳长眉立起,要求金吾卫将该臣子当庭拿下,“刘皇后与刺客有所勾结,畏罪潜逃,赵卿寓意何在?”
众臣方知这位走马上任的“镇国长公主”绝非好相处、可随意搪塞之辈。
好在叶追生前已经开始修建陵墓,明德帝驾崩也没几年,一切都是现成的。
十五日的丧仪流程走完,只等良辰吉日咸亨帝便可正式下葬,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道理,众臣的视线便落在那位三日两头守在楚王府说要照料皇叔的太子身上。
虽说这几日镇国长公主将国事料理得井井有条,仿若做了十几年的皇帝,甚至在从明德帝时期过来见过太多风风雨雨的臣子眼里,汝阳比之明德、咸亨不知超出多少。
可镇国长公主,她毕竟是女子,女子怎可……
想起太子所为,众臣心中莫名想要继续维持现状,镇国长公主就镇国长公主吧。
可汝阳也没想他们好过,丧仪一结束,她便指派臣子去楚王府请太子登基。
太子怒而拒之,痛骂满朝臣子皆忘了咸亨帝。
汝阳似是早有预料,“太子殿下效仿先贤,行三推三让之礼,过几日再请便是。”
过了几日,汝阳再要点人,不知为何,点到谁谁便推说自己不够格,汝阳只好点了黄相。
黄相在楚王府被叔侄二人共同斥骂,回来只说,太子仁义,还需下次再请。
新帝登基一事,一拖便拖到了十一月,汝阳开始筹备起登基大典。
“本宫不喜欢这呆龙,让画师换成凤皇。”汝阳点着手中龙袍图样,宫人立刻抱着画轴下去修改。
黄相听到殿内动静,皱眉进殿,苦大仇深道,“长公主被委任操持登基大典,可也不能全凭自己喜好,登基大典毕竟是太子的,而非公主的。”
汝阳仿佛如梦初醒,懒散笑说,“是了,这是太子的登基大典,黄相别动怒,本宫改就是。”
黄相对上这副慵懒笑面,只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撩袍愤然离去,准备私下与同僚参汝阳一书。
次日,太子难得上了金銮殿,黄相老泪纵横,正欲哭诉,被叶安劈头盖脸骂了通,“老匹夫,大理寺已经查到行刺父皇的刺客与你有关,你现在哭是要向孤求饶,还是觉得证据尚不确凿你可为所欲为!”
黄相呆滞原地,叶安大步离殿。
散朝后,汝阳当着群臣的面,留黄相殿后详谈。
没人知道汝阳和黄相详谈了什么,只知次日黄相递交辞呈,告老还乡,丞相之位由太傅蒋昱接手,世家门阀与新兴的浩浩汤汤的科举士子,在黄蒋二人的交棒中正式相交而过。
三日后,吴卞吴将军率亲军出现在京都,联合时常出现在汝阳身侧的吴家娘子,众臣恍然大悟,猜测黄相告老与此相关。
唯有刚刚康复的夜烛,听说黄焕没有被送到宫里,松了一口气。
还好,不是什么千秋万代的帝王皆是李黄二氏后代的约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