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连续五天的雨总算停了,太阳透过云层洒下来了久违的光。
林扬一大早又去了医院,李牧和文箬俩人开店和看店。这回,林扬没在医院停留,中午便回来。午后,文箬和李牧不顾艳阳,背着小提琴和吉他跑去青和山。
上山之前,俩人路过冰屋各自买了一份冰粥,为了一种奇妙的仪式感。这是他俩第二次爬青和山,第一次是摸索,第二次是轻车熟路的探寻。文箬一直很开心,如果问她开心什么。她可能会说,有点像是小学生郊游踏青,像是中学生学农下乡,总之过程中无忧无虑没烦恼。
她惦记着冰沙,于是在山脚下便把小提琴背在身后,双手解放出来在艳阳天里吃冰。山路上,她一脚下去,踩在穿过树叶落在地上细碎的阳光里。
李牧紧随其后,看着阳光在跳动。他讲起初次见面的时候,俩人谈论过梅雨季结束后的天气。自己当时提过一阕词,词的开头是梅雨霁,暑风和。“我更喜欢它结尾的两句,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文箬扭头转身,端着冰沙和他碰杯,小神仙敬小神仙。
“李牧,真想叫你小李白。”她盯着他,貌似晒了几天,李太白没有那么白了。不然,她真的会嫉妒的,一个男生要那么白干嘛。
“李白是谪仙人,我只是普通人。”李·不太白·牧说。
她挖着冰粥询问诗词百科全书,“还有哪些应景的诗句?”
“坐看云起时。”李牧去掉了前一句。此时,他们已经到山腰,可以看到远处的白云。
文箬抬头看着远方的云朵,不由地羡慕他。“李牧,你以后真想当诗人吗?”
李牧不笃定。他想到了语文课堂上老师长达十分钟的批评,想到了外公委婉的建议,说,“不知道呢。你呢,以后拉小提琴?”
文箬在他话音刚落地便给了答案。“这个我知道,肯定不会拉小提琴。我的小提琴老师说我的水平太差了。”
李牧皱眉,“这个老师不太合格。你要不换一个老师?”
文箬吸了吸鼻子,“换不了。她是我妈。”
“噢。你妈妈小提琴造诣很高?”
“嗯。她是交响乐团的小提琴首席。”
小时候的文箬不喜欢小提琴,可是她拒绝不得。她学得慢,所以只能不停练习。曲子练熟了,有了技巧,依旧得不到赞扬。就这样,一不留神,十年过去了。小提琴老师放弃了她,从此再也没指点过她。
俩人在沉默中吃完冰粥,李牧接过她手里的空盒子,收到垃圾袋里。他敲着小提琴盒子,说,“你妈妈不在这里。我喜欢你的琴声,你也喜欢你的琴声,四耳才是知音。所以,开心拉上一曲。那些烦恼呀,牢骚呀,都会被风带走的,留下的是旋律。再送你一句应景的词,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谁的诗?”
“李贺的。我跟他同姓。”
“知道。”文箬不知道他名字的来历,听他没来由说了一句同姓,还以为他在抖机灵呢。她要抖个比他还要大的,“你还和李白、李商隐、李煜同姓呢。我再送你一支李斯特的曲子,《钟声》。李斯特的钢琴曲更出名一些。原版是小提琴,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我用帕格尼尼的原版谱子,拉得很不好,你姑且听一耳朵哈。”
李牧挺直腰背,还假装整理了一下自己衣服,问道,“正式演出前,需要先鼓掌吗?”
文箬瞥了他一眼,继续调整琴的位置。“别添乱。”
文箬闭着眼睛,回忆着琴谱。
准备就绪,琴声起。文箬的眼睛依旧闭着,李牧却瞪大了眼睛。这是上次文箬在便利店里拉过曲子,那时候她只拉了其中的一小段。
李牧鼓掌夸道,“好听。我能听到…”
文箬赶紧打断他接下来的话,“一共有五处失误。左手揉弦好几处不流畅……”
这是文箬主动坦诚自己的不足,以前每次反省的时候,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或许,真的长大了。
她说,“算了,我给你找找大神们的视频,让你净化一下耳朵。我最喜欢柯岗的版本。Stefan Milenkovich的也不错,我妈妈在台上也表演过。”
“我可以点单吗?”
“嗯?”
“播你最喜欢的版本。这么好的天气,莫辜负。”
文箬扑哧笑了出来。
俩人重复听了好多遍柯岗的版本,文箬问李牧感想如何。
“唔…我现在能理解你先前的谦虚了。”他说着偷瞄文箬的表情,见她没生气,又大胆结语。“你和柯岗的差距,就像我和李白的差距……扯平了。”
还真是,两个不知道较什么劲的执拗小孩儿。想着,想着,文箬笑了。
“嘿嘿,我已经在尝试新的赛道了。李牧,你加油!”说着,她拿出吉他,继续基本功的练习。
其实才没有呢,文箬练了一个小时,觉得枯燥无味。
听到山头乌鸦的嘎嘎声,又听到树林里云雀的唧唧叫,她说,“我们下山吧。三个小时了,金子们该饿了。”
李牧收起自己手里的电子书,说,“文箬,你这样,特别像我三四岁练习写字的时候,玩两三个小时,练三十分钟,再玩两三个小时,磨磨蹭蹭白天就过去了。”
文箬自顾自地收吉他,琴盒被理所当然地放在李牧身旁。“才不是,我这是一直玩。真要是学习的话,你那样也不过瘾的。你应该先练字三十分钟,再玩五六个小时。学也能学好,玩也玩得尽兴。”
“谢谢附中小霸王传授学习和玩乐的方法。”
“不客气。”
“小霸王下午是不是应该把第二天的模拟试卷写了呢?”
“今天的答案还是略。”
“你们集训班的模拟题不上难度?还是对你来说真的很简单?”
“前三天都比较简单,帮着大家树立自信,第四天之后难度就回归竞赛水平了。我给你讲,上一届的学生里……”
……
下山路上,除了有鸟鸣、蝉叫、布谷声,还有文箬绘声绘色讲述自己为了翘课想出的五花八门理由。
李牧认真听着,时不时闷笑几声,偶尔提问一句。“练琴呢,练琴的时候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
文箬闻言拍着自己的琴盒,一副兴致盎然的表情,脸上写着了有好多好玩的事情。
“我以前为了逃避练琴,也尝试过很多招儿,比如故意弄断过琴弦,唯独没有装过病。有一年除夕,我假装没拿稳琴,将琴摔在硬实地板上,摔坏了琴头和弦轴。我妈一个眼神横过来,我被吓得差点露怯。其实还是怯,当场掉了几滴眼泪。我姥姥和姥爷不知道我是故意的,他们以为我是因为琴坏了才哭的。俩人为了安慰我把原本要给我哥的压岁钱挪了大一半给我。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哥听说我的琴摔坏了,他把自己本就不多的压岁钱全给我了。我当时特别内疚,又不能告诉他们,那是故意摔的。”
说到这里,文箬的语气里可没有丝毫内疚,她歪着头问李牧想不想听后续。李牧看着她,和她对视了一会儿。他想不想听,她都会讲的。“后续是呀,那个春节后的一学期里,我特别乖,没装过一次病,没逃过一节课。夏天,我哥高考的时候,我专门跑去考场外等了他三天。我哥考上医学院,我给他包了个大红包,其实是将他应得的压岁钱还给他。我哥从那时候起,便成了我翘课的帮手。哈哈哈……”说起来,文箬与文笠真正亲近起来,也是在他高考之后。
他们走正街回后院需要从店门口路过。林扬的声音从店里传来,喊得不是文箬,而是李牧。
俩人同时抬头,脸上的笑容都没来得及褪去。一个高大的身影从店里走出来,文箬扭头看了李牧一眼,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昨天刚谈论过的人此刻出现在面前。李牧迟疑地向店里瞄了一眼,确定只有他一人来的,才开口问,“覃叔,您怎么来了?”
“找你爸要的地址。哎哟,我看看,晒黑了。”覃延上下打量了一番,余光瞅见旁边的小姑娘,再看看面前的大小伙,一人一琴。这情形,他怎么感觉不像是李牧爸妈说的孩子去做临时工了呢。
李牧没忘记自己的朋友,“文箬,这是覃延覃叔叔。”又向覃延介绍文箬说,“覃叔,这是文箬,我好朋友。”
林扬站在门口,打断了三人的客套,让文箬把客人带去后院。
后院里,覃延为了乡趣不愿意进屋吹空调,非要拉着竹凳坐在葡萄藤下。李牧放下吉他,听到三只燕子喳喳叫,不得不先站在板凳上给雏鸟喂食。
文箬承担起招呼客人的重担。她乐不可支地询问覃老师想喝些什么?有当地的绿茶和花茶,不过三伏天不太适合喝热茶。冰箱里还有冰镇米酒,问他要不要尝尝自家酿制的风味?
覃延说自己不喝茶,也不喝酒,拉开一把竹凳,示意小姑娘也坐下。“你是店老板的妹妹?”
文箬坐下说,“我哥和老板是好朋友。”
覃延继续打探:“你知道我?李牧跟你提过我?”
文箬说:“不是。我以前的同桌是您的迷妹,桌上贴了您的照片,每天早晚三拜学神。”
覃延心情颇好,追问:“管用吗?拜我管用,还是拜庙里的泥菩萨管用?”
文箬没正面回答他的问题,毕竟竞赛班的同学,成绩都不算差。“她原本成绩就好。我觉得她拜您,主要是喜欢您的痴情。在她的认知里,您是深情男配。”
“啥?”
“男主角是女主角的,痴情男配角是属于大众的。她是男配角的粉丝,钟爱痴情男配。”
李牧手里还捏着蚂蚱,激动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跑着过来制止文箬。“文箬,你又瞎说。”
文箬笑嘻嘻,“覃老师,刚才是开玩笑。她拜您,是因为您长得帅。”
覃延瞪了李牧一眼,回头跟文箬说,“我长得帅,这事儿我知道。不过,我对玩笑的部分更感兴趣。小友,要不展开讲讲?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文箬看向李牧,见他摇头。李牧其实是朝覃延摇头的,想阻止他的追问。
“李牧不让说。不好意思。”
“牧牧…小棣…”
李牧听他叫自己以前的名字,赶紧接了话,“没啥。就是她的同学们误信了八卦,八卦故事里您对阮博士痴心一片。对,是阮博士。”他的第二个阮博士说得很慢,咬音很重,是要提醒覃延,称呼是阮博士。
“哈哈哈……哈哈哈……”覃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文箬跑去厨房拿了一瓶矿泉水,放在他面前的小圆桌上。
李牧洗过手,拉开凳子也坐下来。覃延朝文箬笑了一下,表示感谢,转而询问八卦故事里女主角的儿子。“牧牧,你最初听到这个八卦的时候,什么感受?”
李牧盯着他,想要转移话题。“故事是无稽之谈,对阮博士夫妻俩人而言是无妄之灾。”
“喂,牧牧,我也是无辜的。”
“你的粉丝编排的,哪里无辜了?覃叔,现在有个赎罪的机会,你要不要在网上发文挺一下阮博士?”
文箬在一旁声援自己的好朋友。“对,李牧前天看到那篇新闻稿,快气炸了。我没看出来,他的偶像居然是阮博士。”
覃延一副探究的神情,瞅瞅李牧,再瞧瞧文箬。文箬被他看得有些发毛,碰了碰李牧的胳膊,眼神询问怎么回事儿?
李牧双手揉了揉自己膝盖,才跟文箬说,“唔…以后告诉你。”
覃延看完戏,才解惑。“你…阮博士已经起诉了。你们放心好啦。你俩一人一琴盒,一起学音乐?”
李牧收起放在膝盖的双手,神态也自然了许多。“不是,都是文箬的。”
覃延问道:“牧牧,你还要继续当诗人?还不如假期跟着我学数学呢。”
李牧真诚地向他推荐自己的新朋友,“覃叔,文箬是数理的好苗子。您可以游说她学数学。”
文箬没有丝毫迟疑,拒绝得干脆利落。“我不学数学。”
“为啥?”这是覃延问的。
“有人学数学拿了imo金牌,结果跑去极地几十年。我家人说学数学容易学魔怔。”她知道自己刚才的话不礼貌,只是已经脱口而出。她双耳有些发烫,不好意思起来,小声补救了一句,“对不起。我只是说魔怔人,不是指您。”
面前道歉的小姑娘提到的魔怔人,覃延刚好认识。他看着小姑娘,莫名地觉得眼熟。然而自己的那位老朋友,不是江城人,更没有在江城停留过。他打探道,“那位跑去极地的魔怔人,是你家亲戚?”
文箬笑了笑,转移了话题,“他应该不算最魔怔的吧。新闻里不是还有更魔怔的吗?”
李牧心中有了大概的猜测,她之前想借手表联系的人,恐怕是那位在极地的魔怔人。话题是他引到文箬身上的,他必须负责把话题带走。
“搞纯理论基础研究,情绪稳定的没几个人,不学数学也挺好。文箬现在在物理奥赛班,以后学物理,应用领域广,容易出成果。她的小提琴拉得也很棒,至少比我的诗写得好。覃叔,我们俩前几天在山上捡了一窝金腰燕,你要不要看看?还有,米酒是文箬和家里的林奶奶一起酿的。林奶奶是店老板的奶奶,她老人家一早去隔壁村子走亲戚啦,明天才回来。”
覃延看了李牧一眼,第一次见李牧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他开口跟李牧说,“米酒有度数,我开别人车来的,不能喝酒。小牧去帮我泡杯绿茶。”
三伏天里,蝉鸣鼓噪,刚才这人还说自己不喝茶,这会儿又寻借口想要支开他。李牧不动,默默盯住文箬的眼睛,和她对视了一会儿,见她微微低头。他叹了口气,又和覃延交换了眼神,得到了覃延点头示意,才起身。
李牧没去厨房,而是小跑去了前面便利店,从冰柜里取了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以防覃延再寻借口。
“你叔叔是大学教授,你考试考倒数,羞不羞呀?明天开始,你和文箬要抽半天时间学习,不能总跑着玩儿。”林扬在李牧挑饮料的时候,苦口婆心地劝学。
“林扬哥,结账。”李牧抱着饮料来收银台。
“赶紧拿去后院,待客用的,我请。”林扬摆手。
“不扫条形码的话,出门会叫的,声音刺耳。”李牧抢过扫码器,结账程序他熟得很。
林扬一大早又去了医院,李牧和文箬俩人开店和看店。这回,林扬没在医院停留,中午便回来。午后,文箬和李牧不顾艳阳,背着小提琴和吉他跑去青和山。
上山之前,俩人路过冰屋各自买了一份冰粥,为了一种奇妙的仪式感。这是他俩第二次爬青和山,第一次是摸索,第二次是轻车熟路的探寻。文箬一直很开心,如果问她开心什么。她可能会说,有点像是小学生郊游踏青,像是中学生学农下乡,总之过程中无忧无虑没烦恼。
她惦记着冰沙,于是在山脚下便把小提琴背在身后,双手解放出来在艳阳天里吃冰。山路上,她一脚下去,踩在穿过树叶落在地上细碎的阳光里。
李牧紧随其后,看着阳光在跳动。他讲起初次见面的时候,俩人谈论过梅雨季结束后的天气。自己当时提过一阕词,词的开头是梅雨霁,暑风和。“我更喜欢它结尾的两句,此时情绪此时天,无事小神仙。”
文箬扭头转身,端着冰沙和他碰杯,小神仙敬小神仙。
“李牧,真想叫你小李白。”她盯着他,貌似晒了几天,李太白没有那么白了。不然,她真的会嫉妒的,一个男生要那么白干嘛。
“李白是谪仙人,我只是普通人。”李·不太白·牧说。
她挖着冰粥询问诗词百科全书,“还有哪些应景的诗句?”
“坐看云起时。”李牧去掉了前一句。此时,他们已经到山腰,可以看到远处的白云。
文箬抬头看着远方的云朵,不由地羡慕他。“李牧,你以后真想当诗人吗?”
李牧不笃定。他想到了语文课堂上老师长达十分钟的批评,想到了外公委婉的建议,说,“不知道呢。你呢,以后拉小提琴?”
文箬在他话音刚落地便给了答案。“这个我知道,肯定不会拉小提琴。我的小提琴老师说我的水平太差了。”
李牧皱眉,“这个老师不太合格。你要不换一个老师?”
文箬吸了吸鼻子,“换不了。她是我妈。”
“噢。你妈妈小提琴造诣很高?”
“嗯。她是交响乐团的小提琴首席。”
小时候的文箬不喜欢小提琴,可是她拒绝不得。她学得慢,所以只能不停练习。曲子练熟了,有了技巧,依旧得不到赞扬。就这样,一不留神,十年过去了。小提琴老师放弃了她,从此再也没指点过她。
俩人在沉默中吃完冰粥,李牧接过她手里的空盒子,收到垃圾袋里。他敲着小提琴盒子,说,“你妈妈不在这里。我喜欢你的琴声,你也喜欢你的琴声,四耳才是知音。所以,开心拉上一曲。那些烦恼呀,牢骚呀,都会被风带走的,留下的是旋律。再送你一句应景的词,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谁的诗?”
“李贺的。我跟他同姓。”
“知道。”文箬不知道他名字的来历,听他没来由说了一句同姓,还以为他在抖机灵呢。她要抖个比他还要大的,“你还和李白、李商隐、李煜同姓呢。我再送你一支李斯特的曲子,《钟声》。李斯特的钢琴曲更出名一些。原版是小提琴,帕格尼尼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乐章,钟声回旋曲。我用帕格尼尼的原版谱子,拉得很不好,你姑且听一耳朵哈。”
李牧挺直腰背,还假装整理了一下自己衣服,问道,“正式演出前,需要先鼓掌吗?”
文箬瞥了他一眼,继续调整琴的位置。“别添乱。”
文箬闭着眼睛,回忆着琴谱。
准备就绪,琴声起。文箬的眼睛依旧闭着,李牧却瞪大了眼睛。这是上次文箬在便利店里拉过曲子,那时候她只拉了其中的一小段。
李牧鼓掌夸道,“好听。我能听到…”
文箬赶紧打断他接下来的话,“一共有五处失误。左手揉弦好几处不流畅……”
这是文箬主动坦诚自己的不足,以前每次反省的时候,都是心不甘情不愿的。或许,真的长大了。
她说,“算了,我给你找找大神们的视频,让你净化一下耳朵。我最喜欢柯岗的版本。Stefan Milenkovich的也不错,我妈妈在台上也表演过。”
“我可以点单吗?”
“嗯?”
“播你最喜欢的版本。这么好的天气,莫辜负。”
文箬扑哧笑了出来。
俩人重复听了好多遍柯岗的版本,文箬问李牧感想如何。
“唔…我现在能理解你先前的谦虚了。”他说着偷瞄文箬的表情,见她没生气,又大胆结语。“你和柯岗的差距,就像我和李白的差距……扯平了。”
还真是,两个不知道较什么劲的执拗小孩儿。想着,想着,文箬笑了。
“嘿嘿,我已经在尝试新的赛道了。李牧,你加油!”说着,她拿出吉他,继续基本功的练习。
其实才没有呢,文箬练了一个小时,觉得枯燥无味。
听到山头乌鸦的嘎嘎声,又听到树林里云雀的唧唧叫,她说,“我们下山吧。三个小时了,金子们该饿了。”
李牧收起自己手里的电子书,说,“文箬,你这样,特别像我三四岁练习写字的时候,玩两三个小时,练三十分钟,再玩两三个小时,磨磨蹭蹭白天就过去了。”
文箬自顾自地收吉他,琴盒被理所当然地放在李牧身旁。“才不是,我这是一直玩。真要是学习的话,你那样也不过瘾的。你应该先练字三十分钟,再玩五六个小时。学也能学好,玩也玩得尽兴。”
“谢谢附中小霸王传授学习和玩乐的方法。”
“不客气。”
“小霸王下午是不是应该把第二天的模拟试卷写了呢?”
“今天的答案还是略。”
“你们集训班的模拟题不上难度?还是对你来说真的很简单?”
“前三天都比较简单,帮着大家树立自信,第四天之后难度就回归竞赛水平了。我给你讲,上一届的学生里……”
……
下山路上,除了有鸟鸣、蝉叫、布谷声,还有文箬绘声绘色讲述自己为了翘课想出的五花八门理由。
李牧认真听着,时不时闷笑几声,偶尔提问一句。“练琴呢,练琴的时候有什么好玩的事情吗?”
文箬闻言拍着自己的琴盒,一副兴致盎然的表情,脸上写着了有好多好玩的事情。
“我以前为了逃避练琴,也尝试过很多招儿,比如故意弄断过琴弦,唯独没有装过病。有一年除夕,我假装没拿稳琴,将琴摔在硬实地板上,摔坏了琴头和弦轴。我妈一个眼神横过来,我被吓得差点露怯。其实还是怯,当场掉了几滴眼泪。我姥姥和姥爷不知道我是故意的,他们以为我是因为琴坏了才哭的。俩人为了安慰我把原本要给我哥的压岁钱挪了大一半给我。吃年夜饭的时候,我哥听说我的琴摔坏了,他把自己本就不多的压岁钱全给我了。我当时特别内疚,又不能告诉他们,那是故意摔的。”
说到这里,文箬的语气里可没有丝毫内疚,她歪着头问李牧想不想听后续。李牧看着她,和她对视了一会儿。他想不想听,她都会讲的。“后续是呀,那个春节后的一学期里,我特别乖,没装过一次病,没逃过一节课。夏天,我哥高考的时候,我专门跑去考场外等了他三天。我哥考上医学院,我给他包了个大红包,其实是将他应得的压岁钱还给他。我哥从那时候起,便成了我翘课的帮手。哈哈哈……”说起来,文箬与文笠真正亲近起来,也是在他高考之后。
他们走正街回后院需要从店门口路过。林扬的声音从店里传来,喊得不是文箬,而是李牧。
俩人同时抬头,脸上的笑容都没来得及褪去。一个高大的身影从店里走出来,文箬扭头看了李牧一眼,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昨天刚谈论过的人此刻出现在面前。李牧迟疑地向店里瞄了一眼,确定只有他一人来的,才开口问,“覃叔,您怎么来了?”
“找你爸要的地址。哎哟,我看看,晒黑了。”覃延上下打量了一番,余光瞅见旁边的小姑娘,再看看面前的大小伙,一人一琴。这情形,他怎么感觉不像是李牧爸妈说的孩子去做临时工了呢。
李牧没忘记自己的朋友,“文箬,这是覃延覃叔叔。”又向覃延介绍文箬说,“覃叔,这是文箬,我好朋友。”
林扬站在门口,打断了三人的客套,让文箬把客人带去后院。
后院里,覃延为了乡趣不愿意进屋吹空调,非要拉着竹凳坐在葡萄藤下。李牧放下吉他,听到三只燕子喳喳叫,不得不先站在板凳上给雏鸟喂食。
文箬承担起招呼客人的重担。她乐不可支地询问覃老师想喝些什么?有当地的绿茶和花茶,不过三伏天不太适合喝热茶。冰箱里还有冰镇米酒,问他要不要尝尝自家酿制的风味?
覃延说自己不喝茶,也不喝酒,拉开一把竹凳,示意小姑娘也坐下。“你是店老板的妹妹?”
文箬坐下说,“我哥和老板是好朋友。”
覃延继续打探:“你知道我?李牧跟你提过我?”
文箬说:“不是。我以前的同桌是您的迷妹,桌上贴了您的照片,每天早晚三拜学神。”
覃延心情颇好,追问:“管用吗?拜我管用,还是拜庙里的泥菩萨管用?”
文箬没正面回答他的问题,毕竟竞赛班的同学,成绩都不算差。“她原本成绩就好。我觉得她拜您,主要是喜欢您的痴情。在她的认知里,您是深情男配。”
“啥?”
“男主角是女主角的,痴情男配角是属于大众的。她是男配角的粉丝,钟爱痴情男配。”
李牧手里还捏着蚂蚱,激动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跑着过来制止文箬。“文箬,你又瞎说。”
文箬笑嘻嘻,“覃老师,刚才是开玩笑。她拜您,是因为您长得帅。”
覃延瞪了李牧一眼,回头跟文箬说,“我长得帅,这事儿我知道。不过,我对玩笑的部分更感兴趣。小友,要不展开讲讲?我最喜欢听故事了。”
文箬看向李牧,见他摇头。李牧其实是朝覃延摇头的,想阻止他的追问。
“李牧不让说。不好意思。”
“牧牧…小棣…”
李牧听他叫自己以前的名字,赶紧接了话,“没啥。就是她的同学们误信了八卦,八卦故事里您对阮博士痴心一片。对,是阮博士。”他的第二个阮博士说得很慢,咬音很重,是要提醒覃延,称呼是阮博士。
“哈哈哈……哈哈哈……”覃延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文箬跑去厨房拿了一瓶矿泉水,放在他面前的小圆桌上。
李牧洗过手,拉开凳子也坐下来。覃延朝文箬笑了一下,表示感谢,转而询问八卦故事里女主角的儿子。“牧牧,你最初听到这个八卦的时候,什么感受?”
李牧盯着他,想要转移话题。“故事是无稽之谈,对阮博士夫妻俩人而言是无妄之灾。”
“喂,牧牧,我也是无辜的。”
“你的粉丝编排的,哪里无辜了?覃叔,现在有个赎罪的机会,你要不要在网上发文挺一下阮博士?”
文箬在一旁声援自己的好朋友。“对,李牧前天看到那篇新闻稿,快气炸了。我没看出来,他的偶像居然是阮博士。”
覃延一副探究的神情,瞅瞅李牧,再瞧瞧文箬。文箬被他看得有些发毛,碰了碰李牧的胳膊,眼神询问怎么回事儿?
李牧双手揉了揉自己膝盖,才跟文箬说,“唔…以后告诉你。”
覃延看完戏,才解惑。“你…阮博士已经起诉了。你们放心好啦。你俩一人一琴盒,一起学音乐?”
李牧收起放在膝盖的双手,神态也自然了许多。“不是,都是文箬的。”
覃延问道:“牧牧,你还要继续当诗人?还不如假期跟着我学数学呢。”
李牧真诚地向他推荐自己的新朋友,“覃叔,文箬是数理的好苗子。您可以游说她学数学。”
文箬没有丝毫迟疑,拒绝得干脆利落。“我不学数学。”
“为啥?”这是覃延问的。
“有人学数学拿了imo金牌,结果跑去极地几十年。我家人说学数学容易学魔怔。”她知道自己刚才的话不礼貌,只是已经脱口而出。她双耳有些发烫,不好意思起来,小声补救了一句,“对不起。我只是说魔怔人,不是指您。”
面前道歉的小姑娘提到的魔怔人,覃延刚好认识。他看着小姑娘,莫名地觉得眼熟。然而自己的那位老朋友,不是江城人,更没有在江城停留过。他打探道,“那位跑去极地的魔怔人,是你家亲戚?”
文箬笑了笑,转移了话题,“他应该不算最魔怔的吧。新闻里不是还有更魔怔的吗?”
李牧心中有了大概的猜测,她之前想借手表联系的人,恐怕是那位在极地的魔怔人。话题是他引到文箬身上的,他必须负责把话题带走。
“搞纯理论基础研究,情绪稳定的没几个人,不学数学也挺好。文箬现在在物理奥赛班,以后学物理,应用领域广,容易出成果。她的小提琴拉得也很棒,至少比我的诗写得好。覃叔,我们俩前几天在山上捡了一窝金腰燕,你要不要看看?还有,米酒是文箬和家里的林奶奶一起酿的。林奶奶是店老板的奶奶,她老人家一早去隔壁村子走亲戚啦,明天才回来。”
覃延看了李牧一眼,第一次见李牧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他开口跟李牧说,“米酒有度数,我开别人车来的,不能喝酒。小牧去帮我泡杯绿茶。”
三伏天里,蝉鸣鼓噪,刚才这人还说自己不喝茶,这会儿又寻借口想要支开他。李牧不动,默默盯住文箬的眼睛,和她对视了一会儿,见她微微低头。他叹了口气,又和覃延交换了眼神,得到了覃延点头示意,才起身。
李牧没去厨房,而是小跑去了前面便利店,从冰柜里取了绿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以防覃延再寻借口。
“你叔叔是大学教授,你考试考倒数,羞不羞呀?明天开始,你和文箬要抽半天时间学习,不能总跑着玩儿。”林扬在李牧挑饮料的时候,苦口婆心地劝学。
“林扬哥,结账。”李牧抱着饮料来收银台。
“赶紧拿去后院,待客用的,我请。”林扬摆手。
“不扫条形码的话,出门会叫的,声音刺耳。”李牧抢过扫码器,结账程序他熟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