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距谢长思被剥了服制贬斥常州不过几月的功夫,又再次站到了这金銮殿上,沿着丹墀向上,他在中堂止住脚步,跪下叩首,“罪臣晏归,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朗声唱喏,声音在殿内久久回荡。
朝臣们的眼睛粘连在他身上,齐雍也不例外。
天子垂眸,长久过后,才道:“起来吧。”
晏归:“谢圣人。”
此次归京,是为授任常州知府一职,皇帝使了个眼色,自有掌事太监将制授告身奉于晏归。
掌事太监轻声低语:“晏大人,奴才在此恭贺了。”
晏归却并不接起。他抬眸,黑沉沉的瞳光扫过臣属首位的丞相齐雍,继而道:“圣人,臣私以为,这常州知府,另有人比臣更为相配,臣不敢恭私,特禀圣人,择良臣而授任。”
只见那中堂轻笑一声,饶有兴致地问:“是谁,报上名来给朕听听?”
他道:“能得你青眼相待的臣子,怕是天底下也没有几个。”
晏归年少成名,桀骜恣肆,莫说这满京都的达官显贵,就是王侯贵族也在他这儿得不了几分薄面,如今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众臣也都来了兴致。
唯独丞相齐雍,神色未变,然官服中捏笏板的手却越握越紧。
晏归高声禀报:“臣不敢欺瞒圣人,此人并非当朝中人。”
圣人:“无妨,且先带上来看看。”
晏归应是。
不多时。外头走进来一个穿着青衣长衫的年轻人。
此人正是晏归在那破庙中碰见的穷酸秀才穆青松。
他神态镇定,面见圣人不卑不亢,但跪下行礼时,贴在青石地砖上的手心却早已被汗液打湿:“草民穆青松,叩见天颜。”
圣人唤他起身,穆青松却不应。
他的膝牢牢跪在地上,不肯移动分毫,磕头道:“草民知晓未敲登闻鼓便上殿陈情是死罪难逃,但如此草民既已跪于圣人面前,纵有万般罪过,也请圣人能够听草民一诉。”
“咚”地一声,他的脑袋牢牢砸在地砖上,“草民是为自己,却也是为了这天下的寒门学子,伸冤!”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
皇帝脸上分辨不出喜怒,片刻,他一拂手,道:“言。”
穆青松不敢松懈分毫,他颤巍巍从怀中掏出一封血书,奉于身侧太监。
那太监将穆青松亲手所绘血书递交圣人案前。
上书正是当时圣人殿试时策问众学子的考题答卷,与张顺当时所言,别一无二。
穆青松郎朗对出:“草民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致治之道,有保治之道。致治之道存乎法,保治之道存乎勤。非法无以维天下之势,非勤无法以守天下之法。故创造不图者,必立法以贻孙谋;守宏图者,必忧勤 以绳祖武。”
当时圣人出的策问题目,是请诸学子论述纪纲、统体、制度得失之详。其中,诸学子对答,唯张顺一人,举一反三,是为上等。
圣人扯唇轻轻一笑,却看不出什么分明笑意:“朕不记得你这张面孔,莫非当时殿试,你是在何处偷听不成,才得以对出答案。”
穆青松如实回答:“古往今来,私自揣度圣意乃大不敬之罪,数罪加身,草民自知罪该万死,因此不敢隐瞒。”
他抬眸,定定道:“草民是揣测出圣人题目,交由张顺记背作答。”
此话一出,朝臣哗然。
圣人疑道:“那你就是自愿为张顺作弊的了?”
他轻飘飘一句,却使穆青松如巨山压身,对答不出。
圣人见他不语,声音也冷了下来:“既是如此,现在又于殿上抖这样的机灵,又是为何?!”
呼啦一下,朝臣齐刷刷跪了下来。
君威森严,雷霆之怒。
满殿朝臣,唯独晏归一人长身直立,居于穆青松身侧。
圣人凝视着晏归,问:“你可有话要说?”
晏归道;:“圣人明鉴,他不是无话可说,是不敢说。”
穆青松的身子伏的更低了。
此时却逢右侧有人开口,是丞相齐雍,他冷哼一声:“我看这分明就是个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贼人,圣人莫要听他胡言乱语。”
穆青松唇瓣紧抿,汗珠从额头滑落,迷到眼睛里,刺麻麻令人看不清眼前,他沉沉地深吸一口气,与身侧的晏归一个对视,想起先前他曾问过自己的话。
那句你敢不敢赌一赌荡彻穆青松的脑海。
他知道丞相于朝中一家独大,走狗无数,也知晓这是必非自己一人便能撼动的参天大树。在这样的阴霾之下,可能埋藏了数以千计像穆青松这样赤手空拳无权无势的年轻人,可是这一条贱名,若死前不能分明了,穆青松也必然死不瞑目。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晏归身姿挺拔,表情淡然,穆青松瞥向他,晏归依旧直挺挺地立在身侧。这好像给了穆青松无尽的鼓舞和气力,他的眼睛里不再有犹豫和颤抖,坚定道:“并非是草民蓄意蒙蔽圣人,而是其中内有冤情。”
说完,他不能旁人开口,朗声道:“草民要状告当朝丞相齐雍,控制科举,私授金银买卖官职!”
“咚”地一声,齐雍当即撩袍跪下,长声道:“老臣冤枉!”
这样一出好戏,看的众朝臣是心惊胆战,跌宕起伏。
大家齐齐跪了一地,没有人再敢开口。
只等圣人发落。
就在这长久地,恍若空间凝滞的寂静中,圣人终于开口了,他说:“晏归。”
晏归撩袍,单膝跪地,沉声:“臣在。”
圣人道:“你可知齐雍是从先皇时期便陪着先皇出生入死,马背上打天下的肱股之臣。”
此话一出,便将齐雍推上了道德制高点。
晏归与中堂之上的圣人一个对视,他在这位已经年迈的真龙天子眼中看出无尽的复杂和野心,却又在瞬间被对方隐没不见。
这场由圣人一手主导的好戏,终于是开场了。
齐雍道:“臣不敢居高自傲,但臣决计没有做出如这个阴诈小人所说之事。”
他说:“是非对错也要讲究个证据,凡间报个官情还要讲究人证物证俱在,才能施加刑罚。也断然不是由他空口白牙就能将臣多年忠君之心抹黑至此的。”齐雍神情镇定,没有半点慌乱:“还请圣人,明察、”
皇帝便问:“你有何证据?”
若无确凿证据便冤枉朝中众臣,光穆青松是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穆青松道:“那些与我一同落选的秀才们皆可佐证,乡试、县试,再到殿试,无一不需要金银打点,下级负责春闱的官员们更是明码标价。”
穆青松喘了口气,他的膝盖已经跪到红肿发胀,好像有针尖在扎,但穆青松不敢有片刻停顿,道:“民众怨声载道,然官员们却肆无忌惮,有些知道内情的,便说是丞相授意,京中有人坐镇,才致使下头人如此肆无忌惮。”
齐雍的目光终于落在了自己这个至亲血缘的外甥身上。
他眼中深意被晏归忽略不计,晏归道:“人证亦在。”他侧身吩咐将人带上来。
就在这长久的等待中,穆青松的心一时沉过一时。
齐雍也是跪着,脸上表情却看不出丝毫破绽来。
这样的气定神闲,让穆青松的心中更加不安起来。
只听一声短促而焦急的报——
穆青松倏然回头。
这一回头不要紧,却并没有看见张顺的影子。
那通传的小太监回禀道:“回圣人,晏大人,那金科状元郎张顺——自戕了。”
他说什么?!
自戕?!
穆青松明明记得,张顺是被晏归的亲随带下去严加看管的,怎会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自戕呢。
小太监从怀中掏出一封由指尖血书在绢帕上的陈情。他递于圣人案前,道:“这是奴才们在张顺的尸身里搜到的。”
他说;“当场没有打斗痕迹,仵作也验过,却是自戕而亡。”
洗清了灭口的嫌疑,这份张顺的绝笔书就至关重要。
皇帝在案上铺开这封绝笔书,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自己所犯诸多罪孽,其中,也包括了他收受贿赂,从中获利,承认自己偷盗了原本属于穆青松的功名,密密麻麻,诸多罪状,落笔之时,将一切罪责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直言自己仗着与丞相有几分亲缘关系,借着丞相的名头在外作恶,如今幡然醒悟,知晓死不足惜,但请圣人分明罪责,不要波及无辜。”
落笔的书不尽意,后会无期,简直就像是在嘲讽穆青松的天真。衬得这一切都像场笑话。
到底是他们太过年轻,料不到齐雍老奸巨猾,竟不知是什么时候将张顺杀人灭口的。
死人是最安全且不会说话的。
事情查到这里,即便圣人有心处置,一切罪魁祸首,却都伴随着张顺的死而尽断了由头线索。
岂料这时,齐雍双手扶帽,将头上乌纱摘了下来。
他声音沉痛,哀伤道:“张顺所做罪孽,盖因臣教养无方,臣如今年老体弱,恐有心无力,再不能担任圣人赋予重责,臣齐雍,自请辞官。”
他一字一句,分明说的是自己罪责,口口声声却无一不是对圣人轻信旁人所言的失望痛心。
当年先皇都奉为上宾的齐雍,到了当今这里,便是可以被轻易怀疑的对象,便是谁说,也是讲不过去的道理。
他摘帽辞官不要紧,那些唯齐雍是命的近臣,纷纷脱帽,一时间呼和声满殿:“臣等,自请辞官!”
在众人朗朗间,晏归瞥向了一侧的齐雍。仿佛有感般,齐雍朝他露出了个轻蔑而讽刺的笑来。
晏归意识到,今日局面,才是齐雍最想看到的。
如今
不是圣人问责齐雍了。
而是他齐雍,要问圣人给个交代。
距谢长思被剥了服制贬斥常州不过几月的功夫,又再次站到了这金銮殿上,沿着丹墀向上,他在中堂止住脚步,跪下叩首,“罪臣晏归,叩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他朗声唱喏,声音在殿内久久回荡。
朝臣们的眼睛粘连在他身上,齐雍也不例外。
天子垂眸,长久过后,才道:“起来吧。”
晏归:“谢圣人。”
此次归京,是为授任常州知府一职,皇帝使了个眼色,自有掌事太监将制授告身奉于晏归。
掌事太监轻声低语:“晏大人,奴才在此恭贺了。”
晏归却并不接起。他抬眸,黑沉沉的瞳光扫过臣属首位的丞相齐雍,继而道:“圣人,臣私以为,这常州知府,另有人比臣更为相配,臣不敢恭私,特禀圣人,择良臣而授任。”
只见那中堂轻笑一声,饶有兴致地问:“是谁,报上名来给朕听听?”
他道:“能得你青眼相待的臣子,怕是天底下也没有几个。”
晏归年少成名,桀骜恣肆,莫说这满京都的达官显贵,就是王侯贵族也在他这儿得不了几分薄面,如今竟说出这样的话来,众臣也都来了兴致。
唯独丞相齐雍,神色未变,然官服中捏笏板的手却越握越紧。
晏归高声禀报:“臣不敢欺瞒圣人,此人并非当朝中人。”
圣人:“无妨,且先带上来看看。”
晏归应是。
不多时。外头走进来一个穿着青衣长衫的年轻人。
此人正是晏归在那破庙中碰见的穷酸秀才穆青松。
他神态镇定,面见圣人不卑不亢,但跪下行礼时,贴在青石地砖上的手心却早已被汗液打湿:“草民穆青松,叩见天颜。”
圣人唤他起身,穆青松却不应。
他的膝牢牢跪在地上,不肯移动分毫,磕头道:“草民知晓未敲登闻鼓便上殿陈情是死罪难逃,但如此草民既已跪于圣人面前,纵有万般罪过,也请圣人能够听草民一诉。”
“咚”地一声,他的脑袋牢牢砸在地砖上,“草民是为自己,却也是为了这天下的寒门学子,伸冤!”
此话一出,四座皆惊。
皇帝脸上分辨不出喜怒,片刻,他一拂手,道:“言。”
穆青松不敢松懈分毫,他颤巍巍从怀中掏出一封血书,奉于身侧太监。
那太监将穆青松亲手所绘血书递交圣人案前。
上书正是当时圣人殿试时策问众学子的考题答卷,与张顺当时所言,别一无二。
穆青松郎朗对出:“草民闻帝王之御天下也,有致治之道,有保治之道。致治之道存乎法,保治之道存乎勤。非法无以维天下之势,非勤无法以守天下之法。故创造不图者,必立法以贻孙谋;守宏图者,必忧勤 以绳祖武。”
当时圣人出的策问题目,是请诸学子论述纪纲、统体、制度得失之详。其中,诸学子对答,唯张顺一人,举一反三,是为上等。
圣人扯唇轻轻一笑,却看不出什么分明笑意:“朕不记得你这张面孔,莫非当时殿试,你是在何处偷听不成,才得以对出答案。”
穆青松如实回答:“古往今来,私自揣度圣意乃大不敬之罪,数罪加身,草民自知罪该万死,因此不敢隐瞒。”
他抬眸,定定道:“草民是揣测出圣人题目,交由张顺记背作答。”
此话一出,朝臣哗然。
圣人疑道:“那你就是自愿为张顺作弊的了?”
他轻飘飘一句,却使穆青松如巨山压身,对答不出。
圣人见他不语,声音也冷了下来:“既是如此,现在又于殿上抖这样的机灵,又是为何?!”
呼啦一下,朝臣齐刷刷跪了下来。
君威森严,雷霆之怒。
满殿朝臣,唯独晏归一人长身直立,居于穆青松身侧。
圣人凝视着晏归,问:“你可有话要说?”
晏归道;:“圣人明鉴,他不是无话可说,是不敢说。”
穆青松的身子伏的更低了。
此时却逢右侧有人开口,是丞相齐雍,他冷哼一声:“我看这分明就是个投机取巧偷奸耍滑的贼人,圣人莫要听他胡言乱语。”
穆青松唇瓣紧抿,汗珠从额头滑落,迷到眼睛里,刺麻麻令人看不清眼前,他沉沉地深吸一口气,与身侧的晏归一个对视,想起先前他曾问过自己的话。
那句你敢不敢赌一赌荡彻穆青松的脑海。
他知道丞相于朝中一家独大,走狗无数,也知晓这是必非自己一人便能撼动的参天大树。在这样的阴霾之下,可能埋藏了数以千计像穆青松这样赤手空拳无权无势的年轻人,可是这一条贱名,若死前不能分明了,穆青松也必然死不瞑目。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晏归身姿挺拔,表情淡然,穆青松瞥向他,晏归依旧直挺挺地立在身侧。这好像给了穆青松无尽的鼓舞和气力,他的眼睛里不再有犹豫和颤抖,坚定道:“并非是草民蓄意蒙蔽圣人,而是其中内有冤情。”
说完,他不能旁人开口,朗声道:“草民要状告当朝丞相齐雍,控制科举,私授金银买卖官职!”
“咚”地一声,齐雍当即撩袍跪下,长声道:“老臣冤枉!”
这样一出好戏,看的众朝臣是心惊胆战,跌宕起伏。
大家齐齐跪了一地,没有人再敢开口。
只等圣人发落。
就在这长久地,恍若空间凝滞的寂静中,圣人终于开口了,他说:“晏归。”
晏归撩袍,单膝跪地,沉声:“臣在。”
圣人道:“你可知齐雍是从先皇时期便陪着先皇出生入死,马背上打天下的肱股之臣。”
此话一出,便将齐雍推上了道德制高点。
晏归与中堂之上的圣人一个对视,他在这位已经年迈的真龙天子眼中看出无尽的复杂和野心,却又在瞬间被对方隐没不见。
这场由圣人一手主导的好戏,终于是开场了。
齐雍道:“臣不敢居高自傲,但臣决计没有做出如这个阴诈小人所说之事。”
他说:“是非对错也要讲究个证据,凡间报个官情还要讲究人证物证俱在,才能施加刑罚。也断然不是由他空口白牙就能将臣多年忠君之心抹黑至此的。”齐雍神情镇定,没有半点慌乱:“还请圣人,明察、”
皇帝便问:“你有何证据?”
若无确凿证据便冤枉朝中众臣,光穆青松是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穆青松道:“那些与我一同落选的秀才们皆可佐证,乡试、县试,再到殿试,无一不需要金银打点,下级负责春闱的官员们更是明码标价。”
穆青松喘了口气,他的膝盖已经跪到红肿发胀,好像有针尖在扎,但穆青松不敢有片刻停顿,道:“民众怨声载道,然官员们却肆无忌惮,有些知道内情的,便说是丞相授意,京中有人坐镇,才致使下头人如此肆无忌惮。”
齐雍的目光终于落在了自己这个至亲血缘的外甥身上。
他眼中深意被晏归忽略不计,晏归道:“人证亦在。”他侧身吩咐将人带上来。
就在这长久的等待中,穆青松的心一时沉过一时。
齐雍也是跪着,脸上表情却看不出丝毫破绽来。
这样的气定神闲,让穆青松的心中更加不安起来。
只听一声短促而焦急的报——
穆青松倏然回头。
这一回头不要紧,却并没有看见张顺的影子。
那通传的小太监回禀道:“回圣人,晏大人,那金科状元郎张顺——自戕了。”
他说什么?!
自戕?!
穆青松明明记得,张顺是被晏归的亲随带下去严加看管的,怎会在这个关键节骨眼上自戕呢。
小太监从怀中掏出一封由指尖血书在绢帕上的陈情。他递于圣人案前,道:“这是奴才们在张顺的尸身里搜到的。”
他说;“当场没有打斗痕迹,仵作也验过,却是自戕而亡。”
洗清了灭口的嫌疑,这份张顺的绝笔书就至关重要。
皇帝在案上铺开这封绝笔书,上面密密麻麻记载了自己所犯诸多罪孽,其中,也包括了他收受贿赂,从中获利,承认自己偷盗了原本属于穆青松的功名,密密麻麻,诸多罪状,落笔之时,将一切罪责都揽在了自己身上,直言自己仗着与丞相有几分亲缘关系,借着丞相的名头在外作恶,如今幡然醒悟,知晓死不足惜,但请圣人分明罪责,不要波及无辜。”
落笔的书不尽意,后会无期,简直就像是在嘲讽穆青松的天真。衬得这一切都像场笑话。
到底是他们太过年轻,料不到齐雍老奸巨猾,竟不知是什么时候将张顺杀人灭口的。
死人是最安全且不会说话的。
事情查到这里,即便圣人有心处置,一切罪魁祸首,却都伴随着张顺的死而尽断了由头线索。
岂料这时,齐雍双手扶帽,将头上乌纱摘了下来。
他声音沉痛,哀伤道:“张顺所做罪孽,盖因臣教养无方,臣如今年老体弱,恐有心无力,再不能担任圣人赋予重责,臣齐雍,自请辞官。”
他一字一句,分明说的是自己罪责,口口声声却无一不是对圣人轻信旁人所言的失望痛心。
当年先皇都奉为上宾的齐雍,到了当今这里,便是可以被轻易怀疑的对象,便是谁说,也是讲不过去的道理。
他摘帽辞官不要紧,那些唯齐雍是命的近臣,纷纷脱帽,一时间呼和声满殿:“臣等,自请辞官!”
在众人朗朗间,晏归瞥向了一侧的齐雍。仿佛有感般,齐雍朝他露出了个轻蔑而讽刺的笑来。
晏归意识到,今日局面,才是齐雍最想看到的。
如今
不是圣人问责齐雍了。
而是他齐雍,要问圣人给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