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十二年元旦,陛下下令正式修建楚王和齐王的藩王府组建班底。正式册封定远侯王弼之女为楚王妃,择日完婚。

    收到朝廷邸报,朱橚生气地对朱棣说:“四哥,我到现在也想不通。好端端的父皇去年怎么就把我的封号从吴王改成了周王,封地也从富庶的吴越之地改到了中原河南。如今我的藩王府依旧是那破破烂烂的宋宫。我听我岳父说,那藩王府离黄河不足40里,一旦决堤不堪设想。”

    朱棣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弟弟,只好劝他说:“大明初建,吴越之地天下粮仓,那里的税收一直是财政的主要来源。父皇当时把吴越之分封给你就遭到许多大臣反对。如今征战多年国库空虚,父皇自然不愿意放弃这块肥肉。”

    “我倒是不在乎这封地是否富庶,只是这吴王的封号是父皇登基前所有,父皇把这个封号给我,这份荣耀才是我所看中的。”

    朱棣看了一眼自己的傻弟弟,无可奈何地说:“老五啊,有时候哥哥真觉得你是种花养草把脑子都种坏了!如今我们这些人都已经长大成人,咱们兄弟俩两年内就都要去就藩了。”

    “就藩了咱们也还是父皇、母后的孩子啊!”朱橚不服气地说道。

    “咱们和太子最大的不同,就是咱们以后就是旁枝了。树大分枝,咱们就是分出去的旁枝你明白吗?从宗族礼法上说,咱们就是小宗,只有大哥那一脉才是大宗。如今太子监国,你顶着父皇登基前的封号,是准备让太子殿下继位后收拾你吗?”

    朱橚一脸惆怅:“可咱们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啊。父皇常说我是母后幼子,让我做个富贵王爷就好。如今把我封到中原,难不成也要跟几位兄长一样,还要戍边?”

    “我们小时候,父皇偏爱你,自然把最好的都给你,如今父皇最宠爱的是他的几个孙子,雄英、允炆,哪个不是父皇的命根子?要我看啊,这吴王的封号不是允炆的就是允熥的,你就不要心生怨怼,以免祸从口出,给自己带来麻烦。”

    周王看四哥说的真诚,感激地点点头,说:“自从二哥三哥就藩以后,就咱哥俩在这里了。虽说过几个月老六老七夜晚来中都和咱们一起。但他们和咱们毕竟不是一母同袍我跟他们可亲近不起来。要不是四哥你照看着我,父皇不知道申饬我多少次了。”

    朱棣看着朱橚一脸疼爱:“知道咱们一母同胞,就不要说这样的话。你也知道我素来与二哥三哥不睦,咱们兄弟五人里也就与你手足情深。你放心,以后不论何时何地,兄长必定护你周全。”

    朱橚听四哥这么说,也很感动。

    “以后我就追随四哥,但凡四哥有任何驱使,橚莫敢不从。”

    自这次诚心交谈后,朱橚越发从心底敬重爱戴朱棣,两家也愈发亲厚。

    正月里岳瑶生下周王长子朱有炖,不久后内务府便册封他为周王世子。

    妙贞也很快被诊断出有了身孕,这次怀象极好,她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人也愈发丰腴妩媚,姨母私下里与妙贞打趣:“贞儿这次孕中,皮肤细腻,愈发美丽娇俏,依我看必是一位小郡主呢。”

    朱棣听妙贞这么说,十分高兴:“本王与你已经有了世子,如今再添一位女儿,岂不是儿女双全。本王的女儿,一定会像你一样聪慧美丽,孝顺体贴。”

    自岳瑶生下世子后,周王后院里姬妾接二连三有喜,岳瑶不以为意。反而以此为由,又给周王纳了两个小妾。

    妯娌俩在一起闲聊,妙贞不解地问:“周王的姬妾恐怕是诸皇子里最多的了,如今秦王还没有子嗣,晋王也只有一子,绮玉也才怀了头胎。我们府里,也只有世子和我腹中这个孩儿。你家不出一年就会再添三个孩子,人丁够兴旺了。你何苦左一个右一个给他纳妾来分宠呢?”

    岳瑶看着摇篮里熟睡的有炖,淡淡一笑:“咱们嫁的是皇子,还能指望着他一生一世一双人不成?”

    顿了一下她又说:“我与他大婚前,他就已经有两个通房了。那时候府里就我们三人,我们王爷是个多情的,哪个他都爱。他对我好是真的,对那两位也是爱护有加也是不假。我看着心里那个气啊,又不好发作,也无法与旁人说。后来那位不安分的费尽心机抢在我之前有孕,被母后惩治,剩下的这个通房王爷愈发爱惜。我索性多给他纳几个姬妾,人一多他也顾不上特别心疼哪个了,我俩总归是青梅竹马结发夫妻的情谊,她对我始终是不变的。”

    看妙贞似乎有些明白了,岳瑶笑得更加随意:“这一屋子莺莺燕燕都是我给他打理着,我也落个贤惠的名儿。说到底不过每年多花点银子养几个闲人。生下的这些孩子,总是领着俸禄走公家的账,花不了我们府里多少钱。”

    回到自己院里,妙贞与姨母聊起岳瑶的做法,姨母笑着说:“这世上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各不相同。有像常太夫人那样,拈酸吃醋抵死不给丈夫纳妾的。也有你母亲那样,自己身子骨弱,就一早给丈夫纳妾传宗接代的。像周王妃这样想得开的倒是不多。你也不必学她,咱们王爷对你是实心实意的,你给他多纳姬妾反而生分。”

    说完看四下无人,她又悄声说:“自打你怀上这胎,王爷宿在书房的时候,顺子虽然会劝着让采薇去伺候,说个四五次也只让来一次。半个时辰不到就让她出来了,从不肯与她相拥而眠到天亮。”

    看妙贞不以为意的样子,她大着胆子继续说:“旁人说的我不信,有两次我亲自去外面守着,王爷从头到尾也没跟她说上几句话,温柔体贴更是没有。哪有跟你那般小心体贴,情意绵绵,说不完的悄悄话。有这样的夫婿,这是您的福气,切不可学那周王妃,无端给夫婿往旁人那里推。”

    妙贞点点头,成婚这几年,她与燕王比翼双飞、情投意合,燕王的用情专一在皇子中有多难能可贵,她自然清楚的。

    如今朝堂上不稳,她隐隐约约觉得会有大事发生,父亲想必也是觉察到了才避开风头,在外征战。

    太子妃薨后,太子迟迟没有续弦的打算,看这形式十有八九是要扶正吕昭月的。倘若她母仪天下,妙贞知道自己和燕王的处境就艰难了。

    不管怎么样,如今之计还是要取得太子殿下的信任,吕昭月那边也要找一个人去缓和一下关系,以免自己和她的矛盾让她给太子吹枕头风波及到燕王。

    瓜熟蒂落,七月妙贞顺利生下长女,燕王抱着孩子爱不释手。

    皇后也派身边的大宫女腊梅带着补品和赏赐的礼物去探望。腊梅抱着小郡主笑着对妙贞说:“王妃娘娘,奴婢瞧着这小郡主虽然眉眼之间与燕王殿下如出一辙,可这脸型这嘴巴和鼻子和宁国公主幼时一模一样。”

    妙贞的姨母,一边让奶娘接过孩子,一边为腊梅奉上香茗:“都说侄女像家姑,小郡主能像宁国公主也是有福气的。承您的吉言,我们小郡主能像宁国公主一样,才貌双全孝顺父母就别无所求了。”

    妙贞躺在床上,拉着腊梅的手说:“腊梅姐姐,回宫后托您给父皇、母后报喜,母女均安。下次奉诏回宫,一定带着两个孩子一起去请安。以前在坤宁宫的时候,就属姐姐最疼我了,如今又是姐姐长途奔波来看我,这份情谊,贞儿永远记着。”

    “燕王妃哪里的话,您能记得昔日的情谊,就是奴婢的福分呢!”

    “腊梅姐姐与奴婢是同乡也是咱们凤阳人。如今虽说是奉了皇后娘娘的旨意来探望我家王妃,何不趁机回乡看看亲人,也省得牵肠挂肚的。回去看看了可心事,也能更好侍奉皇后娘娘,公私兼顾何乐而不为?”秋叶趁机进言。

    “这如何使得,奴婢可不敢叨扰。如今王妃还在月子里,王爷公务繁忙,腊梅怎好让你们费神。”

    “不妨事,最近王爷也很清闲,每天抱着女儿不撒手呢!秋叶这是自己想回乡探亲,假公济私让腊梅姐姐替她出面呢。”妙贞俏皮地说。

    “那既然如此,我就恭敬不如从命,有劳秋叶妹妹陪着回乡看看。”腊梅半推半就地同意了。

    妙贞忙唤来顺子,安排了一队护卫,护送着腊梅和秋叶回家探亲。

    天都黑了,秋叶才赶在宫门落锁之前回来。

    “给娘娘回话,今儿陪着腊梅姐姐回乡。按您的吩咐,凡是她的亲眷每人都给了赏赐,给足了腊梅姐姐面子。”

    妙贞点点头:“是了,她在母后身边多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父皇母后又御下极严,从不许身边的人结交外人。不知她的家人可得到妥善安排了吗?”

    “腊梅姐姐只是每年给家里捎些银子,日子还得去。家里老娘早就不在了,就一个老爹,身子还算硬朗。一个姐姐守寡也回娘家了,一个哥哥,有两个侄子,一个妹妹也嫁到同村了。娘娘您给得赏赐多,腊梅姐姐感动的直流泪呢。”

    “那她走之前可有拜托你什么事吗?”妙贞又问。

    秋叶机灵的很,当然明白妙贞的意思。

    她连忙回话:“我送腊梅姐姐走的时候跟她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再多的赏赐都有花完的一天,还是要给哥哥、侄子和妹夫找个正当营生,仔细经营,过个十来年后辈人说不定能入朝为官。我就是求了王妃,我哥哥如今跟着魏国公在外征战,前些日子国公爷刚给我哥哥报了军功,如今也是六品武官呢。”

    “那她怎么说,可有让你帮忙?”

    “娘娘,那是自然,腊梅姐姐一听,一脸羡慕。我说刚好王爷要选一批人去前线,多少认两个字,就能留魏国公身边,管个钱粮文书啥的。让你家哥哥、妹夫都去,也不用厮杀卖命,等打了胜仗,往立功名单上一加。那是油水也多,有名有利还没危险。这种好事也只有咱们这些在王妃面前得脸的才轮的上。外面的人,花钱也找不来这么好的差事。也就是燕王妃重感情,也就是魏国公疼女儿才有这么好的事儿轮上咱们。要说立功,肯定是跟着常胜将军才有机会立功啊,满朝文武,肯定是跟着魏国公立功机会最多啊!”

    妙贞笑着说:“秋叶真是一张好嘴,怪不得皇后娘娘忍痛割爱把你送到我身边。要不然就身边这几个蠢笨的,我是什么也办不成。”

    受到主人夸赞,秋叶也很开心,笑着跟妙贞邀功:“临走前,腊梅姐姐让我跟您求个恩典,把她哥哥和妹夫还有她寡姐带的那个大外甥都安排个差事,我满口答应了。腊梅姐姐千恩万谢地回京城了。这份恩情,您放心,她肯定记着。腊梅姐姐也是重情重义之人。娘娘考虑的如此周到,要是我全家都得给娘娘您立个长生牌,早晚叩拜才行。”

    能让皇后娘娘身边的心腹欠她一份人情,妙贞心情愉悦了不少。现在就剩下太子侧妃那里,不知道是否能让吕昭月放下芥蒂。

    他叫来顺子,小声耳语了两句,顺子连忙点头。

    过了十余日,小郡主满月前两天,皇后娘娘特地给小郡主赐名朱玉英,可见宝贝的很。就连宁国公主听说自己的小侄女与自己有八分相似,也高兴地让人送来许多贺礼。

    新婚不久的允恭夫人,李玉洁陪着谢氏来凤阳行宫看望。

    “弟弟和你大喜的日子,我和燕王无旨意不得入京,也没能亲自去喝喜酒,你莫怪才是。”妙贞略带歉意地说道。

    “王妃娘娘和燕王殿下送来这么多贺礼,件件都是宝贝,连我大伯母和西平侯夫人都说您这个大姑姐太疼爱我了。让我过门后好好孝敬两位母亲。如今别院的母亲生下小妹妹后身子有些虚弱,妹妹也只有半岁母亲实在放心不下,这才没有来。”

    “是啊,贞儿,你母亲在家里没有一天不惦记你。平时在家不是给世子做衣服就是给小郡主做衣服,那手工哎呀谁见了不说好。这次我们来都给带来了,虽比不上宫里的,总是咱们娘家的心意。”谢氏也连忙上来凑趣。

    “两位母亲对我的疼爱真是无微不至,我在凤阳也没有一日不想念家里人的。母亲好不容易来一次凤阳,我让我姨母带您四处转转。行宫的御花园是周王殿下亲自修建的,比应天宫里的漂亮许多,也大的多。母亲您素来喜欢花卉,有喜欢的我去跟周王妃要去。让允恭媳妇在这儿陪我说说话。”

    众人下去后,妙贞只留下翡翠在门口守着。

    “姐姐您可是有什么要吩咐我的?”玉洁看这架势哪儿有不明白的。

    “你是个聪明孩子,姐姐也不瞒你。允恭是世子,将来咱们府里都要交给你们俩去打理。父亲如今在外征战,你嫁过来也有些日子了,也能看出来,两位母亲都不是八面玲珑能干的。”

    玉洁听了这话,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说是也不对,说不是也不对,连忙说:“两位母亲都是纯朴善良的人,待我极好,是我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妙贞点点头,欣慰地说:“当初我能替父母做主,相中你做做弟妇,就是看你小小年纪见识不凡,能担这国公府宗妇的大任。有些话,我不瞒你,咱们姐妹俩今天就说说交心话。”

    李玉洁一听,连忙直了直腰,认真听着。

    “父亲创业不易,你和允恭守成更难。过个一年半载,我们就要去藩地,有些局势你一定要看明白。太子是储君,地位坚不可摧,即便我和允恭是亲姐弟,作为臣子,他明里暗里都不能与藩王有过多联系。让允恭无论如何,时时处处都要为太子着想,即便有些事对燕王不利也要现在太子那边。”

    李玉洁连忙点头:“是的,我伯父也常说,太子殿下比任何朝代的任何储君都受宠,不要痴心妄想傍别的王爷。”

    妙贞脸色一转,盯着玉洁又说:“可这世事无常,咱们也要做其他的准备。你和允恭就跟着太子,即便将来有个什么变数,咱们左右两边都有人,一明一暗,多一条腿走路,至少能保三辈子的富贵。”

    李玉洁脸色一变,妙贞的弦外之音,她马上就听懂了。这事牵扯极大,她毕竟年轻,半天一言不发。”

    “原本这一朝天子一朝臣,若太子殿下登基,咱们府里不一定有今日的风光。允恭自幼在太子身边,本就是近臣。不过天子宠信谁,本就是看谁更忠心,这揣测上意,恐怕你们都要多琢磨。你作为旁枝能让你伯母对你视如己出,我就知你聪慧。允恭庶长子一路走到现在也是各方面都要兼顾,这一点你们夫妻二人都不容易。”说到这里,妙贞眼中尽是赞赏之色。

    “说到揣测上意、投其所好,我这里就提点允恭一条。陛下前两年让宗人府拟出了各家子孙后代的起名顺序和规则。太子这一脉都是允自辈,虽说太孙殿下叫雄英并不犯忌。不过我学过些相面,他恐怕与大位无缘。何况太孙在皇后娘娘身边长大,在东宫不如允炆受宠。”

    “是的,姐姐,恐怕还是要让官人改名避讳,以示谦卑和对太子所出的诸位郡王的敬重。”玉洁说道。

    “你这孩子一点就透,真是招人喜欢。还有就是你闲了,多去东宫走动,巴结讨好一下那位侧妃。她是个有手段的,我看十有八九太子不会另立太子妃,而是会扶正侧妃。你趁着巴结她的还不多,早些下手,在她身边站稳脚跟。吕侧妃心眼小,内心又肤浅自卑,你一定要放下世家小姐的架子,私下里说些你寄人篱下的难处,让她把你当做自己人,切莫小瞧她对太子殿下吹的枕头风。如果有机会也替我美言两句,我之前得罪过她。”

    “这是自然,姐姐你放心,我会仔细琢磨怎么和她相处,必定投其所好,取得她的信任,助官人一臂之力。姐姐的提点玉洁铭记在心。”玉洁坚定地说。

    “好,对于你们俩,我是放心的。我和允恭是这个家里的长女长子,身上的担子本就比其他人重。以后不管咱们哪边得势,都能撑起门楣领着一家子往高处走。”

    妙贞说到这里这里也是一脸坚定。

    玉洁听到这里,思索一小会儿,才鼓起勇气问道:“姐姐,咱们虽是一家人,可有些话,我还是想要个保证。倘若太子殿下登基,官人能位极人臣,您放心燕王和外甥们有任何差遣,我们夫妇没二话。倘若有个万一,我们烧错了灶,傍错了人,姐姐能保我们一家平安吗?”

    “那是自然,真有那一天,我敢立誓,魏国公的爵位世世代代都在你们这一脉。”妙贞斩钉截铁地说。

    玉洁一庭,亲热地拉着妙贞的手:“那就依姐姐之言,以后就往这个方向走,姐弟同心,其利断金。我们分头行事,不管鹿死谁手,咱们魏国公府都能屹立不倒。”

    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未来的路,不管风云如何变换,多备一条路,未来不管风云如何变换,总能殊途同归。

章节目录

最强皇后养成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九破只为原作者月半妞妞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月半妞妞并收藏最强皇后养成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