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箬有钱,每月的零花钱比文笠要多。不过,她不喜欢城市的出租车和网约车,出行基本靠地铁和公交。去外环的烧烤广场有直达的公交车。公交车站距文箬家,地图显示大约七百米的步行距离,途中需要斜穿小公园。
进公园前,文箬路过甜品店,想要买一盒芋头雪花冰。初伏来临前的夏天,尚未出梅,虽然没有燥热的大太阳,不过她背着吉他,提着琴,走了几步路挡不住汗珠从额头向外冒。
今天她运气好,碰上甜品店店庆,所有的冰沙买一送一。她笑着从美女老板手里接过打包的冰沙袋子,打算一会儿在公交车上心无杂念地享用。
可惜,负重太多了。吉他重,外带的袋子里有两个冰袋自然也沉,她手中的小提琴盒感觉比平时重了五公斤。文箬能感觉到额头的汗珠有汇聚起来的力量,鬓角的头发粘着皮肤开始有些难受。她决定在公园里找片树荫,先把冰沙干掉,给自己减轻负重。
距离她最近的休闲椅位置最佳,上方有两个巨大的法国梧桐树树冠,可惜椅子上有人。其他的椅子上方没有树荫,她环视一圈后决定朝梧桐树的方向走去。
李牧见背着大盒子提着小盒子和袋子的小姑娘朝自己方向走来。他拿起了放在一旁的背包,腾出了半边空间。他直愣愣地瞅着姑娘。只见她随手将大盒子丢地上,小心翼翼地把小盒子放椅子边,铝箔保温袋放在休闲椅正中央,宛如一个清晰明了的界碑,泾渭分明。
姑娘觉察到身旁人的眼神,坐下后眼皮微抬,眼珠上扬,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
李牧刚刚看到同龄人,其实是犹豫要不要上前帮忙,毕竟姑娘带的东西有些多。他又犹豫要不要拿包走人把整个座椅空间都让出来。
他在左右摇摆不定的时候,姑娘已经走进坐下。可惜观察的眼神还没来得及收回,便遭了一记白眼。他爸爸中午带他进沙县小吃的时候说,出门在外,观察人的时候,不一定需要目不转睛盯着人看,那样容易遭白眼,严重的话还会挨揍。五感既可以无感,也可以通感,记得要配合着使用。
李牧赶紧收回视线,继续盯着自己的鞋带,思索着不然一会儿买车票去扬州吧。他的视线虽然收回,耳朵并未关闭。他能听到旁边窸窸窣窣的声音,比如他听到身旁的姑娘从铝箔袋里掏出一盒冰沙。她打开盖子观察形状,嘴上小声嘀咕着还没化,真好。姑娘用勺子挖了一坨冰沙放嘴里,或许是太冰了,嘴里滋滋哈哈了半天才把冰沙咽下。
文箬刚才走近的时候便注意到李牧,大长腿伸着,再看脸,写满了稚气。她把他当成了身高长得着急的初中生或者小学生。初中生手腕上带着手表,她撇了第一眼,心想别是小天才电话手表吧。她低头取冰沙的时候,又偷偷瞄了几眼,好像不是。
她一边吃着冰,一边想不知道妈妈今天会不会给自己打电话。
李牧被旁边姑娘的声音打断思绪,偷偷瞄了她一眼。文箬迎着小哥的目光,她回看得光明正大,倒是把小哥看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见小哥又低下头,取出袋子里剩下的一盒冰沙,递到他面前,“天热,请你吃冰沙。”
小哥摇摇头。
文箬收起勺子,抬起左手指着公园门口马路对面的甜品店。“刚从那家店买的,买一送一。我吃不完。放心吧,没添加别的料。真把你撂倒了,青天白日我也拖不动你。”
她说话的时候直视着他的眼睛,右手拿着盒子一动不动,似乎是一定要送给他。
李牧只好接了过来,冰盒外围的露珠让他的手掌稍微舒服了一些。他说了声谢谢,主动问道,“你要去上音乐课?”
“不是。”文箬说,“我要去找吉他老师。”
李牧看了眼地上的盒子,大的应该是吉他,又瞄了眼在椅子上的小盒子。他继续问,“这个是?”
“小提琴。我叫文箬,荀彧的那个文若加个竹字头。荀彧知道吧?”
“知道。”
“你呢?你是谁?”
“李牧。木子李,杜牧的牧。”
“你初几了?”文箬坦荡荡地盯着他,从眼睛看到脸,视线最终停在他的手腕。她确定他手腕上的不是小天才,问道。
“高一,假期结束升高二。”不知道假期结束,爸妈会不会真给他办退学手续。
“我也是耶,准高二生。我是附中的。”文箬侧过身扭过头与李牧面对面,接着提问,“你是哪个学校的?”
李牧说,“我也是附中的。”
她横了他一眼,“骗人,我们学校高一的学生没有不认识我的。”
“我们学校高一的学生也没有不认识我的。”李牧难得说了长句,还是重复了她的话。他在心里补充,原本不认识我的,经过这次期末考试,估计都认识了。学校碍于他爸妈的情面一直低调处理他的任性,不过捂一次盖子可以,捂两次恐怕没那么容易。
“你不是江大附中的。”文箬这回笃定了,她接着问,“你在这儿干嘛?发呆?”
李牧说,“嗯,找人生路。”
令人一头雾水的答案。文箬原本只想与同龄人友好交流一番,然后各自拜拜。不过现在这位小哥让她起了兴趣,非要追问出一二三四不可。“什么呀?”
李牧反应慢了半拍,“啊?”
文箬又上下打量了一遍他,问出了经典三件套,“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去哪儿?”
李牧是李牧,选择了“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这个说辞。
啥?文箬被一口冰沙呛到,主要是他给的理由太敷衍了。李牧把自己手边没开封的矿泉水拧开,递给她,希望能喝水顺顺气。
李牧重新挖起冰沙,嗓子降了温,也降了噪。他给了详细解释,“我的期末考试成绩惹恼了我爸妈和老师们。他们把我丢出家门,让我体验生活来着。我刚在想,下一步要去哪儿呢。”
“你怎么同时惹恼了所有人?听起来是很有效的办法,求分享,求分享。”文箬想借鉴一下这位男同学的经验。等她哪天想妈妈的话,也试试他的办法。
姑娘顾盼间神采飞扬,眼睛里闪烁着星星,脸上按耐不住的好奇心却又不让李牧厌烦。他原本以为羞于启齿的成绩,自然而然地交待出来。“期末考试考了零分。”
文箬反问:“一门还是所有门?”
“嗯,每一门。”
成绩再差的学生也知道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的蒙题大法。大法之所以称之为大法,是它有不可言说的奇效。文箬不信这位准高二生不知道,除非他是故意的。
她打探道,“你交了白卷?”
李牧摇头,“我在每一门考卷的答题卡上都写了一首诗。”
她抬眼看他,厉害了,居然做了自己一直想做却从来不敢做的事情。她向来只敢悄摸摸请假,每次还要拿着标准假条或者讲着逻辑完美的故事。不过,文箬决定站他这边,先帮他讨伐老师,“你们老师这么不给面子,连5分的辛苦分都没给?”
李牧交待了更多细节,“期中考试,老师给了10分的鼓励分。期末考试,没再给。”
哈哈哈……文箬畅想了一下自己的老师们两次看到这样的答题卡的场景。嗯,估计会有点热闹。她大笑起来,“哎呀,我笑岔气了。你让我缓缓哈”。
李牧一勺一勺往自己嘴里送冰,没再吭声。
“你的附中是自己考的吗?”她总算平复了下来,继续提问。
“什么意思?”他反问。
文箬解释说,“我想判断一下你的水平,平时班上排多少名,学校排多少名。”
“试卷没有倒扣分的说法。零分应该是最低的分数。”言外之意是这学期肯定倒数第一。李牧停顿片刻还是补充说,“课堂不怎么有趣,考试碰到不想写的时候,就会空着。”
李牧提到的点,又引起了文箬的共鸣。“哎,我也觉得课堂无趣,主要是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
他们其实说的不算一回事儿,李牧是真的无聊,文箬是觉得没挑战性。
李牧建议说,“你可以去搞奥赛。竞赛班的难度足够,挺有挑战的。”
文箬叹了口气,“哎,竞赛班的老师们……他们总想让我们把别人干趴下,或者踩在脚下。我不喜欢那种竞争氛围,烦。”
“噢。那倒是。虽说最后只是争几个名额,不过竞争环境有序的话,会比较舒服。”李牧不懂装懂的,他只是见自己爸妈经常和同行的叔叔阿姨们合作,自己总结的经验。
“你也参加竞赛班了?”
“没。倒数第一,参加不了。”
“噢。没关系,竞赛班也不是什么好地方。你考试写诗这个想法真棒。我下学期也要试试。”文箬情绪匆匆,来得快去得也快,此时已经换上一副雀跃的表情。她心里巴不得施展时间大法,一键快进到冬季的期末考试。
李牧劝道,“别呀。万一你被退学了,不好的。”
文箬摆摆手,嘴上喊着从长计议,心里却在暗乐,这人又傻又酷,挺有意思。
文箬又问他,“你打算去哪儿流浪?”
李牧把刚刚在地图圈的几个地方告诉她,“没明确目的地呢。西湖,瘦西湖,太湖,敬亭山……”
文箬点评说,“听着都是旅游景点,晚去几天也没关系。我今儿带你去个地方吧,绝对热闹。”
李牧眼神警惕起来,“哪儿?”
文箬白了他一眼,从兜里掏出自己的学生证,递到他面前。“你是不是没独自出过门呀?喏,我的证件,保证不会拐你的。再说,我一个瘦弱小姑娘,拐你干嘛。”
李牧看了一眼证件,照片也对上了面前的面孔。他解释说,“不是不信任你。我对江城不熟,怕自己走丢了。”
文箬明显不相信他的说辞,切了一声。她收起自己的证件,摊开手掌然后递到他的面前,抖动着手指,示意他把证件也拿出来。“你已经看过我的证件了。为了彼此信任,我也需要看一下你的。毕竟我是单独和一米八,你有一米八吧?”她见他点头,才继续说,“我要单独和一米八的小伙子一起出行。坦诚多一点,信任才能多一些。”
李牧从包里取出学生证,递给她之前,又听到她一连串的问题。“你怎么长这么高?几岁了?你家人都很高吗?以后还会继续长吗?”
他不知道先回答哪个,索性沉默着把证件给她。
“我去。李白,不,李牧。抱歉,你太白了。”她的口误接着是一串的解释,“你居然是燕大附中的……果然大学有个性,连带着附属中学的学生都这么有个性……”
李牧有必要辟谣一下,“我们中学在燕城不算最好的,在区里也是六小强的垫底。我也不是为了追求个性才那么做的。”
“你是因为什么?”
“跟老师较劲儿吧。”其实是跟自己较劲,他心想。
“嗨,这就是个性。”她认定了自己的评价没错,又问了一遍自己之前的问题,“高中是你自己考的?因为成绩不好才去了这个附中?”
文箬并不觉得李牧是零分选手的水平,零分选手进不了外号是小强的附中。这人要么自己有底气,要么家里给他提供了底气,再或者他是打了辍学的决心,不过最后一个可能性被她否定了。因为他证件照里的眼睛有种很纯真的温和,现实里的眼睛虽然多了一丝迷惘,却不见忧愁。这不是想要辍学的人的神态。
李牧为自己学校和自己正名,“我们中学不是最拔尖的,但也没那么差,毕竟是小强。还有,我的成绩其实还过的去。”事实上,他没参加过任何升学考试,他的成绩也仅仅是过得去而已。
好了,彼此简要信息交换完毕,他也同意跟她去好玩的地方。李牧弯腰提起地上的吉他,跟着她朝公交车站方向走去。
路上,文箬继续追问,一口气能提十个问题。“你怎么长这么高,喝牛奶,打篮球,踢足球?我不是要打探你的隐私,主要是想取经。我差那么一哆嗦就能上一米六啦,可惜半年过去了,身高一直卡在159,难受……对啦,你几岁啦?”
“三月份过了十五岁生日。”
“哇,李白。oh no~我居然又口误了。李牧,李牧,李牧…叫三遍应该不会再错了。”文箬轻轻拍打自己的脑袋,懊恼再三的小失误,“李牧,你居然比我小两个月耶。”
李牧还没作声,就听到她继续说,“怪不得,我见你第一眼,觉得你就是小孩儿呢。”
“呃…”李牧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其实他不用接,文箬会自动开启新的话题。“我一开始以为你带的是小天才电话手表,觉得你不是小学生就是初中生。为什么这么觉得呢?一个原因是高中生大家都拿手机了,很少有人带手表。另一个原因是我上周刚见过一个小学生,带小天才手表的小学生,身高居然快幺八零……不过刚才吃雪花冰的时候,我认出来不是电话手表。你怎么在城市流浪,还用上了带卫星通讯功能的腕表呢。简直是…怎么形容呢,暴殄天物,杀鸡用牛刀……”
李牧低头看了一眼手腕,说,“我前天晚上才拿到的,还在研究它的功能。”
文箬跟着盯住他的手腕,颇为羡慕地说,“它很厉害的,户外发烧友的顶级神器。设备贵,通讯服务更贵。”
或许她的眼神过于灼热,语气过于激动,李牧下意识收了收自己的手臂,寻了个时机把手插进裤兜。
进公园前,文箬路过甜品店,想要买一盒芋头雪花冰。初伏来临前的夏天,尚未出梅,虽然没有燥热的大太阳,不过她背着吉他,提着琴,走了几步路挡不住汗珠从额头向外冒。
今天她运气好,碰上甜品店店庆,所有的冰沙买一送一。她笑着从美女老板手里接过打包的冰沙袋子,打算一会儿在公交车上心无杂念地享用。
可惜,负重太多了。吉他重,外带的袋子里有两个冰袋自然也沉,她手中的小提琴盒感觉比平时重了五公斤。文箬能感觉到额头的汗珠有汇聚起来的力量,鬓角的头发粘着皮肤开始有些难受。她决定在公园里找片树荫,先把冰沙干掉,给自己减轻负重。
距离她最近的休闲椅位置最佳,上方有两个巨大的法国梧桐树树冠,可惜椅子上有人。其他的椅子上方没有树荫,她环视一圈后决定朝梧桐树的方向走去。
李牧见背着大盒子提着小盒子和袋子的小姑娘朝自己方向走来。他拿起了放在一旁的背包,腾出了半边空间。他直愣愣地瞅着姑娘。只见她随手将大盒子丢地上,小心翼翼地把小盒子放椅子边,铝箔保温袋放在休闲椅正中央,宛如一个清晰明了的界碑,泾渭分明。
姑娘觉察到身旁人的眼神,坐下后眼皮微抬,眼珠上扬,轻飘飘地看了他一眼。
李牧刚刚看到同龄人,其实是犹豫要不要上前帮忙,毕竟姑娘带的东西有些多。他又犹豫要不要拿包走人把整个座椅空间都让出来。
他在左右摇摆不定的时候,姑娘已经走进坐下。可惜观察的眼神还没来得及收回,便遭了一记白眼。他爸爸中午带他进沙县小吃的时候说,出门在外,观察人的时候,不一定需要目不转睛盯着人看,那样容易遭白眼,严重的话还会挨揍。五感既可以无感,也可以通感,记得要配合着使用。
李牧赶紧收回视线,继续盯着自己的鞋带,思索着不然一会儿买车票去扬州吧。他的视线虽然收回,耳朵并未关闭。他能听到旁边窸窸窣窣的声音,比如他听到身旁的姑娘从铝箔袋里掏出一盒冰沙。她打开盖子观察形状,嘴上小声嘀咕着还没化,真好。姑娘用勺子挖了一坨冰沙放嘴里,或许是太冰了,嘴里滋滋哈哈了半天才把冰沙咽下。
文箬刚才走近的时候便注意到李牧,大长腿伸着,再看脸,写满了稚气。她把他当成了身高长得着急的初中生或者小学生。初中生手腕上带着手表,她撇了第一眼,心想别是小天才电话手表吧。她低头取冰沙的时候,又偷偷瞄了几眼,好像不是。
她一边吃着冰,一边想不知道妈妈今天会不会给自己打电话。
李牧被旁边姑娘的声音打断思绪,偷偷瞄了她一眼。文箬迎着小哥的目光,她回看得光明正大,倒是把小哥看得有些不好意思。
她见小哥又低下头,取出袋子里剩下的一盒冰沙,递到他面前,“天热,请你吃冰沙。”
小哥摇摇头。
文箬收起勺子,抬起左手指着公园门口马路对面的甜品店。“刚从那家店买的,买一送一。我吃不完。放心吧,没添加别的料。真把你撂倒了,青天白日我也拖不动你。”
她说话的时候直视着他的眼睛,右手拿着盒子一动不动,似乎是一定要送给他。
李牧只好接了过来,冰盒外围的露珠让他的手掌稍微舒服了一些。他说了声谢谢,主动问道,“你要去上音乐课?”
“不是。”文箬说,“我要去找吉他老师。”
李牧看了眼地上的盒子,大的应该是吉他,又瞄了眼在椅子上的小盒子。他继续问,“这个是?”
“小提琴。我叫文箬,荀彧的那个文若加个竹字头。荀彧知道吧?”
“知道。”
“你呢?你是谁?”
“李牧。木子李,杜牧的牧。”
“你初几了?”文箬坦荡荡地盯着他,从眼睛看到脸,视线最终停在他的手腕。她确定他手腕上的不是小天才,问道。
“高一,假期结束升高二。”不知道假期结束,爸妈会不会真给他办退学手续。
“我也是耶,准高二生。我是附中的。”文箬侧过身扭过头与李牧面对面,接着提问,“你是哪个学校的?”
李牧说,“我也是附中的。”
她横了他一眼,“骗人,我们学校高一的学生没有不认识我的。”
“我们学校高一的学生也没有不认识我的。”李牧难得说了长句,还是重复了她的话。他在心里补充,原本不认识我的,经过这次期末考试,估计都认识了。学校碍于他爸妈的情面一直低调处理他的任性,不过捂一次盖子可以,捂两次恐怕没那么容易。
“你不是江大附中的。”文箬这回笃定了,她接着问,“你在这儿干嘛?发呆?”
李牧说,“嗯,找人生路。”
令人一头雾水的答案。文箬原本只想与同龄人友好交流一番,然后各自拜拜。不过现在这位小哥让她起了兴趣,非要追问出一二三四不可。“什么呀?”
李牧反应慢了半拍,“啊?”
文箬又上下打量了一遍他,问出了经典三件套,“你是谁,你从哪儿来,要去哪儿?”
李牧是李牧,选择了“无家可归,四处流浪”这个说辞。
啥?文箬被一口冰沙呛到,主要是他给的理由太敷衍了。李牧把自己手边没开封的矿泉水拧开,递给她,希望能喝水顺顺气。
李牧重新挖起冰沙,嗓子降了温,也降了噪。他给了详细解释,“我的期末考试成绩惹恼了我爸妈和老师们。他们把我丢出家门,让我体验生活来着。我刚在想,下一步要去哪儿呢。”
“你怎么同时惹恼了所有人?听起来是很有效的办法,求分享,求分享。”文箬想借鉴一下这位男同学的经验。等她哪天想妈妈的话,也试试他的办法。
姑娘顾盼间神采飞扬,眼睛里闪烁着星星,脸上按耐不住的好奇心却又不让李牧厌烦。他原本以为羞于启齿的成绩,自然而然地交待出来。“期末考试考了零分。”
文箬反问:“一门还是所有门?”
“嗯,每一门。”
成绩再差的学生也知道三长一短选最短,三短一长选最长的蒙题大法。大法之所以称之为大法,是它有不可言说的奇效。文箬不信这位准高二生不知道,除非他是故意的。
她打探道,“你交了白卷?”
李牧摇头,“我在每一门考卷的答题卡上都写了一首诗。”
她抬眼看他,厉害了,居然做了自己一直想做却从来不敢做的事情。她向来只敢悄摸摸请假,每次还要拿着标准假条或者讲着逻辑完美的故事。不过,文箬决定站他这边,先帮他讨伐老师,“你们老师这么不给面子,连5分的辛苦分都没给?”
李牧交待了更多细节,“期中考试,老师给了10分的鼓励分。期末考试,没再给。”
哈哈哈……文箬畅想了一下自己的老师们两次看到这样的答题卡的场景。嗯,估计会有点热闹。她大笑起来,“哎呀,我笑岔气了。你让我缓缓哈”。
李牧一勺一勺往自己嘴里送冰,没再吭声。
“你的附中是自己考的吗?”她总算平复了下来,继续提问。
“什么意思?”他反问。
文箬解释说,“我想判断一下你的水平,平时班上排多少名,学校排多少名。”
“试卷没有倒扣分的说法。零分应该是最低的分数。”言外之意是这学期肯定倒数第一。李牧停顿片刻还是补充说,“课堂不怎么有趣,考试碰到不想写的时候,就会空着。”
李牧提到的点,又引起了文箬的共鸣。“哎,我也觉得课堂无趣,主要是老师讲的东西太简单。”
他们其实说的不算一回事儿,李牧是真的无聊,文箬是觉得没挑战性。
李牧建议说,“你可以去搞奥赛。竞赛班的难度足够,挺有挑战的。”
文箬叹了口气,“哎,竞赛班的老师们……他们总想让我们把别人干趴下,或者踩在脚下。我不喜欢那种竞争氛围,烦。”
“噢。那倒是。虽说最后只是争几个名额,不过竞争环境有序的话,会比较舒服。”李牧不懂装懂的,他只是见自己爸妈经常和同行的叔叔阿姨们合作,自己总结的经验。
“你也参加竞赛班了?”
“没。倒数第一,参加不了。”
“噢。没关系,竞赛班也不是什么好地方。你考试写诗这个想法真棒。我下学期也要试试。”文箬情绪匆匆,来得快去得也快,此时已经换上一副雀跃的表情。她心里巴不得施展时间大法,一键快进到冬季的期末考试。
李牧劝道,“别呀。万一你被退学了,不好的。”
文箬摆摆手,嘴上喊着从长计议,心里却在暗乐,这人又傻又酷,挺有意思。
文箬又问他,“你打算去哪儿流浪?”
李牧把刚刚在地图圈的几个地方告诉她,“没明确目的地呢。西湖,瘦西湖,太湖,敬亭山……”
文箬点评说,“听着都是旅游景点,晚去几天也没关系。我今儿带你去个地方吧,绝对热闹。”
李牧眼神警惕起来,“哪儿?”
文箬白了他一眼,从兜里掏出自己的学生证,递到他面前。“你是不是没独自出过门呀?喏,我的证件,保证不会拐你的。再说,我一个瘦弱小姑娘,拐你干嘛。”
李牧看了一眼证件,照片也对上了面前的面孔。他解释说,“不是不信任你。我对江城不熟,怕自己走丢了。”
文箬明显不相信他的说辞,切了一声。她收起自己的证件,摊开手掌然后递到他的面前,抖动着手指,示意他把证件也拿出来。“你已经看过我的证件了。为了彼此信任,我也需要看一下你的。毕竟我是单独和一米八,你有一米八吧?”她见他点头,才继续说,“我要单独和一米八的小伙子一起出行。坦诚多一点,信任才能多一些。”
李牧从包里取出学生证,递给她之前,又听到她一连串的问题。“你怎么长这么高?几岁了?你家人都很高吗?以后还会继续长吗?”
他不知道先回答哪个,索性沉默着把证件给她。
“我去。李白,不,李牧。抱歉,你太白了。”她的口误接着是一串的解释,“你居然是燕大附中的……果然大学有个性,连带着附属中学的学生都这么有个性……”
李牧有必要辟谣一下,“我们中学在燕城不算最好的,在区里也是六小强的垫底。我也不是为了追求个性才那么做的。”
“你是因为什么?”
“跟老师较劲儿吧。”其实是跟自己较劲,他心想。
“嗨,这就是个性。”她认定了自己的评价没错,又问了一遍自己之前的问题,“高中是你自己考的?因为成绩不好才去了这个附中?”
文箬并不觉得李牧是零分选手的水平,零分选手进不了外号是小强的附中。这人要么自己有底气,要么家里给他提供了底气,再或者他是打了辍学的决心,不过最后一个可能性被她否定了。因为他证件照里的眼睛有种很纯真的温和,现实里的眼睛虽然多了一丝迷惘,却不见忧愁。这不是想要辍学的人的神态。
李牧为自己学校和自己正名,“我们中学不是最拔尖的,但也没那么差,毕竟是小强。还有,我的成绩其实还过的去。”事实上,他没参加过任何升学考试,他的成绩也仅仅是过得去而已。
好了,彼此简要信息交换完毕,他也同意跟她去好玩的地方。李牧弯腰提起地上的吉他,跟着她朝公交车站方向走去。
路上,文箬继续追问,一口气能提十个问题。“你怎么长这么高,喝牛奶,打篮球,踢足球?我不是要打探你的隐私,主要是想取经。我差那么一哆嗦就能上一米六啦,可惜半年过去了,身高一直卡在159,难受……对啦,你几岁啦?”
“三月份过了十五岁生日。”
“哇,李白。oh no~我居然又口误了。李牧,李牧,李牧…叫三遍应该不会再错了。”文箬轻轻拍打自己的脑袋,懊恼再三的小失误,“李牧,你居然比我小两个月耶。”
李牧还没作声,就听到她继续说,“怪不得,我见你第一眼,觉得你就是小孩儿呢。”
“呃…”李牧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其实他不用接,文箬会自动开启新的话题。“我一开始以为你带的是小天才电话手表,觉得你不是小学生就是初中生。为什么这么觉得呢?一个原因是高中生大家都拿手机了,很少有人带手表。另一个原因是我上周刚见过一个小学生,带小天才手表的小学生,身高居然快幺八零……不过刚才吃雪花冰的时候,我认出来不是电话手表。你怎么在城市流浪,还用上了带卫星通讯功能的腕表呢。简直是…怎么形容呢,暴殄天物,杀鸡用牛刀……”
李牧低头看了一眼手腕,说,“我前天晚上才拿到的,还在研究它的功能。”
文箬跟着盯住他的手腕,颇为羡慕地说,“它很厉害的,户外发烧友的顶级神器。设备贵,通讯服务更贵。”
或许她的眼神过于灼热,语气过于激动,李牧下意识收了收自己的手臂,寻了个时机把手插进裤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