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咸阳城·政事堂)
新君早朝后,国师甘龙、上大夫杜挚等入政事堂求见国君。已年过八旬的老国师甘龙自从迁都咸阳城后,第一次踏入政事堂。
“禀君上,今日商鞅回归封地,尽数朝臣出城相送,朝署为空。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重者身危。商鞅治秦,妇孺皆言商君之法,莫谓先君之法。今商鞅得封十五邑,位尊权重,他日必反,君上不得不查!”。
秦公道“商君乃先君之重臣,反行未彰,为之奈何?”。上大夫杜挚道“前太傅赢虔告发商鞅谋反,托杜挚将此书转呈君上。”,说完杜挚呈上赢虔亲笔书帛。
“赢虔恭禀君上:商鞅乃秦国乱臣贼子,以妖术蛊惑先君,其罪有五:其一、谋逆作乱、欺君罔上,二、蛊惑民心、苛法乱政,三、刑及公室世族,动摇国本,四、贪污受贿、奢华糜烂,五、阵前违信背约,使天下鄙秦。
此五罪乃罪大恶极不赦之罪,此贼不除,国将不国!请君上明鉴!赢虔顿首泣拜。秦公元年辰月初九”。
见秦公阅毕,杜挚道“前太傅赢虔请求入宫面见君上,以详报商鞅之罪。”,秦公道“准!若还有商君谋反证据、书报,皆由上大夫收集上呈寡人。”,“诺!”。…
见新君如此态度,太师甘龙知除去商鞅已指日可待,只是商鞅之法能否一并除去还未可知。事到如今若只是除去商鞅,保留鞅法,犹如人死其魂魄在,老世族这么多年的忍辱负重就几无意义。
新君虽年轻,观其行事,隐忍及杀伐果敢似在其父之上。鞅法是否继续为用,赢虔这帮公室能起到作用吗?甘龙心中充满疑虑。
(秦·商邑·庭院)
秦公元年巳月,商於之地的迎春花早已开放,庭院里的谖草一片嫩绿。这日雨后天气清明,商鞅一身素白簪碧玉发簪于游廊下抚琴,两匹成年骏马一白一黑在草坪上吃草、嬉戏…小雪端上赵酒并两只酒爵便默默退下。
两日前商鞅分发银钱已尽遣家老、侍从、侍女及商邑私家兵丁五百余人,唯侍女小雪执意留下陪伴商鞅。
约两刻后,将军景玉率军卒三千而来。商鞅有点诧异“竟是你来拿鞅?…也对,若你顺利完成任务,鞅先前提拔之人就可心安,君上必不追究…早知是你,鞅就该摆下棋局,对奕一下,看景将军又进步了多少。”。
“商君早知君上要拿你?”,商鞅一笑“是何罪名?”,“谋逆。”,“有何证据?”,“君上说他曾听你亲口说过。”,商鞅点点头道“景将军来与鞅喝一爵。”。
景玉拿出一布袋放在案几上,“此袋里装的是一粒鹤顶红丸,无臭无味,不消半刻,肠穿而亡,服用者没有痛苦。此先君为商君所备,先君说这个…不苦。”,
“先君?”,“不错。先君遗命:若商君甘愿被捕,服下此物;若商君改变主意想活下去,景玉助商君逃出秦国。”。商鞅诧异道“此先君何时所命,鞅竟不知?”,“此景玉攻邰阳城时,先君给景玉的密令。”。
商鞅笑道“新君已将大将军由岸从西疆调回,统领三军。景玉的大大和妻、子均在新君手中。新君遣景弟前来捕鞅,不过是试探于你,其实你身后已是天罗地网。想必你来之前,大内侍早嘱咐过你,绝不可意气用事。”。
景玉道“世间事岂有两全法?景玉在家孝顺大大,爱护妻子,已然尽责;护商君周全是忠先君之命,鞅兄不用顾忌我。
纵然…没有先君之命,景玉也愿保护鞅兄。还有公子少官、公子壮、司马错等皆愿听命于你。”。
商鞅给景玉斟满一爵,自斟一爵,端起酒爵道 “既是兄弟,鞅最后拜托你两件事。”,“鞅兄请讲。”。
“侍女小雪尽心服侍我多年,直到鞅之末日亦不肯离开,望景弟以后将她安置给一户好人家。”,“诺!”,“那两匹马,不要送回御马厩,放归草原,让它们相依为命,自由自在,自生自灭。”,“诺!”。
“此二事拜托了!…我俩一起饮了此爵!”。待二人饮毕,商鞅又自斟了一爵,将布袋打开,拿出药丸细细打量“世间还有如同景弟这样的人,这浊世还没到最坏的地步。景弟最好远离秦国,若实在离不开需谨记你大大之言,切切!”。
“鞅兄…要不再想想?”景玉抓住商鞅拿药丸的手,商鞅将景玉轻轻推开,把药丸放置酒爵中,
“二十多年前,鞅自见到你的那刻起,就已经不是好人,不值得你救。景弟保重,就此别过!…这个,不苦。阿梁,鞅来寻你了。”说完一饮而尽,“鞅兄,卫鞅!”…商鞅卒,时年四十六岁(虚岁)。
(秦·咸阳城·太医院殓房)
商鞅尸首横陈在榻,秦公进入殓房,让护卫退下,仅留景玉在侧。“如何死的?”,“服毒自尽。”,“死前留有何话?”,“无话”,“没有对谋逆罪名辩解?”,“未有。”,“他的书作可有找到?”,“未曾”。
良久秦公挥挥手道“景将军辛苦,退下吧。”,“诺!”。
秦公眼前的商鞅已死去一日,身上的谖香依旧,尸体并无异味。其面色如玉,发黑如丝,神情安详如熟睡一般…岁月好像并没在他的脸上、身上留下过多的痕迹。
秦公见商鞅白衣胸前有一微微凸起之物,便伸手将其拿出,只见是一约两寸长的薄竹简。细看竹简:上面镌刻四个清丽大篆:长乐未央。
此四字为卫鞅笔迹无疑,但竹简仅为寻常竹子而作,也并未熏香,竹简之上似有洗之不去的污物。看来绝非出自于他当日的相府。许是未发迹之时写的?
秦公回想孩童时第一次见到商鞅,虽然自己还小,但依稀记得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他好听的声音,好看的模样,灵巧的双手…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年龄增长,少年秦公发觉只要有这个人在,公父就是温和的,会笑的,没有的话,就是严肃的甚至冰冷的。自己从小总是不太能见得到公父,皆因这个人的缘故。
不仅如此,他让朝堂血雨腥风,让庶民百姓胆战心惊,让年少的自己谨小慎微,让列国被玩弄于股掌…人人都称赞他的好相貌,自己却怕他的脸,尤其是他的笑。
他的笑仿佛藏着刀,让自己后脊发凉。他知道自己弑父,苦于无凭无据,于是表面风轻云淡,私下却威胁自己,让自己战战兢兢过了近一年的时光,直到公父薨逝,自己才松了口气。
想到这里秦公怒视商鞅,内心道:你真该死,你与赢渠梁一样地坏,所以你们相互喜欢,狼狈为奸!赢渠梁酒后乱性生了我,却杀我无辜的娘;
小的时候还心存幻想以为赢渠梁多少还讲点亲情,可他借你之手割了公伯的鼻子,黥了次傅的脸,流放了舅舅,逼迫我离开宫廷!
更可笑的是:他弥留之际,当着众人的面,还要将秦国君位传于你…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可有想过我的感受?他既不把我当儿子,我又何必把他当作父亲!
他的爱都给了你,他喜欢你的脸,你的身体,而我偏不让他如意!就算到了阴间,也让他认不出你!…
如今拿你平息众怒,也是你做他走狗咎由自取。但你的法我会继续使用,并称之为商君之法。我的功绩会远远超出赢渠梁,而后人诟病、咒骂的不会是我,是你,永远是你!
秦公将手中竹简扔掷地上,轻蔑一笑,“去你的‘长乐未央’!”。
秦公元年巳月二十日午时三刻,在咸阳城菜市口,犯谋逆大罪的商鞅被铁烙其面、五牛分尸。
铁烙其面,是指犯罪之人罪大恶极,到阴间无面目见其祖宗;五牛分尸乃天地古刑,此刑出于禹帝诛杀共工。禹帝行刑时曾道:非万恶之人,不施此刑,行此刑乃息天怒人怨。
据说商鞅被五牛分尸之后,秦国百姓争啖其肉,须臾而尽;山东诸国闻商鞅死亦皆相庆…
(秦·咸阳城·政事堂)
太史令孟乾道“禀君上,商鞅伏法,秦史收录商鞅在秦二十余载之行迹、罪状,请君上阅示。”。
秦公翻看样稿,划去“媚惑”、“男宠”、“秽行于咸阳宫”等不雅字眼,又见“商鞅畏罪自尽,后分尸于咸阳城市曹”,于是怒斥道“太史令不闻史家之笔应为尊者讳,为贤者隐么?
先君乃一代明君,岂能让商鞅坏了名声?…商鞅谋逆难道没有畏罪潜逃,没有出私兵反抗朝廷军队?如此书写如何服众?”。
“君上息怒!孟乾知错。”,秦公道“罢了,太史令的文笔寡人还不知么?还是让老太师主笔写这段史实。”,“诺!”。“司空杜望之”,“臣在”,“立即摧毁咸阳宫。”,“诺!”,“公子疾”,“臣在”,“遍寻天下,掘地三尺也要给寡人找出《商君书》”,“诺!”…
两日后,太师甘龙呈上《秦史·商君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无凭验不让其入,曰:此商君之法。商君喟然叹曰:嗟乎!此鞅作法自毙也。
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私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秦公点头道“还是太师能洞察反贼之行。以后秦并天下,各国史书提及商君者均按此书写。商君所犯谋逆大罪,以后历代秦公均不得为其平反。”。
太师甘龙心想:表面上分其尸,污其名,让商鞅万世不得翻身。但犯谋逆大罪却不去其君号,不贬为庶人,更是只字不提废其新法…
君上费尽心思寻找《商君书》,可知商君虽死,其法不会亡,还会称为商君之法!可法不亡,老世族必亡,赢氏公族必亡,最后剩下国君独大,或者独亡?商鞅啊,论死后亦能作乱,你比吴起更毒哇!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强则越志。”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治贫,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利出二孔者其国半利,利出十孔者其国不守…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罪重刑轻,刑至事生。”
“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
“
“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悌,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
“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富国而贫治,重强。”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章善则过匿,任奸则罪诛。…故曰: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商君书》(部分)
(商邑·商鞅自尽前)
景玉与商鞅对坐,“书写完了?”,“完成了。”,“是刑法之书么?”,商鞅摇摇头道“是一部权术之书,其泯灭人性非至恶之人不能读,也不能用。此书既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亦是通往地狱的近道。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当至恶之人恶贯满盈之时,他就成功了,同时也就开始败亡,故使用此书者必受其反噬!”,“为何要写这样一部邪书?”,
“诅咒至恶之人以及…这不堪的世道!”。
公元前338年商君卒,时年四十六岁(虚岁)
公元前328年秦国占领黄河以西全部地盘
公元前325年秦公(孝公之子赢驷)称王,史称惠文王
公元前316年秦国占领巴蜀
公元前312年秦国定汉中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卒,时年四十六岁(虚岁)
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
公元前207年赵高杀秦二世胡亥
公元前206年项羽杀秦王子婴,屠咸阳城,火烧秦宫,秦亡。
天下苦(厌恶)秦久矣。
—陈胜
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盐铁论》
秦乃弃礼仪之地,专以驱策士人,以虏囚待民,若秦并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鲁仲连(战国时期名士)
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史记》
…繁刑严诛,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过秦论》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自秦汉至于明清,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谭嗣同
(终)
新君早朝后,国师甘龙、上大夫杜挚等入政事堂求见国君。已年过八旬的老国师甘龙自从迁都咸阳城后,第一次踏入政事堂。
“禀君上,今日商鞅回归封地,尽数朝臣出城相送,朝署为空。臣闻‘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重者身危。商鞅治秦,妇孺皆言商君之法,莫谓先君之法。今商鞅得封十五邑,位尊权重,他日必反,君上不得不查!”。
秦公道“商君乃先君之重臣,反行未彰,为之奈何?”。上大夫杜挚道“前太傅赢虔告发商鞅谋反,托杜挚将此书转呈君上。”,说完杜挚呈上赢虔亲笔书帛。
“赢虔恭禀君上:商鞅乃秦国乱臣贼子,以妖术蛊惑先君,其罪有五:其一、谋逆作乱、欺君罔上,二、蛊惑民心、苛法乱政,三、刑及公室世族,动摇国本,四、贪污受贿、奢华糜烂,五、阵前违信背约,使天下鄙秦。
此五罪乃罪大恶极不赦之罪,此贼不除,国将不国!请君上明鉴!赢虔顿首泣拜。秦公元年辰月初九”。
见秦公阅毕,杜挚道“前太傅赢虔请求入宫面见君上,以详报商鞅之罪。”,秦公道“准!若还有商君谋反证据、书报,皆由上大夫收集上呈寡人。”,“诺!”。…
见新君如此态度,太师甘龙知除去商鞅已指日可待,只是商鞅之法能否一并除去还未可知。事到如今若只是除去商鞅,保留鞅法,犹如人死其魂魄在,老世族这么多年的忍辱负重就几无意义。
新君虽年轻,观其行事,隐忍及杀伐果敢似在其父之上。鞅法是否继续为用,赢虔这帮公室能起到作用吗?甘龙心中充满疑虑。
(秦·商邑·庭院)
秦公元年巳月,商於之地的迎春花早已开放,庭院里的谖草一片嫩绿。这日雨后天气清明,商鞅一身素白簪碧玉发簪于游廊下抚琴,两匹成年骏马一白一黑在草坪上吃草、嬉戏…小雪端上赵酒并两只酒爵便默默退下。
两日前商鞅分发银钱已尽遣家老、侍从、侍女及商邑私家兵丁五百余人,唯侍女小雪执意留下陪伴商鞅。
约两刻后,将军景玉率军卒三千而来。商鞅有点诧异“竟是你来拿鞅?…也对,若你顺利完成任务,鞅先前提拔之人就可心安,君上必不追究…早知是你,鞅就该摆下棋局,对奕一下,看景将军又进步了多少。”。
“商君早知君上要拿你?”,商鞅一笑“是何罪名?”,“谋逆。”,“有何证据?”,“君上说他曾听你亲口说过。”,商鞅点点头道“景将军来与鞅喝一爵。”。
景玉拿出一布袋放在案几上,“此袋里装的是一粒鹤顶红丸,无臭无味,不消半刻,肠穿而亡,服用者没有痛苦。此先君为商君所备,先君说这个…不苦。”,
“先君?”,“不错。先君遗命:若商君甘愿被捕,服下此物;若商君改变主意想活下去,景玉助商君逃出秦国。”。商鞅诧异道“此先君何时所命,鞅竟不知?”,“此景玉攻邰阳城时,先君给景玉的密令。”。
商鞅笑道“新君已将大将军由岸从西疆调回,统领三军。景玉的大大和妻、子均在新君手中。新君遣景弟前来捕鞅,不过是试探于你,其实你身后已是天罗地网。想必你来之前,大内侍早嘱咐过你,绝不可意气用事。”。
景玉道“世间事岂有两全法?景玉在家孝顺大大,爱护妻子,已然尽责;护商君周全是忠先君之命,鞅兄不用顾忌我。
纵然…没有先君之命,景玉也愿保护鞅兄。还有公子少官、公子壮、司马错等皆愿听命于你。”。
商鞅给景玉斟满一爵,自斟一爵,端起酒爵道 “既是兄弟,鞅最后拜托你两件事。”,“鞅兄请讲。”。
“侍女小雪尽心服侍我多年,直到鞅之末日亦不肯离开,望景弟以后将她安置给一户好人家。”,“诺!”,“那两匹马,不要送回御马厩,放归草原,让它们相依为命,自由自在,自生自灭。”,“诺!”。
“此二事拜托了!…我俩一起饮了此爵!”。待二人饮毕,商鞅又自斟了一爵,将布袋打开,拿出药丸细细打量“世间还有如同景弟这样的人,这浊世还没到最坏的地步。景弟最好远离秦国,若实在离不开需谨记你大大之言,切切!”。
“鞅兄…要不再想想?”景玉抓住商鞅拿药丸的手,商鞅将景玉轻轻推开,把药丸放置酒爵中,
“二十多年前,鞅自见到你的那刻起,就已经不是好人,不值得你救。景弟保重,就此别过!…这个,不苦。阿梁,鞅来寻你了。”说完一饮而尽,“鞅兄,卫鞅!”…商鞅卒,时年四十六岁(虚岁)。
(秦·咸阳城·太医院殓房)
商鞅尸首横陈在榻,秦公进入殓房,让护卫退下,仅留景玉在侧。“如何死的?”,“服毒自尽。”,“死前留有何话?”,“无话”,“没有对谋逆罪名辩解?”,“未有。”,“他的书作可有找到?”,“未曾”。
良久秦公挥挥手道“景将军辛苦,退下吧。”,“诺!”。
秦公眼前的商鞅已死去一日,身上的谖香依旧,尸体并无异味。其面色如玉,发黑如丝,神情安详如熟睡一般…岁月好像并没在他的脸上、身上留下过多的痕迹。
秦公见商鞅白衣胸前有一微微凸起之物,便伸手将其拿出,只见是一约两寸长的薄竹简。细看竹简:上面镌刻四个清丽大篆:长乐未央。
此四字为卫鞅笔迹无疑,但竹简仅为寻常竹子而作,也并未熏香,竹简之上似有洗之不去的污物。看来绝非出自于他当日的相府。许是未发迹之时写的?
秦公回想孩童时第一次见到商鞅,虽然自己还小,但依稀记得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他好听的声音,好看的模样,灵巧的双手…都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
随着年龄增长,少年秦公发觉只要有这个人在,公父就是温和的,会笑的,没有的话,就是严肃的甚至冰冷的。自己从小总是不太能见得到公父,皆因这个人的缘故。
不仅如此,他让朝堂血雨腥风,让庶民百姓胆战心惊,让年少的自己谨小慎微,让列国被玩弄于股掌…人人都称赞他的好相貌,自己却怕他的脸,尤其是他的笑。
他的笑仿佛藏着刀,让自己后脊发凉。他知道自己弑父,苦于无凭无据,于是表面风轻云淡,私下却威胁自己,让自己战战兢兢过了近一年的时光,直到公父薨逝,自己才松了口气。
想到这里秦公怒视商鞅,内心道:你真该死,你与赢渠梁一样地坏,所以你们相互喜欢,狼狈为奸!赢渠梁酒后乱性生了我,却杀我无辜的娘;
小的时候还心存幻想以为赢渠梁多少还讲点亲情,可他借你之手割了公伯的鼻子,黥了次傅的脸,流放了舅舅,逼迫我离开宫廷!
更可笑的是:他弥留之际,当着众人的面,还要将秦国君位传于你…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可有想过我的感受?他既不把我当儿子,我又何必把他当作父亲!
他的爱都给了你,他喜欢你的脸,你的身体,而我偏不让他如意!就算到了阴间,也让他认不出你!…
如今拿你平息众怒,也是你做他走狗咎由自取。但你的法我会继续使用,并称之为商君之法。我的功绩会远远超出赢渠梁,而后人诟病、咒骂的不会是我,是你,永远是你!
秦公将手中竹简扔掷地上,轻蔑一笑,“去你的‘长乐未央’!”。
秦公元年巳月二十日午时三刻,在咸阳城菜市口,犯谋逆大罪的商鞅被铁烙其面、五牛分尸。
铁烙其面,是指犯罪之人罪大恶极,到阴间无面目见其祖宗;五牛分尸乃天地古刑,此刑出于禹帝诛杀共工。禹帝行刑时曾道:非万恶之人,不施此刑,行此刑乃息天怒人怨。
据说商鞅被五牛分尸之后,秦国百姓争啖其肉,须臾而尽;山东诸国闻商鞅死亦皆相庆…
(秦·咸阳城·政事堂)
太史令孟乾道“禀君上,商鞅伏法,秦史收录商鞅在秦二十余载之行迹、罪状,请君上阅示。”。
秦公翻看样稿,划去“媚惑”、“男宠”、“秽行于咸阳宫”等不雅字眼,又见“商鞅畏罪自尽,后分尸于咸阳城市曹”,于是怒斥道“太史令不闻史家之笔应为尊者讳,为贤者隐么?
先君乃一代明君,岂能让商鞅坏了名声?…商鞅谋逆难道没有畏罪潜逃,没有出私兵反抗朝廷军队?如此书写如何服众?”。
“君上息怒!孟乾知错。”,秦公道“罢了,太史令的文笔寡人还不知么?还是让老太师主笔写这段史实。”,“诺!”。“司空杜望之”,“臣在”,“立即摧毁咸阳宫。”,“诺!”,“公子疾”,“臣在”,“遍寻天下,掘地三尺也要给寡人找出《商君书》”,“诺!”…
两日后,太师甘龙呈上《秦史·商君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无凭验不让其入,曰:此商君之法。商君喟然叹曰:嗟乎!此鞅作法自毙也。
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私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
秦公点头道“还是太师能洞察反贼之行。以后秦并天下,各国史书提及商君者均按此书写。商君所犯谋逆大罪,以后历代秦公均不得为其平反。”。
太师甘龙心想:表面上分其尸,污其名,让商鞅万世不得翻身。但犯谋逆大罪却不去其君号,不贬为庶人,更是只字不提废其新法…
君上费尽心思寻找《商君书》,可知商君虽死,其法不会亡,还会称为商君之法!可法不亡,老世族必亡,赢氏公族必亡,最后剩下国君独大,或者独亡?商鞅啊,论死后亦能作乱,你比吴起更毒哇!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强则越志。”
“以强去强者,弱;以弱去强者,强。国为善,奸必多。国富而治贫,曰重富,重富者强。国贫而富治,曰重贫,重贫者弱。”
“重刑少赏,上爱民,民死赏。重赏轻刑,上不爱民,民不死赏。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利出二孔者其国半利,利出十孔者其国不守…行罚,重其轻者,轻者不至,重者不来。此谓以刑去刑,刑去事成。罪重刑轻,刑至事生。”
“农民无所闻变见方,则知农无从离其故事,而愚农不知,不好学问。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务疾农。”
“
“六虱:曰;礼、乐,曰《诗》、《书》,曰修善;曰孝悌,曰诚信,曰贞廉,曰仁义,曰非兵,曰羞战。国有十二者,上无使农战,必贫至削。十二者成群,此谓君之治不胜其臣,官之治不胜其民,此谓六虱胜其政也。”
“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富国而贫治,重强。”
“用善,则民亲其亲;任奸,则民亲其制。…章善则过匿,任奸则罪诛。…故曰:以良民治,必乱至削;以奸民治,必治至强。”
—《商君书》(部分)
(商邑·商鞅自尽前)
景玉与商鞅对坐,“书写完了?”,“完成了。”,“是刑法之书么?”,商鞅摇摇头道“是一部权术之书,其泯灭人性非至恶之人不能读,也不能用。此书既是通往成功的捷径,亦是通往地狱的近道。
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当至恶之人恶贯满盈之时,他就成功了,同时也就开始败亡,故使用此书者必受其反噬!”,“为何要写这样一部邪书?”,
“诅咒至恶之人以及…这不堪的世道!”。
公元前338年商君卒,时年四十六岁(虚岁)
公元前328年秦国占领黄河以西全部地盘
公元前325年秦公(孝公之子赢驷)称王,史称惠文王
公元前316年秦国占领巴蜀
公元前312年秦国定汉中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卒,时年四十六岁(虚岁)
公元前272年秦灭义渠
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并天下
公元前207年赵高杀秦二世胡亥
公元前206年项羽杀秦王子婴,屠咸阳城,火烧秦宫,秦亡。
天下苦(厌恶)秦久矣。
—陈胜
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
—《盐铁论》
秦乃弃礼仪之地,专以驱策士人,以虏囚待民,若秦并天下,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鲁仲连(战国时期名士)
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为秦民之日久矣。
—《史记》
…繁刑严诛,百姓困穷,而主不收恤。然后奸伪并起,而上下相遁;蒙罪者众,刑戮相望于道,而天下苦之…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贾谊 《过秦论》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 《阿房宫赋》
自秦汉至于明清,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谭嗣同
(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