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南城,冬天来得格外早。
天光温暖,微风轻轻。孟灯就在这样平凡的一天,收拾了东西,和陈犹踏上前往北京的路程。
李枝梅特意请了假,和盛纾开车将孟灯送来机场。盛纾在前面叮嘱孟灯要好好照顾身体,卡里的钱不够了就要说,该花的钱要花,不要亏待自己。
孟灯心中不知滋味,于是装作犯困,靠在车窗上闭眼休息。
回顾以往,李枝梅从未让孟灯离开过她的身边,这一次的放手,如同海将溺毙的游者送回岸边,燃烧的火中留有可以生存的环境。
她是待折的枝丫,早被人窥视已久,有一天农夫走了,她在想,自己是被遗弃了,还是整个农场都被遗弃了。
孟灯以为,她和李枝梅应该会有一场大吵,因为理想,因为陈犹,两人吵到大大出口,互相伤害,遍体鳞伤。
然而一切发生如春日破冰、枯林伐木。孟灯只能提醒自己不要深埋在过去的回忆之中。
时间并不能带走一切,日复一日的海浪冲刷让岩石变了模样,尖刺的穿入让苹果变得畸形。
时间只会让一切淡然,因为人不能一直活在一个时候,人不得不随着经历的增加、时间的推移学着淡然。
这不出于自愿,也不出于被迫。而是顺其自然的一个转变。
孟灯想起初中,想起小学,更小的时候。李枝梅是爱她的,也是恨她的。就像她爱孟真,也恨孟真,是一样的。
似乎孟灯已经不得不迈出一步,靠近李枝梅。但生理上的抵触让她全身僵滞,孟灯没来由地又想哭。但也仅停留在想上,很快她便抽离出来,真的睡了。
再醒来时,他们已经在机场外准备停车了。孟灯看见手机上陈犹发来的几条信息。
尤:「我已经到机场了,正在等你。」
尤:「母亲同我告别,送了你一件礼物。我等你来拆开。」
陈犹发了他具体的位置。
孟灯拖着一箱轻便的行李,和李枝梅、盛纾一起走过那段最后的路,李枝梅对她说:“好好学习,不要贪图玩乐。”
李枝梅还是那副很严肃的样子,但目光里又有些柔和,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风霜中的模样。
孟灯看着她的那双眼,极力地描摹。她决定记下这一刻,记住李枝梅放手的样子。
而后她转身,毅然决然、并无丝毫留恋、大步向前迈。
轮子在瓷砖地面上擦出连续的沉闷声响,孟灯过了安检,在无人发现之处回头看了眼李枝梅和盛纾,嘴中默声,说了句“再见。”
—
陈犹坐在空荡的长椅上,窗外一辆飞机正在停飞,他握着手机,有些惆怅地盯着外面看。
他还没有收到孟灯的信息,即使他确定她会来的,但心中还有一种恐惧。
仿佛是情景演绎,有一天,陈犹坐在候机厅内,身旁是陌生人,手机上没有孟灯的消息,或许她已经将他删了。因为他的无情。
陈犹焦急着,迟疑着,他将目光投向门口。而后他看见了孟灯,看见了带着笑意和爱意的孟灯。
她走到陈犹身边,言笑晏晏,“陈同学,要你多多关照啊。”
陈犹看着孟灯的眼睛,那双向来平静的眼里,没有过多的悲伤,眼底有些红血丝,或许她刚睡醒,因为声音也是软的。
他还是抱有顾虑地问了:“刚醒?”
“嗯,在车上睡了一觉,下车之后也没来得及回你信息。”她在陈犹身边坐下,“刚去洗了个脸,感觉精神很多吧。”
陈犹注意到她鬓角沾湿的碎发,还有面上的一些水光,说是。
“你说阿姨送了我礼物,在哪儿,我看看?”
陈犹将身侧的礼袋递给孟灯,她打开,里面是一套典藏版的《狄金森全集》。
“母亲听说你喜欢,特意找了这个版本,说狄金森的诗,他翻的最好。”
“看样子,我应该亲自给阿姨道谢了。”孟灯轻笑。
“阿灯,不用总想着谢,母亲很希望能和你有牵绊。”陈犹说得真情,轻柔而缓和的语调像是出口意味绵延的诗。
孟灯一时间看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曾经说,人之相识是欠着欠着便结成友人,到最后没谁还得了谁,就此分别,各自留下回忆。
他们谁也没就此说下去,坐在一块儿,陈犹看着窗外的天色沉默不语。
片刻,他感觉到肩上多了些重量,孟灯说:“感不感觉我们俩有点背井离乡的意思?”
就像是,这个冬天,我们都要学着坚强。
她轻声感慨,下一瞬陈犹拍了拍她的手,以表抚慰,“有点,但我们两人相伴,不会孤独。”
孟灯应了一声,就这样靠着他的肩没有抬头看他,没有看见陈犹眼中的神伤。
一架飞机,跨越千里,并不需要多久。落地北京后,他们很顺利找到了来接人的向导,他的身边还站着一个人,男生。
“孟灯和陈犹是吧?”向导神色温和,将他们的行李放到推车上。
陈犹应了一声,他们便随着向导走出机场,装行李登车。
出发回集训营,其实便是一所学校,和其它学校没什么区别。男女分了宿舍,如常上课、考试。
孟灯和陈犹的教室隔了一层楼,每每陈犹去找孟灯,她总坐在座位上写题,或是看书,或是查资料。
书桌摆得很乱,看着她苦恼着扶额面对试题,在电脑上查找文献的时候。陈犹总会想,她毕业写论文时,大概也是这样。
孟灯看见陈犹,便会摘下眼镜走出去,或者两人一起在外面走走,或者仅是看着廊外的景色聊聊天。
第一次考试前,营里放了半天假。
陈犹没做什么复习,毕竟物理这门学科,会就是会,不会就算把题盯出个洞来,也是做不来的。
他很耐心地在给孟灯做心理辅导,其因是孟灯有点焦虑。
“孟老师,承认人外有人,也要承认静而修身,这是你的人生格言。”陈犹故作苦恼地看着孟灯,像是求知若渴的学生,“但是陈同学最近就是好焦虑好焦虑,怎么办啊?”
陈犹那双眼睛啊,说来比西湖的水都要柔情,看得孟灯都要发愣。他的语气又是这般可爱,孟灯想气他也忍了下来。
“凉拌吧,建议拌点海带丝。”她揶揄。
“冬天凉拌吃了身凉,还是喝杯甜奶茶吧。”陈犹不知又从哪个地方掏出来了两杯奶茶,孟灯喜欢的,七分糖芋泥珍珠奶茶。
“什么时候离开买的?”孟灯笑着接过一杯,“我怎么不知道。”
“孟老师当然不知道了,毕竟一天都遨游在学海里,怎么看得见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这个词别有意思。
“陈犹,你是我的谁?”
“恋人。”陈犹不带丝毫犹豫。
“所以,我是你心里的人?”陈犹调笑。
“其实不是哈你这么疑惑的话。”
“哦。”陈犹闷闷地笑,“知道孟同学喜欢我了,陈犹也喜欢孟灯。”
他喊她的全名:“放轻松,好好考试。圣诞我们出去过好不好?逛一逛你喜欢的北京。”
“嗯。”
天光温暖,微风轻轻。孟灯就在这样平凡的一天,收拾了东西,和陈犹踏上前往北京的路程。
李枝梅特意请了假,和盛纾开车将孟灯送来机场。盛纾在前面叮嘱孟灯要好好照顾身体,卡里的钱不够了就要说,该花的钱要花,不要亏待自己。
孟灯心中不知滋味,于是装作犯困,靠在车窗上闭眼休息。
回顾以往,李枝梅从未让孟灯离开过她的身边,这一次的放手,如同海将溺毙的游者送回岸边,燃烧的火中留有可以生存的环境。
她是待折的枝丫,早被人窥视已久,有一天农夫走了,她在想,自己是被遗弃了,还是整个农场都被遗弃了。
孟灯以为,她和李枝梅应该会有一场大吵,因为理想,因为陈犹,两人吵到大大出口,互相伤害,遍体鳞伤。
然而一切发生如春日破冰、枯林伐木。孟灯只能提醒自己不要深埋在过去的回忆之中。
时间并不能带走一切,日复一日的海浪冲刷让岩石变了模样,尖刺的穿入让苹果变得畸形。
时间只会让一切淡然,因为人不能一直活在一个时候,人不得不随着经历的增加、时间的推移学着淡然。
这不出于自愿,也不出于被迫。而是顺其自然的一个转变。
孟灯想起初中,想起小学,更小的时候。李枝梅是爱她的,也是恨她的。就像她爱孟真,也恨孟真,是一样的。
似乎孟灯已经不得不迈出一步,靠近李枝梅。但生理上的抵触让她全身僵滞,孟灯没来由地又想哭。但也仅停留在想上,很快她便抽离出来,真的睡了。
再醒来时,他们已经在机场外准备停车了。孟灯看见手机上陈犹发来的几条信息。
尤:「我已经到机场了,正在等你。」
尤:「母亲同我告别,送了你一件礼物。我等你来拆开。」
陈犹发了他具体的位置。
孟灯拖着一箱轻便的行李,和李枝梅、盛纾一起走过那段最后的路,李枝梅对她说:“好好学习,不要贪图玩乐。”
李枝梅还是那副很严肃的样子,但目光里又有些柔和,那是岁月沉淀下来的风霜中的模样。
孟灯看着她的那双眼,极力地描摹。她决定记下这一刻,记住李枝梅放手的样子。
而后她转身,毅然决然、并无丝毫留恋、大步向前迈。
轮子在瓷砖地面上擦出连续的沉闷声响,孟灯过了安检,在无人发现之处回头看了眼李枝梅和盛纾,嘴中默声,说了句“再见。”
—
陈犹坐在空荡的长椅上,窗外一辆飞机正在停飞,他握着手机,有些惆怅地盯着外面看。
他还没有收到孟灯的信息,即使他确定她会来的,但心中还有一种恐惧。
仿佛是情景演绎,有一天,陈犹坐在候机厅内,身旁是陌生人,手机上没有孟灯的消息,或许她已经将他删了。因为他的无情。
陈犹焦急着,迟疑着,他将目光投向门口。而后他看见了孟灯,看见了带着笑意和爱意的孟灯。
她走到陈犹身边,言笑晏晏,“陈同学,要你多多关照啊。”
陈犹看着孟灯的眼睛,那双向来平静的眼里,没有过多的悲伤,眼底有些红血丝,或许她刚睡醒,因为声音也是软的。
他还是抱有顾虑地问了:“刚醒?”
“嗯,在车上睡了一觉,下车之后也没来得及回你信息。”她在陈犹身边坐下,“刚去洗了个脸,感觉精神很多吧。”
陈犹注意到她鬓角沾湿的碎发,还有面上的一些水光,说是。
“你说阿姨送了我礼物,在哪儿,我看看?”
陈犹将身侧的礼袋递给孟灯,她打开,里面是一套典藏版的《狄金森全集》。
“母亲听说你喜欢,特意找了这个版本,说狄金森的诗,他翻的最好。”
“看样子,我应该亲自给阿姨道谢了。”孟灯轻笑。
“阿灯,不用总想着谢,母亲很希望能和你有牵绊。”陈犹说得真情,轻柔而缓和的语调像是出口意味绵延的诗。
孟灯一时间看他,不知道该说什么。
她曾经说,人之相识是欠着欠着便结成友人,到最后没谁还得了谁,就此分别,各自留下回忆。
他们谁也没就此说下去,坐在一块儿,陈犹看着窗外的天色沉默不语。
片刻,他感觉到肩上多了些重量,孟灯说:“感不感觉我们俩有点背井离乡的意思?”
就像是,这个冬天,我们都要学着坚强。
她轻声感慨,下一瞬陈犹拍了拍她的手,以表抚慰,“有点,但我们两人相伴,不会孤独。”
孟灯应了一声,就这样靠着他的肩没有抬头看他,没有看见陈犹眼中的神伤。
一架飞机,跨越千里,并不需要多久。落地北京后,他们很顺利找到了来接人的向导,他的身边还站着一个人,男生。
“孟灯和陈犹是吧?”向导神色温和,将他们的行李放到推车上。
陈犹应了一声,他们便随着向导走出机场,装行李登车。
出发回集训营,其实便是一所学校,和其它学校没什么区别。男女分了宿舍,如常上课、考试。
孟灯和陈犹的教室隔了一层楼,每每陈犹去找孟灯,她总坐在座位上写题,或是看书,或是查资料。
书桌摆得很乱,看着她苦恼着扶额面对试题,在电脑上查找文献的时候。陈犹总会想,她毕业写论文时,大概也是这样。
孟灯看见陈犹,便会摘下眼镜走出去,或者两人一起在外面走走,或者仅是看着廊外的景色聊聊天。
第一次考试前,营里放了半天假。
陈犹没做什么复习,毕竟物理这门学科,会就是会,不会就算把题盯出个洞来,也是做不来的。
他很耐心地在给孟灯做心理辅导,其因是孟灯有点焦虑。
“孟老师,承认人外有人,也要承认静而修身,这是你的人生格言。”陈犹故作苦恼地看着孟灯,像是求知若渴的学生,“但是陈同学最近就是好焦虑好焦虑,怎么办啊?”
陈犹那双眼睛啊,说来比西湖的水都要柔情,看得孟灯都要发愣。他的语气又是这般可爱,孟灯想气他也忍了下来。
“凉拌吧,建议拌点海带丝。”她揶揄。
“冬天凉拌吃了身凉,还是喝杯甜奶茶吧。”陈犹不知又从哪个地方掏出来了两杯奶茶,孟灯喜欢的,七分糖芋泥珍珠奶茶。
“什么时候离开买的?”孟灯笑着接过一杯,“我怎么不知道。”
“孟老师当然不知道了,毕竟一天都遨游在学海里,怎么看得见身外之物?”
身外之物,这个词别有意思。
“陈犹,你是我的谁?”
“恋人。”陈犹不带丝毫犹豫。
“所以,我是你心里的人?”陈犹调笑。
“其实不是哈你这么疑惑的话。”
“哦。”陈犹闷闷地笑,“知道孟同学喜欢我了,陈犹也喜欢孟灯。”
他喊她的全名:“放轻松,好好考试。圣诞我们出去过好不好?逛一逛你喜欢的北京。”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