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咸阳城·秦宫前)

    秦地卯月(二月),春日料峭,晴空万里。河西大捷后,秦公将按功劳赏赐三军,于是在宫门前筑高台,立大鼎。

    赏赐之日也乃庆贺之日,整个咸阳城的城民纷纷聚集于此,兴高采烈,欢欣雀跃:各家均有好男儿立功,数年如一日辛苦劳作的秦人,在今天终于可以放松、休息,得到奖赏,简直比过年还要开心。

    宫门前早已有秦国锐士四个方阵威风凛凛立于广场,红色毡毯由广场中央铺道直达高台,文臣武将百官列于两旁;各国特使、达官贵人席坐于贵宾台。

    不一会儿国君、大良造两辆青铜轺车,一前一后在羽林卫的护卫下驶入广场,一时人声鼎沸,山呼万岁。

    秦公在太子和大内侍的搀扶下登上高台,大良造卫鞅侧立于旁。大内侍高声道“肃静!听国君告天地臣民书”,言毕,秦公示意太子代读。

    太子清了清声道“朗朗乾坤,召召日月,大秦臣民:昔我秦人,奉天守土,历经风雨,生生不息。变法图强,国力大增,勇士征战,收复河西,痛雪国耻,大出天下!兹此昭告,天地同鉴!”。

    全场欢呼“君上万岁!秦国万岁!”。大内侍景监道“肃静!请国君封赏!”,秦公道“寡人要亲封大良造,不用太子代劳。”,“诺!”。

    秦公站直,不要左右搀扶,高声宣道“按功行赏,表彰功臣,上慰先祖,下顺民心。当年《求贤令》曰: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大良造卫鞅,二十一年治秦,其不世之功,有目共睹。

    为昭当年之信,今封於、商之地共十五邑为卫鞅领地,封号商君。”,卫鞅向秦公深鞠一躬作揖道“臣卫鞅,谢君上大恩!”。

    话音一落,全场沸腾“裂土封疆,人臣之极!”、“这才是光宗耀祖!”、“不得了哦,啧啧…”…

    《礼仪·丧服》中曰“君,至尊也。”。战国之初,一国为某人裂土封君的极少,在商鞅时代,诸国只有四人封君:魏国中山君、赵国番吾君、楚国安陵君、秦国商君。

    秦公亲封完商鞅,由太子继续宣读封赏其余功臣将士…

    授赏庆典完毕,洛阳周王室使臣前来庆贺。虽周室衰微,但天子致胙依然是莫大的荣耀。秦公携商鞅共同受胙。

    秦公道“天子抬爱,嘉赏秦国小邦。”,天使笑道“秦公过谦。秦国大出震惊天下,请秦公接受王命嘉勉。”。秦公与商鞅及全体大臣、庶民跪拜在地。

    天使打开周王圣谕书帛高声宣读“天子特诏:兹尔秦公,顺天应命,勤勉王事,讨魏建功,平定中土,忠勇可嘉。

    今册封秦公赢渠梁为西土诸国盟主,享代天子征伐大权。特赐祭肉,荣耀秦国先祖。周室第四十一王三十一年春。”。

    “谢天子圣恩,我王万岁,万万岁!”秦公、商鞅率群臣叩拜。司礼大臣来报“禀君上,五大国特使前来庆贺。”,“有请!”…“禀君上十二诸侯国特使前来庆贺。”,“有请!”…

    络绎不绝的庆贺队伍鱼贯而来,商鞅怕秦公疲惫“君上可否于宫内休息,让太子代劳?”,秦公摇头道“今天寡人着实高兴,精神也好了很多,并不觉累,大良造不必担忧。

    …二十三年前,寡人即位,无诸侯国恭贺;大梁会盟,无诸侯国相邀。而今天子致胙,诸国来朝,今非昔比,令人嘘唏感慨!”。

    商鞅看着秦公欣喜却憔悴的脸,心想:二十多年前自己只身入秦,为的就是《求贤令》上,裂土封疆泼天的富贵。可今日封君,自己却悲从中来,与当年想象中的志得意满完全不同。

    世事难料,富贵权柄如朝露,而今更添新的哀愁…

    待庆贺完毕,司礼大臣宣布“请天子特使、列国特使观看庆典歌舞!”…

    歌舞、庆典结束后,又是庆功宴、国宴。直至亥时,入夜的礼炮、烟花将咸阳城的欢乐燃烧到顶点…

    (秦·咸阳城·大良造府邸)

    热闹非凡的授赏庆典已过去几天,来大良造府邸祝贺的辕车依然不断。这日酉时一刻,家老送走完一群人,又于府内通报来访之客。

    商鞅道“戌时之前,鞅要入宫见君上,来者一律不见了。”,“禀家主,此客为内使赵良赵大人。”家主说完递上赵良名刺。

    “赵内使?传!”,赵良能来,倒是商鞅未曾想到的。因是赵良,商鞅让家老带到内府书房相见。

    商鞅于赵良虽私下几乎无往来,但因公事还是时常相见,所以二人并无生疏之感。

    “拜见…商君!”赵良向商鞅一揖,“内使大人觉得别扭,就莫要如此称呼了。”商鞅道,“内使到访,应不是如他人一般前来祝贺鞅吧?我让家老备了粥茶与赵酒,内使自便。”。

    赵良点头道“良一来是请辞,二来是劝大良造离开秦国。”,“内使要请辞?”,“我和赵彬兄弟二人同时请辞,归云阳老家,修族谱教子弟。”。

    “这些年赵氏兄弟的确辛苦,为秦国立下汗马功劳。你等要辞官,鞅不阻拦。其实鞅挺羡慕你兄弟二人,有乡可归,能闲云野鹤安度此生。”。

    赵良道“你也可以离开秦国过这样的生活。”,商鞅道“鞅与内使不同。…如今我功成名就,何不尽享荣华富贵?内使觉得鞅与五羖大夫(百里奚)谁对秦的功劳更大?”。

    赵良道“五羖大夫于秦国庶民百姓功劳大,大良造于君上功劳大。你是…不愿离开君上?”。

    商鞅自斟了一爵赵酒,默默饮了半爵,“以前也不是没想过如何脱身,直到君上为我误饮断肠草后,鞅才明白,此天下再无有如君上般待我之人了。”。

    “所以你欺魏将公子昂,就是想在君上有生之年看到河西回归?”,商鞅怅然一笑,将爵中之酒饮尽。

    “可君上一旦归天,你的境况就危如累卵。”,商鞅道“内使…赵兄是在担心我吗?赵兄所言不错,失去君上庇护,鞅连性命都将不保。…这也算给受我苛法之人的一个交代吧。”。

    “事到如今鞅弟也知法家治国,误己害人?”。

    商鞅道“鞅早已知晓。但又有何法既能使君权集中,又能让民众自由?难道赵兄还是觉得儒家主张可以两全?”。

    赵良叹口气道“夫子曰:四十而不惑。良早已过四十,却发觉所惑之事越发多了。但儒家至少还讲起码的仁义,不似法家泯灭人性。”。

    商鞅笑道“赵兄谬也,儒家把人分三六九等,讲尊卑,别贵贱,礼法森严,不可逾矩,让人一出生就不平等。

    而之所以不平等,不过是在上位者想不劳而获罢了,此有何人性可言?满嘴仁义道德不过是绑架升斗小民的绳索,而他们自己用的却是另一套规则。

    若说仁义,儒家还不如墨家。儒、法实为一体,儒家用礼、法家用法,均是国君掠夺他人之器。只是法家直接,儒家委婉。而委婉实为虚伪!

    庄子云:‘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直接抨击儒家之虚伪。鞅敢断言:当世乃至后世之君不用法便用儒,亦儒亦法或外儒内法。”。

    赵良不置可否,又道“鞅弟觉得墨家如何?”,“墨家主张:人人相爱,平等互利,故君主只会用墨家之技,不会用墨家学说。且墨家是一民间组织,若壮大必威胁君权。依鞅看来墨家将不能长久。”。

    “道家呢?”,“道家虽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然真正有悲悯之心的便是道家。道家贵柔不尚暴,主张小国寡民,与民休息,与儒家、法家主张正相反。

    道家不致仕途,不游说争宠于君王,故百家之中唯道家有风骨。”。

    赵良斟了一爵赵酒递与商鞅,又自斟了一爵道“既道家如此之好,为何当初不入道家?却要自污为苛法酷吏?”,

    商鞅嬉笑道“当初鞅都要饿死了,就算得道也不能成仙。那时就一门心思地想:总得活下去吧,也总得活出个人样才不负多年的寒窗苦读与家破人亡的漂泊…这杯酒是赵兄与鞅的绝交酒么?”。

    赵良点点头“你想活出人样,便让他人活得不像人,对么?世恶道险,任谁都可怜,任谁都不无辜。”。

    商鞅点头道“然也!赵兄能来与我道别,唤我鞅弟,我已很开心了。鞅虽是坏人,却也喜欢、敬佩浊世之中的好人。赵兄保重!”商鞅说完一饮而尽…

    赵良离开大良造府邸,已过戌时,微风拂面,如钩新月爬上枝头。赵良抬眼望去,心想要是卫鞅不是秦国大良造,不是双手沾满鲜血之人该有多好!

    二十多年前初见之时,自己和他把盏论道、对奕抚琴、品茗鉴画、称兄道弟…多么的畅快、轻松!可一切都回不去了,一切都改变了。

    虽明知他作恶多端,恶行累累,可不知为何自己还是为他感到悲伤…他既是施害者亦是受害者,那么到底是谁之过呢?

    举世混浊,何来清士?就算自己自诩清高,不也是一执鞭之士吗?儒、法难道…真为一体?

    秦公二十三年夏,秦军在主帅公子少官、主将景玉的率领下合围了河西邰阳城。

    与此同时,商鞅将已收回的河西之地全部建立县邑,实施新法,统一管理。

    借赵良、赵彬兄弟辞去内使、司空之机,商鞅提拔了更多年轻、拥护变法的干练吏员到重要职位…

    秦国如同一辆加了速的战车继续向前行驶,并不因为秦公每况愈下的身体而停歇片刻。

章节目录

恶咒之变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苏滔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苏滔滔并收藏恶咒之变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