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蒜洗好,又说要拿一个大一点的盆来装汤。
桌面上放着的那几个,一看就知道有点不合适。
大的又没有特别大,小的又太小了。
蔡星榆只好在储物柜里找找。
怕待会急用找不到,蔡星榆决定一边找一边问问:“哪里还有盆啊?”
老爸切着手里的菜,听到她说的 ,想也没想就回:“你不会找找咩,继续不来厨房帮忙啊,那更多东西不知道。”
很好很好,这问一句话,又被这么埋汰一次。
不过听多了,也就还好。
直接来个自动屏蔽。
好不容易把要弄的弄好,就等炒菜。
小姑他们也从家里过来了。
蔡星榆看大多数东西都准备的差不多,也就想着去客厅坐一会,顺便和大家唠唠嗑。
刚坐下,老爸又在那里喊,叫人去冰箱里拿几根葱出来。
反反复复好几次。
每次刚坐下,屁股刚碰到凳子,又被喊去拿东西洗东西的。
不过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地准备这些,即使一早上没怎么坐下,没怎么喝水,那也会觉得很放松。
要是换作有些时候,即使什么都不用干,氛围却压抑到让人不适。
“来来来,快过来准备拿碗筷,待会就可以吃了。”老爸招呼着其他三个过去帮忙。
“来,大姐,这橘子好吃。”姑姑从袋子里扒拉出个橘子递给蔡星榆。
按照出生的顺序来排的话,即使是把姑姑的两个小孩,和外婆那边的孩子加起来,蔡星榆也是排老大。
姑姑也就喜欢直接喊她“大姐”了。
她也是最大的一个姐姐。
所以她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都无比渴望自己可以有一个哥哥或者姐姐。
可惜这愿望挺难实现的。
即使有,跟她们的关系那也是疏远到可以算作不认识的程度。
每次听周围的同学,说起家里的哥哥姐姐给他们撑腰,或者和他们打闹什么的,蔡星榆别提有多羡慕。
蔡星榆接过橘子,边扒着皮,边和姑姑他们聊天。
“哼,这年纪最大的不会去帮忙,让那小的去拿碗筷。”还没聊两句,蔡星榆又听到坐对面的爷爷又开始了。
拜托,自己也弄一早上了。
怎么到他那里就成什么都不会帮忙了?
十分的离谱。
弟弟是十一岁多,不是一岁多。
怎么就不可以去拿碗筷了?
而且还有那两个妹妹在帮忙。
蔡星榆有时候会想,自己十一岁的时候,他们应该是没有因为这种事“打抱不平”的吧?
“哎呦,你这一张嘴呦,要你说那么多吗?!”奶奶坐旁边,直接用手怼了下爷爷,开始在那里数落爷爷。
也是,这个家里没几个人会去说爷爷,奶奶是其中一个。
只要看爷爷不爽了,直接就给骂出来。
又因为习惯性,奶奶说话激动的话,就会音量抬得高,搞得输出全靠吼。
一般情况下,爷爷被她说了,被骂了也不会吭声,可能是不想搭理。
但要是没忍住,那爷爷就会怼回去几句。
刚好的是,爷爷这说话水平就是,一句话可以把你闷死在沙滩上那种。
直接回的你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有一种话被堵在嗓子眼的感觉。
不过还好爷爷较少开麦。
数落完爷爷,奶奶好像是饿了,又开始说煮饭的问题:“哼,也不知道煮的什么菜,煮一早上。”
语气中有不满,也有瞧不起。
像奶奶这种急性子,确实是等不了那么久。
话里有时候还喜欢带上一些讽刺的味道,也不知道是故意那么说,还是无意的。
“吃饭了!!!”弟弟的每日必备节目,又开始上演。
“吃哦吃哦,能煮出什么好吃的。”奶奶走着还是没忍住在哪里吐槽。
听他们夫妻两个吐槽的全过程,蔡星榆五味杂陈。
怎么就没有菜了?
有鱼有肉有虾有青菜有汤,该有的都有。
在他们面前却可以被说成什么都不是。
这到底是要吃什么啊,要求过于高了。
十个菜在这里,难道还不够吗?
蔡星榆秉持着,不要和老人计较,这个思想观念,才没有怼回去。
也因为这一条观念,自己吃的亏自己只能闷着。
“锦园,锦纶,来,吃啊。”奶奶招呼着姑姑的两个孩子。
“想吃什么自己夹啊,没什么菜。”
又是这句话。
这轻飘飘一句“没什么菜”直接把人的劳动成果给抹杀了。
可能这句话是客气的招呼,但是姑姑他们又不是客人,根本没那个必要说这话。
说多了听多了,自然的会让人觉着不适。
不过想想,在奶奶眼里,可能这么多个菜,确实也不算有。
如果她不满意,那么确实不算有菜。
唉,可能是人老了,变得爱挑毛病爱念叨。
“锦纶,手扶碗吃饭。”姑姑在旁边提醒着表弟。
可能是小时候,还小启蒙晚,说话显得有些不标准。
家里人总喜欢拿锦纶说话音调来取笑他。
导致现在的张锦纶有些胆小内向。
不爱说话。
至少在他们大人眼里是这样的。
每次只要有人拿他说话方式当笑料,在那里模仿,蔡星榆是最生气的。
有时候她被说被训,她也不会说什么,也懒得说。
但是要是别人拿张锦纶说话方式当笑料的话,她第一个皱眉头,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满。
她会直接阻止。
倒也没有别的原因,她只是知道,拿自己的痛处被别人当笑料,是有多么的难受。
而你却无力反驳,那种无力感让人窒息。
她不希望有人再遭受这种事。
只要能阻止一点,那就阻止一点好了。
变成一个敏感的小孩,那该有多难受。
每次锦纶来家里,他都会来找蔡星榆。
后来奶奶他们就总会说“哎,你看那锦纶,不知道怎么的,就和他大姐有话说。”
的确,锦纶每次都会在蔡星榆这里呆着。
说说自己在学校的事情,又或者玩游戏的时候遇到的事情,又或者说说他那个调皮令人不省心的姐姐。
絮絮叨叨地,他一个人可以说很多。
蔡星榆不玩游戏,但是她没有去阻止锦纶讲他的游戏故事,她有时候也会结合自己在朋友那里听到的,询问一下锦纶,问问他有没有类似的游戏体验。
又或者是和他一起聊聊,调皮姐姐张锦园的事情,说说她那叛逆期什么时候过。
虽然在大人眼里,张锦纶木讷,什么也不会,但是蔡星榆知道,他是一个看父母操心姐姐,自己也会跟着操心父母将来的一个男孩子。
有时候他也会对蔡星榆说一些他对未来的畅想。
虽然两个人也就差个两三岁,但是蔡星榆也会静静听他说。
蔡星榆知道,或许他不是需要一个人应和他,而是需要一个可以听他说的人就好。
吃好饭后,又是令人头痛的收桌子环节。
蔡星榆特讨厌收桌子,尤其是吃的乱七八糟的桌子。
太难收了。
她宁愿洗一二十个碗,也不想收一张桌子。
当然如果可以什么都不干的话,那就更好了。
“今天谁洗啊?”姑姑在帮忙收桌子,问着蔡星榆。
蔡星榆无奈的指指自己。
姑姑都惊讶了:“怎么感觉每次来吃饭,都是轮到你啊。”
没办法,就是这么巧。
蔡星榆把擦桌子的帕从姑姑手里拿走,赶着人去喝茶。
“你们三个过去帮卤大收一下桌子啊。”妈妈看见蔡星榆一个人在收,拍拍妹妹和弟弟,让他们过去帮忙。
名字就一个,外号千千万。
蔡星榆也是无奈。
卤大就是其中一个。
很好,等他们三个过来帮忙,桌子都要收好了。
桌子擦干净,就中午洗完了。
好家伙,还挺多。
不过蔡星榆也静得下来洗。
“要不我来帮忙吧。”张锦园撸起袖子。
嗯???
难得啊。
蔡星榆有些惊讶。
别看这个妹妹长的快比她高了,但是还是个叛逆少女。
有时候不听话起来,想打她的心都有。
有时候姑姑喊她都喊不动。
难得她提出来帮忙,蔡星榆也不客气,直接让出位置,让她把盘子这些大个的先洗了。
剩下的碗和汤匙这些她会洗。
“哎呦,怎么这么多。”看着洗碗池里的碗,锦园忍不住感叹。
蔡星榆笑了笑:“你才知道啊。”
锦园也是,每次蔡星榆在厨房洗碗的话,她就会走进来,站在一旁和蔡星榆说说话。
可能是怕蔡星榆一个人在厨房无聊。
和她的弟弟一样,也会说说自己学校里的事,或者最近自己的心情之类的。
蔡星榆倒觉得也不错,洗着碗听着她说,偶尔应和几句。
“呀,奇迹啊。”进厨房倒茶叶的姑姑看到锦园在洗碗,简直惊呆了。
要知道,这丫头在家里,她喊有时候锦园都是不会洗的。
没想到今天破天荒的,居然会帮忙洗碗了。
姑姑还挺高兴。
走出厨房就开始在那里和奶奶说这事。
姑姑说完还不忘在那里感慨:“果然还是我们家大姐的面子大啊。”
这话说的可不能再明显了,说锦园会帮忙,都是因为蔡星榆这人在。
蔡星榆也不大明白,姑姑老是说,他们俩姐弟听蔡星榆的话。
也不知道这是哪里看出来的结论。
桌面上放着的那几个,一看就知道有点不合适。
大的又没有特别大,小的又太小了。
蔡星榆只好在储物柜里找找。
怕待会急用找不到,蔡星榆决定一边找一边问问:“哪里还有盆啊?”
老爸切着手里的菜,听到她说的 ,想也没想就回:“你不会找找咩,继续不来厨房帮忙啊,那更多东西不知道。”
很好很好,这问一句话,又被这么埋汰一次。
不过听多了,也就还好。
直接来个自动屏蔽。
好不容易把要弄的弄好,就等炒菜。
小姑他们也从家里过来了。
蔡星榆看大多数东西都准备的差不多,也就想着去客厅坐一会,顺便和大家唠唠嗑。
刚坐下,老爸又在那里喊,叫人去冰箱里拿几根葱出来。
反反复复好几次。
每次刚坐下,屁股刚碰到凳子,又被喊去拿东西洗东西的。
不过一家人一起其乐融融地准备这些,即使一早上没怎么坐下,没怎么喝水,那也会觉得很放松。
要是换作有些时候,即使什么都不用干,氛围却压抑到让人不适。
“来来来,快过来准备拿碗筷,待会就可以吃了。”老爸招呼着其他三个过去帮忙。
“来,大姐,这橘子好吃。”姑姑从袋子里扒拉出个橘子递给蔡星榆。
按照出生的顺序来排的话,即使是把姑姑的两个小孩,和外婆那边的孩子加起来,蔡星榆也是排老大。
姑姑也就喜欢直接喊她“大姐”了。
她也是最大的一个姐姐。
所以她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都无比渴望自己可以有一个哥哥或者姐姐。
可惜这愿望挺难实现的。
即使有,跟她们的关系那也是疏远到可以算作不认识的程度。
每次听周围的同学,说起家里的哥哥姐姐给他们撑腰,或者和他们打闹什么的,蔡星榆别提有多羡慕。
蔡星榆接过橘子,边扒着皮,边和姑姑他们聊天。
“哼,这年纪最大的不会去帮忙,让那小的去拿碗筷。”还没聊两句,蔡星榆又听到坐对面的爷爷又开始了。
拜托,自己也弄一早上了。
怎么到他那里就成什么都不会帮忙了?
十分的离谱。
弟弟是十一岁多,不是一岁多。
怎么就不可以去拿碗筷了?
而且还有那两个妹妹在帮忙。
蔡星榆有时候会想,自己十一岁的时候,他们应该是没有因为这种事“打抱不平”的吧?
“哎呦,你这一张嘴呦,要你说那么多吗?!”奶奶坐旁边,直接用手怼了下爷爷,开始在那里数落爷爷。
也是,这个家里没几个人会去说爷爷,奶奶是其中一个。
只要看爷爷不爽了,直接就给骂出来。
又因为习惯性,奶奶说话激动的话,就会音量抬得高,搞得输出全靠吼。
一般情况下,爷爷被她说了,被骂了也不会吭声,可能是不想搭理。
但要是没忍住,那爷爷就会怼回去几句。
刚好的是,爷爷这说话水平就是,一句话可以把你闷死在沙滩上那种。
直接回的你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有一种话被堵在嗓子眼的感觉。
不过还好爷爷较少开麦。
数落完爷爷,奶奶好像是饿了,又开始说煮饭的问题:“哼,也不知道煮的什么菜,煮一早上。”
语气中有不满,也有瞧不起。
像奶奶这种急性子,确实是等不了那么久。
话里有时候还喜欢带上一些讽刺的味道,也不知道是故意那么说,还是无意的。
“吃饭了!!!”弟弟的每日必备节目,又开始上演。
“吃哦吃哦,能煮出什么好吃的。”奶奶走着还是没忍住在哪里吐槽。
听他们夫妻两个吐槽的全过程,蔡星榆五味杂陈。
怎么就没有菜了?
有鱼有肉有虾有青菜有汤,该有的都有。
在他们面前却可以被说成什么都不是。
这到底是要吃什么啊,要求过于高了。
十个菜在这里,难道还不够吗?
蔡星榆秉持着,不要和老人计较,这个思想观念,才没有怼回去。
也因为这一条观念,自己吃的亏自己只能闷着。
“锦园,锦纶,来,吃啊。”奶奶招呼着姑姑的两个孩子。
“想吃什么自己夹啊,没什么菜。”
又是这句话。
这轻飘飘一句“没什么菜”直接把人的劳动成果给抹杀了。
可能这句话是客气的招呼,但是姑姑他们又不是客人,根本没那个必要说这话。
说多了听多了,自然的会让人觉着不适。
不过想想,在奶奶眼里,可能这么多个菜,确实也不算有。
如果她不满意,那么确实不算有菜。
唉,可能是人老了,变得爱挑毛病爱念叨。
“锦纶,手扶碗吃饭。”姑姑在旁边提醒着表弟。
可能是小时候,还小启蒙晚,说话显得有些不标准。
家里人总喜欢拿锦纶说话音调来取笑他。
导致现在的张锦纶有些胆小内向。
不爱说话。
至少在他们大人眼里是这样的。
每次只要有人拿他说话方式当笑料,在那里模仿,蔡星榆是最生气的。
有时候她被说被训,她也不会说什么,也懒得说。
但是要是别人拿张锦纶说话方式当笑料的话,她第一个皱眉头,第一个站出来表示不满。
她会直接阻止。
倒也没有别的原因,她只是知道,拿自己的痛处被别人当笑料,是有多么的难受。
而你却无力反驳,那种无力感让人窒息。
她不希望有人再遭受这种事。
只要能阻止一点,那就阻止一点好了。
变成一个敏感的小孩,那该有多难受。
每次锦纶来家里,他都会来找蔡星榆。
后来奶奶他们就总会说“哎,你看那锦纶,不知道怎么的,就和他大姐有话说。”
的确,锦纶每次都会在蔡星榆这里呆着。
说说自己在学校的事情,又或者玩游戏的时候遇到的事情,又或者说说他那个调皮令人不省心的姐姐。
絮絮叨叨地,他一个人可以说很多。
蔡星榆不玩游戏,但是她没有去阻止锦纶讲他的游戏故事,她有时候也会结合自己在朋友那里听到的,询问一下锦纶,问问他有没有类似的游戏体验。
又或者是和他一起聊聊,调皮姐姐张锦园的事情,说说她那叛逆期什么时候过。
虽然在大人眼里,张锦纶木讷,什么也不会,但是蔡星榆知道,他是一个看父母操心姐姐,自己也会跟着操心父母将来的一个男孩子。
有时候他也会对蔡星榆说一些他对未来的畅想。
虽然两个人也就差个两三岁,但是蔡星榆也会静静听他说。
蔡星榆知道,或许他不是需要一个人应和他,而是需要一个可以听他说的人就好。
吃好饭后,又是令人头痛的收桌子环节。
蔡星榆特讨厌收桌子,尤其是吃的乱七八糟的桌子。
太难收了。
她宁愿洗一二十个碗,也不想收一张桌子。
当然如果可以什么都不干的话,那就更好了。
“今天谁洗啊?”姑姑在帮忙收桌子,问着蔡星榆。
蔡星榆无奈的指指自己。
姑姑都惊讶了:“怎么感觉每次来吃饭,都是轮到你啊。”
没办法,就是这么巧。
蔡星榆把擦桌子的帕从姑姑手里拿走,赶着人去喝茶。
“你们三个过去帮卤大收一下桌子啊。”妈妈看见蔡星榆一个人在收,拍拍妹妹和弟弟,让他们过去帮忙。
名字就一个,外号千千万。
蔡星榆也是无奈。
卤大就是其中一个。
很好,等他们三个过来帮忙,桌子都要收好了。
桌子擦干净,就中午洗完了。
好家伙,还挺多。
不过蔡星榆也静得下来洗。
“要不我来帮忙吧。”张锦园撸起袖子。
嗯???
难得啊。
蔡星榆有些惊讶。
别看这个妹妹长的快比她高了,但是还是个叛逆少女。
有时候不听话起来,想打她的心都有。
有时候姑姑喊她都喊不动。
难得她提出来帮忙,蔡星榆也不客气,直接让出位置,让她把盘子这些大个的先洗了。
剩下的碗和汤匙这些她会洗。
“哎呦,怎么这么多。”看着洗碗池里的碗,锦园忍不住感叹。
蔡星榆笑了笑:“你才知道啊。”
锦园也是,每次蔡星榆在厨房洗碗的话,她就会走进来,站在一旁和蔡星榆说说话。
可能是怕蔡星榆一个人在厨房无聊。
和她的弟弟一样,也会说说自己学校里的事,或者最近自己的心情之类的。
蔡星榆倒觉得也不错,洗着碗听着她说,偶尔应和几句。
“呀,奇迹啊。”进厨房倒茶叶的姑姑看到锦园在洗碗,简直惊呆了。
要知道,这丫头在家里,她喊有时候锦园都是不会洗的。
没想到今天破天荒的,居然会帮忙洗碗了。
姑姑还挺高兴。
走出厨房就开始在那里和奶奶说这事。
姑姑说完还不忘在那里感慨:“果然还是我们家大姐的面子大啊。”
这话说的可不能再明显了,说锦园会帮忙,都是因为蔡星榆这人在。
蔡星榆也不大明白,姑姑老是说,他们俩姐弟听蔡星榆的话。
也不知道这是哪里看出来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