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佳节皇后在宫中设宴款待皇亲国戚,除了几位皇子的岳家,李文忠家、沐英家,就是临安公主和驸马丞相李善长,还有刚刚与宁国公主定亲的汝南侯家都受邀。

    席间朱元璋数次看向梅殷,真是越看越满意。这孩子就是在一群皇子之间也毫不逊色,面对自己提出的各种问题,胸有成竹对答如流,颇有自己的见解。与众皇亲交谈不卑不亢有礼有节,引来徐达李善长的交口称赞。

    皇后带着众女眷在女宾席端起酒杯说:“礼部已选好了黄道吉日,明年宁国公主正式下嫁梅殷。这桩好姻缘多亏了在坐的几位夫人忙前忙后。尤其是文忠媳妇,你和你家景隆本宫给你们记首功。”

    众女眷端起酒杯:“恭喜陛下皇后,恭恭喜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害羞地低下了头,皇后娘娘则招呼众人用点心酒菜。

    耿氏与李夫人说道:“大嫂子我听我家侯爷说,你家文忠正在议亲,可定下了吗?”

    毕氏脸上划过了一丝无奈:“我家老爷说袁洪的女儿不错,他与袁大人战场上一起拼杀出来的,感情深厚知根知底。陛下和皇后娘娘也说袁洪勤勉能干,在太原指挥使任上政绩突出。就是袁洪家里也是人丁单薄,除了跟景隆议亲的大姑娘,就有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幼弟和一个牙牙学语的妹妹。”

    耿氏知道这是李夫人嫌弃女方门第低,不过既然陛下都看中袁洪,此桩婚事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于是安慰她说:“大嫂子,要我说这婚事不错。你想啊,你们曹国公府已经是大明朝最显贵的门第,国公府之间相互联姻看似门当户对实则弊端甚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整天提心吊胆。”

    看李夫人面色稍缓,耿氏继续小声说:“老嫂子这是咱俩之间的真心话,你们府里再煊赫下去更进一步那还得了?如今李家已经和我们沐家,徐家成了姻亲,倘若景隆再搭上蓝家或者冯家邓家。也就是陛下亲外甥,其他人陛下能睡着吗?”

    一句话李夫人恍然大悟的同时冷汗直流。。陛下疑心重她不是不知道,别说李文忠这个亲外甥了,亲侄子朱致文做错了事情依然没保住命。

    耿氏继续说:嫂子我不瞒你,我家安如的婚事也定下来,我们侯爷部下的独生子。那孩子父亲随侯爷出征战死沙场,留下孤儿寡母无依无靠。朝廷给了那孩子四品承恩将军的虚职,以后只能是我们沐家照料着。陛下和娘娘等安如及笄后就给赐婚。咱们如今的荣华富贵,退一步也没什么影响,进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何况如今朝局不明,宁愿低娶,也不能胡乱攀附。”

    李夫人拉住耿氏的手,说:“弟妹的肺腑之言,嫂子听进去了。你说的对,景隆就是娶个寒门之女,只要儿媳妇贤惠明理,还是荣华富贵的好日子。”

    耿氏又说:“说到底,富贵不富贵的,前途如何,原本就不在于跟谁家联姻。那就是陛下和太子殿下一句话,我家侯爷虽说死心眼,除了太子殿下其他皇子他一概不理,那也是因为陛下心中只有太子。我敢说只要景隆和沐春本本分分给太子当差,以后尽心尽力为太孙效力,咱们二府三代的荣华富贵就跑不了。”

    此话一出,李夫人看向耿氏的眼神除了感谢,更多了一丝敬佩和认同。

    只是耿氏的眼神却若有似无撇了一眼柱子后面那个宫女,她虽刻意压低声音,但她也知道耳朵灵的,自己刚才那番话,站在柱子后面也是能听见的。

    果然过了一柱香的功夫,皇后娘娘更衣回来了,对耿氏说话都透着亲切:“静娴啊,过两日晋王、燕王和吴王都要带着王妃们去中都凤阳了。这次要去个一年半载的,你在那里住过,指点下这几个孩子怎么准备行李。她们走了,你陪着我这老婆子多住几天。”

    耿氏连忙起身谢恩,看了一眼不知道什么时候刚才站在柱子后的宫女,已经悄无声息地在皇后身后服侍了。

    次日清早,妙贞与太子妃一起去给皇后请安,皇后留她俩说话。

    几人聊着聊着又说到了给二公主选驸马的趣事,马皇后对耿氏说:“静娴其实当初你找的那个姓方的后生也不错,你说是你嫂子家的侄子还是外甥来着?那孩子太子派人去调查了,也是个勤学上进的读书人,父亲在户部四品官,家风清正,邻里之间交口称赞。本宫本来就打算定下来了,后来文忠媳妇说了梅殷,太子去看了说梅殷更好,这才作罢。”

    耿氏连忙说:“娘娘,这实话实说,这梅公子人中龙凤确实是比方公子人才出众,更适合宁国公主。”

    马皇后遗憾地说:“可惜崇宁公主还太小,没到选驸马的时候。肥水不流外人田,咱们这些亲戚家有合适的女孩子,你给做个媒。”

    太子妃一听,遗憾地说:“可惜了,我那庶妹婷儿才七岁,舅舅家表妹最大的也才五岁。”

    妙贞一听,连忙问皇后:“母后,你看我家妙芸与方公子合适吗?芸儿今年虚岁也都12了,过两年也该议亲了。”

    皇后想了想说:“这方公子不是世家大族,除了门第不太般配,其他的都是无可挑剔。公主就是下嫁给平民,总有驸马都尉的荣华富贵。将芸儿嫁到四品官家里,没有国公府都荣耀,你父亲和谢氏母亲能同意吗?”

    妙贞不假思索地说:“娘娘你是见过妙芸的,心直口快、粗枝大叶,人又单纯,虽然还算聪明,但若嫁到世家大族去,日子过得没那么舒心。反而是低嫁,纵有做错的的地方,婆家总能看着魏国公府的份上,不难为她。我父亲就常跟我母亲说,芸儿活泼不要拘着,将来嫁个普通人平平淡淡过一生就很好。”

    皇后听了,十分赞同,点头说:“魏国公这何尝不是慈父之心。只是你们姐妹俩,你嫁给皇子,她嫁到小官家里,你那谢氏母亲不会跟你父亲闹吧?”

    众人都知道妙贞那谢氏母亲娘家女孩子风评都不好,皇后这么一说,都笑了。

    妙贞也不以为意,笑着说:“这倒不会,我谢氏母亲在家倒是常跟芸儿说,这幸亏是你姐姐嫁到宫里做王妃,要是你,进宫一年犯的错,陛下和皇后娘娘把你爹贬为庶民,都难解心头之恨。上次我爹逗我母亲,要把芸儿嫁给谢家表弟亲上加亲。我那母亲说,把芸儿嫁过去不是跟谢家结亲,倒是结仇。”

    妙贞说完,众人哄堂大笑,皇后笑了半天才停下说:“你那母亲也是个妙人。行了你去中都前回娘家一趟吧,跟你父母说说这桩婚事,也跟他们道个别。”

    妙贞连忙起身谢恩。太子妃笑着说:“沐嫂子今天又赚到徐家一双媒人鞋。你看允恭的媳妇你给做的媒,妙芸的婆家虽说是母后赐婚,也是嫂子的功德。以后我家常茂和婷儿的终身大事,也得麻烦您了。”

    耿氏双手一摊,俏皮地说:“那我可得把应天府好人家的门槛都踏烂,也得让娘娘和常太夫人满意。”

    “沐家嫂子,我回娘家那天,你跟我一起吧,好好把方公子的底细跟我母亲说说。我怕我说得不清楚。”妙贞诚恳地说。

    “要我说趁热打铁,左右今天宫里也没什么事,你俩现在就动身去吧,用过午饭再回来。”马皇后说完,一挥手就让她俩退下了。

    目送她俩离开,马皇后对太子妃说:“徐达、沐英、李文忠都不是结党营私、靠儿女亲事扩张势力之人。你父皇看人看事还是很准的,也难怪他信任着三人,的确是通透练达、忠心耿耿。不光以后太子要重用他们,以后雄英也要重用沐春,景隆和允恭。”

    半个时辰后,妙贞和耿氏已在禁军的护卫下坐上了马车去往魏国公府。

    “嫂子听母后说,安如的婚事定了?”

    “定了,我们侯爷的部下之子,那将军随他出征战死沙场,他把遗孤接进府里,又把安如许配给那孩子。”

    “西平侯有情有义让人钦佩。”妙贞由衷赞叹。

    沉默了一会儿,妙贞下了好大的决心才低声说道:“嫂子,我是真心敬佩西平侯和你的人品魄力,也是真心喜欢秀宁这孩子。斗胆冒昧跟您为我那幼弟增寿求娶秀宁。”

    耿氏又惊又喜:“你能看上我们秀宁,着实是我家高攀了。”

    “什么高攀不高攀的,秀宁聪明可爱,谁见了不喜欢?如果不是怕陛下猜忌,我早就让我父亲

    去请陛下做媒赐婚了。”

    “是啊,现在这情况就是我们两家有意结亲,没有揣测明白陛下和皇后的心意,也不敢贸然行事。”耿氏也担忧地说。

    “嫂子,咱们俩先说住,私下交换信物,庚贴,等有合适的机会再请陛下赐婚。我家增寿虽然不能袭爵,我父亲另有打算。毕竟他是我们徐家真正的嫡子,徐家除了国公府的公产,父亲母亲的私产大部分都会给增寿,我父亲疼爱幼弟远在允恭之上,以后秀宁的生活绝对有保障。”

    看耿氏脸上越来越舒展,妙贞低声说:“有一事我父亲只跟我说过。陛下曾说,我父亲功劳太大,又忠心耿耿,除了允恭要袭魏国公的爵位,增寿也要封侯。只是增寿的爵位陛下不能封,要留着让太子册封加恩于徐家。”

    看耿氏终于露出喜悦之色,妙贞继续小声说道:“听我父亲的意思,陛下有意让西平侯父子继续建功立业,将来划一片地方给沐家世代镇守。我父亲说陛下规划了好大一盘棋,西平侯有生之年封公不在话下,太子登基后异姓封王也不是妄想。”

    耿氏一听大喜过望,一脸不可思议看着妙贞。妙贞坚定地点点头,说:“此事嫂子自己清楚就好,万不可说与你家侯爷,他是个实心眼的人,泄露出去恐有变数。”

    耿氏不停点头让妙贞放心。于是她继续说道:“说句不好听的,沐家以后天大的富贵也是沐春一人享受,你那几个亲生孩儿要依附同父异母的大哥生存。到底不是一母同胞,况且沐春幼时又是在外祖父家长大,恐怕对冯家几位表兄的感情比沐晟还多呢。对陛下太子来说,抬举沐春就是抬举沐家,当然恩典都给他。嫂子心疼自己的孩儿就要早做打算。”

    耿氏思索良久,垂头丧气地说:“贞儿此话,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挑拨离间,你说的正是这些年我日夜发愁的。贞儿,增寿少爷与秀宁的事,我今天自己就能做主定下来。如你所言,以后我那几个孩子就算是沐春不看顾,燕王府和魏国公府也不会袖手旁观的,我信你。”

    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两个孩子的联姻,让两股本来没可能走到一起的势力,神不知鬼不觉紧紧联系在一起。

章节目录

最强皇后养成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月半妞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半妞妞并收藏最强皇后养成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