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过了两日,耿氏就过来给妙贞回话了:“贞儿,跟李家那边说定了,后日一早李文忠夫人就带着女儿和侄女进宫给皇后娘娘请安。完事以后,我会领着她们去东宫拜见太子妃,你提前在太子妃那儿等着吧。就当闲话家常你看那姑娘合不合眼缘,与你那兄弟性格是否相配。”
妙贞一听连忙致谢:“好嫂子多亏您费心,若能成就良缘,我必定让父亲好好儿给您送一份谢媒大礼。”
耿氏笑着说:“好妹妹,此事要是能成,我们两家以后也是亲戚了。实不相瞒,李文忠的大女儿早些年由陛下和宋国公还有我家侯爷做主,与我家沐春定下了娃娃亲。只是孩子们还小,并没有宣扬出去,所以知此事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孩子们都大了,已选好黄道吉日下聘迎娶了。”
妙贞听了十分欢喜:“这可要好好恭喜嫂子了,此事若能成,我们两家也成了通家之好。”
耿氏看她言语真挚,心中一暖:“好妹妹,之前咱俩虽见过数次,却没有深交,这次入宫和妹妹朝夕相处,真是相见恨晚,我实在喜欢妹妹的性格。魏国公真是虎父无犬女,教子有方。妹妹光明磊落,不愧是名门淑女。嫂子这里有件事,还得请妹妹帮忙。妹妹是个爽快人,我就不藏着掖着了。”
妙贞一听连忙拉住她的手,说:“好嫂子,我对你也是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你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尽管开口。”
“好妹妹,我知道你和岳瑶关系最好,肯定能在宋国公夫人那里说上话。你也知道,我家春儿的母亲是宋国公的侄女,春儿的婚礼我肯定会尽心尽力地操办。不过我是后娘,心中还是担心春儿的几个亲舅舅,到时候挑理,他那几个舅母都不是好相处的。还望到时候,国公夫人能看在我家侯爷的面子上,能弹压一二。婚礼前我会把流程和细节送到宋国公府上,如有不合适的,请国公夫人指正。”
妙贞一听,连忙打包票:“嫂子,您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宋国公夫人通情达理,我去为你们说和。原先就听岳瑶说过,她家几个堂嫂蛮横无理经常受到她父母的训斥,嫂子不要与她们一般见识,好好准备自家的婚礼就是。”
两天后妙贞一早去给皇后请过安,就按计划来到了东宫,只等耿氏带人过来。
妙贞见到太子妃,并不瞒她,一五一十地将来意说明。太子妃听了也十分感兴趣:“ 早先我就听太子说过,他和父皇正在为你兄弟物色媳妇儿呢!想不到竟被李文忠抢了先,你家大少奶奶的位置可是个香饽饽。谁不知道你兄弟不但相貌堂堂,还深得你父亲的真传,小小年纪就有将门虎子的风范。我看要不是李文忠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沐英的长子,这好事儿说什么轮不上他侄女。”
“我也是前几日才听沐家大嫂,说起他们两家早已定下娃娃亲。这事知道的人不多,想不到太子妃娘娘也听说了。”
“哎呀,这事我早就知道了!太子殿下和沐英好的穿一条裤子长大。沐家的事儿就没有太子不知道的。太子与我说过好几次。再说你忘了,我那弟媳妇就是沐春亲娘的堂妹,她也与我说过。不过说到底咱们这样的门第,嫁女儿娶媳妇总归就是这十几家绕来绕去的,转折亲数不胜数。像你我这样的,嫁入皇室,剩下的最好的归宿就是嫁给各府的嫡长子了。你家允恭和我家常升就成了争抢的对象。不过,正因如此他们的终身大事自家父母反而做不得主,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姐姐所言极是,允恭这些年在太子殿下身边历练,愈发上进有出息。他的终身大事,还要请太子殿下定夺才是。”妙贞恭敬的说道。
“我看此事,没准儿李文忠那个老狐狸已经跟陛下通过气儿了,只要你两家愿意呀,陛下肯定是赞成的。”
两人正说着话,吕昭月过来给太子妃请安。她怀孕快四个月了,已经颇有孕相,小腹微微隆起,鼻头也变大了,脸也有些浮肿。妙贞一看,心下了然,知她十有八九怀的是男胎。
“次妃最近身体如何,可有什么想吃的吗?有没有做过什么胎梦呀?太医可能诊出男女?”
昭月羞涩地说:“多谢您的关心,我家娘娘对我细心照顾,我一切安好。太医说月份小一时还诊断不出男女。不过我自从怀孕后,喜食辛辣的食物,都说酸儿辣女,所以我这十有八九怀的是个女儿吧。”
太子妃神情淡淡地不说话,妙贞随口说到:“酸儿辣女也不是绝对,就算是女儿也挺好。太子殿下也很喜欢女儿的。”
昭月刚想说什么,宫女过来通传,曹国公夫人和西平侯夫人到了。太子妃与妙贞对视一眼,连忙起身迎接。
耿氏与李文忠夫人带着两个小姑娘走入正厅,看到她们就躬身参拜:“臣妇孙氏携小女参见太子妃娘娘,参见燕王妃娘娘。”
太子妃连忙示意宫女们扶起众人,说道:“二位嫂子是自家人,切莫行这些虚礼。两位哥哥从小与太子殿下一起养在母后膝下,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两位嫂子带着自家姑娘来这里,就跟走亲戚是一样的,千万不要拘束。”
说罢让人看座,众人依次坐下。
“嫂子这是第一次带着两个千金来我们东宫,我还不知道这俩孩子叫什么呢,有劳嫂子给我介绍一下。”
李文忠夫人起身,拉起年长的那个姑娘说:“娘娘,这是臣妇的大女儿,小名儿叫冰清,今年15了。”
妙贞看她中等身量,秀发乌黑浓密,标准的鹅蛋脸,眼睛虽不大却乌黑有神。皮肤莹亮有光,更显得唇红齿白。她站的笔直,行礼问安,进退有度颇有大家风范。妙贞不禁暗自称赞,替耿氏高兴。
随后李文忠夫人又拉起另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女孩子说:“这是我们老三家的大女儿叫做玉洁,比冰清小一岁多,俩孩子都是养在我的膝下,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要好。”
妙贞仔细打量二小姐,看她虽然比姐姐小两岁,身量反而还高一点。许是与堂姐一起长大,两人神情有些相似。都是鹅蛋脸,只是二小姐的眼睛更大,犹如两颗晶莹剔透的葡萄,让人一见难忘。也许二小姐是国公府的旁枝,她并没有大小姐那般自信明媚,却更加温婉内敛。
太子妃高兴地说:“两位嫂子好福气啊,你看李家这两位千金,长得如花似玉,又如此文雅娴静,一看就是名门淑女。李家嫂嫂教女有方,沐家嫂嫂也慧眼识珠。”
两位姑娘听太子妃夸赞,都有些害羞,不过举止依然落落大方。妙贞心里更加满意。
太子妃看妙贞一眼,于是她开口问道:“李家嫂嫂将两位女儿养得如此知书达礼,真是让人羡慕。我家也有两位妹妹,每天就知道调皮气我母亲。不知两位李小姐,平时在家读什么书?”
李冰清稍加思索,答到:“回王妃娘娘的话,臣女自五岁起就和兄长们一起跟着家里请的先生读书。四书五经都读过,不过我天资不够,不如几位兄长学得扎实,勉强算认得几个字。这几年哥哥们随父亲四处征战历练,我在家里由母亲教着管家理事。闲暇之余,读一些诗词歌赋消遣。”
妙贞笑着夸奖:“这孩子真是又懂事又谦虚。那二小姐呢?”
李玉洁连忙起身,躬身说道:“回您的话,小女也是五岁进学堂,跟着兄长姐姐一起读书。读的也是四书五经。今年起,母亲说我是大姑娘了,也该学习手工女红了,所以跟着家里请的女师傅学习裁剪绣花。我不似姐姐那般聪慧,并不擅长诗词。小女闲暇之余,喜欢去伯父的书房看地图和一些记录山川河流的地理书籍。”
妙贞越发满意,频频点头,笑着对李夫人说:“这俩孩子可真是人如其名,高雅脱俗、冰清玉洁。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说起话来都是中气十足,开朗豁达颇有咱们武将女儿的本色。”
太子妃也点头附和,夸奖道:“难怪母后常常夸赞嫂子,在家相夫教子、劳苦功高。不但景隆好学上进,陛下选他入宫给皇子伴读,我看这女儿们也都才貌双全,出尘脱俗。”
李家两位小姐听太子妃如此夸赞她们,都轻轻颔首,躬身谢恩。
太子妃抬手把她们二人叫到跟前,褪下白玉手镯戴到了大小姐的手上,说:”两位嫂嫂马上就要亲上加亲了,这对手镯是我大婚的陪嫁,送给冰清给孩子添个嫁妆。此物成双成对, 又被鸡鸣寺的住持开过光,必能保佑她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李夫人本想推辞,看太子妃执意如此,只得让孩子收下。冰清看母亲发话了,这才收下礼物磕头谢恩。
太子妃又将头上的珠钗拔下一支,顺手插在了二小姐的发髻上,说:“玉洁也是个好孩子,明年就要及笈了,这支珠钗是贡品,给你加笈,愿你觅得佳婿、平安顺遂。”李玉洁害羞地低下头,叩首谢恩。
妙贞也起身走到两位姑娘面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对红宝石耳环放在冰清手上,说:“你们两家门当户对,孩子们青梅竹马、男才女貌的,这是一桩良缘。我听着都替你们高兴,以后都是好日子。冰清肤色白皙与红宝石相得益彰,给姑娘添个嫁妆,也是我和燕王的小小心意。”
李夫人听到这里,连忙拉着大女儿一起向妙贞道谢。
妙贞又从袖口拿出一块玉佩,这块玉佩雕刻精湛,美玉洁白无瑕,泛着柔润的光泽,一看就价值不菲。
“此玉产自昆仑山,是蒙古王宫的藏品,陛下赏赐给我父亲的。我父亲寻来能工巧匠,一块原石只雕琢出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工匠雕琢完成后,做成了两块玉佩。这两块玉佩既能分开佩戴,又能合二为一,寓意甚好。父亲将这两块玉佩分别给了我和弟弟允恭,我每日佩戴,不曾离身。今日见到你家的二小姐,甚是投缘,喜欢的不得了。愿将此玉佩,赠予她,还请李家嫂嫂莫要嫌弃。”
李夫人听到这里,当然明白这是妙贞看上了玉洁,同意了这桩婚事。脸上不禁浮上喜悦之色。
“哎呀,燕王妃太谦虚了,此物是御赐,魏国公的珍品,自然是价值不菲。您将此物送给玉洁,那是她的福气和造化,也是咱们两家的缘分。”
玉洁见大伯母如此说,顿时羞红了脸,低着头双手接过了妙贞递过来的玉佩。那可爱无措的模样,引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众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沐英夫人看大事已定、皆大欢喜,找了个借口和李夫人带着两个姑娘告辞了。
众人走后发现太子妃嗔怪地说道:“你这死丫头娶兄弟媳妇这么大的事儿,你不用和你父亲两位母亲商量一下吗?自己就这么定了?”
妙贞不好意思地说:“我父亲托人捎信跟我说,他与我两位母亲商量过了,此事只要陛下和太子殿下同意,我见过满意就能定下来。我听您刚才的意思和沐家嫂嫂的意思,曹国公那边已经跟陛下知会过了。我家弟弟也老大不小了早日定下来,父亲母亲也能早日安心。”
太子妃点点头说:“也是,允恭是长子,他的婚事定了,都安心。我想不久,李文忠应该就会去父皇那里请圣旨赐婚了。”
妙贞笑着说:“太子妃娘娘还得麻烦你一件事,允恭今日应该在大本堂读书,麻烦东宫的人走一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个傻小子,让他也高兴高兴。就跟他说李家二小姐才貌双全,姐姐替他定下了。”
太子妃笑着召来身边的内侍,让他前去通传。
妙贞一听连忙致谢:“好嫂子多亏您费心,若能成就良缘,我必定让父亲好好儿给您送一份谢媒大礼。”
耿氏笑着说:“好妹妹,此事要是能成,我们两家以后也是亲戚了。实不相瞒,李文忠的大女儿早些年由陛下和宋国公还有我家侯爷做主,与我家沐春定下了娃娃亲。只是孩子们还小,并没有宣扬出去,所以知此事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孩子们都大了,已选好黄道吉日下聘迎娶了。”
妙贞听了十分欢喜:“这可要好好恭喜嫂子了,此事若能成,我们两家也成了通家之好。”
耿氏看她言语真挚,心中一暖:“好妹妹,之前咱俩虽见过数次,却没有深交,这次入宫和妹妹朝夕相处,真是相见恨晚,我实在喜欢妹妹的性格。魏国公真是虎父无犬女,教子有方。妹妹光明磊落,不愧是名门淑女。嫂子这里有件事,还得请妹妹帮忙。妹妹是个爽快人,我就不藏着掖着了。”
妙贞一听连忙拉住她的手,说:“好嫂子,我对你也是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你有什么用得上我的尽管开口。”
“好妹妹,我知道你和岳瑶关系最好,肯定能在宋国公夫人那里说上话。你也知道,我家春儿的母亲是宋国公的侄女,春儿的婚礼我肯定会尽心尽力地操办。不过我是后娘,心中还是担心春儿的几个亲舅舅,到时候挑理,他那几个舅母都不是好相处的。还望到时候,国公夫人能看在我家侯爷的面子上,能弹压一二。婚礼前我会把流程和细节送到宋国公府上,如有不合适的,请国公夫人指正。”
妙贞一听,连忙打包票:“嫂子,您放心,这事包在我身上。宋国公夫人通情达理,我去为你们说和。原先就听岳瑶说过,她家几个堂嫂蛮横无理经常受到她父母的训斥,嫂子不要与她们一般见识,好好准备自家的婚礼就是。”
两天后妙贞一早去给皇后请过安,就按计划来到了东宫,只等耿氏带人过来。
妙贞见到太子妃,并不瞒她,一五一十地将来意说明。太子妃听了也十分感兴趣:“ 早先我就听太子说过,他和父皇正在为你兄弟物色媳妇儿呢!想不到竟被李文忠抢了先,你家大少奶奶的位置可是个香饽饽。谁不知道你兄弟不但相貌堂堂,还深得你父亲的真传,小小年纪就有将门虎子的风范。我看要不是李文忠自己的闺女许配给了沐英的长子,这好事儿说什么轮不上他侄女。”
“我也是前几日才听沐家大嫂,说起他们两家早已定下娃娃亲。这事知道的人不多,想不到太子妃娘娘也听说了。”
“哎呀,这事我早就知道了!太子殿下和沐英好的穿一条裤子长大。沐家的事儿就没有太子不知道的。太子与我说过好几次。再说你忘了,我那弟媳妇就是沐春亲娘的堂妹,她也与我说过。不过说到底咱们这样的门第,嫁女儿娶媳妇总归就是这十几家绕来绕去的,转折亲数不胜数。像你我这样的,嫁入皇室,剩下的最好的归宿就是嫁给各府的嫡长子了。你家允恭和我家常升就成了争抢的对象。不过,正因如此他们的终身大事自家父母反而做不得主,还要看陛下的意思。”
“姐姐所言极是,允恭这些年在太子殿下身边历练,愈发上进有出息。他的终身大事,还要请太子殿下定夺才是。”妙贞恭敬的说道。
“我看此事,没准儿李文忠那个老狐狸已经跟陛下通过气儿了,只要你两家愿意呀,陛下肯定是赞成的。”
两人正说着话,吕昭月过来给太子妃请安。她怀孕快四个月了,已经颇有孕相,小腹微微隆起,鼻头也变大了,脸也有些浮肿。妙贞一看,心下了然,知她十有八九怀的是男胎。
“次妃最近身体如何,可有什么想吃的吗?有没有做过什么胎梦呀?太医可能诊出男女?”
昭月羞涩地说:“多谢您的关心,我家娘娘对我细心照顾,我一切安好。太医说月份小一时还诊断不出男女。不过我自从怀孕后,喜食辛辣的食物,都说酸儿辣女,所以我这十有八九怀的是个女儿吧。”
太子妃神情淡淡地不说话,妙贞随口说到:“酸儿辣女也不是绝对,就算是女儿也挺好。太子殿下也很喜欢女儿的。”
昭月刚想说什么,宫女过来通传,曹国公夫人和西平侯夫人到了。太子妃与妙贞对视一眼,连忙起身迎接。
耿氏与李文忠夫人带着两个小姑娘走入正厅,看到她们就躬身参拜:“臣妇孙氏携小女参见太子妃娘娘,参见燕王妃娘娘。”
太子妃连忙示意宫女们扶起众人,说道:“二位嫂子是自家人,切莫行这些虚礼。两位哥哥从小与太子殿下一起养在母后膝下,名为君臣实为兄弟。两位嫂子带着自家姑娘来这里,就跟走亲戚是一样的,千万不要拘束。”
说罢让人看座,众人依次坐下。
“嫂子这是第一次带着两个千金来我们东宫,我还不知道这俩孩子叫什么呢,有劳嫂子给我介绍一下。”
李文忠夫人起身,拉起年长的那个姑娘说:“娘娘,这是臣妇的大女儿,小名儿叫冰清,今年15了。”
妙贞看她中等身量,秀发乌黑浓密,标准的鹅蛋脸,眼睛虽不大却乌黑有神。皮肤莹亮有光,更显得唇红齿白。她站的笔直,行礼问安,进退有度颇有大家风范。妙贞不禁暗自称赞,替耿氏高兴。
随后李文忠夫人又拉起另一个稍微小一点的女孩子说:“这是我们老三家的大女儿叫做玉洁,比冰清小一岁多,俩孩子都是养在我的膝下,从小一起长大,感情非常要好。”
妙贞仔细打量二小姐,看她虽然比姐姐小两岁,身量反而还高一点。许是与堂姐一起长大,两人神情有些相似。都是鹅蛋脸,只是二小姐的眼睛更大,犹如两颗晶莹剔透的葡萄,让人一见难忘。也许二小姐是国公府的旁枝,她并没有大小姐那般自信明媚,却更加温婉内敛。
太子妃高兴地说:“两位嫂子好福气啊,你看李家这两位千金,长得如花似玉,又如此文雅娴静,一看就是名门淑女。李家嫂嫂教女有方,沐家嫂嫂也慧眼识珠。”
两位姑娘听太子妃夸赞,都有些害羞,不过举止依然落落大方。妙贞心里更加满意。
太子妃看妙贞一眼,于是她开口问道:“李家嫂嫂将两位女儿养得如此知书达礼,真是让人羡慕。我家也有两位妹妹,每天就知道调皮气我母亲。不知两位李小姐,平时在家读什么书?”
李冰清稍加思索,答到:“回王妃娘娘的话,臣女自五岁起就和兄长们一起跟着家里请的先生读书。四书五经都读过,不过我天资不够,不如几位兄长学得扎实,勉强算认得几个字。这几年哥哥们随父亲四处征战历练,我在家里由母亲教着管家理事。闲暇之余,读一些诗词歌赋消遣。”
妙贞笑着夸奖:“这孩子真是又懂事又谦虚。那二小姐呢?”
李玉洁连忙起身,躬身说道:“回您的话,小女也是五岁进学堂,跟着兄长姐姐一起读书。读的也是四书五经。今年起,母亲说我是大姑娘了,也该学习手工女红了,所以跟着家里请的女师傅学习裁剪绣花。我不似姐姐那般聪慧,并不擅长诗词。小女闲暇之余,喜欢去伯父的书房看地图和一些记录山川河流的地理书籍。”
妙贞越发满意,频频点头,笑着对李夫人说:“这俩孩子可真是人如其名,高雅脱俗、冰清玉洁。看起来柔柔弱弱的,说起话来都是中气十足,开朗豁达颇有咱们武将女儿的本色。”
太子妃也点头附和,夸奖道:“难怪母后常常夸赞嫂子,在家相夫教子、劳苦功高。不但景隆好学上进,陛下选他入宫给皇子伴读,我看这女儿们也都才貌双全,出尘脱俗。”
李家两位小姐听太子妃如此夸赞她们,都轻轻颔首,躬身谢恩。
太子妃抬手把她们二人叫到跟前,褪下白玉手镯戴到了大小姐的手上,说:”两位嫂嫂马上就要亲上加亲了,这对手镯是我大婚的陪嫁,送给冰清给孩子添个嫁妆。此物成双成对, 又被鸡鸣寺的住持开过光,必能保佑她夫妻恩爱、白头到老。”
李夫人本想推辞,看太子妃执意如此,只得让孩子收下。冰清看母亲发话了,这才收下礼物磕头谢恩。
太子妃又将头上的珠钗拔下一支,顺手插在了二小姐的发髻上,说:“玉洁也是个好孩子,明年就要及笈了,这支珠钗是贡品,给你加笈,愿你觅得佳婿、平安顺遂。”李玉洁害羞地低下头,叩首谢恩。
妙贞也起身走到两位姑娘面前,拿出早已准备好的一对红宝石耳环放在冰清手上,说:“你们两家门当户对,孩子们青梅竹马、男才女貌的,这是一桩良缘。我听着都替你们高兴,以后都是好日子。冰清肤色白皙与红宝石相得益彰,给姑娘添个嫁妆,也是我和燕王的小小心意。”
李夫人听到这里,连忙拉着大女儿一起向妙贞道谢。
妙贞又从袖口拿出一块玉佩,这块玉佩雕刻精湛,美玉洁白无瑕,泛着柔润的光泽,一看就价值不菲。
“此玉产自昆仑山,是蒙古王宫的藏品,陛下赏赐给我父亲的。我父亲寻来能工巧匠,一块原石只雕琢出一块洁白无瑕的美玉。工匠雕琢完成后,做成了两块玉佩。这两块玉佩既能分开佩戴,又能合二为一,寓意甚好。父亲将这两块玉佩分别给了我和弟弟允恭,我每日佩戴,不曾离身。今日见到你家的二小姐,甚是投缘,喜欢的不得了。愿将此玉佩,赠予她,还请李家嫂嫂莫要嫌弃。”
李夫人听到这里,当然明白这是妙贞看上了玉洁,同意了这桩婚事。脸上不禁浮上喜悦之色。
“哎呀,燕王妃太谦虚了,此物是御赐,魏国公的珍品,自然是价值不菲。您将此物送给玉洁,那是她的福气和造化,也是咱们两家的缘分。”
玉洁见大伯母如此说,顿时羞红了脸,低着头双手接过了妙贞递过来的玉佩。那可爱无措的模样,引得众人又是一阵笑。
众人又闲聊了一会儿,沐英夫人看大事已定、皆大欢喜,找了个借口和李夫人带着两个姑娘告辞了。
众人走后发现太子妃嗔怪地说道:“你这死丫头娶兄弟媳妇这么大的事儿,你不用和你父亲两位母亲商量一下吗?自己就这么定了?”
妙贞不好意思地说:“我父亲托人捎信跟我说,他与我两位母亲商量过了,此事只要陛下和太子殿下同意,我见过满意就能定下来。我听您刚才的意思和沐家嫂嫂的意思,曹国公那边已经跟陛下知会过了。我家弟弟也老大不小了早日定下来,父亲母亲也能早日安心。”
太子妃点点头说:“也是,允恭是长子,他的婚事定了,都安心。我想不久,李文忠应该就会去父皇那里请圣旨赐婚了。”
妙贞笑着说:“太子妃娘娘还得麻烦你一件事,允恭今日应该在大本堂读书,麻烦东宫的人走一趟,将这个好消息告诉那个傻小子,让他也高兴高兴。就跟他说李家二小姐才貌双全,姐姐替他定下了。”
太子妃笑着召来身边的内侍,让他前去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