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到达魏国公府时,谢氏早就带着家眷在府门口迎着了。耿氏连忙上前见礼,谢氏拉着她的手说:“西平侯夫人可是贵客,早就盼着你来呢!”
然后对妙贞说:“你父亲这几天在别院你母亲那里,我已经让人去请了。”
三人走进客厅,依次坐在,仆人上了茶后,妙贞才笑着对谢氏说:“母亲,前些日子皇后娘娘不是让几位公侯夫人给宁国公主选驸马么。沐家嫂子给推荐了一个人,皇后和太子都很满意,只是后李文忠夫人推荐的梅殷更合心意,这方公子才落选了。皇后娘娘觉得方公子也十分不错,想着错过了公主,再给他选一门亲事。我就想到了咱家芸儿。”
谢氏一听,有些意外,看向耿氏说道:“我家允恭这么好的婚事都是您给保的媒,如今芸儿又给您添麻烦了。不知道这方公子是什么来历啊?”
耿氏赶紧放下茶杯,答:“徐夫人,这方公子是我娘家嫂子长兴侯夫人的亲外甥。方家是书香门第,族中子弟多有功名,方公子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方公子的父亲也是进士出身,四品官在户部官钱粮,母亲娘家姓陈也是江南望族。”
说完又看了一眼谢氏,不好意思地说:“这方公子是独生子今年十六岁,我也知道方家四品官,与您府上没法比。可这当初选驸马时,皇后娘娘说了只要读书人,好学上进,相貌好人品好就行,这我才推荐了他。而且方家门风清正气,子孙洁身自爱。男子不许纳妾,就算是无后也要等到四十岁才能纳妾生子。”
谢氏一听是四品小官家的独生子,心里有些失望。不过妙贞亲自来说,皇后娘娘都能看上眼的,想来必有过人之处。
可是再想想四品官在京城真是不够看,心里正堵着,想起来每次回娘家父亲都劝着让她凡事都听妙贞的。自己的族兄永平侯谢成提起妙贞都感恩戴德,连带着自己在娘家都很有威信。
想到这里她笑着说:“即如此,我是信得过皇后娘娘,沐夫人和贞儿的眼光的。只是这儿女的终身大事,还要国公爷定夺。咱们是不是也得见见方公子再说?”
“那是,那是。肯定要您和芸儿姑娘见见才行。要不这样,我差人去问下我娘家嫂子,要是方便,下午我们一同去长兴侯府做客,让我嫂子把她外甥叫来,您相看一番,满意了再继续往下说。”耿氏爽快地说。
“好,那就有劳沐夫人了,就按您说的办。”
沐夫人唤来身边侍女,交代了两句,妙贞就让管家安排人送她去耿府了。
几人闲聊了一会儿,徐达就带着张氏和增寿回来了。妙贞连忙迎上去,与母亲弟弟亲亲热热地说话。
徐达听了妙贞的介绍,也很高兴,对谢氏说:“芸儿单纯率真,不适合人口庞大的大家族。我看方家就很好,书香门第的读书人不比咱们这些刀口舔血的武将家强?况且低嫁有低嫁的好处,过日子平平安安最好。更何况这还是皇后娘娘都看好的人。若不是贞儿刚好在,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好事还轮不上芸儿?”
谢氏也讪讪笑着说:“我跟您是一个意思。也觉得甚好。下午去长兴侯夫人那里相看一番,就定下来。
众人又喝了一会儿茶,有的没的扯了一大通,耿氏看增寿虽然年龄不大,确实是聪明可爱,心里也十分欢喜
正说着侍女回来了,说:“奴婢到了耿府,亲自把夫人的话讲给舅夫人听,她差人去了方家,方公子申时准时到耿府,咱们这边提前过去即可。
耿氏一听,笑着说:“徐夫人,贞儿你们在家准备一下,我先回府,我会提前半个时辰到耿府,咱们到那里见。我把秀宁带上,徐夫人带上芸儿和增寿少爷一起过去。”
妙贞连忙答应,带着两位母亲一起送耿氏离开。
耿氏走后,谢氏连忙去芸儿的院子里安排下午相看的事儿,妙贞趁机进书房与父亲说了增寿与秀宁的婚事。
徐达沉思良久,才说:“贞儿你一向主意正,又聪慧谨慎,父亲对你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既然你打定主意替燕王笼络沐家和李家,就这么办吧。只是此事你要做的干脆利落,不留痕迹,不可落下任何把柄。你能与沐夫人结盟甚好,以后耿家那边关键时刻也能用到。”
知道女儿过几日就要随夫君去凤阳生活,过两年回来后又要去燕地就藩,聚少离多。忍不住说道:“这次回来的如此匆忙,去陪你母亲说说话吧。你去中都那日,我带全家出城去送你。”
妙贞忍着泪,离开父亲书房,来到大厅想与母亲、增寿再说说话。
她刚坐下,还没跟母亲说两句话,孙姨娘就不顾侍女阻拦闯了进来。
妙贞本就被离别的情绪左右,心情有些烦躁,看孙姨娘这样,有些生气。没好气地问道:“孙姨娘这是怎么了,愈发没有规矩了。”
孙姨娘一脸委屈地说:“大小姐,不是不是,王妃娘娘,奴婢要见您可是下人不给通传,我也是没办法了。”
“那你找我何事?你快些说吧?”
“王妃娘娘,您看大少爷的亲事您给张罗的,听说今天给二小姐也定了一门好亲事。我想着这添福、膺绪也是您的亲弟弟,您可不敢不管他们。想着有好的结亲对象,您可千万不可忘了他们俩。”
妙贞一听,有些生气:“姨娘是越来越荒唐了。添福和應绪才多大就议亲?何况这是你操心的事情吗?这是父亲和母亲操心的事儿。母亲当家理事主持中馈,即便有人说亲也是与主母说。”
看她还要辩解,妙贞打断她说道:“母亲辛苦管家,亲自安排照料两位弟弟的功课和饮食起居,有功劳有苦劳,将来两个弟弟大了,父亲母亲自有安排。都是徐家的少爷,只要他俩勤学上进,自有媒人上门提亲,你不要瞎操心。”
正说着谢氏进来,妙贞装着无事发生的样子,挥挥手让她退下了。其实刚才谢氏在门口听了两句,看妙贞言语上维护自己,心里觉得很受用。
下午妙贞与谢氏带着妙芸与增寿去了长兴侯府,刚到门口,耿夫人与沐夫人已经在门口迎接了。众人见礼后,耿夫人亦步亦趋领着妙贞进了府。
在耿夫人的会客厅里,众人寒暄了几句。耿夫人看妙芸十一二岁的年纪,与徐达长得甚像,虽没有燕王妃那般倾国倾城,也是一个清秀佳人,心里十分欢喜。何况又是魏国公的嫡女,地位尊贵,只要人家女方家能看上他外甥,有徐达做岳父,姐姐家就等着飞黄腾达吧。
众人胡乱聊了几句,下人通报方公子到了,于是侍女带着秀宁和增寿去花园玩了。妙贞是皇子妃不方便见外男,领着妙芸在屏风后坐下。
不大一会儿,下人领着方公子进来了。方公子身材高大,长得也算是俊朗,双目炯炯有神。只是气度上不及梅殷那般出众。
妙贞这两个月第二次躲屏风后帮妹妹们选夫婿,不禁感慨这方公子单看也是很出众,可与梅驸马一比就稍微逊色一些。
好在谢氏和妙芸都没见过梅驸马,看眼前的少年郎面如晶玉、气宇轩昂,印象也挺好。
方公子进来便给耿夫人行礼:外甥拜见姨母,给您请安了。”
耿氏说让人扶起他,然后对他说:“这位是睿儿表弟的姑姑,那位是魏国公夫人。”
方公子一听,连忙向她们毕恭毕敬地行礼:“晚辈见过西平侯夫人,见过魏国公夫人。”
谢氏和沐夫人轮流问了方公子家里的情况,看他态度真诚,好的不自傲,不好的也不粉饰,谈吐不俗、进退有礼,谢氏心里越发满意。妙贞和妙芸对视了一眼,也都比较满意。
屏风外,谢氏将情况了解清楚后,笑着对方公子说:“方贤侄,我儿允恭在大本堂跟着宋濂师傅读书。你有空了欢迎你来我家与他以文会友,相互切磋。再过几个月就要乡试了,以方公子之才,定能中举。”
那方公子一听,脸上浮现出羞愧之色,轻声道:“多些夫人好意,世子能跟着宋师傅读书必定是才高八斗。家栋惭愧,五岁进学堂到今天也只在十二岁那年中了秀才,三年前的乡试就名落孙山。明年的乡试,高手如云,若是不中,又让各位长辈失望了。”
谢氏听到这里,连忙安慰:“我娘家有个族弟,三十了也没考中任何功名。我听我家国公爷也说过,乡试中举比中进士还难,古往今来连中三元者甚少,还年轻,贤侄切莫气馁。只要好学上进,天道酬勤总能金榜题名。”
这番话,不但方公子听了大感欣慰,连妙贞在后面听了,都觉得谢氏如今真是明事理又有见识。
“孩子,你去外厅找你姨丈和表弟吧,我跟两位夫人还有话说。”耿夫人说完就让外甥退下了。
他走后妙贞带着妙芸才从屏风后走出来。谢氏笑两个女儿,妙芸面色微红,不过能看出来是满意的。
妙贞微笑着对沐夫人说:“嫂子好眼力,这方公子的确是人品贵重、好学上进。不自卑不自夸
诚实守信。”
谢氏一听妙贞这么说,也笑着对耿夫人说
:“这方公子真是个好孩子,你姐姐姐夫真是教子有方。燕王妃都说好,我和我家国公爷也没意见。”
耿夫人满心欢喜,笑容满面地说:“夫人能看上他,真是这孩子的造化,能娶您家芸儿,着实是方家高攀了。您放心,我那姐姐若得芸儿为媳,定会当亲生女儿一般疼爱。况且方家是书香门第,清流人家,家里的女仆都没有年轻的。又不许纳妾,日子过得舒心自在,芸儿不会吃苦的。”
谢氏听了,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说:“这孩子今年才十二,就算是方家请了媒人去合庚帖,问名纳吉、下聘这些流程都弄完。我也想多留闺女在身边几年,等芸儿十五六岁再出嫁。方贤侄今年已经十六了,不知道能不能等啊?”说到这里,谢氏突然有些难过,声音也哽咽了起来。
耿夫人一听,连忙安慰:“芸儿是您和国公爷的掌上明珠,想多留两年是人之常情。我那外甥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候,如何不能等,说实在的举行婚礼前能高中进士甚至金榜题名,才算不辱没了芸儿。”
妙贞和妙芸也一左一右挽住了谢氏,妙贞更是拿帕子拭去她的眼泪,轻声安慰她。
众人又在耿夫人房里闲聊一会儿,才起身告辞。侍女把秀宁和增寿带了回来,俩孩子玩的难舍难分,妙贞和耿氏看了都很欣慰。
耿氏对她大嫂说:“嫂子我与燕王妃就直接回宫了,有劳你派人给秀宁送回家。”耿夫人连忙答应。
送走她二人,谢氏又与耿氏闲聊了几句就也告辞了。耿夫人试探性地问谢氏:“夫人,我差人去喊我那外甥和家里几个孩子,出来送送您和芸儿小姐吧?”
谢氏想着两家要结亲,方公子没见过芸儿总是不放心,于是就同意了。她们离开时,在长兴侯府门房里,方公子和耿家的三位少爷两位小姐都在那里恭送。
方公子大着胆子看了看扶着谢氏的妙芸,看她眉清目秀,举止端庄,身材提拔走起路来目不斜视、步伐轻盈。与耿夫人道别时,声音清脆爽朗,笑容含蓄中带着直率,一看就是活泼好相处的性子,心中狂喜,大为满意。
回宫的马车上,妙贞亲热地拉住耿氏的手:“
好嫂子,今天一下子定下了妙芸和增寿两个人的大事。不但方公子和妙芸郎才女貌、一对璧人,我看咱们秀宁和增寿也是两小无猜、姻缘天定啊。”
耿氏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我家秀宁比增寿大两岁,有些美中不足。”
妙贞笑着说:“嫂子,大两岁好知道疼人。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两金钱涨。这大两岁占便宜的可是我家增寿,真是再好不过了。”
此话一出,耿氏瞬间轻松了不少,更加喜欢妙贞的聪慧与真诚。
然后对妙贞说:“你父亲这几天在别院你母亲那里,我已经让人去请了。”
三人走进客厅,依次坐在,仆人上了茶后,妙贞才笑着对谢氏说:“母亲,前些日子皇后娘娘不是让几位公侯夫人给宁国公主选驸马么。沐家嫂子给推荐了一个人,皇后和太子都很满意,只是后李文忠夫人推荐的梅殷更合心意,这方公子才落选了。皇后娘娘觉得方公子也十分不错,想着错过了公主,再给他选一门亲事。我就想到了咱家芸儿。”
谢氏一听,有些意外,看向耿氏说道:“我家允恭这么好的婚事都是您给保的媒,如今芸儿又给您添麻烦了。不知道这方公子是什么来历啊?”
耿氏赶紧放下茶杯,答:“徐夫人,这方公子是我娘家嫂子长兴侯夫人的亲外甥。方家是书香门第,族中子弟多有功名,方公子十二岁就中了秀才。方公子的父亲也是进士出身,四品官在户部官钱粮,母亲娘家姓陈也是江南望族。”
说完又看了一眼谢氏,不好意思地说:“这方公子是独生子今年十六岁,我也知道方家四品官,与您府上没法比。可这当初选驸马时,皇后娘娘说了只要读书人,好学上进,相貌好人品好就行,这我才推荐了他。而且方家门风清正气,子孙洁身自爱。男子不许纳妾,就算是无后也要等到四十岁才能纳妾生子。”
谢氏一听是四品小官家的独生子,心里有些失望。不过妙贞亲自来说,皇后娘娘都能看上眼的,想来必有过人之处。
可是再想想四品官在京城真是不够看,心里正堵着,想起来每次回娘家父亲都劝着让她凡事都听妙贞的。自己的族兄永平侯谢成提起妙贞都感恩戴德,连带着自己在娘家都很有威信。
想到这里她笑着说:“即如此,我是信得过皇后娘娘,沐夫人和贞儿的眼光的。只是这儿女的终身大事,还要国公爷定夺。咱们是不是也得见见方公子再说?”
“那是,那是。肯定要您和芸儿姑娘见见才行。要不这样,我差人去问下我娘家嫂子,要是方便,下午我们一同去长兴侯府做客,让我嫂子把她外甥叫来,您相看一番,满意了再继续往下说。”耿氏爽快地说。
“好,那就有劳沐夫人了,就按您说的办。”
沐夫人唤来身边侍女,交代了两句,妙贞就让管家安排人送她去耿府了。
几人闲聊了一会儿,徐达就带着张氏和增寿回来了。妙贞连忙迎上去,与母亲弟弟亲亲热热地说话。
徐达听了妙贞的介绍,也很高兴,对谢氏说:“芸儿单纯率真,不适合人口庞大的大家族。我看方家就很好,书香门第的读书人不比咱们这些刀口舔血的武将家强?况且低嫁有低嫁的好处,过日子平平安安最好。更何况这还是皇后娘娘都看好的人。若不是贞儿刚好在,近水楼台先得月,这好事还轮不上芸儿?”
谢氏也讪讪笑着说:“我跟您是一个意思。也觉得甚好。下午去长兴侯夫人那里相看一番,就定下来。
众人又喝了一会儿茶,有的没的扯了一大通,耿氏看增寿虽然年龄不大,确实是聪明可爱,心里也十分欢喜
正说着侍女回来了,说:“奴婢到了耿府,亲自把夫人的话讲给舅夫人听,她差人去了方家,方公子申时准时到耿府,咱们这边提前过去即可。
耿氏一听,笑着说:“徐夫人,贞儿你们在家准备一下,我先回府,我会提前半个时辰到耿府,咱们到那里见。我把秀宁带上,徐夫人带上芸儿和增寿少爷一起过去。”
妙贞连忙答应,带着两位母亲一起送耿氏离开。
耿氏走后,谢氏连忙去芸儿的院子里安排下午相看的事儿,妙贞趁机进书房与父亲说了增寿与秀宁的婚事。
徐达沉思良久,才说:“贞儿你一向主意正,又聪慧谨慎,父亲对你并没有什么不放心的。既然你打定主意替燕王笼络沐家和李家,就这么办吧。只是此事你要做的干脆利落,不留痕迹,不可落下任何把柄。你能与沐夫人结盟甚好,以后耿家那边关键时刻也能用到。”
知道女儿过几日就要随夫君去凤阳生活,过两年回来后又要去燕地就藩,聚少离多。忍不住说道:“这次回来的如此匆忙,去陪你母亲说说话吧。你去中都那日,我带全家出城去送你。”
妙贞忍着泪,离开父亲书房,来到大厅想与母亲、增寿再说说话。
她刚坐下,还没跟母亲说两句话,孙姨娘就不顾侍女阻拦闯了进来。
妙贞本就被离别的情绪左右,心情有些烦躁,看孙姨娘这样,有些生气。没好气地问道:“孙姨娘这是怎么了,愈发没有规矩了。”
孙姨娘一脸委屈地说:“大小姐,不是不是,王妃娘娘,奴婢要见您可是下人不给通传,我也是没办法了。”
“那你找我何事?你快些说吧?”
“王妃娘娘,您看大少爷的亲事您给张罗的,听说今天给二小姐也定了一门好亲事。我想着这添福、膺绪也是您的亲弟弟,您可不敢不管他们。想着有好的结亲对象,您可千万不可忘了他们俩。”
妙贞一听,有些生气:“姨娘是越来越荒唐了。添福和應绪才多大就议亲?何况这是你操心的事情吗?这是父亲和母亲操心的事儿。母亲当家理事主持中馈,即便有人说亲也是与主母说。”
看她还要辩解,妙贞打断她说道:“母亲辛苦管家,亲自安排照料两位弟弟的功课和饮食起居,有功劳有苦劳,将来两个弟弟大了,父亲母亲自有安排。都是徐家的少爷,只要他俩勤学上进,自有媒人上门提亲,你不要瞎操心。”
正说着谢氏进来,妙贞装着无事发生的样子,挥挥手让她退下了。其实刚才谢氏在门口听了两句,看妙贞言语上维护自己,心里觉得很受用。
下午妙贞与谢氏带着妙芸与增寿去了长兴侯府,刚到门口,耿夫人与沐夫人已经在门口迎接了。众人见礼后,耿夫人亦步亦趋领着妙贞进了府。
在耿夫人的会客厅里,众人寒暄了几句。耿夫人看妙芸十一二岁的年纪,与徐达长得甚像,虽没有燕王妃那般倾国倾城,也是一个清秀佳人,心里十分欢喜。何况又是魏国公的嫡女,地位尊贵,只要人家女方家能看上他外甥,有徐达做岳父,姐姐家就等着飞黄腾达吧。
众人胡乱聊了几句,下人通报方公子到了,于是侍女带着秀宁和增寿去花园玩了。妙贞是皇子妃不方便见外男,领着妙芸在屏风后坐下。
不大一会儿,下人领着方公子进来了。方公子身材高大,长得也算是俊朗,双目炯炯有神。只是气度上不及梅殷那般出众。
妙贞这两个月第二次躲屏风后帮妹妹们选夫婿,不禁感慨这方公子单看也是很出众,可与梅驸马一比就稍微逊色一些。
好在谢氏和妙芸都没见过梅驸马,看眼前的少年郎面如晶玉、气宇轩昂,印象也挺好。
方公子进来便给耿夫人行礼:外甥拜见姨母,给您请安了。”
耿氏说让人扶起他,然后对他说:“这位是睿儿表弟的姑姑,那位是魏国公夫人。”
方公子一听,连忙向她们毕恭毕敬地行礼:“晚辈见过西平侯夫人,见过魏国公夫人。”
谢氏和沐夫人轮流问了方公子家里的情况,看他态度真诚,好的不自傲,不好的也不粉饰,谈吐不俗、进退有礼,谢氏心里越发满意。妙贞和妙芸对视了一眼,也都比较满意。
屏风外,谢氏将情况了解清楚后,笑着对方公子说:“方贤侄,我儿允恭在大本堂跟着宋濂师傅读书。你有空了欢迎你来我家与他以文会友,相互切磋。再过几个月就要乡试了,以方公子之才,定能中举。”
那方公子一听,脸上浮现出羞愧之色,轻声道:“多些夫人好意,世子能跟着宋师傅读书必定是才高八斗。家栋惭愧,五岁进学堂到今天也只在十二岁那年中了秀才,三年前的乡试就名落孙山。明年的乡试,高手如云,若是不中,又让各位长辈失望了。”
谢氏听到这里,连忙安慰:“我娘家有个族弟,三十了也没考中任何功名。我听我家国公爷也说过,乡试中举比中进士还难,古往今来连中三元者甚少,还年轻,贤侄切莫气馁。只要好学上进,天道酬勤总能金榜题名。”
这番话,不但方公子听了大感欣慰,连妙贞在后面听了,都觉得谢氏如今真是明事理又有见识。
“孩子,你去外厅找你姨丈和表弟吧,我跟两位夫人还有话说。”耿夫人说完就让外甥退下了。
他走后妙贞带着妙芸才从屏风后走出来。谢氏笑两个女儿,妙芸面色微红,不过能看出来是满意的。
妙贞微笑着对沐夫人说:“嫂子好眼力,这方公子的确是人品贵重、好学上进。不自卑不自夸
诚实守信。”
谢氏一听妙贞这么说,也笑着对耿夫人说
:“这方公子真是个好孩子,你姐姐姐夫真是教子有方。燕王妃都说好,我和我家国公爷也没意见。”
耿夫人满心欢喜,笑容满面地说:“夫人能看上他,真是这孩子的造化,能娶您家芸儿,着实是方家高攀了。您放心,我那姐姐若得芸儿为媳,定会当亲生女儿一般疼爱。况且方家是书香门第,清流人家,家里的女仆都没有年轻的。又不许纳妾,日子过得舒心自在,芸儿不会吃苦的。”
谢氏听了,勉强挤出一丝笑意,说:“这孩子今年才十二,就算是方家请了媒人去合庚帖,问名纳吉、下聘这些流程都弄完。我也想多留闺女在身边几年,等芸儿十五六岁再出嫁。方贤侄今年已经十六了,不知道能不能等啊?”说到这里,谢氏突然有些难过,声音也哽咽了起来。
耿夫人一听,连忙安慰:“芸儿是您和国公爷的掌上明珠,想多留两年是人之常情。我那外甥正是读书的大好时候,如何不能等,说实在的举行婚礼前能高中进士甚至金榜题名,才算不辱没了芸儿。”
妙贞和妙芸也一左一右挽住了谢氏,妙贞更是拿帕子拭去她的眼泪,轻声安慰她。
众人又在耿夫人房里闲聊一会儿,才起身告辞。侍女把秀宁和增寿带了回来,俩孩子玩的难舍难分,妙贞和耿氏看了都很欣慰。
耿氏对她大嫂说:“嫂子我与燕王妃就直接回宫了,有劳你派人给秀宁送回家。”耿夫人连忙答应。
送走她二人,谢氏又与耿氏闲聊了几句就也告辞了。耿夫人试探性地问谢氏:“夫人,我差人去喊我那外甥和家里几个孩子,出来送送您和芸儿小姐吧?”
谢氏想着两家要结亲,方公子没见过芸儿总是不放心,于是就同意了。她们离开时,在长兴侯府门房里,方公子和耿家的三位少爷两位小姐都在那里恭送。
方公子大着胆子看了看扶着谢氏的妙芸,看她眉清目秀,举止端庄,身材提拔走起路来目不斜视、步伐轻盈。与耿夫人道别时,声音清脆爽朗,笑容含蓄中带着直率,一看就是活泼好相处的性子,心中狂喜,大为满意。
回宫的马车上,妙贞亲热地拉住耿氏的手:“
好嫂子,今天一下子定下了妙芸和增寿两个人的大事。不但方公子和妙芸郎才女貌、一对璧人,我看咱们秀宁和增寿也是两小无猜、姻缘天定啊。”
耿氏不好意思地说:就是我家秀宁比增寿大两岁,有些美中不足。”
妙贞笑着说:“嫂子,大两岁好知道疼人。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女大两金钱涨。这大两岁占便宜的可是我家增寿,真是再好不过了。”
此话一出,耿氏瞬间轻松了不少,更加喜欢妙贞的聪慧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