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角,如果舟哥儿犯了一点点错,我便将他痛打一顿再赶出家门,那你是不是也会想,做错一点事情就会被毒打然后赶出家门?”
“可是,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呀。”其他人都能认认真真的做自己的事情,容菱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见娘亲有些头疼了,容薏接着刚刚的话说道:“是呢,是能够认认真真的做一段时间事情,可是,这与史书中的酷吏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如果坚持以严治家,能得到的人心有限,恐怕会不利于做事。”
酷吏的例子容菱还是能够想象的,“当家作主,当真是麻烦的很。”
徐氏是真的要被小女儿气笑了,“你不想当家作主,就要被别人管束,你自己能够心甘情愿?”
“如何不能呢,人在屋檐下可不得低下头些。”
话说到这个份上,徐氏也不想在再说了,有些事情只要吃些亏就知晓了,多的太多恐怕还是无用功。
……
容薏近来本就忙碌,忽然有个脸生的丫鬟近来,头上没有待其他的首饰,只带着一朵白色的小绒花。
进了屋子还算镇定,声音略有些颤抖的说:“我是城南孙府的丫鬟,我们夫人殁了。”
这个消息对容薏来说,实在太过意外了,年节之前她与容菱还一同去拜访过。这才不过几日,就再也不能见面了。
“这,究竟是为何?”想起来和善的徐昔浈,容薏不由的悲从中来。
那丫鬟恭恭敬敬的递上一封信,解释道:“非常的突然,大夫说是心悸导致的,我们夫人给您留了一封信,以备不时之需,请您过目。”
信封上确实是许昔浈的笔记,容薏屏住呼吸的接了过来,总觉得这封信有千斤重。
青叶送那丫鬟出去,枫叶便在姑娘身边陪着她读信,“姑娘,不若我来读?”
“不必了,我自己来吧。”
枫叶也知晓这时候姑娘心情不好,将茶沏好便慢慢退出去,让姑娘安静的读信。
容薏小心翼翼的拆开了信封,展开了一整张信纸。
“薏姐儿,我并不希望这封信会送到你的手里,这意味着,我已经没有机会再当面与你说这件事情了。
我的一生已经没有遗憾和不满了,唯有一人却需要一些庇护,我想这世上除了你我,恐怕没有人能够再做更多了。
许多事情在信中不能多言,若你愿意了解一二,我的陪嫁依兰知晓一切。”
一封亲笔信,既是信任也是嘱托,容薏一开始不甚明白,究竟是谁十分需要这份帮助。但是仔细回想起来,恐怕许昔浈想要庇佑的人只会是她。
依兰是许昔浈的陪嫁,在孙府陪伴了主子一辈子,已经拿到了自己的身契,守灵之后就可以自由的离开孙府。
这样的离开,在依兰的街坊四邻看来,无疑是伺候主子最圆满的结果。
但是对依兰来说,许氏不仅仅是从前的姑娘,后来的夫人,更是亲人一般的存在。夫人沉溺在一杯又一杯的酒中,猝然离世让依兰十分消沉。即便能够以自由身归家,也是一个人熬着日子罢了。
也正是因为要等着容四姑娘来,依兰才打起精神,一日一日的打起精神撑着。
容薏好不容易抽出了时间来见依兰,敲了许久的门,依兰才缓缓而来打开院门迎她进去。
看着依兰脸色苍白的样子,容薏立刻就让青叶去请大夫过来,被依兰开口拦了下来,“四姑娘,不妨事的,是积年的老毛病了。”
容薏并不相信是什么积年的毛病,坚持让青叶去请了大夫过来瞧一瞧。
趁着青叶出门,依兰将容薏和枫叶迎进屋里,“实在是怠慢了姑娘,没有什么好茶水。想必姑娘今日不是来喝茶的,您先坐一坐,我去拿夫人嘱咐的东西。”
依兰从箱笼里拿出了一个巴掌大的雕花盒子,打开之后取出一只十分通透的青玉镯子,玉质看起来很普通。
“夫人交代过,四姑娘看了之后,就知晓是怎么回事了。”
容薏拿在手中稍稍转动,借着阳光,看到了内壁上轻轻刻着的“诸事顺遂”四个字。
这四个字常见,但刻的潦草也会拿出来送人的,只有从前的庄岁晴!
一缕阳光穿透了镯子,在木桌上留下了一些光影,也让容薏的心狂跳,原来她就在京城之中,受到了许夫人的照拂。
“可是庄七?”
“四姑娘莫怪,此事说来话长。”依兰能够理解容薏的震惊,当时无论是夫人还是她,都对此相当的诧异。“庄七姑娘幼时曾随夫人学习簪月舞,有段时间迷上纂刻,便做了些‘诸事顺遂’的青玉镯子,有一只就送与了夫人。”
言下之意便是,庄岁晴与许昔浈之间有着颇为深厚的师生情谊,才将自己刻的青玉手镯赠予出去。也正因如此,许昔浈会在任何的时刻,为庄岁晴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琴女一事之后,有一日,夫人收到了一封信,竟是庄七姑娘写来的,想与夫人一叙。”依兰回忆道,“夫人与庄七姑娘见了一面,当时说了什么,我在屋外并不知晓。只是,在那之后夫人便会时不时的送一些钱财给庄七姑娘,您也知晓,一旦身份败露将会招致怎样的灾祸。恰巧府中有一个婆子在庄子上的女儿没了,夫人就将那个孩子的身份给了庄七姑娘。但是夫人怕庄七姑娘冲动行事,便一直劝慰她,可是前些日子,庄七姑娘还是从田庄不告而别了。”
“咳咳,从前庄七姑娘随夫人学簪月舞时,就已经是这般坚毅的性子,只是上有亲人庇佑,下有仆从护着,看起来柔弱些。所以夫人担心的是她还是会做一些事情,这件事情上夫人也是忧愁的,血海深仇不能不报,可也希望庄七姑娘能够好好的活着。”
庄岁晴的想法,容薏能够想象,若是换了她也不能够做的更好了。
“或许,我们一直的阻拦,于她而言也是一种伤害。”久久没有庄岁晴的消息,逐渐让容薏有了这样的感受。
“姑娘说的也有道理,夫人去的突然,给您留了口信,”依兰将口信原原本本的复述出来,“她是个苦命的孩子,若是能助她一臂之力,便帮一把吧。”
容薏点了点头,算是应了下来,有些事情总是要有个结局的,不然总是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喉咙就连呼吸也会很痛。
除了口信,依兰还有一桩事情要说,“庄七姑娘离开的时候,在田庄留下了一个孩子,大约是出生的时候不足,看着比寻常月份的孩子都要更小些。田庄上的婆子说,庄七姑娘给起的名字叫做‘至音’。”
依兰并不知晓这个孩子是否是庄七姑娘的骨肉,但是庄七姑娘出现的时候,就带着襁褓中的婴儿,所有人都默认了这是庄七姑娘亲生的孩子。
“至音”二字,容薏能够想到的是“至音将简易同和,广乐与神明合契”,似乎在这个名字之中寄托了良多。
在孙府学习簪月舞的时候,容薏与依兰也相处的不错,所以对她也有些了解,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能够彻底闲下来的人。
见依兰家中并无他人长居的痕迹,容薏便试探一问:“依兰姑姑,可愿意在我的铺子做些事情?我知晓姑姑在孙府已经侍奉了多年,该是修养的时候,但是姑姑看起来年岁并不大,若是想做些事情的话,我在京城有几间铺子,正缺像姑姑这般能够指点一二的人。”
依兰原本也是想要找些事情做的,“承蒙姑娘不嫌弃,待我好些,便可去姑娘的铺子做些事情。”
“哪里,铺子的活也不多,人都是我精挑细选的,多在一处热热闹闹的,姑姑不嫌吵才好。”容薏想了想,问到那个孩子,“夫人对至音的去处,有没有什么安排?”
对于那个孩子,夫人并没有来得及说什么,依兰摇了摇头,“庄七姑娘将孩子留在田庄,或许就是想让孩子能平安长大,一生安定顺遂。”
可是听依兰说至音幼小,容薏总是有些放心不下,总归是庄岁晴的孩子,流落在田庄上,日后长大了恐怕也难顺遂。若是另作安排,似乎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去处。
如果是年岁大些的孩子,带进容府里编个由头也就是了,可是这还未周岁的婴儿,带回容府再怎么编理由都不太合理,也很难被照顾到。
枫叶适时的提到一个想法,“姑娘,不如将孩子送去‘中枢’,就像竹雨一样,也能受到照顾,年岁大些也能学到些东西,足以安身立命。”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中枢的一切银子花费都可以归容薏,只是需要与裴诉谈一谈。
容四姑娘能给那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去处,依兰也是高兴的,毕竟是庄七姑娘的孩子,娘亲命已经够苦了,孩子能够有一份清白的身世和前途,便是再好不过了。
话说的差不多,青叶也把大夫请了过来,替依兰诊治了一番,确实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经年累积的毛病,还是要多熬煮些汤药多注意着。
“可是,这就是我想要的结果呀。”其他人都能认认真真的做自己的事情,容菱觉得这也是个办法。
见娘亲有些头疼了,容薏接着刚刚的话说道:“是呢,是能够认认真真的做一段时间事情,可是,这与史书中的酷吏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如果坚持以严治家,能得到的人心有限,恐怕会不利于做事。”
酷吏的例子容菱还是能够想象的,“当家作主,当真是麻烦的很。”
徐氏是真的要被小女儿气笑了,“你不想当家作主,就要被别人管束,你自己能够心甘情愿?”
“如何不能呢,人在屋檐下可不得低下头些。”
话说到这个份上,徐氏也不想在再说了,有些事情只要吃些亏就知晓了,多的太多恐怕还是无用功。
……
容薏近来本就忙碌,忽然有个脸生的丫鬟近来,头上没有待其他的首饰,只带着一朵白色的小绒花。
进了屋子还算镇定,声音略有些颤抖的说:“我是城南孙府的丫鬟,我们夫人殁了。”
这个消息对容薏来说,实在太过意外了,年节之前她与容菱还一同去拜访过。这才不过几日,就再也不能见面了。
“这,究竟是为何?”想起来和善的徐昔浈,容薏不由的悲从中来。
那丫鬟恭恭敬敬的递上一封信,解释道:“非常的突然,大夫说是心悸导致的,我们夫人给您留了一封信,以备不时之需,请您过目。”
信封上确实是许昔浈的笔记,容薏屏住呼吸的接了过来,总觉得这封信有千斤重。
青叶送那丫鬟出去,枫叶便在姑娘身边陪着她读信,“姑娘,不若我来读?”
“不必了,我自己来吧。”
枫叶也知晓这时候姑娘心情不好,将茶沏好便慢慢退出去,让姑娘安静的读信。
容薏小心翼翼的拆开了信封,展开了一整张信纸。
“薏姐儿,我并不希望这封信会送到你的手里,这意味着,我已经没有机会再当面与你说这件事情了。
我的一生已经没有遗憾和不满了,唯有一人却需要一些庇护,我想这世上除了你我,恐怕没有人能够再做更多了。
许多事情在信中不能多言,若你愿意了解一二,我的陪嫁依兰知晓一切。”
一封亲笔信,既是信任也是嘱托,容薏一开始不甚明白,究竟是谁十分需要这份帮助。但是仔细回想起来,恐怕许昔浈想要庇佑的人只会是她。
依兰是许昔浈的陪嫁,在孙府陪伴了主子一辈子,已经拿到了自己的身契,守灵之后就可以自由的离开孙府。
这样的离开,在依兰的街坊四邻看来,无疑是伺候主子最圆满的结果。
但是对依兰来说,许氏不仅仅是从前的姑娘,后来的夫人,更是亲人一般的存在。夫人沉溺在一杯又一杯的酒中,猝然离世让依兰十分消沉。即便能够以自由身归家,也是一个人熬着日子罢了。
也正是因为要等着容四姑娘来,依兰才打起精神,一日一日的打起精神撑着。
容薏好不容易抽出了时间来见依兰,敲了许久的门,依兰才缓缓而来打开院门迎她进去。
看着依兰脸色苍白的样子,容薏立刻就让青叶去请大夫过来,被依兰开口拦了下来,“四姑娘,不妨事的,是积年的老毛病了。”
容薏并不相信是什么积年的毛病,坚持让青叶去请了大夫过来瞧一瞧。
趁着青叶出门,依兰将容薏和枫叶迎进屋里,“实在是怠慢了姑娘,没有什么好茶水。想必姑娘今日不是来喝茶的,您先坐一坐,我去拿夫人嘱咐的东西。”
依兰从箱笼里拿出了一个巴掌大的雕花盒子,打开之后取出一只十分通透的青玉镯子,玉质看起来很普通。
“夫人交代过,四姑娘看了之后,就知晓是怎么回事了。”
容薏拿在手中稍稍转动,借着阳光,看到了内壁上轻轻刻着的“诸事顺遂”四个字。
这四个字常见,但刻的潦草也会拿出来送人的,只有从前的庄岁晴!
一缕阳光穿透了镯子,在木桌上留下了一些光影,也让容薏的心狂跳,原来她就在京城之中,受到了许夫人的照拂。
“可是庄七?”
“四姑娘莫怪,此事说来话长。”依兰能够理解容薏的震惊,当时无论是夫人还是她,都对此相当的诧异。“庄七姑娘幼时曾随夫人学习簪月舞,有段时间迷上纂刻,便做了些‘诸事顺遂’的青玉镯子,有一只就送与了夫人。”
言下之意便是,庄岁晴与许昔浈之间有着颇为深厚的师生情谊,才将自己刻的青玉手镯赠予出去。也正因如此,许昔浈会在任何的时刻,为庄岁晴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琴女一事之后,有一日,夫人收到了一封信,竟是庄七姑娘写来的,想与夫人一叙。”依兰回忆道,“夫人与庄七姑娘见了一面,当时说了什么,我在屋外并不知晓。只是,在那之后夫人便会时不时的送一些钱财给庄七姑娘,您也知晓,一旦身份败露将会招致怎样的灾祸。恰巧府中有一个婆子在庄子上的女儿没了,夫人就将那个孩子的身份给了庄七姑娘。但是夫人怕庄七姑娘冲动行事,便一直劝慰她,可是前些日子,庄七姑娘还是从田庄不告而别了。”
“咳咳,从前庄七姑娘随夫人学簪月舞时,就已经是这般坚毅的性子,只是上有亲人庇佑,下有仆从护着,看起来柔弱些。所以夫人担心的是她还是会做一些事情,这件事情上夫人也是忧愁的,血海深仇不能不报,可也希望庄七姑娘能够好好的活着。”
庄岁晴的想法,容薏能够想象,若是换了她也不能够做的更好了。
“或许,我们一直的阻拦,于她而言也是一种伤害。”久久没有庄岁晴的消息,逐渐让容薏有了这样的感受。
“姑娘说的也有道理,夫人去的突然,给您留了口信,”依兰将口信原原本本的复述出来,“她是个苦命的孩子,若是能助她一臂之力,便帮一把吧。”
容薏点了点头,算是应了下来,有些事情总是要有个结局的,不然总是像一根刺一样,扎在喉咙就连呼吸也会很痛。
除了口信,依兰还有一桩事情要说,“庄七姑娘离开的时候,在田庄留下了一个孩子,大约是出生的时候不足,看着比寻常月份的孩子都要更小些。田庄上的婆子说,庄七姑娘给起的名字叫做‘至音’。”
依兰并不知晓这个孩子是否是庄七姑娘的骨肉,但是庄七姑娘出现的时候,就带着襁褓中的婴儿,所有人都默认了这是庄七姑娘亲生的孩子。
“至音”二字,容薏能够想到的是“至音将简易同和,广乐与神明合契”,似乎在这个名字之中寄托了良多。
在孙府学习簪月舞的时候,容薏与依兰也相处的不错,所以对她也有些了解,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能够彻底闲下来的人。
见依兰家中并无他人长居的痕迹,容薏便试探一问:“依兰姑姑,可愿意在我的铺子做些事情?我知晓姑姑在孙府已经侍奉了多年,该是修养的时候,但是姑姑看起来年岁并不大,若是想做些事情的话,我在京城有几间铺子,正缺像姑姑这般能够指点一二的人。”
依兰原本也是想要找些事情做的,“承蒙姑娘不嫌弃,待我好些,便可去姑娘的铺子做些事情。”
“哪里,铺子的活也不多,人都是我精挑细选的,多在一处热热闹闹的,姑姑不嫌吵才好。”容薏想了想,问到那个孩子,“夫人对至音的去处,有没有什么安排?”
对于那个孩子,夫人并没有来得及说什么,依兰摇了摇头,“庄七姑娘将孩子留在田庄,或许就是想让孩子能平安长大,一生安定顺遂。”
可是听依兰说至音幼小,容薏总是有些放心不下,总归是庄岁晴的孩子,流落在田庄上,日后长大了恐怕也难顺遂。若是另作安排,似乎也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去处。
如果是年岁大些的孩子,带进容府里编个由头也就是了,可是这还未周岁的婴儿,带回容府再怎么编理由都不太合理,也很难被照顾到。
枫叶适时的提到一个想法,“姑娘,不如将孩子送去‘中枢’,就像竹雨一样,也能受到照顾,年岁大些也能学到些东西,足以安身立命。”
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在中枢的一切银子花费都可以归容薏,只是需要与裴诉谈一谈。
容四姑娘能给那孩子安排一个好的去处,依兰也是高兴的,毕竟是庄七姑娘的孩子,娘亲命已经够苦了,孩子能够有一份清白的身世和前途,便是再好不过了。
话说的差不多,青叶也把大夫请了过来,替依兰诊治了一番,确实不是太大的问题,但是经年累积的毛病,还是要多熬煮些汤药多注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