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八年八月十三,韩国公、丞相李善长前往魏国公府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魏国公徐达,国之柱石,屡立奇功。长女毓质名门,温恭懋著,知书达理,有柔明之姿,懿淑之德,备受皇后喜爱。皇四子燕王朱棣,年已弱冠,适婚娶之时。特聘娶徐氏为燕王正妃,兹定于洪武九年正月初六完婚,天作之合,佳偶天成。钦此!
徐达携一家老小叩拜皇恩后,接过圣旨。妙贞给李善长施了一礼,才随两位母亲退下。
徐达握着李善长的手,亲热地说:“丞相大人,有劳你大热天走这一遭,请移步至花厅,咱们兄弟俩喝一杯。”
李善长也拉紧紧搂住徐达:“天德老弟,原本要赶回去给圣上复命的,不过你府上的大喜事,当然是要留下讨杯喜酒的。再说了下个月,临安公主与犬子的赐婚圣旨,听礼部尚书说陛下让你去我家宣读。咱们就不要互相客气了。”
徐达高兴地说:“圣上把掌上明珠赐给贤侄为妻,可见韩国公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临安公主是陛下长女,又深受皇后娘娘疼爱,娘娘曾嘱咐我:公主的嫁妆食邑等一切都要按最高规制来,陛下第一次嫁女儿,亲家又是韩国公,一定要风风光光、圆圆满满。”
李善长被徐达三言两语哄得心花怒放:“那就有劳天德了,我李家能得临安公主下嫁真是祖宗庇佑,我等以后唯有尽心尽力为陛下办事、辅佐好太子才能报答陛的皇恩浩荡。”两人说着走着,互相表达着对皇上的忠心。
赐婚的圣旨一下,第二天送礼贺喜的人就蜂拥而至,郑国公太夫人和夫人与蓝玉夫人一起来的,谢氏和张氏连忙把三人迎进内堂,妙贞听下人来报也连忙去请安。
蓝氏亲热地拉起妙贞的手,“这贞儿从小就跟捷儿亲如姐妹,如今果然嫁给两兄弟成了一家人。我想起来就高兴,咱们两家也算是亲上加亲了。”
谢氏连忙说道:“可不是,我们贞儿嫁到宫里以后还得仰仗太子妃娘娘多照顾提点呢,在家里国公爷和我太娇惯她,有做的不到的地方还得太子妃这个大嫂多教她。”
蓝玉夫人连忙说:“夫人可不用担心,您家贞儿这两年皇后娘娘亲自调教,满意的不得了。”郑国公太夫人和夫人也连忙附和。
谢氏突然想起了什么,笑着问蓝氏:“常嫂子,我听说您两家正在议亲,什么时候下聘呢?”
蓝氏笑着说:“你消息可真灵通啊。我家常升这不是比贞儿还大两岁呢,年初就开始四处相看,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娘家侄女最满意。俩孩子姑舅亲,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何必舍近求远。”
谢氏也连声夸赞:“谁说不是啊,跟敏儿这么大的女孩子,整个应天府也找不出两个比她更漂亮的了。难得这孩子性情也好,过门后肯定会好好孝顺你的!”
妙贞听了这个消息,也为常升感到高兴。在她心中常升就像他的亲哥哥一样,如今能娶舅舅家的表妹,那虽然没有爵位,这一辈子的前程总是不会差的。
常夫人和蓝夫人走后,其他家来送贺礼的妙贞都不用亲自去见,一概由谢氏母亲接待。这一日,妙贞正在房中看书,谢氏身边的丫鬟来传话:“启禀大小姐,永平侯夫人带着二小姐来送贺礼,夫人说毕竟是亲戚,让小姐您出面应付两句。”
妙贞素来不喜晋王妃谢润玉,推辞不了也只能梳洗打扮一番过去。刚进内庭,就听见永平侯夫人在跟谢氏吹嘘:“大侄女你是不知道啊,二皇孙长得有多可爱,晋王一天看三遍都嫌少,连陛下都经常让人把孩子抱过去看,皇后娘娘也夸咱们晋王妃为皇家开枝散叶立了功呢。”
她说的眉飞色舞,妙贞都进来了她都没发现,还是二小姐谢绮玉看到妙贞,连忙起身行礼,她才停下。
妙贞与谢绮玉和侯夫人见过礼,懒得听她的胡言乱语,于是请谢二小姐去她家花园散步,离开了内庭。
此时正值八月十五,满庭院的桂花开得正好,满园飘香,院子里几棵秋海棠也开得极好,远远看上去,一片粉紫璨若彤云。谢绮玉不断赞叹徐府花园的美丽雅致,言语真诚又能指出花匠的巧思,让妙贞听得十分开心。
“绮玉妹妹纯真可爱、待人真诚与令堂和晋王妃大不相同。宁国公主和临安公主自晋王大婚那日一见,经常在皇后娘娘面前提起你。你没事就随你母亲常进宫,皇后娘娘一定会喜欢你的。你的前程,总不能交由你嫡母上心。”
谢绮玉听妙贞如此掏心掏肺,不由地大为感动,瞬间泪水布满眼眶:“徐姐姐待我如自家姐妹一般与我推心置腹,绮玉真是感激不尽。我不到五岁生母病故,在家里父亲忙于公务一个月也见不上两次,母亲虽然对我不如其他姐妹亲厚,也不曾苛待,如今这般日子,我已经很满意了。只愿上天怜惜,父母做主寻个好婆家一辈子平平安安就好。”
她的处境妙贞如何不知,拉住她的手安慰道:“以后你常入宫,我在皇后娘娘面前给你说说好话,让娘娘给你赐婚,一定寻户好人家。对了前几日,小皇孙过百岁,你可入宫道贺?”
绮玉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之色:“我姐姐生下孩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似有下红之症,太医也束手无策只能慢慢调理。生下孩子也不能亲自照料,精神愈发不好,我很担心她。宫里也不比外面,也不方便时时刻刻前去探望。”
妙贞只听说晋王妃生产后有些虚弱,竟不知落下了病根,连忙安慰道:“我们女子总是会有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宫里的几位太医都是妇科圣手,你不用太过于担心了。过几日重阳佳节皇后娘娘让我入宫赴宴,我去看看你姐姐。”
“谢谢贞儿姐姐,我知道我姐姐平日里喜欢拿大作势,有些轻狂,为人又不知道藏拙,经常惹你生气,但是我姐姐人不坏。贞儿姐姐大人不计小人过,别跟她一般见识。”谢绮玉言语真诚,妙贞连忙答应,心中对她更加喜欢。
进入九月天气凉爽起来,宫里又赏赐了许多冬衣给妙贞,还让她重阳佳节进宫赴宴。这是赐婚后第一次进宫,整个国公府非常重视,作为准儿媳,妙贞不能像之前打扮的那般素净。她虽未及笈,因己经许配了人家,也第一次把长发束成一个发髻在头顶,饰以珠釵玉簪,看起来端庄富贵。
进入秋日,她远了一条鹅黄色的褥裙,浅粉色的上袄,外面又选了一件海棠红色的褙子。这条褙子是皇后娘娘赐给妙贞的,不到有精美的刺绣和滚边,所有的滚边还都用细小的珍珠装饰。妙贞穿上这一身,妙芸、妙琴都哇~得一声发出惊叹,连谢氏都觉得人靠衣裳马靠鞍,女儿这一身装扮,真是雍容华贵、仪态万千。
待妙贞与谢氏进宫后,众人见到妙贞皆耳目一新,赞叹不已。临安公主当时就吩咐身边的大宫女按照今日妙贞所穿,一模一样再去内务府给自己也做一套。
太子妃忍不住与皇后夸赞说道:“母后你看,贞儿平时打扮的素净,今日盛装打扮之下真是光彩照人。”
郭惠妃也连连赞叹:“贞儿这么美的花,就应该开在皇家才能更加娇艳。”
皇后看着妙贞又看看燕王,语重心长地说:“这还是太子做的媒,老四才能如到这么好的媳妇,当大哥的还是疼弟弟。你看看贞儿,才华样貌都是数一数二,性格又如此温婉娴淑实在是让人满意。”
燕王一听连忙起身:“儿臣谢父皇、母后赐婚,谢兄长为臣弟保媒。我以后一定发奋图强、认真读书,让父皇、母后和太子殿下放心。”
朱棣的表现让陛下、皇后、太子都十分满意。
酒过三巡,皇后对谢氏说:“让孩子们去花园玩吧,你和常太夫人陪我说说话。”
太子走在前面扶有孕的太子妃,亲王和秦王妃跟在后面两人一句话也不说,晋王妃有些虚弱旁边的宫女扶着她,晋王也在旁边嘘寒问暖。妙真左手拉着临安公主,右手拉着岳瑶。燕王和吴王两兄弟走在最后。
“应天成夏天太热了了,江边也不凉快,入秋了秋老虎更厉害,直到过了中秋才没那么热,这几天凉风习习,十分舒服。”临安公主一边走,一边和妙贞说。
“太子妃与你一样也是怕热,偏偏身怀六甲十分难熬,直到这几日天气凉爽,才有了些许胃口。”太子看这太子妃心疼地说道。
到了花园里,太子妃邀请女眷去亭子里喝茶,几位皇子就在院子里四处转悠着闲聊。
妙贞挨着晋王妃坐下,关切地低声问她:“娘娘生下小皇孙后,看起来有些憔悴,要注意调理身体啊,多休息。稍有不适就赶紧就要请太医,不要怕麻烦。”
晋王妃一直和妙贞关系一般,看她如此关心自己也很感动。于是从善如流,过了没一会儿就以疲累为由,与太子妃说了一声就与晋王回宫了。
太子妃看燕王不住地往她们这边看,妙贞羞的头也不敢抬,不由觉得有些好笑。她叫来随身服侍的宫女,:请太子殿下过来休息下喝杯热茶。”观音奴与她对视一眼,也连忙吩咐:“若看到秦王殿下也叫他回来休息下。”
不一会儿太子和秦王就来到了亭子里,太子妃和秦王妃连忙起身服侍二人坐下喝茶。岳瑶则趁机拉住妙贞走出了凉亭,在花园闲逛。看燕王朝她们走来,岳瑶二话不说就往旁边走了,等燕王走到妙贞身边时,岳瑶早就没了踪影。
两人都有些羞涩,呆呆看了半晌,燕王才忍不住说:“贞儿,你今天可真美,像仙女下凡一样。”
妙贞被他夸得更害羞了,头也不敢抬,只是嘴里小声说道:“女为悦己者容,当然是为了见你才装扮成这样的。”
妙贞一向含蓄,如此这般表白,让他很是激动,一把将妙贞的手紧紧握住,把她拥入怀中。妙贞想挣脱,无奈燕王力气大,只能任由他搂着自己。
“贞儿,我真是太想你了,一想到离大婚还有三四个月,我这天天都掰着指头过日子,恨不得早点娶你过门。你想我吗。”
“嗯,我闲了就去父亲书房,整理他看过的兵书,把觉得对殿下有用的内容都抄录下来,我想大婚前应该可以整理出来。”妙贞轻声说。
“别抄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有空了多陪陪你母亲和弟弟吧,宫里规矩多,大婚后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面。内务府开始给我宫里添置物品了,你爱读书我特意为你腾出一间书房。顺子把咱们宫里所有的花卉都拔了,重新种的都是你喜欢的,你喜欢喝茶,我拜托太子殿下为你寻来各地好茶,贞儿你看还有什么想要的,我都去为你找来。我一定让你在咱们宫里住得舒适。”燕王一脸宠溺看着妙贞说道。
“殿下此心己是无价之宝,对我来说什么都有了。为了贞儿,殿下你要多听陛下和娘娘的教诲,多为太子殿下分忧。以后我们到了封地才能造福一方百姓,为我大明镇守好边境,其他的贞儿别无所求。”
“父皇母后慈爱,太子哥哥如此友善谦让,才能让我幸娶你为妻,以后必定刻苦上进,为父皇和太子分忧,让你过上好日子。”燕王义正言辞地说道。
看前方似乎有人影闪动,妙贞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递给燕王:“这是我中秋节为殿下缝制的香囊,知道你不喜欢桂花,里面放了薄荷香蒲和茉莉,殿下读书困乏了将它置于岸上,可提神醒脑。”
朱棣小心接过香囊,上面绣的并蒂莲做工精美、栩栩如生,翻到背面上面绣着两行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由地心里一暖,又紧紧把佳人揽入怀中,用脸轻轻在她的脸上贴了一下,一瞬间全身说不出的甜蜜舒畅。
远处似乎传来了岳瑶和宫女说话的声音,妙贞连忙说:“殿下,我走了,你多保重身体。”说完就要走,朱棣一把抓住她的手,也从怀中拿出一只做工精美的发簪插入发髻中才让她离开。
妙贞快步向岳瑶走去,走近才发现吴王和一个小宫女在一边陪着她,看她过来了,吴王不好意思地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妙贞轻声问岳瑶:“吴王殿下怎么那副表情啊?”岳瑶装作气愤地样子:“你还说呢,为了让你和燕王殿下说几句体己话,我在花园乱转遇上了吴王,我俩躲也不是,说话也不是,我只好随便唤来一个小宫女在旁边伺候着,以免被别人看到,说我俩私相授受。”
看四下无人,妙贞戏谑地打趣道:“哎呦,您二位这私下授受的还少啊,吴王今天让小太监给你送各种礼物,明天又让宁国公主给你带个纸条什么的,这会儿反倒是避嫌起来了。”
岳瑶一听马上反击:“你还说我,你和燕王在角落里好大一会儿,不是我在远处走来走去给你看着人,你还笑我。你俩避嫌了,那你脸红什么?对了这发髻上怎么突然多了支这么漂亮的簪子,难道不是燕王送的?”看岳瑶越说声音越大,妙贞连忙去捂她的嘴。
这边小顺子陪着燕王回宫,路上忍不住问他:“殿下,您这身上突然这么香,刚才没少抱着王妃娘娘吧?”
燕王一边甩着妙贞送的香囊,一边骄傲地说:“我跟你一个无根之人有什么好说的,等你什么时候有小宫女给你送香囊了,我再和你说。”气得顺子半天一句话都不说。
妙贞和谢氏母亲坐在回府的马车上,母亲盯着她的发髻说:“燕王殿下有心了,眼光也好,这支簪子不但名贵,也很适合你,”一句话,说得妙贞的脸又红了。
这边送走了赴宴的众位夫人,皇后娘娘一边去掉头上的首饰,一边听宫女的汇报:“娘娘,二人发乎情止乎礼,并无什么逾矩的行为。妙贞姑娘劝诫燕王殿下听您和陛下的话,要对太子殿下忠心耿耿。燕王殿下说为了妙贞姑娘他也要为君父分忧,为太子分忧,做大明的贤王呢!”
皇后娘娘听完,面上一言不发,心中却十分满意。看来忍痛割爱把妙贞嫁给燕王,也是一步好棋,太子至少得到了一个忠心耿耿你的弟弟,妙贞是个聪明孩子,一定不会让燕王做什么出格事。
第二日,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又从宫廷赏赐了许多宝贝给妙贞添嫁妆,皇室对这桩婚事的重视和满意不言而喻。
“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魏国公徐达,国之柱石,屡立奇功。长女毓质名门,温恭懋著,知书达理,有柔明之姿,懿淑之德,备受皇后喜爱。皇四子燕王朱棣,年已弱冠,适婚娶之时。特聘娶徐氏为燕王正妃,兹定于洪武九年正月初六完婚,天作之合,佳偶天成。钦此!
徐达携一家老小叩拜皇恩后,接过圣旨。妙贞给李善长施了一礼,才随两位母亲退下。
徐达握着李善长的手,亲热地说:“丞相大人,有劳你大热天走这一遭,请移步至花厅,咱们兄弟俩喝一杯。”
李善长也拉紧紧搂住徐达:“天德老弟,原本要赶回去给圣上复命的,不过你府上的大喜事,当然是要留下讨杯喜酒的。再说了下个月,临安公主与犬子的赐婚圣旨,听礼部尚书说陛下让你去我家宣读。咱们就不要互相客气了。”
徐达高兴地说:“圣上把掌上明珠赐给贤侄为妻,可见韩国公在陛下心中的地位。临安公主是陛下长女,又深受皇后娘娘疼爱,娘娘曾嘱咐我:公主的嫁妆食邑等一切都要按最高规制来,陛下第一次嫁女儿,亲家又是韩国公,一定要风风光光、圆圆满满。”
李善长被徐达三言两语哄得心花怒放:“那就有劳天德了,我李家能得临安公主下嫁真是祖宗庇佑,我等以后唯有尽心尽力为陛下办事、辅佐好太子才能报答陛的皇恩浩荡。”两人说着走着,互相表达着对皇上的忠心。
赐婚的圣旨一下,第二天送礼贺喜的人就蜂拥而至,郑国公太夫人和夫人与蓝玉夫人一起来的,谢氏和张氏连忙把三人迎进内堂,妙贞听下人来报也连忙去请安。
蓝氏亲热地拉起妙贞的手,“这贞儿从小就跟捷儿亲如姐妹,如今果然嫁给两兄弟成了一家人。我想起来就高兴,咱们两家也算是亲上加亲了。”
谢氏连忙说道:“可不是,我们贞儿嫁到宫里以后还得仰仗太子妃娘娘多照顾提点呢,在家里国公爷和我太娇惯她,有做的不到的地方还得太子妃这个大嫂多教她。”
蓝玉夫人连忙说:“夫人可不用担心,您家贞儿这两年皇后娘娘亲自调教,满意的不得了。”郑国公太夫人和夫人也连忙附和。
谢氏突然想起了什么,笑着问蓝氏:“常嫂子,我听说您两家正在议亲,什么时候下聘呢?”
蓝氏笑着说:“你消息可真灵通啊。我家常升这不是比贞儿还大两岁呢,年初就开始四处相看,看来看去还是觉得娘家侄女最满意。俩孩子姑舅亲,从小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的,何必舍近求远。”
谢氏也连声夸赞:“谁说不是啊,跟敏儿这么大的女孩子,整个应天府也找不出两个比她更漂亮的了。难得这孩子性情也好,过门后肯定会好好孝顺你的!”
妙贞听了这个消息,也为常升感到高兴。在她心中常升就像他的亲哥哥一样,如今能娶舅舅家的表妹,那虽然没有爵位,这一辈子的前程总是不会差的。
常夫人和蓝夫人走后,其他家来送贺礼的妙贞都不用亲自去见,一概由谢氏母亲接待。这一日,妙贞正在房中看书,谢氏身边的丫鬟来传话:“启禀大小姐,永平侯夫人带着二小姐来送贺礼,夫人说毕竟是亲戚,让小姐您出面应付两句。”
妙贞素来不喜晋王妃谢润玉,推辞不了也只能梳洗打扮一番过去。刚进内庭,就听见永平侯夫人在跟谢氏吹嘘:“大侄女你是不知道啊,二皇孙长得有多可爱,晋王一天看三遍都嫌少,连陛下都经常让人把孩子抱过去看,皇后娘娘也夸咱们晋王妃为皇家开枝散叶立了功呢。”
她说的眉飞色舞,妙贞都进来了她都没发现,还是二小姐谢绮玉看到妙贞,连忙起身行礼,她才停下。
妙贞与谢绮玉和侯夫人见过礼,懒得听她的胡言乱语,于是请谢二小姐去她家花园散步,离开了内庭。
此时正值八月十五,满庭院的桂花开得正好,满园飘香,院子里几棵秋海棠也开得极好,远远看上去,一片粉紫璨若彤云。谢绮玉不断赞叹徐府花园的美丽雅致,言语真诚又能指出花匠的巧思,让妙贞听得十分开心。
“绮玉妹妹纯真可爱、待人真诚与令堂和晋王妃大不相同。宁国公主和临安公主自晋王大婚那日一见,经常在皇后娘娘面前提起你。你没事就随你母亲常进宫,皇后娘娘一定会喜欢你的。你的前程,总不能交由你嫡母上心。”
谢绮玉听妙贞如此掏心掏肺,不由地大为感动,瞬间泪水布满眼眶:“徐姐姐待我如自家姐妹一般与我推心置腹,绮玉真是感激不尽。我不到五岁生母病故,在家里父亲忙于公务一个月也见不上两次,母亲虽然对我不如其他姐妹亲厚,也不曾苛待,如今这般日子,我已经很满意了。只愿上天怜惜,父母做主寻个好婆家一辈子平平安安就好。”
她的处境妙贞如何不知,拉住她的手安慰道:“以后你常入宫,我在皇后娘娘面前给你说说好话,让娘娘给你赐婚,一定寻户好人家。对了前几日,小皇孙过百岁,你可入宫道贺?”
绮玉脸上浮现出一丝忧虑之色:“我姐姐生下孩子之后,身体一直不好,似有下红之症,太医也束手无策只能慢慢调理。生下孩子也不能亲自照料,精神愈发不好,我很担心她。宫里也不比外面,也不方便时时刻刻前去探望。”
妙贞只听说晋王妃生产后有些虚弱,竟不知落下了病根,连忙安慰道:“我们女子总是会有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宫里的几位太医都是妇科圣手,你不用太过于担心了。过几日重阳佳节皇后娘娘让我入宫赴宴,我去看看你姐姐。”
“谢谢贞儿姐姐,我知道我姐姐平日里喜欢拿大作势,有些轻狂,为人又不知道藏拙,经常惹你生气,但是我姐姐人不坏。贞儿姐姐大人不计小人过,别跟她一般见识。”谢绮玉言语真诚,妙贞连忙答应,心中对她更加喜欢。
进入九月天气凉爽起来,宫里又赏赐了许多冬衣给妙贞,还让她重阳佳节进宫赴宴。这是赐婚后第一次进宫,整个国公府非常重视,作为准儿媳,妙贞不能像之前打扮的那般素净。她虽未及笈,因己经许配了人家,也第一次把长发束成一个发髻在头顶,饰以珠釵玉簪,看起来端庄富贵。
进入秋日,她远了一条鹅黄色的褥裙,浅粉色的上袄,外面又选了一件海棠红色的褙子。这条褙子是皇后娘娘赐给妙贞的,不到有精美的刺绣和滚边,所有的滚边还都用细小的珍珠装饰。妙贞穿上这一身,妙芸、妙琴都哇~得一声发出惊叹,连谢氏都觉得人靠衣裳马靠鞍,女儿这一身装扮,真是雍容华贵、仪态万千。
待妙贞与谢氏进宫后,众人见到妙贞皆耳目一新,赞叹不已。临安公主当时就吩咐身边的大宫女按照今日妙贞所穿,一模一样再去内务府给自己也做一套。
太子妃忍不住与皇后夸赞说道:“母后你看,贞儿平时打扮的素净,今日盛装打扮之下真是光彩照人。”
郭惠妃也连连赞叹:“贞儿这么美的花,就应该开在皇家才能更加娇艳。”
皇后看着妙贞又看看燕王,语重心长地说:“这还是太子做的媒,老四才能如到这么好的媳妇,当大哥的还是疼弟弟。你看看贞儿,才华样貌都是数一数二,性格又如此温婉娴淑实在是让人满意。”
燕王一听连忙起身:“儿臣谢父皇、母后赐婚,谢兄长为臣弟保媒。我以后一定发奋图强、认真读书,让父皇、母后和太子殿下放心。”
朱棣的表现让陛下、皇后、太子都十分满意。
酒过三巡,皇后对谢氏说:“让孩子们去花园玩吧,你和常太夫人陪我说说话。”
太子走在前面扶有孕的太子妃,亲王和秦王妃跟在后面两人一句话也不说,晋王妃有些虚弱旁边的宫女扶着她,晋王也在旁边嘘寒问暖。妙真左手拉着临安公主,右手拉着岳瑶。燕王和吴王两兄弟走在最后。
“应天成夏天太热了了,江边也不凉快,入秋了秋老虎更厉害,直到过了中秋才没那么热,这几天凉风习习,十分舒服。”临安公主一边走,一边和妙贞说。
“太子妃与你一样也是怕热,偏偏身怀六甲十分难熬,直到这几日天气凉爽,才有了些许胃口。”太子看这太子妃心疼地说道。
到了花园里,太子妃邀请女眷去亭子里喝茶,几位皇子就在院子里四处转悠着闲聊。
妙贞挨着晋王妃坐下,关切地低声问她:“娘娘生下小皇孙后,看起来有些憔悴,要注意调理身体啊,多休息。稍有不适就赶紧就要请太医,不要怕麻烦。”
晋王妃一直和妙贞关系一般,看她如此关心自己也很感动。于是从善如流,过了没一会儿就以疲累为由,与太子妃说了一声就与晋王回宫了。
太子妃看燕王不住地往她们这边看,妙贞羞的头也不敢抬,不由觉得有些好笑。她叫来随身服侍的宫女,:请太子殿下过来休息下喝杯热茶。”观音奴与她对视一眼,也连忙吩咐:“若看到秦王殿下也叫他回来休息下。”
不一会儿太子和秦王就来到了亭子里,太子妃和秦王妃连忙起身服侍二人坐下喝茶。岳瑶则趁机拉住妙贞走出了凉亭,在花园闲逛。看燕王朝她们走来,岳瑶二话不说就往旁边走了,等燕王走到妙贞身边时,岳瑶早就没了踪影。
两人都有些羞涩,呆呆看了半晌,燕王才忍不住说:“贞儿,你今天可真美,像仙女下凡一样。”
妙贞被他夸得更害羞了,头也不敢抬,只是嘴里小声说道:“女为悦己者容,当然是为了见你才装扮成这样的。”
妙贞一向含蓄,如此这般表白,让他很是激动,一把将妙贞的手紧紧握住,把她拥入怀中。妙贞想挣脱,无奈燕王力气大,只能任由他搂着自己。
“贞儿,我真是太想你了,一想到离大婚还有三四个月,我这天天都掰着指头过日子,恨不得早点娶你过门。你想我吗。”
“嗯,我闲了就去父亲书房,整理他看过的兵书,把觉得对殿下有用的内容都抄录下来,我想大婚前应该可以整理出来。”妙贞轻声说。
“别抄了,以后有的是时间,有空了多陪陪你母亲和弟弟吧,宫里规矩多,大婚后也只有逢年过节才能见面。内务府开始给我宫里添置物品了,你爱读书我特意为你腾出一间书房。顺子把咱们宫里所有的花卉都拔了,重新种的都是你喜欢的,你喜欢喝茶,我拜托太子殿下为你寻来各地好茶,贞儿你看还有什么想要的,我都去为你找来。我一定让你在咱们宫里住得舒适。”燕王一脸宠溺看着妙贞说道。
“殿下此心己是无价之宝,对我来说什么都有了。为了贞儿,殿下你要多听陛下和娘娘的教诲,多为太子殿下分忧。以后我们到了封地才能造福一方百姓,为我大明镇守好边境,其他的贞儿别无所求。”
“父皇母后慈爱,太子哥哥如此友善谦让,才能让我幸娶你为妻,以后必定刻苦上进,为父皇和太子分忧,让你过上好日子。”燕王义正言辞地说道。
看前方似乎有人影闪动,妙贞从袖中取出一个香囊递给燕王:“这是我中秋节为殿下缝制的香囊,知道你不喜欢桂花,里面放了薄荷香蒲和茉莉,殿下读书困乏了将它置于岸上,可提神醒脑。”
朱棣小心接过香囊,上面绣的并蒂莲做工精美、栩栩如生,翻到背面上面绣着两行字: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不由地心里一暖,又紧紧把佳人揽入怀中,用脸轻轻在她的脸上贴了一下,一瞬间全身说不出的甜蜜舒畅。
远处似乎传来了岳瑶和宫女说话的声音,妙贞连忙说:“殿下,我走了,你多保重身体。”说完就要走,朱棣一把抓住她的手,也从怀中拿出一只做工精美的发簪插入发髻中才让她离开。
妙贞快步向岳瑶走去,走近才发现吴王和一个小宫女在一边陪着她,看她过来了,吴王不好意思地打了个招呼就走了。
妙贞轻声问岳瑶:“吴王殿下怎么那副表情啊?”岳瑶装作气愤地样子:“你还说呢,为了让你和燕王殿下说几句体己话,我在花园乱转遇上了吴王,我俩躲也不是,说话也不是,我只好随便唤来一个小宫女在旁边伺候着,以免被别人看到,说我俩私相授受。”
看四下无人,妙贞戏谑地打趣道:“哎呦,您二位这私下授受的还少啊,吴王今天让小太监给你送各种礼物,明天又让宁国公主给你带个纸条什么的,这会儿反倒是避嫌起来了。”
岳瑶一听马上反击:“你还说我,你和燕王在角落里好大一会儿,不是我在远处走来走去给你看着人,你还笑我。你俩避嫌了,那你脸红什么?对了这发髻上怎么突然多了支这么漂亮的簪子,难道不是燕王送的?”看岳瑶越说声音越大,妙贞连忙去捂她的嘴。
这边小顺子陪着燕王回宫,路上忍不住问他:“殿下,您这身上突然这么香,刚才没少抱着王妃娘娘吧?”
燕王一边甩着妙贞送的香囊,一边骄傲地说:“我跟你一个无根之人有什么好说的,等你什么时候有小宫女给你送香囊了,我再和你说。”气得顺子半天一句话都不说。
妙贞和谢氏母亲坐在回府的马车上,母亲盯着她的发髻说:“燕王殿下有心了,眼光也好,这支簪子不但名贵,也很适合你,”一句话,说得妙贞的脸又红了。
这边送走了赴宴的众位夫人,皇后娘娘一边去掉头上的首饰,一边听宫女的汇报:“娘娘,二人发乎情止乎礼,并无什么逾矩的行为。妙贞姑娘劝诫燕王殿下听您和陛下的话,要对太子殿下忠心耿耿。燕王殿下说为了妙贞姑娘他也要为君父分忧,为太子分忧,做大明的贤王呢!”
皇后娘娘听完,面上一言不发,心中却十分满意。看来忍痛割爱把妙贞嫁给燕王,也是一步好棋,太子至少得到了一个忠心耿耿你的弟弟,妙贞是个聪明孩子,一定不会让燕王做什么出格事。
第二日,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又从宫廷赏赐了许多宝贝给妙贞添嫁妆,皇室对这桩婚事的重视和满意不言而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