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贞过了十五就回宫了,在家半月有余,把线娘和他们一起来的秋娘安排进府做事。与其放任他们在外,不如安排在自己眼皮下。妙贞吩咐管家和姨母注意她们的一举一动,不许她们靠近父亲的书房。
刚回宫,妙贞就去探望秦王妃,没想到却遭到了邓清莲的阻拦:“徐大小姐,王妃感染了风寒,不宜见客。何况你在母后身边服侍,再过了病气给娘娘就不好了吧?”
“秦王妃何时生病的,可曾召太医看过了?”妙贞关切地询问。
“母后亲自派的太医,已经看过了,无大碍,只是需要静养。养病期间,谁也不让打扰,徐小姐请回吧。”邓清莲一副送客的样子,不耐烦地说到。
妙贞不想与她争执,只得去找太子妃想办法。东宫里,太子妃正在陪江都郡主荡秋千,小姑娘两三岁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看到妙贞过来,连忙从秋千上跑下来,玩妙贞抱她。妙贞抱着她玩儿了好一会儿,才让宫女把她带走。
太子妃亲热地拉住她的手说道:“何时回来的,家里还好吗?”
“托姐姐的福,家里都挺好的。姐姐最近忙坏了吧?”妙贞笑着问
“你听说了?年前二十八那天,母后把那几个姑娘传进宫,我和宁妃娘娘陪着看了看。”太子妃一脸平静地说
“人选定下来了么?”妙贞好奇地问。
“差不多定下来了,母后说这三个姑娘选的都不错,模样性格一看就好,文官家里的,看着柔弱娇嫩都跟花朵一样。让我自己定,选一个太子嫔,一个选侍,剩下那个给晋王做侧妃。我拿不定主意要太子殿下选,太子说我主内,让我自己做决定即可。”太子妃羞涩地说。
“太子殿下广纳后宫也是为了绵延子嗣。心还在姐姐这里的,那您最后选的哪家姑娘?”
太子妃有些不好意思:“我选了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昭月为太子嫔,户部员外郎章云太的女儿章云霞为选侍,把剩下那位姓林的姑娘送到晋王宫里了。不过贞儿,我觉得我这件事没办好,恐怕皇后娘娘已经看出来了我的小心思。”
“姐姐何出此言?”妙贞关切的问道。
“这吕昭月是家中独女,吕本没有儿子,连近支的族人都没有,实打实的绝户,娘家没有一丝助力。章云霞也是家中独女,一个哥哥还是过继叔父家的。那林姑娘倒是有两个兄弟,还有四个舅舅均在朝为官。我的一点小心思,娘娘肯定看出来了,那天话里有话点我。我这几天正后悔呢,你说就是把林姑娘留在东宫又能怎么样呢,我的舅舅抵她20个舅舅。我的兄弟抵她100个兄弟。说到底还是我小心眼儿。”太子妃懊恼地7说。
“姐姐您多虑了,这东宫的事原本就是您说了算,您觉得好,能相处的合眼缘的才留下。最重要的是太子可能喜欢的,您才留下的。这东宫里,嫔妃的家世哪儿有妻妾和睦重要。”
“贞儿还是你会安慰人,我因为这事懊恼了好几天了。偏偏你回家了,秦王妃又病着,连个说心里话的都没有。”
“姐姐,观音奴姐姐生得什么病?怎么看也不让看了,如今晋王宫里,竟是侧妃当家吗?”妙贞一脸气愤。
“她的病说到底还是心病。你不知道除夕家宴,晋王竟然带着邓清莲去的,说秦王妃身体不适不能来。即便是观音奴不能来,也断没有带侧妃来的道理。。父皇母后没有当场发作,陛下装聋作哑,娘娘只是事后申斥了几句。结果十五元宵节的家宴,晋王又带着邓清莲去的,这次母后连句申斥都没有了。”太子妃说这事也是一脸无奈。
“我去秦王宫里探望她几次,她都躲着不见,隔着门说怕过了病气给我,连门都不肯开,看来是哀莫大于心死。”太子妃说到这里,不免有些兔死狐悲。
妙贞一阵难过,自古无情帝王家,当初为了招降笼络王保保,不顾观音奴的百般推辞强娶。陛下口口声声说观音奴系出名门,端华无双,堪为佳妇;皇后娘娘赞不绝口说拿她当亲女儿看,如今才几年,就任由儿子宠妾灭妻,无视宫规礼法。自己如果不是徐达的女儿,在陛下皇后娘娘的心中也是一文不值吧。
二月里太子嫔和选侍入宫,次日晋王侧妃入宫。因女方家门楣都不高,宫里并没有大肆庆祝,邓清莲想起自己虽为侧妃,却是陛下亲自册封,秦王殿下亲自迎娶,更觉自己与众不同。
三月里太子妃又有喜了,这次胎相不好,太子妃吐得厉害,什么也吃不下,皇后忧心不已,早晚前去探望。
晋王妃过两个月也要生产,太医把脉说是男胎,皇后也很重视,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宫里的事大部分由郭惠妃操持。
郭惠妃是皇后义妹,又亲自抚养过太子和秦王,在宫里地位超然,她一向和观音奴交好。妙贞这天趁着皇后忙亲蚕礼,求着郭惠妃带她去探望观音奴。
秦王宫里见来人是惠妃,也无人敢拦。惠妃看见秦王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训斥:“老二,我看你是越发不成器了。天也暖和了,怎么你媳妇的病还不见大好吗?什么风寒三个月了还不好?”
秦王自幼被惠妃养大,这世上除了父皇母后,就是这位姨母敢打他骂他。惠妃的话,他也不敢狡辩,只得说道:“惠妃娘娘教训的是,如今春暖花开,王妃的病也见好了。只是这如今早晚比较冷,王妃大病初愈还不能受凉,这才让她卧床静养。”
“那你领我看看你媳妇去,侧妃也跟着去吧?”惠妃吩咐秦王。
秦王无奈只得带惠妃和妙贞去观音奴的房中。许是几个月不出门带缘故,观音奴面色苍白,毫无血色,眼睛里也黯淡无神。惠妃将她一把搂进怀里:“可怜的孩子,你受苦了,如今可大好了吗”
观音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劳惠妃娘娘牵挂着,是孩儿的不是了。已经大好了,您别担心。”妙贞也赶忙说:“王妃既然大好了,天也暖和了,要多出来走动才是。如今太子妃娘娘又有喜了,晋王妃也即将临盆,皇后娘娘忙不过来。正需要姐姐出来分忧解劳呢。”
秦王一听连忙说:“惠妃娘娘,王妃身体刚好,还需要调理,母后那里恐怕是有心无力。清莲平日里倒也无事,如果母后和您忙不过来,随时可以差遣她,她原本就在母后那里当职,坤宁宫的活儿她都熟悉。”
“这秦王殿下当真思虑周全,我在你父皇身边多年,带大了你们几个,又是皇后娘娘的义妹,这才有了这协理六宫之权。这清莲不愧是国公嫡女,竟然也能和我一样以这侧室的身份料理宫务。我这侧室好歹是陛下的侧室,皇子的生母。我竟不知这皇子的侧妃如今也能这般体面?”
一句话说得秦王和邓清莲都面露不悦之色。惠妃继续说:“贞儿,今天天气暖和,你扶着秦王妃花园里走走。老二,秦王妃需要什么补品,差人回我一声。如今姐姐让我管宫务,你是我养大的我还能不向着你媳妇?”
秦王连忙行礼致谢:“是,谢惠妃娘娘体恤儿臣和王妃。”
“你看,这老三再过两个月都当爹了,嫡子生下来就是王世子,这世袭罔替,多好。你呢?不给你媳妇身体调理好,你何时能有嫡子承袭王位。今天看着我是疼你媳妇,实际上不是还是心疼你这个混小子。”说完不等秦王说话,就拂袖而去。
惠妃走后,妙贞乖巧地问秦王:“殿下,让我和侧妃伺候王妃更衣吧,我扶着王妃花园里散散步就回来。”
秦王一向和妙贞关系好,惠妃娘娘又刚刚敲打过他,只得说:“王妃大病初愈本不该出门,既然是惠妃娘娘的意思,你也不要拂了长辈的好意。”
秦王走后,妙贞怼邓清莲说:“您看是您来侍奉,还是我来?”
邓清莲纵有千般不愿也只得说:“妙贞姑娘是母后宫里的,怎敢劳动大驾,我来吧。”说完亦步亦趋上前,伺候王妃洗漱更衣。
花园里,观音奴虚弱地扶着妙贞,轻声说道:“贞儿,谢谢你和惠妃今日来看我,为我出头。下次不必了,何苦得罪小人呢?我早就认命了,陋室一间,苟延残喘,了此残生罢了。”
妙贞一听焦急地说:“姐姐不可这样自暴自弃。秦王殿下不关心你,我和太子妃总是记挂着你呢。我家新来两位厨娘,一个叫线娘一个叫秋娘,原是在北方大户人家做工,后来流落江南。一手的好厨艺,尤其擅长做面点。听她说原来那俩的敏敏小姐最爱吃她做的点心。我下次进宫,带点她做的点心你尝尝。”
秦王妃听到线娘、秋娘的名字,黯淡的眼神里,刹那间有了一丝光:“你家的厨娘的手艺一定很好,下次我一定要尝尝。做得好,贞儿一定要替我重重地赏她们。她们从北方流落江南,可有家人?”
“那线娘有几个家人前两年就流落江南,线娘去年带着几个家人过来投奔,算下来全家也有十余人在应天呢。线娘秋娘,不来不行啊,总是记挂着应天府里的亲人。亲人之间总是牵肠挂肚的。”
“嗯,这宫里总还有你牵挂着,我不会自暴自弃的。只是,好妹妹,聪明如此,我只愿你能摆脱我这般的命运,嫁给自己喜欢的,莫要成为别人的工具。有些人有些话,现在看来就是笑话。口蜜腹剑之人你有防备,可是大奸似忠之人却防不胜防。这宫里既有那过河拆桥的真小人,也有那沽名钓誉的伪君子。我不会让亲者痛愁者块的事。贞儿,你这般待我,我一定会把报答你的。”说完唤来侍女,头也不回地走了。
写作不易,亲爱的家人读到这里,能评论给个评论,能收藏就收藏一个吧,谢谢?
刚回宫,妙贞就去探望秦王妃,没想到却遭到了邓清莲的阻拦:“徐大小姐,王妃感染了风寒,不宜见客。何况你在母后身边服侍,再过了病气给娘娘就不好了吧?”
“秦王妃何时生病的,可曾召太医看过了?”妙贞关切地询问。
“母后亲自派的太医,已经看过了,无大碍,只是需要静养。养病期间,谁也不让打扰,徐小姐请回吧。”邓清莲一副送客的样子,不耐烦地说到。
妙贞不想与她争执,只得去找太子妃想办法。东宫里,太子妃正在陪江都郡主荡秋千,小姑娘两三岁正是活泼可爱的时候。看到妙贞过来,连忙从秋千上跑下来,玩妙贞抱她。妙贞抱着她玩儿了好一会儿,才让宫女把她带走。
太子妃亲热地拉住她的手说道:“何时回来的,家里还好吗?”
“托姐姐的福,家里都挺好的。姐姐最近忙坏了吧?”妙贞笑着问
“你听说了?年前二十八那天,母后把那几个姑娘传进宫,我和宁妃娘娘陪着看了看。”太子妃一脸平静地说
“人选定下来了么?”妙贞好奇地问。
“差不多定下来了,母后说这三个姑娘选的都不错,模样性格一看就好,文官家里的,看着柔弱娇嫩都跟花朵一样。让我自己定,选一个太子嫔,一个选侍,剩下那个给晋王做侧妃。我拿不定主意要太子殿下选,太子说我主内,让我自己做决定即可。”太子妃羞涩地说。
“太子殿下广纳后宫也是为了绵延子嗣。心还在姐姐这里的,那您最后选的哪家姑娘?”
太子妃有些不好意思:“我选了太常寺卿吕本的女儿吕昭月为太子嫔,户部员外郎章云太的女儿章云霞为选侍,把剩下那位姓林的姑娘送到晋王宫里了。不过贞儿,我觉得我这件事没办好,恐怕皇后娘娘已经看出来了我的小心思。”
“姐姐何出此言?”妙贞关切的问道。
“这吕昭月是家中独女,吕本没有儿子,连近支的族人都没有,实打实的绝户,娘家没有一丝助力。章云霞也是家中独女,一个哥哥还是过继叔父家的。那林姑娘倒是有两个兄弟,还有四个舅舅均在朝为官。我的一点小心思,娘娘肯定看出来了,那天话里有话点我。我这几天正后悔呢,你说就是把林姑娘留在东宫又能怎么样呢,我的舅舅抵她20个舅舅。我的兄弟抵她100个兄弟。说到底还是我小心眼儿。”太子妃懊恼地7说。
“姐姐您多虑了,这东宫的事原本就是您说了算,您觉得好,能相处的合眼缘的才留下。最重要的是太子可能喜欢的,您才留下的。这东宫里,嫔妃的家世哪儿有妻妾和睦重要。”
“贞儿还是你会安慰人,我因为这事懊恼了好几天了。偏偏你回家了,秦王妃又病着,连个说心里话的都没有。”
“姐姐,观音奴姐姐生得什么病?怎么看也不让看了,如今晋王宫里,竟是侧妃当家吗?”妙贞一脸气愤。
“她的病说到底还是心病。你不知道除夕家宴,晋王竟然带着邓清莲去的,说秦王妃身体不适不能来。即便是观音奴不能来,也断没有带侧妃来的道理。。父皇母后没有当场发作,陛下装聋作哑,娘娘只是事后申斥了几句。结果十五元宵节的家宴,晋王又带着邓清莲去的,这次母后连句申斥都没有了。”太子妃说这事也是一脸无奈。
“我去秦王宫里探望她几次,她都躲着不见,隔着门说怕过了病气给我,连门都不肯开,看来是哀莫大于心死。”太子妃说到这里,不免有些兔死狐悲。
妙贞一阵难过,自古无情帝王家,当初为了招降笼络王保保,不顾观音奴的百般推辞强娶。陛下口口声声说观音奴系出名门,端华无双,堪为佳妇;皇后娘娘赞不绝口说拿她当亲女儿看,如今才几年,就任由儿子宠妾灭妻,无视宫规礼法。自己如果不是徐达的女儿,在陛下皇后娘娘的心中也是一文不值吧。
二月里太子嫔和选侍入宫,次日晋王侧妃入宫。因女方家门楣都不高,宫里并没有大肆庆祝,邓清莲想起自己虽为侧妃,却是陛下亲自册封,秦王殿下亲自迎娶,更觉自己与众不同。
三月里太子妃又有喜了,这次胎相不好,太子妃吐得厉害,什么也吃不下,皇后忧心不已,早晚前去探望。
晋王妃过两个月也要生产,太医把脉说是男胎,皇后也很重视,一天到晚忙得脚不沾地。宫里的事大部分由郭惠妃操持。
郭惠妃是皇后义妹,又亲自抚养过太子和秦王,在宫里地位超然,她一向和观音奴交好。妙贞这天趁着皇后忙亲蚕礼,求着郭惠妃带她去探望观音奴。
秦王宫里见来人是惠妃,也无人敢拦。惠妃看见秦王劈头盖脸就是一通训斥:“老二,我看你是越发不成器了。天也暖和了,怎么你媳妇的病还不见大好吗?什么风寒三个月了还不好?”
秦王自幼被惠妃养大,这世上除了父皇母后,就是这位姨母敢打他骂他。惠妃的话,他也不敢狡辩,只得说道:“惠妃娘娘教训的是,如今春暖花开,王妃的病也见好了。只是这如今早晚比较冷,王妃大病初愈还不能受凉,这才让她卧床静养。”
“那你领我看看你媳妇去,侧妃也跟着去吧?”惠妃吩咐秦王。
秦王无奈只得带惠妃和妙贞去观音奴的房中。许是几个月不出门带缘故,观音奴面色苍白,毫无血色,眼睛里也黯淡无神。惠妃将她一把搂进怀里:“可怜的孩子,你受苦了,如今可大好了吗”
观音奴努力挤出一个笑容:“劳惠妃娘娘牵挂着,是孩儿的不是了。已经大好了,您别担心。”妙贞也赶忙说:“王妃既然大好了,天也暖和了,要多出来走动才是。如今太子妃娘娘又有喜了,晋王妃也即将临盆,皇后娘娘忙不过来。正需要姐姐出来分忧解劳呢。”
秦王一听连忙说:“惠妃娘娘,王妃身体刚好,还需要调理,母后那里恐怕是有心无力。清莲平日里倒也无事,如果母后和您忙不过来,随时可以差遣她,她原本就在母后那里当职,坤宁宫的活儿她都熟悉。”
“这秦王殿下当真思虑周全,我在你父皇身边多年,带大了你们几个,又是皇后娘娘的义妹,这才有了这协理六宫之权。这清莲不愧是国公嫡女,竟然也能和我一样以这侧室的身份料理宫务。我这侧室好歹是陛下的侧室,皇子的生母。我竟不知这皇子的侧妃如今也能这般体面?”
一句话说得秦王和邓清莲都面露不悦之色。惠妃继续说:“贞儿,今天天气暖和,你扶着秦王妃花园里走走。老二,秦王妃需要什么补品,差人回我一声。如今姐姐让我管宫务,你是我养大的我还能不向着你媳妇?”
秦王连忙行礼致谢:“是,谢惠妃娘娘体恤儿臣和王妃。”
“你看,这老三再过两个月都当爹了,嫡子生下来就是王世子,这世袭罔替,多好。你呢?不给你媳妇身体调理好,你何时能有嫡子承袭王位。今天看着我是疼你媳妇,实际上不是还是心疼你这个混小子。”说完不等秦王说话,就拂袖而去。
惠妃走后,妙贞乖巧地问秦王:“殿下,让我和侧妃伺候王妃更衣吧,我扶着王妃花园里散散步就回来。”
秦王一向和妙贞关系好,惠妃娘娘又刚刚敲打过他,只得说:“王妃大病初愈本不该出门,既然是惠妃娘娘的意思,你也不要拂了长辈的好意。”
秦王走后,妙贞怼邓清莲说:“您看是您来侍奉,还是我来?”
邓清莲纵有千般不愿也只得说:“妙贞姑娘是母后宫里的,怎敢劳动大驾,我来吧。”说完亦步亦趋上前,伺候王妃洗漱更衣。
花园里,观音奴虚弱地扶着妙贞,轻声说道:“贞儿,谢谢你和惠妃今日来看我,为我出头。下次不必了,何苦得罪小人呢?我早就认命了,陋室一间,苟延残喘,了此残生罢了。”
妙贞一听焦急地说:“姐姐不可这样自暴自弃。秦王殿下不关心你,我和太子妃总是记挂着你呢。我家新来两位厨娘,一个叫线娘一个叫秋娘,原是在北方大户人家做工,后来流落江南。一手的好厨艺,尤其擅长做面点。听她说原来那俩的敏敏小姐最爱吃她做的点心。我下次进宫,带点她做的点心你尝尝。”
秦王妃听到线娘、秋娘的名字,黯淡的眼神里,刹那间有了一丝光:“你家的厨娘的手艺一定很好,下次我一定要尝尝。做得好,贞儿一定要替我重重地赏她们。她们从北方流落江南,可有家人?”
“那线娘有几个家人前两年就流落江南,线娘去年带着几个家人过来投奔,算下来全家也有十余人在应天呢。线娘秋娘,不来不行啊,总是记挂着应天府里的亲人。亲人之间总是牵肠挂肚的。”
“嗯,这宫里总还有你牵挂着,我不会自暴自弃的。只是,好妹妹,聪明如此,我只愿你能摆脱我这般的命运,嫁给自己喜欢的,莫要成为别人的工具。有些人有些话,现在看来就是笑话。口蜜腹剑之人你有防备,可是大奸似忠之人却防不胜防。这宫里既有那过河拆桥的真小人,也有那沽名钓誉的伪君子。我不会让亲者痛愁者块的事。贞儿,你这般待我,我一定会把报答你的。”说完唤来侍女,头也不回地走了。
写作不易,亲爱的家人读到这里,能评论给个评论,能收藏就收藏一个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