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幼青坐在回程的马车上,一时有些恍惚。
在临州城谈判时,她曾希望陆仕谦也能毫无保留,但没想到他竟能坦诚至此。
他说:“此事若是全权交予我来查,便需用陆某应允的承诺相抵。若是宣老板想亲自参与出一份力,则算是各取所需的一场交易,陆某的允诺可以暂留。不过在宣老板做抉择之前,不妨先听一下此番行事的风险。”
他说起宋琰:“上次你在临州城见过的那位贵人,是大晅当朝三皇子。”
尽管早有猜测,但如此显赫的身份,还是让宣幼青足足愣了半刻。
“而孙元卓此人,乃当今太子麾下。”
“虽然白蒲村一案真相尚不明了,但以目前孙元卓的反应来看,他们掩盖此事之心不可小觑。”
越是极力隐藏,越是不能见天日。
陆仕谦目光探向她:“若查此案,定会与太子一党针锋相对,稍有不慎便会卷入权利争斗的旋涡。”
“但坦诚来讲,若是宣老板参与当中,作为独立于两股势力外的第三方,于我们行事会十分有益,所以我才说这称得上一场交易。”
他言辞万分郑重,生怕宣幼青的理解有一丝的错漏,静待她的抉择。
宣幼青几乎不曾犹豫,果断道:“好,我愿与陆大人同行。”
接下来的一切便十分顺畅。
陆仕谦道:“假定动手之人为孙元卓,他此番出手的动机很简单。”
“那是自然。”宣幼青道,“假设我是孙元卓,做官做的好好的,忽然有一日被人劫持而去,单刀直入逼问白蒲村一案,我首先会想,是谁走漏了风声。”
“同时我也会感到庆幸,至少绑匪目前还未触及真相,我还来得及补救。”
“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便很简单了,找到当年所有可能的知情人,让他们永远闭嘴。”
陆仕谦点头:“若是清除还在暗中继续,桐泽县县衙当年的任职名单便是关键。”
他们早一步出手能救下的,说不定就是当年白蒲村一案的知情人。
二人眼语言不知不觉越凑越近,宣幼青指尖一点戳到案上人名:“还有这三个人,即便已经身亡,其家眷亲属也可以走访过问,陆大人以为呢?”
她倏而抬头,陆仕谦顺势俯身,两人目光交错,猝然凝滞。
是他先别开眼去。
宣幼青不自然地端起茶杯,温吞的茶水入喉,抚平方才那一霎的心动过速。
陆仕谦道:“桐泽县县衙人员名单我会去查,平酒楼一案还需要几日时间收尾,宣老板可先准备复业开张事宜。”
这毕竟是一场交易,宣幼青还是想着自己有一番用武之地,便问:“那之后呢?需要我做什么?”
“那三人中,只王洛家眷在淮州城,我已派人暗中守护,到时候若得空闲,还有劳宣老板与陆某乔装同去。”
宣幼青应声,从理刑司离开,心尖忽然酸软。
闫辰也好,莫娘也罢,他们身上毕竟背负着水匪遗亲之名,白蒲村的人是否枉死,真相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
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是在前冲锋陷阵谋定筹划的那一个,她不敢给她们透露太多希望,只有在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消除之后,才会轻描淡写地告知他们最新的进展。
如今终于有人同行,往后的路,总不会比之前三年的踽踽独行更难了。
她一手挑开马车帘子,任凭梅子时节的雨飘落脸庞,浸润她的眼角。
莫娘拉着她的手轻轻拍着,不禁红了眼眶。
理刑司内,陆仕谦负手久久立于窗前,思绪万千。
晁年送完宣幼青回来,看到他这幅模样,有些于心不忍:“大人,您明明都给殿下去信说要查这个案子了,怎的还要问宣姐姐这些?”
陆仕谦声沉如水,带着一丝喑哑:“我想知道这些年她过得怎么样。”
宣幼青的身份他已告知宋琅,眼下既已不能将她从案子里摘出来,便只好借宋琅之手,送两个影卫到她身旁。
他吩咐晁年:“殿下书信,替我转交周越,人由他来挑。”
晁年应声,却磨磨唧唧半天还未出门。
陆仕谦转头看他:“有事便说。”
晁年有些不好意思道:“大人,我想跟您告假半日,我方才跟宣姐姐身边的人打听了,如今詹亮大哥还在家中养病,我想去瞧瞧他。”
“去吧。”
晁年得了假,从周越处出来之后,便直奔码头的方向去了,循着记忆七拐八拐,找到了认门的那棵枸杞树。
“詹大哥在家么?”
小院木门利落从里打开,晁年一照面,先看到的是面馆里头那个圆脸小伙计,这回隔近了仔细瞧,面容与詹亮大哥还真有五六分相像。
还不等他开口呢,詹宁忽的紧张起来,扭头冲院里道:“大哥,衙门里头又来人了!”
晁年从门缝里头瞧进去,詹亮正呼哧呼哧练着拳脚,架势一收往院前来,见了晁年还有些诧异。
“小晁兄弟怎的来了,陆大人不在?”
晁年把一手沉甸甸的东西提到眼前,笑着道:“陆大人没来,我是告了假专门来看你的!”
詹亮忽的一愣,还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忙接过晁年手里的东西:“你说你来便来了,还这般客气作甚?”
晁年跟在兄弟二人身后进去,入眼一方小院干净利落,如同詹亮的拳脚功夫一般。
詹宁烧了水来,詹亮给晁年泡茶,又端来一盘新鲜的杨梅,问道:“小晁兄弟如何得知我住在此处的?”
晁年想着眼下宣姐姐是要和自家大人一起查案的关系,他和詹亮两个,以后少不了一起打照面,便把今日宣幼青去理刑司一事原原本本告诉了詹亮。
詹亮被宣幼青扣在家里养伤病的这一段时日,两耳闻不见窗外事,只能替酒楼干着急,如今一听说案子了了,白蒲村的旧案陆仕谦也接下来了,心里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晁年吃着杨梅,眼睛一转,装作不经意般道:“我们大人断案之能,早先在刑部的时候就冠绝京中,区区投毒陷害,根本不在话下。那日我随着大人去酒楼查验,当中冒出一个什么孟公子,瞧着对官府十分不信任,听闻我家大人三日便能断案,当场就给气走了呢!”
詹亮眉头一皱:“孟公子,可是唤作什么孟浔安?”
晁年手一拍:“好像就是这个名儿。”
詹亮哼一声气:“这厮闲得又来,若是我在,定不会让他进那个门!”
晁年在一旁拱火:“我说呢,早先与我们大人说话的时候都还好,怎的那位公子一来,宣姐姐兴致便不高了。原是詹大哥你也不喜那位公子么?”
詹亮嗐一声:“说不上喜不喜的,就是想到姓孟的那一家子就不痛快。”
算起来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宣幼青带着闫辰,靠着自己的手艺在酒楼里头攒了些家底,生出了自己单干的想法。
她深知每一家酒楼立世,都须得有旁人比不上的独门秘法。她便把宝压在了自己拿手的鱼鲜一项上,为精进炮制烹饪之法,干脆租了一条小船每日在水面上晃悠,跟在那些老渔民的背后偷师学艺。
她狠得下心,交了学费把闫辰丢到酒楼账房先生处学管账的本事,仗着自己有点功夫在身,在船上一待就是三个月。
炮制鱼鲜的法子倒是搜罗了一堆,但总要做出来看看反响。她便将船摇到了运河沿途码头边上,支一口铁锅,卖几个菜式,时日一长便有了名声,也有来来往往的客商慕名前来。
孟家公子孟浔安便是那时候与她相识的。
那时候宣幼青只当他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纨绔浪子,他来过几回,很喜欢这些菜式的胃口,也丢下了不少银子。闲来无事便乘着自家的画舫跟着她的破船跑,她换一个码头没几日,孟浔安就会不疾不徐把船停在她身旁。
再后来他便消失了一段时日,宣幼青起初并不在意,只当是富家少爷转了心性,直到那一日从他的画舫上跑下来几个黑面大汉,径直前来掀了她的锅,砸了她的船。
这是她第一次被人骑在脸上欺负,当即血上心头,也顾不得对方人多势众,抄起烧火棍便上去拼命。来人没料到她一个落魄厨娘竟有这样的功夫在身上,头一回对上竟落了下乘,让她打了个满堂彩。
“滚回去告诉姓孟的,老娘不是好欺负的!”宣幼青在心里痛骂了几顿孟浔安,摊子砸了,可菜式还没试完,咬咬牙赔了船钱,回头又租了一艘,还是在码头边上卖。
不曾想安生日子才过了两日,孟家的画舫又来了。
晁年在一旁听得揪心,感同身受道:“这孟家的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为何逮着我宣姐姐不放?”
詹亮冷哼一声:“何止有病,还病得不轻!”
孟家嫡系子嗣单薄,只凭大公子一人操持不住家业。孟家二公子偏生又是个自由散漫惯了的,平日里没少因为继承一事与孟家主母吵闹。那年宣幼青与孟浔安相遇之时,正值他离家出走散心,孟家主母派人跟着,听闻孟浔安整日与一船家厨娘“厮混”,当即火冒心头,把儿子绑回去了不说,还派人砸了宣幼青的摊子。
可没曾想遇到个难啃的硬骨头,宣幼青的狠话传到了孟家主母的耳朵里,那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宣幼青和孟家的这个梁子就算是结下了。
这第二回,来了比上次更多的人,楞生生钳着宣幼青,让她看着自己的船和锅被砸了个稀碎,连带着呕心沥血的一本食谱,也被撕碎喂了鱼。
晁年这会子已经怒火中烧了,几欲拍桌而起:“詹大哥那时候不在么,就任由他们这般欺负宣姐姐?!”
詹亮默了默:“还不在。”
师父被发配西郡的那些年,他写过许多封信,或许是怕连累他,师父给他的第一封回信,是在桐泽县落脚之后才给他写的。
信中所言:“为师在西郡多年,幸得一忘年知己好友,一可心徒儿。一别多年,甚为牵挂,今岁中秋佳节,共盼团圆。”
可他那时早已换了住址,几经辗转再收到信匆匆赶到桐泽县,哪还有什么师父师妹的影子。只知道师父在信中提过小师妹有一手好厨艺,小小年纪在酒楼撑得起席面,便循着一路打听过去,却总是会迟一步。
宣幼青那时候正在船上飘着,他第一次见她,就是第二回被孟家人砸了场子,坐在岸边嚎啕大哭。
他硬着头皮去打听,问她是否见过一个摇着船卖菜肴的姑娘,宣幼青抽抽噎噎问他是谁。
“我是她师兄。”
“骗子,我没有师兄!”
詹亮恍然大悟,连忙掏出怀中已经被揣得皱皱巴巴的书信:“有的有的,你瞧瞧,这是师父的信。”
宣幼青认得师父的字,对着凭空出现的师兄,积攒了一肚子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哭出了山崩地裂的阵仗。
詹亮一个头两个大,只好拍着胸脯信誓旦旦保证,下回若孟家还来人,定替她一个个打回去。
晁年揉了揉红红的眼眶:“没想到宣姐姐当年,竟吃了这样多的苦,那詹大哥你可有替她报仇么?”
詹亮笑笑,摇了摇头:“再下一回见到孟家人,就是孟二公子带着人上门来请罪了。”
孟二公子被人捉回家去,也不知是孟母歪打正着拿捏住了他的软肋,还是真的浪子回头换了心意,总之再见时,他已经妥协接下家族的生意。
他乘船前来,向宣幼青赔罪,满心满眼都是愧疚:“阿宣你放心,孟家的人不会再来找你麻烦了,砸烂的船我赔给你。”
宣幼青平遭了两回无妄之灾,横眉冷对道:“可别,孟公子这称呼我可担待不起,别哪日您族中长辈听了觉得不合礼制,又管教不住自家小儿,反倒牵连我这个平头老板姓。”
孟浔安被他臊得面上青一阵白一阵,发誓道:“你信我,只要我在孟家一日,便会护着你一日!”
宣幼青站到詹亮身侧,道:“孟公子的保护我高攀不起,也不劳您费心,如今即便是再有人来挑事,尽管让他来便是。”
孟浔安满心满眼的愧疚无处安放,最后几经坚持,才留下了带有孟家刻印的那艘船。
詹亮颇为烦躁地叹了一口气:“早知当初就不该收这破船,省的那姓孟的贼心不死成日纠缠!”
孟家主母后来知道了,正是自己当初随手一出“棒打鸳鸯”,将她儿子打成了淮州城人尽皆知的剃头挑子。年少时叛逆,长辈越阻止越奋不顾身,如今她儿认定了,她又拉不下脸来给人家赔礼道歉,两头僵持着便成了如今这幅局面。
詹亮左思右想,不成,还是得早日回老板娘身边去。闫辰那小子,从小被孟浔安忽悠惯了,是个靠不住的。
在临州城谈判时,她曾希望陆仕谦也能毫无保留,但没想到他竟能坦诚至此。
他说:“此事若是全权交予我来查,便需用陆某应允的承诺相抵。若是宣老板想亲自参与出一份力,则算是各取所需的一场交易,陆某的允诺可以暂留。不过在宣老板做抉择之前,不妨先听一下此番行事的风险。”
他说起宋琰:“上次你在临州城见过的那位贵人,是大晅当朝三皇子。”
尽管早有猜测,但如此显赫的身份,还是让宣幼青足足愣了半刻。
“而孙元卓此人,乃当今太子麾下。”
“虽然白蒲村一案真相尚不明了,但以目前孙元卓的反应来看,他们掩盖此事之心不可小觑。”
越是极力隐藏,越是不能见天日。
陆仕谦目光探向她:“若查此案,定会与太子一党针锋相对,稍有不慎便会卷入权利争斗的旋涡。”
“但坦诚来讲,若是宣老板参与当中,作为独立于两股势力外的第三方,于我们行事会十分有益,所以我才说这称得上一场交易。”
他言辞万分郑重,生怕宣幼青的理解有一丝的错漏,静待她的抉择。
宣幼青几乎不曾犹豫,果断道:“好,我愿与陆大人同行。”
接下来的一切便十分顺畅。
陆仕谦道:“假定动手之人为孙元卓,他此番出手的动机很简单。”
“那是自然。”宣幼青道,“假设我是孙元卓,做官做的好好的,忽然有一日被人劫持而去,单刀直入逼问白蒲村一案,我首先会想,是谁走漏了风声。”
“同时我也会感到庆幸,至少绑匪目前还未触及真相,我还来得及补救。”
“接下来我要做的事情便很简单了,找到当年所有可能的知情人,让他们永远闭嘴。”
陆仕谦点头:“若是清除还在暗中继续,桐泽县县衙当年的任职名单便是关键。”
他们早一步出手能救下的,说不定就是当年白蒲村一案的知情人。
二人眼语言不知不觉越凑越近,宣幼青指尖一点戳到案上人名:“还有这三个人,即便已经身亡,其家眷亲属也可以走访过问,陆大人以为呢?”
她倏而抬头,陆仕谦顺势俯身,两人目光交错,猝然凝滞。
是他先别开眼去。
宣幼青不自然地端起茶杯,温吞的茶水入喉,抚平方才那一霎的心动过速。
陆仕谦道:“桐泽县县衙人员名单我会去查,平酒楼一案还需要几日时间收尾,宣老板可先准备复业开张事宜。”
这毕竟是一场交易,宣幼青还是想着自己有一番用武之地,便问:“那之后呢?需要我做什么?”
“那三人中,只王洛家眷在淮州城,我已派人暗中守护,到时候若得空闲,还有劳宣老板与陆某乔装同去。”
宣幼青应声,从理刑司离开,心尖忽然酸软。
闫辰也好,莫娘也罢,他们身上毕竟背负着水匪遗亲之名,白蒲村的人是否枉死,真相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
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是在前冲锋陷阵谋定筹划的那一个,她不敢给她们透露太多希望,只有在所有的不确定性都消除之后,才会轻描淡写地告知他们最新的进展。
如今终于有人同行,往后的路,总不会比之前三年的踽踽独行更难了。
她一手挑开马车帘子,任凭梅子时节的雨飘落脸庞,浸润她的眼角。
莫娘拉着她的手轻轻拍着,不禁红了眼眶。
理刑司内,陆仕谦负手久久立于窗前,思绪万千。
晁年送完宣幼青回来,看到他这幅模样,有些于心不忍:“大人,您明明都给殿下去信说要查这个案子了,怎的还要问宣姐姐这些?”
陆仕谦声沉如水,带着一丝喑哑:“我想知道这些年她过得怎么样。”
宣幼青的身份他已告知宋琅,眼下既已不能将她从案子里摘出来,便只好借宋琅之手,送两个影卫到她身旁。
他吩咐晁年:“殿下书信,替我转交周越,人由他来挑。”
晁年应声,却磨磨唧唧半天还未出门。
陆仕谦转头看他:“有事便说。”
晁年有些不好意思道:“大人,我想跟您告假半日,我方才跟宣姐姐身边的人打听了,如今詹亮大哥还在家中养病,我想去瞧瞧他。”
“去吧。”
晁年得了假,从周越处出来之后,便直奔码头的方向去了,循着记忆七拐八拐,找到了认门的那棵枸杞树。
“詹大哥在家么?”
小院木门利落从里打开,晁年一照面,先看到的是面馆里头那个圆脸小伙计,这回隔近了仔细瞧,面容与詹亮大哥还真有五六分相像。
还不等他开口呢,詹宁忽的紧张起来,扭头冲院里道:“大哥,衙门里头又来人了!”
晁年从门缝里头瞧进去,詹亮正呼哧呼哧练着拳脚,架势一收往院前来,见了晁年还有些诧异。
“小晁兄弟怎的来了,陆大人不在?”
晁年把一手沉甸甸的东西提到眼前,笑着道:“陆大人没来,我是告了假专门来看你的!”
詹亮忽的一愣,还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忙接过晁年手里的东西:“你说你来便来了,还这般客气作甚?”
晁年跟在兄弟二人身后进去,入眼一方小院干净利落,如同詹亮的拳脚功夫一般。
詹宁烧了水来,詹亮给晁年泡茶,又端来一盘新鲜的杨梅,问道:“小晁兄弟如何得知我住在此处的?”
晁年想着眼下宣姐姐是要和自家大人一起查案的关系,他和詹亮两个,以后少不了一起打照面,便把今日宣幼青去理刑司一事原原本本告诉了詹亮。
詹亮被宣幼青扣在家里养伤病的这一段时日,两耳闻不见窗外事,只能替酒楼干着急,如今一听说案子了了,白蒲村的旧案陆仕谦也接下来了,心里可算是松了一口气。
晁年吃着杨梅,眼睛一转,装作不经意般道:“我们大人断案之能,早先在刑部的时候就冠绝京中,区区投毒陷害,根本不在话下。那日我随着大人去酒楼查验,当中冒出一个什么孟公子,瞧着对官府十分不信任,听闻我家大人三日便能断案,当场就给气走了呢!”
詹亮眉头一皱:“孟公子,可是唤作什么孟浔安?”
晁年手一拍:“好像就是这个名儿。”
詹亮哼一声气:“这厮闲得又来,若是我在,定不会让他进那个门!”
晁年在一旁拱火:“我说呢,早先与我们大人说话的时候都还好,怎的那位公子一来,宣姐姐兴致便不高了。原是詹大哥你也不喜那位公子么?”
詹亮嗐一声:“说不上喜不喜的,就是想到姓孟的那一家子就不痛快。”
算起来都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那时候宣幼青带着闫辰,靠着自己的手艺在酒楼里头攒了些家底,生出了自己单干的想法。
她深知每一家酒楼立世,都须得有旁人比不上的独门秘法。她便把宝压在了自己拿手的鱼鲜一项上,为精进炮制烹饪之法,干脆租了一条小船每日在水面上晃悠,跟在那些老渔民的背后偷师学艺。
她狠得下心,交了学费把闫辰丢到酒楼账房先生处学管账的本事,仗着自己有点功夫在身,在船上一待就是三个月。
炮制鱼鲜的法子倒是搜罗了一堆,但总要做出来看看反响。她便将船摇到了运河沿途码头边上,支一口铁锅,卖几个菜式,时日一长便有了名声,也有来来往往的客商慕名前来。
孟家公子孟浔安便是那时候与她相识的。
那时候宣幼青只当他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纨绔浪子,他来过几回,很喜欢这些菜式的胃口,也丢下了不少银子。闲来无事便乘着自家的画舫跟着她的破船跑,她换一个码头没几日,孟浔安就会不疾不徐把船停在她身旁。
再后来他便消失了一段时日,宣幼青起初并不在意,只当是富家少爷转了心性,直到那一日从他的画舫上跑下来几个黑面大汉,径直前来掀了她的锅,砸了她的船。
这是她第一次被人骑在脸上欺负,当即血上心头,也顾不得对方人多势众,抄起烧火棍便上去拼命。来人没料到她一个落魄厨娘竟有这样的功夫在身上,头一回对上竟落了下乘,让她打了个满堂彩。
“滚回去告诉姓孟的,老娘不是好欺负的!”宣幼青在心里痛骂了几顿孟浔安,摊子砸了,可菜式还没试完,咬咬牙赔了船钱,回头又租了一艘,还是在码头边上卖。
不曾想安生日子才过了两日,孟家的画舫又来了。
晁年在一旁听得揪心,感同身受道:“这孟家的人是不是有什么毛病,为何逮着我宣姐姐不放?”
詹亮冷哼一声:“何止有病,还病得不轻!”
孟家嫡系子嗣单薄,只凭大公子一人操持不住家业。孟家二公子偏生又是个自由散漫惯了的,平日里没少因为继承一事与孟家主母吵闹。那年宣幼青与孟浔安相遇之时,正值他离家出走散心,孟家主母派人跟着,听闻孟浔安整日与一船家厨娘“厮混”,当即火冒心头,把儿子绑回去了不说,还派人砸了宣幼青的摊子。
可没曾想遇到个难啃的硬骨头,宣幼青的狠话传到了孟家主母的耳朵里,那就是赤裸裸的挑衅。
宣幼青和孟家的这个梁子就算是结下了。
这第二回,来了比上次更多的人,楞生生钳着宣幼青,让她看着自己的船和锅被砸了个稀碎,连带着呕心沥血的一本食谱,也被撕碎喂了鱼。
晁年这会子已经怒火中烧了,几欲拍桌而起:“詹大哥那时候不在么,就任由他们这般欺负宣姐姐?!”
詹亮默了默:“还不在。”
师父被发配西郡的那些年,他写过许多封信,或许是怕连累他,师父给他的第一封回信,是在桐泽县落脚之后才给他写的。
信中所言:“为师在西郡多年,幸得一忘年知己好友,一可心徒儿。一别多年,甚为牵挂,今岁中秋佳节,共盼团圆。”
可他那时早已换了住址,几经辗转再收到信匆匆赶到桐泽县,哪还有什么师父师妹的影子。只知道师父在信中提过小师妹有一手好厨艺,小小年纪在酒楼撑得起席面,便循着一路打听过去,却总是会迟一步。
宣幼青那时候正在船上飘着,他第一次见她,就是第二回被孟家人砸了场子,坐在岸边嚎啕大哭。
他硬着头皮去打听,问她是否见过一个摇着船卖菜肴的姑娘,宣幼青抽抽噎噎问他是谁。
“我是她师兄。”
“骗子,我没有师兄!”
詹亮恍然大悟,连忙掏出怀中已经被揣得皱皱巴巴的书信:“有的有的,你瞧瞧,这是师父的信。”
宣幼青认得师父的字,对着凭空出现的师兄,积攒了一肚子的委屈终于找到了宣泄口,哭出了山崩地裂的阵仗。
詹亮一个头两个大,只好拍着胸脯信誓旦旦保证,下回若孟家还来人,定替她一个个打回去。
晁年揉了揉红红的眼眶:“没想到宣姐姐当年,竟吃了这样多的苦,那詹大哥你可有替她报仇么?”
詹亮笑笑,摇了摇头:“再下一回见到孟家人,就是孟二公子带着人上门来请罪了。”
孟二公子被人捉回家去,也不知是孟母歪打正着拿捏住了他的软肋,还是真的浪子回头换了心意,总之再见时,他已经妥协接下家族的生意。
他乘船前来,向宣幼青赔罪,满心满眼都是愧疚:“阿宣你放心,孟家的人不会再来找你麻烦了,砸烂的船我赔给你。”
宣幼青平遭了两回无妄之灾,横眉冷对道:“可别,孟公子这称呼我可担待不起,别哪日您族中长辈听了觉得不合礼制,又管教不住自家小儿,反倒牵连我这个平头老板姓。”
孟浔安被他臊得面上青一阵白一阵,发誓道:“你信我,只要我在孟家一日,便会护着你一日!”
宣幼青站到詹亮身侧,道:“孟公子的保护我高攀不起,也不劳您费心,如今即便是再有人来挑事,尽管让他来便是。”
孟浔安满心满眼的愧疚无处安放,最后几经坚持,才留下了带有孟家刻印的那艘船。
詹亮颇为烦躁地叹了一口气:“早知当初就不该收这破船,省的那姓孟的贼心不死成日纠缠!”
孟家主母后来知道了,正是自己当初随手一出“棒打鸳鸯”,将她儿子打成了淮州城人尽皆知的剃头挑子。年少时叛逆,长辈越阻止越奋不顾身,如今她儿认定了,她又拉不下脸来给人家赔礼道歉,两头僵持着便成了如今这幅局面。
詹亮左思右想,不成,还是得早日回老板娘身边去。闫辰那小子,从小被孟浔安忽悠惯了,是个靠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