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犹被赖岷叫到办公室,刚好碰见返校看老师的周适。
他们隔着老师座位的距离,微笑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陈犹知道赖岷叫他来的目的是什么,孟灯前日被叫来,今天就是他被叫来。
然而今天孟灯请了假,盛纾告诉他,孟灯昨晚发烧了,现在正在医院。陈犹问了孟灯的楼层床号,心里已经有放学去看她的打算。
正遇此时,他心里有个新想法。陈犹背手站在赖岷面前,一副好学生样子,等待老师的问话。
“孩子,你知道我叫你来的原因吧。”老套的开头,并不出乎意料。
“我应该知道的。有关于我和孟灯的事情,对吗?”
“那你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的,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赖岷的语气还是很柔和,这让陈犹有种错觉,所有人都在支持他们。
“我要对你说的,只比孟灯多一点。”赖岷拿出了一打信件,陈犹由此回忆起,他们在高一入学时曾经写过一封给三年后自己的信。
赖岷从中抽出了两份,不用细想便知道,一封是孟灯的,一封是他的。
在陈犹还在回忆自己写的内容时,赖岷打断他的思绪,开口问:“陈犹,你觉得孟灯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
回答这个问题,就像背出古诗文中最熟悉的一句,比赛抽到最顺手的实验操作,写诗时刚好她在身边,一词一句都轻而易举。
“优秀,温良,坚忍。”
优秀是成绩上的优秀,温良是品行上的温良。
恰好,这是一个人最接近完美的时候。
“温良。”赖岷在嘴里嚼着这个词的意思,“同情心与智慧。”
“是的,她是一个有精神生活的人。”陈犹很快从赖岷的话里听出她脑子里在想什么,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
按道理陈犹可以追随本心,他可以说出有关孟灯身上精神的体现,从史书上找各学派所传的先贤之道中的几句,从切身感受中体会她所作所为的理信。
但如今他只是想想,等待赖岷的话。
赖岷听出了陈犹也读过这本书,他知道陈犹的父亲,以前开家长会总是赶上徐清工作,就是陈闻钦来。陈闻钦,南城一所大学的文学教授。
赖岷笑了笑:“那你觉得,孟灯能走到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陈犹的表情有一丝松动,来自于他敏锐的察觉与本能的怀疑。
“任何,只要她想去,她可以走到任何一处。”
“无论是跟随南极科考队去做研究,去美国求学,去巴西感受天然可可的味道,还是其他的地方。”
“是的。”
“那陈犹,你觉得你们可以一直在一起吗?她要去南极,去美国,或者去巴西,哪怕是挪威俄罗斯都好,你可以一直陪着她吗?”
在赖岷眼睛的反光中,陈犹身上的那份舒和突然不见了,他还是那副礼貌的笑意,只是眼神不再愿与老师有交流。
“老师是自己想和我这样说,还是我父母期望您这样说?”陈犹问。
“孩子,放轻松些。”赖岷似是猜到了陈犹所想,她们都想要拆散他们。
她放缓了声音,以让她的声音可以慢慢渗透进陈犹的思想屏障里。
“这是老师我的一点想法。”
然而他们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不能交心的。陈犹静等赖岷说出那些看起来是建议的话,不打算听。
“陈犹,你看见孟灯的优异,可能也见过她的努力;你看见她的温良,可能也见过她的脾气;你看见她的坚忍,可能也见过她的脆弱。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
赖岷话锋一转:“但是,你知道她想走的路是怎样的吗?我从你的父母那里得知了,你要出国留学。但孟灯会离开吗?她的想法是什么?”
陈犹又哑言了。
如果说,陈犹对父母的沉默来自于尊敬,那对赖岷,他是真的无话可说。
这一切事情,明明都只是他和孟灯之间的事情,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参与进来?
他会一直欺骗她吗?他会告诉她的。
他会强迫她吗?他不会的。
他会离开她吗?
......
“陈犹,你考虑一下,孟灯的未来是怎样的?”
她的未来......
她说,陈犹,我把你加进我的生命里了。
她说,陈犹,我们可以一起去北京了。
她还说,我们以后一起养小猫。
陈犹,真的很喜欢你啊。
“老师,孟灯的未来,由她自己选择。她可以考虑未来有没有我。但最终,这一切只会取决于我是死缠烂打,胡搅蛮缠,咬死不放手,还是转身离开。”陈犹沉下声,最后一段话里,几个词都咬得很重,也直接向人表现了他的内心想法。
赖岷有些叹息:“陈犹,我以为你是一个有自己思量的人。”
“那我承蒙老师夸奖了。”陈犹说道,“如果我是孟灯人生中的一个拖累,我会自己离开。”
“但我没有看见,我们分开是最好的选择。也没有看见,我们没有未来。”陈犹说得很平淡,却有格外有力量。这种笃定,不是天命,而是人为。
二人眼神碰撞,率先败下阵来的人是赖岷。她摩挲着那两张信封,推给了陈犹,“之后带去给孟灯吧。”
陈犹拿了过来,低头跟老师说谢谢。
他转身离开,表情是他人难见的冷脸,或者说,那只是没有情绪的一个表情。
开学后,陈犹和孟灯一直是不上晚自习的。陈犹下午请假提前放了学,收拾书包就要离开。结果在校门口遇见了周适。
她坐在校门口便利店外的老树下,正吃着一块雪糕。陈犹以为她是来等秦濯的,只是打了个招呼就要离开,然而她却叫住了陈犹。
“陈犹,我知道这可能不太好,但有些事情,我想和你聊聊。”
陈犹看了眼时间,目光落在周适身上,思考片刻,没有拒绝。
陈犹和赖岷谈话的时候周适就站在一旁,陈犹丝毫不怀疑,周适将每一个字都听得很清楚。所以她找上了他,理由合理。
“你想和我聊,你在办公室听见的事?”陈犹开门见山,估摸着交流的时间能不能赶去医院看孟灯。
周适茫然片刻后摇头,“是祁随。他想加你一个联系方式,具体为什么,我不知道。”
陈犹很轻地笑了声,“没问题啊,他找祁盛要就好了。”
周适一时间理解了陈犹的笑,笑她可能有点傻。
周适干脆破罐子破摔了,直接应下:“你可能觉得我这些话很像是精神不正常发了疯,或者莫名其妙要参与你们的事情,但我还是要告诉你。”
“孟灯出车祸做手术的那天,我曾去清醒室陪她。我陪她说话,她流了很多泪。”
周适看着陈犹的眼睛,“她说找,要找,我问她找谁,她说了一些我听不清的话,但我听清,她说,她要找陈犹。”
“为什么要找陈犹?”周适握着孟灯的手,靠近她努力辨析女孩微弱的声音。
孟灯的泪从眼角滑落到枕头上,鼻子也红脸也红红的,她对周适说:“如果我是他天命的一部分,总有一天他会回来。”
如今周适也将这句话重复给了陈犹,他的心突地就被镇住了。
怎么会……说出这句话?
还是她早有预感?
如果说赖岷的话一直让陈犹惴惴不安,他渴望找到一个平缓下来的方式,而那个方式就是去看孟灯。
那现在,他已经平复了。
沙丘随风改变形状,沙粒吹到一片绿洲,停了。
他听见这句话,急切的心,静了。
陈犹看着周适,迟迟没有说话。
风停了又起,树叶摇晃。
陈犹低声说了句:“谢谢。”
他们隔着老师座位的距离,微笑点了点头算是打招呼。
陈犹知道赖岷叫他来的目的是什么,孟灯前日被叫来,今天就是他被叫来。
然而今天孟灯请了假,盛纾告诉他,孟灯昨晚发烧了,现在正在医院。陈犹问了孟灯的楼层床号,心里已经有放学去看她的打算。
正遇此时,他心里有个新想法。陈犹背手站在赖岷面前,一副好学生样子,等待老师的问话。
“孩子,你知道我叫你来的原因吧。”老套的开头,并不出乎意料。
“我应该知道的。有关于我和孟灯的事情,对吗?”
“那你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的,你们都是聪明的孩子。”赖岷的语气还是很柔和,这让陈犹有种错觉,所有人都在支持他们。
“我要对你说的,只比孟灯多一点。”赖岷拿出了一打信件,陈犹由此回忆起,他们在高一入学时曾经写过一封给三年后自己的信。
赖岷从中抽出了两份,不用细想便知道,一封是孟灯的,一封是他的。
在陈犹还在回忆自己写的内容时,赖岷打断他的思绪,开口问:“陈犹,你觉得孟灯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子?”
回答这个问题,就像背出古诗文中最熟悉的一句,比赛抽到最顺手的实验操作,写诗时刚好她在身边,一词一句都轻而易举。
“优秀,温良,坚忍。”
优秀是成绩上的优秀,温良是品行上的温良。
恰好,这是一个人最接近完美的时候。
“温良。”赖岷在嘴里嚼着这个词的意思,“同情心与智慧。”
“是的,她是一个有精神生活的人。”陈犹很快从赖岷的话里听出她脑子里在想什么,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
按道理陈犹可以追随本心,他可以说出有关孟灯身上精神的体现,从史书上找各学派所传的先贤之道中的几句,从切身感受中体会她所作所为的理信。
但如今他只是想想,等待赖岷的话。
赖岷听出了陈犹也读过这本书,他知道陈犹的父亲,以前开家长会总是赶上徐清工作,就是陈闻钦来。陈闻钦,南城一所大学的文学教授。
赖岷笑了笑:“那你觉得,孟灯能走到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
陈犹的表情有一丝松动,来自于他敏锐的察觉与本能的怀疑。
“任何,只要她想去,她可以走到任何一处。”
“无论是跟随南极科考队去做研究,去美国求学,去巴西感受天然可可的味道,还是其他的地方。”
“是的。”
“那陈犹,你觉得你们可以一直在一起吗?她要去南极,去美国,或者去巴西,哪怕是挪威俄罗斯都好,你可以一直陪着她吗?”
在赖岷眼睛的反光中,陈犹身上的那份舒和突然不见了,他还是那副礼貌的笑意,只是眼神不再愿与老师有交流。
“老师是自己想和我这样说,还是我父母期望您这样说?”陈犹问。
“孩子,放轻松些。”赖岷似是猜到了陈犹所想,她们都想要拆散他们。
她放缓了声音,以让她的声音可以慢慢渗透进陈犹的思想屏障里。
“这是老师我的一点想法。”
然而他们的关系是不平等的,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不能交心的。陈犹静等赖岷说出那些看起来是建议的话,不打算听。
“陈犹,你看见孟灯的优异,可能也见过她的努力;你看见她的温良,可能也见过她的脾气;你看见她的坚忍,可能也见过她的脆弱。这一点我丝毫不怀疑。”
赖岷话锋一转:“但是,你知道她想走的路是怎样的吗?我从你的父母那里得知了,你要出国留学。但孟灯会离开吗?她的想法是什么?”
陈犹又哑言了。
如果说,陈犹对父母的沉默来自于尊敬,那对赖岷,他是真的无话可说。
这一切事情,明明都只是他和孟灯之间的事情,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参与进来?
他会一直欺骗她吗?他会告诉她的。
他会强迫她吗?他不会的。
他会离开她吗?
......
“陈犹,你考虑一下,孟灯的未来是怎样的?”
她的未来......
她说,陈犹,我把你加进我的生命里了。
她说,陈犹,我们可以一起去北京了。
她还说,我们以后一起养小猫。
陈犹,真的很喜欢你啊。
“老师,孟灯的未来,由她自己选择。她可以考虑未来有没有我。但最终,这一切只会取决于我是死缠烂打,胡搅蛮缠,咬死不放手,还是转身离开。”陈犹沉下声,最后一段话里,几个词都咬得很重,也直接向人表现了他的内心想法。
赖岷有些叹息:“陈犹,我以为你是一个有自己思量的人。”
“那我承蒙老师夸奖了。”陈犹说道,“如果我是孟灯人生中的一个拖累,我会自己离开。”
“但我没有看见,我们分开是最好的选择。也没有看见,我们没有未来。”陈犹说得很平淡,却有格外有力量。这种笃定,不是天命,而是人为。
二人眼神碰撞,率先败下阵来的人是赖岷。她摩挲着那两张信封,推给了陈犹,“之后带去给孟灯吧。”
陈犹拿了过来,低头跟老师说谢谢。
他转身离开,表情是他人难见的冷脸,或者说,那只是没有情绪的一个表情。
开学后,陈犹和孟灯一直是不上晚自习的。陈犹下午请假提前放了学,收拾书包就要离开。结果在校门口遇见了周适。
她坐在校门口便利店外的老树下,正吃着一块雪糕。陈犹以为她是来等秦濯的,只是打了个招呼就要离开,然而她却叫住了陈犹。
“陈犹,我知道这可能不太好,但有些事情,我想和你聊聊。”
陈犹看了眼时间,目光落在周适身上,思考片刻,没有拒绝。
陈犹和赖岷谈话的时候周适就站在一旁,陈犹丝毫不怀疑,周适将每一个字都听得很清楚。所以她找上了他,理由合理。
“你想和我聊,你在办公室听见的事?”陈犹开门见山,估摸着交流的时间能不能赶去医院看孟灯。
周适茫然片刻后摇头,“是祁随。他想加你一个联系方式,具体为什么,我不知道。”
陈犹很轻地笑了声,“没问题啊,他找祁盛要就好了。”
周适一时间理解了陈犹的笑,笑她可能有点傻。
周适干脆破罐子破摔了,直接应下:“你可能觉得我这些话很像是精神不正常发了疯,或者莫名其妙要参与你们的事情,但我还是要告诉你。”
“孟灯出车祸做手术的那天,我曾去清醒室陪她。我陪她说话,她流了很多泪。”
周适看着陈犹的眼睛,“她说找,要找,我问她找谁,她说了一些我听不清的话,但我听清,她说,她要找陈犹。”
“为什么要找陈犹?”周适握着孟灯的手,靠近她努力辨析女孩微弱的声音。
孟灯的泪从眼角滑落到枕头上,鼻子也红脸也红红的,她对周适说:“如果我是他天命的一部分,总有一天他会回来。”
如今周适也将这句话重复给了陈犹,他的心突地就被镇住了。
怎么会……说出这句话?
还是她早有预感?
如果说赖岷的话一直让陈犹惴惴不安,他渴望找到一个平缓下来的方式,而那个方式就是去看孟灯。
那现在,他已经平复了。
沙丘随风改变形状,沙粒吹到一片绿洲,停了。
他听见这句话,急切的心,静了。
陈犹看着周适,迟迟没有说话。
风停了又起,树叶摇晃。
陈犹低声说了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