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离宫俩月的太子殿下被陛下召回宫中商议国是。回宫那日太子妃亲自带着东宫一众妃嫔到宫门口迎接。太子的銮驾停稳后,众人连忙行礼,太子下来后才小心翼翼的搀扶着吕昭月下了马车。

    太子妃看吕昭月面色红润,胸部高耸,太子对她又如此殷勤,猛地意识到她怀孕了。于是连忙示意身边的大宫女去搀扶她。然后强压着心中的不快,笑意盈盈地对太子说,:“殿下这几日,天一亮喜鹊就在东宫叫喳喳,臣妾也做了好几次胎梦,今日一看定是月儿妹妹有喜了。”

    太子哈哈大笑:“你我夫妇一体,咱二人心意相通,这月儿可不就是有喜了,出发前三日太医才诊断出来。东宫又要添丁了,有劳你辛苦照料他们母子。”

    太子挽着太子妃的手,并肩向东宫走去。太子妃一边走一边高兴地对太子说:“这永宁和雄英前两日还跟我闹着要弟弟妹妹呢,想不到昭月就怀上了。”

    又回头看了一眼吕昭月:“月儿,你能为殿下开枝散叶是个好孩子,我原本就与殿下说过,你和云霞哪个先生下孩子,就立哪个为次妃。我明天就向母后奏请,正式册封你,你要好好养胎,为殿下生一个胖儿子才是。”

    太子看太子妃如此贤德,高兴的不得了,心里对她更加敬重。

    太子妃又要照顾怀孕的次妃,又要照顾几个孩子,实在没有精力操持吴王的婚礼和晋王妃周年忌日。太子提议让沐英夫人进宫,帮皇后娘娘一起料理。

    沐英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养子,与太子殿下感情甚笃,情同手足。他对太子殿下忠心耿耿,从小就爱护有加。

    在朱标心目中,沐英比他四个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更加亲厚。此次朱元璋召朱标回朝,商议西南的军事大计,沐英勇猛善战又是自己人,实在是平定西南的不二之选。朱标有意拉示恩,增加彼此的感情,特意以皇后的名义宣沐英的夫人耿氏入宫,以示恩宠。

    马皇后本就拿沐英当亲儿子看,耿氏那就是自家儿媳妇。沐英的原配冯氏,生沐春以后不久就去世了,续弦的耿氏温柔贤惠,对沐春视如己出,在家相夫教子。不但将家里打理的井井有条,对孩子们也严加管教,素有贤名,马皇后也对她十分满意。

    耿氏进宫那日,马皇后命令太子妃与妙贞一起到宫门口迎接,以表郑重。

    耿氏下轿后,看到等候的二人连忙上前行礼问安,两人也连忙回礼,以“大嫂”称呼她。

    三人手挽手进了坤宁宫,皇后娘娘看到非常高兴:“静娴有日子没来了,这阵子宫里事儿多,你可真得多住些日子,帮我料理一下。咱们娘俩我可不跟你客气,你是大嫂,领着你这几个弟媳妇儿帮我这老婆子分忧解难吧,”

    耿氏笑意盈盈地俯身点头领命:“母亲这里有能用上孩儿的地方是孩儿的福气呢。我家侯爷能上阵,为父亲和太子冲锋陷阵处理国事,我一介女流常常羞愧,自己没有能孝顺公婆的地方。父亲和母亲待我们一家无微不至,母亲这次能用上我实在是我的福气。”

    说完又看了看太子妃与妙贞,说:”太子妃与燕王妃自小在您身边长大,当家理事不在话下。宫里宫外都是称赞您福气好,儿媳妇也都能干。我这有比二位妹妹做得好的地方,我就王婆卖瓜多表现。有做得不好的,我也跟她们多学多问,必定将母亲交代的差使办好。”

    妙贞虽然在宫里几年,和耿氏也见过几面,接触却并不多。今日看她不但谨慎有礼,言语真诚性格也十分直率,心里十分喜欢。

    接下来的日子,妙贞与她相处的越发融洽。耿氏办事干脆利落,极有章法,不愧年长10余岁,经验丰富,把皇后娘娘交代的事情办理的井井有条,妙贞身上的担子一下子就轻了。

    她感激地对耿氏说道:“嫂子这次多亏有你,不然我累死累活也弄不出个章法。我看晋王妃的周年祭各项章程和细节您都拟好了,咱接下来就该忙吴王殿下的婚礼了。我想想都觉得毫无头绪,一团乱。”

    耿氏笑着说:“贞儿妹妹你不懂,这周年祭可比婚礼难多了。说句不好听的,已故晋王妃是陛下去世的第一个儿媳,陛下一直觉得晦气。何况我大明初建,礼部对于皇家各项事务的章程并不完善。皇子正妃的葬礼和周年祭的流程几乎是一片空白。虽说可以参考唐宋的章程,可那些朝代,毕竟都定都在北方,参考借鉴的意义不大,照搬照抄反而不伦不类。所以各项咱们都得跟礼部商量着来,既要体面也要合乎应天的风土人情。”

    看妙贞听得认真,耿氏又耐心说道:“不过此次最难的还是周年祭要办多大。办得小了不合适,毕竟晋王殿下续弦的日子都订好了,先王妃要过了周年才合礼法,不闹出点动静,晋王续弦会让人误会。办大了更不合适,毕竟陛下和皇后娘娘还健在,后面还有两场婚事呢?”

    她鞭辟入里的解释,妙贞茅塞顿开,佩服的五体投地。于是又问:“好嫂嫂,那你说婚礼流程繁琐多了,你为什么还说婚礼比较容易呢?”

    耿氏拍拍妙贞的头,慈爱地说:“我的傻妹妹,吴王殿下的婚礼去礼部翻出你和燕王大婚的流程照搬就好了。你看燕王和吴王都是中宫皇后的嫡皇子,你和岳瑶的父亲也都是国公。不管是娘家地位还是婆家地位都是一样的,那规格和流程自然也一样,这样既避免出错,也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反正你就记住“有律按律,无律按例”,这样才能避免出错。”

    妙贞钦佩地说:“嫂子,你真是太厉害了,难怪母后对你疼爱有加、赞不绝口。”

    耿氏听妙贞夸她,有些不好意思,捋了捋头发说道:“好妹妹你就别夸我了,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啥都不会呢,这不都是过日子过出来的经验!等你到了我这年龄比我还周到还清楚呢!”

    妙贞也不禁感慨地说道:“是啊,西平侯从小父母双亡,跟着父皇母后长大,虽说二老对他视如己出,可是父皇公务繁忙,母后也要料理这一大摊子事。也不能像普通百姓一样,公婆领着过日子。凡事都要嫂嫂一边做一边学想来也确实不容易,何况自古以来后娘难当,你一边照顾沐春,一边料理府中大小事务,想想都觉得这些年您过得也挺不容易!”

    耿氏看妙贞如此善解人意,明白她的难处和付出,心里十分感动,当下眼圈就红了。

    “好妹妹,你是明白我的。陛下和皇后娘娘对我们侯爷恩同再造,我们全家都铭记着这份恩情,唯有忠心耿耿、肝脑涂地。下辈子结草衔环才能报答这份养育之恩。可我也有自己的难处,与你和太子妃比,我毕竟不是正经儿媳妇。总进宫也不好,总怕给你们添乱,不进宫又显得我们夫妇不懂事儿。下次母亲里边儿有能用上我的,好妹妹你千万跟她提一下,让我也有机会出出力,在公婆跟前了尽一尽孝心。”

    妙贞连忙答应,从此二人更加亲厚,私下引为知己。

    这一日二人忙完,在坤宁宫的花园里喝茶休息。耿氏看四下无人,小声问道:“贞儿,你家弟弟允恭算着今年也都15了,不知亲事可定下了?”

    妙贞一听这话就知道她想给弟弟说亲,连忙回道:“好嫂子不瞒您说,还没定下呢。允恭是嫡长子将来是要袭爵的,这女方的门第低了也不好,高门大户联姻又有结党营私之嫌,我父亲的意思是等陛下赐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猜忌,落人口舌。”

    耿氏连连点头说道:“还是魏国公沉稳谨慎,思虑周全,原该如此。不过我今天做媒的女方,陛下肯定会答应的。”

    看妙贞一脸好奇,她继续说:“这女子今年13岁是李文忠的侄女。李文忠是陛下的亲外甥,一向最得圣心,陛下一直拿他当自己人。他家的几个女孩子原本最好的归宿肯定是嫁给皇子,不过不知什么原因陛下和娘娘都暗示过李文忠,不会选他们家的女孩子入宫。我私下猜测大概是陛下的公主太少,把李家的女孩子留着联姻笼络朝臣。”

    妙贞听到这里就明白了,示意耿氏继续说。

    “ 贞儿我今日也是受李家所托,来探探你家的口风。你不妨先见见这个女孩子,如果满意,就与令尊商议一下,如果都满意,我就给李家回个准信儿,李文忠自会去陛下那里,请陛下赐婚的。”

    妙贞听她这么说,连忙答应:“嫂子,你不知我父母本就为弟弟的婚事操心着急,如今有您费心,能成就一段良缘,也是功德无量了。”

    耿氏看妙贞答应了,也十分高兴,转头就去安排李家姑娘入宫的事儿了。

章节目录

最强皇后养成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月半妞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半妞妞并收藏最强皇后养成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