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厨与楚母一起煎药的楚荷正听楚母讲着南疆守将与父亲的往事,突然听到前厅似乎传来杯子碎裂的声音,两人对视一眼,连忙赶去前厅查看。
前厅大门紧闭,原本应该在内服侍的一干人等全在外面等,就连管事也出来了。就在楚荷将要推门而入时,楚管事将赶来的楚荷拦住。
“小姐、夫人,老爷吩咐了,不准任何人进去。”
楚荷没想到竟然是楚父吩咐的!
“除了我爹,还有谁在里面?他们在聊什么?”
管事也一五一十的说:
“刚刚与老爷同样在朝为官的礼部新任尚书范大人前来探望国公,两人聊着聊着,国公就令我们把门关上,而他们聊的内容我们不敢偷听。”
范大人!是楚荷认识的那个范大人?但是现在在外焦急担心的楚荷只怕楚父还病着的身体有什么不适和意外。就在楚荷向好就在门外等候时,门内又传来楚父猛烈的咳嗽声,还有满是怒气的话语。
“滚!”
听到这里,楚荷控制不住一脚踢开房门,推开阻拦的管事迈入屋内,三步两步跨过屏风、走过地上破碎的杯子、来到楚父身旁。在看到楚父无甚大碍后,抬头看向一旁站着的范大人,当真是自己认识的那人,怎么三五天不见,他升官了?
范曾的情绪不向楚父那般激动,甚至还有点窃喜,他整理一下圣桑的衣服,拜别楚父。
“还请楚国公仔细考虑下官提出的建议,今日多有叨扰了,下官先行告辞。”
他是想走,可是楚荷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楚荷放下楚父,一把抽出腰间的软鞭向范曾甩去。
“楚荷!”
楚父想要阻止楚荷却已经来不及了,那一鞭用了十成的力气,一鞭下去范曾的后背直接皮开肉裂。见他痛倒在地加上楚父的制止,楚荷收手,跪在楚父面前认罚。楚父连忙做起,挥手令人将范大人赶紧扶起来。
“是小女轻狂,我会发她跪足三日以作惩罚,范大人还有不满也可以与我说。”
楚父心里盘算着,若先罚楚荷重一些,范曾应该会消气、不去朝廷上奏弹劾。然而范曾却癫狂的笑了起来。
“楚国公,我怎么会有什么不满?她应该打这一鞭、应该!哈哈哈——”
送走范曾后,楚荷自行去门前罚跪,不过她心里却一直想着刚刚那件事:范曾为什么会说应该?若说是觉得自己为了给父亲出气甩他这一鞭子合理,但为何却是那样的语气和神情?
楚母在屋内陪着病着的楚父。她一开始只觉得刚才那位范大人有些眼熟,想了许久才记起,他不就是楚父之前在战场上救下的那个少年吗?没想到他现在已经身居高位,成了一部尚书!
“老头子,已经事隔多年了,他为什么会再次登门拜访?”
楚父看着在远处罚跪的楚荷,与楚母徐徐道来:
“当年范曾虽回京、后又考取了名弟,但对幼年屠城之事念念不忘。不知从何处听来还是他处心积虑要寻找,竟让他拿到了当时的战报和议事记录,从此便怀恨在心,一心伺机报仇。谁能想到他能与所谓仇人同朝为官数年,此等隐忍是我没有想到的。终于他等到了那个机会……”
“所以你刚刚是为了这件事情?”
楚父边说,边走到门口关上门,隔绝屋内与屋外的声音,随后折返到楚母身边。
“不,是另一件事,关于楚荷。”
与楚父夫妻数十年的楚母立刻便懂了楚父所指。
“他想用这个秘密换什么?”
楚父回到卧榻上坐下,或是疲劳、或是病中体弱,也可能是确实年纪大了即使楚父不想承认,他坐下后的腰背弯成弓状,头上白发又添了少许,嘴边的唉叹声也多了起来。楚母在楚父身旁坐下,轻抚他的后背。
“叹气作什么?还有什么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做不成的?”
刚叹出去了一口气的楚父被楚母逗笑开来,楚父一笑,眼角的皱纹也变得更明显起来,他看着房中的布景陈设,想到了府中的一花一木、一景一物、从一开始只有他和楚母两人的记忆到多了楚荷的欢闹,整个楚府更像一个家了。一晃十多年过去,楚荷长大了,他自己是真的老了。他握住楚母的手,语重心长:
“我们得为楚荷早做打算了……”
南境边城,冉骨在军医的治疗下终于醒来。听袁远说,自从自己在南藤国吐血晕倒后已经过了十来天,几度以为救不活了,还好碰见了一位老军医还有那本医书……冉骨虽听着袁远说话,思绪已经飘到了不知何处,神色木然,可突然一股花香飘进了屋子使冉骨恍若梦中惊醒,他扑开那扇窗,满眼期望的看着外面。
正如袁远所言,此出是晋国南疆的一座边城,街道与京城大有差异,街上行人许多边陲少数民族,他们穿着自己族中特色衣物在这座边城互市贸易,冉骨与妹妹也曾偷跑到这里玩,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只有路边开放的野花散发的香味和记忆中曾有的一模一样。
“冉大人?可是记起了从前的一些事?”
袁远将冉骨奇怪的举动尽收眼底,试探的开口。
是了,忘了自己身边还有皇帝派来盯着自己的眼睛!冉骨收起脸上一瞬间的失落,平静地转身。
“没有,刚刚只是想透透气。你说到老军医的医书中有一个和我一样的稀有病例?”
话音刚落,就有人推门进来。进门的老军医看到冉骨已经醒来且身体无碍,不禁喜笑颜开。
“冉大人你可算醒了,不枉老夫这些天下的功夫。”
冉骨也对老军医表示感谢。
“听说我可以得救也多亏了一本医书?我对医术也略同,能否让我看一下那本书?”
可听到这里老军医却面露难色,守将和自己说过绝不能和这位冉大人提到医书中的任何字。
“这……”
“您有话可以直说。”
老军医不好相瞒只能据实以告:“那本书用完后就由我们南府守将拿走了,或是涉及军中机密,怕是不能给你看了。”
冉骨为不让人起疑,随意一说:
“这样啊,我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只是听袁远说起,书中那位和我病状相似的那人也姓冉,真是巧!”
这倒也激起了老军医的话茬。
“是巧!那人叫冉月,不知冉大人可否认识?而寻出治病方法的医者也是足够细致和耐心,竟把将死之人给医活过来了……”
竟然是冉月!冉骨满眼激动欢悦,而如此反常的不冷静让一旁的袁远不禁多看了冉骨一眼
“那您认识这对医者和病人吗?我有空定要去拜访。”
老军医捋捋胡子,回忆书里的记载。
“老夫不认识这两人,书里也没有这两人的信息,不过我们守将好像认识那位医者。”
冉骨默默记下。
“在此养病数十日,还要感谢那位将军的照料。”
冉骨与老军医相谈甚欢,在把老军医送走之后,冉骨吩咐袁远备点礼品去感谢这位守将。
可是在南府等了许久的冉骨却只等到了小兵传来的拒绝。
“我家将军今日庶务繁忙,无法接见冉大人,望见谅。”
“可言明了我们明日就要回京,希望当面感谢将军?”
“说了、将军还是不见。”
冉骨将礼品交给小兵,并让他代替转达谢意,惋惜的回去了。然而当天晚上,冉骨半夜避开袁远,披上一袭黑衣潜入了将军府。
说起那位守将,冉骨从前也是见过的:那是在许多年前,因为年幼的妹妹贪玩,想知道晋国的街市是什么样子,所以缠着冉骨闹了许久,最终冉骨还是妥协了,答应可以带妹妹出去。两人乔装了一番,换上晋国人的服饰和装扮混在赶集的人群里进入南城,且一直玩到晚上。且就在冉骨去买东西的一小会功夫,转头身后跟着自己的妹妹就消失了,焦急找不到妹妹的冉骨决定向巡城的官兵求救,终于在人贩子将妹妹带出城那一刻被拦下。那时拦下人贩将妹妹抱回的那位守城士兵如今就是南府的守城将军。
可是冉骨找他是为了另一件事。
在病倒前,冉骨就为自己诊断过:气血亏损、命不久矣。他也曾尝试过医治,可是没有任何成效。然而这位医者却可以寻到自己也没找到的方法……如今冉骨身轻如燕的略过房檐,健步如飞的穿过庭院,与之前走时间长便要歇一歇的身体真是天差地别。所以这位医者是谁?被治好的冉月现在在哪里?或许可以在将军这里找到线索。
可是潜入将军的书房后并没有找到医书,冉骨又趁人不注意进入将军的寝屋。可是找到一半时却碰见有人推门进来,冉骨迅速藏身于暗影中。
守将结束了一天的公务,刚推开门想休息一下,却察觉到了房中有一些地方有轻微移动的痕迹,他镇静地观察屋内,发现了藏身帐围后的那个人。
下午才拒绝他来拜访,当晚就偷溜进来。守将默默关上门,在桌旁坐下。
“出来吧。”
帷帐后那人不动一动,守将继续说。
“我知道你要找那本医书,已经被我烧掉了。”
前厅大门紧闭,原本应该在内服侍的一干人等全在外面等,就连管事也出来了。就在楚荷将要推门而入时,楚管事将赶来的楚荷拦住。
“小姐、夫人,老爷吩咐了,不准任何人进去。”
楚荷没想到竟然是楚父吩咐的!
“除了我爹,还有谁在里面?他们在聊什么?”
管事也一五一十的说:
“刚刚与老爷同样在朝为官的礼部新任尚书范大人前来探望国公,两人聊着聊着,国公就令我们把门关上,而他们聊的内容我们不敢偷听。”
范大人!是楚荷认识的那个范大人?但是现在在外焦急担心的楚荷只怕楚父还病着的身体有什么不适和意外。就在楚荷向好就在门外等候时,门内又传来楚父猛烈的咳嗽声,还有满是怒气的话语。
“滚!”
听到这里,楚荷控制不住一脚踢开房门,推开阻拦的管事迈入屋内,三步两步跨过屏风、走过地上破碎的杯子、来到楚父身旁。在看到楚父无甚大碍后,抬头看向一旁站着的范大人,当真是自己认识的那人,怎么三五天不见,他升官了?
范曾的情绪不向楚父那般激动,甚至还有点窃喜,他整理一下圣桑的衣服,拜别楚父。
“还请楚国公仔细考虑下官提出的建议,今日多有叨扰了,下官先行告辞。”
他是想走,可是楚荷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楚荷放下楚父,一把抽出腰间的软鞭向范曾甩去。
“楚荷!”
楚父想要阻止楚荷却已经来不及了,那一鞭用了十成的力气,一鞭下去范曾的后背直接皮开肉裂。见他痛倒在地加上楚父的制止,楚荷收手,跪在楚父面前认罚。楚父连忙做起,挥手令人将范大人赶紧扶起来。
“是小女轻狂,我会发她跪足三日以作惩罚,范大人还有不满也可以与我说。”
楚父心里盘算着,若先罚楚荷重一些,范曾应该会消气、不去朝廷上奏弹劾。然而范曾却癫狂的笑了起来。
“楚国公,我怎么会有什么不满?她应该打这一鞭、应该!哈哈哈——”
送走范曾后,楚荷自行去门前罚跪,不过她心里却一直想着刚刚那件事:范曾为什么会说应该?若说是觉得自己为了给父亲出气甩他这一鞭子合理,但为何却是那样的语气和神情?
楚母在屋内陪着病着的楚父。她一开始只觉得刚才那位范大人有些眼熟,想了许久才记起,他不就是楚父之前在战场上救下的那个少年吗?没想到他现在已经身居高位,成了一部尚书!
“老头子,已经事隔多年了,他为什么会再次登门拜访?”
楚父看着在远处罚跪的楚荷,与楚母徐徐道来:
“当年范曾虽回京、后又考取了名弟,但对幼年屠城之事念念不忘。不知从何处听来还是他处心积虑要寻找,竟让他拿到了当时的战报和议事记录,从此便怀恨在心,一心伺机报仇。谁能想到他能与所谓仇人同朝为官数年,此等隐忍是我没有想到的。终于他等到了那个机会……”
“所以你刚刚是为了这件事情?”
楚父边说,边走到门口关上门,隔绝屋内与屋外的声音,随后折返到楚母身边。
“不,是另一件事,关于楚荷。”
与楚父夫妻数十年的楚母立刻便懂了楚父所指。
“他想用这个秘密换什么?”
楚父回到卧榻上坐下,或是疲劳、或是病中体弱,也可能是确实年纪大了即使楚父不想承认,他坐下后的腰背弯成弓状,头上白发又添了少许,嘴边的唉叹声也多了起来。楚母在楚父身旁坐下,轻抚他的后背。
“叹气作什么?还有什么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做不成的?”
刚叹出去了一口气的楚父被楚母逗笑开来,楚父一笑,眼角的皱纹也变得更明显起来,他看着房中的布景陈设,想到了府中的一花一木、一景一物、从一开始只有他和楚母两人的记忆到多了楚荷的欢闹,整个楚府更像一个家了。一晃十多年过去,楚荷长大了,他自己是真的老了。他握住楚母的手,语重心长:
“我们得为楚荷早做打算了……”
南境边城,冉骨在军医的治疗下终于醒来。听袁远说,自从自己在南藤国吐血晕倒后已经过了十来天,几度以为救不活了,还好碰见了一位老军医还有那本医书……冉骨虽听着袁远说话,思绪已经飘到了不知何处,神色木然,可突然一股花香飘进了屋子使冉骨恍若梦中惊醒,他扑开那扇窗,满眼期望的看着外面。
正如袁远所言,此出是晋国南疆的一座边城,街道与京城大有差异,街上行人许多边陲少数民族,他们穿着自己族中特色衣物在这座边城互市贸易,冉骨与妹妹也曾偷跑到这里玩,如今早已物是人非,只有路边开放的野花散发的香味和记忆中曾有的一模一样。
“冉大人?可是记起了从前的一些事?”
袁远将冉骨奇怪的举动尽收眼底,试探的开口。
是了,忘了自己身边还有皇帝派来盯着自己的眼睛!冉骨收起脸上一瞬间的失落,平静地转身。
“没有,刚刚只是想透透气。你说到老军医的医书中有一个和我一样的稀有病例?”
话音刚落,就有人推门进来。进门的老军医看到冉骨已经醒来且身体无碍,不禁喜笑颜开。
“冉大人你可算醒了,不枉老夫这些天下的功夫。”
冉骨也对老军医表示感谢。
“听说我可以得救也多亏了一本医书?我对医术也略同,能否让我看一下那本书?”
可听到这里老军医却面露难色,守将和自己说过绝不能和这位冉大人提到医书中的任何字。
“这……”
“您有话可以直说。”
老军医不好相瞒只能据实以告:“那本书用完后就由我们南府守将拿走了,或是涉及军中机密,怕是不能给你看了。”
冉骨为不让人起疑,随意一说:
“这样啊,我也没什么重要的事,只是听袁远说起,书中那位和我病状相似的那人也姓冉,真是巧!”
这倒也激起了老军医的话茬。
“是巧!那人叫冉月,不知冉大人可否认识?而寻出治病方法的医者也是足够细致和耐心,竟把将死之人给医活过来了……”
竟然是冉月!冉骨满眼激动欢悦,而如此反常的不冷静让一旁的袁远不禁多看了冉骨一眼
“那您认识这对医者和病人吗?我有空定要去拜访。”
老军医捋捋胡子,回忆书里的记载。
“老夫不认识这两人,书里也没有这两人的信息,不过我们守将好像认识那位医者。”
冉骨默默记下。
“在此养病数十日,还要感谢那位将军的照料。”
冉骨与老军医相谈甚欢,在把老军医送走之后,冉骨吩咐袁远备点礼品去感谢这位守将。
可是在南府等了许久的冉骨却只等到了小兵传来的拒绝。
“我家将军今日庶务繁忙,无法接见冉大人,望见谅。”
“可言明了我们明日就要回京,希望当面感谢将军?”
“说了、将军还是不见。”
冉骨将礼品交给小兵,并让他代替转达谢意,惋惜的回去了。然而当天晚上,冉骨半夜避开袁远,披上一袭黑衣潜入了将军府。
说起那位守将,冉骨从前也是见过的:那是在许多年前,因为年幼的妹妹贪玩,想知道晋国的街市是什么样子,所以缠着冉骨闹了许久,最终冉骨还是妥协了,答应可以带妹妹出去。两人乔装了一番,换上晋国人的服饰和装扮混在赶集的人群里进入南城,且一直玩到晚上。且就在冉骨去买东西的一小会功夫,转头身后跟着自己的妹妹就消失了,焦急找不到妹妹的冉骨决定向巡城的官兵求救,终于在人贩子将妹妹带出城那一刻被拦下。那时拦下人贩将妹妹抱回的那位守城士兵如今就是南府的守城将军。
可是冉骨找他是为了另一件事。
在病倒前,冉骨就为自己诊断过:气血亏损、命不久矣。他也曾尝试过医治,可是没有任何成效。然而这位医者却可以寻到自己也没找到的方法……如今冉骨身轻如燕的略过房檐,健步如飞的穿过庭院,与之前走时间长便要歇一歇的身体真是天差地别。所以这位医者是谁?被治好的冉月现在在哪里?或许可以在将军这里找到线索。
可是潜入将军的书房后并没有找到医书,冉骨又趁人不注意进入将军的寝屋。可是找到一半时却碰见有人推门进来,冉骨迅速藏身于暗影中。
守将结束了一天的公务,刚推开门想休息一下,却察觉到了房中有一些地方有轻微移动的痕迹,他镇静地观察屋内,发现了藏身帐围后的那个人。
下午才拒绝他来拜访,当晚就偷溜进来。守将默默关上门,在桌旁坐下。
“出来吧。”
帷帐后那人不动一动,守将继续说。
“我知道你要找那本医书,已经被我烧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