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大婚后,马皇后的大部分心思都用在了给宁国公主选驸马上。
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想找个各方面都合心意的却着实不容易。
当年义父郭子兴为了笼络朱重八将自己嫁过去,又在他做大做强后心生忌惮,自己在两人之间左右为难,不是靠着小心翼翼巴结义父的宠妾,夹缝中生存,早就里外不是人了。所以无论如何自己的女儿不能走这条老路。
武将之家不能嫁,飞鸟尽良弓藏,这些功高震主的将领,丈夫虽然没有明说,马皇后知道收拾他们是早晚的事。就连李善长、胡惟庸这样炙手可热的更不行,哪一天从高处跌落,下场更惨。
思来想去还是读书人最好。她和丈夫自己没什么文化,骨子里欣赏读书人。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武将冲锋陷阵,随时战死沙场,家眷提心吊胆。不如找个读书人,一辈子平平安安。
皇后透露出这个意思,太子妃的母亲常太夫人,吴王妃的母亲冯夫人,曹国公府李夫人,沐英夫人,马不停蹄地在朝中各大臣家开始物色。
毕竟是嫡公主的婆家,也不是寻常读书人家就能妄想的。开国的功勋之家大多是跟着皇帝打仗的泥腿子。有些底蕴的读书人,在朝为官普遍官职也不高,实在是配不上公主。
好不容易每个人都选了几个候选人,太子和几位皇子私下一考察,总能挑出毛病。
这日沐英夫人进宫跟马皇后推荐了自己娘家嫂子的亲外甥,书香门第,父亲只是个五品官,这孩子比公主大四岁,相貌堂堂,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
“静娴,让你费心了。等下我差人把这名贴送到太子那里,私下考察一下。这段时间你们为了二公主的事儿都忙坏了,我这心里也过意不去。”
“娘娘您把这么重要的事儿交给我们几个,这是陛下跟您对我们的信任和看中,我这心里真是又自豪又觉得责任重大。您放心这个不合适,我再多跑几家,总会有合适的。我去东宫太子妃那里坐坐说几句话就回去了,您有什么事儿,随时差人传我。”耿氏说完,看皇后点了头,就行礼告退了。
耿氏到东宫时,妙贞正巧也在那里,众人欢欢喜喜地打了招呼。
“大嫂子今天进宫,还是二公主的事吧?我母亲和舅母也是三天两头进宫,应天府的官宦子弟
快被扒拉完了吧。”太子妃笑着问耿氏。
“这是公主的终身大事,陛下和皇后娘娘难免紧张。好在公主还小,咱们慢慢相看。”耿氏陪着笑说。
“侧妃娘娘有六个月身孕了吧?太医可能诊断出男女?”耿氏看侧妃也在,起身行礼后问道。
“西平侯夫人好眼力,可不是六个月了么。太医每隔几日都来,只说一切安好,还诊断不出男女。不过宫里有经验的嬷嬷说,看肚型像是女孩子,我这平日里嘴馋也喜欢吃点辛辣。都说酸儿辣女,我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女娃娃。”吕昭月回答的十分诚恳。
太子妃反而安慰她:“这些都不准的,你安心养胎就是,不管是皇孙还是小郡主,我和太子一样喜爱。”
昭月一听,脸上浮现出喜悦之色,连忙起身点头谢恩。
妙贞怀里的小郡主拍着手笑着说:“太好了,我就喜欢妹妹,吕娘娘给我生了妹妹,我把我的玩具和糕点分给妹妹。”
说完又抬头对妙贞说:“吕娘娘生了妹妹,婶婶你再给我生一个弟弟,不然雄英只有熺儿一个弟弟,我却有两个妹妹,他又该闹人了。”
众人都笑了,太子妃戏谑地说:“听见没贞儿,你大侄女跟你讨弟弟呢,你可不能赖账啊!”
耿氏看妙贞有些害羞,连忙推说时候不早了,就跟着太子妃辞行了。太子妃就让妙贞替自己送耿氏出宫。
这正合二人心意,于是二人拉着手,侍女远远跟着,二人装着闲聊的样子一边走一边说着悄悄话。
“嫂子下次进宫带着秀宁和沐晟吧,秀宁这孩子,我是真心喜欢。”
说完看四下无人,又压低声音说:“太子和母后正在为潭王选伴读,如今你家沐春去了禁军前途无量,你总要给自己亲儿子谋划一下。”
看耿氏面色一动,她继续小声说:“潭王生母定妃虽然不受宠,不过能当他的伴读,能进大本堂听宋师傅和方师傅这些博学鸿儒授课,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能受益终身。何况天天进宫总能在陛下和太子面前混个脸熟,等有了好差事能不想着这孩子嘛。”
耿氏一听,十分心动,内心对妙贞充满感激,脸上却很自然不动声色。
“贞儿,你看太子侧妃吕昭月如何?”
“我与她接触不多,嫂子可是看出了什么?她挺乖巧的,太子和太子妃都很喜欢她。如今有了身孕也很会伏低做小,恪守本分。”妙贞实话实说。
耿氏顿了一下,低声说:“这个吕昭月可不是等闲之辈,为了能进东宫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她吕家是个绝户头,世家大族根本不会与吕家联姻。偏她生得极好,去高门做妾,一来她毕竟出身官宦不会自降身份,二来哪个主母也不会选她这样的贵妾,偏她又不肯下嫁,婚事迟迟未定。”
看妙贞一脸不解,耿氏继续解释:“我们耿家有个旁枝,与吕家沾亲带故。我那从兄也是五品官,家境殷实。原本我嫂嫂也看不上绝户人家的闺女,以后岳家一点助力都没有。奈何我那侄子中意,在家不吃不喝的,嫂子拗不过让媒人去说亲。谁料竟被吕家拒绝了,说齐大非偶吕家小门小户配不上我耿家大族,我那侄子在家哭了好一阵。我嫂子存了心细细打听才知道,这吕姑娘拒绝了好多门亲事,豪门寒门的都有。直到后来她削尖了脑袋往蓝玉夫人身边凑,我嫂子才慢慢琢磨出来。”
看妙贞一脸不可思议,耿氏继续说:“蓝玉夫人口中的吕姑娘性格软弱,因独门独户家中又后继无人,受尽欺凌,好拿捏。可我那嫂子可知道她的底细,从小到大都是个主意正的,她爹好几任侧室都被她坑害过。你想想他那爹,原本就是元朝的官,到了本朝,改朝换代了他官职不降反升。读书人一肚子的心眼,外方内圆,极有心机,他的独生女儿能有多单纯。”
妙贞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小声说:“陛下疑心很重的,连刘伯温那样的只是投靠陛下晚了几年,都受尽猜忌。何况他吕本乃是前朝旧臣,这些年竟然能让众亲贵大臣和陛下对他毫无芥蒂,想想确实是大奸似忠,手段了得。”
耿氏连连点头,继续说:“前些日子我入宫操办前晋王妃周年祭祀时,在宫中多日。因我侄子的缘故,我对她私下里多了几分关住,终于让我看出端倪。此人平日里装出嗜辣的样子,让人以为她怀的是女儿,其实私下里让她婢女去晋王侧妃那里拿好些酸梅和蜜饯。有次她从我身边经过,我分明闻到了梅子的味道,我故意问她爱不爱吃酸食,她说吃不了酸的,只能吃辣。”
妙贞恍然大悟:“她必定十分清楚自己怀的是男胎,如此是故意迷惑太子妃,好保护自己平安生产。可见此人对谁都有防备之心,做事小心谨慎,并不像她表面那般单纯无知。”
耿氏附和着点头:“是这样的,而且你看她小小年纪将戏做的这样真,你和太子妃都被她蒙在鼓里,如此心机真可谓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太子妃怎么斗得过她?此事也不能明着提醒太子妃,说出来也无人信,又引起一场风波。我们只能看住自己的门,不要让她害住自己,平时多盯着她,看她是否露出马脚。”
两人说到这里,都感慨着人心难测,宫中是非太多。说着说着到了宫门口,耿氏给妙贞行了礼,云淡风轻的离开,妙贞也若无其事转身回宫,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过了几日,快到中秋节了,耿氏带着儿子女儿来宫里给皇后请安,还带了自己亲手做的月饼。
“皇后娘娘您尝尝我做的月饼,听春儿的爹说您不爱吃太甜的,我没有放糖,用石榴汁和的馅儿,微酸微甜。宫里的莲蓉月饼您也不怎么爱吃,我家种的栗子,我把栗子煮熟压成泥,比莲蓉清淡,又加了枣泥调味,您要是喜欢,我明年继续做。”
“娘娘,栗子是哥哥上树摘的,我剥的壳,那壳上还有绿绿的毛刺,不会剥的会扎住手,我现在可会剥了。您要是爱吃,明年的栗子还是我来剥。我剥栗子的时候,太小的,不好看的,连不圆的我都扔了。我选的每一个栗子都饱满香甜的。”秀宁奶声奶气地邀功。
“你还说呢,我在树上半天摘了满满两袋子栗子,你扔了一多半。”沐晟气呼呼地说。
皇后娘娘不感动是假的,东西都是小事,孩子们惦记着她的这份情义真正难能可贵。
她正想说什么,燕王与晋王潭王来坤宁宫。
“怎么这会儿过来了,不在大本堂跟着师傅们读书吗?”皇后严肃地问潭王。
“今天宋师傅和黄师傅考老六老七的功课,没空管他们,这小子在花园里玩耍刚好被我和四弟逮住了。”晋王说道。
“看来没个伴读看着你是真不行啊,这个月父皇考你两个哥哥,下个月不就该考你了。你本来悟性就不如哥哥们,再懈怠下去,父皇定饶不了你。”燕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训斥潭王。
“这潭王的伴读定前几日太子不是说定了袁家的小公子吗?”皇后问道。
“袁家的不行,贪玩的紧,还不如老八用功,让他伴读,再给老八带坏了。我大哥昨天就让他回家了。再看看,有没有别人吧。”燕王无奈地说。
马皇后一转身,看到了潭王身边的沐晟,突然间像是想到了什么,问:“晟儿,你多大了,在家读书怎么样?”
耿氏连忙替孩子回答:“娘娘,晟儿与潭王殿下同年。这孩子打小就知道他大哥将来是要袭爵与他爹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他爹精力有限,只能把他大哥带在身边亲自调教,顾不上他。所以他只能另辟蹊,跟着夫子读书十分用功。不是我自夸,这孩子虽天资有限,却坚信勤能补拙,读书写字从不用我催促。”
皇后一听,十分欢喜说:”你看这不就是瞌睡了有人给你送枕头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潭王,你看晟儿给你做伴读可成?”
潭王看沐晟十分顺眼,又知道他爹沐英与太子关系密切,连忙说:“孩儿全凭母后做主,这个伴读甚好。”
皇后笑着说:“那从明日起晟儿就进宫与潭王一起读书吧。合该这俩孩子有缘分啊!”
耿氏连忙带着一双儿女磕头谢恩,心里更加佩服妙贞算无遗策,行事缜密。
虽说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可是想找个各方面都合心意的却着实不容易。
当年义父郭子兴为了笼络朱重八将自己嫁过去,又在他做大做强后心生忌惮,自己在两人之间左右为难,不是靠着小心翼翼巴结义父的宠妾,夹缝中生存,早就里外不是人了。所以无论如何自己的女儿不能走这条老路。
武将之家不能嫁,飞鸟尽良弓藏,这些功高震主的将领,丈夫虽然没有明说,马皇后知道收拾他们是早晚的事。就连李善长、胡惟庸这样炙手可热的更不行,哪一天从高处跌落,下场更惨。
思来想去还是读书人最好。她和丈夫自己没什么文化,骨子里欣赏读书人。正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武将冲锋陷阵,随时战死沙场,家眷提心吊胆。不如找个读书人,一辈子平平安安。
皇后透露出这个意思,太子妃的母亲常太夫人,吴王妃的母亲冯夫人,曹国公府李夫人,沐英夫人,马不停蹄地在朝中各大臣家开始物色。
毕竟是嫡公主的婆家,也不是寻常读书人家就能妄想的。开国的功勋之家大多是跟着皇帝打仗的泥腿子。有些底蕴的读书人,在朝为官普遍官职也不高,实在是配不上公主。
好不容易每个人都选了几个候选人,太子和几位皇子私下一考察,总能挑出毛病。
这日沐英夫人进宫跟马皇后推荐了自己娘家嫂子的亲外甥,书香门第,父亲只是个五品官,这孩子比公主大四岁,相貌堂堂,小小年纪就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
“静娴,让你费心了。等下我差人把这名贴送到太子那里,私下考察一下。这段时间你们为了二公主的事儿都忙坏了,我这心里也过意不去。”
“娘娘您把这么重要的事儿交给我们几个,这是陛下跟您对我们的信任和看中,我这心里真是又自豪又觉得责任重大。您放心这个不合适,我再多跑几家,总会有合适的。我去东宫太子妃那里坐坐说几句话就回去了,您有什么事儿,随时差人传我。”耿氏说完,看皇后点了头,就行礼告退了。
耿氏到东宫时,妙贞正巧也在那里,众人欢欢喜喜地打了招呼。
“大嫂子今天进宫,还是二公主的事吧?我母亲和舅母也是三天两头进宫,应天府的官宦子弟
快被扒拉完了吧。”太子妃笑着问耿氏。
“这是公主的终身大事,陛下和皇后娘娘难免紧张。好在公主还小,咱们慢慢相看。”耿氏陪着笑说。
“侧妃娘娘有六个月身孕了吧?太医可能诊断出男女?”耿氏看侧妃也在,起身行礼后问道。
“西平侯夫人好眼力,可不是六个月了么。太医每隔几日都来,只说一切安好,还诊断不出男女。不过宫里有经验的嬷嬷说,看肚型像是女孩子,我这平日里嘴馋也喜欢吃点辛辣。都说酸儿辣女,我看着十有八九是个女娃娃。”吕昭月回答的十分诚恳。
太子妃反而安慰她:“这些都不准的,你安心养胎就是,不管是皇孙还是小郡主,我和太子一样喜爱。”
昭月一听,脸上浮现出喜悦之色,连忙起身点头谢恩。
妙贞怀里的小郡主拍着手笑着说:“太好了,我就喜欢妹妹,吕娘娘给我生了妹妹,我把我的玩具和糕点分给妹妹。”
说完又抬头对妙贞说:“吕娘娘生了妹妹,婶婶你再给我生一个弟弟,不然雄英只有熺儿一个弟弟,我却有两个妹妹,他又该闹人了。”
众人都笑了,太子妃戏谑地说:“听见没贞儿,你大侄女跟你讨弟弟呢,你可不能赖账啊!”
耿氏看妙贞有些害羞,连忙推说时候不早了,就跟着太子妃辞行了。太子妃就让妙贞替自己送耿氏出宫。
这正合二人心意,于是二人拉着手,侍女远远跟着,二人装着闲聊的样子一边走一边说着悄悄话。
“嫂子下次进宫带着秀宁和沐晟吧,秀宁这孩子,我是真心喜欢。”
说完看四下无人,又压低声音说:“太子和母后正在为潭王选伴读,如今你家沐春去了禁军前途无量,你总要给自己亲儿子谋划一下。”
看耿氏面色一动,她继续小声说:“潭王生母定妃虽然不受宠,不过能当他的伴读,能进大本堂听宋师傅和方师傅这些博学鸿儒授课,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能受益终身。何况天天进宫总能在陛下和太子面前混个脸熟,等有了好差事能不想着这孩子嘛。”
耿氏一听,十分心动,内心对妙贞充满感激,脸上却很自然不动声色。
“贞儿,你看太子侧妃吕昭月如何?”
“我与她接触不多,嫂子可是看出了什么?她挺乖巧的,太子和太子妃都很喜欢她。如今有了身孕也很会伏低做小,恪守本分。”妙贞实话实说。
耿氏顿了一下,低声说:“这个吕昭月可不是等闲之辈,为了能进东宫可是煞费了一番苦心。她吕家是个绝户头,世家大族根本不会与吕家联姻。偏她生得极好,去高门做妾,一来她毕竟出身官宦不会自降身份,二来哪个主母也不会选她这样的贵妾,偏她又不肯下嫁,婚事迟迟未定。”
看妙贞一脸不解,耿氏继续解释:“我们耿家有个旁枝,与吕家沾亲带故。我那从兄也是五品官,家境殷实。原本我嫂嫂也看不上绝户人家的闺女,以后岳家一点助力都没有。奈何我那侄子中意,在家不吃不喝的,嫂子拗不过让媒人去说亲。谁料竟被吕家拒绝了,说齐大非偶吕家小门小户配不上我耿家大族,我那侄子在家哭了好一阵。我嫂子存了心细细打听才知道,这吕姑娘拒绝了好多门亲事,豪门寒门的都有。直到后来她削尖了脑袋往蓝玉夫人身边凑,我嫂子才慢慢琢磨出来。”
看妙贞一脸不可思议,耿氏继续说:“蓝玉夫人口中的吕姑娘性格软弱,因独门独户家中又后继无人,受尽欺凌,好拿捏。可我那嫂子可知道她的底细,从小到大都是个主意正的,她爹好几任侧室都被她坑害过。你想想他那爹,原本就是元朝的官,到了本朝,改朝换代了他官职不降反升。读书人一肚子的心眼,外方内圆,极有心机,他的独生女儿能有多单纯。”
妙贞一听也觉得有道理,小声说:“陛下疑心很重的,连刘伯温那样的只是投靠陛下晚了几年,都受尽猜忌。何况他吕本乃是前朝旧臣,这些年竟然能让众亲贵大臣和陛下对他毫无芥蒂,想想确实是大奸似忠,手段了得。”
耿氏连连点头,继续说:“前些日子我入宫操办前晋王妃周年祭祀时,在宫中多日。因我侄子的缘故,我对她私下里多了几分关住,终于让我看出端倪。此人平日里装出嗜辣的样子,让人以为她怀的是女儿,其实私下里让她婢女去晋王侧妃那里拿好些酸梅和蜜饯。有次她从我身边经过,我分明闻到了梅子的味道,我故意问她爱不爱吃酸食,她说吃不了酸的,只能吃辣。”
妙贞恍然大悟:“她必定十分清楚自己怀的是男胎,如此是故意迷惑太子妃,好保护自己平安生产。可见此人对谁都有防备之心,做事小心谨慎,并不像她表面那般单纯无知。”
耿氏附和着点头:“是这样的,而且你看她小小年纪将戏做的这样真,你和太子妃都被她蒙在鼓里,如此心机真可谓是会咬人的狗不叫,太子妃怎么斗得过她?此事也不能明着提醒太子妃,说出来也无人信,又引起一场风波。我们只能看住自己的门,不要让她害住自己,平时多盯着她,看她是否露出马脚。”
两人说到这里,都感慨着人心难测,宫中是非太多。说着说着到了宫门口,耿氏给妙贞行了礼,云淡风轻的离开,妙贞也若无其事转身回宫,心里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过了几日,快到中秋节了,耿氏带着儿子女儿来宫里给皇后请安,还带了自己亲手做的月饼。
“皇后娘娘您尝尝我做的月饼,听春儿的爹说您不爱吃太甜的,我没有放糖,用石榴汁和的馅儿,微酸微甜。宫里的莲蓉月饼您也不怎么爱吃,我家种的栗子,我把栗子煮熟压成泥,比莲蓉清淡,又加了枣泥调味,您要是喜欢,我明年继续做。”
“娘娘,栗子是哥哥上树摘的,我剥的壳,那壳上还有绿绿的毛刺,不会剥的会扎住手,我现在可会剥了。您要是爱吃,明年的栗子还是我来剥。我剥栗子的时候,太小的,不好看的,连不圆的我都扔了。我选的每一个栗子都饱满香甜的。”秀宁奶声奶气地邀功。
“你还说呢,我在树上半天摘了满满两袋子栗子,你扔了一多半。”沐晟气呼呼地说。
皇后娘娘不感动是假的,东西都是小事,孩子们惦记着她的这份情义真正难能可贵。
她正想说什么,燕王与晋王潭王来坤宁宫。
“怎么这会儿过来了,不在大本堂跟着师傅们读书吗?”皇后严肃地问潭王。
“今天宋师傅和黄师傅考老六老七的功课,没空管他们,这小子在花园里玩耍刚好被我和四弟逮住了。”晋王说道。
“看来没个伴读看着你是真不行啊,这个月父皇考你两个哥哥,下个月不就该考你了。你本来悟性就不如哥哥们,再懈怠下去,父皇定饶不了你。”燕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训斥潭王。
“这潭王的伴读定前几日太子不是说定了袁家的小公子吗?”皇后问道。
“袁家的不行,贪玩的紧,还不如老八用功,让他伴读,再给老八带坏了。我大哥昨天就让他回家了。再看看,有没有别人吧。”燕王无奈地说。
马皇后一转身,看到了潭王身边的沐晟,突然间像是想到了什么,问:“晟儿,你多大了,在家读书怎么样?”
耿氏连忙替孩子回答:“娘娘,晟儿与潭王殿下同年。这孩子打小就知道他大哥将来是要袭爵与他爹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他爹精力有限,只能把他大哥带在身边亲自调教,顾不上他。所以他只能另辟蹊,跟着夫子读书十分用功。不是我自夸,这孩子虽天资有限,却坚信勤能补拙,读书写字从不用我催促。”
皇后一听,十分欢喜说:”你看这不就是瞌睡了有人给你送枕头吗?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潭王,你看晟儿给你做伴读可成?”
潭王看沐晟十分顺眼,又知道他爹沐英与太子关系密切,连忙说:“孩儿全凭母后做主,这个伴读甚好。”
皇后笑着说:“那从明日起晟儿就进宫与潭王一起读书吧。合该这俩孩子有缘分啊!”
耿氏连忙带着一双儿女磕头谢恩,心里更加佩服妙贞算无遗策,行事缜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