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仕谦回头,见她一个人站在雨里,雨水串成的珠帘隔不开她略带愠色的面容。
他不知为何有些心虚,回答得很苍白:“不是。”
面前的珠帘前倾,将他斜斜拢进伞下。
“既然不是,那便跟我走。”
晁年忙不迭道:“有詹大哥在此处帮我,大人您放心去吧!”
方才雨势太大,两辆马车一前一后瞧不清距离。
陆仕谦低头,看见她被污水浸湿的裙摆和绣鞋。
不知她走了多远。
他伸手接过伞柄,轻轻念了一句:“我来。”
她这把伞是女儿家的样式,伞面精致却不大,宣幼青感觉到越来越朝她偏斜的伞面,冷冷道:“陆大人若是这么喜欢淋雨,我这一趟就算是白来了。”
陆仕谦乖乖把伞摆正。
风潇雨晦,二人挤在这小小一方天地内,感受着对方不可忽视的存在。
山路难行,泥水间混杂着不少崎岖的山石。
宣幼青心中自然还有气,数落完人只顾埋头走路,没留神踩滑了脚,身子忽而一个趔趄。
身体下意识的反应让她寻求最近的依靠,一伸手便要抓住陆仕谦握伞的手。
他同时转身,空着的那只手去拉她,轻而易举便扶住了她的腰。
二人在伞下站成对立。
她几乎就在他的怀里。
他一低头,就能看见她被飞溅的雨水浸湿的额发,还有她因为生气,轻轻蹙起的眉间。
他手心滚烫,有一瞬丢了理智,不想放开。
宣幼青被冷松香挑起一阵难捱的心悸。
可片刻冷静之后,还是她先放开的手。
“多谢。”
她抬步,几乎就要走进雨中。
陆仕谦连忙跟上。
二人一路无话,直至回到马车上。
莫娘接过二人手中的伞,递上松软干爽的帕子,将人迎到马车上。
“车上拢共就备了两把伞,真遇上这样的雨才晓得还是不够用。”
二人都不搭话,莫娘瞧着好像还别扭着,便也不自找没趣了。
偶尔抬头察言观色一番,只见宣幼青撇开脸看雨,陆仕谦则一直轻轻低头手中的帕子。
不大的马车当中,似乎有一堵无形的高墙。
莫娘瞧着自己心头都堵得慌。
好在后头晁年他们打马上前来了,由周越在前引路,众人朝着山腰处继续前行。
人不说话的时候,便觉得时日难捱。
莫娘在马车里头熬得眼酸骨头酸,终于等到马车停下的那一刻。
“老板娘,好像到了。”
莫娘掀开车帘,看见雨幕中隐约模糊的舍院轮廓。
院子前头,下了马的周越正与一位蓑衣青年争辩着什么。
三人下了马车,能听清一些。
那男子面有急色:“我说过你们不要再来了!我当真要报官了!刑部的大人你们惹得起么?!”
陆仕谦撑着伞走近,道:“谈兄,如今我已不在刑部当值了。”
谈文远愣住,但还是在看清那张脸的那一瞬间,认出了年少时的伙伴。
他面露惊喜:“陆闻清!”转头对周越道,“看到没,人来了!你们赶紧走!”
陆仕谦默了默,道:“他们是我的人。”
“你的人,谁是你的人?”谈文远一时没反应过来。
“此事说来话长,我——”
谈文远忙将他打断:“我现下也顾不上谁是谁了,只想他们赶快让路,我着急进山!”
陆仕谦见他面上急色不假,道:“有何急事,我们可协助一二。”
谈文远道:“祖父今早进山至今未归,我得去找他!”
谈老爷子正是他们此行要寻的人,这忙无论如何都得帮。
“我与你同去。”
晁年、周越,还有在此处蹲守了两日的影卫一并跟上。
宣幼青走上前来,也准备一起去寻人。
“不成。”
“不行。”
陆仕谦和詹亮几乎是异口同声。
詹亮强硬道:“你身子刚好些,这么大的雨,挨不住。”
陆仕谦张了张口,要说的的话詹亮已经说了。
谈文远见几人推辞起来又要耽误时日,看了看宣幼青的年纪样貌,张嘴便道:“山间雨大,闻清说得在理,嫂嫂一路舟车劳顿,先进寒舍歇息,切莫着凉才是。”
说罢便顶着蓑衣一头冲进了雨里。
也不知陆仕谦那句辩白的“不是”,被他听进去没有。
宣幼青只得作罢,与莫娘先行一步进了半山腰的农家舍院,换了一身干净衣裳。
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
万山钟灵,只余潇潇雨声,足足两个时辰后,才有渐消的趋势。
门前终于传来了动静,宣幼青起身,见詹亮身上背着一位面色灰白的老者,匆匆从雨中赶来。
身后众人皆是袍湿衣沉的狼狈模样,更有甚者,头顶都还有杂乱的树叶横斜。
换衣烧水,安顿老人,小小的山村农舍里闹得兵荒马乱。
等谈文远终于腾出心思来招待众人时,已是将近黄昏。
他颇为抱歉道:“实在是招待不周,诸位还没用饭吧。这山间平日里只有祖父一人居住,我这就下山去买些酒菜来!”
陆仕谦道:“老人家还需照看,我们的马快,兵分两路请大夫上山也不耽误。”
老爷子在雨中迷了方向,失温昏厥,如今人虽找回来了,但情况依旧不明朗。
谈文远被这慌事一扰,眉毛胡子一把抓,扶额道:“瞧我乱的,今日要不是有你相助,我真是不知道怎样才好了。”
他便进内屋取了银子来,交予陆仕谦:“今日你们上门是客,不能让你们破费。”
陆仕谦应了声好,将银子交予晁年,吩咐顺道就近从镇上请一名大夫上山来。
谈文远将人送至门口围院的篱笆处,先交代了镇上医馆的方位,还不忘嘱咐去买吃食的晁年:“紧着陆兄的口味来便是,他这人,自小吃食上便刁钻!若是没有称心的,一口都不愿吃!”
晁年笑着嗳了一声,驾马奔入林道。
看来这谈公子,还真是自家大人的老相识,怎的从前都不曾听他提起过?
谈文远回到堂屋,屋子一角已然支起了火盆。
陆仕谦和宣幼青都在屋中。
莫娘手脚勤快,正在帮着烘烤众人换下来的衣物。
谈文远这个主家的歉疚与窘迫又浮上心头:“我……唉……这事儿弄的……倒让客人自己动起手来了。”
陆仕谦道:“谈兄不必介怀,你我之间,不论这些虚礼。”他一顿,“今日贸然前来,是我们叨扰了才是。”
谈文远这才想起,陆仕谦今日出现在此处,不是探望叙旧那么简单。
他抬头看去,在祖父家前蹲守了多日的几张熟面孔,并未走远。
他问:“陆兄与嫂嫂今日前来,也是为了什么白蒲村的事么?”
陆仕谦张了张口,还未出声,就听见她先道:“谈公子误会,我与陆大人,不过是因为案子结伴同行。”
陆仕谦胸口微微一震。
谈文远短促地啊了一声,面上又浮现窘色:“是我唐突了,是我唐突了,姑娘莫见怪。”
宣幼青道:“无事,我们听闻令祖父曾任桐泽县县衙门房,特来打听当年一些旧事。”
提起祖父,谈文远叹了一口气:“从前不知这些人是陆兄的手下,若是知道,祖父定会知无不言,可是现下……怕是帮不上你们什么了……”
宣幼青道:“只要令祖父愿意开口,我们可以等。”
谈文远道:“如此也好,我与陆兄多年未见,这山中居舍清净,便多住几日!”
白蒲村旧事暂且搁置,众人一时无话,谈文远起身去灶下取了热水泡茶。
待滚烫的茶水分杯沏香,谈文远与陆仕谦叙起了旧。
“陆兄已不在京中刑部任职了?”
陆仕谦道:“京中不如意,便来了淮州,如今在理刑司当值。”
谈文远掂量过两处衙门的高低,当即就想咬自己的舌头。
他这破嘴!
不提眼下,从前总归可以提了吧。
他便说起:“自书院一别,咱们得有十年未见了,陆兄如今到任淮州,离得也不远,空了可要回来看看,桐泽县如今与从前可大不同了!”
宣幼青捧着热茶的手忽而一顿:“谈公子与陆大人,是桐泽书院的同窗?”
陆仕谦倒是从未与她提过,他与桐泽县还有这样一段交集。
十年前……便正是白蒲村一案前后,她在酒楼立稳脚跟的那一段日子。
谈文远点头道:“正是,那时候陆兄在桐泽县寄居,也在书院念书。”
回想起二人初见,往事历历在目。
“不过我俩相熟,倒不是因为课业,反而是在书院的食斋。”
宣幼青微微挑眉,示意愿闻其详。
谈文远见陆仕谦面上也没有不悦的神情,便喝了口茶接着道:“我这人有个毛病,自小便挑食,菜食里头但凡有点芫荽大料的,我吃了便难受,每日坐在书院那食斋里头啊,可谓是食不下咽。”
“后来我便注意到了陆兄,好家伙,我自诩是个挑食的人物了,但也好歹能把菜食里头不吃的挑出来,勉强吃上一些。”
“他倒好,十天有八天都不曾见他到食斋吃过一顿。”
“我便好奇啊,不吃饭还能有力气读书?跟着问了他几回,他便只说不饿。”
“后来我才晓得,他不是偏食,他就是天生的嘴刁!压根瞧不上食斋的滋味,宁愿一天的饭钱挪到一顿,也要到外头酒楼里去吃!谁能想到学究平日里最得意的学生陆闻清,为了一口吃食,不惜得日日顶着忤逆院规的风险翻墙出去呢哈哈!”
宣幼青脑子里有一根弦,忽而嗡动。
“他为了堵我的嘴,便也捎上了我,我胆子小不敢翻墙,酒楼里若有什么我爱吃的,他便也记得同我带上一份,一来二去便就熟识了!”
陆仕谦握着茶杯的手微微泛白,闭上眼,少年人珍藏旧事的盒子,被人撞破一角,漏出酸涩柔软的光。
她不动声色问道:“陆大人常去的酒楼,口味必然不凡,谈公子可还记得是哪家?”
谈文远脱口而出:“丰年酒楼!”他记得很清楚,“就在金水街那家,陆兄走后我也去过几回,当家掌厨的是个小厨娘,手艺颇为不错,最拿手的便是鱼鲜!”
旧时光的盒子轰然溃败,一如他此时洒出的茶水,滚烫而又无处可藏。
她抬起眼,无视他的窘迫,缓缓道:“陆大人,这金水街的丰年酒楼,听着好生耳熟呢。”
他不知为何有些心虚,回答得很苍白:“不是。”
面前的珠帘前倾,将他斜斜拢进伞下。
“既然不是,那便跟我走。”
晁年忙不迭道:“有詹大哥在此处帮我,大人您放心去吧!”
方才雨势太大,两辆马车一前一后瞧不清距离。
陆仕谦低头,看见她被污水浸湿的裙摆和绣鞋。
不知她走了多远。
他伸手接过伞柄,轻轻念了一句:“我来。”
她这把伞是女儿家的样式,伞面精致却不大,宣幼青感觉到越来越朝她偏斜的伞面,冷冷道:“陆大人若是这么喜欢淋雨,我这一趟就算是白来了。”
陆仕谦乖乖把伞摆正。
风潇雨晦,二人挤在这小小一方天地内,感受着对方不可忽视的存在。
山路难行,泥水间混杂着不少崎岖的山石。
宣幼青心中自然还有气,数落完人只顾埋头走路,没留神踩滑了脚,身子忽而一个趔趄。
身体下意识的反应让她寻求最近的依靠,一伸手便要抓住陆仕谦握伞的手。
他同时转身,空着的那只手去拉她,轻而易举便扶住了她的腰。
二人在伞下站成对立。
她几乎就在他的怀里。
他一低头,就能看见她被飞溅的雨水浸湿的额发,还有她因为生气,轻轻蹙起的眉间。
他手心滚烫,有一瞬丢了理智,不想放开。
宣幼青被冷松香挑起一阵难捱的心悸。
可片刻冷静之后,还是她先放开的手。
“多谢。”
她抬步,几乎就要走进雨中。
陆仕谦连忙跟上。
二人一路无话,直至回到马车上。
莫娘接过二人手中的伞,递上松软干爽的帕子,将人迎到马车上。
“车上拢共就备了两把伞,真遇上这样的雨才晓得还是不够用。”
二人都不搭话,莫娘瞧着好像还别扭着,便也不自找没趣了。
偶尔抬头察言观色一番,只见宣幼青撇开脸看雨,陆仕谦则一直轻轻低头手中的帕子。
不大的马车当中,似乎有一堵无形的高墙。
莫娘瞧着自己心头都堵得慌。
好在后头晁年他们打马上前来了,由周越在前引路,众人朝着山腰处继续前行。
人不说话的时候,便觉得时日难捱。
莫娘在马车里头熬得眼酸骨头酸,终于等到马车停下的那一刻。
“老板娘,好像到了。”
莫娘掀开车帘,看见雨幕中隐约模糊的舍院轮廓。
院子前头,下了马的周越正与一位蓑衣青年争辩着什么。
三人下了马车,能听清一些。
那男子面有急色:“我说过你们不要再来了!我当真要报官了!刑部的大人你们惹得起么?!”
陆仕谦撑着伞走近,道:“谈兄,如今我已不在刑部当值了。”
谈文远愣住,但还是在看清那张脸的那一瞬间,认出了年少时的伙伴。
他面露惊喜:“陆闻清!”转头对周越道,“看到没,人来了!你们赶紧走!”
陆仕谦默了默,道:“他们是我的人。”
“你的人,谁是你的人?”谈文远一时没反应过来。
“此事说来话长,我——”
谈文远忙将他打断:“我现下也顾不上谁是谁了,只想他们赶快让路,我着急进山!”
陆仕谦见他面上急色不假,道:“有何急事,我们可协助一二。”
谈文远道:“祖父今早进山至今未归,我得去找他!”
谈老爷子正是他们此行要寻的人,这忙无论如何都得帮。
“我与你同去。”
晁年、周越,还有在此处蹲守了两日的影卫一并跟上。
宣幼青走上前来,也准备一起去寻人。
“不成。”
“不行。”
陆仕谦和詹亮几乎是异口同声。
詹亮强硬道:“你身子刚好些,这么大的雨,挨不住。”
陆仕谦张了张口,要说的的话詹亮已经说了。
谈文远见几人推辞起来又要耽误时日,看了看宣幼青的年纪样貌,张嘴便道:“山间雨大,闻清说得在理,嫂嫂一路舟车劳顿,先进寒舍歇息,切莫着凉才是。”
说罢便顶着蓑衣一头冲进了雨里。
也不知陆仕谦那句辩白的“不是”,被他听进去没有。
宣幼青只得作罢,与莫娘先行一步进了半山腰的农家舍院,换了一身干净衣裳。
急雨射苍壁,溅林跳万珠。
万山钟灵,只余潇潇雨声,足足两个时辰后,才有渐消的趋势。
门前终于传来了动静,宣幼青起身,见詹亮身上背着一位面色灰白的老者,匆匆从雨中赶来。
身后众人皆是袍湿衣沉的狼狈模样,更有甚者,头顶都还有杂乱的树叶横斜。
换衣烧水,安顿老人,小小的山村农舍里闹得兵荒马乱。
等谈文远终于腾出心思来招待众人时,已是将近黄昏。
他颇为抱歉道:“实在是招待不周,诸位还没用饭吧。这山间平日里只有祖父一人居住,我这就下山去买些酒菜来!”
陆仕谦道:“老人家还需照看,我们的马快,兵分两路请大夫上山也不耽误。”
老爷子在雨中迷了方向,失温昏厥,如今人虽找回来了,但情况依旧不明朗。
谈文远被这慌事一扰,眉毛胡子一把抓,扶额道:“瞧我乱的,今日要不是有你相助,我真是不知道怎样才好了。”
他便进内屋取了银子来,交予陆仕谦:“今日你们上门是客,不能让你们破费。”
陆仕谦应了声好,将银子交予晁年,吩咐顺道就近从镇上请一名大夫上山来。
谈文远将人送至门口围院的篱笆处,先交代了镇上医馆的方位,还不忘嘱咐去买吃食的晁年:“紧着陆兄的口味来便是,他这人,自小吃食上便刁钻!若是没有称心的,一口都不愿吃!”
晁年笑着嗳了一声,驾马奔入林道。
看来这谈公子,还真是自家大人的老相识,怎的从前都不曾听他提起过?
谈文远回到堂屋,屋子一角已然支起了火盆。
陆仕谦和宣幼青都在屋中。
莫娘手脚勤快,正在帮着烘烤众人换下来的衣物。
谈文远这个主家的歉疚与窘迫又浮上心头:“我……唉……这事儿弄的……倒让客人自己动起手来了。”
陆仕谦道:“谈兄不必介怀,你我之间,不论这些虚礼。”他一顿,“今日贸然前来,是我们叨扰了才是。”
谈文远这才想起,陆仕谦今日出现在此处,不是探望叙旧那么简单。
他抬头看去,在祖父家前蹲守了多日的几张熟面孔,并未走远。
他问:“陆兄与嫂嫂今日前来,也是为了什么白蒲村的事么?”
陆仕谦张了张口,还未出声,就听见她先道:“谈公子误会,我与陆大人,不过是因为案子结伴同行。”
陆仕谦胸口微微一震。
谈文远短促地啊了一声,面上又浮现窘色:“是我唐突了,是我唐突了,姑娘莫见怪。”
宣幼青道:“无事,我们听闻令祖父曾任桐泽县县衙门房,特来打听当年一些旧事。”
提起祖父,谈文远叹了一口气:“从前不知这些人是陆兄的手下,若是知道,祖父定会知无不言,可是现下……怕是帮不上你们什么了……”
宣幼青道:“只要令祖父愿意开口,我们可以等。”
谈文远道:“如此也好,我与陆兄多年未见,这山中居舍清净,便多住几日!”
白蒲村旧事暂且搁置,众人一时无话,谈文远起身去灶下取了热水泡茶。
待滚烫的茶水分杯沏香,谈文远与陆仕谦叙起了旧。
“陆兄已不在京中刑部任职了?”
陆仕谦道:“京中不如意,便来了淮州,如今在理刑司当值。”
谈文远掂量过两处衙门的高低,当即就想咬自己的舌头。
他这破嘴!
不提眼下,从前总归可以提了吧。
他便说起:“自书院一别,咱们得有十年未见了,陆兄如今到任淮州,离得也不远,空了可要回来看看,桐泽县如今与从前可大不同了!”
宣幼青捧着热茶的手忽而一顿:“谈公子与陆大人,是桐泽书院的同窗?”
陆仕谦倒是从未与她提过,他与桐泽县还有这样一段交集。
十年前……便正是白蒲村一案前后,她在酒楼立稳脚跟的那一段日子。
谈文远点头道:“正是,那时候陆兄在桐泽县寄居,也在书院念书。”
回想起二人初见,往事历历在目。
“不过我俩相熟,倒不是因为课业,反而是在书院的食斋。”
宣幼青微微挑眉,示意愿闻其详。
谈文远见陆仕谦面上也没有不悦的神情,便喝了口茶接着道:“我这人有个毛病,自小便挑食,菜食里头但凡有点芫荽大料的,我吃了便难受,每日坐在书院那食斋里头啊,可谓是食不下咽。”
“后来我便注意到了陆兄,好家伙,我自诩是个挑食的人物了,但也好歹能把菜食里头不吃的挑出来,勉强吃上一些。”
“他倒好,十天有八天都不曾见他到食斋吃过一顿。”
“我便好奇啊,不吃饭还能有力气读书?跟着问了他几回,他便只说不饿。”
“后来我才晓得,他不是偏食,他就是天生的嘴刁!压根瞧不上食斋的滋味,宁愿一天的饭钱挪到一顿,也要到外头酒楼里去吃!谁能想到学究平日里最得意的学生陆闻清,为了一口吃食,不惜得日日顶着忤逆院规的风险翻墙出去呢哈哈!”
宣幼青脑子里有一根弦,忽而嗡动。
“他为了堵我的嘴,便也捎上了我,我胆子小不敢翻墙,酒楼里若有什么我爱吃的,他便也记得同我带上一份,一来二去便就熟识了!”
陆仕谦握着茶杯的手微微泛白,闭上眼,少年人珍藏旧事的盒子,被人撞破一角,漏出酸涩柔软的光。
她不动声色问道:“陆大人常去的酒楼,口味必然不凡,谈公子可还记得是哪家?”
谈文远脱口而出:“丰年酒楼!”他记得很清楚,“就在金水街那家,陆兄走后我也去过几回,当家掌厨的是个小厨娘,手艺颇为不错,最拿手的便是鱼鲜!”
旧时光的盒子轰然溃败,一如他此时洒出的茶水,滚烫而又无处可藏。
她抬起眼,无视他的窘迫,缓缓道:“陆大人,这金水街的丰年酒楼,听着好生耳熟呢。”