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丰明与苏伍从家里拉来了牛车,村民家里有空水缸的,纷纷推来了水缸。
一牛车放四个水缸,剩下的齐齐摆在池塘边上。
水缸放好后,村民们帮着把鱼丢车上的水缸里。
热火朝天中,车上的八个水缸很快就塞满了鱼。
往水缸里倒了些水,在里面的鱼蹦跳着要逃跑出来的时候,村民们往水缸上盖了个簸箕,而后催着苏丰明他们快快出发去镇里。
这个时间点,回门走亲戚的都该出发了,他们早去镇上,鱼就能多卖一些!
这忙那忙,不知道忙个啥的小朋友们看牛车出发了,蹦跳着都想跟着去卖鱼,而后一个个被空出手来的爸妈逮回来。
牛车上八个水缸也就装了三分之一的鱼,剩下没分的鱼,全被村民丢进了其他水缸里。
水缸里的鱼继续蹦跶着,拖着大鱼的苏晔晔看看哐哐远去的牛车,又看看自己手里的鱼,最后去看卖鱼的热闹还是抵挡不住想要吃鱼的诱惑,屁颠屁颠跟着许荣和杨云回家。
“晔晔,待会记得来我家吃鱼!我给你吃最好吃的红烧鱼!”
‘分道扬镳’的小路上,被王少花提溜着衣领的苏苗苗很是大方地朝苏晔晔喊着。
“嗯嗯嗯!”跟在许荣屁股后面,拖着鱼尾巴的苏晔晔开心点头。“等你过来我家吃完最好吃的烤鱼后,就去你家吃最好吃的红烧鱼!”
哇哦!有最好吃的烤鱼又有最好吃的红烧鱼,她可以吃好多好多鱼!真开心!过年真好呢!
“嗯嗯!”苏苗苗也很开心地点着小脑袋,转头就催王少花赶紧做红烧鱼。
“我先把你给红烧了!”王少花说完就把苏苗苗提溜进了院子,院外只闻苏苗苗吱哇乱叫声。
“苗苗也可以红烧?花花婶,不要红烧苗苗,苗苗不好吃的!”
苏晔晔闻言先是疑惑,而后震惊了,赶紧扒在苏苗苗院外朝里面大喊。
“花花婶,苗苗不好吃,苗苗没有肉,鱼鱼才有肉!有肉的才好吃!”
“哈哈!”一道用扁担担着鱼回家的五婶一听她的童言稚语,笑得肩头的扁担都滑了下去。
“晔晔你小肚子这么圆,肯定很多肉!哟,你的肉比大鱼多多呢!”
“晔晔没有肉,晔晔瘦的,晔晔也不好吃!”
闻言,苏晔晔那双小胖手立即捂住了自己圆溜溜的小肚子,吧嗒吧嗒跑回自家小院子去了,连自己的大鱼也不要了。
“让你少吃你不听,吃得胖乎乎的,现在知道害怕了?”看院子里缩头缩脑的苏晔晔,许荣好笑地骂了她一句。
“晔晔瘦呢!瘦呢!”躲到柱子后面的苏晔晔探着小脑袋强调着。
一看到她回来就跑她身边的大胖鹅,大公鸡和老母鸡‘鹅鹅鹅’‘咯咯咯’的,仿佛点着头应和着她的话。
五婶拄着扁担弯腰继续哈哈大笑,笑了一会,她突然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看我这记性,忘记让红霞带小娟过来跟和锦认识了!”
苏红霞是五婶的女儿,前几天蒸年糕那会,五婶就跟许荣说好了,让苏红霞带她的同学邓小娟跟苏和锦见见面,看看两人能不能成。
可今天捕鱼太多的兴奋,让她一下子忘记这事了。
“我也忘了。”从捕鱼开始,许荣就忙着捡鱼,这事也忘了个全乎。
这会记起,心里也懊悔。“小娟还在咱们村不?”
“红霞说看完捕鱼,两人要去镇里溜冰。这事我跟红霞提过,和锦现在也在镇上,也不知道这傻妞记不记得我跟她说的话!找个机会让他们认识认识!”
金明镇上,此刻已经热闹了起来。
黄泥土平整的大路上,两边都摆满了各种小摊子。
有套瓷器的,有扔飞镖扎气球的,有卖卡片的……
路中间,是各种卖小吃的摊子。烤肠,烤鸡翅,烤各种蔬菜……
各种吸引小孩的摊子应有尽有,就是没有卖菜卖鱼的。
苏丰明他们并没有把牛车拉到固定卖菜的集市里,他们的牛车也拉不进去。
因为大路已经被穿着新衣服,过来逛街的大人小孩堵住了。
他们把牛车停在十字路口的大树下,合力抬下一缸鱼后,就地就摆起来摊。
盖在鱼缸上面的簸箕一揭开,大鱼就往外跳,很快就吸引来了不少人。
“哟,这鱼肥哦!”
“挺有精神头!看起来不错,怎么卖?”
热闹的人群很快就吸引了更多想要看热闹的人,也让骑着摩托车,骑着自行车走亲戚的人停下了脚步。
“一块钱一斤。”看到这么快就有人问价格,苏丰明迅速报出了大家商量好的价格。
过年期间,什么东西价格都翻倍涨。以往一两块钱一斤的猪肉都涨到五六块钱了。
鱼以往两三毛钱一斤,现在卖一块钱一斤,也是再正常不过。
果然,那人问了价格后也没什么意见,挑了条四五斤的鱼就急着走亲戚去了。
一摆摊就有人买鱼,苏丰明与苏和锦几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愉悦的。
一人买了鱼后,陆陆续续有人跟着买鱼。
一大缸的鱼很快就卖了大半,负责收钱的苏丰明一张皱巴巴的老脸在寒冬腊月里笑得仿佛春暖花开。
不过他笑了一阵后,就不笑了。因为买鱼的人突然之间就没有了。
原本以为一缸鱼很快就能卖完,没想到鱼突然之间就卖不动了。
“这个点,该去走亲戚的都去了。估计要晚一点才能有人过来买。”苏和锦看着摩托车和自行车渐少的大路,说道。
“哎,这我知道。咱们鱼多,我只是担心鱼卖不完。村里还有一大半呢!诶,这鱼抓多了也烦呀!”苏丰明说道。
“今天卖不完,明天继续卖吧。真卖不完,大不了还是让大家吃呗!”一旁高大的苏和民无所谓。
鱼卖不完,也就各家各户分钱少一点而已,村里人都没啥损失,也就是会吃鱼吃到怕而已。
“明叔,我跟和民拉一车去另一边路口卖。晚点那些来镇上玩的人应该就要回家,那里是停车点,肯定有人会买鱼回去。”
苏伍可不想天天吃鱼,他还是觉得把鱼换钱划算,谁让他不喜欢吃鱼呢!
这鱼要是卖不完,以她妈那节省劲,他肯定得顿顿吃鱼!
鱼都还没吃呢,他现在就怕了。
“行!”苏丰明也有这样的想法,赶紧安排其他人跟着把鱼拉到那边卖。
苏和锦帮着苏伍几人把牛车套好,帮他们安稳把车拉到那边路口了,他才折返回来继续卖鱼。
“苏老师,真是你呀!过年不出来玩,怎么卖鱼来了?你说你上课那么辛苦,好不容易过个年也不好好歇一下。”
苏和锦刚回到摊位,一个大嗓门就喊了他。
喊他的人一米七出头,胖胖的,还白白的。
金明镇靠海,长年高温。整个镇上就找不出几个皮肤白的人。而喊苏和锦这人,不仅长得白,皮肤还油光水润的,一看家境就不错。
“王老板,你怎么来这玩?饭店今天不开门?村里今年养的鱼有点多,大家吃不完,所以帮忙拿出来卖。”
苏和锦见喊他的人是王来,意外了一下。
王来住县上,是县里‘旺来大饭店’的老板。
苏和锦去过几次县里参加教师会议,中午吃饭都是在旺来大饭店,因此认识了王来。
像王来这样的大老板,过年只会往更大的地方去玩,几乎不会来他们金明镇这样的小地方。
所以,今天看到王来,苏和锦才会觉得惊讶。惊讶后,他心里便有了些想法。
“今天没开,忙了一年了,怎么都得歇个一天。我丈母娘要回来走亲戚,所以我跟我老婆都一起来了。”说着,王来探头看了眼水缸。
“哟,你们村养的鱼挺肥咧。”
“今年我们村养的鱼确实挺肥。王老板,你走亲戚正好可以带两条,年年有余。”
苏和锦说着,就利落地从水缸里挑了两条最大的鱼,用干枯的水稻杆一串,就递到了王来手里。
“王老板,这两条大鱼送你尝尝。”
“这可行不得,你村里的鱼,我可不能免费拿。”王老板摆了摆手,立即去掏兜。
“这鱼我们村里还有上万斤,送你两条没什么。王老板要是喜欢吃,你跟和锦说,我们再给你送。”
苏丰明一听王来是饭店老板,心里也有了心思。
饭店老板,那肯定每天都需要鱼卖。要是这王老板吃了他们村的鱼,觉得鱼好吃,跟他们买鱼,那他们剩下的鱼不就很快能卖完。
“是啊,我们村的鱼多着。王老板你就拿两条回去尝尝,大家一起财源滚滚,年年有余!”
一旁的苏和平跟着开口,他说着话的时候又去捞鱼。“王老板,你亲戚今天多不多,两条鱼够不够?我再给你捞两条?”
“够了够了!这两条鱼这么大,够我们吃个两顿了。我现在就回家吃鱼去,这么肥的鱼,保准好吃……”
跟苏和锦几人寒暄了几句,王来就拎着鱼走了。
他说着急切回家吃鱼,走远了脸上并没有对白得的两条鱼有什么欢喜。
他是开饭店的,什么鱼他没吃过?苏和锦给他的两条鱼虽然看起来不错,但他并不看在眼里。他家里还有好多美味的海鱼呢!
今天他也给丈母娘婆家带了不少活蹦乱跳的海鱼。像石斑鱼,大黄鱼,鳗鱼……
不过嘛,人家给自己送了鱼,还祝福他年年有余,财源滚滚了,这鱼肯定要的了。
作为一个生意人,谁不想财源滚滚?
不过这用来祝福的‘财源滚滚’有点重,手里提溜着两条加起来有十来斤的鱼,他也逛不了街,想着便先把鱼拿回去了。
他丈母娘婆家二层小洋楼的院子里,他老婆正跟三大姑七大婆忙着杀鸡杀鸭,宰鹅宰羊。
看到他拎着两条鱼回来,他老婆蹙了蹙眉,“家里有鱼,你怎么还买鱼?”
“人送的。晚点看哪个亲戚要,你让妈送他。”
王来喜欢吃鱼,不过他只喜欢吃海鱼。有得鱼吃的他自然不想吃这两条淡水鱼。
他老婆听她这么一说,没有多说。从他手里接过鱼,便拿回厨房,养大盆里了。
放好了鱼她便又出去给鸭拔毛,打算做个白切鸭。
她大姑切好鸡后进厨房看了看,看到竟然还有两条鱼没杀,端着它们出去,手起刀落就把它们开膛破肚了。
等王来老婆拔完鸭毛进厨房,那两条鱼已经被她大姑摆好了孔雀开屏的造型,放蒸锅里了!
一牛车放四个水缸,剩下的齐齐摆在池塘边上。
水缸放好后,村民们帮着把鱼丢车上的水缸里。
热火朝天中,车上的八个水缸很快就塞满了鱼。
往水缸里倒了些水,在里面的鱼蹦跳着要逃跑出来的时候,村民们往水缸上盖了个簸箕,而后催着苏丰明他们快快出发去镇里。
这个时间点,回门走亲戚的都该出发了,他们早去镇上,鱼就能多卖一些!
这忙那忙,不知道忙个啥的小朋友们看牛车出发了,蹦跳着都想跟着去卖鱼,而后一个个被空出手来的爸妈逮回来。
牛车上八个水缸也就装了三分之一的鱼,剩下没分的鱼,全被村民丢进了其他水缸里。
水缸里的鱼继续蹦跶着,拖着大鱼的苏晔晔看看哐哐远去的牛车,又看看自己手里的鱼,最后去看卖鱼的热闹还是抵挡不住想要吃鱼的诱惑,屁颠屁颠跟着许荣和杨云回家。
“晔晔,待会记得来我家吃鱼!我给你吃最好吃的红烧鱼!”
‘分道扬镳’的小路上,被王少花提溜着衣领的苏苗苗很是大方地朝苏晔晔喊着。
“嗯嗯嗯!”跟在许荣屁股后面,拖着鱼尾巴的苏晔晔开心点头。“等你过来我家吃完最好吃的烤鱼后,就去你家吃最好吃的红烧鱼!”
哇哦!有最好吃的烤鱼又有最好吃的红烧鱼,她可以吃好多好多鱼!真开心!过年真好呢!
“嗯嗯!”苏苗苗也很开心地点着小脑袋,转头就催王少花赶紧做红烧鱼。
“我先把你给红烧了!”王少花说完就把苏苗苗提溜进了院子,院外只闻苏苗苗吱哇乱叫声。
“苗苗也可以红烧?花花婶,不要红烧苗苗,苗苗不好吃的!”
苏晔晔闻言先是疑惑,而后震惊了,赶紧扒在苏苗苗院外朝里面大喊。
“花花婶,苗苗不好吃,苗苗没有肉,鱼鱼才有肉!有肉的才好吃!”
“哈哈!”一道用扁担担着鱼回家的五婶一听她的童言稚语,笑得肩头的扁担都滑了下去。
“晔晔你小肚子这么圆,肯定很多肉!哟,你的肉比大鱼多多呢!”
“晔晔没有肉,晔晔瘦的,晔晔也不好吃!”
闻言,苏晔晔那双小胖手立即捂住了自己圆溜溜的小肚子,吧嗒吧嗒跑回自家小院子去了,连自己的大鱼也不要了。
“让你少吃你不听,吃得胖乎乎的,现在知道害怕了?”看院子里缩头缩脑的苏晔晔,许荣好笑地骂了她一句。
“晔晔瘦呢!瘦呢!”躲到柱子后面的苏晔晔探着小脑袋强调着。
一看到她回来就跑她身边的大胖鹅,大公鸡和老母鸡‘鹅鹅鹅’‘咯咯咯’的,仿佛点着头应和着她的话。
五婶拄着扁担弯腰继续哈哈大笑,笑了一会,她突然拍了下自己的脑袋。
“看我这记性,忘记让红霞带小娟过来跟和锦认识了!”
苏红霞是五婶的女儿,前几天蒸年糕那会,五婶就跟许荣说好了,让苏红霞带她的同学邓小娟跟苏和锦见见面,看看两人能不能成。
可今天捕鱼太多的兴奋,让她一下子忘记这事了。
“我也忘了。”从捕鱼开始,许荣就忙着捡鱼,这事也忘了个全乎。
这会记起,心里也懊悔。“小娟还在咱们村不?”
“红霞说看完捕鱼,两人要去镇里溜冰。这事我跟红霞提过,和锦现在也在镇上,也不知道这傻妞记不记得我跟她说的话!找个机会让他们认识认识!”
金明镇上,此刻已经热闹了起来。
黄泥土平整的大路上,两边都摆满了各种小摊子。
有套瓷器的,有扔飞镖扎气球的,有卖卡片的……
路中间,是各种卖小吃的摊子。烤肠,烤鸡翅,烤各种蔬菜……
各种吸引小孩的摊子应有尽有,就是没有卖菜卖鱼的。
苏丰明他们并没有把牛车拉到固定卖菜的集市里,他们的牛车也拉不进去。
因为大路已经被穿着新衣服,过来逛街的大人小孩堵住了。
他们把牛车停在十字路口的大树下,合力抬下一缸鱼后,就地就摆起来摊。
盖在鱼缸上面的簸箕一揭开,大鱼就往外跳,很快就吸引来了不少人。
“哟,这鱼肥哦!”
“挺有精神头!看起来不错,怎么卖?”
热闹的人群很快就吸引了更多想要看热闹的人,也让骑着摩托车,骑着自行车走亲戚的人停下了脚步。
“一块钱一斤。”看到这么快就有人问价格,苏丰明迅速报出了大家商量好的价格。
过年期间,什么东西价格都翻倍涨。以往一两块钱一斤的猪肉都涨到五六块钱了。
鱼以往两三毛钱一斤,现在卖一块钱一斤,也是再正常不过。
果然,那人问了价格后也没什么意见,挑了条四五斤的鱼就急着走亲戚去了。
一摆摊就有人买鱼,苏丰明与苏和锦几人脸上的表情都是愉悦的。
一人买了鱼后,陆陆续续有人跟着买鱼。
一大缸的鱼很快就卖了大半,负责收钱的苏丰明一张皱巴巴的老脸在寒冬腊月里笑得仿佛春暖花开。
不过他笑了一阵后,就不笑了。因为买鱼的人突然之间就没有了。
原本以为一缸鱼很快就能卖完,没想到鱼突然之间就卖不动了。
“这个点,该去走亲戚的都去了。估计要晚一点才能有人过来买。”苏和锦看着摩托车和自行车渐少的大路,说道。
“哎,这我知道。咱们鱼多,我只是担心鱼卖不完。村里还有一大半呢!诶,这鱼抓多了也烦呀!”苏丰明说道。
“今天卖不完,明天继续卖吧。真卖不完,大不了还是让大家吃呗!”一旁高大的苏和民无所谓。
鱼卖不完,也就各家各户分钱少一点而已,村里人都没啥损失,也就是会吃鱼吃到怕而已。
“明叔,我跟和民拉一车去另一边路口卖。晚点那些来镇上玩的人应该就要回家,那里是停车点,肯定有人会买鱼回去。”
苏伍可不想天天吃鱼,他还是觉得把鱼换钱划算,谁让他不喜欢吃鱼呢!
这鱼要是卖不完,以她妈那节省劲,他肯定得顿顿吃鱼!
鱼都还没吃呢,他现在就怕了。
“行!”苏丰明也有这样的想法,赶紧安排其他人跟着把鱼拉到那边卖。
苏和锦帮着苏伍几人把牛车套好,帮他们安稳把车拉到那边路口了,他才折返回来继续卖鱼。
“苏老师,真是你呀!过年不出来玩,怎么卖鱼来了?你说你上课那么辛苦,好不容易过个年也不好好歇一下。”
苏和锦刚回到摊位,一个大嗓门就喊了他。
喊他的人一米七出头,胖胖的,还白白的。
金明镇靠海,长年高温。整个镇上就找不出几个皮肤白的人。而喊苏和锦这人,不仅长得白,皮肤还油光水润的,一看家境就不错。
“王老板,你怎么来这玩?饭店今天不开门?村里今年养的鱼有点多,大家吃不完,所以帮忙拿出来卖。”
苏和锦见喊他的人是王来,意外了一下。
王来住县上,是县里‘旺来大饭店’的老板。
苏和锦去过几次县里参加教师会议,中午吃饭都是在旺来大饭店,因此认识了王来。
像王来这样的大老板,过年只会往更大的地方去玩,几乎不会来他们金明镇这样的小地方。
所以,今天看到王来,苏和锦才会觉得惊讶。惊讶后,他心里便有了些想法。
“今天没开,忙了一年了,怎么都得歇个一天。我丈母娘要回来走亲戚,所以我跟我老婆都一起来了。”说着,王来探头看了眼水缸。
“哟,你们村养的鱼挺肥咧。”
“今年我们村养的鱼确实挺肥。王老板,你走亲戚正好可以带两条,年年有余。”
苏和锦说着,就利落地从水缸里挑了两条最大的鱼,用干枯的水稻杆一串,就递到了王来手里。
“王老板,这两条大鱼送你尝尝。”
“这可行不得,你村里的鱼,我可不能免费拿。”王老板摆了摆手,立即去掏兜。
“这鱼我们村里还有上万斤,送你两条没什么。王老板要是喜欢吃,你跟和锦说,我们再给你送。”
苏丰明一听王来是饭店老板,心里也有了心思。
饭店老板,那肯定每天都需要鱼卖。要是这王老板吃了他们村的鱼,觉得鱼好吃,跟他们买鱼,那他们剩下的鱼不就很快能卖完。
“是啊,我们村的鱼多着。王老板你就拿两条回去尝尝,大家一起财源滚滚,年年有余!”
一旁的苏和平跟着开口,他说着话的时候又去捞鱼。“王老板,你亲戚今天多不多,两条鱼够不够?我再给你捞两条?”
“够了够了!这两条鱼这么大,够我们吃个两顿了。我现在就回家吃鱼去,这么肥的鱼,保准好吃……”
跟苏和锦几人寒暄了几句,王来就拎着鱼走了。
他说着急切回家吃鱼,走远了脸上并没有对白得的两条鱼有什么欢喜。
他是开饭店的,什么鱼他没吃过?苏和锦给他的两条鱼虽然看起来不错,但他并不看在眼里。他家里还有好多美味的海鱼呢!
今天他也给丈母娘婆家带了不少活蹦乱跳的海鱼。像石斑鱼,大黄鱼,鳗鱼……
不过嘛,人家给自己送了鱼,还祝福他年年有余,财源滚滚了,这鱼肯定要的了。
作为一个生意人,谁不想财源滚滚?
不过这用来祝福的‘财源滚滚’有点重,手里提溜着两条加起来有十来斤的鱼,他也逛不了街,想着便先把鱼拿回去了。
他丈母娘婆家二层小洋楼的院子里,他老婆正跟三大姑七大婆忙着杀鸡杀鸭,宰鹅宰羊。
看到他拎着两条鱼回来,他老婆蹙了蹙眉,“家里有鱼,你怎么还买鱼?”
“人送的。晚点看哪个亲戚要,你让妈送他。”
王来喜欢吃鱼,不过他只喜欢吃海鱼。有得鱼吃的他自然不想吃这两条淡水鱼。
他老婆听她这么一说,没有多说。从他手里接过鱼,便拿回厨房,养大盆里了。
放好了鱼她便又出去给鸭拔毛,打算做个白切鸭。
她大姑切好鸡后进厨房看了看,看到竟然还有两条鱼没杀,端着它们出去,手起刀落就把它们开膛破肚了。
等王来老婆拔完鸭毛进厨房,那两条鱼已经被她大姑摆好了孔雀开屏的造型,放蒸锅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