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夜何长,缁黑如墨。
殿内烛影摇红,一晃一晃地微闪,直到一个烛花啪的一声爆了。
风谨言执笔不动,抬头去看下面那人,他端坐无语了几个时辰,从紫云阁到现在,她乘车、走路,他都跟在后面,直跟回了武英殿。
别人怕都以为这是她默许的,整个北夷最大的传闻不是旁人的,就是她风谨言的。
他们都说,柳潮安是宠臣,一个宠字,给他定了性,也是给她,就差在她额头上写下色令智昏四个大字。
可她倒想问问是谁宠他?他们看见了?又说他是入幕之宾,可她怎么不知道这入幕二字从何说起?
夜里赖在武英殿不走,他这是怕口舌不够多,生要把这裙下之臣的污名做实。
他不说,她便也不问。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话她从来就不怕,名声于她,微不足道,甚至不及一石粮草,一匹战马来的实惠。
黑夜愈浓,不知到了几更,从做了皇帝,风谨言就没睡过几个安稳觉。
视线重回纸上,却忽听久坐下面的那人道,“依臣看,这次的事情他们即便咽下这口气也是被迫的,陛下不动手,他们早晚也会动手,与其被别人逼上绝路,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
她撂下笔,听他又说,“二位节度使军力悬殊过大,陛下可斟酌,再与杜海华五万兵马,自此南北差距缩小。”
“杜海华?”风谨言倒没想到他居然记得此人,杜海华一贯低调,资历于军中亦尚浅,虽是赫北节度使,但势力与王云生相差甚远。
柳潮安点头,缓缓道来,“杜海华虽无战功彪炳,可他是先帝禁军统领出身,忠心可鉴,此其一。他不与各方抗衡,但也不与各方交好,独善其身,乃陛下可笼络之人,他念及先帝当年恩情,必为陛下所用。陛下再与以兵马重权,他必感恩戴德,誓忠于陛下。”
不知为何,风谨言总觉得他慷慨陈词之时似蓄积了无限力量,音量并不高,却如奔流不息的江河,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不由得看愣了神。
恍惚间竟只看得见他唇动,声音却飘的越来越远,等回过神来听见他正说,“一地军政法也当划分开来,不兼一人身上,成三权分置,自此三方各有牵制,各为辅助,也互为监督,如此一来,他们彼此制衡,对朝廷而言则是大大的好事。”
风谨言尴尬咳了一下,低头沉吟不语,因未听清他所说,有些不好意思,只得假装提笔,改问他前面的事儿,“五万兵马又从何而来?”
柳潮安疑惑看她一眼,转而目光锁定她手中的笔,“定远侯。”
风谨言的笔尖一晃,触及纸面,听见他所说不由得又是一颤,接着听他补充说,“却不止五万,定远侯,镇国公,各裁撤十万兵马,王云生五万兵马。”
风谨言手下一滞,他所说的人,她亦有所更变,只是,只是没他这么狠。
这哪是裁撤更换,这是要天翻地覆,他不怕这些人哗变吗?
想问的还不及问,又或许是不知该从何说起,便听他接着说道,“冰图所来的军队及亲眷多安置于西地、东问等地,那些人骄悍难驯,但凡北境有骚扰之举,他们便蠢蠢欲动,倘有一天同冰图那边的人内外勾结,恐留大患。此次便毋命他们归北,陛下与他们丰厚犒赏,命他们留在经南附近几郡。陛下只将原先北夷的兵士分与杜海华,便可。”
他说的都是以后所图,可风谨言却想的是这些人如何肯放军权。
柳潮安见她不声不响,起身缓步上前,“陛下?”
风谨言这才回神问他,“定远侯与镇国公的二十万人马,又做何用?”
柳潮安索性也另拿了纸笔,稳稳写下几个字,风谨言凑过去看,只见东平郡三个字写的漂亮。
她抬头看他,他也恰好侧头望过来,“陛下亲军人数也当增加,再就是当日说,东平郡不可不驻扎军队。”
风谨言点点头,他记得她当日所说,接着又见他匆匆写下一个人名,她微微一愣,这倒是没想到,却听他说道,“镇国公兵马与他。”
风谨言这次不解,看看熟悉的四字,问道,“都是贺兰家,父子又有何区别?”
贺兰彦之四字被他写得龙飞凤舞,他却像写的并不满意,描了一遍,再一遍,然后摇摇头才道,“不一样。”
他默默不言,只抬眸看风谨言,眼中深意似海之深邃,可莫名她却似乎懂得。
原来他也察觉得到贺兰彦之待她不同,她是早就明白的,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他又怎么知道的?
“父兵子袭,看似变更不大,但对以后却大有用处,再则,贺兰家族内部交替,也免得贺兰家生变,动了定远侯,便不好同时动这边,总要有个退身之路,慢慢谋略,步步为营。”
他不过是利用端己对她的感情,她这些年又何尝不是,她无可依傍,能利用的不过是她自己。
可见,她与他一样,若论不择手段,她同柳潮安倒是同道中人。
柳潮安也不藏私,继续侃侃而谈,一条一条说的清楚明白。他说一则,她便看看手中纸卷,一句又一句,一行又一行,条条都和她想的无二异。
风谨言不知为什么突然有一点想哭,他就像她的影子,她想的,他都知道,她要的,他也不吝惜帮她助她。
小时候,有人说她是冰锥子,又冷又尖锐,可那是她愿意的吗?不武装自己,怎么壮胆子,那些人为的冷硬便一点一点长进她的躯体里,生了根。
她极力隐藏着声音里的脆弱,避开正经事,微微哽咽说:“你大半夜赖在朕这,就为了说这些?”
她说完赖字,就后悔了,她这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他那样的品貌学问,担这个名声有些冤枉。
他倒没留意那字眼,简单答道,“不全是。”
恰这时门外轻轻扣了两声,秋蝉吓得一个激灵,却听风谨言说,“张信回来了。”声儿轻颤,既怕又莫名带着一丝期盼。
张信夹带着一身凉气进殿,风谨言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却见他先对她一拜,又淡淡扫过站在不远处的人。
风谨言本想说你但说无妨,却不知为何闪过一个念头,防人之心不可无。
张信附在她耳边,听完他说,风谨言神色平静,命张信秋蝉他们都退下,才对着柳潮安道,“柳大人,怕是高估了他们。”
她知道,他怕什么。
柳潮安点头,只说一个“是”字,不再多言,不仅高估了他们,还低估了她。
她的手段和城府早就不亚于任何人,他今日怕是多此一举了。
风谨言突然发现对面的男人神色逐渐清朗,眼睛眯起追问道,“你没醉?”
他若是没醉,又何苦在她眼前做样子,她不是昏君,却也不是什么圣人。
“呵!”不知他笑什么,笑她虚伪,还是笑他自己傻,就听他意兴阑珊地回,“这不是一直醒酒呢!”
他是怕那些人突然在今天夜里起兵造反,钱财事小,但钱财是一个信号,预示风谨言要动手了,是委曲求全还是奋起一击,一念之间天差地别。
他们认了这个哑巴亏,不过是因为他们赌她不敢再得寸而进尺,可惜,他们不懂她。
一直担心她害怕,可如今看来,是他多虑了。
星空已黯,地平线上升起隐约的一抹鱼肚白,他远望天边一线,悠悠然道,“他们今日不动,不是不敢,而是一盘散沙,各怀鬼胎也各有所求。”
风谨言鬼使神差一般,顺着话头问,“那柳大人求什么?”
柳潮安人立在那,一半脸在明,一半却在暗 ,他不语只侧头看她,就像她问了这世上最无意义的问题。
她却不依不饶问,“柳大人真的无所求?”
她早习惯了利益的交换,一个人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欲无求,她不信。
这个人为她太过尽力,人总有所图,让人看得明白,才给得起,可他究竟想要什么?又究竟所图什么?
柳潮安原本挺直的腰背,瞬时一僵,连带俊逸的面容都变得疲惫不堪,嘴里吐出三个字,“中书省。”
说完,居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如果她一定要有一个理由,他便成全她。
或许她不会相信任何一个人,除了她自己。
风谨言眼中的光渐渐暗了,是她想多了,总不知他所图什么,今天终于知道了。
进中书,位列三省,他刚刚教她慢慢谋略,步步为营,他也确实身体力行,做的很好。大约从第一次进谏开始,他就已经筹谋已久。
她居然自虐般有一些心安,太过幸福美好的东西都是无着的,他从来都让她摸不着底,而今,知道他想要的东西,反而有一种一块石头落地的踏实。
“你要的,朕一定给你。”她凛凛言道,态度冷淡,是啊,这个世上她能信谁?
唯有自己,才不会被辜负,才不会遭被叛。
柳潮安是喜怒不形于色惯了的,这一次不知为何突然愤懑于胸,盛怒之下,几乎要脱口而出只怕陛下给不起,话到嘴边又留了余地,阖目深呼一口气,特意调整了语速改说,“只怕陛下有一天反悔。”
风谨言冷静发声,话简单明了,多一字都是多余,“不悔。”
柳潮安深深一揖,言道,“臣酒也醒了,告退。”
柳潮安想,是啊,该醒醒了。
“你……”不等她话说完,那人就疾步走出殿了,他居然不怕她。
风谨言紧几步追着,看他大步流星走出殿外,望之良久,直到他袍角转过廊身,一瞬不见。
她这才发现,他说醒酒,她居然连一盏茶都不曾给他。
殿内烛影摇红,一晃一晃地微闪,直到一个烛花啪的一声爆了。
风谨言执笔不动,抬头去看下面那人,他端坐无语了几个时辰,从紫云阁到现在,她乘车、走路,他都跟在后面,直跟回了武英殿。
别人怕都以为这是她默许的,整个北夷最大的传闻不是旁人的,就是她风谨言的。
他们都说,柳潮安是宠臣,一个宠字,给他定了性,也是给她,就差在她额头上写下色令智昏四个大字。
可她倒想问问是谁宠他?他们看见了?又说他是入幕之宾,可她怎么不知道这入幕二字从何说起?
夜里赖在武英殿不走,他这是怕口舌不够多,生要把这裙下之臣的污名做实。
他不说,她便也不问。
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话她从来就不怕,名声于她,微不足道,甚至不及一石粮草,一匹战马来的实惠。
黑夜愈浓,不知到了几更,从做了皇帝,风谨言就没睡过几个安稳觉。
视线重回纸上,却忽听久坐下面的那人道,“依臣看,这次的事情他们即便咽下这口气也是被迫的,陛下不动手,他们早晚也会动手,与其被别人逼上绝路,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
她撂下笔,听他又说,“二位节度使军力悬殊过大,陛下可斟酌,再与杜海华五万兵马,自此南北差距缩小。”
“杜海华?”风谨言倒没想到他居然记得此人,杜海华一贯低调,资历于军中亦尚浅,虽是赫北节度使,但势力与王云生相差甚远。
柳潮安点头,缓缓道来,“杜海华虽无战功彪炳,可他是先帝禁军统领出身,忠心可鉴,此其一。他不与各方抗衡,但也不与各方交好,独善其身,乃陛下可笼络之人,他念及先帝当年恩情,必为陛下所用。陛下再与以兵马重权,他必感恩戴德,誓忠于陛下。”
不知为何,风谨言总觉得他慷慨陈词之时似蓄积了无限力量,音量并不高,却如奔流不息的江河,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吸引着人,不由得看愣了神。
恍惚间竟只看得见他唇动,声音却飘的越来越远,等回过神来听见他正说,“一地军政法也当划分开来,不兼一人身上,成三权分置,自此三方各有牵制,各为辅助,也互为监督,如此一来,他们彼此制衡,对朝廷而言则是大大的好事。”
风谨言尴尬咳了一下,低头沉吟不语,因未听清他所说,有些不好意思,只得假装提笔,改问他前面的事儿,“五万兵马又从何而来?”
柳潮安疑惑看她一眼,转而目光锁定她手中的笔,“定远侯。”
风谨言的笔尖一晃,触及纸面,听见他所说不由得又是一颤,接着听他补充说,“却不止五万,定远侯,镇国公,各裁撤十万兵马,王云生五万兵马。”
风谨言手下一滞,他所说的人,她亦有所更变,只是,只是没他这么狠。
这哪是裁撤更换,这是要天翻地覆,他不怕这些人哗变吗?
想问的还不及问,又或许是不知该从何说起,便听他接着说道,“冰图所来的军队及亲眷多安置于西地、东问等地,那些人骄悍难驯,但凡北境有骚扰之举,他们便蠢蠢欲动,倘有一天同冰图那边的人内外勾结,恐留大患。此次便毋命他们归北,陛下与他们丰厚犒赏,命他们留在经南附近几郡。陛下只将原先北夷的兵士分与杜海华,便可。”
他说的都是以后所图,可风谨言却想的是这些人如何肯放军权。
柳潮安见她不声不响,起身缓步上前,“陛下?”
风谨言这才回神问他,“定远侯与镇国公的二十万人马,又做何用?”
柳潮安索性也另拿了纸笔,稳稳写下几个字,风谨言凑过去看,只见东平郡三个字写的漂亮。
她抬头看他,他也恰好侧头望过来,“陛下亲军人数也当增加,再就是当日说,东平郡不可不驻扎军队。”
风谨言点点头,他记得她当日所说,接着又见他匆匆写下一个人名,她微微一愣,这倒是没想到,却听他说道,“镇国公兵马与他。”
风谨言这次不解,看看熟悉的四字,问道,“都是贺兰家,父子又有何区别?”
贺兰彦之四字被他写得龙飞凤舞,他却像写的并不满意,描了一遍,再一遍,然后摇摇头才道,“不一样。”
他默默不言,只抬眸看风谨言,眼中深意似海之深邃,可莫名她却似乎懂得。
原来他也察觉得到贺兰彦之待她不同,她是早就明白的,只不过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而他又怎么知道的?
“父兵子袭,看似变更不大,但对以后却大有用处,再则,贺兰家族内部交替,也免得贺兰家生变,动了定远侯,便不好同时动这边,总要有个退身之路,慢慢谋略,步步为营。”
他不过是利用端己对她的感情,她这些年又何尝不是,她无可依傍,能利用的不过是她自己。
可见,她与他一样,若论不择手段,她同柳潮安倒是同道中人。
柳潮安也不藏私,继续侃侃而谈,一条一条说的清楚明白。他说一则,她便看看手中纸卷,一句又一句,一行又一行,条条都和她想的无二异。
风谨言不知为什么突然有一点想哭,他就像她的影子,她想的,他都知道,她要的,他也不吝惜帮她助她。
小时候,有人说她是冰锥子,又冷又尖锐,可那是她愿意的吗?不武装自己,怎么壮胆子,那些人为的冷硬便一点一点长进她的躯体里,生了根。
她极力隐藏着声音里的脆弱,避开正经事,微微哽咽说:“你大半夜赖在朕这,就为了说这些?”
她说完赖字,就后悔了,她这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他那样的品貌学问,担这个名声有些冤枉。
他倒没留意那字眼,简单答道,“不全是。”
恰这时门外轻轻扣了两声,秋蝉吓得一个激灵,却听风谨言说,“张信回来了。”声儿轻颤,既怕又莫名带着一丝期盼。
张信夹带着一身凉气进殿,风谨言忍不住打了个寒战,却见他先对她一拜,又淡淡扫过站在不远处的人。
风谨言本想说你但说无妨,却不知为何闪过一个念头,防人之心不可无。
张信附在她耳边,听完他说,风谨言神色平静,命张信秋蝉他们都退下,才对着柳潮安道,“柳大人,怕是高估了他们。”
她知道,他怕什么。
柳潮安点头,只说一个“是”字,不再多言,不仅高估了他们,还低估了她。
她的手段和城府早就不亚于任何人,他今日怕是多此一举了。
风谨言突然发现对面的男人神色逐渐清朗,眼睛眯起追问道,“你没醉?”
他若是没醉,又何苦在她眼前做样子,她不是昏君,却也不是什么圣人。
“呵!”不知他笑什么,笑她虚伪,还是笑他自己傻,就听他意兴阑珊地回,“这不是一直醒酒呢!”
他是怕那些人突然在今天夜里起兵造反,钱财事小,但钱财是一个信号,预示风谨言要动手了,是委曲求全还是奋起一击,一念之间天差地别。
他们认了这个哑巴亏,不过是因为他们赌她不敢再得寸而进尺,可惜,他们不懂她。
一直担心她害怕,可如今看来,是他多虑了。
星空已黯,地平线上升起隐约的一抹鱼肚白,他远望天边一线,悠悠然道,“他们今日不动,不是不敢,而是一盘散沙,各怀鬼胎也各有所求。”
风谨言鬼使神差一般,顺着话头问,“那柳大人求什么?”
柳潮安人立在那,一半脸在明,一半却在暗 ,他不语只侧头看她,就像她问了这世上最无意义的问题。
她却不依不饶问,“柳大人真的无所求?”
她早习惯了利益的交换,一个人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欲无求,她不信。
这个人为她太过尽力,人总有所图,让人看得明白,才给得起,可他究竟想要什么?又究竟所图什么?
柳潮安原本挺直的腰背,瞬时一僵,连带俊逸的面容都变得疲惫不堪,嘴里吐出三个字,“中书省。”
说完,居然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如果她一定要有一个理由,他便成全她。
或许她不会相信任何一个人,除了她自己。
风谨言眼中的光渐渐暗了,是她想多了,总不知他所图什么,今天终于知道了。
进中书,位列三省,他刚刚教她慢慢谋略,步步为营,他也确实身体力行,做的很好。大约从第一次进谏开始,他就已经筹谋已久。
她居然自虐般有一些心安,太过幸福美好的东西都是无着的,他从来都让她摸不着底,而今,知道他想要的东西,反而有一种一块石头落地的踏实。
“你要的,朕一定给你。”她凛凛言道,态度冷淡,是啊,这个世上她能信谁?
唯有自己,才不会被辜负,才不会遭被叛。
柳潮安是喜怒不形于色惯了的,这一次不知为何突然愤懑于胸,盛怒之下,几乎要脱口而出只怕陛下给不起,话到嘴边又留了余地,阖目深呼一口气,特意调整了语速改说,“只怕陛下有一天反悔。”
风谨言冷静发声,话简单明了,多一字都是多余,“不悔。”
柳潮安深深一揖,言道,“臣酒也醒了,告退。”
柳潮安想,是啊,该醒醒了。
“你……”不等她话说完,那人就疾步走出殿了,他居然不怕她。
风谨言紧几步追着,看他大步流星走出殿外,望之良久,直到他袍角转过廊身,一瞬不见。
她这才发现,他说醒酒,她居然连一盏茶都不曾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