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敏儿连续病了三日,到了第四日才好些。天刚蒙蒙亮,郑敏儿就拖着病体从床上起来,可是打眼一看,身旁随侍的丫鬟不知所踪,桌上的茶水两日未换,郑敏儿只是喝了一口就急忙吐到地上。
郑敏儿自觉氛围不对劲,在床上躺了三日,这三日来,她每日只以米汤裹腹,到这会儿,她感觉自己的两只手瘦了一大圈,本就苍白的肌肤更无血色。
两只松软无力的手绞了老半天才勉强把衣服穿好。
顾不得梳妆,郑敏儿推开了门。
地上一堆杂乱的枯叶,看样子已超过两日没有人来打扫。
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阴凉的秋风,郑敏儿受不住这寒气,咳嗽了一声,可还没等她缓过神来,忽然她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微弱的哭声,呜呜的,像小猫叫。
“谁在那儿?”郑敏儿转头叫了一声,又说:“春桃呢?”
春桃是在她跟前侍奉了多年的侍女。
大约从昨日起,她就没见过春桃了。
可四下根本无人,并没有一个叫春桃的人应答她。
而且那哭声也没了。
郑敏儿心里一咯噔,当即转身要去寻她的妹妹郑茉儿。
郑敏儿现年十六,妹妹郑茉儿和她一母同胞,两人差了七岁。
妹妹生性胆小,平日里总爱黏着她,几乎和她寸步不离。
郑敏儿前几日病的迷迷糊糊,脑子根本就没有一个清醒的时候,更别提去关心她的妹妹了。
这不,郑敏儿才刚好转,她就想起了妹妹。
不是她太紧张,而是家里最近确实变天了!
大约十天前,父亲从外经商回来,给郑敏儿带了一箱子珠宝首饰,说是额外给她准备的嫁妆,他也给妹妹带了礼物,一套上好的纸墨笔砚,这可是好物,是要进贡到宫里去的,妹妹爱书画,收到这份礼物后当即乐开了花。
可母亲周氏却不太高兴,虽然父亲也给她准备了礼物,并不比给她们姐妹俩的差。
但郑敏儿并未放在心上,反正这么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
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家中条件算得上阔绰,而且,父亲他的房里只有母亲一个人,但是,周氏总是不冷不热,不仅对父亲,对她们姐妹俩也是如此。
婚期在即,父亲又及时回来了,郑敏儿是高兴的。
郑敏儿自幼就和隔壁的李家二郎定了亲。李老爷开办了一家私塾,桃李满天下,他并不介意郑家的商人身份,而且李家二郎生的俊俏,很有才学,要不了几年,必能高中进士。
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算下来是一件极好的婚事。
然而事情却在六日前急转直下。
那日李老爷和郑老爷在院子里一直喝茶喝到半夜,后来李老爷告辞,郑老爷却还不想歇下,便叫人去温了一壶热酒来,一壶热酒下肚,郑老爷醉了,兴致却也起来了,他独自来到刚建好的阁楼赏月,裳着裳着竟一脚踏空摔了下去,当时他的身旁没有一个小厮跟着,郑老爷倒栽葱一样直直地摔了下去,扭断了腰椎,不能动弹,他倒在地上,不能喊,不能动弹,生生熬了半个时辰才死去。
忽闻噩耗,郑敏儿如遭雷劈。
她还没缓过神来,第二日就有一干人等拿着账本上门讨债。
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说郑老爷何年何月欠了他的钱,必须要还回来。
在郑老爷的庇护下,郑敏儿自小过得无拘无束,家中的生意她一概不知。
那些人见她没能拿个主意,当即叫人把房里能抢的都抢了。
郑敏儿和郑茉儿抱在一起,一时之间六神无主。
她眼睁睁看着郑老爷前几日才送给她的首饰被人抱走。
郑敏儿想去抢回来,却被人踹了一脚。
李老爷和李家二郎赶到的时候,家中财物已被洗劫一空。
不仅如此,周氏也不知所踪。
郑敏儿以为她母亲出了什么意外,跪在李老爷面前磕头请求他帮忙找一找。
谁知两日后,周氏带着家里仅剩的一点财物,敲锣打鼓地嫁进了县令府。
郑敏儿找过去时,周氏起初还不愿意认,后来或许是为了让她死心,周氏啐了她一口说,要怪就怪她们姐妹俩是个女娃娃。
郑老爷人一死,她不着急嫁人,能守得住这些钱财吗?
这些钱可全是周氏当初带来的嫁妆,现在她全部带走也没什么可指摘。
儿女亲情?那就更别想了,在这世道,唯有钱才能让她吃饱穿暖,儿女亲情?能填饱肚子吗?
郑敏儿短短几日接连遭遇打击,终于病倒了。在床上歇了几日,她稍微能动弹就爬起来去找妹妹。
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可不能再没有妹妹了。
可是偌大的府里,愣是一个下人都没找到,郑敏儿知道,这些奴仆能卖的都被母亲卖了,只带了几个心腹走掉,郑敏儿不禁有些凄惶,春桃,她也被卖了吗?
好歹她也陪了自己那么多年,母亲真是好狠的心,连春桃也不愿意留给她。
郑敏儿一面伤心,一面惊慌,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地到了妹妹的院子。
忽然,不知从哪儿窜出来一个荆钗布裙的妇人。
那妇人一看见郑敏儿就紧紧抓着她的手说:“大姑娘你可算来了,二姑娘她……”
“她怎么了?茉儿她怎么了?”郑敏儿着急地说,顾不得眼前这个人看着有些面生。
妇人说:“方才二爷和三爷带了几个小厮过来,说给二姑娘找了门亲事,要把二姑娘带走,二姑娘死活不肯,二爷和三爷发了火,把,把二姑娘给绑了!”
“什么?”郑敏儿颤抖着后腿了几步,双手止不住地颤抖着。
茉儿她绝不能有事。
“你叫什么名字?之前做的是何差事?”郑敏儿定了定心神说。
妹妹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她自己了,她必须振作起来。
妇人说:“我姓刘,平日里都在厨房洒扫。”
“好,刘妈妈,我这有把簪子,”郑敏儿取出一把簪子交到刘妈妈的手中,说:“只要你跟着我,他日我若有福气,必不会亏待你!”
刘妈妈忙低头说不可不可,推托了好几次她才勉强收下。
之后,郑敏儿就让刘妈妈带她去房里换衣服,幸而她平时都把珍贵的财物装在一个匣子里,屋里被搜刮一空,而那个匣子依旧藏的好好的。
郑敏儿从匣子里取出两件首饰,叫刘妈妈去当铺当了。
换了钱又马不停蹄地去往郑二爷郑三爷的府邸。
可是郑二爷和郑三爷的门房都说没看见过郑茉儿,死活不让她们进。
郑敏儿无法,只能守在郑二爷的家门口。
只要她一直在这里守着,她就不信堵不到郑二爷。
她的二叔。
说起“二叔”这两个字,郑敏儿只觉得浑身发凉,什么叫人走茶凉,这就是了。
从前父亲在时,父亲对他们千好万好,没想到父亲一走,这所谓的几个叔叔就那么急吼吼地把要她的妹妹卖了。
郑敏儿从中午守到天黑,期间滴水未沾,却愣是没等到郑二爷的影子。
快到夜深时,郑二爷家的老管家看不下去,偷偷塞了几文钱到一个小孩的手中,叫小孩悄悄告诉郑敏儿,说郑茉儿今日子时就要被送进宿在客栈里的盛国公的二公子,这二公子早有恶名在外,最喜童男童女,落到他手里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郑敏儿听得小脸煞白,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跑去客栈。
期间碰到了来找她的李家二郎,李付。
李付抓着她的肩膀,关切道:“敏儿,你要去哪里?我去你家寻不到你,你在这里做什么?”
看见了李付,郑敏儿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便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
李付立即说:“你放心,我一定把你妹妹救出来。”
李付骑了一匹马过来,他先把郑敏儿安置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之后便去寻几个信得过的同窗。
郑敏儿心里着急,对着油灯枯坐。
刘妈妈劝她说:“大姑娘您千万要放宽心,有李公子在,相信咱们家二姑娘一定会没事的。”
可郑敏儿听后却是默默无语。
刘妈妈叹了口气。
半晌,郑敏儿忽然站了起来,说:“刘妈妈,你随我去一趟。”
郑敏儿带着刘妈妈摸黑进了之前住的府邸,去了自己和妹妹的屋子,捡出最后一点细软,刘妈妈不解,问她为何收拾这些。
郑敏儿握着刘妈妈的手,说:“这青州我注定是待不下去了!”
“茉儿就算今日被救了回来,那明日后日呢?”
刘妈妈着急说:“姑娘你不是还有李公子吗?他对你情深义重……”
“不,”郑敏儿摇了摇头,“正因为他对我情深义重,我才不可拖累他,今日之事必使国公公子对我怀恨在心,我怎可为了一己私欲连累他?”
“那姑娘今后您打算怎么办?”
郑敏儿吸了口气,说:“走,离开青州,去哪儿都好,待会儿就走,只要把妹妹接回来,我即刻就走。”
刘妈妈暗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说:“我都听您的。”
郑敏儿自觉氛围不对劲,在床上躺了三日,这三日来,她每日只以米汤裹腹,到这会儿,她感觉自己的两只手瘦了一大圈,本就苍白的肌肤更无血色。
两只松软无力的手绞了老半天才勉强把衣服穿好。
顾不得梳妆,郑敏儿推开了门。
地上一堆杂乱的枯叶,看样子已超过两日没有人来打扫。
不知从哪儿刮来一阵阴凉的秋风,郑敏儿受不住这寒气,咳嗽了一声,可还没等她缓过神来,忽然她听见远处传来一阵微弱的哭声,呜呜的,像小猫叫。
“谁在那儿?”郑敏儿转头叫了一声,又说:“春桃呢?”
春桃是在她跟前侍奉了多年的侍女。
大约从昨日起,她就没见过春桃了。
可四下根本无人,并没有一个叫春桃的人应答她。
而且那哭声也没了。
郑敏儿心里一咯噔,当即转身要去寻她的妹妹郑茉儿。
郑敏儿现年十六,妹妹郑茉儿和她一母同胞,两人差了七岁。
妹妹生性胆小,平日里总爱黏着她,几乎和她寸步不离。
郑敏儿前几日病的迷迷糊糊,脑子根本就没有一个清醒的时候,更别提去关心她的妹妹了。
这不,郑敏儿才刚好转,她就想起了妹妹。
不是她太紧张,而是家里最近确实变天了!
大约十天前,父亲从外经商回来,给郑敏儿带了一箱子珠宝首饰,说是额外给她准备的嫁妆,他也给妹妹带了礼物,一套上好的纸墨笔砚,这可是好物,是要进贡到宫里去的,妹妹爱书画,收到这份礼物后当即乐开了花。
可母亲周氏却不太高兴,虽然父亲也给她准备了礼物,并不比给她们姐妹俩的差。
但郑敏儿并未放在心上,反正这么多年来她已经习惯了。
父亲常年在外经商,家中条件算得上阔绰,而且,父亲他的房里只有母亲一个人,但是,周氏总是不冷不热,不仅对父亲,对她们姐妹俩也是如此。
婚期在即,父亲又及时回来了,郑敏儿是高兴的。
郑敏儿自幼就和隔壁的李家二郎定了亲。李老爷开办了一家私塾,桃李满天下,他并不介意郑家的商人身份,而且李家二郎生的俊俏,很有才学,要不了几年,必能高中进士。
两人青梅竹马一起长大,算下来是一件极好的婚事。
然而事情却在六日前急转直下。
那日李老爷和郑老爷在院子里一直喝茶喝到半夜,后来李老爷告辞,郑老爷却还不想歇下,便叫人去温了一壶热酒来,一壶热酒下肚,郑老爷醉了,兴致却也起来了,他独自来到刚建好的阁楼赏月,裳着裳着竟一脚踏空摔了下去,当时他的身旁没有一个小厮跟着,郑老爷倒栽葱一样直直地摔了下去,扭断了腰椎,不能动弹,他倒在地上,不能喊,不能动弹,生生熬了半个时辰才死去。
忽闻噩耗,郑敏儿如遭雷劈。
她还没缓过神来,第二日就有一干人等拿着账本上门讨债。
白纸黑字写的清清楚楚,说郑老爷何年何月欠了他的钱,必须要还回来。
在郑老爷的庇护下,郑敏儿自小过得无拘无束,家中的生意她一概不知。
那些人见她没能拿个主意,当即叫人把房里能抢的都抢了。
郑敏儿和郑茉儿抱在一起,一时之间六神无主。
她眼睁睁看着郑老爷前几日才送给她的首饰被人抱走。
郑敏儿想去抢回来,却被人踹了一脚。
李老爷和李家二郎赶到的时候,家中财物已被洗劫一空。
不仅如此,周氏也不知所踪。
郑敏儿以为她母亲出了什么意外,跪在李老爷面前磕头请求他帮忙找一找。
谁知两日后,周氏带着家里仅剩的一点财物,敲锣打鼓地嫁进了县令府。
郑敏儿找过去时,周氏起初还不愿意认,后来或许是为了让她死心,周氏啐了她一口说,要怪就怪她们姐妹俩是个女娃娃。
郑老爷人一死,她不着急嫁人,能守得住这些钱财吗?
这些钱可全是周氏当初带来的嫁妆,现在她全部带走也没什么可指摘。
儿女亲情?那就更别想了,在这世道,唯有钱才能让她吃饱穿暖,儿女亲情?能填饱肚子吗?
郑敏儿短短几日接连遭遇打击,终于病倒了。在床上歇了几日,她稍微能动弹就爬起来去找妹妹。
她现在什么都没有了,可不能再没有妹妹了。
可是偌大的府里,愣是一个下人都没找到,郑敏儿知道,这些奴仆能卖的都被母亲卖了,只带了几个心腹走掉,郑敏儿不禁有些凄惶,春桃,她也被卖了吗?
好歹她也陪了自己那么多年,母亲真是好狠的心,连春桃也不愿意留给她。
郑敏儿一面伤心,一面惊慌,好不容易跌跌撞撞地到了妹妹的院子。
忽然,不知从哪儿窜出来一个荆钗布裙的妇人。
那妇人一看见郑敏儿就紧紧抓着她的手说:“大姑娘你可算来了,二姑娘她……”
“她怎么了?茉儿她怎么了?”郑敏儿着急地说,顾不得眼前这个人看着有些面生。
妇人说:“方才二爷和三爷带了几个小厮过来,说给二姑娘找了门亲事,要把二姑娘带走,二姑娘死活不肯,二爷和三爷发了火,把,把二姑娘给绑了!”
“什么?”郑敏儿颤抖着后腿了几步,双手止不住地颤抖着。
茉儿她绝不能有事。
“你叫什么名字?之前做的是何差事?”郑敏儿定了定心神说。
妹妹现在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她自己了,她必须振作起来。
妇人说:“我姓刘,平日里都在厨房洒扫。”
“好,刘妈妈,我这有把簪子,”郑敏儿取出一把簪子交到刘妈妈的手中,说:“只要你跟着我,他日我若有福气,必不会亏待你!”
刘妈妈忙低头说不可不可,推托了好几次她才勉强收下。
之后,郑敏儿就让刘妈妈带她去房里换衣服,幸而她平时都把珍贵的财物装在一个匣子里,屋里被搜刮一空,而那个匣子依旧藏的好好的。
郑敏儿从匣子里取出两件首饰,叫刘妈妈去当铺当了。
换了钱又马不停蹄地去往郑二爷郑三爷的府邸。
可是郑二爷和郑三爷的门房都说没看见过郑茉儿,死活不让她们进。
郑敏儿无法,只能守在郑二爷的家门口。
只要她一直在这里守着,她就不信堵不到郑二爷。
她的二叔。
说起“二叔”这两个字,郑敏儿只觉得浑身发凉,什么叫人走茶凉,这就是了。
从前父亲在时,父亲对他们千好万好,没想到父亲一走,这所谓的几个叔叔就那么急吼吼地把要她的妹妹卖了。
郑敏儿从中午守到天黑,期间滴水未沾,却愣是没等到郑二爷的影子。
快到夜深时,郑二爷家的老管家看不下去,偷偷塞了几文钱到一个小孩的手中,叫小孩悄悄告诉郑敏儿,说郑茉儿今日子时就要被送进宿在客栈里的盛国公的二公子,这二公子早有恶名在外,最喜童男童女,落到他手里的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郑敏儿听得小脸煞白,爬起来跌跌撞撞地跑去客栈。
期间碰到了来找她的李家二郎,李付。
李付抓着她的肩膀,关切道:“敏儿,你要去哪里?我去你家寻不到你,你在这里做什么?”
看见了李付,郑敏儿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便将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地跟他说了。
李付立即说:“你放心,我一定把你妹妹救出来。”
李付骑了一匹马过来,他先把郑敏儿安置在一个安全的地方,之后便去寻几个信得过的同窗。
郑敏儿心里着急,对着油灯枯坐。
刘妈妈劝她说:“大姑娘您千万要放宽心,有李公子在,相信咱们家二姑娘一定会没事的。”
可郑敏儿听后却是默默无语。
刘妈妈叹了口气。
半晌,郑敏儿忽然站了起来,说:“刘妈妈,你随我去一趟。”
郑敏儿带着刘妈妈摸黑进了之前住的府邸,去了自己和妹妹的屋子,捡出最后一点细软,刘妈妈不解,问她为何收拾这些。
郑敏儿握着刘妈妈的手,说:“这青州我注定是待不下去了!”
“茉儿就算今日被救了回来,那明日后日呢?”
刘妈妈着急说:“姑娘你不是还有李公子吗?他对你情深义重……”
“不,”郑敏儿摇了摇头,“正因为他对我情深义重,我才不可拖累他,今日之事必使国公公子对我怀恨在心,我怎可为了一己私欲连累他?”
“那姑娘今后您打算怎么办?”
郑敏儿吸了口气,说:“走,离开青州,去哪儿都好,待会儿就走,只要把妹妹接回来,我即刻就走。”
刘妈妈暗吸一口气,点了点头说:“我都听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