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月行坐在节目组接他的车上,当他抬头看向窗外时,有一个身影一晃而过,像极了于明明,她拉着行李箱站在站台上等出租车,不知是不是等待的时间太长,她不停的看着手机,焦急的看着来往的车辆,苏月行转过身向后望去,终于有一辆车停在她身边,这么冷的天,不知她会不会感染风寒,她那样焦急是有什么事情吗?她的老公为何没来?苏月行不愿再多想。
同车的朋友与他聊起来最近的一些节目,这两年正是音乐综艺大爆发的时候,综艺节目从最初的单人节目到电视真人秀再到网络综艺节目,短短数十年,对于音乐现场的展现要求越来越高,幕后音乐人也有了更多机会,苏月行最主要的行程就是参加各个音乐综艺。行程渐渐从新奇变得平常再变成疲惫,当车子走在立交桥上,穿过一栋栋摩天大楼,远远望去每栋楼都灯火辉煌,车窗外的灯光迷离变幻,车子就在城市的海洋中漂浮着,穿行着。
人年轻的时候会有很多很多欲望,总会把执着追寻的欲望美化为理想。苏月行回想工作的感悟开始以为制作唱片最重要的是真诚,诚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后来发现个人有个人的情绪,时代有时代的情绪,个人的情绪如果不能和时代同频,对制作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制作人更重要是捕捉时代的情绪。而自己二十岁就开始因为与主流世界不合拍而痛苦,现在终于能豁达一点,不再追求完美,不再追求极致,头破血流的生活后与终于同世界达成和解。佛经不是讲人生是来受苦的,过程是痛苦的,目的也是痛苦的,快乐是短暂的,可是年轻的自己怎能明白?
苏月行看着舞台上的歌手,想起十年前离开时候于明明说唱片工业的时代快要结束了,唱片行业确实结束了,流媒体的兴起改变了音乐界,音乐变成了非常个人化的东西,音乐市场被分割的更加细小,以前大规模的流行很难存在,不过因为新的平台出现,制作人也有更多渠道去展现自己的作品,音乐综艺节目代替之前的音乐打榜,成为大众追寻歌手一个重要的舞台,一个时代的落下会开启新的时代。
一群群新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站在台上唱着,每个人都动情的说着自己的梦想,不知道十年过后他们是否还记得此刻说过的梦想,坐在台下的评委也貌似感动的说道你们一定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知道台下的人现在还有谁记得当初的初心,不过是观众爱看年轻人什么都不懂,一心为自己梦想拼搏向前的样子,而这些看上去懵懂的年轻人也许已经参加过好几次的选秀活动,熟练掌握屏幕的前如何讨观众喜欢的技巧。大数据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节目组会根据观众的喜好调整节目的方向。近年来参加的综艺节目越多越感觉单一,歌手在台上唱的歌曲越来越保守,滥情的歌曲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旋律,新的形式新的曲风因为怪异,接受的人少,唱的人也更少。这个市场没有如十年前想象的越变越好,反而像个迟暮的老人保守而固执。
苏月行在幕后的时间曾思考过一个问题,节奏、旋律、文字所产生的激情,是怎样对一个群体产生影响的,到底是音乐影响了人群,还是人群选择了音乐,现在新的形式是又将引导大众的行为、思考方式走向何方?
这种音乐类选秀综艺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选手自身的故事和相互碰撞的故事,而故事好不看就在于有没有足够精彩的赛制和有趣的选手,所以每个导演手上都会掌握一些选手的资料,很早甚至很早就会就读的音乐学院班主任联系,这次陪同导演一起听选手试唱,在他们身上偶尔能看见自己当初的影子。这些年轻人只看到屏幕前那些歌星总是讲着历经困难,付出巨大努力终于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还有很多终于也没有成功的故事却从未被讲出来。自己突然发觉兜兜转转二十年,终点也不过是起点,
录完最后一期节目,终于有时间放一个假到处走走,临近年末也不知道去哪里,苏月行有点茫然,妈妈决定和自己的姐妹去东南亚过节,让自己打发过年的时间。不知道去哪里合适,回到沪城的住所,保洁阿姨刚对房子进行了清扫,空荡荡的房间听不到声响,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只有一个人。想起当年和于明明一起呆的小房子,她每次来都要花好长时间打扫卫生,有时候还会买一捧花,那时候并不富裕,买花属于吃衣食住行外的额外花销,但是她总是对生活充满趣味,她说房间里放一束花,让心情都会变好。那时候大家都特别忙,她总是在电脑前赶方案,自己写着曲子,两个人把小茶几铺的满满的。那时候一直想像王峰一样,在沪城买一个房子立足,今天有了当初不敢想的房子,两人却再也没有联系。
再次来到江城,苏月行也没有多想,不知是什么心境就突然买了去往江城方向的飞机票,下了飞机坐在高铁上才恍惚的反应过来,二十年前的绿皮火车早就被取代,那时候摇摇晃晃到省城,郁郁青青的农田、清澈的水渠,水渠边长着各色杂树,当靠近一两个青色小瓦房,总能在院子里看到调皮的小孩。
又一个十年回到江城,热情的出租司机说到现在的城市中心都不在这边的,政府部门都搬到南部去了,这边只剩住宅区,年轻人也搬去新城区,感叹新区那边的房价大涨,后悔当初没有贷款多买几套房子。车子穿过老城区里,街道上的房屋散发着像是很久没有晒过被子的气息,一时不知道去哪里合适,苏月行还是让司机开往旧厂区。
厂区是被时光遗忘的地方,比十年前更加颠簸的道路,在风中挂着的路灯忽明忽灭。以前厂区的招待所变成私人承包的宾馆,看了看设施虽然陈旧比不得星级酒店,但是好在环境还比较卫生,办理完入住手续。苏月行饶有兴趣的在园区瞎逛,中心广场边的电影院已经废弃很久,屋檐上挂满了蛛丝,工人活动中心变成了小学辅导室,门口张贴着招生的海报,再前走就来到当时大家最爱的胖子叔叔烧烤店,记得那时候烧烤店总是人声鼎沸,现在好像已经搬走很久了,留下些废弃的桌子。游泳池旁边的冷饮店的玻璃窗上还贴着几个褪色泛黄的可乐女郎画报,唯一不变的是门口的梧桐树挺拔如初,在冬日的阳光下,树梢上有几片树叶被风吹起,打着旋又落下。
于明明每次听到街上飘过幻化的歌曲就会想起苏月行,这十年她从不是没有想过他,只是结婚后像陀螺一样的生活完全没有留给她任何时间回想,离婚后还来不及悲伤,又将所有的时间投入工作,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一刻钟都不敢停歇,而过去犹如一缕轻烟消散,直到张露微信消息告诉于明明,他们在厂区遇见苏月行了。
王峰他们家很早就买了房子搬出厂区,不过他王爸爸依然会过来小住,找老朋友喝茶,张露和王峰去接他爸爸的时候,发现苏月行一人一壶茶惬意的坐在花架下听戏。张露震惊到不行,还是苏月行主动和他们打的招呼。于明明有几分疑惑问道,“苏月行主动打的招呼?“张露的口气也有几分不可置信的回答,“是呀,主动招呼我们,还加了我俩的微信,虽然我们以前是很好的朋友,可是这么多年都没联系,他那个性子会主动加我们,我也没想到。”两人在微信上又聊了些各自小朋友的事情,约好过几日带李小妹着找澄澄玩。
于明明没想到苏月行怎么会回江城,十年前他来江城想给自己的父母一个承诺,被自己阻止了。后来两人分手后,自己和李奕明因为老乡的缘故偶遇相恋结婚又离婚。回想这场婚姻,两人经常会因为琐事而闹心,谈恋爱的时候两人工作都特别忙,见面的时间不多,稀里糊涂的就结了婚,都还没做好准备就怀孕生小孩,当时正是自己事业要上一个台阶的关键时候,不是没怀疑过李奕明从中做了手脚,可是孩子已经有了,也就生下来。本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将就这段婚姻,直到他背着自己利用职务之便以自己的名义借贷一大笔钱做p2p,虽然他嗅觉灵敏早早脱身,没有遭受2017年p2p的大坑,反而大赚了一笔,但是只要想到如果不是自己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此事,他就打算就此掩盖,就无法想象未来的生活还会面临怎样的背叛。心灰意冷之后于明明就坚决提出离婚,离婚时李奕明表现出金融男精刮的一面,不过她也懒得去计较,只要了两人买的小房子,大房子都归他。至于现金存款,他做金融行业有一百种方法藏匿,也懒得计较,两人各自管理自己的账户,幸运的是自己争取到李小妹的抚养权。刚离婚的时候,于明明也曾问过自己很多次,为什么要匆忙进入这段婚姻。
二十七岁时父母就开始或多或少的询问自己的恋爱情况,毕竟离的远也只能在电话里问问,逢年过节催催,影响不大。就这样不知不觉挨到29岁,直到周秀芳又段时间老说自己的左胸痛,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又看见于建军低头伏在病床上脑后的白发,于明明在那一刻才惊觉父母都已经不是记忆中年轻的模样,他们都老了。
回到沪城后,刚好李奕明前段时间刚从另一个城市调来沪城,作为老同学在他才来时帮了些小忙,他后来总约自己吃饭,不是感谢帮忙,就是自己新来没有朋友独自吃饭太寂寞,两人就这样一来二去的走在了一起,于明明心里很明白不会有再有人像苏月行一样带给自己强烈的心动,可是也是依然打算好好的生活,做好一辈子的打算。于明明回想起来,两个不合拍的人也曾有过好日子,刚怀孕时于明明吃不下东西闻不得油烟,他每天早晨很早起床给自己弄早餐,晚上也是每天来接自己下班,不管白天多累都坚持做孕妇餐,当时觉得自己会像父母一样和和睦睦的过一辈子。没想到李小妹一岁后,李奕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总是有事没事找茬,对李小妹也谈不上关心,自己开始以为他是工作压力大,过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李奕明妈妈过来后,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本身就有诸多不便和矛盾,他不但不调节还变本加厉还时不时冷暴力,让人心力交瘁,这段婚姻变成这样,最无辜的就是孩子,看着李小妹睡着的样子,于明明叹了一口气,离婚没有给她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始终是对不起她。
窗外黑漆漆的夜,没有一丝风。
同车的朋友与他聊起来最近的一些节目,这两年正是音乐综艺大爆发的时候,综艺节目从最初的单人节目到电视真人秀再到网络综艺节目,短短数十年,对于音乐现场的展现要求越来越高,幕后音乐人也有了更多机会,苏月行最主要的行程就是参加各个音乐综艺。行程渐渐从新奇变得平常再变成疲惫,当车子走在立交桥上,穿过一栋栋摩天大楼,远远望去每栋楼都灯火辉煌,车窗外的灯光迷离变幻,车子就在城市的海洋中漂浮着,穿行着。
人年轻的时候会有很多很多欲望,总会把执着追寻的欲望美化为理想。苏月行回想工作的感悟开始以为制作唱片最重要的是真诚,诚实表达自己的情感,后来发现个人有个人的情绪,时代有时代的情绪,个人的情绪如果不能和时代同频,对制作人来说是没有意义的,制作人更重要是捕捉时代的情绪。而自己二十岁就开始因为与主流世界不合拍而痛苦,现在终于能豁达一点,不再追求完美,不再追求极致,头破血流的生活后与终于同世界达成和解。佛经不是讲人生是来受苦的,过程是痛苦的,目的也是痛苦的,快乐是短暂的,可是年轻的自己怎能明白?
苏月行看着舞台上的歌手,想起十年前离开时候于明明说唱片工业的时代快要结束了,唱片行业确实结束了,流媒体的兴起改变了音乐界,音乐变成了非常个人化的东西,音乐市场被分割的更加细小,以前大规模的流行很难存在,不过因为新的平台出现,制作人也有更多渠道去展现自己的作品,音乐综艺节目代替之前的音乐打榜,成为大众追寻歌手一个重要的舞台,一个时代的落下会开启新的时代。
一群群新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站在台上唱着,每个人都动情的说着自己的梦想,不知道十年过后他们是否还记得此刻说过的梦想,坐在台下的评委也貌似感动的说道你们一定要不忘初心。不忘初心不知道台下的人现在还有谁记得当初的初心,不过是观众爱看年轻人什么都不懂,一心为自己梦想拼搏向前的样子,而这些看上去懵懂的年轻人也许已经参加过好几次的选秀活动,熟练掌握屏幕的前如何讨观众喜欢的技巧。大数据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节目组会根据观众的喜好调整节目的方向。近年来参加的综艺节目越多越感觉单一,歌手在台上唱的歌曲越来越保守,滥情的歌曲成为整个时代的主旋律,新的形式新的曲风因为怪异,接受的人少,唱的人也更少。这个市场没有如十年前想象的越变越好,反而像个迟暮的老人保守而固执。
苏月行在幕后的时间曾思考过一个问题,节奏、旋律、文字所产生的激情,是怎样对一个群体产生影响的,到底是音乐影响了人群,还是人群选择了音乐,现在新的形式是又将引导大众的行为、思考方式走向何方?
这种音乐类选秀综艺节目,最大的看点就是选手自身的故事和相互碰撞的故事,而故事好不看就在于有没有足够精彩的赛制和有趣的选手,所以每个导演手上都会掌握一些选手的资料,很早甚至很早就会就读的音乐学院班主任联系,这次陪同导演一起听选手试唱,在他们身上偶尔能看见自己当初的影子。这些年轻人只看到屏幕前那些歌星总是讲着历经困难,付出巨大努力终于获得成功的励志故事,还有很多终于也没有成功的故事却从未被讲出来。自己突然发觉兜兜转转二十年,终点也不过是起点,
录完最后一期节目,终于有时间放一个假到处走走,临近年末也不知道去哪里,苏月行有点茫然,妈妈决定和自己的姐妹去东南亚过节,让自己打发过年的时间。不知道去哪里合适,回到沪城的住所,保洁阿姨刚对房子进行了清扫,空荡荡的房间听不到声响,第一次感觉到原来只有一个人。想起当年和于明明一起呆的小房子,她每次来都要花好长时间打扫卫生,有时候还会买一捧花,那时候并不富裕,买花属于吃衣食住行外的额外花销,但是她总是对生活充满趣味,她说房间里放一束花,让心情都会变好。那时候大家都特别忙,她总是在电脑前赶方案,自己写着曲子,两个人把小茶几铺的满满的。那时候一直想像王峰一样,在沪城买一个房子立足,今天有了当初不敢想的房子,两人却再也没有联系。
再次来到江城,苏月行也没有多想,不知是什么心境就突然买了去往江城方向的飞机票,下了飞机坐在高铁上才恍惚的反应过来,二十年前的绿皮火车早就被取代,那时候摇摇晃晃到省城,郁郁青青的农田、清澈的水渠,水渠边长着各色杂树,当靠近一两个青色小瓦房,总能在院子里看到调皮的小孩。
又一个十年回到江城,热情的出租司机说到现在的城市中心都不在这边的,政府部门都搬到南部去了,这边只剩住宅区,年轻人也搬去新城区,感叹新区那边的房价大涨,后悔当初没有贷款多买几套房子。车子穿过老城区里,街道上的房屋散发着像是很久没有晒过被子的气息,一时不知道去哪里合适,苏月行还是让司机开往旧厂区。
厂区是被时光遗忘的地方,比十年前更加颠簸的道路,在风中挂着的路灯忽明忽灭。以前厂区的招待所变成私人承包的宾馆,看了看设施虽然陈旧比不得星级酒店,但是好在环境还比较卫生,办理完入住手续。苏月行饶有兴趣的在园区瞎逛,中心广场边的电影院已经废弃很久,屋檐上挂满了蛛丝,工人活动中心变成了小学辅导室,门口张贴着招生的海报,再前走就来到当时大家最爱的胖子叔叔烧烤店,记得那时候烧烤店总是人声鼎沸,现在好像已经搬走很久了,留下些废弃的桌子。游泳池旁边的冷饮店的玻璃窗上还贴着几个褪色泛黄的可乐女郎画报,唯一不变的是门口的梧桐树挺拔如初,在冬日的阳光下,树梢上有几片树叶被风吹起,打着旋又落下。
于明明每次听到街上飘过幻化的歌曲就会想起苏月行,这十年她从不是没有想过他,只是结婚后像陀螺一样的生活完全没有留给她任何时间回想,离婚后还来不及悲伤,又将所有的时间投入工作,就像一个上了发条的时钟一刻钟都不敢停歇,而过去犹如一缕轻烟消散,直到张露微信消息告诉于明明,他们在厂区遇见苏月行了。
王峰他们家很早就买了房子搬出厂区,不过他王爸爸依然会过来小住,找老朋友喝茶,张露和王峰去接他爸爸的时候,发现苏月行一人一壶茶惬意的坐在花架下听戏。张露震惊到不行,还是苏月行主动和他们打的招呼。于明明有几分疑惑问道,“苏月行主动打的招呼?“张露的口气也有几分不可置信的回答,“是呀,主动招呼我们,还加了我俩的微信,虽然我们以前是很好的朋友,可是这么多年都没联系,他那个性子会主动加我们,我也没想到。”两人在微信上又聊了些各自小朋友的事情,约好过几日带李小妹着找澄澄玩。
于明明没想到苏月行怎么会回江城,十年前他来江城想给自己的父母一个承诺,被自己阻止了。后来两人分手后,自己和李奕明因为老乡的缘故偶遇相恋结婚又离婚。回想这场婚姻,两人经常会因为琐事而闹心,谈恋爱的时候两人工作都特别忙,见面的时间不多,稀里糊涂的就结了婚,都还没做好准备就怀孕生小孩,当时正是自己事业要上一个台阶的关键时候,不是没怀疑过李奕明从中做了手脚,可是孩子已经有了,也就生下来。本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将就这段婚姻,直到他背着自己利用职务之便以自己的名义借贷一大笔钱做p2p,虽然他嗅觉灵敏早早脱身,没有遭受2017年p2p的大坑,反而大赚了一笔,但是只要想到如果不是自己在一次偶然机会发现此事,他就打算就此掩盖,就无法想象未来的生活还会面临怎样的背叛。心灰意冷之后于明明就坚决提出离婚,离婚时李奕明表现出金融男精刮的一面,不过她也懒得去计较,只要了两人买的小房子,大房子都归他。至于现金存款,他做金融行业有一百种方法藏匿,也懒得计较,两人各自管理自己的账户,幸运的是自己争取到李小妹的抚养权。刚离婚的时候,于明明也曾问过自己很多次,为什么要匆忙进入这段婚姻。
二十七岁时父母就开始或多或少的询问自己的恋爱情况,毕竟离的远也只能在电话里问问,逢年过节催催,影响不大。就这样不知不觉挨到29岁,直到周秀芳又段时间老说自己的左胸痛,去医院检查后确诊为乳腺癌,又看见于建军低头伏在病床上脑后的白发,于明明在那一刻才惊觉父母都已经不是记忆中年轻的模样,他们都老了。
回到沪城后,刚好李奕明前段时间刚从另一个城市调来沪城,作为老同学在他才来时帮了些小忙,他后来总约自己吃饭,不是感谢帮忙,就是自己新来没有朋友独自吃饭太寂寞,两人就这样一来二去的走在了一起,于明明心里很明白不会有再有人像苏月行一样带给自己强烈的心动,可是也是依然打算好好的生活,做好一辈子的打算。于明明回想起来,两个不合拍的人也曾有过好日子,刚怀孕时于明明吃不下东西闻不得油烟,他每天早晨很早起床给自己弄早餐,晚上也是每天来接自己下班,不管白天多累都坚持做孕妇餐,当时觉得自己会像父母一样和和睦睦的过一辈子。没想到李小妹一岁后,李奕明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总是有事没事找茬,对李小妹也谈不上关心,自己开始以为他是工作压力大,过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李奕明妈妈过来后,因为生活习惯不同,本身就有诸多不便和矛盾,他不但不调节还变本加厉还时不时冷暴力,让人心力交瘁,这段婚姻变成这样,最无辜的就是孩子,看着李小妹睡着的样子,于明明叹了一口气,离婚没有给她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始终是对不起她。
窗外黑漆漆的夜,没有一丝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