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府私塾,众学生送走夫子,各自收拾着书简。一位身着绫罗紫袍的少年将书箱递给书童,走到一位素衣少年跟前问道“次卿,夫子今日教的诗你都背熟了吗?”

    被唤作次卿的素衣少年抬头道:“上官,你何时对我这么没有信心了?难道你不知道我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我当然知道你记性不错,以往夫子教的你总是最快背下的,可是今日不是要去见霍大将军嘛,霍大人可是最严厉的,我担心你到时候一紧张就忘记了。”

    次卿放下书简道:“上官,你放心,我自会从容应对。”

    “是啊,上官,不论是《诗经》、《论语》还是《公羊》、《尚书》他早就倒背如流了,你就放一百个心吧。”旁边一位身着红罗袍的少年得意道。

    “你真的不紧张?”被呼作上官的紫袍少年担忧道。

    “你什么时候见我紧张过?”次卿拍了怕上官的肩膀道。

    “可是……”上官还想再说什么,却被红罗袍拦住道:“我说上官宁,你今日怎么跟个姑娘似的,啰里啰嗦,次卿他可是大名鼎鼎的皇曾孙刘病已,自小在郡邸狱中长大的,会怕一个霍大将军吗?”

    上官宁见他这么说,倒也觉得自己有些多虑,于是道:“张彭祖,其实我是为你担心呢,你不怕当着霍大人的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哎,上官宁你别小瞧人,现在我就给你把诗经的经典篇章给你背一遍。”张彭祖似受到极大侮辱,急得涨红了脸。

    “好啊,那让我们看看张大公子是不是有长进了。”上官宁拉着刘病已坐在书案前。

    “你们俩给我听好了!”张彭祖正正衣冠、清清嗓子,摇头晃脑背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我说彭祖,你怎么就记得窈窕淑女……”刘病已打断道,上官宁也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

    “你们笑什么啊,孔圣人可说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难道你心里没有想过嬿儿?”张彭祖争辩道。

    “彭祖,你胡说什么呢?”刘病已脸色一红。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呢?我爹可是跟我二爹说了好几次了,要把嬿儿许给你,我看你就等着叫我一声阿叔吧。”张彭祖打趣道。

    “我看你是盼着当皇亲国戚吧?”上官宁笑道。

    “那怎么了,次卿可是正经的皇曾孙呢。”张彭祖得意洋洋道。

    “那真是对不住了,彭祖,我可能要让你失望了,我虽然住在掖庭,可是我这皇曾孙的名号只是挂名的,没什么用的。”刘病已苦笑道。

    “我才不管挂不挂名呢,你是孝武皇帝的曾孙,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今日在霍大人面前你一定要好好表现啊,只要霍大人看上你了,再到皇上面前举荐一下,说不准皇上看你也是皇族,他一高兴就封你个王爷当当了,那到时候嬿儿就是王妃,我就是王妃的亲叔叔了……”张彭祖兀自说道。

    刘病已、上官宁看着张彭祖沉浸在幻想中,对视了一眼,摇了摇头,不打算再理他,各自带上书童走了。张彭祖回过神来,发现他们二人已经走远,赶紧招呼书童跟上去。

    三人说笑着,很快就到了张府,管家张成引他们来到前厅。张安世急忙向霍光引见:“霍大人,上官大人的二公子您见过的。”

    上官宁先行施礼:“见过伯父。”霍光示意免礼,上官宁立在一旁。

    张安世又指着张彭祖对霍光介绍道:“这是下官少子,彭祖,现过继给大哥做嗣子。”张彭祖拱手道:“小侄彭祖见过霍大人。”

    “既是张将军的公子,想来也是不俗之人,不知书读的如何了?”霍光正襟道。

    “小侄不才,只《诗经》还……还算熟稔”张彭祖看着眼前的霍光竟像平日体罚他的夫子,不禁心生几分敬畏。

    “哦,既然对《诗经》了解,那老夫就考考你。”霍光起身负手道:“眼下快要过年,皇上命乐府做曲,乐府令从诗经上选了一篇雅文,曰:南山有台,不知世侄可知此文,又作何解呢?”

    张彭祖听后,心下一惊,前几日好像听夫子讲过“南山有台、北山有莱”后面是什么来着?不由得暗暗叫苦,早知今日,真是应该多读几遍了,此时只能悔之晚矣。他抬头看了看身侧的父亲正一脸严肃地望着自己,又紧张了几分,只好勉强道:“此乃周公旦所做,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邦家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南山有……有……有……”此第三番,平日里很少念到这里,张彭祖急得手心成汗,暗暗向刘病已投去求救的目光。

    站在张彭祖一旁的刘病已知他定是记不起来了,于是低声道:“南山有杞,北山有李……”,无奈距离太远,张彭祖伸长了耳朵依然听不清,只得胡乱说道:“南山有……有鸡,北山有……米……”

    霍光等人听后忍不住笑出声来,问道:“世侄,南山之鸡可食北山之米否?”

    “啊?这……”张彭祖大囧,讪讪笑道:“应该可……可食……”

    张安世见状,急忙向霍光致歉:“都怪下官没有教好,让大人见笑了。”

    此时张彭祖犹如板上之鱼,羞得面红耳赤,急得抓耳挠腮。上官宁上前解围道:“伯父,彭祖平日对诗经倒背如流,今日见到伯父威仪,太紧张了,请伯父见谅。”

    “无碍,老夫不会怪罪,不过身为右将军的公子,将来还要为朝廷、为陛下效力,一定要多用心读书才是啊。”霍光语重心长道。

    “世伯教训的是,侄儿知错了。”张彭祖千恩万谢,心内暗自庆幸,总算过去了。

    霍光摆了摆手,示意彭祖退下,站起身来踱了两步走到刘病已身边道:“方才老夫听到你为他提醒,你可会解此诗?”

    张贺见霍光注意到刘病已,起身欲上前,被张安世按住。刘病已躬身施礼道:“回大人的话,此乃周文王在宴请大臣时所做乐曲。”

    “嗯,说来听听。”霍光回到座上,饶有兴致地看着他。

    刘病已跨前一步走到厅中央,朗声道:“晚生就接着张世兄说,南山有杞,北山有李,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南山有栲,北山有杻,乐只君子,遐不眉寿,乐只君子,德音是茂。南山有枸,北山有楰,乐只君子,遐不黄耇,乐之君子,保艾尔后。”

    听刘病已诵读完全篇,张彭祖忍不住拍手道:“次卿,说的好!”

    张安世瞪了一眼张彭祖呵斥道:“你还有脸叫好!跟皇曾孙同席研学,竟比不上皇曾孙半根指头。”

    张彭祖自觉失礼,吐了吐舌头,退到一边。

    霍光没有理会张氏父子,捋了捋下颌的胡须道:“你且说说这诗歌的意义。”

    刘病已道:“先周时期,武王一统天下,周公兴礼,国力昌盛,四夷来朝,周天子宴请诸侯,一位官员有幸见到周天子,有感而发,故作此诗,以示对周天子美好品行、泽被万世的赞美,以及对周天子健康长寿的祝愿。从此歌中可看出周天子深受万民爱戴,为万民拥护。”

    “说的不错,你小小年纪竟有如此见地,实属难得。”霍光赞道,“你是跟上官世侄一同进学的吗?”

    “回大人,在下刘次卿,孝武皇帝曾孙,与上官公子和张公子同师。”刘病已拱手道。

    方才张安世呵斥张彭祖时,霍光就听到他口中说到皇曾孙,方才听他解说诗经,果然非同凡响。霍光不禁起身认真打量起眼前的少年:身长八尺有五,身量修长,面似冠玉,剑眉星目,神情眉眼竟酷似孝武皇帝,不愧为皇家子嗣,虽身着布衣,仍难掩其英气。

    看着他,霍光的思绪回到了那一年,先皇独立于思子宫前,将那块双龙佩交到自己手上。岁月蒸腾,十几年过去,那孩子竟已长成这般好样貌,又有如此之才情,霍光不禁为先帝感到欣慰。心理默念道:“陛下,您的曾孙已经长大成人,您应该可以放心了。”

    “大人……”张安世见霍光沉吟良久,忍不住上前叫他。霍光这才回过神来,说道:“皇曾孙果然好见识,现下在读什么书呢?”

    “夫子已经传授了《诗经》、《论语》、《公羊春秋》、《尚书》等儒家经典。”刘病已答道。

    “谈谈你对儒学看法。”霍光继续道。

    “孔夫子认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此为五论,晚生以为,要治理好天下,须重礼,礼者,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刘病已道。

    “嗯,不过这些都是儒生长谈之论题。今年黄河泛滥,鲁中之地尽遭其难,而关中爆发旱灾,朝廷年年拨出巨款赈灾,但是仍然有大量灾民流入京城,引发动乱。你认为朝廷应该如何赈灾济民呢?”霍光道。

    “所谓灾民,是衣不丰,食不足,朝廷的赈灾施粥只能解一时之燃眉,不能根除。天灾不可免,但可防。古有大禹治水,疏通河道,引洪水入东海。朝廷如果能够在雨季来临之前疏通河道,修固堤堰,建造水库,这样一来既可减轻涝灾,也可积蓄雨水引至关中纾解旱情。”

    “说的好,次卿!”张彭祖鼓掌道。

    霍光听得刘病已娓娓道来,暗暗称奇,不过还想继续考察一番,于是问道:“武帝朝时,因连年征战,国力靡费,百姓负担过重,曾引发多次□□,为平息祸乱,先帝定下休养生息之国策,不可惊扰百姓,若朝廷增派徭役,岂不是重蹈覆辙吗?”

    刘病已似料到霍光会有此问,泰然应对道:“回大人,先前所派徭役乃强征,且多为无偿,百姓自然不会心甘情愿。如今国无战事,百姓经过十几年的休养也对朝廷重建信赖。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以晚生在民间所见所闻,大家都愿意多寻些活计、多赚些银钱。若是朝廷愿以小金征用百姓,所耗银钱定然比灾时要少许多。如此一举两得之事,何乐不为呢?”

    听完刘病已这一番言论,霍光不禁赞叹道:“皇曾孙高见,叫老夫刮目相看。”

    “大人谬赞,次卿不过是纸上谈兵罢了”刘病已谦虚道。

    “老夫旧日虽与卫太子相交甚浅,但观皇曾孙亦有乃祖遗风。开春之后你就跟张世侄同到太学,多学一些经济学问,为国效力。”霍光道。

    “多谢大人栽培!”刘病已急忙拜谢。

    送走霍光,张贺兴奋不已,忙去史恭府上贺喜,马车刚转过街角,便远远看得到史恭翘首以盼地等在门口了。张贺拉着刘病已赶紧下了马车,向史恭拱手道贺。

    听闻霍光对病已如此赏识,史恭亦是欣喜不已,回礼道:“张大人,如今病已得霍大将军赏识,恭替先家姐感谢将军多年的培育之恩。”

    “史老爷言重了,昔日张某深受卫太子和史皇孙厚恩,不敢不报。更何况皇曾孙学有所成,也是他个人造化。”张贺道。

    “如此,便仰仗张将军为病已在霍大人面前多多美言了。”史恭道,“病已啊,你以后要多去张将军府上走走,你跟嬿儿小姐的婚事还需要仰仗张将军呢。”

    “舅公,病已现在不想成亲。”刘病已显得有些无奈,这半年来,舅公在耳边念叨让自己娶妻,耳边都快起茧子了。

    “又说这话,你已经不小了,是时候成个家了。”史恭说道。

    “舅公,我两个小叔叔都比我大,他们还没有成亲,我岂能先成家?”刘病已分辨道。

    “他们岂能跟你一样?你祖父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有你爹爹了,你早点娶妻生子,舅公才能对你祖父有交代啊。”史恭语重心长道。

    张贺见史恭对少主的亲事如此急切,不知该如何跟他说二弟不同意将孙女嫁给皇曾孙之事,正郁闷之时,听到史恭问自己话:“张大人,你说病已是不是早该成亲了?”

    “我……这……”张贺被史恭突然发问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

    “舅公,今日霍大将军不是说让我开春后入太学读书吗?眼看就要入腊月了,我得赶紧准备入学擢考去了。”刘病已意图转移话题。

    “是啊,史老爷,我看不如先等少主入了太学以后再说。”张贺有些不自然地说道。

    “什么?你也这么认为吗?”史恭没想到张贺今日对病已亲事的态度跟以往相比竟有天壤之别,惊讶道。

    “史老爷,今日在二弟府上,霍大人亲自许下的,开春之后少主就正式入太学,等成了博士弟子,一切都好办了。”史恭连忙道。

    “是不是张将军没有答应病已跟嬿儿小姐的亲事?”史恭见张贺神情,也能猜出一二。自病已过了十五岁的生辰,张贺就想着两家联姻之事,可是张安世将军却对此含糊其辞。

    “这……”张贺面露难色,不知该如何说。

    “大人直说无妨”史恭追问道。

    “史老爷,老夫实在是愧对于您,此事我已经跟二弟说过多次,可是二弟他……”张贺知道此事早晚要说,只得直言了。

    刘病已听张贺如此说,便明白了,立即道:“张大人,您不必说了,病已出自牢狱之中,无权无势,有幸得大人抚育已是深感五内,岂敢高攀嬿儿小姐呢?”

    “老奴不是那个意思,只是二弟他觉得……觉得嬿儿还小……”张贺也不知该如何解释是好。

    “这不能怪我了吧?”刘病已说道,“舅公,张大人,病已还有事,请允许我先告辞了。”说完转身便走了。

    “你去哪里?这就要用晚饭了。”史恭喊道,可刘病已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史恭看着病已的背影消失在街角,只得无奈道:“都是家母把这孩子惯坏了,请张大人见谅!”

    “史老爷,是老夫对不起您和皇曾孙。”张贺愧疚道。

    “张大人,您千万不要这么说,都是病已他太年轻了,不懂事,这些年来,若不是张大人照拂,就凭我这风烛残年之身恐怕教不好他呢。”史恭忙施礼致歉。

    “史老爷,您说这话就外道了,咱们都曾在卫太子帐前,为少主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张贺道。

    史恭看着病已远去的身影,叹道:“其实张将军所虑之事,老夫都明白,病已他为卫太子之孙,本就是身份敏感之人,如今圣上春秋鼎盛,若病已锋芒过露,亦非善事。”

    张贺听史恭这么说,心里的担忧才少了几分,忙道:“此事乃老夫之错,是我思虑不周了,我答应您日后一定为皇曾孙寻一门好亲事。”

    “老夫知道张大人您对病已的一片忠心,只是病已福薄,不能跟张家结秦晋之好。”史恭叹道。病已之所以能有今日,全凭张贺这些年来的照顾,自己对他兄弟二人感谢都来不及,岂能因为亲事不成就怪罪他呢。

    “多谢史老爷体谅!”张贺躬身施礼道。

    “张大人此事以后就不提了,您快跟我说说今日病已在贵府上的表现。”史恭转换了话题。

    “好,好!史老爷,我跟您说皇曾孙今日可是大大地露脸了!”张贺回想起刘病已在霍光面前侃侃而谈的样子立刻满脸自豪。

    “那还等什么,快随我入府,邴吉大人早在里面等候多时了!”史恭兴奋道。

    “邴吉也来了?”张贺惊喜道。

    “是啊,邴大人听闻今日皇曾孙面见霍光,一早就来候着您的好消息了。”史恭说着便搀起张贺的手臂拉着他往里走。

    “这个邴吉还真的有口福啊,我前日刚得了些西域贡果,想着给少主和史老爷尝尝鲜呢,竟然让他老小子赶上了。”张贺笑道。

    “什么贡果?”史恭不禁有些好奇。

    “这说起来老夫也是头一次见,管教您和邴吉大为惊叹!”说着便让小厮将马车上携带的果盒取来。

    两人说笑着往史府走去。

章节目录

昭台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梁山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梁山雁并收藏昭台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