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章
第三十一章
寒冷的冬日里,一切都显得灰白萧瑟,但视线里越来越多的大红色的饰物的不断出现,以及电视、广播、网络里关于新年祝福语的反复提及,无不预示着年关将至。
我按下手机里,那个已经按过无数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电话号码。
“嘟嘟嘟!您所拨打的号码已关机。”还是那样熟悉的语音回复。
我默默按下挂断的按键,脑海里不断涌现出那个让我如此牵肠挂肚的身影,不解、懊恼、难过等等情绪不住向我袭来。陈婧。。。
“初八之前就不回来了。”这天,电话这头,我跟我妈说着。
“因为大年三十、初四、初八要在实验室值班,初八值完班,初九一早上就回来。”边说我边解释着原因。
“初九的票买了吗?”她问道。
“买了,已经买了。”我说道。
又是一阵寒暄,才挂断电话。
小时候,年关的记忆,除了到处络绎不绝的鞭炮声、衣服和裤子兜兜里塞的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久别重逢的兄弟们一起玩闹的喜悦;就是元宵节上,孩子们各自提着的各种各样的灯。。。
那时候,父亲一定会早早把做元宵花灯用的带着青皮的竹篾和薄如蝉翼的白色玻璃纸准备好,“爸爸,邻居家今年的花灯是做的老虎灯,我想要个青龙灯。”那个时候,总想让花灯分个高下,于是我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小伙伴的花灯造型提出要做什么样的花灯,意图让自己的花灯,或因为造型别致、或因为品味高雅、或稀奇古怪。。。总之,想的是要稳压别人一筹。而父亲总会摸摸我的头,含笑点头。
父亲有一双巧手,数根竹篾、或揉或弯,再用铁丝固定好,用浆糊小心的糊上玻璃纸,兔子、龙、鱼、等等各种造型的花灯,便做了个大概,然后父亲会用几支大排笔,或用手指夹着,或用嘴横衔着,蘸上各色的颜料,落在之前准备好的花灯上,不一会儿功夫,各样的花灯就活灵活现一一呈现出来。
后来,随着我的年龄增长,不大喜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我看来已经是小孩子玩的关于过年的物事。那时候除了和长辈一起吃吃团年饭,我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准备新学年的预习,看看文学名著,玩玩游戏,或是出去转转。那时候,过年期间与我而言除了休息,也就是极为平常的日子。
再后来,终究开始明白过年的意义,是在异乡,独自一人,抬头望去,满目皆是陌生的时候。
特别是周围所有人都怀着欢喜的心情回家的时候,那种深沉的孤独感,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你,你所停留的地方,只是你人生的某个无关紧要的漂泊之地,仅此而已。
“窗外又开始下大雪了呢。”小悠对我说道。
“真是,好大的雪呢。”我不禁感叹道。
“你正月初九回家吗?”小悠问道,言语中充满了羡慕。
“嗯,你呢?”我问道。
“正月十五以后再回去吧,反正我现在时间挺自由的。”她说道。
“其实我主要也就是回家陪陪爸妈。”我说道。
“那倒是的。”她说道。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小年已至。小悠开心的拿出,在超市购物满一百元,抽奖所得的对联,准备贴起来。。。
去超市购物的那天,是在小年的前几天,本来只准备买些日用品,可超市有过年的大力促销活动,又恰逢优惠时段(晚间),小悠有些心动,便和我商量,是不是也该准备些过年的年货。
我点点头说道:“是应该买一些。”
不过两人商量半天也没商量好到底应该买些什么,便随便逛了逛。
即使是超市这么大力度的活动,小悠依然认为太贵了,最后,买了些必须的菜,多买了一袋面粉,和一小袋黑芝麻。
结账显示是86元,准备付款的时候,收银员告诉我们购物满一百可以抽奖,奖品还是很可观的,有微波炉、电饭煲、最不济也还有大红色的窗花贴纸。在我还在想买些什么补上这十四元的时候,小悠已经拿上两大桶超大装的可乐。。。
接着就是抽奖环节。。。
“还是省了一些,现在外面的春联得好几十呢。”她边在春联背面涂胶水,边转头看着我,认真的说道。
“嗯,那倒是的。”我随口说道。
“还多送了一个‘福’字。”说到这里,她倒是笑了起来。
“也对哦。”
。。。
小年的早上,在我们仔细比对,把竖着的“上联”“下联”贴好后,我自告奋勇的准备去贴横批。
我垫着脚试了试,感觉门框有些高,不大好贴。
小悠立刻进去拿出餐桌的椅子来。
“这里怎么样?”我踩在椅子上,把对联的横批举起,尽量摆在门框靠中间的位置,回过头问道。
“要往左来一点。”她说道。
“现在呢?”
“右手往上抬一点。”
“可以了?”
“再往左移一点。。。”
这么点事,经过半小时的折腾,总算搞定了。
“发福生财吉祥地,堆金积玉富贵门。。。横批,牛气冲天。。。”我喃喃念到,一股浓烈而厚重的庸俗感迎面扑来。
“当时这个抽奖的春联能够选的吗?”我转过头,看看同样有些呆的小悠,问道。
“不能,都是随机的。”她说道。
“金呀玉的财呀福的也挺好。。。”我说道。
“也挺好。。。”
。。。
“你今天到房间里去学习吧?”刚进屋,小悠便说道。
我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她。
“我今天准备试试炸麻花,要用到餐桌揉面。”她说道。
“我可以帮忙呀,我爸的麻花炸得可好了。”我说道。
“你看过你爸炸麻花吗?”她有些期待的问道。
“看过啊,每年都看。”我说道。
“原来你是看过麻花怎么炸的。”她又笑着点点头说道:“我都没有看过怎么炸麻花,今天还是第一次。”,然后她从家里不知哪里找来一张直径约一米,厚约一厘米的圆形夹板做成的案板,又从厨房拿出一个白色的大瓷盆。
“家里还有这些东西?”
“当时还在厂里上班,正好有块不大的夹板剩着没人要,想着方便包饺子呀和面呀,就找人做成了一个规整的圆形案板,带了回来,至于瓷盆是一直都有的。”
家里的东西看来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和面的时候,只见她往白色的大瓷盆里倒上一些面粉,又倒上适量的凉开水,打入两个鸡蛋,就戴上深紫色的橡胶手套开始揉面。
见她看着手上如同浆糊一般稀碎的面粉,疑惑不已的眼神,我不禁有些发笑。
“我来吧,我好歹也算是从北方来的。”
我戴上还带有她余温的手套,脑子里回想着老爸的揉面手法。
“还要再倒些面粉出来,你这水给多了。”
“要像这样先顺着一个方向揉,然后换成双手,由下往上揉。”
经过我一翻操作后,我们俩正面面相觑的看着大瓷碗里的大白面团。
“这样就可以了吗?”小悠抬起头看着我问道。
“再醒一下,应该就可以了吧?”我不大确定的说道。
她也不太确定的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我。
过了一会儿,我们对比了一下网上醒好的面团的样态,觉得我们的面团醒得还不错。
我往圆形的夹心板上撒上些淀粉,将大面团分成若干小团,搓成条状,两头对上悬空一转做成麻花形状,再撒上黑芝麻。
很快,在我和小悠的努力下,直径一米的圆形案板上,便摆满了撒上黑芝麻的白面麻花条。
下一步,便是炸了,我和小悠都有些紧张。
“油温不能高。”我回想着我爸的做法,故作老成的说道。
麻花一个个拎起,炸至金黄便用筷子夹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瓷盘沥干。
在我的努力下,圆形案板上的麻花越来越少,各个瓷盘里的,炸好的麻花是越来越多。
最开始炸的一盘已经摊凉得差不多了,小悠便迫不及待的吃了一个。
“麻花怎么样?”我带着些许笃定的问道。
“好吃,脆得很,很香。”她说道。
我正准备说些什么,她已经端着盘子走到我身侧,用筷子夹起一个麻花送到我嘴边。
外酥里脆,黑芝麻的香味也很浓,我一边嚼着,一边满意的点点头,看来不比我爸做得差了。
炸完收工,看着桌子上正在摊凉的满满当当的麻花,一种因为过年的由衷喜悦,不由得在心里滋生出来。
因为是过小年,晚餐很是丰盛,还有可乐。
正开开心心的吃饭之间,不经意的抬头望向屋顶,然后是愕然的瞬间。
“怎么了?”小悠看着我奇怪的问道。
“你看。”我用手指了指我视线的方位。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那片墙角,已经开始出现大片水渍。
“渗水了。。。”小悠喃喃道。
刚开始只是从屋顶和墙面接触的地方往下渗。没过多久,墙面开始冒出约小拇指粗细的小水柱,然后便是顺着水渍的地方向下流淌起来,竟如同从高山上流下的小溪!
“外面下的是雪,没有下雨,怎么会出现渗水?”小悠说道。
正说着,那片浸着水渍的墙面,越来越多的大大小小的水柱开始不断涌现出来。
而从屋顶流下的,也从小溪变成了瀑布!
“你去拿拖把,我去拿桶!”我说道。
眼前的‘瀑布’大约有一尺来宽,让我们意外的是,因为渗漏的水流得很急,没过一会儿桶里的水就满了。
“这里的雪和北方的雪不同,因为温度没有北方那么低,所以很容易变成水。”我说道。
“那也不应该有那么多啊,你看,已经渗得越来越多了。”
确实是,下雪的天气,家里漏成瀑布,即使是下大雪,也实在是不正常,虽说屋顶漏水,毕竟不是下大雨,哪来那么多水呢。
“我上屋顶看看去。”我说道。
“我和你一起去。”小悠说道。
“轰隆”一声,家里的门被关上,接着手电筒的亮光照亮了黑暗中往上的楼梯。
“怕了?”小悠揶揄的问道。
“没有。”
“带钥匙了没?”我感觉自己好像忘记带钥匙了,便问道。
“放心,带了。”
她拍拍羽绒服左边的荷包。
说罢,顺着小悠手电筒的亮光,我沿着楼梯朝天台上缓缓走去。随着一阵“吱呀!”的声响,顶楼过道的门,被打开,一阵冷风带着“呜咽”的声响吹过,让人不禁打了个哆嗦,漫天鹅毛般的大雪,如白色的花瓣般,舒展着身姿,不住的从天而降,在眼前掠过。而目力所触及之处皆是一片雪白,夜幕下,皎洁的月光将眼前的白雪世界,全都撒上了一层清冷的光辉。我们仿佛已经进入了一方冰雪的天地。
雪从蓬松到被我的靴子踩实,独有的“吱呀!”声不断响起。
“我去看看,你就在那别过来了。”见小悠也要跟过来,我忙转过头,向她说道。
“我也要看。”说着,她便一脚深一脚浅的踩着雪跟了过来。
天台上,越往我家所在的那片区域走,靴子上隐约可见的越来越多的水渍,便越是让我的眉头紧紧皱起。
“为什么会这样?”
而走到我家所在的区域时,看着眼前的浮雪,以及浮雪下面哗哗的水流,我已然完全明白了。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悠自言自语的说着。
“屋子里住了人,所以屋顶是暖和的,而贴着屋顶的雪就先融化变成水了。”我说道。
“我去看看排水管,很有可能排水管结冰或者被浮冰堵住了,水无法从排水管流下去,于是就往屋子里渗。”我接着说道。
屋顶的排水管,被皑皑白雪紧紧的包裹着,而当我们好不容易用手刨开排水管外面的雪,露出管道时,我趴在雪地里,往里面看,如我所料,里面隐约可见大团大团的坚冰。
“排水管被堵住了。”我站起身,拍拍身上的雪,说道。
“那该怎么办?”小悠问道。
“必须想办法把排水管疏通,让屋顶的水往下流,要不我们家今天晚上搞不好就要变成游泳池了。”我说道。
“这可是八楼呢?”小悠的语气显得忧心忡忡。
是啊,这么长的管道,拿什么疏通呢?
“要不我们打电话,叫管道疏通的来吧。”小悠说道。
“大过年的,又是晚上,别人肯定不会来的。”我说道。
暂时并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家里的房顶,却如“瀑布”般漏着水,这让我们对于如何安然渡过今晚着实有些担心。
“把水烧开,然后把滚烫的开水顺着管子灌进去,冰的边缘遇热会融化,会掉下去,管道也就能通了。”我说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
家里但凡能被用来烧水的器具都被一一拿了出来,小悠负责在家烧水,我则负责拿上去,往顶楼的排水管上灌进去。
“等等,等等。”
我正拧着一大桶热水准备出门的时候,小悠叫住我。
“怎么?”
她把手电筒的光打开,塞到我手上,说道:“你拿的都是滚烫的开水,外面又那么暗,万一没看清台阶脚踩空摔倒,不仅会受伤还会被烫到的。”
我点点头,将手电筒拿在手里,朝前照着,继续往楼顶天台走去。
按照原定计划,对着排水管,开水被我小心的一点点灌进楼顶的排水管。
“咚!咚!”声不住响起,这是堵住排水管的冰块,因边缘融化,不得不掉下去的声音。
“有没有效果?”小悠的声音似从老远的地方传来。
我抬起头,看向天台的门的方向,皎洁的月光正照在她穿得严严实实的娇小身影上,虽然光线并不明亮,但依然能清楚的看到她踩着雪,慢慢朝我跑过来。
“你怎么也过来了?”
“我是来看看热水灌进去有没效果的。”
“有效果,堵着的冰块,‘咚咚’往下掉。”我说道。
“你过来听。”
见我这样说,她忙跑过来,蹲在排水管旁,满怀期待的看着。
接着,我再次将热水灌进排水管。
因为这次几乎灌进去半桶滚烫的热水,更多的冰块,开始顺着排水管往下掉了,排水管里,‘咚咚咚’的回声不绝于耳。
“听见了吧?都是冰块掉下去的声音。”我说道。
“真的有效。”她转头看着我,眼里满是笑意。
“我去把开水拿上来。”
“咱们一定要多烧点开水。”
。。。
寒冷的冬日里,一切都显得灰白萧瑟,但视线里越来越多的大红色的饰物的不断出现,以及电视、广播、网络里关于新年祝福语的反复提及,无不预示着年关将至。
我按下手机里,那个已经按过无数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电话号码。
“嘟嘟嘟!您所拨打的号码已关机。”还是那样熟悉的语音回复。
我默默按下挂断的按键,脑海里不断涌现出那个让我如此牵肠挂肚的身影,不解、懊恼、难过等等情绪不住向我袭来。陈婧。。。
“初八之前就不回来了。”这天,电话这头,我跟我妈说着。
“因为大年三十、初四、初八要在实验室值班,初八值完班,初九一早上就回来。”边说我边解释着原因。
“初九的票买了吗?”她问道。
“买了,已经买了。”我说道。
又是一阵寒暄,才挂断电话。
小时候,年关的记忆,除了到处络绎不绝的鞭炮声、衣服和裤子兜兜里塞的各种好吃的好玩的、久别重逢的兄弟们一起玩闹的喜悦;就是元宵节上,孩子们各自提着的各种各样的灯。。。
那时候,父亲一定会早早把做元宵花灯用的带着青皮的竹篾和薄如蝉翼的白色玻璃纸准备好,“爸爸,邻居家今年的花灯是做的老虎灯,我想要个青龙灯。”那个时候,总想让花灯分个高下,于是我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小伙伴的花灯造型提出要做什么样的花灯,意图让自己的花灯,或因为造型别致、或因为品味高雅、或稀奇古怪。。。总之,想的是要稳压别人一筹。而父亲总会摸摸我的头,含笑点头。
父亲有一双巧手,数根竹篾、或揉或弯,再用铁丝固定好,用浆糊小心的糊上玻璃纸,兔子、龙、鱼、等等各种造型的花灯,便做了个大概,然后父亲会用几支大排笔,或用手指夹着,或用嘴横衔着,蘸上各色的颜料,落在之前准备好的花灯上,不一会儿功夫,各样的花灯就活灵活现一一呈现出来。
后来,随着我的年龄增长,不大喜欢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在我看来已经是小孩子玩的关于过年的物事。那时候除了和长辈一起吃吃团年饭,我会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准备新学年的预习,看看文学名著,玩玩游戏,或是出去转转。那时候,过年期间与我而言除了休息,也就是极为平常的日子。
再后来,终究开始明白过年的意义,是在异乡,独自一人,抬头望去,满目皆是陌生的时候。
特别是周围所有人都怀着欢喜的心情回家的时候,那种深沉的孤独感,无时不刻不在提醒你,你所停留的地方,只是你人生的某个无关紧要的漂泊之地,仅此而已。
“窗外又开始下大雪了呢。”小悠对我说道。
“真是,好大的雪呢。”我不禁感叹道。
“你正月初九回家吗?”小悠问道,言语中充满了羡慕。
“嗯,你呢?”我问道。
“正月十五以后再回去吧,反正我现在时间挺自由的。”她说道。
“其实我主要也就是回家陪陪爸妈。”我说道。
“那倒是的。”她说道。
时间飞逝,不知不觉间,小年已至。小悠开心的拿出,在超市购物满一百元,抽奖所得的对联,准备贴起来。。。
去超市购物的那天,是在小年的前几天,本来只准备买些日用品,可超市有过年的大力促销活动,又恰逢优惠时段(晚间),小悠有些心动,便和我商量,是不是也该准备些过年的年货。
我点点头说道:“是应该买一些。”
不过两人商量半天也没商量好到底应该买些什么,便随便逛了逛。
即使是超市这么大力度的活动,小悠依然认为太贵了,最后,买了些必须的菜,多买了一袋面粉,和一小袋黑芝麻。
结账显示是86元,准备付款的时候,收银员告诉我们购物满一百可以抽奖,奖品还是很可观的,有微波炉、电饭煲、最不济也还有大红色的窗花贴纸。在我还在想买些什么补上这十四元的时候,小悠已经拿上两大桶超大装的可乐。。。
接着就是抽奖环节。。。
“还是省了一些,现在外面的春联得好几十呢。”她边在春联背面涂胶水,边转头看着我,认真的说道。
“嗯,那倒是的。”我随口说道。
“还多送了一个‘福’字。”说到这里,她倒是笑了起来。
“也对哦。”
。。。
小年的早上,在我们仔细比对,把竖着的“上联”“下联”贴好后,我自告奋勇的准备去贴横批。
我垫着脚试了试,感觉门框有些高,不大好贴。
小悠立刻进去拿出餐桌的椅子来。
“这里怎么样?”我踩在椅子上,把对联的横批举起,尽量摆在门框靠中间的位置,回过头问道。
“要往左来一点。”她说道。
“现在呢?”
“右手往上抬一点。”
“可以了?”
“再往左移一点。。。”
这么点事,经过半小时的折腾,总算搞定了。
“发福生财吉祥地,堆金积玉富贵门。。。横批,牛气冲天。。。”我喃喃念到,一股浓烈而厚重的庸俗感迎面扑来。
“当时这个抽奖的春联能够选的吗?”我转过头,看看同样有些呆的小悠,问道。
“不能,都是随机的。”她说道。
“金呀玉的财呀福的也挺好。。。”我说道。
“也挺好。。。”
。。。
“你今天到房间里去学习吧?”刚进屋,小悠便说道。
我用疑惑的眼神望着她。
“我今天准备试试炸麻花,要用到餐桌揉面。”她说道。
“我可以帮忙呀,我爸的麻花炸得可好了。”我说道。
“你看过你爸炸麻花吗?”她有些期待的问道。
“看过啊,每年都看。”我说道。
“原来你是看过麻花怎么炸的。”她又笑着点点头说道:“我都没有看过怎么炸麻花,今天还是第一次。”,然后她从家里不知哪里找来一张直径约一米,厚约一厘米的圆形夹板做成的案板,又从厨房拿出一个白色的大瓷盆。
“家里还有这些东西?”
“当时还在厂里上班,正好有块不大的夹板剩着没人要,想着方便包饺子呀和面呀,就找人做成了一个规整的圆形案板,带了回来,至于瓷盆是一直都有的。”
家里的东西看来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和面的时候,只见她往白色的大瓷盆里倒上一些面粉,又倒上适量的凉开水,打入两个鸡蛋,就戴上深紫色的橡胶手套开始揉面。
见她看着手上如同浆糊一般稀碎的面粉,疑惑不已的眼神,我不禁有些发笑。
“我来吧,我好歹也算是从北方来的。”
我戴上还带有她余温的手套,脑子里回想着老爸的揉面手法。
“还要再倒些面粉出来,你这水给多了。”
“要像这样先顺着一个方向揉,然后换成双手,由下往上揉。”
经过我一翻操作后,我们俩正面面相觑的看着大瓷碗里的大白面团。
“这样就可以了吗?”小悠抬起头看着我问道。
“再醒一下,应该就可以了吧?”我不大确定的说道。
她也不太确定的点了点头,算是回应了我。
过了一会儿,我们对比了一下网上醒好的面团的样态,觉得我们的面团醒得还不错。
我往圆形的夹心板上撒上些淀粉,将大面团分成若干小团,搓成条状,两头对上悬空一转做成麻花形状,再撒上黑芝麻。
很快,在我和小悠的努力下,直径一米的圆形案板上,便摆满了撒上黑芝麻的白面麻花条。
下一步,便是炸了,我和小悠都有些紧张。
“油温不能高。”我回想着我爸的做法,故作老成的说道。
麻花一个个拎起,炸至金黄便用筷子夹起,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瓷盘沥干。
在我的努力下,圆形案板上的麻花越来越少,各个瓷盘里的,炸好的麻花是越来越多。
最开始炸的一盘已经摊凉得差不多了,小悠便迫不及待的吃了一个。
“麻花怎么样?”我带着些许笃定的问道。
“好吃,脆得很,很香。”她说道。
我正准备说些什么,她已经端着盘子走到我身侧,用筷子夹起一个麻花送到我嘴边。
外酥里脆,黑芝麻的香味也很浓,我一边嚼着,一边满意的点点头,看来不比我爸做得差了。
炸完收工,看着桌子上正在摊凉的满满当当的麻花,一种因为过年的由衷喜悦,不由得在心里滋生出来。
因为是过小年,晚餐很是丰盛,还有可乐。
正开开心心的吃饭之间,不经意的抬头望向屋顶,然后是愕然的瞬间。
“怎么了?”小悠看着我奇怪的问道。
“你看。”我用手指了指我视线的方位。
顺着我手指的方向,那片墙角,已经开始出现大片水渍。
“渗水了。。。”小悠喃喃道。
刚开始只是从屋顶和墙面接触的地方往下渗。没过多久,墙面开始冒出约小拇指粗细的小水柱,然后便是顺着水渍的地方向下流淌起来,竟如同从高山上流下的小溪!
“外面下的是雪,没有下雨,怎么会出现渗水?”小悠说道。
正说着,那片浸着水渍的墙面,越来越多的大大小小的水柱开始不断涌现出来。
而从屋顶流下的,也从小溪变成了瀑布!
“你去拿拖把,我去拿桶!”我说道。
眼前的‘瀑布’大约有一尺来宽,让我们意外的是,因为渗漏的水流得很急,没过一会儿桶里的水就满了。
“这里的雪和北方的雪不同,因为温度没有北方那么低,所以很容易变成水。”我说道。
“那也不应该有那么多啊,你看,已经渗得越来越多了。”
确实是,下雪的天气,家里漏成瀑布,即使是下大雪,也实在是不正常,虽说屋顶漏水,毕竟不是下大雨,哪来那么多水呢。
“我上屋顶看看去。”我说道。
“我和你一起去。”小悠说道。
“轰隆”一声,家里的门被关上,接着手电筒的亮光照亮了黑暗中往上的楼梯。
“怕了?”小悠揶揄的问道。
“没有。”
“带钥匙了没?”我感觉自己好像忘记带钥匙了,便问道。
“放心,带了。”
她拍拍羽绒服左边的荷包。
说罢,顺着小悠手电筒的亮光,我沿着楼梯朝天台上缓缓走去。随着一阵“吱呀!”的声响,顶楼过道的门,被打开,一阵冷风带着“呜咽”的声响吹过,让人不禁打了个哆嗦,漫天鹅毛般的大雪,如白色的花瓣般,舒展着身姿,不住的从天而降,在眼前掠过。而目力所触及之处皆是一片雪白,夜幕下,皎洁的月光将眼前的白雪世界,全都撒上了一层清冷的光辉。我们仿佛已经进入了一方冰雪的天地。
雪从蓬松到被我的靴子踩实,独有的“吱呀!”声不断响起。
“我去看看,你就在那别过来了。”见小悠也要跟过来,我忙转过头,向她说道。
“我也要看。”说着,她便一脚深一脚浅的踩着雪跟了过来。
天台上,越往我家所在的那片区域走,靴子上隐约可见的越来越多的水渍,便越是让我的眉头紧紧皱起。
“为什么会这样?”
而走到我家所在的区域时,看着眼前的浮雪,以及浮雪下面哗哗的水流,我已然完全明白了。
“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小悠自言自语的说着。
“屋子里住了人,所以屋顶是暖和的,而贴着屋顶的雪就先融化变成水了。”我说道。
“我去看看排水管,很有可能排水管结冰或者被浮冰堵住了,水无法从排水管流下去,于是就往屋子里渗。”我接着说道。
屋顶的排水管,被皑皑白雪紧紧的包裹着,而当我们好不容易用手刨开排水管外面的雪,露出管道时,我趴在雪地里,往里面看,如我所料,里面隐约可见大团大团的坚冰。
“排水管被堵住了。”我站起身,拍拍身上的雪,说道。
“那该怎么办?”小悠问道。
“必须想办法把排水管疏通,让屋顶的水往下流,要不我们家今天晚上搞不好就要变成游泳池了。”我说道。
“这可是八楼呢?”小悠的语气显得忧心忡忡。
是啊,这么长的管道,拿什么疏通呢?
“要不我们打电话,叫管道疏通的来吧。”小悠说道。
“大过年的,又是晚上,别人肯定不会来的。”我说道。
暂时并没有什么好办法,但家里的房顶,却如“瀑布”般漏着水,这让我们对于如何安然渡过今晚着实有些担心。
“把水烧开,然后把滚烫的开水顺着管子灌进去,冰的边缘遇热会融化,会掉下去,管道也就能通了。”我说道。
“这倒是个好主意。”
家里但凡能被用来烧水的器具都被一一拿了出来,小悠负责在家烧水,我则负责拿上去,往顶楼的排水管上灌进去。
“等等,等等。”
我正拧着一大桶热水准备出门的时候,小悠叫住我。
“怎么?”
她把手电筒的光打开,塞到我手上,说道:“你拿的都是滚烫的开水,外面又那么暗,万一没看清台阶脚踩空摔倒,不仅会受伤还会被烫到的。”
我点点头,将手电筒拿在手里,朝前照着,继续往楼顶天台走去。
按照原定计划,对着排水管,开水被我小心的一点点灌进楼顶的排水管。
“咚!咚!”声不住响起,这是堵住排水管的冰块,因边缘融化,不得不掉下去的声音。
“有没有效果?”小悠的声音似从老远的地方传来。
我抬起头,看向天台的门的方向,皎洁的月光正照在她穿得严严实实的娇小身影上,虽然光线并不明亮,但依然能清楚的看到她踩着雪,慢慢朝我跑过来。
“你怎么也过来了?”
“我是来看看热水灌进去有没效果的。”
“有效果,堵着的冰块,‘咚咚’往下掉。”我说道。
“你过来听。”
见我这样说,她忙跑过来,蹲在排水管旁,满怀期待的看着。
接着,我再次将热水灌进排水管。
因为这次几乎灌进去半桶滚烫的热水,更多的冰块,开始顺着排水管往下掉了,排水管里,‘咚咚咚’的回声不绝于耳。
“听见了吧?都是冰块掉下去的声音。”我说道。
“真的有效。”她转头看着我,眼里满是笑意。
“我去把开水拿上来。”
“咱们一定要多烧点开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