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气极了。
他当即下令禁足了李良娣,还命人将她屋里的婢女尽数打发了去,就连贴身伺候的桃月都被撵至见不到主子的角落里,整日里做些辛苦繁重的差事。
他只许李良娣一日吃三碗白粥,不许任何人见她,势必要将她封死在院子里似的。
我偶遇过桃月一次,她那张清秀的面庞憔悴了许多,一见我眼泪就直流。她说她家小姐身子虚,每日只吃那些一定扛不住,本就是要靠着参药吊着的人,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桃月是自幼跟着她的丫头,定是整个东宫里最心疼李良娣的人了。听她这样讲,我看着她生满冻疮的双手只能无奈地叹息。
我和玿宁都不得宠,更别提在父亲劝解了,我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递些吃食进去,让她补补元气。除此之外,我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下月太子妃的生辰,没准她一高兴,假贤惠一番,父亲也就顺势把李良娣放出来。
可我等啊等,等到不知过了几个人的生辰,父亲也未曾松口。他来过沈良媛这里一次,进来便道“莫要提那人的事”,直接堵住了她的口。
那夜,父亲在沈良媛这里大醉一场,据玿宁说,他嘴里振振有词,说什么“她服个软便好,只要服个软”。
这乍听很容易,但于孑然一身的李良娣而言,却是难上加难。
沈良媛心善,却不傻,知晓父亲还在气恼中,也就暂且不提了,还警告我们休要在他面前说这件事,切忌求情。
那年冬天极冷,雪下了一场又一场,我和玿宁挤在一个屋子里,炭仿佛从未断过。
夜里风雪更甚,我听着她平稳的呼吸声,时常畏惧合眼,生怕睁眼便听到外面传来“李良娣未能挺过去”的噩耗。
东宫里太容易生病,也太容易死人了,能活下来的都是那些有手段,或是有家世的人,我娘不属于其中之一,所以她死了。这里从不是什么好地方,却还是有人挤破了头想要进来。
不记得过了多少时日,约莫是在一个雪夜,李良娣终于服软了——有人转告她,桃月生了一场大病,再不看大夫人就要没了。我不知道她究竟做了多大的心理斗争,才向看守院落的侍卫提出要见太子殿下。
父亲恰好在太子妃那里,消息没能及时递进去,或许是那些人压根不想传话,这一拖就拖到了次日,桃月断了气。
她的尸身用草席潦草包裹着,被送出了东宫。沈良媛凑了些钱,寻了块好地方将其安葬了。
临近傍晚,父亲才去看望了李良娣,然后立马传召了太医,解除了她的禁足。补品成堆成堆地送了进来,但他再也不似从前那般勤快地来看她。
太子妃她们大抵是听太医说李良娣已经半只脚踏进棺材,懒得去和半死之人斗争了,眼下的威胁是那些进东宫的新人。
半个多月后,李良娣主动来探望沈良媛,我恰好来找玿宁,路过屋子时,听到她们支开了婢女在说话。
“无论如何,桃月之事多谢你。如今我这副样子,也拿不出什么报答你的了。”李良娣嗓音之中的倦怠难以掩饰,想必这些时日遭遇的事早已磋磨了她的锐气,连同心力一并被耗尽了。
沈良媛不言,只是叹了一口气。
“今后,我若是还能在殿下面前说得上话,定让殿下给玿宁......”李良娣的话还未说完,便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
我听见沈良媛给她拍背的声音,口吻颇为无奈:“你呀,你还是想想自己吧。”
“我有什么可想了呢?”
“有呀,你可愿意当雪璎的母亲?”
听到这里,我竟是不敢再听下去了,转身离去。
我不敢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毕竟,我的亲生父亲也曾叫我那样失望过。
他当即下令禁足了李良娣,还命人将她屋里的婢女尽数打发了去,就连贴身伺候的桃月都被撵至见不到主子的角落里,整日里做些辛苦繁重的差事。
他只许李良娣一日吃三碗白粥,不许任何人见她,势必要将她封死在院子里似的。
我偶遇过桃月一次,她那张清秀的面庞憔悴了许多,一见我眼泪就直流。她说她家小姐身子虚,每日只吃那些一定扛不住,本就是要靠着参药吊着的人,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
桃月是自幼跟着她的丫头,定是整个东宫里最心疼李良娣的人了。听她这样讲,我看着她生满冻疮的双手只能无奈地叹息。
我和玿宁都不得宠,更别提在父亲劝解了,我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递些吃食进去,让她补补元气。除此之外,我只能将希望寄托于下月太子妃的生辰,没准她一高兴,假贤惠一番,父亲也就顺势把李良娣放出来。
可我等啊等,等到不知过了几个人的生辰,父亲也未曾松口。他来过沈良媛这里一次,进来便道“莫要提那人的事”,直接堵住了她的口。
那夜,父亲在沈良媛这里大醉一场,据玿宁说,他嘴里振振有词,说什么“她服个软便好,只要服个软”。
这乍听很容易,但于孑然一身的李良娣而言,却是难上加难。
沈良媛心善,却不傻,知晓父亲还在气恼中,也就暂且不提了,还警告我们休要在他面前说这件事,切忌求情。
那年冬天极冷,雪下了一场又一场,我和玿宁挤在一个屋子里,炭仿佛从未断过。
夜里风雪更甚,我听着她平稳的呼吸声,时常畏惧合眼,生怕睁眼便听到外面传来“李良娣未能挺过去”的噩耗。
东宫里太容易生病,也太容易死人了,能活下来的都是那些有手段,或是有家世的人,我娘不属于其中之一,所以她死了。这里从不是什么好地方,却还是有人挤破了头想要进来。
不记得过了多少时日,约莫是在一个雪夜,李良娣终于服软了——有人转告她,桃月生了一场大病,再不看大夫人就要没了。我不知道她究竟做了多大的心理斗争,才向看守院落的侍卫提出要见太子殿下。
父亲恰好在太子妃那里,消息没能及时递进去,或许是那些人压根不想传话,这一拖就拖到了次日,桃月断了气。
她的尸身用草席潦草包裹着,被送出了东宫。沈良媛凑了些钱,寻了块好地方将其安葬了。
临近傍晚,父亲才去看望了李良娣,然后立马传召了太医,解除了她的禁足。补品成堆成堆地送了进来,但他再也不似从前那般勤快地来看她。
太子妃她们大抵是听太医说李良娣已经半只脚踏进棺材,懒得去和半死之人斗争了,眼下的威胁是那些进东宫的新人。
半个多月后,李良娣主动来探望沈良媛,我恰好来找玿宁,路过屋子时,听到她们支开了婢女在说话。
“无论如何,桃月之事多谢你。如今我这副样子,也拿不出什么报答你的了。”李良娣嗓音之中的倦怠难以掩饰,想必这些时日遭遇的事早已磋磨了她的锐气,连同心力一并被耗尽了。
沈良媛不言,只是叹了一口气。
“今后,我若是还能在殿下面前说得上话,定让殿下给玿宁......”李良娣的话还未说完,便被一阵剧烈的咳嗽打断。
我听见沈良媛给她拍背的声音,口吻颇为无奈:“你呀,你还是想想自己吧。”
“我有什么可想了呢?”
“有呀,你可愿意当雪璎的母亲?”
听到这里,我竟是不敢再听下去了,转身离去。
我不敢将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毕竟,我的亲生父亲也曾叫我那样失望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