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琰当然不会忘记。
景和十一年夏秋之际,父皇下令派适龄皇子司职历练。
那时候还是大皇子的宋琅领命往南方体察匪患,而作为三皇子的他,则被派往西北军营慰问将士。
皇子是何等矜贵的人,下头的大臣领命安排,选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差事,为的就是让大晅未来可能的继任者们,走出朝堂长长见识。
当时的宋琰也觉察出了父皇的考察之意,在西北军营里头的几个月便格外卖命,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不说,还一连上了数封如何提升边疆将士士气稳固边疆治理的奏折,连戍边的首领将军,都对这位年轻的皇子赞赏有加。
他自以为做得很好了,可第二年春天回朝复命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点,与大皇子在南方清绝水匪之患的功绩,比起来有多么微不足道。
他问朝官,皇兄不是去体察匪患的么,怎么还亲自带兵缴起匪来了?
他们说,大皇子游历到桐泽湖一带,正好碰上了水匪截杀朝廷命官一案。
大皇子震怒,桐泽县的匪患在朝廷早就榜上有名,连年缴杀不绝,没想到如今已然连朝廷命官也不放在眼中,可想而知当地子民水深火热,便自请参与县衙剿匪,清缴了在桐泽县作恶多年的白蒲村悍匪一百余人,一举震慑杀鸡儆猴,让饱受水匪之苦的桐泽县在短短数月之内换了新天。
安稳边疆的锦上添花,如何抵得上全县百姓的雪中送炭,两相较量,高下立现。
父皇龙颜大悦,自此对大皇子便格外赏识,不过三年,东宫之位便顺理成章地给了宋琅。
对大晅的皇子来说,东宫之位暂立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只要父皇还在一日,任谁都还有机会。
他跟着在乌烟瘴气的党争里头搅和了数年,落得身心俱疲,逐渐萌生出了明哲保身的退意。
他那时想,只要勤政爱民心怀天下,这皇帝谁都能当得,不是非争不可。
可直到父皇身体抱恙放权于东宫,他才彻底认清,这大晅的皇位,谁都可以,唯独眼下的太子坐不得。
太子入主东宫数年,借着督漕之便贪赃纳贿,搜罗了一大批沽名钓誉之辈,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在朝堂之上大行栽赃陷害之事,天下权柄半数归于手,却半分不肯分给水深火热的子民。
这样的人,不配受万民敬仰。
他决定去争。
他在朝中艰难经营,暗暗聚集了以陆仕谦为首的清明之士,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筹谋。
初生的羽翼尚未丰满,他便学会了蛰伏二字。
明面上与太子兄友弟恭地演着,朝堂之上还是那位无欲无求的三殿下,私底下查探的手笔却从未停过。
顺着漕运这条线,他和陆仕谦演了一场戏,将人贬到了远离京都的淮州,大晅漕运的核心,借以他手抽丝剥茧。
宋琰从翻涌的思绪中抬头,看向陆仕谦:“闻清,你查到了什么?”
“湑江督造船厂提举被杀,先于我们抓走龚佐的那一批人,在查景和十一年桐泽湖剿匪一案。”
宋琰面色微动:“桐泽湖剿匪?此案有何可查?”
“尚且不知。”陆仕谦意味深长地敲了敲桌面,“但巧的是那批人送来了龚佐,要找的下一个人,正巧也是咱们要查的孙元卓。”
宋琰似乎快要想通其中关窍,急问道:“此二人皆与当年的桐泽湖剿匪一案有关联?”
“不错,一是指认白蒲村水匪截杀催粮官的证人,一是桐泽县衙当时任职的师爷。”
宋琰是聪明人,不用陆仕谦过多言语,便明白了其中可能隐藏的巨大玄机。
“闻清,你是不是已然查到什么端倪了,若要人手,只管与我说便是!”
当年桐泽湖剿匪是多大的功劳,当中若另有隐情,那便是欺君之罪!
陆仕谦意味深长道:“有无端倪,且诈他一诈便知。”
宋琰见他这般胸有成算,不知想起了什么,忽的勾起了嘴角。
陆仕谦不明所以,抬头看他。
宋琰道:“咱们的孙厅丞,这段时日怕是要受不少惊吓了。”
说起明日开漕节大典,陆仕谦倒有些好奇:“太子领督漕一职,这开漕节,倒也真肯让殿下替他来?”
宋琰眉梢一挑,冷笑道:“自然是没有这般愿意的,不过是使了些他们母子惯用的法子,太子殿下饮食不当染了时痢,那几位虎视眈眈,便只有我这个最让人放心的闲人来了。”
再加上当中使了点障眼法,坐粮厅的人还以为明日亲临大典的贵人,是自家那位殿下呢。
明日见了宋琰,那些暗地里准备呈给太子邀功的账簿,临了要藏要换的,怕是要闹得鸡飞狗跳。
乱起来就对了,越乱就越容易出破绽,到时候陆仕谦这位领了查案之命的人在里头坐镇,再趁乱查到些什么马脚,那就最好不过了。
太子贪污的证据已有章法可得,宋琰眼下更关心的,反而是当年的桐泽湖剿匪一案。
他正欲再问些细节,茶室外忽的响起了叩门之声,门口的守卫应过之后,放进来一个晁年。
他上前见礼,恭恭敬敬唤了一声:“殿下。”
陆仕谦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道:“但说无妨。”
晁年便道:“是、是老板娘醒了,伤口还渗着血呢就说着要走,大夫拦不住,让我来请大人。”
宋琰目光一凝,意味深长地在陆仕谦脸上打了个转:“闻清,你来临州一趟,倒也不全是公干啊。”
却不曾想往常总会不甘示弱刺上他两句的陆仕谦,今日却全然没有搭理他的念头,只瞧着面上那一副想走又碍着他在场的样子,叫人看了十分别扭。
宋琰自讨没趣,索性摆手道:“要去便去,我可没拖着你,今日城中这般吵闹,左右夜还长,我等你便是。”
陆仕谦倒也不同他客气,起身拜别,转头就出了茶楼。
等人瞧不见影儿了,宋琰一招手把周越叫来,这才问道:“你跟了闻清这么久了,那位老板娘是何许人物,说来听听。”
*
宣幼青转醒的时候,足足缓了半刻钟,才将视线中一重遮一重的黑影驱散开来来。
环顾四周,不知又是哪家客栈的内房。
后腰处的灼烫唤回她的思绪,她头一件想的,便是往后得了机会,也要给那姓孙的腰子上来上一刀,以解心头之恨。
第二件想的事,是陆仕谦。
今夜他的出现,究竟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她那一身明眼人看了都要喊捉贼的行头,他既出手救了,审问也好怀疑也罢,眼下把她一人扔在客栈里又算怎么回事?
满腔疑问盈盈绕绕,堵在心口不得章法,让人十分难受。
宣幼青摸了摸自己腰腹上紧缠的纱布,抬头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似乎并没有上锁。
她今夜又翻墙又放火的,落到一个官家人手里,总归不会是什么好事。
她原本是面朝下趴在榻上,眼下要起身,腰腹处难免受力,只不过挪动了一瞬,就忽而感觉伤口处一阵温热。
“姑娘莫动,仔细伤口!”
房间的门忽而打开,晁年方才随大夫回济心堂取了药来,谁曾想一会儿的功夫没看见,榻上的人就不知轻重地想要起身,慌里慌张忙上去把人按住。
宣幼青满脸戒备,冷冷道:“让我走。”
“这怎么行!姑娘你的伤口方才止住血,可不能轻易挪动!”
大夫最见不得她这般不听话的病人,把药箱忿忿往桌上一放,痛心道:“瞧瞧瞧瞧,可惜了老夫这么好的药,这一动,全都要重上!”
后腰的灼痛愈演愈烈,宣幼青知道凭自己的本事今日是没法走出这里了,便向晁年道:“我要见他。”
晁年愣了一瞬,旋即反应过来她口里那个“他”说的是谁,连忙应下声来:“好,我这就去请陆大人,老板娘你且忍一下,让大夫重新给你上药。”
晁年一来一回很快,宣幼青腰上的药还未重新上好,房间外就传来了他的声响。
“老板娘,我们大人到了。”
大夫不紧不慢替她归置好伤口,这才转身去替她开了门。
宣幼青还是趴在榻上的姿势,艰难抬头看了看屋中侍立的晁年,转头对陆仕谦道:“我有话同你说。”
晁年识趣,拉着大夫一同出了门,屋中一时寂寂,只余二人一卧一立。
宣幼青身上还穿着夜行衣,既让人抓了现行,那她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开门见山便问:“陆大人今夜为何救我?”
陆仕谦视线落在她艰难偏侧的头顶上,她的发极黑,散落在肩头的几乎要和夜行衣融为一色。
这回倒不唤他公子了。
陆仕谦从她的直言不讳中,听出了一股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回道:“遇上便救了,并无缘由。”
宣幼青又问:“陆大人不问问我这一箭是如何中的?”
“陆某主理漕运刑案,并不管城防治安,姑娘若受了委屈,可去临州城衙门上告。”
他也不唤她老板娘了。
宣幼青心下微怔,这位陆大人,装傻充楞的本事,倒是和她不相上下。
委屈,她这委屈,还真是受得十分新奇。
“那我何时能走?”
陆仕谦答得也很坦然:“眼下孙元卓的人还在城中搜捕,姑娘且便。”
宣幼青一时默了声,只觉得此时此景分外诡异。
一官一贼对答如流,让外人听了,还当真以为是什么公子救美的风流佳话呢。
偏偏此时客栈的屋外,就立了这么一位听岔了的“外人”。
宋琰在茶馆里头听周越说了一堆,对陆仕谦北上临州途中救过的那位“老板娘”生出了十足的好奇。
茶随时可以喝,陆大人的风月可不常有。
来了门前碰见二人此番言谈,愈发觉得这陆仕谦不对劲。
他这老友铁树含苞二十余年一心只读圣贤书,何时见过他关切过哪个姑娘受没受委屈!
正当他激越之时,陆仕谦正好从屋内出来,他晃眼一瞥,骤然拉住了陆仕谦的手。
“是她?”
景和十一年夏秋之际,父皇下令派适龄皇子司职历练。
那时候还是大皇子的宋琅领命往南方体察匪患,而作为三皇子的他,则被派往西北军营慰问将士。
皇子是何等矜贵的人,下头的大臣领命安排,选的都是些不痛不痒的差事,为的就是让大晅未来可能的继任者们,走出朝堂长长见识。
当时的宋琰也觉察出了父皇的考察之意,在西北军营里头的几个月便格外卖命,与将士们同吃同住不说,还一连上了数封如何提升边疆将士士气稳固边疆治理的奏折,连戍边的首领将军,都对这位年轻的皇子赞赏有加。
他自以为做得很好了,可第二年春天回朝复命的时候,他才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点,与大皇子在南方清绝水匪之患的功绩,比起来有多么微不足道。
他问朝官,皇兄不是去体察匪患的么,怎么还亲自带兵缴起匪来了?
他们说,大皇子游历到桐泽湖一带,正好碰上了水匪截杀朝廷命官一案。
大皇子震怒,桐泽县的匪患在朝廷早就榜上有名,连年缴杀不绝,没想到如今已然连朝廷命官也不放在眼中,可想而知当地子民水深火热,便自请参与县衙剿匪,清缴了在桐泽县作恶多年的白蒲村悍匪一百余人,一举震慑杀鸡儆猴,让饱受水匪之苦的桐泽县在短短数月之内换了新天。
安稳边疆的锦上添花,如何抵得上全县百姓的雪中送炭,两相较量,高下立现。
父皇龙颜大悦,自此对大皇子便格外赏识,不过三年,东宫之位便顺理成章地给了宋琅。
对大晅的皇子来说,东宫之位暂立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明争暗斗,只要父皇还在一日,任谁都还有机会。
他跟着在乌烟瘴气的党争里头搅和了数年,落得身心俱疲,逐渐萌生出了明哲保身的退意。
他那时想,只要勤政爱民心怀天下,这皇帝谁都能当得,不是非争不可。
可直到父皇身体抱恙放权于东宫,他才彻底认清,这大晅的皇位,谁都可以,唯独眼下的太子坐不得。
太子入主东宫数年,借着督漕之便贪赃纳贿,搜罗了一大批沽名钓誉之辈,结党营私卖官鬻爵,在朝堂之上大行栽赃陷害之事,天下权柄半数归于手,却半分不肯分给水深火热的子民。
这样的人,不配受万民敬仰。
他决定去争。
他在朝中艰难经营,暗暗聚集了以陆仕谦为首的清明之士,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筹谋。
初生的羽翼尚未丰满,他便学会了蛰伏二字。
明面上与太子兄友弟恭地演着,朝堂之上还是那位无欲无求的三殿下,私底下查探的手笔却从未停过。
顺着漕运这条线,他和陆仕谦演了一场戏,将人贬到了远离京都的淮州,大晅漕运的核心,借以他手抽丝剥茧。
宋琰从翻涌的思绪中抬头,看向陆仕谦:“闻清,你查到了什么?”
“湑江督造船厂提举被杀,先于我们抓走龚佐的那一批人,在查景和十一年桐泽湖剿匪一案。”
宋琰面色微动:“桐泽湖剿匪?此案有何可查?”
“尚且不知。”陆仕谦意味深长地敲了敲桌面,“但巧的是那批人送来了龚佐,要找的下一个人,正巧也是咱们要查的孙元卓。”
宋琰似乎快要想通其中关窍,急问道:“此二人皆与当年的桐泽湖剿匪一案有关联?”
“不错,一是指认白蒲村水匪截杀催粮官的证人,一是桐泽县衙当时任职的师爷。”
宋琰是聪明人,不用陆仕谦过多言语,便明白了其中可能隐藏的巨大玄机。
“闻清,你是不是已然查到什么端倪了,若要人手,只管与我说便是!”
当年桐泽湖剿匪是多大的功劳,当中若另有隐情,那便是欺君之罪!
陆仕谦意味深长道:“有无端倪,且诈他一诈便知。”
宋琰见他这般胸有成算,不知想起了什么,忽的勾起了嘴角。
陆仕谦不明所以,抬头看他。
宋琰道:“咱们的孙厅丞,这段时日怕是要受不少惊吓了。”
说起明日开漕节大典,陆仕谦倒有些好奇:“太子领督漕一职,这开漕节,倒也真肯让殿下替他来?”
宋琰眉梢一挑,冷笑道:“自然是没有这般愿意的,不过是使了些他们母子惯用的法子,太子殿下饮食不当染了时痢,那几位虎视眈眈,便只有我这个最让人放心的闲人来了。”
再加上当中使了点障眼法,坐粮厅的人还以为明日亲临大典的贵人,是自家那位殿下呢。
明日见了宋琰,那些暗地里准备呈给太子邀功的账簿,临了要藏要换的,怕是要闹得鸡飞狗跳。
乱起来就对了,越乱就越容易出破绽,到时候陆仕谦这位领了查案之命的人在里头坐镇,再趁乱查到些什么马脚,那就最好不过了。
太子贪污的证据已有章法可得,宋琰眼下更关心的,反而是当年的桐泽湖剿匪一案。
他正欲再问些细节,茶室外忽的响起了叩门之声,门口的守卫应过之后,放进来一个晁年。
他上前见礼,恭恭敬敬唤了一声:“殿下。”
陆仕谦见他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便道:“但说无妨。”
晁年便道:“是、是老板娘醒了,伤口还渗着血呢就说着要走,大夫拦不住,让我来请大人。”
宋琰目光一凝,意味深长地在陆仕谦脸上打了个转:“闻清,你来临州一趟,倒也不全是公干啊。”
却不曾想往常总会不甘示弱刺上他两句的陆仕谦,今日却全然没有搭理他的念头,只瞧着面上那一副想走又碍着他在场的样子,叫人看了十分别扭。
宋琰自讨没趣,索性摆手道:“要去便去,我可没拖着你,今日城中这般吵闹,左右夜还长,我等你便是。”
陆仕谦倒也不同他客气,起身拜别,转头就出了茶楼。
等人瞧不见影儿了,宋琰一招手把周越叫来,这才问道:“你跟了闻清这么久了,那位老板娘是何许人物,说来听听。”
*
宣幼青转醒的时候,足足缓了半刻钟,才将视线中一重遮一重的黑影驱散开来来。
环顾四周,不知又是哪家客栈的内房。
后腰处的灼烫唤回她的思绪,她头一件想的,便是往后得了机会,也要给那姓孙的腰子上来上一刀,以解心头之恨。
第二件想的事,是陆仕谦。
今夜他的出现,究竟是巧合还是故意为之?
她那一身明眼人看了都要喊捉贼的行头,他既出手救了,审问也好怀疑也罢,眼下把她一人扔在客栈里又算怎么回事?
满腔疑问盈盈绕绕,堵在心口不得章法,让人十分难受。
宣幼青摸了摸自己腰腹上紧缠的纱布,抬头看了一眼紧闭的房门,似乎并没有上锁。
她今夜又翻墙又放火的,落到一个官家人手里,总归不会是什么好事。
她原本是面朝下趴在榻上,眼下要起身,腰腹处难免受力,只不过挪动了一瞬,就忽而感觉伤口处一阵温热。
“姑娘莫动,仔细伤口!”
房间的门忽而打开,晁年方才随大夫回济心堂取了药来,谁曾想一会儿的功夫没看见,榻上的人就不知轻重地想要起身,慌里慌张忙上去把人按住。
宣幼青满脸戒备,冷冷道:“让我走。”
“这怎么行!姑娘你的伤口方才止住血,可不能轻易挪动!”
大夫最见不得她这般不听话的病人,把药箱忿忿往桌上一放,痛心道:“瞧瞧瞧瞧,可惜了老夫这么好的药,这一动,全都要重上!”
后腰的灼痛愈演愈烈,宣幼青知道凭自己的本事今日是没法走出这里了,便向晁年道:“我要见他。”
晁年愣了一瞬,旋即反应过来她口里那个“他”说的是谁,连忙应下声来:“好,我这就去请陆大人,老板娘你且忍一下,让大夫重新给你上药。”
晁年一来一回很快,宣幼青腰上的药还未重新上好,房间外就传来了他的声响。
“老板娘,我们大人到了。”
大夫不紧不慢替她归置好伤口,这才转身去替她开了门。
宣幼青还是趴在榻上的姿势,艰难抬头看了看屋中侍立的晁年,转头对陆仕谦道:“我有话同你说。”
晁年识趣,拉着大夫一同出了门,屋中一时寂寂,只余二人一卧一立。
宣幼青身上还穿着夜行衣,既让人抓了现行,那她也没什么可隐瞒的了,开门见山便问:“陆大人今夜为何救我?”
陆仕谦视线落在她艰难偏侧的头顶上,她的发极黑,散落在肩头的几乎要和夜行衣融为一色。
这回倒不唤他公子了。
陆仕谦从她的直言不讳中,听出了一股破罐子破摔的意味,回道:“遇上便救了,并无缘由。”
宣幼青又问:“陆大人不问问我这一箭是如何中的?”
“陆某主理漕运刑案,并不管城防治安,姑娘若受了委屈,可去临州城衙门上告。”
他也不唤她老板娘了。
宣幼青心下微怔,这位陆大人,装傻充楞的本事,倒是和她不相上下。
委屈,她这委屈,还真是受得十分新奇。
“那我何时能走?”
陆仕谦答得也很坦然:“眼下孙元卓的人还在城中搜捕,姑娘且便。”
宣幼青一时默了声,只觉得此时此景分外诡异。
一官一贼对答如流,让外人听了,还当真以为是什么公子救美的风流佳话呢。
偏偏此时客栈的屋外,就立了这么一位听岔了的“外人”。
宋琰在茶馆里头听周越说了一堆,对陆仕谦北上临州途中救过的那位“老板娘”生出了十足的好奇。
茶随时可以喝,陆大人的风月可不常有。
来了门前碰见二人此番言谈,愈发觉得这陆仕谦不对劲。
他这老友铁树含苞二十余年一心只读圣贤书,何时见过他关切过哪个姑娘受没受委屈!
正当他激越之时,陆仕谦正好从屋内出来,他晃眼一瞥,骤然拉住了陆仕谦的手。
“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