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驾崩,各地亲王、都督都需入京吊唁,洛平变成半灰半白的哀穆之色,同样为京城的政局蒙上阴影。
现在朝廷需要借助我的兵力维持京都秩序,我欣然应允。
哦,对了,公主府尚未修葺完毕,我暂住将军府协助太常卿布置丧仪,福仪住在东宫,和陛下一起守灵。
到了月底,父亲和叔父入京,我方跟着他们入宫奉礼。
丧仪由太子主持,等到朝廷大臣悉数到齐才正式宣旨,登基改元,年号同和。
随后便是百官吊唁与哭丧,清心殿内外哀声动天,父亲一现身便冲上前去,一头磕在楠木灵柩的边角上,鲜血淋漓:“陛下!陛下!”声声催肠。
现场无人不落泪。
我也换上白麻丧服,跟在叔父身后哭丧念经,为陛下祈福。如此过了七日。
“司马沛。”
我仰头,是一身缟素的福仪,她瘦了许多,面容清癯,双眸无神。
“公主殿下。”
她声音低哑:“今晚你来一趟东宫,我有话和你说。”我点头应下。
“长公主,陛下说让您先回宫休息片刻。”新帝派了内侍前来传旨。
福仪一脸顾虑,我便安慰道:“去吧,我和太常寺的大人应付得来。现在多事之秋,保重身体方得长久。”
她眼神复杂,最后跟着内侍走了。
晚上去东宫的路上遇见了新帝,他身量瘦薄,眉眼倒是精神:“姐夫。”
“微臣参见陛下。”
“深夜在宫中行走,是去何处?”他并未用斥责的语气问询。
我却是意识到失仪:“微臣有罪,忘记同内侍省监司报备。”赶忙磕了三个头。
他扶起我,语带笑意:“姐夫说笑了,朕只不过关心一二,不必惊慌。”
“皇姐暂住崇明殿,想必你是去寻她,宫道曲绕,朕安排宫人领你前去。”
“多谢陛下。”
他走出几步又折回,神情意味不明:“那日宫城发生之事,还望姐夫勿要挂怀,更不要因此离间了你与皇姐之间的感情。”
“皇姐是朕下旨让她去的,这几月洛平情况如何,你也当清楚一二,风声鹤唳,朕资历又压不住那些大臣、都督,还有几位皇叔。万望姐夫谅解海涵。”
我便又跪:“臣为驸马,自是以陛下、公主为先、为重。”
他得了我的保证,安分走了,我敛了脸色,跟在他指派的宫人身后去了东宫。
东宫一片漆黑,唯有西边的崇明殿点灯,殿门未闭,专门候我。
进入卧室,她正对镜梳妆,殿内唯我与她。
“司马沛,对不起。”她看我,满目歉疚。
我款步朝她走去:“实话实说,我的确失望。”
“但后来想一想,这才是我认识的那位福仪公主,谨慎、睿智、果敢,丝毫不逊于任何男子。”
“福仪,你有你的立场,我理解。”
滴漏声重,殿内寂静片刻,她方出声:“那你的立场是什么。”
这次轮到我沉默。
说实话,我还没想好。
“我会让司马铭退出并州,条件是裂出八县作为他的侯国,这样他和父亲对峙几年,能为朝廷斡旋腾出时间。”
“你父亲不会同意的。”
“他没你想象得那么不堪,事实上,司马铭野心更大。汝南王和新野侯他都有接触。”
汝南王与新野侯,均是皇室两位旁支。
说来奇怪,那日剑拔弩张后,此刻我竟还能和她对影闲坐,掏出几分真心,共画天下风云。
“公主府还需些时日才能建好,丧仪过后,你如何打算。”我问道。
“苏言年少,我还需住在宫内辅佐他一段时日,你是回淮安吗?”
“我跟叔父回去,父亲大概会留在洛平城。”
她蹙眉:“你也可以留下。”
我摇头:“不了,我想回见益书院完成学业。”
“太学也可以。”
“你……是在留我。”
她慌忙别过身子:“我只是觉得这样方便。”
不知不觉间,我们之间的关系缓和许多。我大着胆子在她身侧的空处坐下,铜镜刚好映下我与她,我痴痴看了几眼,也瞧不出她眼底的情意。
“我还是回淮安,除了监视司马铭,王府还有几位司马公子等着我应付。”
我们抵肩并坐了良久,东宫真是安静,安静到人睡不着。
不知是哪一个瞬间,她将头倚在我的肩上,轻微地、无声地与我相依,青丝落在我手边,柔软馨香。
我们好像又成为一对寻常夫妻。
“司马沛,白水发生的事我告诉了父皇,他在遗诏中颁下明旨,会深查此事。”
这算不算讨好?
但这有什么用呢?后来我去那儿看了,什么都找不到了。
“他们每一个人都会载入战报,家属会得到赡养。”
我想了想,还是回应了一句“多谢”。
·
新帝的登基大典与封后大典同时举行,我在京城逗留了三四月之久,期间倒不是经常与她相见。
如今的我,只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世子驸马。
临行前司马铭约我去酒楼喝酒。
洛平最大的酒楼在太学对面,几乎可以俯瞰全城。
我却是百无聊赖地看着学子出入,神采奕奕,英华外散,天生气派,确比江南贵公子更胜一筹,几位司马公子也要相形见绌。
“想好了,确定跟我回淮安?”
“自然,我总不能留在这儿虚度光阴。”
司马铭点了一首《琵琶行》,伶人坐在屏风后弹曲,是首哀婉凄切的曲子,我不太喜欢。佯装观景自顾自走开了一些,倚栏看楼下川流不息。
“喜欢洛平还是喜欢淮安?”司马铭言笑晏晏。
这个问题父亲也问过我。
到底是要走了,我来回仔细审视了一番,认真答道:“淮安吧,那里更亲切一些。”
他放下酒杯:“可知最近京城流行什么巷子话?”
我很少走动,福仪和父亲同在朝中,我得避嫌,也怕惹火上身:“不知。”
“女子长富贵,男儿落平城。”
我垂眸:“写得不好。”
“怎么不好。福仪长公主风头正盛,北征大捷,边战停息,制服藩将,爱民如子,连陛下的声望也比不过她。”
“你身为驸马,应当引以为傲才是。”
他颇为打趣。
他话里有话,我也不傻,但想到朝中薛大人一派是支持她的,至少是默许,陛下年少,与她又是胞亲姐弟,并非捏造几句风言风语便能扳倒她。
司马铭到底动了心思。
“叔父有什么打算。”
“是你有什么打算。”
“我没什么打算。”
他大笑:“你呀你。”
“汝南王尚在京城,他想见你。”
我推诿:“宴会上自会见到。”
“你这是拒绝了?”
我抬眼,看见他眼底蠢蠢欲动的杀意:“叔父,侄儿觉得你与汝南王商议便是,我唯叔父马首是瞻。”
·
又过了几日,陛下安排了践行的宫宴。我虽是驸马不能参政,但作为会稽王府的世子,府中事务父亲不在,我可帮忙操持。
父亲给了我一份名单。
“南方各州世家豪门的贵女,你择其一二,纳为侧妃。”不像建议,是斩钉截铁的命令。
我愕然:“我是驸马,便是普通的侍妾也需公主准许,纳侧妃一事更是要上奏天听。”
“陛下那边我去说。你是会稽王世子,也得兼顾王府这边的家业,香火传续总不能光指望着那位公主。”
“杜家、陈家的姑娘好好看看,王氏也可,不过侧妃之位他们估计瞧不上,至多嫁个庶女或是挑个旁支的来。”
他把婚事说得像集市上的买卖生意,不仅挑挑拣拣,还得双方角力,讨论出个公允的价格来。
“我年底回淮安,到时公主府也修筑完善,届时在秘书监或是兰台谋个清闲官职,先看着学着,这些事你心里要有个计较……”
他窸窸窣窣念着,后面我走了神,也不记得他说了些什么。
宫宴前我依约先去东宫接福仪,她还在翻看奏折,如今前朝递到宫里的折子会先送到她这儿来,由她转述陛下,第二日朝会再议。
她不算专断,但有些大臣仍是不满于此,上书弹劾她,另外加紧了公主府的工期。
我怕惊扰她,敲了门才进去。
她在内室更衣,我坐在外殿:“日子定下了?”
我有些无聊:“是,三日后启程,到了淮安我会给你写信。”
“这次我应该同你一起走的。”
我依旧恭谦:“无妨,国事要紧。”心底默默计算起司马铭的那席话。她换好衣服出来,将我的思绪打断。
“驸马,走吧。”她牵起我的手。
宴席还算其乐融融,如今大魏内政外政尚算宽平,有意无意大家都想让这太平时日维持得久一些,父亲自然做了一些妥协。
陛下的皇后出自南阳的褚氏,南阳是扼守南方诸州的重镇,先帝曾派自己的堂弟汝南王前去镇守。对父亲来说,这不是一个满意人选,但他还是同意了。
“皇姐、驸马,朕敬你们一杯。”
皇帝气质变得沉稳不少,还是光彩神气的少年郎,在福仪面前不自觉透露出一两分天真。
我与她同时举杯:“祝陛下万寿无期。”
先帝身后留下的风波就此翻篇。
不久,我也回到了淮安。
福仪虽然没有陪我回来,但通过陛下之口颁下圣旨,恩威并施,司马泽他们不敢放肆,我又回了见益书院,赵祺等人倒是依旧冷眼相待。我有点佩服他的心性了。
父亲派了他的心腹陆夔来教导我,也算是监视督促之意,偶尔向我提起纳妃之事。
“王爷明年回来,便是替几位公子安排婚事,铺设仕途。”
实话实说,这半年我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我只能读书排解心忧。
福仪每隔一段时间会派人千里迢迢送些赏赐,表示还未忘记我这个驸马;父亲和陆夔催促我联姻,收拢人心,还有一位难缠的叔父与几位不安分的兄弟。
我想摸一摸阿娘留给我的狼牙,才记起那是我给福仪的聘礼。
未到年底,北戎复叛,不过只是小规模的争端,北狄王遣使报聘,表示自己约束无方,我想他多少是在试探魏国的底线。
父亲来信,他不得不改变行程,先去冀州同高居云商量北境防御之事,再走海路南下。
如此耽搁了半月,于是我写信给福仪,今年怕是无法回洛平陪她过新岁。
父亲回来后身体一直不太好,他不习惯乘船,回来后高烧不止,呕吐腹泻,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医官也如是说。
我知道他的箭伤不曾养好,这半年来多是奔波劳累之故,已是油尽灯枯之相。
我日夜守着他,封锁了他重病的消息,只有几位亲近的大人知道,也开始学着处理封国内的政务,还有各州都督来往的函信。他身体好转一些时会带我出席宴会,久而久之,底下人也知道了父亲的意思。
他刚过不惑之年,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却频频领着乳臭未干的世子出席重要场合,民间的“流言”逐步变为现实。
他的病拖沓三月之久,华发摧槁,最后枯骨撑起皮囊,回光返照之际亲笔写了奏呈,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洛平。
又将儿子们唤到跟前,甚至连在莫干山养伤的大哥、前世子司马沧也匆匆赶赴,父亲叮嘱了一些话,最后只让我留下。
司马泽愤恨地剜了我一眼。
“知道你大哥的腿是怎么伤的?”
我想不到他的临终遗言会是这件事。
“不知。”
“你刚接回王府不久,相命师温道仙途径此处,观你容貌,给了一道‘逆王’的判词。”
“流传到坊间变成了‘会稽出逆王’的谶言,后被人告发,你那年尚在襁褓,沧儿不过八岁,他为保全你,保全王府,自己敲断了双腿,佯装坠马所伤。”
他眼眶红了一圈,我也跟着流泪:“父亲怎么……现在才说。”我颓然跌落在地,难以置信地攥紧衣角,整个人陷入莫名的沉重。
“沧儿很好,但是他心太软,撑不起会稽王府,不过他于你有恩,又是淡泊名利的性子,你此后要好好照顾他,保护他。”
“儿臣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判词我告知于你,我死了,身后之事也管不了。知道我为何同意让你当世子?”
我哽咽道:“不知。”
“沛儿,其实你是一众孩子中最出色的,我忽视你多年,天下人皆言我以你为耻,可是你并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勉力上进,心性之纯坚,持毅,都胜过你的兄弟。”
“‘莎罕’是北戎对魏国女子的蔑称,以前北戎常常在边镇掳掠魏国女子在军中任由欺辱,”父亲的身子摇摇欲坠,语气却激烈几分,用尽最后的气力,“他们称之为‘莎罕’,你母亲虽是戎族女子,但也是魏人,可惜她找不回故国,也不敢再认回魏人身份,她忘了自己的名字。”
“是她不顾生死帮我逃了回来,但我给不了她清白与名分。”
我已是泪如雨下:“那她……长得好看吗?”
“我不记得她的样子了。”眼泪从他眼尾滑落,“她牺牲了一切,成全我的名节。”
“若你有生之年,如温道仙所说,得君临天下,你便在史书上写,你的母亲,是个很伟大的女子。”
他的呼吸渐渐屏住,瞳眸溃散。
“那您爱她吗?”
“我……敬重她,那远比爱要……重。”他艰难地吐出几个字,然后握住我的手,“记住我说的话,记住……”
最后几字,他未说完,整个人滑倒在我的怀中,他的手仍是温热的,覆在我的手上,泪珠滴答滴答落下,他再未醒来。
·
讣告发出第十日,福仪与薛尚书等一众大臣代表朝廷前来吊唁。会稽王府有自己的家族陵园,不必陪葬皇陵。
我与福仪已经十月未见,我有时在想,她或许想过和离。
我吩咐下去,将她安排在女宾的西厢,和她当年下榻的房间一样。
也许人的长大都是从父母的离去开始,我以前不觉得司马钰于我有多重要,他走后,种种事务排山倒海向我涌来,我才切身体会何为“家族”。
父亲走后,我虽袭爵,但王府大权最终落入司马铭之手,南方诸州的刺史都督往来酬和也都绕开了王府,和我这个毫无实权的会稽王,封国中心移为司马铭辖下的八县侯国。
我坐在后院湖边的石头上望着自己的倒影,麻木、消沉、颓唐,看不出一点异姓王的派头。
有人从后边揽住我,试图给我一点安慰。
我知道是福仪,我未回头。
“司马沛,你还好吗?”
我觉得呼吸都很累,强撑起一星半点精神:“我没事。”
父亲走得突然,朝中不少人的计划被打乱,所有人都希望从我这儿获知消息,我懒得应付,只叫陆夔将人打发走。
但福仪不行。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无力,还有一点迷茫,没关系,你会走出来的。”
“福仪,我帮不了你了。司马铭我对抗不了,会稽王府我做不了主。”
她抱住我:“我们是夫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该换我陪着你。”
“对不起,我应该和你一起回淮安的。”
我回抱住她,紧紧圈住,圈住我的浮萍之根:“音陵,你之前也是这般难过吗?”
她轻轻抚摸我的脖颈,予我慰藉:“是,很难过很难过。”
“像是一夜间长大,被迫打起精神,应付环伺的野兽,处理虚伪的关系,还有,保护爱的人。”
“司马沛,也许我们还不够信任彼此,但这一次就当我补偿上次的亏欠,我会陪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渡过难关。”
现在朝廷需要借助我的兵力维持京都秩序,我欣然应允。
哦,对了,公主府尚未修葺完毕,我暂住将军府协助太常卿布置丧仪,福仪住在东宫,和陛下一起守灵。
到了月底,父亲和叔父入京,我方跟着他们入宫奉礼。
丧仪由太子主持,等到朝廷大臣悉数到齐才正式宣旨,登基改元,年号同和。
随后便是百官吊唁与哭丧,清心殿内外哀声动天,父亲一现身便冲上前去,一头磕在楠木灵柩的边角上,鲜血淋漓:“陛下!陛下!”声声催肠。
现场无人不落泪。
我也换上白麻丧服,跟在叔父身后哭丧念经,为陛下祈福。如此过了七日。
“司马沛。”
我仰头,是一身缟素的福仪,她瘦了许多,面容清癯,双眸无神。
“公主殿下。”
她声音低哑:“今晚你来一趟东宫,我有话和你说。”我点头应下。
“长公主,陛下说让您先回宫休息片刻。”新帝派了内侍前来传旨。
福仪一脸顾虑,我便安慰道:“去吧,我和太常寺的大人应付得来。现在多事之秋,保重身体方得长久。”
她眼神复杂,最后跟着内侍走了。
晚上去东宫的路上遇见了新帝,他身量瘦薄,眉眼倒是精神:“姐夫。”
“微臣参见陛下。”
“深夜在宫中行走,是去何处?”他并未用斥责的语气问询。
我却是意识到失仪:“微臣有罪,忘记同内侍省监司报备。”赶忙磕了三个头。
他扶起我,语带笑意:“姐夫说笑了,朕只不过关心一二,不必惊慌。”
“皇姐暂住崇明殿,想必你是去寻她,宫道曲绕,朕安排宫人领你前去。”
“多谢陛下。”
他走出几步又折回,神情意味不明:“那日宫城发生之事,还望姐夫勿要挂怀,更不要因此离间了你与皇姐之间的感情。”
“皇姐是朕下旨让她去的,这几月洛平情况如何,你也当清楚一二,风声鹤唳,朕资历又压不住那些大臣、都督,还有几位皇叔。万望姐夫谅解海涵。”
我便又跪:“臣为驸马,自是以陛下、公主为先、为重。”
他得了我的保证,安分走了,我敛了脸色,跟在他指派的宫人身后去了东宫。
东宫一片漆黑,唯有西边的崇明殿点灯,殿门未闭,专门候我。
进入卧室,她正对镜梳妆,殿内唯我与她。
“司马沛,对不起。”她看我,满目歉疚。
我款步朝她走去:“实话实说,我的确失望。”
“但后来想一想,这才是我认识的那位福仪公主,谨慎、睿智、果敢,丝毫不逊于任何男子。”
“福仪,你有你的立场,我理解。”
滴漏声重,殿内寂静片刻,她方出声:“那你的立场是什么。”
这次轮到我沉默。
说实话,我还没想好。
“我会让司马铭退出并州,条件是裂出八县作为他的侯国,这样他和父亲对峙几年,能为朝廷斡旋腾出时间。”
“你父亲不会同意的。”
“他没你想象得那么不堪,事实上,司马铭野心更大。汝南王和新野侯他都有接触。”
汝南王与新野侯,均是皇室两位旁支。
说来奇怪,那日剑拔弩张后,此刻我竟还能和她对影闲坐,掏出几分真心,共画天下风云。
“公主府还需些时日才能建好,丧仪过后,你如何打算。”我问道。
“苏言年少,我还需住在宫内辅佐他一段时日,你是回淮安吗?”
“我跟叔父回去,父亲大概会留在洛平城。”
她蹙眉:“你也可以留下。”
我摇头:“不了,我想回见益书院完成学业。”
“太学也可以。”
“你……是在留我。”
她慌忙别过身子:“我只是觉得这样方便。”
不知不觉间,我们之间的关系缓和许多。我大着胆子在她身侧的空处坐下,铜镜刚好映下我与她,我痴痴看了几眼,也瞧不出她眼底的情意。
“我还是回淮安,除了监视司马铭,王府还有几位司马公子等着我应付。”
我们抵肩并坐了良久,东宫真是安静,安静到人睡不着。
不知是哪一个瞬间,她将头倚在我的肩上,轻微地、无声地与我相依,青丝落在我手边,柔软馨香。
我们好像又成为一对寻常夫妻。
“司马沛,白水发生的事我告诉了父皇,他在遗诏中颁下明旨,会深查此事。”
这算不算讨好?
但这有什么用呢?后来我去那儿看了,什么都找不到了。
“他们每一个人都会载入战报,家属会得到赡养。”
我想了想,还是回应了一句“多谢”。
·
新帝的登基大典与封后大典同时举行,我在京城逗留了三四月之久,期间倒不是经常与她相见。
如今的我,只是一个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世子驸马。
临行前司马铭约我去酒楼喝酒。
洛平最大的酒楼在太学对面,几乎可以俯瞰全城。
我却是百无聊赖地看着学子出入,神采奕奕,英华外散,天生气派,确比江南贵公子更胜一筹,几位司马公子也要相形见绌。
“想好了,确定跟我回淮安?”
“自然,我总不能留在这儿虚度光阴。”
司马铭点了一首《琵琶行》,伶人坐在屏风后弹曲,是首哀婉凄切的曲子,我不太喜欢。佯装观景自顾自走开了一些,倚栏看楼下川流不息。
“喜欢洛平还是喜欢淮安?”司马铭言笑晏晏。
这个问题父亲也问过我。
到底是要走了,我来回仔细审视了一番,认真答道:“淮安吧,那里更亲切一些。”
他放下酒杯:“可知最近京城流行什么巷子话?”
我很少走动,福仪和父亲同在朝中,我得避嫌,也怕惹火上身:“不知。”
“女子长富贵,男儿落平城。”
我垂眸:“写得不好。”
“怎么不好。福仪长公主风头正盛,北征大捷,边战停息,制服藩将,爱民如子,连陛下的声望也比不过她。”
“你身为驸马,应当引以为傲才是。”
他颇为打趣。
他话里有话,我也不傻,但想到朝中薛大人一派是支持她的,至少是默许,陛下年少,与她又是胞亲姐弟,并非捏造几句风言风语便能扳倒她。
司马铭到底动了心思。
“叔父有什么打算。”
“是你有什么打算。”
“我没什么打算。”
他大笑:“你呀你。”
“汝南王尚在京城,他想见你。”
我推诿:“宴会上自会见到。”
“你这是拒绝了?”
我抬眼,看见他眼底蠢蠢欲动的杀意:“叔父,侄儿觉得你与汝南王商议便是,我唯叔父马首是瞻。”
·
又过了几日,陛下安排了践行的宫宴。我虽是驸马不能参政,但作为会稽王府的世子,府中事务父亲不在,我可帮忙操持。
父亲给了我一份名单。
“南方各州世家豪门的贵女,你择其一二,纳为侧妃。”不像建议,是斩钉截铁的命令。
我愕然:“我是驸马,便是普通的侍妾也需公主准许,纳侧妃一事更是要上奏天听。”
“陛下那边我去说。你是会稽王世子,也得兼顾王府这边的家业,香火传续总不能光指望着那位公主。”
“杜家、陈家的姑娘好好看看,王氏也可,不过侧妃之位他们估计瞧不上,至多嫁个庶女或是挑个旁支的来。”
他把婚事说得像集市上的买卖生意,不仅挑挑拣拣,还得双方角力,讨论出个公允的价格来。
“我年底回淮安,到时公主府也修筑完善,届时在秘书监或是兰台谋个清闲官职,先看着学着,这些事你心里要有个计较……”
他窸窸窣窣念着,后面我走了神,也不记得他说了些什么。
宫宴前我依约先去东宫接福仪,她还在翻看奏折,如今前朝递到宫里的折子会先送到她这儿来,由她转述陛下,第二日朝会再议。
她不算专断,但有些大臣仍是不满于此,上书弹劾她,另外加紧了公主府的工期。
我怕惊扰她,敲了门才进去。
她在内室更衣,我坐在外殿:“日子定下了?”
我有些无聊:“是,三日后启程,到了淮安我会给你写信。”
“这次我应该同你一起走的。”
我依旧恭谦:“无妨,国事要紧。”心底默默计算起司马铭的那席话。她换好衣服出来,将我的思绪打断。
“驸马,走吧。”她牵起我的手。
宴席还算其乐融融,如今大魏内政外政尚算宽平,有意无意大家都想让这太平时日维持得久一些,父亲自然做了一些妥协。
陛下的皇后出自南阳的褚氏,南阳是扼守南方诸州的重镇,先帝曾派自己的堂弟汝南王前去镇守。对父亲来说,这不是一个满意人选,但他还是同意了。
“皇姐、驸马,朕敬你们一杯。”
皇帝气质变得沉稳不少,还是光彩神气的少年郎,在福仪面前不自觉透露出一两分天真。
我与她同时举杯:“祝陛下万寿无期。”
先帝身后留下的风波就此翻篇。
不久,我也回到了淮安。
福仪虽然没有陪我回来,但通过陛下之口颁下圣旨,恩威并施,司马泽他们不敢放肆,我又回了见益书院,赵祺等人倒是依旧冷眼相待。我有点佩服他的心性了。
父亲派了他的心腹陆夔来教导我,也算是监视督促之意,偶尔向我提起纳妃之事。
“王爷明年回来,便是替几位公子安排婚事,铺设仕途。”
实话实说,这半年我一直处于浑浑噩噩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是谁、能干什么、该干什么,我只能读书排解心忧。
福仪每隔一段时间会派人千里迢迢送些赏赐,表示还未忘记我这个驸马;父亲和陆夔催促我联姻,收拢人心,还有一位难缠的叔父与几位不安分的兄弟。
我想摸一摸阿娘留给我的狼牙,才记起那是我给福仪的聘礼。
未到年底,北戎复叛,不过只是小规模的争端,北狄王遣使报聘,表示自己约束无方,我想他多少是在试探魏国的底线。
父亲来信,他不得不改变行程,先去冀州同高居云商量北境防御之事,再走海路南下。
如此耽搁了半月,于是我写信给福仪,今年怕是无法回洛平陪她过新岁。
父亲回来后身体一直不太好,他不习惯乘船,回来后高烧不止,呕吐腹泻,开始大家都以为是水土不服的缘故,医官也如是说。
我知道他的箭伤不曾养好,这半年来多是奔波劳累之故,已是油尽灯枯之相。
我日夜守着他,封锁了他重病的消息,只有几位亲近的大人知道,也开始学着处理封国内的政务,还有各州都督来往的函信。他身体好转一些时会带我出席宴会,久而久之,底下人也知道了父亲的意思。
他刚过不惑之年,正是春秋鼎盛之时,却频频领着乳臭未干的世子出席重要场合,民间的“流言”逐步变为现实。
他的病拖沓三月之久,华发摧槁,最后枯骨撑起皮囊,回光返照之际亲笔写了奏呈,派人快马加鞭送到洛平。
又将儿子们唤到跟前,甚至连在莫干山养伤的大哥、前世子司马沧也匆匆赶赴,父亲叮嘱了一些话,最后只让我留下。
司马泽愤恨地剜了我一眼。
“知道你大哥的腿是怎么伤的?”
我想不到他的临终遗言会是这件事。
“不知。”
“你刚接回王府不久,相命师温道仙途径此处,观你容貌,给了一道‘逆王’的判词。”
“流传到坊间变成了‘会稽出逆王’的谶言,后被人告发,你那年尚在襁褓,沧儿不过八岁,他为保全你,保全王府,自己敲断了双腿,佯装坠马所伤。”
他眼眶红了一圈,我也跟着流泪:“父亲怎么……现在才说。”我颓然跌落在地,难以置信地攥紧衣角,整个人陷入莫名的沉重。
“沧儿很好,但是他心太软,撑不起会稽王府,不过他于你有恩,又是淡泊名利的性子,你此后要好好照顾他,保护他。”
“儿臣铭记于心,永不敢忘。”
“判词我告知于你,我死了,身后之事也管不了。知道我为何同意让你当世子?”
我哽咽道:“不知。”
“沛儿,其实你是一众孩子中最出色的,我忽视你多年,天下人皆言我以你为耻,可是你并没有自甘堕落,而是勉力上进,心性之纯坚,持毅,都胜过你的兄弟。”
“‘莎罕’是北戎对魏国女子的蔑称,以前北戎常常在边镇掳掠魏国女子在军中任由欺辱,”父亲的身子摇摇欲坠,语气却激烈几分,用尽最后的气力,“他们称之为‘莎罕’,你母亲虽是戎族女子,但也是魏人,可惜她找不回故国,也不敢再认回魏人身份,她忘了自己的名字。”
“是她不顾生死帮我逃了回来,但我给不了她清白与名分。”
我已是泪如雨下:“那她……长得好看吗?”
“我不记得她的样子了。”眼泪从他眼尾滑落,“她牺牲了一切,成全我的名节。”
“若你有生之年,如温道仙所说,得君临天下,你便在史书上写,你的母亲,是个很伟大的女子。”
他的呼吸渐渐屏住,瞳眸溃散。
“那您爱她吗?”
“我……敬重她,那远比爱要……重。”他艰难地吐出几个字,然后握住我的手,“记住我说的话,记住……”
最后几字,他未说完,整个人滑倒在我的怀中,他的手仍是温热的,覆在我的手上,泪珠滴答滴答落下,他再未醒来。
·
讣告发出第十日,福仪与薛尚书等一众大臣代表朝廷前来吊唁。会稽王府有自己的家族陵园,不必陪葬皇陵。
我与福仪已经十月未见,我有时在想,她或许想过和离。
我吩咐下去,将她安排在女宾的西厢,和她当年下榻的房间一样。
也许人的长大都是从父母的离去开始,我以前不觉得司马钰于我有多重要,他走后,种种事务排山倒海向我涌来,我才切身体会何为“家族”。
父亲走后,我虽袭爵,但王府大权最终落入司马铭之手,南方诸州的刺史都督往来酬和也都绕开了王府,和我这个毫无实权的会稽王,封国中心移为司马铭辖下的八县侯国。
我坐在后院湖边的石头上望着自己的倒影,麻木、消沉、颓唐,看不出一点异姓王的派头。
有人从后边揽住我,试图给我一点安慰。
我知道是福仪,我未回头。
“司马沛,你还好吗?”
我觉得呼吸都很累,强撑起一星半点精神:“我没事。”
父亲走得突然,朝中不少人的计划被打乱,所有人都希望从我这儿获知消息,我懒得应付,只叫陆夔将人打发走。
但福仪不行。
“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无力,还有一点迷茫,没关系,你会走出来的。”
“福仪,我帮不了你了。司马铭我对抗不了,会稽王府我做不了主。”
她抱住我:“我们是夫妻,你已经做得很好了,现在该换我陪着你。”
“对不起,我应该和你一起回淮安的。”
我回抱住她,紧紧圈住,圈住我的浮萍之根:“音陵,你之前也是这般难过吗?”
她轻轻抚摸我的脖颈,予我慰藉:“是,很难过很难过。”
“像是一夜间长大,被迫打起精神,应付环伺的野兽,处理虚伪的关系,还有,保护爱的人。”
“司马沛,也许我们还不够信任彼此,但这一次就当我补偿上次的亏欠,我会陪在你身边,和你一起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